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

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实验0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2.搅拌器的作用(通过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三、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2.选用较小固体颗粒实验的目的(易均匀受热)3.水浴法加热固体熔化的条件(固体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四、实验分析1.熔化前后的图像的倾斜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2.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给烧杯加热,而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的原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不会继续吸热)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与烧杯壁上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五、实验结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点;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态;4.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实验0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三、注意事项1.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便于观察像与另蜡烛在水平桌面上重合)2.实验在较暗处做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应与物体同侧四、实验分析1.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也体现了等效代替法)2.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防止有重影形成,以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做此实验时在桌面辅一张白纸的目的(留实验痕迹,便于测量)4. 实验中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的目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选用方格纸比白纸好的原因(能更加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6. 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五、实验结论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附答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附答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重要考点精练一】***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图1(1)如图1甲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请勿更改原有导线,导线不得交叉)。

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是。

(3)实验过程中,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A.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V。

2.(2021·肇庆模拟)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三种电路:图2(1)甲同学认为图2电路比图1电路好,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图3电路比图2电路更好,理由是图3电路便于多次实验。

(2)乙同学利用图3电路(其中电阻 R=5Ω)完成了本实验,测得数据如下:实验次数电压 U(伏)电流 I(安)电压/电流1 1 0.22 2 0.43 4 0.8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乙同学利用图3电路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忽然变为0,但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或。

(4)实验操作过程中,丙同学发现滑动变阻器损坏,但经过思考后利用图 2 电路最终也完成了多次实验,该同学的做法是。

3.某同学利用如图3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选用的5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和25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1.5A”。

图3(1)如果连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仅有一只电表有示数,则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与(选填字母代号)。

A.电流表断路B.定值电阻短路C.滑动变阻器断路D.滑动变阻器短路E.定值电阻处接触不良(2)电路连接完好后,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时,记下电压表的示数,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A;再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选填“左”或“右”)滑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为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单表测电功率(附答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单表测电功率(附答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单表测电功率【重要考点精练一】***1.(2021·佛山模拟)小海和小珠结合所学电学知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探究。

图1(1)小海利用图1-1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故障可能是(选填“定值电阻”或“滑动变阻器”)断路。

更换元件后,小海改变R 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记录某次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为A;多次实验,根据所得数据得到如图3的I﹣R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小海实验时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V,可得出结论:。

(2)小珠连接了如图4所示的电路,仅用一个电压表测出了额定电压为U额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R0为已知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

请你帮助她完成实验步骤:①请在虚框内填入电压表和开关S2的元件符号。

②只闭合开关S和S1,调节R1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③只闭合开关S和S2,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④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

(用U额、U1、R0表示)2.小华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

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规格分别为R1:“10Ω 1A”和R2“3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图2(1)小华设计了图2甲所示的电路,她应选用的滑动变祖器规格为(R1/R2)。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此时小华(能/不能)确定电路一定存在故障。

(3)如果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灯泡(短路/断路)。

图3(4)确定电路正确后。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在不同位置,小灯泡U ﹣I 图象如图乙所示,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

(5)小华在某次调节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加了△R 1,同时小灯泡电阻变化了△R 2,则△R 1 (大于/小于/等于)△R 2。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实验总结(实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实验总结(实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实验总结(实用) 初中物理重点实验总结之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金属片、小车、刻度尺和秒表或停表。

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停表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下滑的速度。

金属片的作用:确定小车运动的终点在某一位置。

斜面的倾角不能过大,以防小车滑行太快,不便于测量时间。

斜面的倾角也不能过小,以防各阶段测出的平均速度太接近。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小车换成质量相等的木块,测出的平均速度将会变小。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量角器的作用是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

直板和平面镜放置时要求纸板与平面镜垂直,否则反射光线不会在另一只板上显示。

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折转纸板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纸板折转后,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这反而证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看成反射角。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了防止出现两个虚像,选择薄玻璃板。

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使用方格纸代替桌面上的白纸,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选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时,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以便让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够完全重合。

实验中选取两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但由于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后面的蜡烛始终不能与前面的蜡烛像完全重合。

因此,不能进行实验。

为什么另一支蜡烛不能点燃?因为如果另一支蜡烛点燃,另一边就会很亮,看不到像,另一支蜡烛就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

在本实验中,观察像的位置是从物体(点燃的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

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原理是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物理重点实验中的易错点

初中物理物理重点实验中的易错点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1.温度计中测温物质应用水银---与酒精的凝固点不同2.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3.温度计不能触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壁,液泡要完全浸没于水中。

4.在水沸腾后,应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几分钟并观察温度计实数,记录数据,而不应立刻熄灭酒精灯。

5.气压低,沸点低;气压高,沸点高。

6.多次收集数据是为了使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7.在烧杯上加盖密闭是为了:加快水沸腾的速度;在纸盖上打孔是为了:保持烧杯内外大气压相同。

8.水沸腾前气泡:上小下大;沸腾时气泡:上大下小。

9.熄灭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水继续沸腾:石棉网上有余热。

10.水温升高至沸腾和水温降低至室温的变化特点是:先快后慢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1.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观察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运用到了转换法2.选择海绵作为实验器材的主要原因是能使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若无海绵时,还可选用细沙。

3.2个试验结论:(1)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不可以说压强越大!!!!!4.用木板的形变不明显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物体材料无关5.将物体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时,无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6.使重物斜放在海绵上,与正放的凹陷程度相比较小。

(海绵受到的压力小于小桌与砝码的重力之和)7.将重物向右边平移,得到的结论是: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1.压强计中的U型管不是连通器。

2.除了图中的各种器材之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当压强计在空气中静止,玻璃管中液面不相平时,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4.通过U型管的液面高度差来反应被测压强的大小。

用到了转换法。

5.液体具有流动性体现在: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对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6.2个试验结论:(1)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2)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总2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实验步骤】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察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情况挂质量约1kg的物体拉木块水平匀速前进拉木块沿倾斜木板匀速上升挂钩上拴一根头发,当头发被拉断时拉力F/N【评估与交流】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实验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照图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kg重力G/N2、在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

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G/NO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坐标纸【分析和论证】1、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kg。

如果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实验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提出问题】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猜想或假设】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课件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第一部分实验说明(一)学生必会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二)误差理论1、误差与错误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不能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1)测量的工具。

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小。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

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_平均值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第二部分力学一、基本仪器使用在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比它更精密的常用测量工具是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天平;测量力的基本工具是测力计。

(一)刻度尺(参阅八上P103)1、认识刻度尺右图中,刻度尺的量程为8cm 、分度值为1mm 。

2、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要领是“五会”。

即: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会放:应使刻度尺的零刻线线或某条(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条边对齐,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紧贴,不能歪斜;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值、估计值值和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大全,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大全,推荐文档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一、测量的理论(一)测量本质测量就是一种比较。

为了科学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就叫做________ 。

为了便于交流,人们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单位体系——“国际单位制”,简称“SI”。

请填写在国际单位制中以下各物理量的主(二)误差理论1、误差与错误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______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1)测量的工具。

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陷越深______。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

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以下七个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做出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7、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在学习和科研中有重要的意义。

在试题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出现。

一是通过描述相关情境,直接提出相关问题。

这是一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解题时要围绕的核心,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能偏题。

二是要人们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应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合理地提出问题,不可随意发散。

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较多,考试时则较少出现。

(二)做出猜想与假设由于“猜想与假设”的发散性,故在考试中较少出现。

我们强调的是“猜想与假设”必须是在试题情境的基础上合理作出,反对随意猜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考查的重点。

初中物理 沪科版中考二轮专题九年级重点实验梳理

初中物理 沪科版中考二轮专题九年级重点实验梳理

九年级重点实验实验十八: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考点梳理】1.实验装置:2.组装器材的顺序:自下而上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4.水浴法加热的优点:使物体均匀受热5.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读数6.选用碎冰:使物体均匀受热7.烧杯口的“白气”,试管、烧杯壁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水珠8.图像处理:a.该物质是晶体b.该晶体的熔点:t0c.AB段状态:固态BC段状态:固液共存状态CD段状态:液态9.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10.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实验十九: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考点梳理】1.测量工具:停表、温度计2.实验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a.用初温较高的水b.减小水的质量c.加盖子(避免热量散失)4.气泡的变化情况:甲沸腾前,乙沸腾后5.烧杯口出现“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珠6.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的温度较高,会继续向烧杯底部提供一段时间的热量7.水的沸点和大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8.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原因:a.当地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b.杯口的盖子封闭比较严,烧杯内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导致水的沸点高于100℃。

9.相关图像处理:a.水的沸点:98℃10.水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11.水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实验二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考点梳理】实验器材:天平、温度计、秒表1.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煤油)2.实验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4.搅拌器的作用:使物体均匀受热5.转换法的应用:a.通过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变化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温度变化快的吸热能力弱)b.通过观察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6.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物质的初温、质量相同,物质的种类不同。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本节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理解速度的计算和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变化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本节重点是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以及速度、加速度、力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难点在于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的掌握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速度的快慢和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如何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难点在于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的掌握。

第四节:测量本节重点是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误差的产生和控制方法。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难点在于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本节重点是了解声音的频率、波长、声强等特性,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难点在于对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三节:声的利用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利用和应用,如声波测距、声纳等。

难点在于对声音利用的掌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节重点是了解噪声的定义及等级,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

难点在于对噪声的定义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以及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在于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本节重点是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等。

难点在于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掌握。

初中物理总复习 实验题(2)

初中物理总复习 实验题(2)

初中物理总复习--实验题(二) 重点实验(一)声学重点实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把一闹钟放于钟罩内,不断抽出罩内空气,我们听到的闹钟的声音__________(填“越来越强”、“越来越弱”或“不变”),由此说明,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特征2.如图所示,小赵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个橡皮筋吉他.当他拨动橡皮筋时,会发出跟吉他一样的声音,此声音是由橡皮筋 而产生的.(1)当他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的橡皮筋时,他听到声音的 不同,这是由于 。

(2)他用相同的力拨动松紧程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他听到声音的 不同.这是由于 。

(二)光学重点实验●光的反射定律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李同学选用了平面镜M 、纸板A 、纸板B 、激光器和刻度尺等仪器进行实验:(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EO 射到0点,若将纸板B 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内,此时,在纸板B 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实验时,如图12所示,测得入射角为50°,此时反射角度数为 ,若增大入射角,反射角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当让光线沿着FO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 立、 的 像.●平面镜成像规律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13所示.(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 ;如果有3mm 厚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① ; ② 。

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

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

图19V F 2 VF 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一、力学:基础性:1、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那端上翘,往那端调),直至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2、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牛,最小分度值是0.2牛。

测量时:拉力方向严责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4牛。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 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F 浮=F1—F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F1-F2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浮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等于的大小4、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的20个实验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的20个实验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的20个实验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初中物理实验题怎么解答,解答得分技巧有哪些?不知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初中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初中物理实验题答题方法一、测量型实验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⑴用刻度尺测长度;⑵用秒表测时间;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⑷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⑺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⑻用电流表测电流;⑼用电压表测电压;⑽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

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

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

2、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而且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s/t。

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

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F·S及二力平衡。

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

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 t。

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

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

二、探究型实验题探究型实验题也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角,因此教材中探究型的课题每个章节都有渗透。

重点初中物理15道教材演示实验及课后习题分析1 .pdf

重点初中物理15道教材演示实验及课后习题分析1 .pdf

教材15道演示实验与课后练习题1、纸锅烧水(八年级上册P60)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答: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一般为183℃,而水的沸点只有100℃。

当水装在平滑的纸做成的锅里加热至水沸腾时,由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而水温保持不变,即只要锅里有水,水温将总是100℃,也就是说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因而能用纸锅烧水,水烧开而纸不会烧坏。

2、简易冰箱(八年级上册P63)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图 3.3-9),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试着分析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

答:纱布是易吸水的材料,罩在食物上面,边缘再浸入水里,会使整个纱布潮湿,水在纱布上不断的蒸发,吸热,所以降低了食物的温度,也就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用纱布吸水,是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加速蒸发吸热。

同时放在通风的地方,这样可以加快纱布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也就加快了蒸发,使篮子的温度变得更低。

3、霜的形成条件(八年级上册P66)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请分析霜怎样形成的?答:易拉罐里面有冰,然后放入盐,盐的放入会使冰的熔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熔化成水,熔化过程吸热,因此易拉罐的表面温度也会降低,低于0°。

所以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得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表面,形成霜。

4、碗藏硬币魔术(八年级上册P83)如图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是当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这一枚硬币。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可通过作图说明。

答:茶碗内没有水时,来自硬币的反射光线,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在沿碗边缘射出的光线外侧,看不到碗中的硬币;当向碗里慢慢倒入水后,反射光线到达水面后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则在折射光线以内的区域,就可以看见硬币。

初中物理教案(15篇)

初中物理教案(15篇)

初中物理教案(15篇)初中物理教案2教学要求:1知道浮力的概念.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3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2)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教学模式:实验、设问、讲解、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实物及实验器材:(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2)演示弹簧秤一把.(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教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二、讲授新课1.什么叫浮力?(板书)(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2、用实验引动学生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则的铁块,不规则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第二、通过演示规则铁块和不规则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表面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初中物理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九年级物理实验复习总结15个实验

九年级物理实验复习总结15个实验

图19人教版2015年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一、力学:基础性:1、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那端上翘,往那端调),直至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2、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牛,最小分度值是0.2牛。

测量时:拉力方向严责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4牛。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 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F1-F2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浮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等于的大小4、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克(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毫升。

2020中考物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专题总结与训练(30例)

2020中考物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专题总结与训练(30例)

备战2020—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专题总结与训练(30例)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及“实际功率”的实验是初中物理电学中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更是全国各省市各种考试中必考内容,虽难度不是很大,但考查的内容较多,特别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故障,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及缺少电表的设计型实验,即是重点又是难点。

测灯泡小灯泡的的功率实验应掌握的内容包括::(1)实验原理:P=IU,若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IU额(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待测小灯泡(共七个元件,七根导线)(3)实验电路图与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注:若测灯泡功率时把上述电路中电阻换成小灯泡即可,且电路图与实物图各元件的连接顺序应对应。

(4)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是打开的,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位于最大阻值处。

(5)滑动变阻器在测功率实验中作用是:改变待测灯泡两端电压及电路中电流从而进行多次测量(但小灯泡的功率不能求平均值),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是为了使待测灯泡两端电压达到额定电压;另一个作用是:保护电路各元件。

(6)在连接电路中常见的连接错误①所选电源不合适如在测额定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低于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②变阻器连接错误,使之在电路中不起作用。

③缺少实验元件。

④电压表或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⑤电压表或电流表量程选择不合适。

⑥电压表或电流表连结位置错误。

(7)在实验中常出现的故障及判定:①开关闭合后若无论如何移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及电压两表示数均不改变,则必是滑动变阻器接线柱错误,若两表示数均很小且不变,则必是变阻器整个电阻线连入了电路即变阻器连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若两表示数均很大且不变(如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必是变阻器上面横杆两个接线柱连入了电路相当于短路;上述两种情况下滑动变阻器均不能改变阻值为错误连法。

②闭合开关后若发现两表指针均反转则必是电源正负接线柱接反了,若只一个表指针反转则必是此表正负接线柱反了;且应注意在电流表或电压表接入电路时可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并将指针调“0”后连入电路。

中考物理的20个实验

中考物理的20个实验

中考物理的20个实验初中物理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①探究光的反射定律;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③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④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⑤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⑥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⑦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⑧探究欧姆定律;⑨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⑾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力学实验9个: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⒁探究牛顿第一定律;⒂探究二力平衡条件;⒃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⒅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⒇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一、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 作?将纸板F 向前后转动,观察在纸板F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二、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2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关系.(4)在蜡烛B 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填“虚”或“实”).(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凸透镜成像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一、力学:基础性:1、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那端上翘,往那端调),直至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2、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牛,最小分度值是0.2牛。

测量时:拉力方向严责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4牛。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图VF 2V F【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 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F1-F2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浮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等于的大小4、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克(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毫升。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的石块的体积为 厘米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千克/米3。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固体密度【实验步骤】:(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 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测容器与剩余液体总质量(m 总),记下m 剩 (4)算出密度:ρ5、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 (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3)设计表格【实验结论】:①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②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③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④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6、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1)、如图a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图b、c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①大小相等(等大);②方向相反(反向);③同一直线(共线);④同一物体(同体)7、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注意】:①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U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②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8、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

(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助力、助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得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

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二、电学基础性:9、(1)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 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 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0~3A量程。

(3). 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0.32安(2)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 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 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

(3). 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4.5伏。

10、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测定性:1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实验步骤】:(1). 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 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 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12、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实验步骤】:(1). 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 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 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 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的电流。

探究性:13、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开关、电压表、电流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1). 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M、N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 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 改变电池的节数,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值。

(4). 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 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①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②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的定值。

③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三、光学验证性:14、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1). 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 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 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2f以外(u>2f),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为止。

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f、2f相比较(f<v<2f)(4). 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2f之间(f<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5). 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以内(u<f)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结论】: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u>v 成缩小的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u<v 成放大的像※③当凸透镜成实像时,1°u + v≥4f u + v = 4f 成倒立等大实像2°1/u+1/v =1/f f = uv /(u + v)1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