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

合集下载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一则则生动的佛教禅理故事,可以阐释一条条人生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乐于接受,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1:向石头道歉听说过有人向石头道歉的故事吗?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动手打人。

他扯破了农妇的衣服,农妇抓破了他的脸。

后被赶来的其他和尚劝开,并把小沙弥送回了寺院。

老法师了解情况后,对小沙弥一句教训的话也没有,就张罗着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并亲自带着小沙弥去给那农妇赔礼道歉。

当然,面对专程来赔不是的师徒二人,农妇也变得通情达理了,她还在老法师面前说都怨她本人,她不该嘲笑和辱骂前来化缘的小沙弥的。

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在半路的山坡上,老法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腿上也摔得出了血,小沙弥扶起法师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头踢了几脚,还想抱起来摔它。

老法师先是念声阿弥陀佛,然后对小沙弥说:“石头本来就在原地,它又没动,是我不小心踢到它的,一点也不怪它啊,这次磕绊是我自找的,理应向石头道歉的。

”小和尚愣怔了一阵,终于明白了师父的开导自责而歉疚地说:“对不起,师父,是我错了,今后一定注重个人修养,学会尊重他人,感化他人,不再犯错或少犯错。

”是啊,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由石头到人,由人到人,我们都需要宽容和谅解,如此一来,烦恼不再,快乐永恒。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2:想一想,便圆满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杂技师走钢丝,钢丝悬于两幢8层楼高的建筑物之间,看上去摇摇欲坠。

杂技师登场了,每走一步钢丝都会摇晃,吓得观众尖叫连连,但他走了过去。

杂技师洒脱地朝着观众挥手,接着他用一块黑布遮住眼睛,他问观众相不相信他能走过去?观众大喊,不要这样,太危险了。

他在观众的大喊声中,迈开了第一步。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他走得飞快,像是一路小跑就走到钢丝另一端。

观众拼命鼓掌,欢呼。

接下来,有人用绳子绑住杂技师的双手,而遮眼布条并没有拿下来。

杂技师问观众,相不相信我能走过去?观众彻底沸腾了,高喊,相信!当然,他又走过去了。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

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佛教禅语小故事20个(一)宽容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外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二)不信是真谛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

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惊道:“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不信者自不信,真谛自真谛。

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

邪见者,何能语真谛?”慧忠国师作了总结。

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佛陀初证悟,即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假;众生认为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

故世间之法,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三)八风吹不动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佛家的哲理故事

佛家的哲理故事

佛家的哲理故事佛家的哲理故事篇一我们所住的这个阎浮提世界,向来就是以缺陷著称,所以在这个世界的人,怎么可能每件事都称心如意呢?而这个不能称心如意的原因,必定是在过去生中积累的功德太薄的缘故,所以这一生所享有的福报也就薄了。

因此惟有谨守着自己的本分,认真地反省思过,来修好自己天赋的福禄,这既是千古以来,处在穷困的环境中最好的方法,也是趋吉避凶的最佳的方法。

要知道,怨天则天愈怒,尤人则人愈恨,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而且还会有害处啊!宋朝的章悖,他当宰相的时候,把元佑年间曾经担任过宰相的重要大臣都放逐到岭南地区。

范纯仁也是其中的一位,当时他已经七十岁了,当他接到朝廷的命令,就立即欣然前往。

他每每教诫他的儿子们:“心中不可以有一点点的不平啊!”只要是他听到孩子们有一点点埋怨章悖的话,就一定很生气地予以制止。

在前往岭南的路上,范纯仁坐的船在江中翻覆了,他的衣服全都弄湿了。

这时他回头对孩子们说:“难道船翻了也是章悖害的吗?”范纯仁的这个公案,全都是说乐天知命的学问啊!人若是能够明白这种道理,就能够在逆境中泰然处之,自然也就没有怨天尤人的事情发生了啊!佛家的哲理故事篇二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

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

”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摊主笑着说:“我卖的都是5元1斤,没有二价……”“可你的苹果个头不大,而且颜色也不好看,很丑的!”“如果又大又红又漂亮,就要卖10元1斤了。

”摊主依然微笑着。

无论老太太怎么贬低苹果,摊主始终面带微笑不急不躁地解释。

老太太虽然嫌苹果这不好那不好,最终还是以5元1斤的价格买了一些“丑苹果”。

老太太拎着“丑苹果”走了,作家对摊主说:“她这样贬低你的苹果,你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生气?”摊主说:“我为什么要生气呀?嫌货才是买货人啊!”的确,只有那些挑三拣四,嫌货不好的人才是真正想买货的人,比如那位老太太,虽然嘴里数落着苹果的诸多缺点,但在她心里对“丑苹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也就是说,她是想买苹果的,若是不想买,即使那苹果再小再烂,老太太也不会关心苹果的优劣,更不会妄自评价。

佛学哲理故事

佛学哲理故事

佛学哲理故事佛学哲理故事(5篇)佛学哲理故事1寂静的天空返程前,手机已没电。

所有的牵绊,不得已都要放下。

独自登上列车,从成都到郑州,一个昼夜轮回里,孤单是我唯一的盛宴。

火车穿过城市与村庄,穿过山涧,穿过荒原。

我坐在窗前,无喜亦无忧,看长长的河流,看野外桐花半落,也看见一只鸟,安静地停在墓碑上。

我的面前,放着一杯可冲饮奶茶。

是她送的,我不忍拆开包装。

这么想,又觉得矫情,可我真是喜欢她——那样温婉而高洁的女子,又是庄严而慈悲的法师。

她是成都高山寺的主持,法名一晴。

自幼体弱多病,三岁入了空门,方渐渐好了。

这么说,我想起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用来形容她,真一点也不为过。

知道一晴法师很久了。

一位作家朋友采访高山寺归来,感慨不已:“要复兴那样一家寺院,谈何容易!真是难为她了,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悲心!”她的确年轻,刚过三十周岁。

研究生毕业后,她可以留校任教,也可以到市中心的寺院常住,她却选择来到偏远的高山寺——一座在地震中严重毁坏的观音禅院。

我对重建寺院没有概念,却对一晴法师心生好奇。

读过她的文章,文思灵动,悲心如月。

我中红楼的毒颇深,从来偏爱女子,何况是这般脱俗高才的人儿?五一时,朋友告知,高山寺正组织佛法班活动,若去倒是好时机。

我便只身前往了,并不潇洒,手机上关怀或担忧的短信,自登车便不曾停止。

初见她,是在后山的瓦砾堆里。

她身材娇小,穿着宽大的僧袍,正和工人商议事情。

不便相扰,我正欲绕行,她却远远地合掌,微笑。

心中一凛,似在哪里见过这般情景?忙点头问好,再转身急急离去,有些仓皇。

对她,竟是心存敬畏。

寺院规模不大,却极雅致,飞檐交错,文竹相映。

朋友说,能发展到此真不容易,一年前都是废墟,全凭法师和她仅有的一位弟子里外操劳!我点头道:“幸而已接近尾声,以后可尽享清闲了。

”朋友看我一眼,深叹口气:“世人哪知她们的悲心?这才是开始啊!”晚上,终于和法师聚在一处。

谈及经历,她坦言,自幼随香港师公长大,性格孤僻,除了出家,似乎也无别路可走。

经典佛家四大哲理故事

经典佛家四大哲理故事

经典佛家四大哲理故事导读:(一)前世是谁埋了你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

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他人。

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

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心点化一下他。

僧人到他床前: 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赤条条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一眼:摇点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战战兢兢把尸体埋葬了………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看到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2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

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埋葬的人,那人就是他此刻的丈夫。

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做起,病愈。

(二)蛛儿与芝草从前,学习禅理。

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

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

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痛快。

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

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题目,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祖很是痛快,连忙答应了。

佛祖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四大。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如故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

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题目,你可有什么更深的明白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导语: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佛教经典哲理故事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佛教经典哲理故事(一)过去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时,有一天四比丘,坐在树下,互相讨论:世间所有一切,何事最苦?甲比丘说:天下最苦,就是淫欲。

乙比丘接看说:世间瞋恨最苦。

丙比丘不以为然说:淫欲、瞋恨,比不过饥渴的痛苦。

丁比丘摇头说:你们说的都比不上惊怖的痛苦。

四比丘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佛有他心通、宿命通,观察四比丘得度机缘已到,于是来到四比丘前问说:诸位此丘,正在讨论何事?四比丘向佛顶礼后,禀告刚才所争论的问题。

佛开示说:你们都不知苦的根本真义,天下诸苦,皆由于有色身,有了假身,就有饥渴、寒热、瞋恚、惊怖、、怨祸等外苦,所以假身是众苦的根本,祸患的元凶。

至于内苦,更是劳心忧畏,苦恼万端。

须知三界众生,无不弱肉强食,互相残杀,因此在六道中,生死轮回,受苦无穷,皆是由于有假身所致,若无假身,苦从何来?若想离苦,须求寂灭(不生不灭,万缘寂静),收摄妄心,不起妄念,正念相继,淡泊守道,便可證得涅槃寂静的境界,这才是真正最乐。

于是佛说了一首偈: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

我为世尊,长解无忧,正度三有,独降众魔。

佛说偈后,又告诉四比丘一段宿缘:过去久远无数世时,有五通比丘(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名叫精进力,在山中树下,精进求道。

这时有鸽、乌鸦、毒蛇、山鹿等四禽,白天出外求食,夜晚回来依附于比丘周围,日子过得很安稳。

有一夜,这四禽互相问说:世间最苦是什么?乌鸦说:饥渴最苦,当饥渴时,四肢无力,眼前发黑,心不安宁,于是就不顾刀箭一切危险,投身罗网,因此我们都因觅食而丧身,所以说饥渴最苦。

鸽子说:淫欲最苦,当烧身,就无所顾忌,明知会害身丧命,也在所不惜。

毒蛇说:瞋恨最苦,瞋心一起,不论亲疏,也能杀人,又能自杀。

佛教小故事大哲理_佛教禅宗小故事大哲理

佛教小故事大哲理_佛教禅宗小故事大哲理

佛教小故事大哲理_佛教禅宗小故事大哲理佛教中,有很多有大哲理的小故事,让人听了之后都会觉得有多觉悟!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大哲理佛教小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佛教小故事大哲理:放开心胸释然禅海以前是一位武士的儿子,有一次到江户游玩,做了一位高官的随从。

后来,他与大官的太太两相情悦,关系十分亲密。

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他俩的私情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在自卫中,他杀了那位大官,带着他的太太逃往别处。

他们没有生活来源,但因为习惯了奢华的生活,后来两人堕落成贼,而女人的贪得无厌使禅海深恶痛绝,他最终选择离开了她。

之后,禅海来到很远的一个寺庙出了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

为了补偿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

他知道某处悬岩上面有条道路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

因此,他决心在它下面挖一条隧道,取而代之。

于是,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三十年过去了,一条长达两千多尺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禅海完成这条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为一名剑道高手。

他四处寻觅禅海想要报仇。

最后,他终于发现了禅海,发誓要将禅海置于死地才肯罢休。

禅海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给你,但是请让我挖完这条隧道。

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这位大官的儿子就耐下性子等待那一天。

时间一天天过去,禅海仍在不断地挖着。

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在闲等中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禅海挖掘。

就这样过了一年,他对禅海的坚强意志已经是十分钦佩。

隧道终于挖成了,人们可以从它里面安全通过了。

这时,禅海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那位年轻的复仇者满眼含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佛教小故事大哲理:一切的烦恼一位满脸愁容的生意人来到禅师的面前。

“我急需您的帮助。

虽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对我横眉冷对。

我感觉生活真的像一场充满尔虞我诈的厮杀。

佛家智慧故事

佛家智慧故事

佛家智慧故事佛家智慧故事中充满了智慧和启示,让人们在生活中明白生命的本质并取得更高层次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佛家智慧故事,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和探索。

1. 打盹的和尚有一位和尚在禅坐时打盹了,师兄们提醒他,但他不敬重听从,也不道歉,只是说自己是睡意太重了。

师兄们不欢迎他,他就回到家中。

他不再坐禅,于是他问自己:我到底是修道还是打盹?他体悟到真正的修行必须是心无杂念,不能有任何的执着和张扬。

2. 默默地贡献一位善良的商人在路上发现了一条重伤的蛇,他毫不犹豫地拾起它,并将它带回家中照顾。

他把蛇养好后,把它放回了自然界。

然而,商人没有告诉任何人他所做的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慈悲是不求回报的,就像这位商人一样,他默默地为蛇做了一件好事,而不求得任何回报。

3. 真正的武功有一位武术家在搏击竞技中总是获胜,但这丝毫没有使他骄傲。

他总是谦虚地说,他的真正武功来源于他的内心修行。

他认为,只有在心灵上获得平静并掌握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强大的人。

4. 形势任务一个很有野心的年轻人给寺庙的主持人写信,他说他希望去拯救世界,并希望寺庙主持人给他分配一个跨越大洋的任务。

主持人回信告诉这个年轻人,他应该先将周围的环境与自己的内心平衡。

他需要在附近的山上修行,处理好自己的情感问题,建立自己的信仰,并从当地人的需要中发现意义。

如果一个人实现了这些任务,他就能更好地拯救世界。

5. 以身作则有一位和尚正在准备告诉他的弟子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

他拿着一篮子水果,对于观看的人说:“我将为你们讲述一个重要的道德故事。

请记住,该故事的重点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围绕该故事的人如何行事。

”他说了一段故事后,抛弃了一些残留的水果,离开了那里。

教训是,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为带动力,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以上这些佛家智慧故事,反映了佛教智慧和启示,提供了有用的指导和哲理。

通过这些故事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充分地认识到人类内心深处的力量,并找到正确的生命道路。

佛缘哲理故事

佛缘哲理故事

佛缘哲理故事导语佛缘哲理故事是指那些以佛教文化和哲学为背景的故事,它们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传达了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这些故事常常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爱、奉献、慈悲、善行等内容,对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精选的佛缘哲理故事,希望能带给您心灵的平静和启迪。

故事一:心灯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大师,他非常受人尊敬。

有一天,一位年轻人来拜访大师,他问:“大师,心灯是什么?”大师微笑着回答说:“心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它代表着我们内心的智慧和光明。

正如灯一样,它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但是这是一盏特殊的灯,它永远不会熄灭,只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和照亮它。

”年轻人不明白,他问:“大师,心灯怎样才会熄灭?”大师告诉他说:“心灯只会在我们忘记它的存在时熄灭。

当我们追求物质欲望,忘记了内心的智慧时,它就会逐渐熄灭。

而只有通过修行和思考,我们才能重新点燃它。

”年轻人明白了,他学会了如何保护和照亮自己内心的心灯。

从此以后,他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加平静和自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够从内心找到答案。

故事二:善行的力量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患有重病的老妇人。

她一直在床上躺着,无法动弹。

有一天,一位来自远方的僧人路过这个村庄,他听说了老妇人的病情,决定去看望她。

当僧人来到老妇人的家中时,他发现她面带微笑,非常平静和安宁。

僧人问她:“你为什么如此平静,即便是在病痛缠身的时候?”老妇人回答说:“我一直坚信善行的力量。

虽然我无法为别人做任何事情,但是我每天都在心中默念着祝福,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和快乐。

”僧人感到非常惊讶,他说:“你的善行给了你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也传递给了周围的人。

你的善行是一束光明,照耀着这个村庄。

”从此以后,这个村庄的人们开始了解到善行的力量。

他们也学会了向其他人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善行来改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故事三:无常的教训有一位财富丰厚的商人,他拥有着许多财富和财产。

他以此为傲,认为自己非常幸运。

佛理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佛理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佛理哲理小故事及感悟佛理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篇一」授人以渔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人开始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房子,有各自的家庭、子女,有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感悟: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佛理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篇二」世事总无常,但有些善意的谎言却暖入人心。

一日,天空灰蒙蒙的,看着要下雨,但是又光打雷,没半点雨声,一位父亲,脸色有点苍白,不过幸福的感觉洋溢在面容。

父亲:儿子你看爸爸,这体格如何,是不是很壮?儿子兴奋地说:爸爸,我要举高高。

于是父亲吃力地把孩子托在肩膀上,孩子那个甜蜜笑容犹如一朵花,绽放着。

父亲如是说:你觉得少林寺的和尚功夫怎么样。

儿:我看了电视,他们会这样飞起来。

父亲:如果我剃成光头,是不是也可以学到一点功夫呢?儿:可以的,爸爸,你学会了带我飞哦。

于是第二天,儿子看到爸爸,剃了关头,高兴地说:爸爸好厉害啊,要学少林武功了。

其实那是一位父亲在做化疗的前一天。

虽说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有时候是一种悲悯,但暖心,因此我们不要单单看表面的现象,还需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佛教小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小故事
佛教有很多富有智慧和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
1. 智慧的猴子:有一只猴子走进佛堂,看见佛像上有一只香炉,猴子知道里面有果子,于是用手伸进香炉中抓果子,但是他抓不到,因为他把手变得很大无比,但却无法从香炉口中取出果子。

他怎么也抓不到自己伸进去的果子时,见到一个老僧过来,老僧说:“你只要把手放松,变回原来的大小,就能轻松抓到
香炉里的果子。

”猴子听从了老僧的忠告,果然轻松将手从香
炉中取出果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通过放松和释放的方式,就能解决问题。

2. 黑马与白马:有一位国王要找一匹上好马作为他的坐骑。

于是他派人四处搜寻,并征用人民的马匹,直到他找到了最好的一匹白马。

然而,接下来他又开始寻找一匹黑马,因为他觉得黑马肯定会更好。

无论搜索多久,国王始终找不到他心中理想的黑马。

最终,国王彻底失望了,于是他打算放弃寻找黑马。

就在这时,有人提醒他,他已经拥有了一匹如此优秀的白马,为什么还要寻找黑马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完美可能会让我们无法满足于已有的东西。

3. 没有敌人:有一天,佛陀教导一个人说:“如果你遇到一个
喜欢责骂你的人,你会怎么做?”这个人回答说:“我会和他战斗,让他闭嘴。

”佛陀笑着说:“如果你没有敌人,并且不生气,他就无法责骂你。

而若你也不生气,你也就没有敌人。

”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或责骂时,如果我们保持平静和善良,那么对方就无法对我们造成伤害。

以上只是佛教中的几个小故事,它们都富含启示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佛教智慧哲理故事篇(一)有一次,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太阳格外强烈,到了中午的时候,佛陀饥渴难耐,他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一条小河吗?你去弄些水回来吧。

”侍者拿着盛水的容器去了,但他刚到,就有一队商人骑着马从那里经过,溪水被他们弄得浑浊不堪,哪里还能喝!于是他就转身回去,告诉佛陀说:“溪水被那些商人弄脏了,不能喝了,我知道前面有一条小溪,离这里大概就两个时辰的路程。

”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溪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小溪呢?你还是再去一趟刚才的那个小溪看看吧。

”侍者有些犹豫,心里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不是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吗?”佛陀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对他说道:“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你肯定不会白跑的!”侍者只好又去了,当他再次来到那条小溪旁边的时候,看到溪水是那么的清澈、纯净,泥沙早已经不见了。

曾经浑浊,再次到来时却是清澈的。

泥沙会扬起,亦会沉淀,溪水依旧的流淌不息,但前一分钟流淌的与后一分钟流淌的,却永远没有完全相同的一滴水。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山河大地、宇宙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

美好的东西不会永恒美好,可恶的东西亦不会永远可恶。

这个道理看似很简单,但能真正明白它,却很难。

明白这个道理,顺境就不会那么令人执着不舍,逆境也不会那么令人痛苦不堪,因为顺逆随时都在变化着,并相互转化着——这是颠覆不破的自然规律。

因为变化,所以无常。

世人都不喜欢无常,因为不能适应它的铁面无情,概念中它只能与悲伤和无奈相联系。

而对于觉悟的人来说,正是有了无常,我们的生命品质才有提升的希望。

懂得无常的人,知道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属于我们。

一切外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只是一场因缘愈合而已。

一切境遇,无论是称讥毁誉,还是利衰苦乐,刹那便化为云烟,不可留,亦无所留,又何须牵肠挂肚?懂得无常的人,不会因“有”而沾沾自喜,当然也不会因“无”而心心不乐。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佛理小故事短小精炼,风趣幽默,能把深刻的大道理通过简单的故事揭示出来,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1:天堂和地狱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交握在衣襟之下,正在沉思之中。

突然,他的沉思被打断。

“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一个武士用嘶哑而恳求的声音问道。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

但他慢慢地睁开了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武士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知道没有好好保管。

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只听“刷”的一声武士拔出剑来,他被激怒了,把剑举到老僧头上。

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将要落下时,老僧忽然轻轻地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武士惊愕不已,对眼前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爱意。

肃然起敬,他的剑停在半空,他的跟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

”老僧说道。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2:妖艳于外,清静于心一位年轻人热恋了4年的女友跟着一个商人跑了,感情遭到洗劫的年轻人痛不欲生,后来,终于不堪于感情的痛楚,选择在深山里一座寺院削发为僧,成了一名小沙弥。

那是一座香客盈门的寺院,为了接受香客们的布施,寺院的住持除了接受施主们的香火钱,还专门在寺院的园子里开了一块花圃,供施主们在佛前种些花草。

这片园子原来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一经开垦之后,很快生机盎然起来。

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门手捧着一棵棵花草,像是擎着一炷炷芬芳的佛香,虔诚地铲土,施肥,烧水、埋土……没过多久,园子里一派姹紫嫣红,蜂蝶翩跹其间,煞是可人。

寺院里的僧人们闻着花香,看着美景,心情也十分舒畅,唯有小沙弥,终日愁眉紧锁,对着园子唉声叹气,住持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问小沙弥,别人都眉飞色舞地照料园子,为什么你半步也不敢接近那些花草啊?小沙弥苦着脸说,住持,您不知道,园子里有许多不堪入目的花朵,例如,火红的杜鹃花、鲜艳的牡丹花,还有芍药、映山红,甚至还有玫瑰!佛门清净之地,怎能容得下这样烟火味充斥的花草,岂不是乱了僧人们的心性?住持听了小沙弥的话后,不疾不徐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佛门清净之地,许多妖艳的女施主都可以进入,如果说乱心性,我们岂不是要关起门来,把许多香客拒之门外?我们出家人修的是心性,心若磐石,八风吹不动,心若柳絮,稍有气息便扬于山门之外了!当天下午,小沙弥便被住持赶出了寺院。

20个佛学哲理故事

20个佛学哲理故事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4 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19 礼物
20个佛学哲理故事
1 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五则短小佛故事,深深智慧大道理

五则短小佛故事,深深智慧大道理

五则短小佛故事,深深智慧大道理(一)礼物一位禅师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个不喜欢的人。

连续好几天,那个人用尽各种方法去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个人:“若有人赠予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礼物属于谁呢?”“当然属于原本赠送礼物的那个人!这都不懂你怎么当和尚的?”那个人轻蔑地回答。

禅师笑着说:“没错。

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你自己。

”高尚的人不会去无故谩骂别人,只有低俗的人才会在高尚的人面前秀自己残缺的可怜的人格。

(二)输与赢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了一休禅师的房间。

“尊敬的一休禅师,我们来打一个赌,你来猜我手里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若他说是死的,武士就会松开手;若他说是活的,武士就会暗暗使劲捏死那条鱼。

“是死的。

”一休禅师平静地回答。

武士马上松开手,笑道:“是活的,哈哈,一休禅师你输了。

”“是的,我输了。

”一休禅师继续平静地回答。

说罢,一休捧起鱼走出,把鱼儿放生回河里。

谁输谁赢我界定不了,但我看出了佛家的真谛,“苦自己而救众生!”(三)修佛一个人去深山里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干什么?”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有坏,不需要修,先修自己。

”修身养性是参透佛理的基础。

(四)禅者的祝福唐朝的龙潭禅师,年少未出家的时候,家境贫寒,无处栖身,靠卖瓶生存。

所以道悟禅师就把禅院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感谢,他每天送十张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何不对呢?”龙潭听后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就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至理。

(五)一滴水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们:“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涸?”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泊里面去。

”融入这个社会,才能实现自己。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

佛教经典哲理故事导读:佛教经典哲理故事(一)过去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时,有一天四比丘,坐在树下,互相讨论:世间所有一切,何事最苦?甲比丘说:天下最苦,就是淫欲。

乙比丘接看说:世间瞋恨最苦。

丙比丘不以为然说:淫欲、瞋恨,比不过饥渴的痛苦。

丁比丘摇头说:你们说的都比不上惊怖的痛苦。

四比丘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佛有他心通、宿命通,观察四比丘得度机缘已到,于是来到四比丘前问说:诸位此丘,正在讨论何事?四比丘向佛顶礼后,禀告刚才所争论的问题。

佛开示说:你们都不知苦的根本真义,天下诸苦,皆由于有色身,有了假身,就有饥渴、寒热、瞋恚、惊怖、、怨祸等外苦,所以假身是众苦的根本,祸患的元凶。

至于内苦,更是劳心忧畏,苦恼万端。

须知三界众生,无不弱肉强食,互相残杀,因此在六道中,生死轮回,受苦无穷,皆是由于有假身所致,若无假身,苦从何来?若想离苦,须求寂灭(不生不灭,万缘寂静),收摄妄心,不起妄念,正念相继,淡泊守道,便可證得涅槃寂静的境界,这才是真正最乐。

于是佛说了一首偈: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

我为世尊,长解无忧,正度三有,独降众魔。

佛说偈后,又告诉四比丘一段宿缘:过去久远无数世时,有五通比丘(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名叫精进力,在山中树下,精进求道。

这时有鸽、乌鸦、毒蛇、山鹿等四禽,白天出外求食,夜晚回来依附于比丘周围,日子过得很安稳。

有一夜,这四禽互相问说:世间最苦是什么?乌鸦说:饥渴最苦,当饥渴时,四肢无力,眼前发黑,心不安宁,于是就不顾刀箭一切危险,投身罗网,因此我们都因觅食而丧身,所以说饥渴最苦。

鸽子说:淫欲最苦,当烧身,就无所顾忌,明知会害身丧命,也在所不惜。

毒蛇说:瞋恨最苦,瞋心一起,不论亲疏,也能杀人,又能自杀。

山鹿说:惊怖最苦,我游住山林,心常惊惧猎师以及豺狼虎豹来捕杀,一有风吹草动,就嚇得心惊胆破,此时虽是母子,亦不相照顾,而独自跳坑上岸逃命,所以说,惊怖最苦。

启迪智慧的佛学故事100个

启迪智慧的佛学故事100个

101个佛理故事(2012-02-26 13:54:55)转载▼标签:杂谈分类:转文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1-21)1.盲人点灯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

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禅师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和我一样的盲人了,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

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你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到:“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禅思禅悟: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

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也就等于帮助自己。

2.逆子变孝据《佛为老婆罗门说禅语》记载,其中有一个老婆罗门乞讨度日,后又被儿子接回家养孝的故事:一天,释迦牟尼到舍卫城去化缘,路遇一个年迈的婆罗门,也托着一只乞钵,撑着拐杖在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

释迦牟尼见他衣衫褴褛,神情凄苦,便问道:“老人家,您这么大年龄,为什么不在家里按享清福安享清佛,却在街上向人乞讨呢?”老婆罗门回答:“世尊啊!我原来是个富商,因为年事已高,所以把财产全都交给了儿子管理,又为他娶了媳妇。

佛教四大哲理故事

佛教四大哲理故事

佛教四大哲理故事哲理是让人了解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道理,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指引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后哲学开始化思辨为实践,人生哲理为最简单明了的智慧箴言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佛教四大哲理故事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故事一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故事二一青年向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一脸茫然。

“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

米还是那米。

同样,你还是你,有多大的出息,取决于你怎么看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故事三少年问智者:“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笑答:“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当成别人’,此是‘无我’;再之,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而后,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在’。

”故事四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省思有时候我们要冷静地问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如果你问一个人,你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人会说快乐,有的人是幸福,有的人是成功……但肯定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活着是为了生气的。

没有谁喜欢有事儿没事儿生气玩儿的,但很多人却有事儿没事儿就生气。

其实,不是生活中的不顺心太多,而是因为我们忘了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佛教智慧小故事

佛教智慧小故事

佛教智慧小故事佛教是充满智慧的,真正参透佛家智慧的人其实并不多。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佛教智慧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1:老人与孩子的故事过去,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里居住着一群人,这些人相互扶持过着艰难的生活,后来听说日本人要来了,为了活活命,他们决定逃到一个很远的村庄。

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们也不知道那么远的路,等待每一个人的是什么,他们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够坚持到目的地。

但是他们知道,必须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艰难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又累又饿,他们都没有多少力气了。

很多人支撑不了已经慢慢地倒下了,还有一些人趁着自己还没倒下,就悄悄地离开了,因为他不忍心让大家看到自己死去的样子,而拖累大家。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队伍中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只剩下20多人了。

这时候有一个老人,因为又累又饿,加上年纪太大,他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对其他的人说,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你们走吧,不要管我,如果管我,恐怕我们谁都活不了。

大伙都舍不得丢下老人不管,可是大家明白,现在每一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再抬着一个人的话,所有的人都会死在路上。

最后大家只好留下老人,当大家正要走的时候,一个妇女把怀里的孩子递给老人,说:“这个孩子由你来带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跟大家走了。

到第五天傍晚的时候,大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整个队伍都欢呼起来,但只有那位母亲一个人跑到村口,朝来时的路上张望。

第六天中午的时候,那位母亲终于看到老人抱着孩子一步步地捱了过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责任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而勇敢,当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因为他知道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他身上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2:不见世间过在寺院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寺院里新来了一位义工,一开始安排她在花圃里帮忙,做了几天,她一会儿嫌花工安排她的活多、一会儿又嫌一起工作的义工偷懒,要求换工作。

佛家的哲学故事

佛家的哲学故事

佛家的哲学故事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开心与不开心,一天都要过24个小时,何不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佛家的哲学故事,谢谢你的阅读。

佛家的哲学故事篇1:宽容,能让你开心过一生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世象。

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

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我们要将开心自在当成一种习惯。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开心与不开心,一天都要过24个小时,何不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呢?因为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什么人,一天同样拥有24小时,做人要活的潇洒些,要学会主宰自己的命运。

所以就要看你怎样去度过了,当然没有哪个人在面对烦恼和忧愁时还会开心的一笑,因为世间上有人贫穷有人富贵,这都是因果关系。

先贤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行。

”有人生活好,有人生活不好,这是每个人的福报不同。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因此我们要学会知足常乐,常言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们要能够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善于缓解一切压力,消除一切烦恼。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佛教也讲:禅心清净境,无心万事宽。

因为忍让不是弱者,而是有胸怀的大肚。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调整自己的心态。

要知道伤心、烦恼、怨恨、忧愁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

不久,果真有一小和尚回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出人预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儒家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地势柔顺,君子当以宽厚之德,容载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和我一样的盲人了,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禅师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问及寺院规划,她的弟子轻问:“师父,我来说吧?”她微笑着点头。她的弟子说,寺院建设困难重重,以后任务更加艰巨,但不管多难,她们都会坚持下去。以后要定期开办佛法班,同时发展慈善事业,援助贫困老人和儿童,还要开展义诊活动,带动当地形成良好的民风。说这些时,一晴法师安静地坐在旁边,手捻佛珠,偶尔做些补充。
火车穿过城市与村庄,穿过山涧,穿过荒原。我坐在窗前,无喜亦无忧,看长长的河流,看野外桐花半落,也看见一只鸟,安静地停在墓碑上。
我的面前,放着一杯可冲饮奶茶。是她送的,我不忍拆开包装。这么想,又觉得矫情,可我真是喜欢她——那样温婉而高洁的女子,又是庄严而慈悲的法师。
她是成都高山寺的主持,法名一晴。自幼体弱多病,三岁入了空门,方渐渐好了。这么说,我想起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用来形容她,真一点也不为过。
知道一晴法师很久了。一位作家朋友采访高山寺归来,感慨不已:“要复兴那样一家寺院,谈何容易!真是难为她了,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悲心!”她的确年轻,刚过三十周岁。研究生毕业后,她可以留校任教,也可以到市中心的寺院常住,她却选择来到偏远的高山寺—— 一座在地震中严重毁坏的观音禅院。
我对重建寺院没有概念,却对一晴法师心生好奇。读过她的文章,文思灵动,悲心如月。我中红楼的毒颇深,从来偏爱女子,何况是这般脱俗高才的人儿?
寺院规模不大,却极雅致,飞檐交错,文竹相映。朋友说,能发展到此真不容易,一年前都是废墟,全凭法师和她仅有的一位弟子里外操劳!我点头道:“幸而已接近尾声,以后可尽享清闲了。”朋友看我一眼,深叹口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哪知她们的悲心?这才是开始啊!”
晚上,终于和法师聚在一处。谈及经历,她坦言,自幼随香港师公长大,性格孤僻,除了出家,似乎也无别路可走。我无声地笑了,黛玉妙玉,哪个不是孤僻的性子?
“我的第三位老师是一个小孩。一天傍晚,我在一个小镇上遇到一个小男孩,他的手里捧着一根点燃的蜡烛,他要到寺里去敬献他的蜡烛。我对小男孩说,‘这蜡烛是你自己点的吗’?小孩回答,‘是的,先生’。我又问他,‘点燃的时候,蜡烛就会发出光,而在未燃之前,蜡烛却不会发光。你能告诉我,这光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男孩咯咯地笑着,并不急着回答,而是一口气吹灭了蜡烛,然后问我,‘你看,我现在把蜡烛吹灭了。你能告诉我,那蜡烛的光跑到哪里去了吗’?让我自视渊博的学问顿时化为乌有。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浅薄、愚蠢迟钝。”
其实,人无常师,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学习的机会——世间万物皆为吾师。学习乃人生之常道,然师常师者未若师自然也。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树木,自然万物皆可为我师。
如果说一个老师是一座游泳池,那你可以在此学会游泳。而一旦你学会了游泳,整个海洋就都是你的。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2:寂静的天空
返程前,手机已没电。所有的牵绊,不得已都要放下。独自登上列车,从成都到郑州,一个昼夜轮回里,孤单是我唯一的盛宴。
这一世,注定是红尘中人,为情痴,为爱困,奔波劳碌是宿命。而在人生旅途中,庆幸认识了这么一个女子,她选择山居,守着清贫,守着晨钟暮鼓,只为实现心中的大愿。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3:盲人点灯
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是认识精彩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启迪智慧人生的一把钥匙,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1:古鲁的三位老师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
古鲁微闭双目,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过无数个老师。即使给我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我也难以将他们一一说出来。不过,真正让我受益终生的,是这样三位老师。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也就等于帮助自己。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相关内容
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你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到:“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禅思禅悟: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
我在寺里住了两天,由于工作缘故,不得不提前离开,遂向一晴法师辞行。她知我乘车要一昼夜,再三叮嘱小心。整理好了行囊,临出寺院,又见她匆匆赶来,特地赠我一如意,还有一杯奶茶,并无多话,只说:“以后要常来啊!”我点头,再点头,心中满溢感动。
火车在轰隆中前行,我在听一首蒙语民间歌曲,《ongmanibamai》,出自专辑《寂静的天空》。歌词并不懂,却极喜欢歌里意境。移目苍穹,云来了,又去了,雾霭漫漫,尘埃散尽,千百万年来,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唯有虚空依然。人呢?在这缤纷多变的尘世间,什么是你永恒的守护?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个乞丐。有一次,我在山中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不知何处得以容身。黑夜中,我在崎岖的山路上徘徊,遇到一位乞丐。我向他请教,我到什么地方可以借宿一夜。乞丐对我说,‘这里是荒郊野外,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如果你愿意和一个乞丐住在一起的话,你就跟我走’。于是,我就跟了他去,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早上,我随他一起上路乞讨。乞丐的生活漂泊不定,常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可他总是非常快乐,从未有过失望。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是对我说,‘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都在坚持冥思苦修。我的生活就像那位乞丐一样,时常陷入困顿之中。于是,我开始感到绝望,失去信心,甚至要放弃自己的功课。每每在这样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乞丐,想起他每天晚上对我说的那句话,‘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我的第二位老师是一条狗。有一天,我因为口渴来到河边,碰巧,有一条狗也来到河边喝水。狗朝水中望去,突然发现水里也有一条狗——它自己的倒影。那条狗感到非常恐慌,它狂吠着落荒而逃。可口渴难耐,那条狗又不得不回到河边。尽管非常害怕,它还是一跃,跳进了水里,立刻,水中的那条狗不见了。由此我感悟到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启示:尽管你会感到害怕,可你一定要跳到水里去。
五一时,朋友告知,高山寺正组织佛法班活动,若去倒是好时机。我便只身前往了,并不潇洒,手机上关怀或担忧的短信,自登车便不曾停止。
初见她,是在后山的瓦砾堆里。她身材娇小,穿着宽大的僧袍,正和工人商议事情。不便相扰,我正欲绕行,她却远远地合掌,微笑。心中一凛,似在哪里见过这般情景?忙点头问好,再转身急急离去,有些仓皇。对她,竟是心存敬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