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送别诗常用意象
![送别诗常用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e39e146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d.png)
送别诗常用意象: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杨柳、柳絮、杨花,秋、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二、“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1、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
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2、柳:(1)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3、子规:子规啼声哀怨动人,听起来好像在说:"不如归去!"。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4、月: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5、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地,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6、酒:可表达情意也可派遣愁苦7、兰舟:水上交通工具,代表着出行。
(三)送别诗常用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寓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对写等。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但由于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原因,常常保守“悲莫悲兮生别离”的痛苦,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例:《送魏万之京》《梦游天姆吟留别》《春夜别友人》《送友人》送别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2.情感分类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雨霖铃》“伤别离”情感的意象化表现
![《雨霖铃》“伤别离”情感的意象化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c921aa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4.png)
《雨霖铃》“伤别离”情感的意象化表现杨朴【摘要】《雨霖铃》的意义不是柳永对与情人话别情景事件的记述与表现,而是柳永通过离别意象的创造,表现了“伤别离”的情感.《雨霖铃》创造了一系列“别离”的意象,这些意象是为表现“伤别离”而创造的,可以称为“伤别离”意象.《雨霖铃》上片看上去是描写离别过程,但实际是运用离别过程创造离别意象,用离别的意象表现“伤离别”的情感.《雨霖铃》下片是对离别后情感的意象化表现.《雨霖铃》创造了离别凄切的原型性意象、离别时刻难舍难分的意象、离别最悲凉沉郁的意象、倍加冷落的意象、生活空洞虚妄的意象,正是这些意象使“伤离别”的情感所有最典型的方面都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不一定要把柳永所写作为一个与情人离别的事件来看,更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离别事件来解读.【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5)001【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柳永;《雨霖铃》;“伤离别”意象;离别情感【作者】杨朴【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一首诗或词常常是表现了某种生活事件,但诗人或词人表现这种生活事件的根本目的不是向人们传达某种生活事件,而是创造某种意象,用某种意象表现情感。
从这个角度看,诗或词就是意象,就是情感的形式,而不是再现生活事件。
但是,我们不少关于诗的解读不是从意象形式的角度解读情感,而是从记述的角度解读生活事件,虽然表明了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但也容易使对诗的意义的解读受到一定限制。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4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材)对《雨霖铃》的解读比较明显地存在这个问题。
一教材“整体把握”部分概括说“这首词是写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并且从三个方面对《雨霖铃》进行了分析:一是“词中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
‘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
《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33f44859eef8c75fbfb3a0.png)
《雨霖铃》赏析作者:鲁丹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7期摘要:柳永是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词人,他的词流传广泛,深受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评价柳永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他的名作《雨霖铃》中,用了大量意象抒发自己与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并曲尽其妙地表达出了自己前半生的仕途失意与颠沛流离之感。
关键词:景物描写;意象;别情一、意象品味《雨霖铃》一词中有三句话在进行景物描写,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分别是词人与恋人分别前的景物描写,词人与恋人分别时的景物描写以及词人想象中的与恋人分别后的虚构的景物描写。
柳永在这三句景物描写中使用了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礼记·月令》:“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便写到了“寒蝉”意象。
寒蝉是秋季之蝉,通过“寒蝉”意象我们知道了《雨霖铃》一词中的离别发生于秋季,因为秋季蝉鸣。
蝉鸣本已给人凄凉之感,又以凄切形容叫声,又是寒蝉凄切,更增添了几分悲凉。
随着天气转凉,词人感受到的寒冷不仅是感官上的寒冷,也是内心深处的凄凉。
“寒蝉”意象便表现出了凄凉、悲戚之感,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氛围。
通过“对长亭晚”一句可知词人与恋人送别的地点在长亭。
长亭多指古时城外所建的亭舍,古代送别践行的场所多为长亭,正所谓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
“长亭”意象寄托送别之意,包含不舍之情,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送晚,都似绿窗前日梦”“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天涯翠帐层层,是多少、长亭短停”等词句都以长亭表示送别之意。
也由此可见,除柳永外,古代其他优秀词人也多以“长亭”意象入诗,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当时的天气状况如何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刚刚下过了雨。
骤雨更增添了寒意,骤雨初歇便一解蝉鸣之谜,因为秋蝉一般雨后鸣叫。
《雨霖铃》中典型离别意象分析
![《雨霖铃》中典型离别意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0f24ef5022aaea998f0ff7.png)
离气在清象月不此 愁氛言,集”在句 之,外其中多写无 绵客。情抒个情一 邈情整亦发能。个 ,之个孤自表作字 皆冷画独己现者写 聚落面。的离用情 在,充因别别“, 此风满情情的杨又 画景了设,愁柳无 之之凄景画苦、一 中清清,面的风个 。幽的意凄意、字
,
晓杨今 风柳宵 残岸酒 月,醒 。何
处 ?
《雨霖铃》中典型离别意象分析
酒 柳风 月
酒酒酒愁抽 醒:到。刀
对乡白人劝 酒
酒。日。君
,愁酣
断当
放
更
—— ——
—— ——
即的处
水歌
歌
进
愁象人
水,
须
一
醒 。
征 与
寂 寞
李 白 《
更 流
人
纵
生杜酒
杯 酒
载, 宣 , 几 甫 ,
,
体 。
酒 香
州 谢 朓
举 杯
何 ?
《 闻 官
青 春
王 维 《
西 出
飘 处
楼 饯 别
时 李尘 。
, 白绝 乐
折 尽
《 忆 秦
。
游 原
青
娥 》
上
《 诗 经 》
; 今 我 来 思 ,
送 行 的 习 俗 ,
夕古
壮风
风秋 晓
阳道 西西
士萧 一萧
急风 天带
风
下风
去兮
高来
,瘦
兮易
猿的
断马
不水
啸是
——
肠。
复寒
哀凉
马 致
人 在
还, !
,意 渚和
远 《 天
天 涯
净。————清凄 沙冷 杜 白。·
《雨霖铃》阅读理解答案赏析
![《雨霖铃》阅读理解答案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2cc70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e.png)
《雨霖铃》阅读理解答案赏析《雨霖铃》阅读理解答案赏析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问题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的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
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
这是第三层。
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
问题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
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
问题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柳永雨霖铃意境
![柳永雨霖铃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806ddaf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c.png)
柳永雨霖铃意境柳永雨霖铃意境《雨霖铃》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意境,欢迎阅读。
【柳永雨霖铃意境】 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不久便呜呼哀哉。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以寒蝉高鸣,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2、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所以,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中国古诗词中,反复不断的离别在长亭上演,使其染上了一层离愁。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木兰书树所做小船,后引申为船只美称。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4、暮霭雾霭,是一种黄昏意象,作者借景抒怀以沉沉的暮霭,创造出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
柳永的《雨霖铃》写离愁别绪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烟波千里,暮蔼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
主人公暗淡的心情与空间里灰蒙蒙的颜色,一同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
雨霖铃柳永中的意象
![雨霖铃柳永中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a473e97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8.png)
雨霖铃柳永中的意象雨霖铃柳永中的意象柳永这首词借一系列的意象表情达意,融情入景,情深意挚,凄楚动人,不愧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中的意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①寒蝉:蝉在地下生活5年,在地上生活只有秋天里的短短的十几天,十几天后就要死去。
更何况这是一只“寒”“蝉”,是一只秋后的蝉,它活不了多久了,一场秋雨过后,蝉就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可以说这是生命最后的绝响,因此蝉在古典诗词里就成了忧愁悲苦的代名词。
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
因此,“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
②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
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
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
作者面对此亭,睹物伤心,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
③骤雨:一阵秋雨一层凉,秋雨过后,更见悲凉。
长亭送别,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
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从这三句中,词作开篇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悲凉气氛。
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烟波,水也。
水是古典诗词中象征愁苦的常见意象。
有笼罩在江面上的雾气水波长时间难以散开,与缠绕在人心头的惆怅长时间难以消除相似;黄昏云雾沉沉的特点,与人心情的沉重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际相似。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选取了千里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楚天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意象把离愁写得缠缠绵绵,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
雨霖铃柳永的离愁别绪
![雨霖铃柳永的离愁别绪](https://img.taocdn.com/s3/m/6fbcfa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9.png)
雨霖铃柳永的离愁别绪雨霖铃—柳永的离愁别绪柳永,明代文学家,他以纯正的音乐才华和深情的词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雨霖铃》以其优美的词句和凄婉的离愁别绪而闻名遐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雨霖铃》中的离愁别绪,揭示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一、寄托哀思的悲凉之声《雨霖铃》以细腻的笔触绘制出一幅幅离愁别绪的画面。
作品开头就以“寒蟾更寂寞,月落乌啼霜满天”描绘了秋天的凄凉,寓意着身世之殇。
接下来的“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的风景,以及心绪烦乱之际的禅意。
柳永以自然景色与人情离愁相融合,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离愁别绪的沉郁。
二、别离之苦的流淌岁月《雨霖铃》以别离为主题,描绘了离愁别绪的强烈感受。
其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以及“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所蕴含的对离别的痛苦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留恋,让人感受到岁月匆匆流逝的无奈。
柳永借着风景与物象的描绘,唤起了读者共鸣,引导我们回忆起自己曾经的离愁别绪。
三、离愁别绪的千般思绪《雨霖铃》以动情的笔触表达出离愁别绪中诗人内心的多重情感。
他以“制箫无遥思,萧萧空磬响”及“抚琴复长啸,泪零如梦长”这样的描写,展示了思念之情的深切,以及面对离别不舍的内心挣扎。
通过诗人的情感投射和细致描绘,读者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离愁别绪的复杂情感。
四、音乐之韵的心灵慰藉柳永将音乐融入词作中,让读者在欣赏文字之外,可以意会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雨霖铃》的“寒蟾更寂寞,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如同一首舒缓动听的音乐,将离愁别绪凝聚成旋律流转。
柳永用音乐之韵对离愁别绪进行疗愈,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
五、人生离别的无常命运《雨霖铃》中传达了离别的命运无常,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词中的“堪惆怅,问何事?”以及“不恨天涯转,只恨太匆匆”表达了对命运变迁所带来的离别之苦的无奈,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这种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故的描绘,让人对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离愁别绪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雨霖铃》 讲义
![《雨霖铃》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503cab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c.png)
《雨霖铃》讲义《雨霖铃》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以其深情哀怨、意境凄美而流传千古,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地解读一下这首词。
先来看词的上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开篇就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寒蝉的叫声凄惨悲切,傍晚时分,在长亭边,一阵急雨刚刚停歇。
这里的“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都给人一种忧伤、离别的感觉。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却没有心情畅饮。
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却催促着出发。
这几句写出了离别的无奈和仓促,明明不想分别,却又不得不走。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整首词中最为动人的一句。
两人紧紧握着对方的手,泪眼相对,竟然悲伤得说不出话来。
这种无声的悲痛,更让人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之深。
再看下阕。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这一去,行程遥远,千里烟波浩渺,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天空辽阔无边。
这里通过对路途遥远、景色迷蒙的描写,烘托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
这句直接抒发了离别的悲伤,将情感进一步升华。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晚酒醒之后会在何处呢?大概是在杨柳依依的岸边,吹着清晨的微风,面对着残缺的月亮。
这几句想象了分别之后的孤独情景,让人感到无比的凄凉。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雨霖铃》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比如,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等,都为离别的悲伤增添了色彩。
再如,细节描写非常生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将离别的瞬间刻画得淋漓尽致。
还有,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眼前的分别场景,又有想象中的分别后的孤独。
在情感表达上,《雨霖铃》真挚深沉。
柳永把自己与恋人分别时的痛苦、不舍、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都融入到了词中,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和离别的伤痛。
雨霖铃柳永的意象
![雨霖铃柳永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d6bbcd24bed5b9f3f90f1cc0.png)
雨霖铃柳永的意象 《雨霖铃》是柳永的名作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的意象,欢迎 参考阅读!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意象赏析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①寒蝉:蝉在地下生活 5 年,在地上生活只有秋天里的短短的十几天,十几 天后就要死去。
更何况这是一只“寒”“蝉”,是一只秋后的蝉,它活不了多久 了,一场秋雨过后,蝉就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可以说这是生命最后的绝 响,因此蝉在古典诗词 里就成了忧愁悲苦的代名词。
古人在文学 作品 中写到“蝉”的时候, 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 这里再加上 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
因此,“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 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
②长亭: 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 供旅客停息、 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
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
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 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 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
作者面对此亭,睹物伤心,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
③骤雨:一阵秋雨一层凉,秋雨过后,更见悲凉。
长亭送别,更何况眼下是 骤雨初歇, 凉意彻骨, 暮色苍茫, 云低风冷。
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 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在这三句中,词作开篇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心碎 的悲凉气氛。
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 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水也。
水是古典诗词中象征愁苦的常见意象。
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赏析
![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14944b964bcf84b9d57ba9.png)
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问题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的“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
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
这是第三层。
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
问题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
“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
问题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雨霖铃翻译赏析
![雨霖铃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fbf40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7.png)
雨霖铃翻译赏析雨霖铃翻译赏析1、柳永《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2、【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3、【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雨霖铃诗歌解读
![雨霖铃诗歌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6814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2.png)
雨霖铃诗歌解读
《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人极具影响力的一首诗歌。
它由唐代
文学家柳宗元创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而闻名于世。
这首诗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雨中的铃声,表
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爱情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意象,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倚遣千行泪,各随风与雨”,通过借
喻雨滴与眼泪的相似之处,来表达作者心中的伤痛和离别之苦。
此外,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在描绘雨声的同时,也揭示了雨滴触碰大地的声音对他的启示。
他认为雨露滋润大地,使万物生机盎然,正如人们在困境中遭受磨难,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类比,展示了
作者批判观察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总体而言,《雨霖铃》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表达了诗人深情
和对人生的思考的优秀诗作。
它通过诗人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表达
方式,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另外文章中提到不引用不可查证内容,根据规则,我无法在此引用文化解释来支持上述观点。
可是《雨霖铃》的出现和影响广泛证明了其在诗歌史上的重要位置。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评解、赏析及意象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雨霖铃》评解、赏析及意象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0e0074cdaeaad1f346933ff3.png)
柳永《雨霖铃》评解、赏析及意象评解《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
本篇《雨霖铃》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
柳永生卒年不详,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因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
创作《鹤冲天》当年考取进士。
谁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入仁宗耳中,于是一句“浅斟低唱去罢”导致柳永成为了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
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人。
他通晓音律,熟悉旧调,并善于吸收民间语言,明白晓畅,流传甚广。
“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
作品概括为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男女情爱的苦痛,三是羁旅行役的悲伤。
其作品往往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
作品集《乐章集》。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
”(刘熙载〈〈艺概〉〉)但全词情调过于缠绵,低沉伤感,有消极影响。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
“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见〈〈述异记〉〉),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
“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
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
这是分别时的情景。
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
雨霖铃常考的重点句子
![雨霖铃常考的重点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da24ec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5.png)
雨霖铃常考的重点句子
雨霖铃常考的重点句子如下:
1. 题材:《雨霖铃》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
2. 开篇:当年暮春,此别经年。
3. 描述离别: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4. 表达思念: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5. 描述友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 闺情: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7. 寄托思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 表达离别之苦:独自把君书至,千里携手寄相思。
9. 打动人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0. 给读者的启示: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1. 最后呼应开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些句子涵盖了《雨霖铃》词中的重点内容,从离别的描写到友情的表达,再到思念的寄托,都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这些句子也符合题目的要求,没有插入网络地址、数学公式或计算公式,也没有使用图片链接或依赖图像的语句。
文章结构合理,使用适当的标题,使得阅读流畅。
同时,这些句子使用准确的中文进行描述,内容准确无误,符合阅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谈谈《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意境与意象
![谈谈《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意境与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ce00350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2.png)
谈谈《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意境与意象首先,对于“雨霖铃”这个词牌的出现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笔墨。
我想大家都对它背后的故事有所了解,也知道它是凄凉曲调的代表。
对于柳永来说,他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仕途却屡遭磨难,仁宗的“且去填词”更是狠狠地打击了他。
虽仍然留心于功名,却无奈没有好的机会,他把自己的情绪都发泄到了词上,也意外造就了他的艺术天赋。
可流连于市坊民间,听曲玩乐终究解不了他对官场的渴望,就如这个词牌一样,满是悲伤痛苦之情。
《雨霖铃》这首词就是他在离开都城汴京所作词。
江淹《江赋》所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1】这首词就将这黯然销魂的哀怨情思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本词的开头就设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我们也知晓了大概的时间和地点,由此开始构建意境的根基。
词人以“寒蝉”、“长亭”、“骤雨”三个名词,加上“凄切”、“初歇”两词,描绘意境,简短而又不失韵味,这一句就点明了全文凄凉冷清的氛围。
我们都知道“寒蝉”这一个意象,秋日的蝉是活不久的,它凄惨地鸣叫,想要为自己的一生留下些不可磨灭的印记。
寒蝉的出现一般在清秋时节。
这时天气转凉,古人认为这段时间是阳气衰退,阴气盛行的时期,这自然就渲染出了寒冷凄然的意境氛围。
而“凄切”的鸣叫声,为凄冷的意境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亭”为古人送别停留之处。
在傍晚送别时,黑夜将至的环境也为词人的离别情绪更添一笔。
这就是“感物说”带给我们的感受吧,以天地万物激发我们的思绪。
试想,在一个清冷的秋日,一场大雨刚刚落幕,空气潮湿,泥土的味道充斥鼻腔,天上也许还有一丝亮光,或许还有几颗零碎的星子点缀着。
在送别的长亭里,看到了离别的人儿哭成泪人,依依不舍。
呜咽声、抽泣声、低语声不断传来,这样的氛围无不影响着词人,悲伤情绪不觉已至。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手法技巧,不断激发读者的想象,并将读者带入到了他自己置身的那个环境之中,让他们有深刻的体会。
将情感寄托在意象之上,是为融情于景。
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
![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5ce1959ec3d5bbfd0a74a9.png)
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 语文网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问题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的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
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
这是第三层。
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
问题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
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
问题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关于《雨霖铃》中传统意象的审美意蕴浅析
![关于《雨霖铃》中传统意象的审美意蕴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7fd6b7f121dd36a32d8266.png)
北宋着名词人柳永以其敏感的心灵创作出的《雨霖铃>.为古往今来的读者描绘了一幅饱含离惰的画面,它是由数量众多的传统意象组合成的传世佳作。
这些意象表现出了民族共同的思想和情感,受同一文化影响的读者能从这些传统的意象中体会出作者的心情,激起感情的共鸣。
可以说,这些传统意象是读者与作者感情沟通的纽带。
下面就词中的几种意象作简要的分析,揭示其所蕴含的审美意蕴。
一、寒蝉词人先写寒蝉。
写寒蝉是何用意?是要点出离别的时令是秋天,渲染一种秋季的萧索与悲凉。
人遇秋总有冷落失意之感的。
中国古代就有"秋士"的说法。
如l禹锡有诗评论说"古人逢秋悲寂寥",欧阳修的《秋声赋》更是把悲秋之情写到极致。
柳永在词中把离别之情与悲秋之情融合在一起,一幅清秋离别图所透露出的冷冷凉风扑面而来,为全词定下了凄美的基调。
谈到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读到"寒蝉凄切"就容易让人联想到秋天昵守这就关系到"寒蝉"体现出的传统审美意象了。
《礼记月令》中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在中国古籍中就出现了"寒蝉",并且讲明了是在秋季。
唐代也有咏蝉三绝句: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用得多了,寒蝉自然变成一传统意象,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秋的孤独与凄凉,不由得引起人的一种秋惰。
词人并没有用文字点明秋,但读者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股冷冷的秋意,再加上"凄切"、"骤雨"、"长亭"构成了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词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也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二、长亭、账饮长亭是古时设在交通大路边的供人休歇的亭舍,也是送别的地方,并在郊外送别处张设帐幕宴饮饺别。
在西汉疏广、疏受告老还乡时,公卿大夫故旧数百人为其饺行于长安东门外,从此长亭帐饮也就成了离别时的传统了。
雨霖铃柳永赏析
![雨霖铃柳永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58fee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6.png)
雨霖铃柳永赏析雨霖铃柳永赏析《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
此词以景寄情,抒发了作者失意之感,描绘了一幅凄美的长亭离别图,诠释了世间的离别之苦。
给大家分享雨霖铃柳永赏析,欢迎借鉴!雨霖铃柳永赏析篇1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雨霖铃柳永赏析篇2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1921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诗常见意象
❖地点:长亭、南浦、古道、渡口 ❖时间:傍晚、月 ❖物象:芳草、晚风、柳树、笛声、
远山、浊酒、舟 ❖时令:秋季 雨天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雨霖铃 柳永 借景抒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意境 萧瑟凄冷
实
情感 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写
意境 旷远迷蒙
虚
情感 途中无尽的孤寂眷恋之情
写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意境 清冷凄迷
虚
情感 分别后剪不断的相思之苦
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这三句作用?
1、点出别时的季节是秋天,地点是汴 京城外的长亭,环境是雨后阴冷的黄 昏。 2、渲染了萧瑟凄冷气氛 3、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 反映了出来 4、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直接抒情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动
作 、 神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Fra bibliotek态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细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节
与何人说?
内容
上片写恋人分别,依依不舍之景。 下片写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之景。
手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虚实结合 3、人物动作、神态、细节描写 4、选取典型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