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科技常识整理版
24公考科技常识
24公考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主要涉及前沿科技(新型材料、空间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世界科技史以及我国科技成就(我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我国近现代主要科技成就)等内容。
针对24公考,以下是一些科技常识的例子:
1. 造纸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印刷技术,它们的发明对书籍的传播和知识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它的发明对地理探索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4. 火药:火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成就,它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天文历法: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商代的甲骨文中有关于天文观测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等。
6. 物理学:我国古代的物理学也有着重要的成就,如墨子对力学的探讨和沈括对磁学的解释等。
7. 农业科技:我国古代的农业科技也十分发达,如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和元代的《王祯农书》等,都是重要的农业科技著作。
8. 现代科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我国也十分迅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都有很大的进展。
以上只是一些科技常识的例子,具体的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考试大纲和考情有所不同。
建议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了解科技常识的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知识点汇总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知识点汇总【导语】科技常识几乎所有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的内容之一,但是科技知识内容涉及范围广,知识点比较分散,复习起来比较麻烦。
因此看似简单的科技常识就成了考试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比较头疼的一部分。
但是科技常识部分的复习也并不是无章可循,考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最新的科学技术:比如基因重组、纳米技术等。
2、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比较密切的科学技术。
3、科学技术、科学精神和特征等。
4、热点事件反应的科技知识。
下面简单对一些高频的科技常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1.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2.我国民间称之为“扫帚星”的星体是:彗星。
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4.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且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阿基米德。
5.新材料包括:超导材料、高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非晶态材料、单晶材料、纤维材料;超微粒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陶瓷材料。
6.新能源技术包括:核能技术和太阳能技术;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地热能技术4海洋能技术。
7.最早创造数字的是:印度人。
8.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的独立的科学家是:哥白尼。
9.发现行星运动定律的天文学家是:开普勒。
10.蒸汽机的发明者是:瓦特。
11.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制造了第一辆火车机车。
12.上世纪律性8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蓝色革命”的新构想,其科学含义是:利用海水提炼食盐。
13.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的利用引起的,这种能源主要是:化石资源。
14.按照目前物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夸克。
15.我国制定的旨在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计划是:"火炬"计划。
16.目前国际公认的高技术前沿是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公务员必备的科技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必备的科技知识点总结【公务员必备的科技知识点总结】一、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掌握科技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变革和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总结公务员必备的科技知识点,助力公务员们更好地运用科技成果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安全知识1. 密码设置与管理密码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公务员需要了解密码的原则和技巧,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2. 防范网络钓鱼公务员需注意识别和防范网络钓鱼攻击,保护个人敏感信息的安全。
3. 防止电子邮件欺诈学会辨别电子邮件中的垃圾信息和欺诈信息,防止成为网络欺诈的受害者。
4. 防止病毒和恶意软件感染学会使用防病毒软件和杀毒工具,及时更新补丁,避免计算机系统被感染。
三、办公技能知识1. 文档处理掌握常见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工具,灵活处理文档、制作表格和演示文稿。
2. 电子邮件使用学会使用电子邮件进行高效沟通与协作,掌握邮件的编写规范、附件的添加与下载等基本操作。
3. 信息检索与评估科技时代信息爆炸,公务员应当善于利用搜索引擎和数据库等工具,进行准确的信息检索与评估,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获取质量。
四、数字化管理知识1. 电子档案管理了解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电子档案系统的使用,以便更好地组织、存储和检索档案信息。
2. 数字化会议学会使用远程会议工具,如视频会议软件和在线协作平台,便于远程办公、线上会议和协同工作。
3. 网络采购与招投标公务员需了解网络采购和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在线招标投标平台,并学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采购和招投标工作。
五、数据分析与处理1. 数据统计与分析软件掌握常见的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Excel等,能够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展示。
2. 大数据应用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理解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意义,学会运用大数据进行数据驱动决策。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科学常识.doc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科学常识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是测试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图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科学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一)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
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它的主要成员,由近及远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银河系银河系是一个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银河系是我们地球和太阳所在的恒星系统,拥有一两千亿颗恒星,是除仙女星系外最大的巨星系。
(三)地球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中。
在一系列演化阶段,保持着一种动力学平衡。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
地球及其天然卫星月球,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即地月系统。
(四)光年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距离单位,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叫光年。
一光年等于94650亿公里,或63240天文单位,或0.307秒差距。
(五)热力学三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其内容:在任何孤立的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无论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部分物质传递给另一部分物质,系统的总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热能的传递具有不可逆性,即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热能只会从热体传向冷体,而不可能从冷体传到热体。
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系统的熵在绝对零度时为零,即不存在任何的无序。
(六)电磁理论电磁理论认为变化着的电场伴随变化着的磁场,变化着的磁场也伴随变化着的电场。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基础的电学和磁学的经验定律包括:静电学的库仑定律,涉及磁性的定律,关于电流的磁性的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知识点总结科技知识在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模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航天航空等。
下面我们来对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科技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是物理方面。
牛顿运动定律是基础中的基础,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则说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光学方面,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近视眼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来矫正视力,而望远镜则通过透镜的组合实现对远处物体的观测。
化学知识也不可或缺。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石,它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元素,并呈现出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生锈等都是常见的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氧化反应。
生物领域同样重要。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它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的进化遵循自然选择的原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如 CPU(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都是互联网应用的典型代表。
网络安全也成为了重要的议题,包括防范病毒、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
航天航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造卫星用于通信、气象观测、导航等多种用途。
公考科技常识
公考科技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的科技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基本概念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2. 信息安全知识:包括网络安全、密码学、防火墙等信息安全基本原理和应用。
3. 互联网知识:包括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互联网公司和知名网站的相关信息,以及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等互联网应用知识。
4. 科学技术知识:包括科学发现、科技创新、科技政策等相关知识。
5. 通信技术知识:包括移动通信、固定电话和卫星通信等基本原理和应用。
6. 新能源与节能知识: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7.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知识:包括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相关知识。
8. 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知识:包括基因工程、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
9. 空间技术与航空知识:包括卫星技术、航空器制造和航天知识等相关知识。
以上仅为常见的公考科技常识,具体考察内容可能根据考试要求而有所差异。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024公考科技常识
2024公考科技常识一、基础科学概念基础科学,是科学的主要分支,它的研究领域通常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
这些领域的知识体系对于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以及探索未知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命科学与医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到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等领域,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科学。
它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对于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物理学基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到力、热、光、电、磁等领域,对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五、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对于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六、科技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
七、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感知、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
八、互联网与新媒体互联网与新媒体是信息传播领域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它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视频、虚拟现实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交方式,包括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领域。
九、通信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与网络是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
随着5G、6G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重要问题。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现代科技
科技常识现代科技常识现代第一章科学前沿问题一、功能基因组学、模式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非编码核糖核酸(一)功能基因组学一般认为,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基因组的多样性;基因组的表达及其时空调节;模式生物基因组研究等。
(二)模式生物学由于许多疾病研究不能直接在人体上进行,模式生物尤其是和人类最相似的小鼠已成为研究人类多种疾病分子机制不可替代的工具。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中大多数科学家在研究中使用模式生物,国际生物医学主要杂志60%以上的研究成果来源于模式生物研究。
国内的模式生物学的研究刚刚开始,复旦大学、张江、北京等地都成立了以模式生物研究为主的发育生物学基地。
(三)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又称为实验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特异性遗传学、后遗传学、表遗传学和基因外调节系统,它是生命科学中一个普遍而又十分重要的新的研究领域。
它不仅对基因表达、调控、遗传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肿瘤、免疫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和防治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生命科学中近年来的一个突出进展,具有十分广泛深刻研究和应用前景。
表观遗传学使人们对基因组的认识又增加了一个新视点:对基因组而言,不仅仅是序列包含遗传信息,而且其修饰也可以记载遗传信息。
这种在基因组的水平上研究表观遗传修饰的领域被称为“表观基因组学”。
1999年欧洲的生物学家成立了一个“人类表观基因组联合研究体”,开始了表观基因组的研究。
(四)非编码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除了在基因表达中作为信使,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在各种生物体中已经发现了很多非编码的核糖核酸,它们不翻译成蛋白质,却在结构、催化、基因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这些非编码核糖核酸通常和蛋白质结合后行使其功能。
随着生物的进化,非编码区越来越多,在高等生物和人的基因组中非编码序列已占到基因组序列的绝大部分。
这表明:这些非编码序列必定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
普遍的认识是,它们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二、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
一,物理学常识(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牛顿提出的物理学的三个运动定律的总称,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第确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的是: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变更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及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其次定律,指的是: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L牛顿第三定律,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麦克斯韦建立的描述电场及磁场的四个方程。
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电场和磁场已经成为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
该方程组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电磁学中的地位,犹如牛顿运动定律在力学中的地位一样。
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核心的电磁理论,是经典物理学最引以高傲的成就之一。
它所揭示出的电磁相互作用的完备统一,为物理学家树立了这样一种信念:物质的各种相互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应当是统一的。
另外,这个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技术领域。
(三)相对论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别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般相对论)。
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及参照系的选择无关。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区分是,前者探讨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系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
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最闻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
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也相继被天文观测所证明。
科技常识考点事业单位
科技常识考点事业单位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准备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人们来说,掌握一定的科技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科技常识不仅在各类考试中频繁出现,更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科技常识考点。
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当今科技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之一。
首先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等。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 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对于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其次,网络技术也是重点。
需要了解网络的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等;网络的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以及网络协议,如 TCP/IP 协议。
此外,还应掌握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如防火墙、病毒防护、加密技术等,以保障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另外,移动互联网技术也日益重要。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移动应用开发、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成为热门考点。
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
基因工程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包括基因的克隆、测序、表达和调控等。
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对于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工程方面,需要掌握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克隆等技术。
例如,通过细胞培养可以生产生物制品,如疫苗、抗体等;细胞融合技术则在杂交瘤细胞的制备中得到应用。
此外,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也是常见的考点。
发酵工程用于生产各种发酵产品,如酒类、酱油、抗生素等;酶工程则涉及酶的制备、修饰和应用,如在食品工业、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三、新能源技术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太阳能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等。
了解太阳能的转化原理、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太阳能系统的组成和应用,是考试中的常见内容。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类基础知识点精要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类基础知识点精要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涉及的科技类知识广泛且重要。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您精心梳理科技类的基础知识点。
一、物理学基础知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比如,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一辆运动的车会一直运动下去。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简单来说,就是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比如,我们推墙时,墙也会给我们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例如,汽车燃烧汽油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驱动车辆前进,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常见的是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这一定律揭示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3、电磁学库仑定律描述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这一定律是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二、化学基础知识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并将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很大帮助。
事业单位考试科技常识
1.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B.火星、水星、金星、地球、木星、天王星、土星、海王星、冥王星C.地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D.水星、金星、土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2.我国民间称之为“扫帚星”的星体是:A.水星B.金星C.彗星D.流星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A.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B.木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D.火星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4.太阳系中,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A.91% B.93.7% C.98.6% D.99% 5.地球是个椭球体,南北两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约()千米A.10 B.20 C.30 D.406.球东西半球的实际分界线是:A.0°经线和180°经线B.西经20°和东经160°C.东经20°和西经160°D.西经30°和东经150°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而唯一全是海洋板块的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南极洲板块8.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用3.5小时,而从乌鲁木齐返航北京时,飞行速度不变,却只需要3小时,原因是:A.地球时差的影响B.两地时差的影响C.中纬度高空西风的影响D.飞行路线的影响9.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且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A.亚里斯多德B.阿基米德C.伽利略D.开普勒10.世界万物的千变万化,可归结为几种基本力的相互作用规律,这几种力包括:A.引力B.强力C.弱力D.电磁力11.新材料包括:A.超导材料、高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B.非晶态材料、单晶材料、纤维材料C.超微粒材料、特种功能材料D.高性能结构材料、陶瓷材料12.新能源技术包括:A.核能技术和太阳能技术B.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C.地热能技术D.海洋能技术13.海洋技术的主要标志是:A.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B.开发利用海洋动力资源C.深海挖掘D.海水淡化14.自然科学中最早出现的学科是:A.数学B.天文学C.医学D.化学15.最早创造数字的是:A.阿拉伯人B.希腊人C.印度人D.罗马人16.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的独立的科学家是A.亚里斯多德B.哥白尼C.伽利略D.牛顿17.发现行星运动定律的天文学家是:A.哥白尼B.伽利略C.开普勒D.张衡18.蒸汽机的发明者是:A.瓦特B.牛顿C.富尔顿D.史帝芬森19.1814年,英国人()制造了第一辆火车机车A.瓦特B.牛顿C.富尔顿D.史20.第一艘汽船的发明者是美国人:A.杰克逊B.富尔顿C.爱迪生D.莱特兄弟21.发现磁铁在线圈中运动能产生电流的科学家是:A.迈克尔·法拉第B.爱迪生C.贝尔D.西门子22.在第二工业革命中,首先制成发电机的是:A.迈克尔·法拉第B.爱迪生C.贝尔D.西门子23.1987年,美国发明家()制成了耐用的电灯泡A.富尔顿B.爱迪生C.杰克逊D.卡特兄弟2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柴油机A.A.卡尔.本茨B.鲁道夫.狄塞尔C.齐柏林D.西门子25.上世纪律性8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蓝色革命"的新构想,其科学含义是:A.围海造田B.利用海水提炼食盐C.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海洋和内陆河水变得更蓝27.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的利用引起的,这种能源主要是:A.电能B.核能C.化石资源D.太阳能28.按照目前物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A.夸克B.质子C.中子D.纳米29.随着上世纪30年代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诞生了,这一学科是:A.生物化学B.基因科学C.分子生物学D.分子遗传学30.当代自然科学需要解决的重大基本问题包括:A.物质的结构B.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C.生命的起源和进化D.知力的本质31.激光作为一种特殊光源,其基本特征是:A.穿透力强B.亮度极同C.单色性好,颜色极纯D.定向发光32.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绿色革命"的含义是: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产量B.抓好育苗,培育新品种C.改造沙漠,营造人工牧场D.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33.运用试管香蕉技术来推广优良香蕉品种,这种技术属于: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酶工程D.发酵工程34.我国制定的旨在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计划是:A."火炬"计划B."星光"计划C."863"计划D."信息"计划35.电能是用途最广泛的能源之一,它属于:A.二次能源B.一次能源C.不可能再生能源D.可再生能源36.目前国际公认的高技术前沿是指:A.航天航空技术B.计算机与信息技术C.生物技术D.新材料技术37.在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中,被称之为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明是:A.工厂制度的建立B.以纺织机为代表的工具革新C.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D.机床的发明和应用38.信息技术就是:A.信息的获取技术B.信息的获取、传弟技术C.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技术D.信息的加工处理技术39.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A.细胞是遗传信息的载体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C.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40.核电站利用核能进行发电,其所使用的核燃料是:A.镭B.铀C.氢D.氧41.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又称:A.“火钜”计划B.“星火”计划C.“863”计划D.“信息”计划42.人类社会第一项伟大的技术发明是:A.发明打制石器B.钻木取火C.发明弓箭等远距离杀伤武器D.制作陶器43.积极倡议制定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的科学家包括:A.王大珩B.王淦昌C.陈芳允D.杨嘉墀44.21世纪高技术的核心是:A.信息技术B.生物技术C.新能源技术D.航天技术45.“863”计划是一项:A.国防科技研究发展计划B.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C.载人航天研究计划D.农业技术研究发展计划46.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A.微电子技术B.光电子技术C.计算机技术D.通讯技术47.利用光合作用生产人类所需要食物与有机原料的基础产业是:A.农业B.牧业C.渔业D.工业48.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下列哪两大板块相互挤撞形成的褶皱山脉: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南极洲板块4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铁B.氧C.氢D.铝50.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雅丹”地貌的形成是:A.风沙的堆积作用B.风沙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冰川的刨蚀作用51.我国测量时,是以什么海的平均海的平面作为零点?()A.东海B.黄海C.渤海D.南海52.俗话说,条条大河向东流,我国的河流之所以从西往东流是因为()A.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B.海洋在东边C.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D.是太阳引力的结果强化训练参考答案1.A 2.C3.A4.C5.D6.B7.A8.C9.B10.ABCD11.ABCD12.ABCD13.CD14.B15.C16.B17.C18.A19.D20.B21.A22.D23.B24.A25.B26.C27.C28.A29.C.ABCD31.BCD32.D33.B34.A35.A 36.B 37.C 38.C 39.C 40.B 41.C 42.B43.ABCD 44.B 45.B 46.A 47.A 48.BC 49.B 50.C 51.B 52.C 十六届三中届会的精神一、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即“五个“统筹第一个:统筹城乡发展二个:统筹区域发展三个: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四个: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五个: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考点透视掌握一些科学常识;六大高新技术领域及其标志性技术;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科技常识考点事业单位
科技常识考点事业单位科技常识考点——事业单位(第一篇)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组成的社会组织形式,是行使政府职能的非营利性单位。
一、概述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一种公共机构形式。
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卫生、教育、科技、环保等领域的事业单位,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分类根据事业单位的属性和功能,可以将其划分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事业单位。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等,其任务是履行政府职能,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企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主要包括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医院等,其任务是进行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和医疗服务等。
三、特点事业单位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宗旨是为公众提供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强调社会公益性。
2. 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但需要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财力、物力。
3. 政府领导:事业单位受政府领导,履行政府指定的职能和任务。
4. 自主权:在开展工作和管理上,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和管理权。
四、管理模式近年来,我国对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革和管理创新,推进了从行政管理向事业管理的转变。
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绩效管理:以绩效为导向,促进事业单位单位管理和工作效能的提高。
2. 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正的薪酬制度,激发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职称评聘:建立严格的职称评审制度,以促进事业单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升。
4. 内部治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规范管理,完善决策机制和内部监督体系。
五、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将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六、小结事业单位是政府职能发挥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与企业单位的不同。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科技常识题(1)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科技常识题(1)1.1856年,法国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天气服务系统,开展天气预报服务。
天气预报的产生是源于( )。
A.好奇B.生产C.生活D.战争2.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各类创新型产业所形成的经济形态可以被称作是( )。
A.信息经济B.知识经济C.创意经济D.市场经济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 )。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1.参考答案:D。
【解析】1854年11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
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摧毁了一艘法国旗舰,联军几乎全军覆没。
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于是下令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报告这场风暴的起因。
1855年3月,勒弗里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建议,由政府组织气象观测网,并将观测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绘制天气图。
1856年,法国组建了第一个现代天气服务系统,用电报传送各地当日的气象观测结果,开展天气预报服务。
2.参考答案:A。
【解析】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
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3.参考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科技常识知识点积累
事业单位考试科技常识知识点积累一、基础物理学(一)热力学三定律热、电磁、光等现象和机械运动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并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系统如不吸收外部热量却对外做功,须消耗内能;不可能造出既不需外界能量又不消耗系统内能的永动机。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不可能把从高温热源中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有用功,总要把一部分传给低温热源。
根据这个定律,任何热机的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科学家研究固体、液体、分子和原子的自由能的基础上,能斯特提出,在温度达到绝对零度(-273摄氏度)时,物质系统(分子或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将停止。
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但是可以无限趋近。
(二)电磁理论1864年,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8年,赫兹发现了电磁波。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成为描述电磁运动的基本理论,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第三次理论大综合。
现代物理学通常是指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物理学,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的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迄今,人们已认识到构成物质的最小组成为三种粒子:轻子、夸克、媒介子。
作用在物质上的所有的力可归结为三种:引力、强力、统一的电弱力。
(传统上将力分为四种: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上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发现弱力和电磁力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它们是一种事物的不同侧面,统称电弱力)(二)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物理学理论,描述物体的高速运动和相关的时空性质。
相对论引发了现代物理学革命,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时空观。
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三)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结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物理科学。
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了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
事业单位 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常识部分)1.科学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而且科学本身也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
我们把众多的科学定义加以概括,指出为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概念,那就是科学知识、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社会建制的统一体。
2.技术技术是人类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物质手段以达到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的完整系统。
它是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同物质手段相结合,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
3.科学精神及特征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应包括12个方面的特征:(1)执着的探索精神。
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2)创新、改革精神。
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
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4)理性精神。
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
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5)求实精神。
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6)求真精神。
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
科学家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7)实证精神。
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
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9)协作精神。
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10)民主精神。
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11)开放精神。
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2)功利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常识第一章中外科技史一、中国科技史(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1.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近代天文学革命,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形成。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地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德意志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轨道椭圆说;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无限论;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并且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2.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1)近代数学产生的标志:17世纪法国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学,德意志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
(2)近代力学确立的标志: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则》(3)电的概念的提出:1600年英国的吉尔伯特发表了《论磁学》(4)近代化学的创立: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把实验引入化学,成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18世纪法国的拉瓦锡指明燃烧是氧化反应;最早用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19世纪初期,英国的道尔顿创立原子论,标志着近代化学的产生。
(5)近代生理学的创立:17世纪早期英国的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18世纪林奈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
3.近代科学的综合化阶段(1)近代物理学的发展: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推动了电的时代的到来。
(2)近代化学的发展:19世纪中期,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3)近代生物学的发展:施莱顿、施旺的细胞学说的提出,法国拉马克生物进化观点的提出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上19世纪60年代,法国的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4.现代科技的飞跃阶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提炼出钋、镭放射性元素引发了一场物理学革命。
(2)德国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为二十世纪科技飞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章自然常识第一节天文1.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对于宇宙的诞生目前说法最为广泛的是“宇宙大爆炸”学说。
2.光年是光行走一年的距离,为长度单位。
目前所知宇宙空间跨距大约200亿光年。
3.星系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不规则星系。
银河系是众多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
4.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天,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半人马座比邻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
5.太阳是由氢氦气体所组成,热氢气体向外猛烈喷发,形成日珥,如果太阳磁场内部磁扰产生较冷气体,会使这个部位比其他地方暗,则形成黑子,黑子周期约为11年,黑子极大期会对地球磁场形成较大干扰。
6.离太阳最近的4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称为内行星,也叫类地行星;火星之外的四颗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外行星,也叫类木行星内行星的卫星较少或没有卫星,外行星的卫星则很多,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7.月球在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同时,也在围绕地球公转,公转周期为一个月。
月球本身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公转而形成月相。
月球由岩石构成,表面布满环形山、陨石坑。
月球引力是造成地球每天海洋潮汐的主要原因。
月食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不会发生月环食,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的多)。
8.彗星是由雪和尘埃构成的,当靠近太阳时,因被加热,雪化成水蒸气而形成彗尾。
9.流星是尘埃颗粒岩石碎块被地球引力捕获,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形成,燃烧未尽的能达地面成为陨石。
10.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成宽带状运行。
第二节地理一、基本常识1.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构成。
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它不是规则球体,赤道部分向外凸出,地球自转一周大约23小时56分。
2.地球岩石圈由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交接处相互平移、相互分离、相互碰撞,从而引起火山、地震,形成深峡谷、深海沟、山脉。
3.灼热的熔岩(岩浆)从地球深处冲出地面时发生火山爆发,冷却后形成火山。
地球上有四个主要火山活动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东非火山带。
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是最活跃的火山。
4.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世界三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
(2)欧亚地震带:分布在地中海至喜马拉雅山一带。
(3)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5.海啸是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6.岩石风化是指岩石露出地表会被风化,它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前者磨损岩石,后者则侵蚀岩石。
7.化石可以是有机体的遗骸、矿物填充的动植物铸模、动物的洞穴及足迹。
8.海洋不停地运动,风吹和日晒使海洋产生海浪和洋流,在北半球,洋流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洋流分暖流、冷流两种,可在海洋表面或深处流动。
9.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10.霓和虹的不同点仅仅在于光线在雨点内产生二次内反射。
11.极光是天空中一种奇特的自然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超高层大气物理现象。
极光之所以集中出现于南、北极地区,是因为带电微粒受到了南、北磁极的吸引。
12.世界气候分为热带、温带、极地三大区域,离赤道越远、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
离海越远,冬、夏气候差别就越大。
昼夜温差,海洋要小于陆地。
二、热点提示与知识更新1.地震概述2.地震预报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报。
分为“长、中、短、临”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3.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一旦人的呼吸心跳停止,30秒后昏迷,6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第三节生物1.生物的分类标准:域、界、门、纲、目、科、属、种。
域(总界)是生物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目前生物界有三域,即细菌域、古菌域和真核域;种是最小的生物单位。
生物的相同科目越多,共同点也越多。
2.生物分为五界: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
3.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构成;植物细胞则在外层多了一层细胞壁,它里面的叶绿体是一种绿色细胞器。
4.真菌包括蘑菇、酵母菌等,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5.苔类和藓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植物,裸子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以种子繁殖后代的陆地植物。
6.蜘蛛不属于昆虫,它是蛛形纲,蚂蚁属于昆虫纲中的膜翅目。
7.基本营养级,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分解者(真菌、细菌)。
8.在所有动物种类中,无脊椎动物占90%以上9.鱼类用鳃呼吸;两栖动物生命的初期有鳃,当成长为成虫时逐渐演变为肺;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都是用肺呼吸。
10.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的幼体和成体外形不同,这种形体的改变过程叫变态分为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第四节物理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女生没有喉结。
2、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音调:声音的高低,振动快慢次声波< 20HZ < 人耳范围< 20000HZ < 超声波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 30-40分贝是最理想的环境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
同一个航空仓可以直接对话。
4、仿生技术:声纳(探测潜艇)5、光的传播可以在透明的物质中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真空中最快。
6、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
如猪八戒照镜子、猴子捞月。
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平面镜的应用:① 水中的倒影;②平面镜成像;③ 潜望镜。
球面镜的应用:哈哈镜凸面镜:发散。
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凹面镜:聚焦。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透光:不透光是面镜,透光是透镜。
凸透镜:老花镜、放大镜、显微镜和目镜。
凹透镜:近视镜。
漫反射: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向四面八方反射。
7、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海市蜃楼8、光的散射光束通过不均匀媒质时,部分光束将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从侧向也可以看到光的现象。
雨后天晴,天空呈青兰色就是因为辐射中青兰色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的缘故。
红光波长长,散射能力弱,穿透力强,因此红光作指示灯,让司机在大雾天气里容易看清指示灯没看到太阳就天亮。
9、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散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光纤是全反射。
10、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放热)。
1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放热,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用途--缩小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
12、升华和凝华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例: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
②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放热。
例:霜,树挂、窗花。
1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速度越快,压强越小)应用: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因此,飞机起降时逆风向有助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
屋顶被掀翻原理:上面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气压大,屋内压强把屋顶掀开。
轮胎车胎是圆的可以减少摩擦。
轮胎内打气是缓冲作用。
14、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地中海盐度小(吃水深),红海盐度大(吃水浅)。
15、马德堡半球实验:真空存在;大气有压力。
第五节化学1、空气组成: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CO、SO2、NO2 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等。
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防紫外线);温室效应(CO2、CH4 等);酸雨(NO2、SO2 等):我国以硫酸雨为主;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4、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5、氧气(O2):燃烧。
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烧、炼钢、气焊)。
6、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用途:灭火),不能供给呼吸(为呼出气体主要成分);干冰(二氧化碳的固体形态)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碘化银)——升华吸热。
天然气无色无毒的气体,可以发生爆炸和窒息。
天然气泄漏不能关电和打电话。
7、一氧化碳(CO):煤气中毒元凶--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