渤海湾富营养化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合集下载

渤海海域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价值评估

渤海海域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价值评估
态 环境 问题 日益严 峻 .海洋 生 态 系统 服务 功 能受
收 稿 日期 : 0 10— 5 2 1- 7 0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定量评
价渤海 海 域生 态系 统服 务功 能 价值 ,可全 面 客观
的认识渤海海域的生态服务功能 .有效保护渤海
海域 生态 环境 ,也 可 为实 现基 于 生态 系统 管 理 的
到 了严重 的影 响
渤海是我 国唯一的内海 ,是辽东半岛和胶东 半 岛环抱 下的半封 闭性海域 。渤海海域 资源丰 富,初级生产力高 ,饵料生物类型多样 .是黄渤 海海区多种珍稀海洋生物和经济鱼虾类 的主要产
卵区 和索饵 栖息 区 ,也 是我 国华 北 、东 北南 部 地 区 的重 要 生态 保 障 区 ,对 于维 护 区 域生 态 平 衡 , 保 障环 渤 海 区域 经 济 持 续发 展 有 着 重要 的作 用 。 近年来 ,环 渤海 地 区社 会经 济 的快 速 发展 。给 渤 海 海域 生态 系统 带 来 了严重 的干扰 和破 坏 ,海 洋
4 2
第 1 卷
第4 期
索安宁 等 :渤海海域生态系统功 能服务价值评估
区域经 济
海洋环境污损价值补偿核算提供理论依据。
服务功能 ( 包括食 品生产 、氧气生产 、提供基因
资源 、气候调节 、废弃物处理 、生物控制 、休闲
1 研究 区域 概况
渤海位 于我国华北地区东部 ,地理位置 3。 7
第 1 卷
第4 期
海 洋 经 济
MARI ECONO MY NE
V0 . N . 11 o 4
Au . 2 1 g 0 1
21 0 1年 8月
【 区域 经 济 】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估与管理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估与管理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估与管理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拥有广阔的水域、庞大的生物群落以及复杂的生态相互关系。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风险。

因此,进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估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估是确定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的潜在威胁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的海洋生态系统数据,包括生物多样性状况、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状况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当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潜在风险。

2. 风险评估指标的选择: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指标来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

常用的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指数、生境质量指数以及环境参数监测指标等。

3.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借助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构建海洋生态系统生态风险评估模型。

通过模型的运行和计算,可以对不同风险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4.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海洋生态系统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低到高分别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这有助于决策者在管理措施上进行针对性部署。

二、生态风险管理生态风险管理是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管理策略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该计划应包括应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具体措施和预防措施。

2. 强化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

通过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的生态风险。

3.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和规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4. 促进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提高生态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富养分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养分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快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养分状态过渡到富养分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逐渐变为沼泽,最后演化为陆地。

这种自然过程十分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养分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养分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浮现。

水体富养分化后,即使切断外界养分物质的来源,也很难自净和复原到正常水平。

局部海区可变成“死海”,或浮现“赤潮”现象。

许多参数可作为水体富养分化的指标,常用的是总磷、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率的大小。

一、试验目的1.把握总磷、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率的测定原理及办法。

2.评价水体的富养分化情况。

二、仪器和试剂1.仪器(1)可见分光光度计。

(2)移液管1mL,2mL,,10mL。

(3)容量瓶100mL,250mL。

(4)锥形瓶250mL。

(5)比色管25mL。

(6)BOD瓶250mL。

(7)具塞小试管10mL。

(8)玻璃纤维滤膜、剪刀、玻璃棒、夹子。

(9)多功能水质检测仪。

2.试剂(1)过硫酸按(固体)。

(2)浓硫酸。

(3)硫酸溶液lmol/L。

(4)盐酸溶液2mol/L。

(5)氢氧化钠溶液6mol/L。

(6)1%酚酞1g酚酞溶于90mL乙醇中,加水至100mL。

(7)丙酮液丙酮,水=9:10(8)酒石酸锑钾溶液将4.4gK(SbO)C4H4O6 H2O溶200mL蒸馏水中,用棕色瓶在4℃时保存。

(9)铝酸按溶液将20g(NH4)6Mo7O24·4H20 溶于500mL 蒸馏水中,用塑料瓶在4℃时保存。

(10)抗坏血酸溶液((0.1mol/L)溶解l.76g抗坏血酸于100mL蒸馏水中,转入棕色瓶。

若在4℃以下保存,可维持1个星期不变。

(11)混合试剂50mL 2mol/L硫酸、5mL 酒石酸锑钾溶液、15mL钥酸按溶液和30mL抗坏血酸溶液。

渤海海湾污染现状分析报告

渤海海湾污染现状分析报告

渤海海湾污染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渤海海湾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海湾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渤海海湾的环境状况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渤海海湾污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提供相关决策者和公众更全面的了解,并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渤海海湾污染源调查1. 工业污染渤海海湾周边地区集聚了众多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成为了主要的污染源。

其中,重金属、化学品、有机物等物质的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鱼类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产生了巨大威胁。

2. 农业污染渤海海湾周边地区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农业污染严重。

农业养殖排放的大量有机废物和养殖废水进入海湾,引起水质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生长,形成大面积赤潮,严重损害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城市污染渤海海湾周边城市的工、农污水排放、固体废物处理不当,也对海湾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尤其是废水处理不彻底和河流污染物的输入,使得海湾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并对沿海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渤海海湾污染影响分析1. 生态系统崩溃风险增加渤海海湾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风险不断增加。

过量的有机肥料和化学农药导致海湾水质富营养化,引发海藻大规模繁殖,进而导致牡蛎、鱼类等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最终破坏海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净化能力。

2. 渔业资源减少渤海海湾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十分严重。

大量的农药和工业废水排入海湾,导致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下降。

不仅损害了当地渔民的收入和生计,也影响了人民对于渔产品的安全和品质的需求。

3. 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渤海海湾的污染使得海洋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许多物种的栖息环境受到破坏或被消失,使得海湾生物链条受到破坏,最终威胁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四、渤海海湾污染治理建议1.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渤海海湾周边企业的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惩违规排放和恶意污染行为,确保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符合环保法规的要求。

海水养殖海带苗的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

海水养殖海带苗的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

海水养殖海带苗的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海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中,海水养殖海带苗是一项重要的海洋养殖业务,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环境影响。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水养殖海带苗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风险。

因此,对海水养殖海带苗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与预警研究,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深入了解海水养殖海带苗的生态特征和环境适应性是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基础。

海带是一种典型的海藻类生物,它对于养殖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不同海域生长繁衍。

然而,过度养殖和环境污染可能会对海带苗的生长、繁殖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评估风险时,我们应该详细研究海带苗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包括水质、温度、盐度和营养物质等因素。

其次,评估海水养殖海带苗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关键步骤。

当海带苗种植过程中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时,会导致藻类暴发和水体缺氧等问题,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监测水质指标和研究生态系统动态来评估养殖海带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种评估可以通过对养殖区域的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模拟模型建立来完成。

此外,预警机制对于及时发现并应对海水养殖海带苗生态风险至关重要。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对海带苗的生长状况、生态系统状态和环境因素的监测来及早发现问题。

例如,通过监测浮游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提前预警藻类暴发事件;通过测量水质参数,如溶氧、氮磷含量等,可以预测水体富营养化的危险程度;通过远程监测和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养殖区域的全面覆盖和实时监测,提前发现可能的生态风险。

最后,通过科学管理和政策支持,可以有效减轻海水养殖海带苗的生态风险。

科学管理包括合理规划养殖区域、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等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养殖者的培训和教育、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实现。

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摘要】根据多年资料和数据,对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同时分析了陆源污染物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存在问题,从保护海洋环境的落脚点出发,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策略,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关键字】近岸海域;环境;防治对策1 天津市海域自然概况天津沿海隶属渤海湾,地处渤海西岸陆地环抱的浅海盆,海河水系与蓟运河水系尾闾,为典型的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

其范围北起涧河口,南至岐口,从最高潮线向陆域推进10公里,至海域负20米等深线。

位于北纬38°20’’~39°30’’,东经117°17’’~118°20’’。

海岸线延伸方向是呈西北弯凸的弧形。

海岸带总地势自北、西、南向渤海缓倾,坡降0.1‰~0.6‰。

海岸带主要由陆域堆积平原、潮间带(滩涂)、水下岸坡3个地貌基本单元组成。

主要入海河口有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等[1]。

2 近岸海域水质状况2.1 海水水质状况天津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点位中,以劣Ⅳ类水质为主,占总点位数的60.0%,无Ⅰ—Ⅱ类水质点位,Ⅲ类水质点位占30.0%,Ⅳ类水质点位占10%。

与2006年相比,Ⅱ类水质点位减少3个,Ⅲ类水质点位增加2个,Ⅳ类水质点位增加1个,劣Ⅳ类水质点位持平。

主要污染因子由COD转变为无机氮。

近几年,天津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主要分布在汉沽—塘沽附近海域及大沽锚地附近海域。

无机氮是天津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因素。

通过2005-2010年,天津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年均值分布比较,无机氮污染一直是天津近岸海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且三类-劣四类水质面积在不断增大。

通过2010年各季节无机氮污染面积和分布状况比较,在全年3次监测中以春季污染最重,秋季最轻。

2.2 渤海湾生态系统状况天津市自2004年以来连续对渤海湾生态监控区的鱼卵、仔鱼、水质、沉积物、生物等进行了调查监测,监控区位于渤海湾底部,总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

渤海湾海域生态环境的研究 Ⅱ.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与分析

渤海湾海域生态环境的研究 Ⅱ.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与分析

U . ssme to o sa u r p iain Ase s n fc a t e t0 h c t0 l
Y N h— i , O G S u gn D U Mi . u , U Z n - n , I e g , i ig A G S i n D N h —a g , O n w X o gj L n WU Y — n a r g u F p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6期
海 洋 环 境 科 学
MARI NE ENVI RONMENTAL S ENCE CI
Vo 1.2 6 .No .6 De . 2 c 0 海 湾 海 域 生 态 环 境 的 研 究 Ⅱ. 体 富 营 养 化 的 评 价 与 分 析 水
杨世民 , 董树 刚 ,窦明武 徐 宗军 , ,李 锋 吴 以平 ,
(. 1 中国海洋大学 船舶 中心实验室 , 山东 青岛 26 0 ; . 60 3 2 中国海洋大学 生命学院 , 山东 青岛 26 0 ;. 6 0 3 3 中国海洋大学 计算中心 , 山 东 青岛 260 ) 6 0 3
中 图分 类 号 :5 X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_3 6 20 ) 60 4 -5 0 76 3 (0 7 0 -5 1 0
St y o c l g c le io m e n t e Bo iBa ud n e oo ia nvr n nti h ha y
i h h iBa n t e Bo a y,t e a s s me ta d a ay i o e q a i tt f e tri h sa e r d i g t e sn l a tra d c r - h s e s n n n ss ft u l y sa eo awa e t i r a we ema e Usn h i ge fc o n o l h t s n n p st n e t o o i id x me h d,a d c mp rn t h it rc t r s e n o ai g wi t e h s i a mae a .Th e u ts o d t a h tr n Bo a y p e e te to h c - h o l i l e r s l h we h tt e wae s i h i Ba r s n u r p i a t n wh l i ol o y,man y e c e e i u l h tn a d i i o e a t I d i o i l x e d s r sy t e sa d r n n t g n s . n a d t n,t e o g n cpol t n i tr i c mp r t e y h g n o r l i h r a i l i n wae s o a a i l ih i u o v s r g,t e c n e t fP - e c e h u r p i a in lv lto i u u p n i h o t n O4 P r a h st e e to hc t e e o n a t mn.DI o o N,PO4 P,COD a d E1a p a i h i o t ot m - n p e h g n s u h b t r o a d n rh,a d g e tr o s o e t a n t e o e a e s T e t n f d srb to s b s c l de t a o h so c t r l. Bu n ot n r a e f h r h n i h p n w tr . h r d o it u in i a ia y i n il t itr a mae a s e i l c i l i t DI N,COD e st r n r a e n t e s n e p ro f h s r d n i a e i ce y s d i h a l e d o i t y.a d t e e to h c t n sa e i a e s m0 a r e o s i o n h ur p ia i t t n w tr i o nd mo e s r u . i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周笑白;梅鹏蔚;彭露露;韩龙;张震【摘要】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可能影响海水质量及海洋生态健康。

于2013年8月采集了渤海湾24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检测了汞、砷、铜、锌、铅、镉、铬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用Hankanson法分析其潜在生态风险。

结果表明,渤海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值可达到国家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GB 18668-2002),其中汞、砷、铜、锌、铅、镉、铬的浓度分别达到0.03、16.15、23.15、89.45、38.84、0.24和60.60 mg·kg-1。

渤海湾不同点位中,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的占83.3%,其余点位可满足二类标准,超一类标准的点位的主要超标因子是砷和铅。

渤海湾重金属的综合生态风险指数达到95.01,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

不同重金属所产生的生态风险排序为镉>汞>砷>铅>铜>铬>锌,除镉外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

镉的潜在生态风险值为47.00,达到了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其风险占所有重金属总风险的49.5%。

镉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与镉的生物毒性较高及其近年来在渤海沉积物中积累速度较快有关。

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在河口地区和天津港工业区附近呈现高值,而南部渔业区和远离海岸的中心区的生态风险相对较低,说明近海工业活动和陆源污染排放渤海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

因而,调整近海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入海河流和近海经济活动的重金属特别是镉的污染排放,对保障渤海沉积物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The release of the heavy metals from the sediments might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health of the sea. Contents of selected heavy metals (Hg, As, Cu, Zn, Pb, Cd, Cr) inthe surface sediments from 24 sites in the Bohai Bay were measured in August of 2013, and their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were evaluated throughHankanson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 of Bohai Bay reached the first standard request of the national marine sedimentary evaluation criterion (GB-18668-2002), with the average values of Hg, As, Cu, Zn, Pb, Cd, Cr of 0.03, 16.15, 23.15, 89.45, 38.84, 0.24 and 60.60 mg·kg-1 respectively. A percentage of 83.3% of the sampling sites meet the first standard request of the national marine sedimentary evaluation criterion, and the rest of the sites were qualified for the second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the main heavy metals exceeded the first standard of the criterion were As and Pb. Furthe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ecological risk index value in different sites was 95.01, which represented a low ecological risk.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caused by heavy metals decreased following the sequence of Cd, Hg, As, Pb, Cu, Cr and Zn, and all the metals except Cd caused a low ecological risk.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caused by Cr reached 47.00, representing a moderate ecological risk, which contributed around 49.5% of the total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The high ecological risk of the Cd could be explained by high respond to its high biotoxicity and rapid accumulation in the sediment. Higher potential risk of heavy metals were detected in the sediments near estuary and Tianjin port industrial region, while lower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s was detected in the southern fishing region and the center of the Bohai Ba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potential risk of heavy metals was probably caused by industrial activity and land source pollution in Bohai Ba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pattern in the offshore andcontrol the discharge of the heavy metal (especially Cd) through river inflow and economic activity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sediments in Bohai Bay.【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452-456)【关键词】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沉积物【作者】周笑白;梅鹏蔚;彭露露;韩龙;张震【作者单位】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 300191;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300191;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南京 210036;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300191;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 3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渤海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鱼类、石油、航运等资源,还通过自净作用消纳了大量的陆源污染物,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张雷等,2011)。

实验三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实验三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实验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

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水体富营养化后,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水平。

水体富养化严重时,湖泊可被某些繁生植物及其残骸淤塞,成为沼泽甚至干地。

局部海区可变成“死海”,或出现“赤潮”现象。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工业废水、垃圾等。

每人每天带进污水中的氮约50 g。

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

许多参数可用作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常用的是总磷、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率的大小(见表7-1)。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总磷、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率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 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二、仪器设备及试剂1. 仪器(1) 可见分光光度计。

(2) 移液管:1mL、2mL、10mL。

(3) 容量瓶:100mL、250mL。

(4) 锥型瓶:250mL。

(5) 比色管:25mL。

(6) BOD瓶:250mL。

(7) 具塞小试管:10mL。

(8) 玻璃纤维滤膜、剪刀、玻棒、夹子(9) 多功能水质检测仪2. 试剂(1) 过硫酸铵(固体)。

(2) 浓硫酸。

(3) 1 mol/L硫酸溶液。

(4) 2 mol/L盐酸溶液。

(5) 6 mol/L氢氧化钠溶液。

(6) 1%酚酞:1g酚酞溶于90mL乙醇中,加水至100mL。

(7) 丙酮:水(9:1)溶液。

(8) 酒石酸锑钾溶液:将4.4gK(SbO)C4H4O6 ·1/2H2O溶于200mL蒸馏水中,用棕色瓶在4℃时保存。

春季渤海湾营养盐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春季渤海湾营养盐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L G i I u u ,MAY ln ,L We ,WANG J nn 2 j ua I i a ig ,WE Ha i I o
(. o e e f a n c neadE gneig Taj iesyo cec & T cn lg ,ini 3 0 5 , hn ; 1 C l g r eS i c n n ier , i i Unvri f i e eh oo y Taj 04 7 C i l oM i e n nn t S n n a
NO -4 溶 解 无 机 氮 ( N) 主要 组 成 形 式 , ;1 是 ' DI 的 占平均 D 含 量 的 6 .6 该 海 区 主要 以磷 限制 为主 , 已经 逐 渐 从 P N I 9 %; 5 并
限制 向 P S 共 同限制方向发展 , 、i 这与潜在性 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一致. 关键词 :渤海湾 ;营养盐 ;分布特征 ;潜在性 富营养化评价
i et ae e ra r g d f m 5 . t 7 . / NO - c n e t t n r g d f m .7 o 2 . L,n e n s g t sa ae a e r v i d n o 1 05 o 2 63 L, /N o c nr i a e o 40 2 t 94 g ao n r 9 a究发现 , 查海域 NO;N 质量浓度 为 1 0 调 - 5 . 7 | L, ; N 质量 浓度为 40 2 5~2 63 NO - .7
2 . 0 g N :N、 O 一p 和 S ;-i质量 浓度分 别为 4 . 9 9 , H - P - 4 u L, i O S 7 5~14 0 g 4 3 6 5 / 和 10 5 9. / . ~2. g 8 L、 7 3 L 7. 2—

渤海湾南部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污染现状评价及特征分析

渤海湾南部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污染现状评价及特征分析
超 出 了其相 应 的评 价 标 准 , 即表 明该 因子 已不 能 满 足评 价海 域海 洋功 能 区的要 求 。 本 文采 用《 海 水 水 质标 准 》 ( GB 3 0 9 7 —1 9 9 7 )
模型 , 并 依 此 对 我 国一 些 海 域 进 行 了 富 营 养 化 分 析 。为 了便 于 同 历 史 资 料 相 比较 , 本 文 仍 采 用上述 3 种 传 统 方 法 对 评 价 海 域 的 富 营 养 化 程
1 ) 。依 据地 名对 该海 域 由北到南 分别命 名 为岐 口 海域 、 南 排 河 海 域 和 黄 骅 港 海 域 。 调 查 时 间 为
2 0 1 1 年 5月 、 8月 、 1 O月 。
物质 在水 体 中富集 而引起 海洋 生态 系统一 系列 变
化[ 1 ] 。富 营养化 是 赤 潮发 生 的物 质 基 础 , 一 些 富
图 1 调 查 站 位 图
状评 价及 污染 特 征 分 析 , 将会 为 当地 政 府 管理 海
洋、 开发 海洋 提供 技术 支撑 。
1 . 2 调 查 项 目和 方 法
根 据 富营养 化评 价 方 法 所 使 用 的参 数 , 调查 项 目主要 有 无 机 氮 、 活性 磷 酸 盐 、 C OD Mn, 叶绿
1 1 8 . 5 0 E之间 , 共均匀布 设 1 3个 调 查 站 位 ( 见 图
水体富营养 化评 价 的方 法有 几 十种 , 国 际
基金项 目: : 海 洋 公 益性 行业 科 研 专 项 : 富 营养 化 污 染 实 时速 报 与 生 态 效 应 预警 评估 技 术 ( 2 0 1 1 0 5 0 1 4 ) 作者简介 : 张学辉( 1 9 8 1 一) , 男, 硕 士, 山东 滨 州 人 , 工程 师 。研 究 方 向 : 海 洋 环境 监测 与 评 价 。x h z 1 9 8 1 0 @1 6 3 . c o n r

近海富营养化-综述

近海富营养化-综述

文献综述综述题目:近海富营养化所在学院:海洋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班级:海研班级1班姓名:徐利存学号:M160306664二〇一七年三月摘要: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作为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营养盐。

伴随着氮、磷等肥料制造和使用数量的增加,这些营养盐混入水体的量也为之增加。

同时,由于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水质发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化学的复杂变化,表征富养状态水体的蓝、绿藻类大量增殖,色度增高,透明度下降,耗氧量上升,水体发臭,严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本文综述了近海海水富营养化的定义、原因、防治对策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健康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措施及对已经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政策上和和科学上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对策。

关键字:近海、富营养化、防治1.前言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18400公里,资源丰富。

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80年全国海洋经济产值仅8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77%,1990年达到43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6,而据《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核算,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已达到319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与1980年相比我国海洋经济在这30年间增长了400倍[1]。

全国涉海就业人员总数也迅速增加,从1980年79.92万人增长到2009年3270万人。

但是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近海污染等给海洋带来了一系列极为不利的环境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至90年代,我国近海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20.2万平方公里[2]。

日益严重的近海污染等给海洋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和突发性溢油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危害着海洋生态健康。

沧州黄骅港水质特征及营养状态分析

沧州黄骅港水质特征及营养状态分析

关键词:黄骅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7-0122-04
DOI:10.16647/15-1369/X.2020.07.073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Huanghua port in Cangzhou
Key words:Huanghua port;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Self purification capacity;Eutrophication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东临渤海,南接山东, 北靠京津,依托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开 放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渤海新区发展的基础。随 着渤海新区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陆源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增加,加 之黄骅港海域自身水体与外界交换能力较差 [1],黄骅港海域的生态环 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了解海洋开发对该海域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 发现污染问题,分析潜在危害,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资源。所以, 本文利用 2011~2018 年河北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沧州黄骅 港海域海水化学要素变化特征,研究了该海域海水自净能力,评价了该 海域营养状态水平及有机污染状态,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展的相融共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样品采集与分析 1.1 调查站位
Liu Long,Chu Qinqin,Wang Quanying,Xie Runchao,Du Yumeng,Zhang Jianle (Qinhuangdao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Qinhuangdao Hebei 066002,China)

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对策建议

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对策建议

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对策建议■马明辉兰冬东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5部分组成,海域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2796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85米,20米以下水深的海域面积占一半以上。

渤海上承黄河、辽河、海河三大流域,纳受了辽河、海河、滦河、黄河、小清河等50余条入海河流,河口湿地面积广阔,在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的功能;下接黄海,是北方门户,地缘优势独特;三面环陆,北、西、南三面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毗邻。

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渤海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受损,海洋生态灾害频发,海洋环境风险明显增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渤海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近岸水环境污染严重。

~,渤海优良水质(符合一、二类海水标准)海域的比例由95.7%下降至78.3%,劣四类严重污染海域的比例由1.8%增加至5.2%。

,渤海劣四类严重污染海域仅局限在辽东湾、渤海湾近岸局部海域;,已经扩展到大部分近岸海域,并向三大海湾中部扩展。

近年来持续严重污染的海域主要集中在双台子河口—辽河口、天津滨海新区、莱州湾等近岸海域,此外,葫芦岛绥中近岸海域水质近年来也明显变差。

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

~,渤海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重金属(铜、铅、锌、镉、汞)和砷等,年均入海总量在85万吨左右。

陆源污染物排海之后,主要通过稀释扩散、化学形态转化、生物吸收代谢、沉积和矿化、再悬浮和释放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渤海海域环境质量产生全局性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堪忧。

以来,渤海6个海洋生态监控区连续监测结果显示,渤海重要的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均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其中,锦州湾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双台子河口和滦河口—北戴河口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渤海湾、莱州湾和黄河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渤海湾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渤海湾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鱼体 内, n Z 浓度 仍是最 高( 为 9 . ±3 8 /g, c 平均 6 5 0 mgk) 7 9 而 d未检 出. 以生态危 害指 数法(D 价河 口沉积 物重金 属的潜 在生态 风险表 明, R评
海 河河 口沉积 物重金 属的潜 在生 态风险 最高, 依 次为子 牙河 口、南 排河 口、大神 堂和 高沙 岭. , 过对 各地缎 虎鱼肝 脏金 属硫蛋 白 其他 另外 通 的分析, 子牙 河的野 生复般 虎鱼金 属硫 蛋 白较其 他河 口稍 高( 河) 发现 除海 , 与沉积 物重金 属的 R 分 布一 致. 1
关键 词 :河 口;沉积物 :重金 属 ;金 属硫蛋 白;生 态风 险
中图分类号 :x11 7.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932 1)506~ 5 0 062 (000—6 60
O c r e eofhe v m e a si s f c e m e t r m sua i si Bo iba nd here olgialrs a s s m e ・ cu r nc a y t l n ur a e s di n sf o e t r e n ha y a t i c o c ik s e s nt
Zy h d n a ei B h i a r aa zd O s aymea ,o cnr ino Z sh ihs( 1 5 /g, ia e n p i o ab y a Na h n wee nle . f i h v tl cn et t f n y xe s ao wa ehget 8. mg ) t 5 k
Cd C , , b a dZn in u fc e i n sa d wi fs o l ce r m su r fDa h na g Ga s a ig Hah , , r Cu P o si s ra e s d me t n li h c l t d fo e t a y o s e tn , o h l , ie n n d e n

我国近海海水污染现状及评价

我国近海海水污染现状及评价

我国近海海水污染现状及评价作者:刘淼来源:《河北渔业》 2016年第9期刘淼(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河北黄骅 061100)摘要:近几年来,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已经不容乐观,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而海水污染是海洋环境污染最重要的体现,海水污染物种类多、污染范围广、影响效应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近几年有关近海海水污染的研究文章发表较少,所以,本文利用2011-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近海海水主要污染物的现状、来源作出初步的分析和评价,为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关帮助,助力中国海洋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海水污染;现状;评价我国濒临的海域位于太平洋西部,毗邻四大海域,大陆海岸线长18 000 km,海岛6 500多个,自然海域面积约470万km2,邻域及内水面积38万km2;绵长的海岸线及众多的入海河流导致海洋污染的机率变大,海水污染不仅使海洋生态环境退化,影响海岸带地区的生存发展,也给人类安全带来了威胁。

1海洋环境污染的概念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使用“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一词,它指人类直接或间接的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的有害影响。

笔者认为,海水污染属于海洋污染的一个大范畴,而海水污染包括水质污染、重金属、无机氮、磷酸盐、有机物、石油、海洋垃圾等。

2海水污染的现状2.1海水水质现状由表1知,我国海水总体质量较好,且近几年状况稳定;绝大部分海域符合一类水质要求,每年均达到94%左右,二类、三类和四类水质近几年较稳定,受污染程度不大,但是劣四类水质面积能占到一定比例,说明海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近几年污染面积有变大的趋势,急需采取措施控制和治理;渤海、黄海、东海海域劣于四类水质的面积逐年减小,但南海劣于四类水质的面积有增加的趋势。

渤海辽东湾富营养化的趋势研究

渤海辽东湾富营养化的趋势研究
从海域的污染分布来看, 以辽东湾中部( 辽河 入海口一带, 即营口—盘锦海域) 污染最重, 辽东湾 东北端( 大连海域) 污染最轻, 辽东湾南部( 锦州— 葫芦岛海域) 污染程度为中等。辽河接纳了辽宁省
收稿日期 2000- 07- 17
— 15 —
环境保护科学 第 27 卷 总第 105 期 2001 年 6 月
表示富营养化状态借鉴富营养化指数公式:
发排污的情况存在。从辽东湾的总体水平来看, 整
E< 6 正常
个辽东湾已处于富营养化水平, 局部已处于超富状
E= 6~10 轻度富营养化
态, 当温度、盐度、浊度、光照等综合条件适宜就会
E= 10~25 富营养化
有赤潮发生的可能。1998 年 9 月中旬发现辽东湾
E> 25 超富营养化
在调查中还发现, 锦州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种 群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异, 以大、小凌河口以东海域 的浮游植物主要以甲藻类中的夜光藻为主( 赤潮藻 类) 其数量约占浮游植物的 50% ~90% 再有少量 的园筛藻, 比较单一。大凌河口藻类多样性指数仅 为 0. 2。小凌河口藻类多样性指数为 0. 24, 而远离 河口处的远岸海区站位浮游植物以硅藻类较多, 约 占 70% 左右, 种群组成较多样。藻类多样性指数一
到辽东湾。每年接纳污水量约 23 亿 t , 其中生活污 水约占 40% 左右。沿岸滩涂广阔, 人工养殖场, 盐 场和海水浴场均在大量开发扩建。养殖场死亡鱼、 贝类和饵料废弃物直接入海, 还有人群、牲畜、禽类 的排泄物以及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也随着雨水的 冲刷进 入海域之中, 大连港、营口鲅鱼圈港、锦州 港、葫芦岛军港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也都直接入 海, 这些点上和面上的污染源均向渤海辽东湾输送 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盐。 2. 2 辽东湾近岸海域的污染状况

环渤海湾诸河口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环渤海湾诸河口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an lz d.ti o cld d t a h e r e o o t n to n h t ni le oo ia ik o h v rmo h e lw x e a os fHa h ay e I sc n u e h tte d g e fc namia in a d te p e ta c lgc rs ft e r e utsa o e c ptt tt e o i e o l i r h h
及 其 对 水 域 造 成 的 潜 在 生 态 风 险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 海 河 口 污 染 程 度 和 潜 在 生 态 风 险 略 高 外 , 渤 海 湾 其 他 河 口 重 金 属 及 砷 污 染 程 度 及 其 对 除 环 水 域 造 成 的 潜 在 生 态 风 险 较 低 。 从 环 渤 海 湾 诸 河 口 总 的 污 染 程 度 看 , 污 染 物 对 生 态 风 险 影 响 程 度 从 大 到 小 的 顺 序 为 : >A >C 各 Hg s u>P b>Z n c 关 键 词 :河 口 ; 底 泥 ;污 染 物 ;生 态 风 险 ;渤 海 湾
中 图 分 类 号 :X8 0 4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6 2 ( 0 2 0 0 1 9 9 2 0 ) 5—0 3 0 3—0 5
Ev a i h t nt ol c sk f h v ou hs al t u on on t e Po e i Ec ogialRi ort e RierM al t ar n ou d Boh aiBay
( . 际 泥 沙 研 究 培 训 中 心 , 京 104 1国 北 00 4;2. 华 大 学 水 利 系 , 京 10 8 ;3 清 北 0 0 4 .中 国 水 力 水 电 科 学 研 究 院 , 京  ̄0 4 北 0 04)

渤海湾秦皇岛近岸海域水质的总氮含量检测及分析评价

渤海湾秦皇岛近岸海域水质的总氮含量检测及分析评价

渤海湾秦皇岛近岸海域水质的总氮含量检测及分析评价王会心;鲁勖琳;王秋艺;丛明琦;赵冉;宋爱君【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秦皇岛近岸海域海水的水质情况.根据2019年3—5月份对渤海湾秦皇岛近岸海域采样点A、采样点B以及采样点C水质总氮含量监测,得到了一系列数据.对3个不同采样点水质总氮含量、温度变化特征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渤海湾秦皇岛近岸海域采样点A、采样点B以及采样点C三处水质中总氮含量随气温升高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春季水体总体氮含量与国家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等级对比,均高于劣Ⅴ类水要求,表明渤海湾秦皇岛近岸水域水质处于超富营养化状态.【期刊名称】《河南化工》【年(卷),期】2019(036)007【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渤海湾;总氮;富营养化【作者】王会心;鲁勖琳;王秋艺;丛明琦;赵冉;宋爱君【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60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60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60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60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60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渤海湾,位于渤海西北部,北起河北省乐亭县大清河口,南到山东省黄河口。

有蓟运河、滨河等河流注入,海底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倾斜,沉积物主要为细颗粒的粉砂与淤泥,平均潮差2.5 m,最大潮差5.1 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冬季结冰,冰厚20~25 cm,沿岸为淤泥质平原海岸。

随着渤海湾秦皇岛沿岸经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生产和生活向海洋排放的氮(N)、磷(P)等营养盐大量增加而导致的近岸海水域富营养化已成为沿岸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水环境问题。

海水中氮盐是海洋生物的生命之源,含量高低影响海洋浮游动植物的生物种类和多样性,含量过高,与其他适宜营养盐类结构作用将回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解决赤潮的根本途径是减少沿海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但短期内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只能加强对赤潮的预报。

盲数理论在河口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盲数理论在河口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盲数理论在河口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甘信华;李如忠【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1(039)014【摘要】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stuary sediment pollution in Tongyang River at Chaohu Lak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utrophication - related data was provided. According to July - September 2007 sediments measured data, the use of blind number theory, Ton%为了解巢湖炯炀河河口沉积物的污染情况,提供巢湖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相关数据。

根据2007年7月~9月沉积物实测数据,采用盲数理论对炯炀河河口沉积物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分析结果得出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湿地水域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等级。

【总页数】5页(P118-121,127)【作者】甘信华;李如忠【作者单位】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24;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相关文献】1.基于盲数的水体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J], 李如忠;洪天求;贾志海;刘路2.渤海湾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安立会;郑丙辉;张雷;贾宁;秦延文;赵兴茹;贾静3.中国主要河口沉积物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马德毅;王菊英4.曹妃甸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王薇;鞠茂伟;李德鹏;孙倩;金帅辰;关骁倢5.胶州湾典型河口区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解析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刘培渊;徐夕博;邢凯旋;徐传艳;潘皓;侯路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湾富营养化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系别水产系
专业班级海洋
学生姓名刘龙跃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许多湖泊、水库的主要环境问题,被人形象的称为“生
态癌”。

本文简单介绍渤海湾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其预防与管理。

关键词: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潜在的生态风险
1何为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质恶化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当天然水体承受过量营养盐(如氮、磷等),其中某些特征性藻类会过度繁殖,当水体中的生物量超过一定限度导致水体水质急剧恶化就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2富营养化的成因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所伴生的最大负效应就是环境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江河湖泊的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湖泊水库多具有缓流特性,自净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污染;工农业废水和市政污水未
经处理即大量排入水体,使营养盐元素过量会刺激藻类的生长,促使水体的富营养化速率大大加快,该进程被称为人为富营养化过程。

渤海湾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即为人为因素。

3富营养化的特征
1 pH值。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随着富营养化的生长,水的pH值出现随藻类生长而显着增高的趋向。

这是由于藻类光相助用消耗水中的CO2,致使水中氢离子淘汰,pH值升高。

2透明度(SD)。

由于大部分湖泊的透明度出现随藻类繁殖而显着降落的趋向,所以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水体的透明度一样平常都与反应藻类生长的叶绿素a 指标出现相反的厘革趋向。

3颜色。

紧张富营养化水体由于藻类的大量增殖,而带有颜色,如褐色、绿色、黄绿色、血色、乳白色、蓝色、蓝绿色等,因上风藻种差异而使水体具有差异的颜色。

带色藻类飘浮在水面象油漆一样,影响景观。

4气味。

富营养化的水体中会因藻类散发出阵阵腥臭,由于底层紧张缺氧,厌氧微生物繁殖剖析孕育发生H2S,所以通常伴有臭皮蛋味的恶臭。

5溶解氛(DO)。

当藻类在水面形成遮光阻气层时,影响大气氧和水中氧的正常平衡以及水生植物的光相助用受阻,会使深层DO大幅度低落,以致趋于零值。

4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