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合集下载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上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精校版)

2019上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精校版)

2019上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精校版)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在其著作《普通教育学》中,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所以此题选择A。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答案】C。

解析:赞可夫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理论,在其著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发现学习理论是由布鲁纳提出,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范例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瓦·根舍因。

所以此题选择C。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所以此题选择A。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含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含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学过程》D.《轮教学过程最优化》【答案】C。

解析强调发现学习人物是布旨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

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

这说明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答案】A。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素质教育理论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创新教育理论D.生活教育理论【答案】B。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

这种学制属于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A。

解析:英国典型学制类型是双轨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

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答案】C.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D.初中—年级至高中【答案】B。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和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和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和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B. 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8.A【解析】略。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

13.C【解析】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2019上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试题)

2019上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试题)

2019上半年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选择题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阶段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上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文档可分享

2019上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文档可分享

2019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以后注意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A、先慢后快B、匀速加快C、先快后漫D、匀速减漫14、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精加工策略15、钱老师上课时经常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叫学生回答,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持在教学活动中,钱老师所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A、团体警觉B、替代强化C、最小干预D、处理转换16、方华情绪快而强,容易冲动,常常是爆发式的,并伴随有明显外部表现,她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7、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站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重称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组织者D、自我差异性18、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一、单项选择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1、外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辩,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育人们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3、教育活动与其余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差异在于( )A、能否有目的的培育人B、能否促进人的发展C、能否促进社会发展D、能否拥有组织性和系统性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育( )A、演说家B、智者C、军人和武士D、全面和睦发展的人5、“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应了影响人的发展要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全能论D、小孩学理论6、在今世,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拥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议论功能更为重申的是( )A、甄别与判定B、选拔与裁减C、促进学生疏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良教课实践8、教课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议论B、理解教材C、稳固知识D、运用知识9、教师不可以知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重申教课应重视( )A、教授知识B、发展能力C、培育个性D、形成道德10、王军写了保证书,信心恪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冷,王军冬季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要点在于提升其( )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感情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道德为水平11、班主任赵老师常常运用夸奖、鼓舞、责备和处罚等方式指引和促进学生道德踊跃发展,这类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楷模示范法C、感情陶冶法D、道德议论法12、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假如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显然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类刚才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觉性C、差异感觉阈限D、差异感觉性13、学生小辉因为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类现象为( )A、顺向正迁徙B、逆向正迁徙C、顺向负迁徙D、逆向负迁徙14、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博得在班级的地位和知足自尊需要而勤苦学习,依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识内驱力B、自我提升内驱力C、隶属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15、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剖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定或一种属性。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理论观点。

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

其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他还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A项正确。

B项: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教育“新三中心”论的观点。

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管理中心、活动中心、教学中心、服务中心均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赞可夫的理论观点。

赞可夫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

从1957年至1977年他以“教育与发展”为课题,进行长达20年的教育科研与教改实验。

他指出,在前苏联占据统治地位几十年之久的传统教学体系,偏重于死记硬背,学生的思想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他倡导教学与发展理论,即发展性教学理论。

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C项正确。

A项:发现学习理论又称结构学习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该理论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探索,这一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苏联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进程。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范例教学理论由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完整word版)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详细答案

(完整word版)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详细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

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江南博哥)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 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 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三中心”。

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和科学教育学的建立,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尔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提出教学过程的“三中心”。

因此本道题选择的是A.2. 【单项选择题】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 发现学习理论B.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 教学与发展理论D. 范例教学理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 【单项选择题】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 个人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 国家本位论D. 生活本位论正确答案:A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 【单项选择题】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 阶级性B. 生产性C. 目的性D. 相对独立性正确答案:D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单选题二、高频考点考点·教育的属性【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表述不同社会制度下可能出现不同的教育体现了教育具有不平衡性,故选择相对独立性。

考点·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答案】A。

解析:《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考点·教育与生产力【答案】B。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故本题选B。

考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答案】D。

解析: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即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二是指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因此,答案选择D。

2.【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

其中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在速度、水平上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考点·课程内容【答案】B。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考点·课程的类型【答案】C。

解析:按照课程开发的主体来分,课程可分为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2 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 项。

3.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照答案及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分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讲堂中心。

【分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课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典范教课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 C 项。

【分析】个人本位论以为,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天性,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天性,发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公司或阶级服务。

卢梭以为“小孩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表现。

【分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此刻教育自己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与其余社会心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分析】人的发展既表现出量的累积,又表现出质的飞腾。

当某些代表新质因素的量累积到必定程度时,就会致使质的飞腾,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分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类学制。

这类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连接。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分析】略。

【分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联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分析】道德评论法是经过对学生道德进行必定或否认的评论而予以激励或克制,促进其道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含奖赏、处罚、评选和操行评定等。

【分析】存心注意也称任意注意,是有早先目的、必需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必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类注意方式属于存心注意。

【分析】忘记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趋向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快,且到必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了。

【分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脑筋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进而增添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真题+答案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真题+答案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共21道题,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

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应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
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张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
B. 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且对应
B. 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
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
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10.“-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长善救失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
D.因材施教
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
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以后注意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先慢后快
B.匀速加快
C.先快后漫
D.匀速减漫
14.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5.钱老师上课时经常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叫学生回答,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持在教学活动中,钱老师所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 )。

A.团体警觉
B.替代强化
C.最小干预
D. 处理转换
16.方华情绪快而强,容易冲动,常常是爆发式的,并伴随有明显外部表现,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站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重称为( ) .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组织者
D.自我差异性
18.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

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

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9.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主要启示是,教师对学生应该( ) .
A.鼓励合作学习
B.给予积极期望
C.提出纪律要求
D.引导发现学习
20.学习过程就是尝试猎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

) .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21.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力十分自信,认加自已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
A.教学责任感
B.教学幸福感
C.教学理智感
D.教学效能感
二、辨析题
2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23.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投知识.
2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25.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

三、简答题
26.简述我国当前教育的方针的基本内容。

27.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8.简还知觉的基本特征。

29.简述发散想维的基本特征。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其36分,)阅读材料。

并回答做题。

30.材料
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

信上说.....您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能带上我出去旅游了。

”看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
吗? ..... 反思中我萌生一个念头,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学习后进的学生。

我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

我问他们,如果让你选择一样的话,你们会选择什么?想不到大家都选择了奖状。

于是我说:“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

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已在哪方面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

”开始他们有些茫然。

在我的一再鼓励下和启发下.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长处。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长处。

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们中抬起头来了,为了提高奖状的含金量,使他们在下个月能够得到“月明星”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讲故事能手”要写
一篇班级同学故事一则,“环保卫士”要在班上做一次“减少雾霾从我做起”的发言。

“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展开的义务劳动策划个活动计划。

“体育健将”要给大家讲一则体育运动规则。

”“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

于是,原来这些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习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科老师也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1) 该班主任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 该班主任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 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1.初三学生晓辉近期很苦恼,常常感觉自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觉得自己的情绪。

来得快,变得也快。

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就非常高兴。

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与同学交往经常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回到家里,只要父母过问他的学习,他就很抵触:我这么大了,还要你们管。

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也不合。

他想改变这一切,可是每次出现状况时,老毛病就再次发作,他非常恨自己,每次发了脾气都后悔莫及,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1)材料中晓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的哪些特点?
(2)作为教师,请你针对晓辉的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