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多义性,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 的义项只有一个。要判断其在具体句子中表示哪种意思,最 有效的办法就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做到据境析文, 依境解文。另外,考生还要注意勿以今义附会古义。
【典例2】 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良久,召唐让.曰 B.当是之时,赵几霸. 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D.文吏以法绳.之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B.朕欲别除.一官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D.昌宗从旁迫趣.说
暴乱:发动叛乱。 除:革除。 闲:空闲。 趣:催促。
解析 据上下文语境可确认A项错误,这里的“暴乱”是“残 暴、胡作非为”之意。B选项明显错误,因为“除”是“授予 官职”。C选项将释义代入,只能译为“不空闲吏事”,明显 不通,所以通过同音通假联想其与“娴”通假,由“娴熟” 可知“娴”是“熟悉”的意思,“不闲吏事”应是“不熟悉 吏事”,可见译为“空闲”错误。而D选项中的“趣”与“迫” 共同修饰“说”,可推知“趣”“迫”同义。由杜甫《戏题 画山水图歌》中“能事不受相促迫”,可知“趣”同“促”, 因此可断定D选项正确。 答案 D
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某句话中某字按其本义、 引申义解释都讲不通的情况时,可以从通假字的角度进行考 虑。在确定通假现象的前提下,根据通假字与本字之间存在 音同、音近或形近的特点来推断本字,进而确定词义。如 “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慧”,意思是“聪 明”。
【典例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夜:在夜里。 鼓噪:敲鼓呐喊。 夷:杀。 北:北方
解析 D项,“追”与“逐”相对应,且同义,那么“亡”
与“北”也应同义,“亡”应为“败逃者”,那么“北”也
应为“败逃者”。
答案 D
【即时小练】
试从句式结构的角度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通五经,贯.六艺 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③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④岭南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⑥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⑦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即时小练】
选出对加点词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
(1)A.后己持政,稍自肆.
肆:放纵。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说。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D.(裴)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2)A.而民之不给.亦于是乎取
给:充足。
B.稍不稔.即无免焉
稔:庄稼成熟。
被:遭受。 拜:授予官职。 官:做官。 恨:恨不得。 得:俘获。 度:考虑。 略:略微。 夷:铲平。 (3)________ (4)________
解析 (1)“顾”应译为“只是”,可联想《廉颇蔺相如列传》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属”应译为“嘱托”,可联想《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 记之”。(3)“恨”应译为“遗憾”,可联想《出师表》“先帝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略” 应译为“夺取”,可联想《荆轲刺秦王》“进兵北略地,至燕 南界”。 答案 (1)D (2)D (3)D (4)C
巧解实词六妙法
高考对文言文知识的考查一直遵循“题在课外,功在课 内”的原则。虽然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材料年年更新。但考查 的重点较为稳定,仍以“常见、常用”为主,因此考生答题 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据已学知识推断实词的词 义,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试卷之中,学会触类旁通。
【典例1】 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错误的
阳:假装。
(3)A.以骁勇,累迁.裨校 B.吾今私.汝,则可矣 C.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 D.严氏不悦,绐.曰 (4)A.有樵子者,貌髯而伟. B.人或讶.问之 C.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 D.迂道疾行,至河干. 答:(1)________ (2)________
迁:调职。 私:偏爱。 署:任命。 绐:欺骗。 伟:身体魁梧。 讶:惊讶,奇怪。 赡:赡养。 干:岸。 (3)________ (4)________
释错误的一项。
(1)A.颜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
课:督促。
B.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尉
豫:参与。
C.成帝美其素.行
素:向来。
D.敕太官四时致.膳
致:表达。
(2)A.诸长吏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委:委派。
B.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
治:研究。
C.虞翻又性不协俗,多见毁.谤
毁:诽谤。
D.自起行酒,(虞)翻伏地阳.醉
【即时小练】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B.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C.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D.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解析 A项,“旁”通“傍”,依傍,靠近。(我的灵魂还能 恋恋不舍依傍着你,你就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B项, “支”通“肢”,肢体。(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 热水给我洗手暖脚)。C项,“而”通“尔”,你。(我和你的 君主说话,你算什么人)。D项,“颠”,跌落。(在树上居住 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D项中的“俾”可通过“俾众周知”“俾使考查”推知“俾”
解作“使、让”,正确。
【即时小练】
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1)A.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 克:战胜。
B.臣尚能被.甲上马
被:通“披”,穿。
C.军次.下隽
次:到达。
D.大众怫郁行.死
行:将要。
(2)A.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且很大一部分从 古代传承至今都没有发生变化。成语中留存的文言词语词义 相对比较稳定,考生可借助这些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 的意义。
【典例4】 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A )
A.率数万众薄.(王)彦垒
薄:轻视
B.(王)彦决围以出,其众遂溃. 溃:离散、逃散
C.常来自百度文库变生不测.
测:预料
D.俾.以大兵再攻(王)彦垒
俾:使、让
解析 联想“薄暮”“日薄西山”,可推知“薄”应解作
“迫近”“逼近”。而B项中的“溃”,可通过“不战自
溃”“一触即溃”“溃散”等词,推知“溃”解作“离散、
逃散”,正确。C项中的“测”可通过“变幻莫测”“天有
不测风云”“世事难测”推知“测”解作“预料”,正确。
滨:靠近。
B.而予家独远.市而居
远:远离。
C.竹既凋残,池亦竭.矣
竭:干涸。
D.区区者,乌.足称瑞哉
乌:黑色。
(3)A.(韩)轨遂投.城遁走
投:投奔。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王)罴 济:渡河。
C.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崇。
(4)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解作“渡河”;C项,“虞”可组词“不虞匮乏”“无冻馁之 虞”“兴修水利,水旱无虞”,从而推知“虞”可解作“忧 虑”“忧患”;D项,“尚”可组词“礼尚往来”,从而推知 “尚”可解作“崇尚”“推崇”。(4)B项,如将“渝”解作 “坚持”,那么“泽命不渝”便与“信也”前后矛盾,可组 词“矢志不渝”“忠贞不渝”,从而推知“渝”应作“改 变”“违背”讲。A项,可联系成语“生生不已”中的“已” 作“停止”讲,所以A项正确;C项,可联系成语“修身养性” 而推知此项正确;D项,可联系成语“同舟共济”中的“济” 理解,便知此项解释正确。 答案 (1)C (2)D (3)A (4)B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答:(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解析 (1)C项,“次”应解作“驻扎”。A项,“克”可组词 “攻无不克”“克敌制胜”“克服困难”,从而推知“克” 可解作“战胜”;B项,“被”可组词“披坚执锐”“披挂上 阵”,从而推知“被”通“披”,可解作“穿”;D项,“行” 可组词“行将就木”“行将死亡”“行将倒塌”,从而推知 “行”可解作“将要”。(2)D项,“乌”为疑问代词,哪里, 怎么。A项,“滨”可组词“东滨大海”“滨江大道”,从而 推知“滨”可解作“靠近”;B项,“远”可由单音词变双音 词;C项,“竭”可组词“枯竭”“竭泽而渔”,从而推知 “竭”可解作“干涸”。(3)A项,“投城遁走”理解成“投 奔城逃走”于理不通,所以这个“投”应是“抛弃”“扔 掉”,如“投笔从戎”;B项,“济”可组词“同舟共
C.则复鸩.工度地
鸩:召集。
D.于是相率来属.某以记
属:隶属。
(3)A.身被.创不顾 B.有诏拜.巡御史中丞 C.皆官.开府、特进 D.吾恨.不割肌以啖众 (4)A.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B.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C.秦因乘胜,略.定荆州城邑 D.王翦为秦将,夷.六国 答:(1)________ (2)________
让:责备。 霸:称霸。 坐:获得,犯罪。
绳:捆绑。
解析 D项中将“绳”的“捆绑”释义代入原句,便成了
“用法律捆绑他”,很显然于事理有悖,联想“绳之以法”,
可知“绳”应解作“制裁、纠正”。其他三项,脱离了上下
文则很难理解,但D项的错误则非常明显,不难确定答案。
答案 D
【即时小练】
试从语境的角度,选出下列各题中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
文言文中常有一些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对偶句、排比句、 并列短语等,其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同或 相近或相反,利用这一特点,考生可以根据已知词义推知未 知词义。
【典例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军夜.大惊 B.而城中鼓.噪.从之 C.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D.齐人追亡逐北.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学案1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文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也 是江苏卷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考试说明》的表述是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 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二是要弄清 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 中的意义。既考查识记能力,又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解析 (1)“致膳”的“膳”应是“膳食”,如把“致”解作 “表达”显然不通。“致”应为“致送”,全句可译为“下 令太官致送四时节令膳食”。(2)“远委城郭”如译作“委派城 池”于理不通,城池不能委派。“远委城郭”应是“远离城 池”。(3)前句的“骁勇”与后句的“累迁裨校”应是因果关 系,既然是作战骁勇,所以不应是多次调任裨校,应是“升 迁做了裨校”。(4)“负”组词“背负”,“彼非不欲多负”应 为“他不是不想多背”,所以“力不赡也”是“力量不足或 力不胜任”。 答案 (1)D (2)A (3)A (4)C
一项是( )
A.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 B.同诣.(李)杓直修行里第 C.刘亦具.陈其见 D.宿潼关逆.旅.
就:靠近,走进去。 诣:拜会。 具:详细地。 逆旅:旅店、客舍。
解析 A项,“就”,联想《劝学》中的“金就砺则利”,可 知“就”可译作“靠近、接近”,将其代入可译为“将要靠近 观察它,寺门紧闭不能进入”,通顺,可知其正确。C项, “具”,联想《鸿门宴》中的“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这里 的“具”可解作“详细地”,“具陈其见”可译为“详细地讲 述了他所见到的情景”,可知C正确。D项,“逆旅”联想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 享”,可知“逆旅”解作“旅店、客舍”正确,全句译为“住 在潼关旅店”,通顺。B项,“诣”译作“拜会”欠当。因为 “诣”的宾语是“里第”,拜访人通顺,拜访住所则不通。联 想《桃花源记》“诣太守,说如此”,可知这个“诣”应译为 “到……去”。 答案 B
⑧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
⑨去.郑而之许
________ ________
⑩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
________
⑪忽东忽西,忽出忽处.
________
⑫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________
答案 ①“贯”同“通”,通晓,精通 ②“以”同“用” 任用 ③“穰岁”与“饥岁”相对,丰年 ④“望”与 “凌”相对,“凌”,越过,“望”,未到 ⑤“兴国” 与“亡身”相反,“逸豫”应与“忧劳”相对,安逸享乐 ⑥“亡”与“有”相对,无,没有 ⑦“腰”与“戴”相 同,应活用作动词,腰间带着 ⑧“急”与“宽”相对, “宽松”的反面是“严酷” ⑨“之”是“去、到、往”, “去”与“之”相反,则应为“离开” ⑩“牧”同 “御”,统治,治理 ⑪“出”是出仕,所以“处”是隐 居 ⑫“慎”与“敬”同,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