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1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复试)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复试)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央财经大学二零一四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试试题(051)考试科目: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
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公共部门2.战略规划3.行政复议4.电子化政府5.政府再造二、简述题(每题l0分,共50分)1.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差异。
2.政府与市场皆存在失灵的问题,请简述如何解决和矫正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
3.简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的几个主要阶段。
4.简述公共部门服务的绩效评估与衡量的4E指标。
5.何谓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公共服务民营化有哪些主要类型?三、论述题(共35分)从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出发,谈谈如何建立一个全面的危机管理战略体系。
参考答案中央财经大学二零一四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试试题(051)考试科目: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
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公共部门答: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公共部门是公共、政治决策的结果,而不是市场运作的结果。
公共部门的特点有:①公共部门的垄断性。
公共部门的显著特点是其产出的非市场性质即垄断性。
这种垄断性是由规模经济、公共服务的非盈利性等原因造成的,从而导致了信息的垄断和制定评价标准的困难等;②公共部门的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
公共部门的目标多元性主要表现在没有一个统帅各项具体目标的总目标;目标弹性即软目标,表述抽象笼统且难以量化为硬性指标。
2.战略规划答:战略规划是指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拟战略的过程,也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①展现愿景和确认、陈述任务;②确认重要的环境变化及趋势的议题;③决定机关要强调的主要价值;④选择重大的关切性议题领域;⑤设定基本的、明确的策略方向;⑥选择恰当的策略;⑦创设执行这些策略方向的行动议程。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13)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真理的相对性3.对立统一规律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5.能动的反映论6.社会主义民主二、辨析题(共40分)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含义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全部作用。
(15分)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对发展中国家既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10分)3.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15分)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论述如何在我国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四、材料分析题(共40分)材料:从福特建立生产线至今的100年工业发展历史中,虽然工业运行、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一直不停顿地在完善、发展与变换形式,但革命性的变革却并没有发生。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的革命性变革发生了,一场类似蒸汽机式的工业革命再一次震撼着工业领域。
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发生了一场覆盖全球的新经济革命,从一般消费品的生产和交易开始,全面改变着工业经济的利润模式与经济运行模式。
根据材料,谈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全球生产方式的新变革。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答: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具体内容表现为:①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05)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05)考研真题及详解招生专业:社会学考试科目:社会学理论(605)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运行2.政治社会化3.社会互动4.整合5.参照群体6.性社会学7.人口老龄化8.虚拟社区二、简述题(每题l0分,共60分)1.亚文化的含义和主要类型。
2.角色冲突及其主要类型。
3.领导作风的基本类型。
4.人口问题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5.社会越轨的含义和主要类型。
6.布迪厄的场域与习性理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从社会安全阀制度谈谈你对社会控制适度的思考。
2.从我国城市发展谈谈你对城市民生问题的思考。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运行答: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
纵向运行也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社会系统在其前后相继的纵向运行中表现出如下一些基本关系:①继承的关系,即后来的社会接受了过去社会所留下的遗产。
②变异的关系。
社会纵向运行是随时修改着、变化着。
③中断的关系。
在社会的纵向运行中出现了发展的中断。
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与纵向运行一样,横向运行也表现出了一些基本关系。
①交叉与渗透的关系。
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各要素、各系统交织在一起。
②制约的关系,即社会某些要素、子系统的功能的发挥会限制和约束另一些要素与子系统的发展。
③促进关系。
一个系统功能的发挥对另一系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政治社会化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答: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系统进而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①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
2010—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14)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14)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文化震惊2.代差3.非正式制度4.社会资本5.阶层性贫困6.无讼(费孝通)7.《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8.安全阀机制(刘易斯·科塞)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社会互动的四个维度。
2.简述社会角色的类型。
3.简述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4.简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5.简述晏阳初的“愚贫弱私论”。
6.请结合社会学理论解释“远亲不如近邻”包含的道理。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结合我国城乡社会流动的现状,分析农民工群体城市融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试述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及后世对其发展,并对当前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文化震惊答: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
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地区之间也会发生。
这是一种客观现象,无善恶之分,但对文化震惊的处理却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后果。
处理不当可能发生盲目排外,得当的话则可以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2.代差答: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差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代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代差是社会文化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是下一代对上一代文化的扬弃。
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代差两方中的任何一方,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非正式制度答: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
(NEW)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814社会学方法》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一般来说,社会研究中样本规模的确定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 响?
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即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测 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② 效度 效度又称有效度或准确度,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 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即能够准确地、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③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一般来说,缺乏 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而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 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另一方面,研究者在追求测量的信度时,往往 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反之,当研究者提高测量中的 效度时,其测量的信度则同样会受到影响。
答: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一般情 况下,社会研究中样本规模的确定主要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总体的规模 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有关,总体越大时,则样本也要越大才能保证 一定的精确度。 (2)估计的把握性与精确性要求 抽样的目的是要从样本去推论总体。样本规模的确定与推论的可靠 性和精确性密切相关。在社会研究中,常用置信度与置信区间这两个概 念来说明样本规模与抽样的可靠性及精确性之间的关系。
包括研究者的性别、年龄、语言、体力等等纯粹生理因素方面的限制。 ② 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如
研究时间不够、研究经费不足、有关文献资料不能取得,所涉及的对 象、单位和部门不能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合作,研究问题违反国家有关政 策法令,或者违反社会伦理道德,或者与被研究者的生活习俗、宗教信 仰相违背等等,都是导致一项研究课题无法进行的客观障碍。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1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1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考试科目:社会学理论(614)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文化丛
2、逆向社会化
3、情感性互动
4、参照群体
5、社会性别
6、社会运动
7、《社会分工论》
8、拟剧论(戈夫曼)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角色失调的主要表现。
2、简述社会网络的功能。
3、简述推动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
4、简述社会流动的类型。
5、简述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区别。
6、简述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谈谈你对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看法。
2、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分析网络互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61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61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笔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学理论(614)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
量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唯名论答:社会唯名论是指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
它与社会唯实论相对,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
这一观点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仅有空名,而非实体;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唯名论坚持还原论观点,即要研究社会就必须去研究个人。
2.文化元素答:文化元素,又称文化特质,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常常首先将自己行动的意义用某种器物或符号表示出来,这些器物和符号就是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可以独立存在并表明某种意义,但只有将不同的文化元素结合起来才会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3.同辈群体答: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相近的人自发结成的群体,一般指幼儿——少年群体。
由于这种群体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因而也可称为游戏群体。
它一般因家庭毗邻、家长之间的友好交往等原因而形成。
同辈群体并不像家庭、学校那样边界清楚,但其群体边界还是存在的。
它对于其成员的成长即其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而实现的,伙伴们在游戏中的互相纠正和补充会起到学习知识和实践规范的效果,这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4.个性答:个性,又称人格,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存在于个体之中的那些决定他对其环境做出适应的精神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
个性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本性是一个开放系统,能够自由地同周围环境创造性地交换物质和能量,并具有某种自我平衡状态和内部不断增长的组织化趋势。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13)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
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真理的相对性3.对立统一规律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5.能动的反映论6.社会主义民主二、辨析题(共40分)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含义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全部作用。
(15分)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对发展中国家既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10分)3.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15分)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论述如何在我国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四、材料分析题(共40分)材料:从福特建立生产线至今的100年工业发展历史中,虽然工业运行、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一直不停顿地在完善、发展与变换形式,但革命性的变革却并没有发生。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的革命性变革发生了,一场类似蒸汽机式的工业革命再一次震撼着工业领域。
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发生了一场覆盖全球的新经济革命,从一般消费品的生产和交易开始,全面改变着工业经济的利润模式与经济运行模式。
根据材料,谈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全球生产方式的新变革。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答:答: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16社会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一、名词解释题1.社会推理(social inference)答:社会推理是个人根据一定的信息线索,对线索进行整合和解释,形成关于作为对象的特定的个人或群体或是特定事件的结论的过程。
如归因,刻板印象都是社会推理的具体形式。
社会推理一般包括两个阶段:①搜集、选择信息;②整合信息、形成判断。
2.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答:自我实现预言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比如一个人说:“今天我可能过得很糟糕”,这也许会改变他今天的行为,最终他的行动验证了这个一开始的自我预言。
3.活动者-观察者效应(actor-observer effect)答:活动者观察者效应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
虽然双方人知道的是同一个行为,但是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的特质。
产生这种归因偏差的原因有两个:①行动者和观察者的着眼点不同;②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信息来源不同。
4.个人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答:个人内沟通,又称自我沟通,是指在自身内部发生的沟通过程。
个人内部神经系统是由信息传人和传出两个系统构成的。
比如人去抓握一个东西,全部过程都是由反复的内部沟通构成的。
自言自语是典型的个人内沟通过程。
个人内沟通过程是一切沟通的基础,事实上,人们在对别人说出一句话或做出一个举动前,就已经经历了复杂的自我沟通过程。
5.犯错误效应答:犯错误效应,又称“白璧微瑕”效应,是指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的人际吸引力提高的一种社会人际效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场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绝密★启用前201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社会学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考试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6分)1.差序格局2.社会过程3.镜中我4.粗死亡率5.社区工作6.制度7.族群(韦伯)8.阐释研究范式9.实地观察10.内容分析方法11.统计推论12.跨文化比较法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及功能。
2.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
3.环境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4.纵贯研究的几种类型。
5.应用人类学的两种价值取向。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社会现代化的传统发展战略、基本需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试述布劳“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6分)1.差序格局答:差序格局是指社区居民之间有无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之亲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和特征,基于血缘关系之亲疏而形成的、人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关系有差别的现象。
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这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
2.社会过程答:社会过程是指社会是怎样变动和发展的,其中既包括宏观社会的变迁,也包括微观社会的变动。
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
社会过程和群体活动是以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
3.镜中我答:“镜中我”概念的提出是库利对符号互动论的突出贡献,它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自我认识是交往对象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即人们是通过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形成自我观念的。
全国名校社会心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圣才出品】
第1部分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16社会心理学真题及详解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16社会心理学考研真题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16社会心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内隐社会认知(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答: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的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的认知现象。
它是一种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不需努力的、无意识的操作过程。
内隐社会认知的特征包括社会性、积淀性、无意识性、启动性等。
2.表征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答:表征性启发是指人们根据当前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
这种策略认为,个体越是与某一群体的一般成员相似,他就越可能是那个群体中的一员。
因为每个群体都有独特的行为风格,其成员总有共同特征,故表征性启发往往是准确的。
但是,当个人特征与其所在群体其他成员不一样时,表征性启发会产生基率谬误,即个体因忽视事物发生概率而做出错误判断。
3.自我价值保护(self worth defense)答:自我价值保护是指个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个人,其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从知觉信息的选择到内部的信息加工,从对行为的解释到人际交往,从价值观的选择到精神信仰,都具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4.习得性无助(1earned helplessness)答: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面对反复出现的不好的事件,感到难以控制,从而学会了放弃和感到无望的现象。
如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屡屡遭受挫折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有些事情不是自己的能力所能控制的,这样他们就产生了习得无助。
5.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答:社会比较是指自身状态与他人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自我评价的过程。
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14)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14)考研真题及详解招生专业:社会学人口学考试科目:社会学理论(614)社会学理论(满分l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文化堕距2.先赋角色3.科层制4.城市化5.越轨行为6.《自杀论》7.差序格局(费孝通)8.印象管理理论(戈夫曼)二、简述题(每题l0分,共60分)1.简述社会化的基本类型2.简述初级群体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简述合理的社会流动对社会运行的协调作用4.简述马克斯·韦伯划分的社会行动类型5.简述“我看人看我”(费孝通语)所体现的社会学理论观点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6.简述古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比较经济改革前后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特点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试结合集合行为理论的相关观点,分析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化解办法。
参考答案:社会学理论(满分l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文化堕距答:文化堕距,指的是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一般说来,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两者不同步所产生的差距就是文化堕距。
2.先赋角色答: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
先赋角色是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所做的区分。
先赋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流动很少,人们的很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因而是先赋的,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
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主要是由人们后天获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61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考试科目:社会学理论(614)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文化丛
答:文化丛,又称文化特质丛,是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
例如,迎宾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文化丛,这个文化丛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诸如检阅仪仗队、奏国歌、鸣放礼炮等。
文化丛是相关文化元素按照内在的功能逻辑进行整合的产物,相关的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是有一定逻辑的,不符合逻辑的文化元素的堆放并不能形成文化丛,也不能发挥作用。
2、逆向社会化
答:逆向社会化,又称反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
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
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3、情感性互动
答: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可将社会互动分为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
情感性互动,是指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互动过程,是人类社会互
动中最常见、与人的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互动过程。
4、参照群体
答:参照群体,是指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
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是,有时候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
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
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
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5、社会性别
答:社会性别,指作为社会与文化的构成,通过社会化而学习到的、与两种生物性别相关的、对于一整套规范的期望,以及落实了的行为。
它是对以往社会学界所认为的性别角色是一种“先赋角色”、一种先天的、生物的、第一性的角色规范的重构,这种重构强调:“性别”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且是社会所造成的,是多元的、可变的。
6、社会运动
答: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
社会运动发展的趋势是组织化和一体化,不同于以往的隔离与零散状态,组织化的和一体化的社会运动更具有社会影响力,它超出时空、阶级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使得社会运动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更能达到社会运动的初衷。
7、《社会分工论》
答:《社会分工论》是涂尔干的第一本重要的理论著作,其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劳动分工正名,寻找引发社会失范状态的真正原因。
在该书中,涂尔干详细地分析了劳动分工产生的原因和引发的社会后果,他认为劳动分工的发展或工业社会的出现,既不像是孔德所说的那样是人类知识进步的结果,也不是像经济学家们所说的那样是人们长期以来不断追求劳动生产率或增加物质幸福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于“社会容量”(即人口的数量及关系)和“社会密度”(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所导致的人们之间生存竞争不断加剧的结果。
8、拟剧论(戈夫曼)
答:拟剧论,是指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表演者”、“角色”、“前台”、“后台”、“面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
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角色失调的主要表现。
答:角色失调,是指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社会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的矛盾、失调等现象。
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角色距离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与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角色期待与角色表现之间不相匹配的情况为角色距离。
(2)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的发生分为三种情况:
①一个人承担多种角色时,不同角色的期望之间发生矛盾、对立或抵触,如一位妇女作为经理可能忙于事业,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社会角色期望她在家庭生活上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
②不同的人所扮演的相对角色之间发生矛盾,如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子女、邻居之间、顾客与服务员、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冲突等。
③一个人承担同一角色时存在的矛盾,一般称之为角色紧张,如一名学生,按照角色要求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可能又因为不想让别的同学感觉难堪而不积极表现,这时他(她)就会经历角色紧张。
(3)角色不清
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在社会变迁中,当一种新角色初次来到社会上时,社会还没有来得及对它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角色承担者本人不清楚,其他人对这一新角色的看法也有分歧,角色不清便由此产生。
只有通过长期互动,当社会为它规定了明确的规范后,这种角色不清才能清除。
(4)角色中断
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
人们在一生中随着年龄和多方面条件的变化,总会依次承担多种角色。
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
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
(5)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
按照角色失败的结果,通常可将角色失败分为两种情况:
①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
例如,夫妻双方的矛盾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双方无法共同生活,最后以离婚告终,离婚后,双方的夫妻角色便停止了。
②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
如父母的角色是负有教育子女的义务的,当某一对父母的子女不但没有好学上进,反而堕落为犯罪分子时,这对父母虽然仍处在父母的角色上,但他们的角色扮演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
2、简述社会网络的功能。
答: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其功能主要表现为正、负两个方面:
(1)社会网络的正功能
①社会资源获取功能
人们可以通过社会网络获取资源,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
研究表明,网络关系在求职过程中相当重要,甚至有人说得到一份工作“关键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认识哪位有权力的人士”。
例如,中国的农民工在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过程中,往往通过其传统的亲缘和地缘社会网络获取信息与寻求帮助。
②组织管理辅助功能
根据社会网络的嵌入性观点,基于网络的社会关系在几个方面会影响经济交易,如影响
对信息与机会的获得,减轻与交易或企业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等。
③日常生活联系功能
社会网络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社会支持功能,如亲友网、聊天网、社会支持网等方面的研究都证明了这方面的功能。
各种网络能为其成员提供各种支持和保障,包括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情感和精神方面的。
从这方面而言,社会网络本身就是目的,而不再是工具。
④社会网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提供信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信任和化解风险等。
一些较为宏观的研究,涉及经济、文化、政治与社会等多方面,例如,分析社会网络与民主、社会网络与经济增长、社会网络与技术、制度创新等,都表明了社会网络的重要作用。
(2)社会网络的负功能
①建立和维护社会网络是有代价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
②社会网络有局限性,人们过分依赖社会网络的时候,网络反而限制了人们获得信息的其它机会与渠道,因为社会网络会排斥圈外人。
③从宏观层面看,由于社会网络嵌入于社会结构之中,各类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关系网寻求社会资源,若干社会网络的强势关系还可能形成利益集团和联盟,导致对社会资源的垄断,从而扩大分裂,造成冲突,带来社会整合问题。
3、简述推动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
答:由于制度规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制度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惯性,所以,制度规范系统形成之后,并不总是自动地发生变迁,而是需要动力来促进制度的变迁,推动或影响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
国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制度规范的提供者;国家为各种社会经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