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惫 、 倦 , 4%的教师 心理 健康状 厌 有 0 况 不 佳 。 庆 市 的调 查 发 现 ,4 重 4 %的 中 小 学 教 师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心 理 问 题 或 心 理 障 碍 , 中 , 度 占 3 .8 , 其 轻 3 % 中 8 度占8 6 , 度占1 6 。 .% 重 3 . % 主要 表现 7 为强 迫症 、 体化 、 际敏感 、 郁 、 躯 人 忧 焦 虑 、 对 、 执 等 。笔 者 在 湖南 省 部 敌 偏 分 乡 镇 中小 学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显 示 , 农 村 中 小 学 教 师 心 理 问 题 检 出 率 达
五 是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 , 正 确 地 处 理 能 好 与 学 生 、 长 、 事 和 领 导 的关 系 ; 家 同 六 是 能 适 应 和 改 变 教 育 环 境 , 于 接 善 受 新 生 事 物 、 的 理 念 , 断 适 应 改 新 不 革 与发 展 的教 育 环 境 。 中小 学 教 师 的 心 理 健 康 的 状 态 如 何 呢 ? 中国 人 民大 学 “ 国 教 师 职 中 业 压力心理健康调查 ”的结果显示 , 超 过 8%的教 师感 到 压 力 过 大 , O 近 3 %的 教 师 存 在 严 重 的 职 业 倦 怠 感 。 O
点 去 进 行 工 作 , 以 自己觉 得 工 作 很 所 努力 . 可教 育 教 学 实 效 不 大 。 教 师 在 工 作 中 也 无 法 满 足 自尊 和 被 别 人 尊 重的需 要 , 自我 效 能 感 不 强 。 常 产 常 生 自卑 、 助 、 丧 、 安 全感 。 无 沮 不
4 % 。 于 城 市 中 小 学教 师 . 远 远 高 6 高 也
笔 者 调 查 发 现 , 少农 村 中小 学 不 教 师 的教 育教 学 工 作 被 动 , 处 于 应 常
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哪些?一、社会(职业特征)因素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造成教师心理矛盾的加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对教师的各个方面要求不断提高。
就学历而言,国家明文规定到2010年小学教师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
可是,现在小学教师中有相当比例的是中专学历和部分专科学历,中学教师专科学历占的比例较大。
此外,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还对教师提出新的考核要求,如:计算机考试、普遍话测试等,教师要想提高学历层次、要“过关”,就必须在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学习,一方面要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搞好业务进修,心理压力自然会增加。
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被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教师地位、待遇稳步的提高。
但是在横向比较中,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地位远不如其它相关行业,这难免造成教师的失落感、自卑感,同时由于教师长期在固定的环境中工作、在职务上升迁难、外出考察学习机会少等职业特点,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心态的平衡性。
各项改革步伐加快,使得部分教师难以承受。
如住房改革、医疗制度改革。
这两项改革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但是就中老年教师而言,年轻时工资普遍不高,很少积蓄,现在子女已经长大,需要房子,自己年老多病需要治疗,仅靠微薄的积蓄显然是不够的,这样极易产生焦虑、压抑等心理反应。
社会风气不正,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教师的职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时刻以人的楷模去影响学生。
可是,面对社会现实他们看到的却是,公事私办、公款吃喝、化公为私、贪污腐败。
教师的道德、责任与社会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造成教师心理极大的不平衡。
错误的教师观——社会对教师形象“神化”不把教师当“人”看,政府、社会往往认可宣传的都是教师模范的一方面,从而人们总是要求教师是榜样,他们无法接受教师的一些“凡人”的表现,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角色冲突。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通过对我校26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其中22人完成了问卷,22份为有效问卷。
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调查结果表明有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3%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班主任压力大于非班主任教师,考试期间压力大于平时。
22名有效问卷调查问卷中,出现职业倦怠的16人,占73%。
近一半受访教师认为工作很劳累,出现明显疲劳、记忆力下降、头疼、身体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其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影响个人健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排在第一位的是来自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其次,来自学校管理的压力等。
而这种种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身体亚健康的状态。
调查显示,上班时间越早,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
下班时间越晚,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
而且,班主任的心理压力明显大于科任教师;美术、音乐、体育这类老师课余时间相对轻松,其他科任老师都比较忙,这说明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教师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情况不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3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2、73%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10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7个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
虽然我们对教师的工作倦怠还没有高度重视,但实际上某些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已经非常明显,学校很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3、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6%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
4、虽然有62%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比较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度也越来越高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篇一:《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本文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探讨了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方法与途径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
但是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却偏离了这一思想,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将片面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完全一致的。
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文化知识、道德品质与操作技能等都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
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生活技能的训练,唱歌、跳舞、画画活动的丰富,更重要的是个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中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而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
个体的自我观念、求知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体在工作、事业中的成功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素质。
同时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措施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措施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然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长时间被人们忽视。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为强迫症、躯体化、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等。
其中,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比城区教师严重,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严重,男教师比女教师严重。
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人格有偏移,个性有缺陷都会毫无保留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无数事实证明,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往往喜怒无常。
所以,我们在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一、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1、工作压力过小目前,我们的许多教师依然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家长对学生的高期望,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教学质量的激烈竞争,班级人数逐年增加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教师超负荷工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极易产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致使不少教师身心状况每况愈下,甚至积劳成疾。
2、经济总收入较低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但横向比较,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很多教师与当年同时分配到国家机关或其他部门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其经济收人相差甚远,于是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
有的教师为了避免这种因囊中羞涩而造成的尴尬场面,尽量减少与同学、朋友聚会和各种社交活动。
长此以往,造成一些教师性格孤僻,难以与人沟通,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受经济收人的限制,无钱买房子,无钱送子女上重点学校,产生了对家庭、对亲人的内疚感、负罪感。
因而产生了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此外,教师自身重新认识发生偏差,身体状况不佳,年复一年的单调枯燥的工作和生活,特定的年龄阶段等因素.也就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关键原因。
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1.加强师德教育。
浅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浅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意义;解决策略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心理素质、言谈举止都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更好的教育以及生长环境,这就要求着小学教师必须要具有工作责任心,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将工作和生活分开,不能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入到教学事业当中来,并且学校也需要找到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进行解决和治疗。
1、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工作责任感、情绪控制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教师如果对于心理健康的了解局限于道德品质方面,教师的思想局是错误的,教师的初心应该是对学生尽心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1]。
因此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都具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觉悟和责任感,杜绝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等情况的出现。
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来讲较为普遍,教师心理产生问题也能理解和接受,但是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就必须要进行控制和治疗,防止将生活情绪带入到课堂中去,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可以发现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1)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适应不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考试、竞赛以及考核测评等等,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面临着所有同学的作业批改,还需要制定教学大纲,为学生准备教学方案,在日常休息生活中也需要进行有关教育的相关工作,如此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很容易对教师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教师会慢慢感觉到适应不良,进而会不由控制的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到学生身上。
教师还有时需要面对学生家长所带来的压力,部分家长会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归咎于老师没有认真教学,导致教师内心不舒服,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情绪[2]。
(2)教师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教师产生负担过重,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我国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因此家长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为关注,进而大部分的家长以及社会就将目光从学生身上转移到了教师身上,教师被过分的完美化,这种理念无形之中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中小学教师不良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危害
中小学教师不良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危害1、无故迁怒,恶语漫骂教师心理不健康,学生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中小学校里,很多教师因为心理承受水平差,遇到难解的问题,缺乏自我疏导,存有着一定的心理问题。
找不到发泄的办法,往往就把学生当成渲泄的对象,一旦发现有学生不听自己的话,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一股脑儿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
同时教师的职业症状使之在教育中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显得焦虑和烦躁,遇到事情往往小题大做,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此获取内心满足和平衡。
有的教师的教育观点未能真正转变,他们错误地认为,学生不打不骂不成器,所以,对学生出现的过失,往往恶语相对,大骂一通来泄气。
什么“傻瓜”、“猪脑”、脱口而出。
而学生面对爆跳的老师,则整日提心吊胆,处于极度恐慌之中,身心严重受损。
有心理专家曾以“是否以前被老师骂过”对学生实行过专项调查。
结果被骂者占调查总数的59%,数字是惊人的。
如在一个小学中一位小女孩蹦蹦跳跳地来到正在暗自垂泪的班主任面前,关切地问:“老师,您怎么哭啦?”结果这位老师猛地站起来,吼道:“滚一边去!”小女孩被老师的恶语吓呆了。
她哪里知道老师正在为职称没评上而伤心。
教师工作辛苦、劳累,来自生活、工作方面的压力大,但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出气筒,不但自己的问题不能解决,心理障碍不能消除,而且还会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2、以罚代过,侮辱人格受学校教育各方面压力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情绪不稳定,常常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以不惜牺牲学生的人格为代价。
在贬低学生和惩罚学生中,求得快慰和平衡,表现出严重的心理失衡。
以“高压”和“家长式”的粗暴方法来“镇压”学生的“不良行为”。
他们对犯错误的学生采取罚抄课文、罚扫地、罚站、罚冲厕所、罚钱等各种手段对学生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在“以生为本”的教育体系中,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学生身上,却往往容易忽略了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的岗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给予重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的成败。
教育是“以心育心”,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怎么能教出一群心理健康的学生,故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当今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在长期过度压力体验下造成的心力交瘁,表现为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
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冷漠。
还表现在备课不认真仔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及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上课的时候不能全心地将注意力投入到教学中,讲课枯燥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去上课,课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作回答,而是草草了事,并对学生产生厌倦的感觉,甚至出现的打骂体罚学生,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
二、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1. 外部归因1.1 社会、家长对教师的高要求。
从社会方面来看,教师被誉为“园丁”“、红烛”、“春蚕”“、人梯”等,这既是对教师的称赞,更是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要求和期望。
这些都给教师造成较大的职业压力。
教师教育学生如履薄冰,害怕学生在校出状况,担心学习成绩不如人,教育学生不能说重话,使自己长期处于紧张之中,易产生心理疲劳。
1.2 教师的评价机制单一。
中小学中“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学校”的现象相当普遍。
升学率把教师们压得透不过气来,身体疲劳还在其次,最累的是心。
应试教育的高要求,再加上势在必行的聘任制度的扩展,优胜劣汰的竞争趋势,使不少处于弱势的教师不适应,出现了心理危机感。
1.3 教师地位的微妙变化。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惟一的信息来源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大大下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再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影响着教师的个人成就感。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教师常见的⼼理问题(通⽤7篇)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教师的⼼理问题⼤多可以归结为情绪问题、⾏为问题两类,其中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为问题主要有强迫、偏执。
这些⼼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我评价,造成⼈际关系紧张等消极后果。
下⾯我们来看看教师常见的⼼理问题,仅供⼤家参考! 教师常见的⼼理问题篇1 焦虑 焦虑是⼀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指对即将⾯临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痛楚所产⽣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交织⽽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其基本内⼼体验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害怕,体验到不快和痛苦,严重的有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这种情绪指向未来,意识中感到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
幼⼉园教师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作是否得到认可的担忧以及对幼⼉安全、健康等异常关注,在⼯作中出现紧张、逃避、不耐烦、不愉快、恐惧、注意⼒不集中、健忘等症状。
适度的焦虑对于提⾼⼯作效率、保证⼯作质量是必要的,但过度焦虑将直接导致教师⼯作质量下降,甚⾄产⽣⼼⾝疾病。
因此,处理焦虑的核⼼是降低过度焦虑的⽔平,使其保持在中等程度。
保持乐观的⽣活态度和良好的⽣活习惯对降低由压⼒导致的焦虑是很有帮助的。
如,对⾃⼰有客观的认识,能⾃我接纳,⾃我肯定;适当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冷静分析压⼒,了解压⼒所带来的最佳和最坏影响,做好相应的准备,等等。
抑郁 抑郁也是常见的⼼理问题,是⼀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复合性负情绪。
抑郁的主要特征是丧失,如丧失信⼼、丧失兴趣等。
在抑郁影响下,⼀般⾃我评价⽐较低,⾃责愧疚,对未来⽐较悲观;在情绪上表现为沮丧、悲伤、闷闷不乐、绝望;在⾏为反应上表现为萎靡不振、寡⾔少语、兴趣减弱、⾏动迟缓等。
美国学者卡托尔对消除抑郁提出了⼗五点建议: ⼀、遵守⽣活秩序,与⼈约会要准时到达,饮⾷休闲按部就班,从稳定规律的⽣活中领会⽣活的情趣; ⼆、留意⾃⼰的外观,保持⾃⼰⾝体清洁卫⽣,不穿邋遢的⾐服,保持房间院落⼲净; 三、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放弃⾃⼰的学习和⼯作; 四、不强压怒⽓,对⼈对事宽宏⼤度; 五、主动吸收新知识,“活到⽼学到⽼”; 六、树⽴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盾,并相信⾃⼰能成功; 七、即使是⼩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动; ⼋、即使⼼情烦,仍要特别注意⾃⼰的⾔⾏,让⾃⼰合乎⽣活情理; 九、对待他⼈的态度要因⼈⽽异; ⼗、拓宽⾃⼰的情趣范围; ⼗⼀、不要将⾃⼰的⽣活与他⼈的⽣活⽐较; ⼗⼆、最好将⽇常⽣活中美好的事记录下来; ⼗三、不要掩饰⾃⼰的失败; ⼗四、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积极地开辟新的⽣活园地,使⽣活更充实; ⼗五、与精⼒旺盛⼜充满希望的⼈交往。
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一客观原因(1)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导致教师压力大。
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
据一些研究分析,教师心理问题增多,主要由于压力增大所致。
教育改革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日益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不少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同时,教师还面临更多的公众压力,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包括升学)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学的反叛,家长本着望子成龙心态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评价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也把“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
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2)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
教师的工作看似很有规律,但又往往寝食违节,休息失常。
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大班额(60人以上)制,重点校、重点班尤其拥挤。
一位小学班主任说:“孩子多了,老师肯定是有压力的。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调皮的孩子管理起来也相当不轻松。
那些带毕业班的高中、初中老师的压力就更可想而知。
”(3)教师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
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
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学生的世界里,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学生在一起的,他们进行反思和与新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笔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笔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师在面对学生问题行为时,以下哪种应对方式是积极的?A. 忽视学生的问题行为B. 严厉批评学生C. 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D. 将问题转交给其他教师处理答案:C2.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完成特定教育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以下哪项不是自我效能感的来源?A. 成就经验B. 替代经验C. 言语说服D. 情绪状态答案:D3. 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维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情感耗竭B. 去个性化C. 个人成就感D. 自我效能答案:D4.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影响,以下哪项不是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A. 增强自我意识B.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C. 忽视个人需求D. 寻求社会支持答案:C5.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A.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B. 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C. 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D. 及时反馈和奖励学生的进步答案:C6. 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时,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A. 倾听双方观点B. 引导学生找到共同点C. 避免介入学生之间的冲突D.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答案:C7.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哪项不是自我反思的组成部分?A. 反思教学实践B. 反思教学理念C. 反思学生反馈D. 忽视教学效果答案:D8. 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多样,以下哪项不是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A. 工作量过大B. 学生行为问题C.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D. 个人兴趣广泛答案:D9. 教师的情绪智力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以下哪项不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A. 情绪识别B. 情绪调节C. 情绪表达D. 逻辑思维答案:D10.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自身,也影响学生的发展,以下哪项不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A.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B. 参加专业发展培训C. 忽视工作压力D. 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A. 学生行为问题B. 教学资源不足C. 个人兴趣广泛D. 家长期望过高答案:A, B, D12. 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包括以下哪些?A. 乐观B. 韧性C. 消极D. 同理心答案:A, B, D13.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 尊重学生的意见B. 公平对待所有学生C. 忽视学生的需求D. 鼓励学生参与决策答案:A, B, D14.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以下哪些途径提高?A. 积累成功经验B. 观察他人的成功经验C. 接受负面反馈D. 接受积极的言语鼓励答案:A, B, D15. 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时,以下哪些策略有助于缓解压力?A. 进行时间管理B. 寻求同事支持C. 过度工作以完成任务D. 进行放松训练答案:A, B,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无关。
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教师自身有好处,而且也直接影响师德水平,但事实上,教师是心理问题的多发群体。
任何一名教师,作为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领路人,具备高尚的师德尤为重要。
教师的师德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新时期师德建设应树立新的理念: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应从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入手。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师的教学要求高。
当前教师教学要求的职业压力性突出表现在教师被社会、家长和学生卷进对升学率的狂热追求中,素质教育的实施迄今无法改变这个局面。
面对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学生及其家长日益觉醒的权利诉求,教师教学的强度和难度持续增大,由此带给教师种种有形、无形的沉重压力,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大压力事件。
2、日常工作负荷重。
教师的工作相当繁重,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不但工作量多、学科繁杂、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而且工作时间长,很多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老师,经常需要早出晚归,工作超负荷,这使得他们的精神负担加重,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激持续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易发生身心障碍或身心疾病。
3、心理安全感不足。
当前教师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促动价值不相适合的事实,导致教师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这种劳动价值与劳动所获相背离的现状构成困扰教师的最现实的压力源。
北师大董奇教授指出:“在你善待孩子之前,首先要善待你的家人,在善待你的家人之前,首先要善待你自己。
”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教师很少为自己留出娱乐和放松时间。
再加上教师责任心很强,事事不甘人后,他们习惯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工作中,常易忽略了自己生活的其它方面。
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常常是以牺牲家庭为代价的。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卫生问题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卫生问题一、引言心理卫生问题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出现异常,无法正常适应环境,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障碍和问题。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中小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中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学生之间的比拼也越来越激烈,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
其次,信息爆炸给学生带来困扰。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些信息不健康甚至是有害的,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另外,学业负担过重也是一个心理卫生问题。
过多的作业和考试压力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其他兴趣爱好,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最后,人际关系的不良也是一个心理卫生问题。
学生在班级和同伴中遭受欺负、排斥等负面体验,使他们感到沮丧和孤独,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原因分析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出现心理卫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学环境不良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学校的教室条件差,噪音大,空气不流通,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僵化也是一个原因。
有些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疏导。
四、解决策略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解决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
首先,改善教学环境是关键。
学校应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干净的教室环境,保证充足的自然光照和空气流通。
同时,加强课堂管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减少噪音干扰和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教学、评价、管理、交往等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1.工作压力:教师工作中常常面临严格的教学要求、学生管理难题、家长沟通困难等问题,工作压力大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2.教育:教育环境的改变和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会对教师产生影响。
教育要求教育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3.职业认同感不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一些教师常常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回报,造成了职业认同感的缺失,进而影响了心理健康。
4.学生行为问题: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比如学生冷漠、抵触、暴力等,这些问题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5.职业与家庭平衡:教师往往需要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家庭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如果无法很好地处理好这种平衡,教师可能会感到疲惫、压力重重,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6.职业前途不明朗: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质,教师的晋升渠道相对较窄,职业前途不明朗也是一种心理压力。
教师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限,导致心理状态不佳。
7.缺乏支持和帮助:部分教师在工作中感到缺乏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这也会增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8.个人因素:教师的个人性格、价值观、情绪管理等因素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个人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个体对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减轻心理压力,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2.改善工作环境:学校可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工作设施和资源,减轻工作的负担和压力。
3.加强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定期开展合作教研,提供教师之间的支持和帮助,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4.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
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做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星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所以,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提升;随着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提升教师素质也被提上了日程。
不过,因为教师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竞聘激烈,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导致当前中小学教师不同水准地存有心理健康的问题。
理解、分析、研究中小学教师心里健康的现实困境也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什么又是教师心理健康呢,它的标准是什么呢?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但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水平。
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理解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合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它的标准有: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准确地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由此能够看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高于普通人的标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当前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有的问题有很多研究,对问题存有的水准和也有不同的说法。
俞国良教授以前在浙江萧山对教师心理问题实行过5年时间的实证调查和研究,,并多次发表文章论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在研究中,他总结出了教师心理问题的四大症状:(一)生理――心理症状,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度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一些人表现为不关心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却忍不住担忧,还常常表现为身体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一、社会(职业特征)因素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造成教师心理矛盾的加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对教师的各个方面要求不断提高。
就学历而言,国家明文规定到2010年小学教师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
可是,现在小学教师中有相当比例的是中专学历和部分专科学历,中学教师专科学历占的比例较大。
此外,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还对教师提出新的考核要求,如:计算机考试、普遍话测试等,教师要想提高学历层次、要“过关”,就必须在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学习,一方面要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搞好业务进修,心理压力自然会增加。
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被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教师地位、待遇稳步的提高。
但是在横向比较中,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地位远不如其它相关行业,这难免造成教师的失落感、自卑感,同时由于教师长期在固定的环境中工作、在职务上升迁难、外出考察学习机会少等职业特点,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心态的平衡性。
各项改革步伐加快,使得部分教师难以承受。
如住房改革、医疗制度改革。
这两项改革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但是就中老年教师而言,年轻时工资普遍不高,很少积蓄,现在子女已经长大,需要房子,自己年老多病需要治疗,仅靠微薄的积蓄显然是不够的,这样极易产生焦虑、压抑等心理反应。
社会风气不正,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教师的职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时刻以人的楷模去影响学生。
可是,面对社会现实他们看到的却是,公事私办、公款吃喝、化公为私、贪污腐败。
教师的道德、责任与社会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造成教师心理极大的不平衡。
错误的教师观——社会对教师形象“神化”不把教师当“人”看,政府、社会往往认可宣传的都是教师模范的一方面,从而人们总是要求教师是榜样,他们无法接受教师的一些“凡人”的表现,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角色冲突。
二、家庭因素
子女的学习、就业。
由于教师工作繁忙且工作的时间不固定,每天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最多,而用在自己子女身上的时间相对减少了,以至于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使得有的教师在孩子的问题上产生负疚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此外,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要求极高,甚至把这种要求转嫁到教师子女的身上,总是要求教师子女是最优秀的,不允许教师子女有任何错误。
这都使得教师在教育子女上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由于教师工作是三尺讲台,所以他们的社交面狭窄,在子女工作安排问题上是找人无人,送礼无门,愁闷痛苦可想而知。
家务负担沉重。
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居多,他们既要把学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又要把家务搞得井井有条,这无形中加大了他们的劳动强度,也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即使是男教师,也觉得家庭负担沉重。
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
在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的配偶不是教师。
他们有的对教师工作十分理解,对配偶的工作特别支持,自己承担家务,减轻配偶负担,使他们能用充沛的精力投身教育教学工作。
但还有一部分人不理解教师工作,对配偶早出晚归有意见,不支持配偶工作。
个别的家庭因此而产生矛盾,夫妻不和,有的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教师的恋爱、婚姻。
有的教师因为自己的工作稳定,收入有保证、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所以在选择伴侣上条件较高,造成迟迟不能结婚。
有的婚后对配偶不满意,百般挑剔,矛盾重重,特别是配偶下岗,更易导致婚姻破裂。
另外由于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及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婚外恋无疑也会增加有些教师的心理负担。
三、个体原因
性格因素。
性格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的或易感的性格因素,如过敏、脆弱等内向的性格,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之下,易出现心理障碍;而稳定坚强与外向的性格,在同样有害致病因素冲击之下,能表现比较高的耐受能力,可以不出现精神障碍。
躯体素质。
躯体素质包括体形大小、体力强弱、营养状况、健康水平、疾病抵抗力,损伤恢复和代偿能力,对体力、精力的消耗的耐受性等,它与机体的代谢类型、内分泌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等及遗传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生活经历有关。
以往生活中的外界的有害因素,包括感染、中毒、外伤等以及困难处境,根据具体条件可以削弱(或增强)某一方面的躯体素质,形成特殊的易感性(或耐受性),也可全面削弱(或增强)躯体素质。
机体的功能状态。
机体的功能状态指疾病发生时机体所处的生理与心理状态。
它本身不是发病的原因,但是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发疾病。
例如,饥饿、过度疲劳、体力衰竭、睡眠缺乏、精神持续紧张,或酗酒、药物依赖所削弱的功能状态,均极易诱发心理异常。
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心理生理功能明显改变的生理状态,更年期性功能减退,植物性神经功能明显削弱的功能状态,都成为某些潜在的心理异常开始显现的时机,成为心理异常的诱发因素。
自身修养方面。
指的是否缺乏应有的心理卫生知识;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是否缺乏调节心理障碍的技术与方法;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及工作、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等。
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尽快转变,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尽快提高。
可是由于许多教师毕业后疲于教学工作,没有重视进修学习,所以在新的要求、新的形势下就显得能力不足,力不从心。
如果继续学习,在时间、精力方面觉得十分紧张,这样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就不足为怪了。
四、学校因素
有的学校把教学列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对教师具体生活困难重视不够。
现在的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领导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对教师的具体生活困难普遍不重视,教师有困难只好自己默默承受。
学校个别领导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处理有失公平。
在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中,个别领导不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去评价和处理,而是看关系、分远近,有时公事私办、小事大办或大事小办。
致使教师对职称评聘、晋升工资、学习进修、评选先进等方面意见纷纷。
有的学校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有的学校领导在工作中,为了赢得上级管理部门的表扬,有时不顾教师的反对,大搞形式主义。
这样既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浪费了教师与学生的宝贵时间与体力精力。
教师对形势主义深恶痛绝,但又无能为力。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个别教师(或领导)因搞形式主义或做表面文章而受到表扬、提拔或重用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哪些真抓实干的教师积极性。
班级竞争。
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还没有消除,新的“指挥棒”又开始困扰教师,如,安全责任、保姆式管理、班级综全评比等,加上家长推波助澜,经常呈现一片“喊杀声”,教师为了分数、班级名次,各班之间争个你死我活,教师的沉重压力可想而知。
学校环境与设备。
由于受近年来地方经济萧条的影响及农村税收的减少等原因。
教育的基础设施经常捉襟见肘,无法提高教学的空间水平,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又能有多高的士气?
领导的风格。
由于旧的哪种论资排辈观念还影响着学校,许多学校领导观念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在管理上更多的是采用“人治”的方法;在思想上总把学校工作视为自己意愿,所以在工作中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总不融洽,一般教师参与学校工作的热情不高,在许多问题上教师有意见却不敢言语,只好以消极的工作态度来回应,以致校园内的气氛沉闷。
学校风气。
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下,学校内部也易形成的利益小团体,彼此为自己的福利相持不下,告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明争暗斗,严重损毁教师清高的形象。
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受到重视。
主要表现有三点:第一,有些学校领导缺乏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与作用的认识。
第二,学校缺乏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措施。
第三,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来抓。
五、学生与家长方面的原因
由于在校生独生子女占绝对多数,所以独生子女的特点表现明显:自我中心、任性而为,“对物不珍惜、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尽力、对己不克制”。
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已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
素质教育与“减负”要求教师的教学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但又不能增加学生负担,这一对矛盾教师很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