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合集下载

浅谈现存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大全五篇]

浅谈现存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大全五篇]

浅谈现存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大全五篇]第一篇:浅谈现存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看法担负教育责任的教师要求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健康的状态,尤其现今社会由于社会、经济和生活等等的压力致使各级教师或多或少出现了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甚至有可能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因此针对大部分教师出现的心理问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有效的去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教师的心理到底是不是健康应有一个标准。

怎样才算心理健康,以什么作为标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定的心理标准。

结合国内心理学界常用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参照职业特点以下几点可以作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智力正常教师的五种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注意力得到和谐发展为心理健康,如果有一种有严重缺陷,以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则为心理不健康。

(二)情绪稳定教师有着积极的心境,会热情投入工作。

否则情绪不稳定,整日喜怒无常,忧郁悲观,自然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三)意志健全教师意志健全,工作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反之,意志薄弱,工作无目标,顺水推舟,遇到挫折1就会丧失信心,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

(四)人格完善教师人格中的诸心理成分和谐发展并构成统一的整体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否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五)意识客观教师对自己身心状态的认识是客观的,就是心理健康的反映,反之,对自己身心状态的认识是不客观的,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六)人际关系协调教师能在学校中与领导、同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说明他的心理是健康的。

否则,不善于和他人交往,性格孤僻,难以相处,则说明他的心理是不健康的。

(七)反映适度反应适度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的各种刺激强度及水平反应相一致。

教师若能对各种刺激做出适度的反应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如果对周围的刺激毫无反应或反应过于强烈,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存在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其教学特点、社会形势等因素,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目的单一决定了内容狭窄: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心理问题的解释和缓解,只强调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一味地强调减轻症状,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与心理素质。

2、教育方式不尽完善:大多数中小学生依然是在课堂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然而,教学内容有限,缺少足够的互动讨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

教育者也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

3、教育师资短缺:部分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了解、熟悉心理学教育、有经验教师。

有时使用无资格的教师代替,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方式,难以根据学生特点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4、实施执行中存在偏差: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部分教师存在用笼统的、语言简单的教学方式代替心理测评等专业方法,直接传达经验而不是针对个人个性的情况分析,教育无法正常落地。

有时存在私下让学生互相评价的的情况,相对来说是方式错误的铺垫导致了后期的心理恶果。

二、对策为使中小学生得到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1、教育目的应更为完善: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心理问题和成长发展阶段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运用专业的方法探索更有针对性,更为精细的心理健康设置,增强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2、教学方式应更为多样化:心理教育应涵盖多个维度、多个方面,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例如教师辅导、学生互动讨论、文本教材等方式,树立把握部分细节,而非一味情感宣泄的防范意识。

3、教师教育培训应该增强:教师应该具有较为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和其他特殊情况,提出正确的指导与建议,提升自己识别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个性及时反映问题,引导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

4、落实执行更加科学:学校重视并支持心理健康教项计划的实施,应切实加强评估,对教育实验不同阶段的表现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引导学生成为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能力自强的人,在保护、全面发展学生单一目的的指导下,确保教育在岗位纯净且获得预期目标。

浅议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议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议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我国中小学纷纷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然而我们在竭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个连自己的心态都不知道如何调整的老师,怎么能够培养出开朗活泼的学生?他又怎么能帮助学生去获得快乐?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运用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但根据有关专家对教师不良适应的研究显示,教师心理适应困难比例较一般人群要高。

这一问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亟待解决。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及表现所谓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指教师由于职业活动和多种其他因素造成的有损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

1.心理问题严重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而且,从分布态势上看,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

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心理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但报酬低,对自己事事求完美而导致的焦虑水平偏高,脾气暴躁,易被激怒。

2.教师心理障碍现象普遍前不久,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教师实行的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北京市对五百余名中小学老师的调查显示,有近60%的教师觉得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有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

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3.体罚严重对大量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分析显示,所发生的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所带来的。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和改善措施思考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和改善措施思考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和改善措施思考背景中小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面临了心理健康方面的许多问题。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确实存在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

问题分析工作压力过大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教师需要承担许多工作任务,如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等,同时还需要完成行政任务和与家长的沟通等。

这些任务同时存在可能会让教师感到忙不过来,加之学校考试和教师评估制度的压力,容易让教师产生想要逃避的心理。

心理疲劳教师需要每天面对大量的学生,不少学生表现出的各种行为会让教师产生疲劳感。

面对毕竟,教师要排除个人的情绪,似乎成为了一种职业家常便饭。

当心理负荷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家庭与工作的平衡问题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之余仍需要承担家庭中其他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容易感到精疲力尽。

当教师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需求时,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并难以高效的完成工作和家庭任务。

解决方案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意识教育机构和领导要更加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教师健康的意识和知识。

积极倡导积极的生活态度,加强职业身份认同和社会支持。

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减轻工作压力,这将是提高教师身心健康最有效的方法。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更加积极的与学生互动,注重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在教育机构中,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关注教师家庭的文化,为教师提供疏导和心理支持。

家庭也是确保教师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其中之一。

作为领导和家属,我们应该为教师努力创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鼓励教师参与娱乐活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适当的休息和娱乐。

学校采取相关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并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

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在当今社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然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一些学校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

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将其视为一种负担,这种观念上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短缺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许多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而是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这些兼任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难以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机会也相对较少,导致他们的专业素养无法得到及时提升。

3、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一些学校仅仅局限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际心理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在教育方法上,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体验式学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也不够合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4、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家校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无法形成教育合力。

5、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一些学校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资源,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工具等。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解决策略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当前研究中,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 在一定比例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职业 倦怠、人际关系等方面。
不同年级、性别、教龄和学校类型的教师在心理健康状 况上存在差异,其中高年级教师、女教师、教龄较长以 及工作压力较大的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工作效率、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身 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负面 影响。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自身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学生、家人 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增强社会支持。
调整工作和生活方式
教师自身应调整工作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健康饮食等。
04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完善教师心理健康的保障机制
1 2
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保障制度
02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压力过大、职业倦怠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情绪状态、工作态度和教学质量。
03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职业期望与现实落差、教 育改革与角色压力、个人心理与生理因素等。
02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对教师自身的影响
1 2 3
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影 响其工作效率和积极性,甚至可能使其产生离 职的念头。
身体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引发教师的身体健康问题, 如失眠、头痛、胃痛等,影响其日常生活和教 学工作。
情绪管理困难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使教师难以有效地管理自己 的情绪,影响其人际关系和教学管理。
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应制定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规章制度和政 策,确保教师心理健康得到重视和保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教育资源不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往往缺乏必要的教材和教具,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和培训机制。

对策: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制定全面的教学大纲,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师资力量不足:许多学校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掌握不足。

对策: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设立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3.课程设置单一: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心理疏导方面,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需要。

对策: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其融入到其他学科中,例如语文课程可以开展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讨论,体育课可以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课程中获得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4.家校合作不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依赖于学校一方的教育,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对策: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定期向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培训,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理解。

5.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进程。

对策: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行为纳入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师资力量,丰富教学资源,拓宽教育内容,促进家校合作,完善评价体系,以确保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由于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的叠加,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压力大:中小学教师需要应对教学任务的繁重,要教多门课程,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量巨大,还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面进行沟通,压力山大。

2. 薪资待遇不高: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师待遇更是不高,这导致教师经济压力较大,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3. 社会认可度低:一些人对教师职业存在误解和偏见,认为教师工作轻松,薪资待遇高,导致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较低。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了解并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2. 改善工作条件:学校应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资源,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和科研。

3. 提高薪资待遇: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教师薪资的投入,提高教师的薪酬水平,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 提升教师职业地位:加强对教师的社会宣传和宣传教育的力度,让社会认识到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性,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5. 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让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能有人倾诉和寻求帮助。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薪资待遇、提升教师职业地位以及建立支持体系等对策来解决。

这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空间。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表现目前,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

由于我们对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长期以来教师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使教师的身心处于各种无法排解的紧张状况和矛盾之中,时刻威胁着身体的健康,加之教师自主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性和自我保健意识较差,致使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应该肯定,我国教师身心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教师心理不健康的现象。

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 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也就是说,有1/5 的教师是在病态下走上讲台,走进课堂的。

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职业角色问题。

有些教师虽然在从事教师工作,却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

另外,社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而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内心的角色冲突,导致他们工作中缺乏热情,不积极且效率差,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得过且过的心理严重。

2. 抑郁。

虽然新课改革已进行了几年,但评价体系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高学历的人才观,依然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像三座大山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同时近年来,教师岗位竞争十分激烈,量化考核、职务职称评定、竞争聘任上岗、末位淘汰等措施,使不少竞争失败的教师心理失衡,精神不振,抑郁沮丧。

3. 付出与获取的反差造成心理矛盾。

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付出劳动很多,但由于文凭、职称、收入等实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使一些教师感到困惑。

浅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所谓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完善人格,发挥心理潜能,维护和增强心理各方面的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使个人的心理机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人格的影响者,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特别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弱,情绪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反之,教师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感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就可能导致学生的心态不平衡,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不健全的学生。

所以,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必须重视并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人具有完整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征与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六项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1)正确的角色认知。

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

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

(3)教育的独创性。

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

(4)抗焦虑程度高。

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6)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

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四、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工作压力大1.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源于教师工作的繁重性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据了解,每名小学教师的课时通常为每周十到十五节课,有时,还要上副科课程,有的甚至一人要带几个班的课。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2014年第11期在改革逐渐深入、社会整体转型逐步加剧、社会矛盾日益突显的今天,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压力大、情绪焦虑、过分担心、自卑心态严重等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使教师以健康的心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与教师现实状况间的差距导致职业倦怠马克思曾说“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当中,教师也不例外。

当今社会的职业成功的评价评判标准趋向于功利,更倾向于权势和金钱,而教师却无权无势,收入又不高,以至于出现人人高喊教师是最美丽的职业但大多数人若有其他选择都不想进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感产生了怀疑和不认同。

而与此同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不断增高,要求教师做到人格完美、倾心奉献、专业全能。

两者的巨大反差使得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和趋向产生混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加剧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2.教育系统的不断变革不仅没有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压力,反而增加了教师适应的困难近20年来,教育系统不断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出台了各种考评、检查和验收制度,教学强度和难度不断提高。

虽然社会各个层面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升学率依旧为全社会追捧,依旧是学校考核教师决定评优晋级和奖金发放的标准。

为此,教师不得不经常性地超负荷工作,这都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3.教师的人际关系复杂、敏感脆弱导致教师身心俱疲教师必须与学生、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与学生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

在处理各种关系中是否融洽,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并形成良好、平等、愉快、互助的心理氛围,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但现实是传统的尊师重教风气失落,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关系的功利性冲突加剧,加上学校内部教师间的竞争加剧,使得教师身心俱疲,甚至失控,以致个别老师人格异常。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教师及原因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1. 情绪不稳定。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2.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 心理失衡。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

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

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那么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这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使心理不堪重负。

一般教师都是早上6点出家门,晚上6点进家门,往往是管了别人的孩子,耽搁了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里疲惫不堪,往往还要继续做与教育有关的事情。

与家人沟通缺少时间与耐心,造成家人的不理解,家庭矛盾时有发生。

第二是名目繁多的各级各类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们穷于应付。

第三是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

2. 教师交际范围狭窄,生活单调,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师职业特点是独立性强,工作中必须独当一面。

如果角色位置不摆正,容易造成人际沟通不畅。

从工作性质来说,工作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平时与未成年孩子交往最多,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给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了许多挑战。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注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注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员,他们承担着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要责任。

然而,由于工作压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关注和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一、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小学教师面临着诸多压力,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教学压力等等。

首先,工作压力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源头。

小学教师需要备课、教学、改卷等一系列繁重的工作任务,而且还要面对家长的期望和学生的需求,这使得他们时常感到压力山大。

其次,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与学生、同事、家长的相处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教师产生压力和负面情绪。

最后,教学压力也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来源。

小学教师需要面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习成绩的评估等教学问题,这可能给他们带来挫败感和无助感。

二、关注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保障学生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关注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供必要的教师培训和支持。

此外,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

2. 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学校可以与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合作,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教师可以借助专业人员的帮助,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并学习一些调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自身的心理韧性。

3.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学校和教师之间应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

教师可以及时向学校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校则应积极倾听并及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在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浅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浅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有 随时进行角色转换 的能力 以及较强 的
自我调控能力 。而这两种 能力又是一般
三 、对 策
1 . 打造和谐校园
师欣赏 自己选择 的教师职业 ,不 断提 升 教 师的教育信心和热情 。在此基础上 , 要 引导教 师正确对待心理挫折 ,学会有
意识地转 移消极情 绪 ,保持 自身心态平 衡 ,积极鼓励教师 学会 统筹安排 自己的 娱乐休 闲,有效预防心理疲 劳。
差异化教学 。这样既可 以减轻教 师工作
中小 学教师面对激烈竞争 的工作 压
力 ,百般 繁琐 的生活压力 以及教 育改 革 的无所适从等 外部因素 ,直接导致其 心
理的不适应 ,从 而影响 中小学教师 的心
压力 ,又可 以促进学生 的和谐 发展。在
此基础上 ,还要不断改善教师 的工作 条 件 ,各 中小学校要尽可能为教师 配备 电
深入到教师 中去 ,多与教 师交朋 友 ,协 调教师 的人 际关 系,及 时调解 矛盾 ;通 过开展不 同层 面的知心 恳谈交 流活动 ,
部分 中青 年教师不能合理疏导不 良情
评聘分开 与竞 争上 岗还造成 了职业不 稳
定感 ;在考核 评优 、提拔干部 中出现 的
绪 ,动辄发 怒 ,并将这种情绪发泄 到课 堂 中特别是学 生身上 ,这种迁怒学生 的 作为不仅给 学生的人格再塑带来 了不 良
励 以及 申报学科 带头人等关系切身利益 的事情 ,有些 中小学教师在 自身利益 的 驱动下 为了一己私利 ,不思敬业 、不讲
教师作 为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 ,具有
多重角色定位 ,既是教学科研成果 的创 造者 ,又是知识 的传播者 ;既是班级 的 管理者 ,又是 学生 群体的领导者 ;既要 做好学生的 良师益友 , 又要与学习家长 、 教学 同行 、单位领 导打交道 ,不得不 面 对复杂多变 的人 际关系 。上述这些关 系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小学教师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学子的责任,承担着教育事业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体制的转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本文将在分析中小学教师心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工作压力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逐渐增加,教学任务也变得更加繁重。

教师需要不断备课、批改作业、参与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时间上的紧张和任务上的繁重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

社会认可度不高也是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

尽管教师的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值得尊重的,但是现实中却不尽如人意。

由于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并不高,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了教师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这也常常成为教师们心理压力的来源。

教师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中小学教师每天都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管理层等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往,这些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压力和困扰。

尤其是与学生的互动,常常因为学习成绩、纪律问题等引发摩擦和矛盾,进而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现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如果长期忽视这些问题,将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必要提出相应的对策。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关爱和支持力度。

学校可以在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增加教师的专业认可度和满足感。

社会应该提高对中小学教师的社会认可度,给予更多的经济和精神支持,让教师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浅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浅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浅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只会影响教师本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人生,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开展。

随着教师专业化呼声的加剧以及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师源性伤害的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国内外许多研讨标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悲观。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的缘由1.外因中小学教师面对剧烈竞争的工作压力,百般繁琐的生活压力以及教育变革的无所适从等外部要素,直接招致其心理的不顺应,从而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另外,由于中小学教师要忙于科研课题、论文发表以及职称评定等工作,局部中小教师要参与学历提升的学习与考试、对付日常教学工作检查等种种事务;随着人事制度变革的进一步深化,职务职称提升难度有所增加,教师评聘分开与竞争上岗还形成了职业不稳定感;在考核评优、选拔干部中呈现的诸多不公正现象也会让教师产生消极、焦虑等工作心情,等等。

上述诸多外部要素是招致中小教师心理问题的外部主要诱因。

2.内因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多重角色定位,既是教学科研成果的发明者,又是学问的传播者;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群体的指导者;既要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又要与学习家长、教学同行、单位指导打交道,不得不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

上述这些关系要素的谐和与处置都请求中小学教师具有随时进行角色转换的才能以及较强的自我调控才能。

而这两种才能又是普通社会人难以具备的,这就请求教师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心理、情感顺应等要强于普通人,假如中小学教师对本身心理健康问题缺乏系统、科学、全面的认识,常常会招致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表现1.态度冷漠,心存成见和歧视当所教学生没有到达教学请求或者教师希冀时,会激起教师观念上的误区和成见,教师会自但是然地对学生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在教师看不起学生的大前提下,学生就会逐步丧失学习兴味和求知愿望,更谈不上主动学习、积极向上了。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师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一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教师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首先,工作量大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une首要因素。

由于当今教育的紧张竞争状态,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

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任务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负责一些其他活动,如家长会,病假护理,社会实践等。

由于工作量大,教师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状态,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社会压力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在当前社会,由于家长对孩子教育要求高,教育业的营利性增强,让教师受到各种政治、社会、经济等多重压力的影响。

由于家长的教育要求,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面对如此巨大的社会压力时,教师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再者,空闲时间缺乏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由于现阶段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大多数教师几乎没有任何空余时间,他们缺乏娱乐活动、身心休息,久而久之,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社会风气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的心理健康。

现如今,社会上的不良习俗和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处处可见,使教师感到无力,他们面对如此压抑的现实,时常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要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从软实力方面着手。

这里涉及到学校、家长和教师本身。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关爱和关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活动和娱乐的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提高孩子的自觉性,使教师的教学任务减轻;教师自身应该学会放松心情、保护自己的情绪,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文化活动等,以最大限度地缓解心理压力。

总之,要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教师本身积极作出努力,给予教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以便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析摘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对学生的影响与危害、产生原因、应对策略的分析,使人们更加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危害原因策略一直以来,很少有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出疑问,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使他们往往更容易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愿意向外人透露,特别是不能在学生面前透露。

然而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在影响教师的工作与生活质量的同时,很容易转移到学生身上。

个别教师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严重者甚至影响到了学生乃至学校的安全。

如果说,父母的心理健康影响的是一个家庭、几个孩子的话,那么一个教师的心理状态影响的学生可能是成百上千。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对学生的影响与危害。

1、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人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

有资料表明,在一般人群中,情绪适应困难的人约有20%,而教师中则高达70%。

一项采用国际通用的心理测验调查显示,约有50%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障碍,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

有关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概率大大增加。

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学生当中,有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

2、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3、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

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表现目前,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

由于我们对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长期以来教师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使教师的身心处于各种无法排解的紧张状况和矛盾之中,时刻威胁着身体的健康,加之教师自主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性和自我保健意识较差,致使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应该肯定,我国教师身心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教师心理不健康的现象。

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也就是说,有1/5的教师是在病态下走上讲台,走进课堂的。

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职业角色问题。

有些教师虽然在从事教师工作,却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

另外,社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而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内心的角色冲突,导致他们工作中缺乏热情,不积极且效率差,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得过且过的心理严重。

2.抑郁。

虽然新课改革已进行了几年,但评价体系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高学历的人才观,依然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

“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像三座大山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同时近年来,教师岗位竞争十分激烈,量化考核、职务职称评定、竞争聘任上岗、末位淘汰等措施,使不少竞争失败的教师心理失衡,精神不振,抑郁沮丧。

3.付出与获取的反差造成心理矛盾。

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付出劳动很多,但由于文凭、职称、收入等实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使一些教师感到困惑。

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较理想的程度。

很多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收入、住房都逊人一等,内心很不平衡。

这种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回报的矛盾,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冲突。

4.交际不适。

教师的人际交往以师生交往为主,多处于校园之中,人际关系单调、狭窄,教师群体成为孤立、封闭群体,与社会的联系和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少。

据调查,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6.99%,在校外与他人经常交往的只有14.69%,且在人际交往中有不适感觉,表现出固执、偏激、好为人师等不良倾向。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可以说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这儿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观念的压力。

在我国的传统价值文化里,“敬业”与“奉献”等价值观念在长期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待,同时也成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而且这些价值观念通过文化的传承已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道德要求。

于是,对教师的要求就固定化为教师应该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具有“人梯精神”。

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却没有考虑到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拥有七情六欲,合理的物质要求;人们要求教师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去爱每一个孩子,却没有顾虑到教师作为父母,同样担负着家庭的负担,对自己子女的关爱;人们要求教师甘为人梯,默默培育下一代,却没有顾及到教师也有自我实现的梦想。

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不能有半点差错。

这种观念无形中将教师职业理想化、完美化,使教师的精神负担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

由于片面地强化这一充满理想追求的“价值目标”,而忽视了教师职业的社会性的一面,使教师职业缺少生动性和主体性,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与压力。

2.激烈的角色冲突。

在传统的教育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但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

学生在某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有可能超过教师,在课堂上有些教师经常处于尴尬的境地,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社会道德、主流文化的传道者、示范者、实践者。

但教师不是神,是普普通通的人,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教师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教师要严格自律,这使得教师的一些思想、情感不能随意表露,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教育的生命在于创新,但教师的劳动具有常规性、重复性特点,一辈子讲一门课,一本教材,长期的重复劳动使教师产生单调、枯燥、郁闷的情绪体验和心境,教师应该在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但巨大的社会责任、繁重的工作压力使教师身心疲惫,很难静下心来“充电”。

况且学生的成才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不会立竿见影,教师难以从工作中获得职业成就感。

3.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密切相关的。

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被教师关注,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易为教师所控制,这也对教师构成心理威胁。

学生之间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都是中小学教师每日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这常使教师有厌倦感,致使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4.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及我国教育现状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师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

教师职业的这些特殊性也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同时,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虽然“科教兴国”已成为基本国策,但政府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经费来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面临的工作环境极为艰苦。

据报道,农村教师工资拖欠率达到了31.5%,城市学校也有工资不能全额发放的现象。

工作繁重、待遇低是造成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三、中小学教师健康心理的维护(一)、改变认知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

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1)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

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

(2)错误的学生观。

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

(3)错误的人才观。

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在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

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

2.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感情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教师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要求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同时,教师因为对自己更加理解,由已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如人意之处能泰然处之。

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二)、自我调试1.情绪控制。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消极情绪和挫折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否则,伤害了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控制消极的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首先,客观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适度;其次,要能变换角度看问题。

我们的情绪体验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在事件中的感受,对于学生顽皮,成绩差,应该看到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若给以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是可以改变的;再次,与人相处心理换位。

生活中难免与他人发生矛盾,这时,试着心理换位,即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感受,会发现各自都有道理,本不该互相敌视,这样有利于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2.合理宣泄。

教师在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产生不良情绪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不良情绪积累过多,得不到适当宣泄,易造成心身紧张,甚至疾病。

因此,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感。

3.学会放松。

教师职业的紧张与压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

一天工作下来,极大多数教师往往是身心疲惫,放眼中小学教师的面庞,多是面容憔悴。

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除了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外,还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

越是繁忙,越是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在和同事、亲人、朋友的沟通交流中,调整心态,放松自己;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探讨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既是工作,又是调节心态。

百忙抽闲,必不可少,放松心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静坐、听音乐、打篮球、钓鱼、练书法等等。

如果我们把教师比喻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那么在此,愿在座的每位老师都能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