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浙江新高考历史多频考点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2个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2个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42个高频考点一、中国的政治文明【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27讲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27讲

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一宋明理学一、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1.背景(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过程(1)唐代中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是儒学复兴和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①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

②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③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3.影响(1)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2)理学孕育而生。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时代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备注北宋理学程颐程颢(1)确定理学最高范畴“天理”(世界本原)。

(2)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孔颜之乐)理学的开创者南宋朱熹主要主张(1)理气关系论:①理比气(物质)更根本,理先于气。

②理离不开气。

③万物皆有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①主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②儒家干预理学集大成者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4)编写《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之成为理学(儒学)经典南宋心学陆九渊(1)提出“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这一核心命题,所谓“本心体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批评朱熹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3)主张扫除人心的“物欲”和“意见”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王守仁(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所谓“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含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历史浙江高考知识点分布

历史浙江高考知识点分布

历史浙江高考知识点分布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高考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考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知识有着重要的考察作用。

因此,了解历史浙江高考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对于备考历史科目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浙江高考历史科目的考点主要分布在中国古代历史和近现代史两个方面。

在中国古代历史方面,主要包括上古时期的夏、商、西周等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中古时期的隋、唐、五代、宋等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近现代史方面的清朝的兴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和人物。

其次,浙江高考历史科目的考点还涉及到了民族史、外国史和地方史的内容。

在民族史方面,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中国封建社会中的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在外国史方面,主要包括世界各大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如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以及近现代外国史方面的世界两次大战、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等内容。

在地方史方面,主要包括浙江省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特色文化等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根据历史浙江高考知识点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首先要有整体的历史观,明确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主要事件。

其次要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掌握其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另外,还要注意对历史地理和历史文化的学习,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演变过程。

此外,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小说等途径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实地考察的方式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总之,历史浙江高考知识点的分布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和近现代史两个方面,同时还包括了民族史、外国史和地方史等内容。

备考历史科目时,考生应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掌握其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简约识记一、早期政治制度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用于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二、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既配合又牵制;形成了一整套地方官僚体系。

作用:成为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制度:汉代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

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唐代节度使;宋代文臣做地方官;元朝行省制。

两个趋向: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步衰弱;地方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举措: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结果: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能力提升1.宏观把握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确立——两汉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主线:地方权力逐步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逐步集中到皇帝。

2.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与希腊民主制度地理环境:大河纵横——海洋环绕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主要思想:儒家思想——人文主义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和古希腊民主制度是各自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必然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不能简单比较其优劣,两者各有其积极性和时代局限性。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简约识记一、古代农业经济经营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助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历史 第10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历史 第10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人类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面临的重大选择 1.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结束了,世 界出现了暂时的和平。世界大战的结束,本来可以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但实际上却没有出 现这样的结果。 2.对战后世界能不能维护持久和平的问题,许多人都在思考。但由于国家 利益、社会地位的不同,各国政府和人民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 不同的。
考点集训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出现了重新瓜分世界 的局势。其根本原因是 ( D ) A.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被瓜分完毕 B.英德矛盾的发展促使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C.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迅速发 展,赶上和超过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变化,德国等 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故选D项。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被瓜分完毕,这 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背景,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英德矛盾的发展 是局势变化的具体表现,B项错误;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与题干 信息无关,C项错误。
从此种下了旷日持久的痛苦的种子。民族统一主义,或曰复仇战争已露 端倪。普法战争中使法国蒙受屈辱的老毛奇警告说:“我们在半年之中 用利剑赢得的东西,必须在今后半个世纪用它来捍卫。”
读史指导 该史料通过介绍法德两国因普法战争产生的历史恩怨,反映了德法之间 的历史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德国的兴起意味着 法国的衰落”反映出战争的根源及战争的性质。通过材料,可认识到以 下几点:(1)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要从历史的角度去挖掘;(2)第一次世界 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战,帝国主义之间实力的变化以及争夺殖民 地和霸权的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根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课件高频考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精讲课】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课件高频考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精讲课】
【答案】A 【详解】根据“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 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得出,中共三大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受 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要调整策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A正确;B项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 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要统一认识,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要联合开展国民革命,而不是扩大阶级基础, 排除D。
15.(2022·浙江卷)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 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 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 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答案】D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 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 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 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D项正确;深圳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中央主动建立的第 一批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并不是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排除A项;题干中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 般主要体现在其“开创性”方面,“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均与材料主 旨不符,排除B项、C项。故选D项。
主题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抗日战争胜利进程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西方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西方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专题四 西方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10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
历史
01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02
考点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03
典题引领 知能提升
04
课后达标检测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b) (1)社会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弊端逐渐 暴露(经济危机、阶级矛盾)。 (2)阶级条件:英法德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探究点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 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 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共产党宣言》 探究:(1)史料一中,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看到”和“看不到”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 “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看不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及社会发展规律。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 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 (2)从革命的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 区”的革命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紧 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考点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b) 1917 年 11 月 6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狭义的十月革命);11 月 7 日,发表了列宁 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拉开总攻的序幕,最终推翻 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 年 11 月 7 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 列宁起草的《__告__工__人__、__士__兵__和__农__民__书__》,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 埃,并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02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仅供参考: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2.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包括土地制度、农业耕作方式、手工业发展等。

3.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4.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5.世界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要
国家、人物和文化。

6.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包括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历史人物。

7.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包括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

8.历史事件的比较和联系:包括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和联系,以及同一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比
较和联系。

9.历史地图和图表:包括历史地图和图表,如疆域图、人口分布图、经济发展曲线图等。

10.历史概念和术语:包括历史学科中常用的概念和术语,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等。

(网络版)2023年6月高考历史真题答案(word版)浙江卷

(网络版)2023年6月高考历史真题答案(word版)浙江卷

2023年6月高考浙江历史真题参考答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A2.C3.B4.A5.D6.B7.D8.C9.A 10.A11.A 12.B 13.C 14.D 15.D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C 17.A 18.B 19.B 20.D 21.D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52分)22.(1)关系:均田制是唐朝前期的主要土地制度,租庸调制是与之相适应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户籍制度是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依据。

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户籍管理混乱;安史之乱导致了人口锐减。

(2)经济获益:赚取超额利润。

角色:丝绸是古代赋税制度要缴纳的物品;丝织业是手工业重要的生产部门,丝绸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是中国古代出口的主要贸易品,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称为“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

(3)作用: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和资源,推动参与国实现经济现代化,改善人民生活;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向世界提供全球经济公共产品;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象征性意义:是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历史过程;传播中华文明,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3.(1)关键词:合群、新知、民智、自强。

根本目的:救亡图存。

(2)原因:20世纪初绅士建立了各种社会组织;社会结社活动比较普遍;近代报刊中“社会”一词的使用次数增加;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需要;突出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使命。

重要举措:创建兴中会、组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等。

(3)国内动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先进国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

2020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试题 历史Word版含答案

2020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试题 历史Word版含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高三12月联考)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A.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B.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D.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论衡·程材》云:“齐部(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

这反映出东汉时期齐部(郡)和襄邑A.丝织业出现雇佣关系B.官营丝织业技术高超C.丝织业生产的普遍化D.抑商政策有所放宽3.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承载着历史发展的印记,是我们探寻历史的重要窗口。

下表所列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③④①D.②④①③4.《徽州古村落》中对某村落的布局这样写道:“整个村落以 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

在村西的西溪出口处,挖了一亩大的水塘,修建水口,在周围修筑亭台楼阁和石拱桥,广植树木,以蓄水挡风。

”文中处应填入A.敬爱堂B.履福堂C.承志堂D.乐叙堂5.以下诗句节选自康熙帝1682年所作的《松花江放船歌》:“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

2023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考点

2023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考点

2023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考点高中历史知识点超详细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__,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__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完整版)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及备考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完整版)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及备考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及备考策略2014年是浙江省高考文综考试自主命题的第6年,也是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的第一年。

综合分析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浙江卷在考查历史知识、学科能力、史学方法等方面都日趋成熟、完善。

笔者通过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揣摩命题规律,把握试题特点,特提出历史学科高三复习课教学策略,以供高三师生高效备考参考。

一、近四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一)重视考查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新课改背景下,我省高中历史教学无论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模拟试题的命制等方面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但高考作为高等学校选拔性考试,要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就必须严格遵循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从历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来看,命题人员对此给予了认真领会与贯彻,试题考点都属于主干知识、核心知识。

具体考点分布见下表。

从下表来看,近四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的主要考点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物和战争的基础知识,部分考点甚至多次出现,如先秦思想家的主张、古希腊先哲的思想、古代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分封制、抗日战争、二战、中东战争等。

它们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属于考生平时重点学习、复习的范围。

以考查主干知识、基础知识作为高考导向,才能真正让课改“减负”落到实处。

(二)广用图文材料考查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材料型试题是近年来被公认的最具“历史味”的题型,它可以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再忆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述、文字表达、辩证思维等多种能力。

由于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高中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在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广泛出现,浙江省更不例外。

纵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会发现,每份试题都通过大量原始文献、图片、图表、漫画等新材料,设计新情境来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

尤其是图片、地图、图表等材料的运用,更是亮点。

(浙江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浙江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考点清单
基础梳理
考点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b) 1.国际背景: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 ① 商品销售市场 和原料产地。 2.国内背景: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② 中国 成为他们的理想目 标。当时的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2)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形,确定
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 部分领土。
(3)1877年,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 (4)1881年,中俄签订了《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 割占了中国西部约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5)188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 议,在新疆设立⑥ 行省 。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b)
(1)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⑤ 阿古柏 率军侵占新疆 的喀什噶尔,两年后攻占南疆各城,成立“哲得沙尔汗国”,自立为 “汗”。
(2)1870年,阿古柏又侵占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将侵略势力扩张 到北疆。
(1)为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 督办新疆军务。
(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这就 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③ 卢沟桥 事变。 (2)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 进行④ 全面抗战 的起点。 二、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b)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1937年12月,南 京沦陷,日军制造⑤ 南京大屠杀 ,30多万人遇难。1938年5月,日军占 领徐州。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 大片领土。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与培优第30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与培优第30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 D.利用工笔技法呈现了大运河风貌
第11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十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高考·历史
6.(2022·浙江6月选考,11,2分)读图阅史。下图所示系1909年上海社会
之剪影。结合所学,下列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坐电车三更笑语”,反映交通近代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乘坐
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 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下水
✔A. 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
B. 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 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 D. 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第3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2页
返回目录
第三十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高考·历史
1.(2023·浙江1月选考,9,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 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 )
(见高考原题)
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中华人民共 和国制造的第一辆小汽车—“东风”牌小轿车
第三十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三十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高考·历史
课题1
C1.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题2
C1.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第1页
返回总目录
第三十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C1. 水陆交通的变迁
高考·历史
命题者说:①了解古代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以及交通工具的演进,认识古代交通 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②从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以及工业革命为 交通工具解决动力入手,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进步的促进作用。

2023年必考历史高考知识点考点

2023年必考历史高考知识点考点

2023年必考历史高考知识点考点高考历史考点知识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楚辞《离骚》。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5.宋元:话本、词、戏曲、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也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6.明清: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

高考详细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二、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__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历史 第7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历史 第7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专题建构 栏目索引
民主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民主局限:有限民主、直接民主、泛滥民主。 (2)古罗马 核心内容: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两个标志:《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民法大全》(或《查士丁 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个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
专题建构 栏目索引
(2)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法国通过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政体,德国通过1871年帝国宪 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第7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自 主
考点一 古代希腊的政治文明
学 考点二 罗马人的法律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公民素养 a.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b.公民通常由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城邦② 成年男子 组成。 c.公民具有较强的参政素养,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平等与 智慧,还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考点一
栏目索引
二、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1.发达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和辉煌的古典文化,使雅典成为 “全希腊的学校”。 2.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堪称西方世界政治文明的典范。 3.具体表现 (1)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2)哲学:古希腊智者运动中的一些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等)的思想是西方哲学的基础。他们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考点一
栏目索引
三、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公元前594年,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
主要内容 经济
政治
作用

高考历史30个高频考点及答题术语

高考历史30个高频考点及答题术语

高考历史30个高频考点及答题术语高频考点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答题术语](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点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题术语](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高频考点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答题术语](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频考点4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022年浙江高考历史必背知识

2022年浙江高考历史必背知识

2022年浙江高考历史必背知识【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封制(15年10月卷第1题+16年4月卷第1题+17年4月卷第31题(1))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7年4月卷第31题(1))+17年11月卷第1题
2.郡县制(16年10月卷第1题+17年4月卷第2题)和皇帝制度的建立(17年4月卷第2题)
3.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17年11月卷第27题)与科举制(科举制-15年10月卷第33题(2)问)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7年4月卷第8题+17年11月卷第31(1)问)
5.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15年10月卷第11题+16年10月卷第13题+17年4月卷第13题)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15卷31题(3)问+16年4月卷第13题+17年11月卷第18题)
6.香港(16年4月卷第14题+17年4月卷第16题)
7.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17年4月卷第32题(1)第一小问+17年4月卷第32题(2)第二小问+17年11月卷第15题)
8.中美关系正常化(15年10月卷第13题+16年4月卷第12题时序试题)
9.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16年4月卷第15题+17年4月卷第29题)
10.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15年10月卷第17题+17年4月卷第29题)
1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16年10月卷第17题+17年4月卷第17题+17年11月卷第19题)
12.光荣革命(16年4月卷第16题+16年10月卷第19题+16年10月卷第32题(1)问)
13.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16年10月卷第20题+17年4月卷第20题)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6年4月卷第19题+17年11月卷第32(2)问)
15.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影响(15年10月卷34题(1)问+17年4月卷第23题)
16.德国(15年10月卷34题(1)问+17年4月卷第23题)
17. 斯大林格勒战役(15年10月卷22题+16年10月卷第20题-组合题)
18.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15年10月卷25题+16年4月卷32题(1)问)
19.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6年4月卷第23题马歇尔计划+16年10月卷第29题-时序题+(17年4月卷第32题(1)第二小问))
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15年10月卷第2题+17年4月卷第5题-以材料导出为主)
2.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17年4月卷第5题-以材料导出为主+17年11月卷第4题)
3. “市”在历代的发展(16年4月卷第4题+第6题-答案主要由材料导出)
4.“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16年10月卷第5题+17年4月卷第7题-以材料导出为主)
5.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17年4月卷第33(1)第一小问)、途径(15年10月卷第9题+17年4月卷第33(1)第二小问)
6.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时间(16年4月卷第8题+17年1月卷第8题)
7.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16年10月卷第27题-材料导出试题+17年4月卷(2)-侧重解读①)
8.民族工业主要表现(16年10月卷第31题(1)问-答案主要从试题材料中导出+17年4月卷第12题-答案主要从试题材料中导出)9.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16年10月卷第14题-时序试题+17年4月卷第14题)
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16年10月卷第14题-时序试题+17年11月卷第16题)
11.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15年10月卷第15题+16年4月卷31题(2)问+16年10月卷第15题+17年4月卷第15题)+17年11月卷第17题+17年11月卷第18题)
12.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15年10月卷第16题+17年11月卷第31(2)问)
13.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16年4月卷第10题+16年
10月卷第11题+17年4月卷第9题)
14.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6年10月卷第18题+17年11月卷第20题)
15.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16年4月卷34题(2)问+17年4月卷第19题)
16.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15年10月卷第20题+16年4月卷第18题+17年4月卷第21题-时序题)
1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15年10月卷第29题组合题+16年10月卷第22题)
18.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15年10月卷第24题+16年4月卷第25题-材料导出题)
19.关贸总协定(15年10月卷第32题(1)问)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年4月卷第22题+16年10月卷第25题)、
20.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16年4月卷第12题时序试题+17年4月卷第32题(2))
21.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16年4月卷第25题-答案主要由试题材料导出+17年11月卷第25题)
1.孟子和荀子(16年10月卷第3题+17年11月卷第2题)
2.太学的创建(15年10月卷第33题(1)问+16年10月卷第4题+17年11月卷第5题)
3.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5年10月卷第6题王守仁+16年10月卷第6题王守仁)
4.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16年10月卷第7题+17年11月卷第6题)
5.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15年10月卷第3题+17年4月卷第4题-以材料导出为主)
6.著名词人*苏轼、柳永(15年4月卷第5题)、*李清照、辛弃疾(16年4月卷第5题)
7.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15年10月卷第7题组合题严复+15年10月卷第27题康有为-答案主要从材料中导出+17年11月卷第9题)
8.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17年11月卷第10题)(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6年4月卷第9题-答案主要从材料中导出+17年4月卷第10题-答案主要从材料中导出)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6年4月卷第9题-材料导出试题+16年4月卷第27题-材料导出试题+17年11月卷第10题)
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15年10月卷第7题组合题+16年10月卷第28题-材料导出题)(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17年4月卷第11题+17年11月卷第11题)1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5年10月卷第18题+16年10
月卷第34题(2)问+17年4月卷第18题)
1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1)牛顿和经典力学(16年10月卷第19题+17年11月卷第22题)(2)爱因斯坦和相对论(15年10月卷第21题+16年4月卷第29题-组合试题+17年4月卷第22题)
1.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16年10月卷第33题(2)问+17年11月卷第27题)
2. 康熙帝蒙藏地区的管理(16年4月卷33题(1)问)/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6年4月卷33题(2)问)
3.孔子在政治(17年11月卷第33题(2)问)、教育(15年10月卷第33题(1)问)
4.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1)詹天佑的主要生平事迹及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17年4月卷第33题(2)-侧重解读①+17年4月卷第33题(2)-侧重解读②)
(2)詹天佑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15年10月卷第28题组合题+17年4月卷第33题(2)-侧重解读②)
5.雅典卫城与奥利匹亚遗址:巴特农神庙的建筑艺术成就和人文精神内涵(17年4月卷第29题)/奥林匹亚遗址在古代希腊的主要功
能及地位(17年11月卷第30题)
6.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17年4月卷第30题-时序题)
(2)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16年10月卷第34题(1)问)
(3)米开朗基罗(17年11月卷第27题)、拉斐尔(16年10月卷第34题(1)问)、*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7.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17年4月卷第30题-时序题)
(2)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16年10月卷第34题(1)问)
(3)米开朗基罗(17年11月卷第27题)、拉斐尔(16年10月卷第34题(1)问)、*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8.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1)秦长城、汉长城(16年10月卷第33题(1)问)、*明长城
*(2)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
(3)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16年10月卷第33题(1)问+16年10月卷第33题(2)问)
9.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
(1)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17年11月
卷第33题(1)问)
(2)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保和殿-15年10月卷第33题(1)问+16年4月卷33题(1)问)
*(3)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
10.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1)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15年10月卷第30题)
(2)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17年11月卷第33题(2)问)
1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1)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见证地(16年4月卷34题(1)问)*(2)殖民主义的罪恶
(3)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16年4月卷34题(1)问)
1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1)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罪行(15年10月卷第34题(1)问)
(2)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15年10月卷第34题(2)问)
*(3)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做出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