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七上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各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个简单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导向: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后,往往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导致解题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本节回顾与思考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回顾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据处理知识的热爱。同时,本节课还将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六章大数据的地收集与整理大数据的地收集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六章大数据的地收集与整理大数据的地收集教案设计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收集【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收集过程,体会数据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2.能对统计图表进展分析,获得必要准确的信息.【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对统计图表进展分析体验数据的重要作用,明确利用数据说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教学难点】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某年春我国西南五省市遭受了特大的干旱,水资源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小颖和小明对水资源问题也很感兴趣,他们各自进展了调查.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进展过这样的调查吗?【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找出生活中关于调查的例子,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问题1 教材第155页图6-1与与图相关的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与同伴交流从中得到的信息.2.设计调查问卷问题2 教材第155页下方与第156页“做一做〞上面的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小明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绘制的统计图,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归纳总结】调查问卷的设计往往包括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设计.3.收集数据的步骤问题3 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与同伴进展交流然后进展归纳.【归纳总结】〔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4.收集数据的方式问题4 〔1〕如果想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你打算怎样获得这些数据呢?〔2〕为了得到“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然后与同伴进展交流.【归纳结论】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当调查或试验项目很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第157页“随堂练习〞.【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有关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与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15365+13270+4540+1048+698=34921(人〕,即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34921人;×100%≈2%,即“从来不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2%.〔2〕69834921〔3〕答案不唯一,如:“每次都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44%,“大多数时候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38%.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获取信息,到了解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普查和抽样调查【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2.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宜的调查方式和选取适宜的的样本.【过程与方法】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进一步获得数据收集的经验,初步开展统计意识.【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总体、个体、样本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调查方式的选择和样本的选择.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你知道我们国家的人口有多少吗?你知道我们国家多少年进展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教学说明】从学生很熟悉的例子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普查这种调查方式.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普查、总体、个体问题1 在上一节中,我们曾对全班同学的节水意识进展了调查,你知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调查方式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加以规,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归纳结论】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展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2.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问题2 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1〕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一批电视机的寿命.【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感知普查的不适宜性.【归纳结论】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展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这时,人们往往从总体中抽取局部个体进展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局部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问题3 教材第160-161页“议一议〞的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感受样本选择的合理性.问题4 抽样调查有什么特点?抽样时应注意什么?【教学说明】学生结合问题2 和问题3 加以分析,积极与同伴进展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和规.【归纳结论】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局部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拟合理?〔1〕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体重;〔3〕调查你们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否吃早饭,如下这些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否适宜?〔1〕早上7∶00至7∶30在校门口随机选择50名同学进展调查;〔2〕选择全校每个班级中学号是5和15的同学进展调查;〔3〕选择七〔1〕班全体学生进展调查.【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普查和抽样两种调查方式等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与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1〕抽样调查〔2〕普查〔3〕普查2.〔1〕适宜〔2〕适宜〔3〕不适宜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用: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到合理的选择调查方式和合理的选择样本,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 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会用表格整理数据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2.会计算扇形圆心角度数,会根据扇形的圆心角绘制扇形统计图.【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描述等过程,进一步开展统计意识.【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会计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会绘制扇形统计图.【教学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你喜欢看NBA吗?你喜欢打篮球吗?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什么?如果你想知道全班同学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什么,你会怎么做?【教学说明】从学生很熟悉的例子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展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调查问卷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单项选择〕〔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尝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归纳结论】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局部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在扇形统计图中,每局部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局部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问题2 教材第166页“做一做〞的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先计算A所占的百分比,再计算C所占的百分比,最后再解决问题2的3个问题.【归纳总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局部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当知道总体的具体数量时,可借助扇形统计图求各局部量,当知道局部量时,可借助扇形统计图求总体的具体数量.3.如图,教材第166页“议一议〞.【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归纳总结】当总体的具体数量不知道时,无法对各局部量进展比拟.问题4 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展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教师加以引导.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第167页的“随堂练习〞【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扇形统计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与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太平洋50%大西洋25%印度洋21%北冰洋4%〔2〕太平洋180°大西洋90°印度洋76°北冰洋14°〔3〕绘制扇形统计图如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扇形统计图的优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业:从材料“〞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到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优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频数直方图.2.能根据数据特征绘制频数直方图.【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据进展整理,对数据进展描述,进一步开展统计意识.【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制作频数直方图,掌握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教学难点】频数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与联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你的身高是多少?你还记得你的入学成绩吗?你知道你的入学成绩处于哪个等级吗?【教学说明】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根据教材168页某校七〔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解决下面的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局部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局部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教师加以指导.教材第169页从“对于〔1〕〞至“对于〔2〕〞的容.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教材第170页的整页容.问:这种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有什么优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与同伴进展交流,找出频数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与联系.【归纳结论】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展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拟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情况.问题2 请将教材168页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教学说明】学生动手操作,与同伴进展交流,教师加以指导.问题3 根据教材172页例题中的数据,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教学说明】学生动手操作,与同伴进展交流,进一步掌握制作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问:〔1〕你还有具体的分组方式吗?〔2〕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是什么?【归纳结论】分组时可以先确定组距,再确定组数,也可以先确定组数,再确定组距.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是:〔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它们的差;〔2〕确定组距和组数,将数据适当分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列出频数分布表;〔4〕绘制频数直方图.问题4 〔1〕测量一下你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2〕汇总全班同学的数据,制作频数直方图,看看大多数同学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处于哪个围?【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测量,对数据进展收集和整理,然后对数据进展描述,绘制频数直方图.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请将教材168页表格中的身高数据按3cm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绘制频数直方图如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到绘制频数直方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 统计图的选择【知识与技能】通过三种统计图的比拟与选择,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宜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过程,开展统计观念.【情感态度】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开展合作交流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宜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宜的统计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小玲就中央电视中节目受欢迎的情况,对本班50名同学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为了清楚地表现出同学们以不同节目的喜好程度,你知道应该选择何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吗?【教学说明】从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例子引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教材第175页和176页“做一做〞上面的所有容【教学说明】学生观察三幅统计图,从中得到信息,解决上面的问题,然后归纳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归纳结论】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局部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问题2 教材第176页“做一做〞【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展交流,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归纳结论】当需要直观地表示数据进展比拟时,宜选用条形统计图;当需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时,可选用折线统计图;当需要反映局部占总体的百分比时,宜选用扇形统计图.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要反映我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选用〔〕2.在计算机中,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的百分比,应使用的统计图是〔〕3.教材177页随堂练习.【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统计图的选择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与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C2.C3.〔1〕制作条形统计图如下:〔2〕制作折线统计图如下:〔3〕制作扇形统计图如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三种统计图的特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到三种统计图的选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掌握本章主要知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本章知识,回顾解决问题中所涉与的统计思想和意识,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在运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统计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回顾本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教学难点】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结构框图.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收集数据的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2.普查和抽样调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展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从总体中抽取局部个体进展调查,这种调查叫做抽样调查.3.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在普查时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从总体抽取的一局部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4.绘制扇形统计图和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各局部数量占总体数量的百分比:×100%;〔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60°×百分比;〔3〕根据所算得的圆心角度数,在圆中依次画出各个扇形并标出百分比;〔4〕给绘制好的扇形统计图写上名称.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它们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出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直方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局部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如下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分析】全国中学生的数量巨大,不宜普查,A错;调查冰淇淋质量因工作量大且带有破坏性,也不宜普查,B错;C中的调查因居民户数多,问题涉与面广,也不宜普查,C错;应选D,D中的调查对零件精细性要求极高,必须用普查.例2 为了解我县七年级6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以下说确的是〔〕.【分析】我们可以根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并结合具体问题来解决此类问题,此题的考察对象是6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不是6000名学生,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同理,选项B、C也是错误的,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例3 要反映某市一月每天的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分析】根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局部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当选项C正确.例4 七〔1〕班同学为了解2014年某小区家庭月均用水情况,随机调查了该小区局部家庭,并将调查数据进展如下整理:请解答如下问题:〔1〕把上面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2〕求该小区用水量不超过15t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百分比;(2)〔6+12+16〕÷50=68%例5 为更好地宣传“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驾车理念,某市一家报社设计了如下的调查问卷〔单项选择〕.在随机调查了全市5000名司机中的局部司机后,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克制酒驾——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更好?A.司机酒驾,乘客有责,让乘客帮助监视“请勿酒驾〞的提醒标志D.查出酒驾,追究就餐饭店的连带责任E.查出酒驾,追究同桌吃饭的人的连带责任调查结果的条形统计图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如下问题:〔1〕该市支持选项C的司机大约有多少人?〔2〕补全条形统计图,并计算扇形统计图中m=______.解:〔1〕调查的司机总数:69÷23%=300〔人〕.支持选项C的司机:300-60-69-36-45=90〔人〕.〔2〕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下所示:60÷300=20%,即得m=20.【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回顾本章主要知识点,教师适时给予评价,指出应用各知识点需注意的问题.。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的收集:复习如何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2.数据的整理:回顾数据的分类、排序、筛选等方法,以及如何用表格、图表整理数据;
3.统计图的应用:巩固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统计图的特点及其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能,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统计图和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在数据表达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运用图表传达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其倾听、表达、协作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的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实际情境中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例如,如何设计问卷才能收集到有效、全面的数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对统计图制作方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他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收集生活中的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3.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数据,用于讲解和实践活动。

2.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引入数据的收集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这些数据?2.呈现(10分钟)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

通过PPT 展示各种方法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并区分这些方法。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数据收集方法,针对一个给定的问题进行实践活动。

如:调查班级同学每周的阅读时间。

学生分组讨论并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分享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过程。

教师点评各组的成果,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保收集到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让学生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5.鼓励学生反思数据收集与分析的过程,发现不足之处,不断优化方法,提高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学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能够解释这些统计量的实际意义。
5.能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数据收集与分析的结果,形成清晰的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数据收集与分析的目标。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收集的意义和方法。
2.新课讲解:介绍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
4.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2.教学过程:
(1)教师布置任务:请各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设计数据收集方案。
(2)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数据收集方法、整理和表示方式。
(3)教师巡回指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适时指导和解答疑问。
(4)小组展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数据收集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对于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分享成果时,有些同学的表达还不够清晰。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同学们的表达能力训练,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我希望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让同学们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4.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与应用:探讨这些统计量的意义,并学会计算和应用。
5.方差与标准差:初步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并能运用它们描述数据分散程度。
6.数据的简单分析:通过实例,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本章节内容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的来源:讨论数据从哪里来,如何获取数据,举例说明。
2.数据的整理:介绍如何用表格、图表整理数据,包括分类、排序等方法。
3.数据的表示:学习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难点解析:解释方差和标准差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平方、开方等数学操作,以及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意义。
-举例:分析两组数据,判断哪一组的成绩更为稳定,并解释原因。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统计数据的情况?”比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信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奥秘。

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案(全)

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案(全)

教师提问:1、请问同学们早晨是怎么从家到学校的?2、从这些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3、你知道老师的这些数据是怎么收集的吗?活动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统计调查感受统计的过程,并能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所需信息。

(二)、合作探索活动一:你最喜欢下列哪种水果?A B C D E统计表格种类 A B C D E 人数制作统计图篮球14%羽毛球 排球 20%乒乓球26%足球 30%10%321914182468101214161820苹果香蕉桔子葡萄其他系列1人数 5 10 15 30 25 20 35 406.2 普查和抽样调查学习目标1、了解病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这些基本概念。

2、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在调查中,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3、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一、自主预习1、温故:元旦汇演即将到来,为了了解班里同学最喜欢的节目形式,你将怎么展开调查?通过调查,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2、知新:(1)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进行的____________调查称为普查.所要考查对象的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考查对象称为个体.(2)抽样调查有的同学认为不需要对全部学生调查,可以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叫做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3)下面的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A.为了了解七年级一班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给全班每个学生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

()B.为了了解全校学生某一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随机抽取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你能举出生活中采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例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议一议(一)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1、要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使用普查。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第一课时,6.1数据的收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以及如何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数据,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数据,以及如何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出发,体验数据的收集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知道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的过程。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数据,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的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出发,运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出发,感受数据的收集过程。

2.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数据的收集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准备“正”字模板,用于学生画“正”字收集数据。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收集。

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这些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收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收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收集【知识与技能】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学习设计调查问卷,体会并掌握数据收集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也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重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会设计调查问卷.多媒体课件.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中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约为28 000亿m3,约占全球淡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不足2 2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人均淡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怎样收集数据来说明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呢?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教师:请同生们阅读教材P155图6-1及与图相关的内容,思考回答教材中的问题.学生思考、交流.只要答案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探究2:设计调查问卷让学生阅读教材P155下方及P156“做一做”上面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合理答案应给予鼓励性评价.教师:调查问卷需要设计什么?学生思考、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调查问卷的设计往往包括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设计.探究3:收集数据的步骤让学生阅读教材P156的“做一做”.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统计活动大致包括哪些过程?学生思考、交流,得出结论,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归纳总结:收集数据的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探究4:收集数据的方式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答教材P157“想一想”.(1)如果想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你打算怎样获得这些数据呢?(2)为了得到“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当调查或试验项目很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运用举例例教材P157随堂练习解:(1)15 365+13 270+4 540+1 048+698=34 921,即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34 921.(2)69834 921×100%≈2%,即“从来不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2%.答案不唯一,如“每次都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44%,“大多数时候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38%.1.知识回顾.2.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初步了解了数据的收集,学习了收集数据的方式和步骤.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6.1”中选取.2.完成《少年班》P97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孕育新知,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2.教师创设情境,给出实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教师引导与启发、点拨与设疑相结合,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地位.3.增设例题难度,让学生产生困惑,避免今后犯类似错误,增加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第二节《普查和抽样调查》。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普查和抽样调查,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调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方法。

2.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普查和抽样调查,提高学生的调查能力。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方法。

2.如何进行普查和抽样调查。

3.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讨,比较分析,从而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案。

2.准备一些实际调查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一些关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引出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调查,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讨论,探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收集数据,并能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统计学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际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收集数据,并能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际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乐趣,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提高数据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2.难点: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据的收集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学具:问卷调查表、观察记录表、数据整理和分析表。

3.教学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天气预报、考试成绩等,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收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章内容之后的一章内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法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等知识。

本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数据,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学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数据,如身高、体重、年龄等,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初步的统计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初步的统计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图表的绘制。

2.教学难点: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以及图表的绘制。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件第六章大单元整体设计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件第六章大单元整体设计

课题
课时目标
达成目标
评价任务
6.2.2 样本的选 择
掌握抽样调查,会 了解抽样调查的特
运用抽样调查解决 点
问题
1.实际问题引出; 2.探究抽样调查 的应用
6.3.1 掌握扇形统计图的 会制作扇形统计图,1.实际问题引出;
扇形统计 画法,能从扇形统 能运用扇形统计图 2.探究扇形统计

计图中获取信息 解决问题
能从具体情境中选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
择合适的统计图分 统计图的特点,会
析问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解决问题
1.实际问题引 出; 2.探究统计图 的选用
图的画法
课题
课时目标
达成目标
评价任务
6.3.2 频数直方 图
掌握频数直方图 的画法,能从频 数直方图中获取 信息
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1.实际问题引 会运用频数直方图表 出; 示数据,能从频数直 2.探究频数直 方图中获取信息 方图的画法
课题
课时目标
达成目标
评价任务
6.3.3 统计图的 选择
掌握扇形统计图、
据分析问题
数据分析问题
课题
课时目标
达成目标
评价任务
了解普查和抽样调 查及两种调查的优 6.2.1 缺点,了解总体、 数据的 个体、样本的概念 收集 及简单的抽样调查 的方法
1.实际问题引 理解普查与总体、个
出概念; 体的关系,抽样调查
2.探究普查和 与样本的关系,会选
抽样调查的优缺 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课标要求 1.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认识简单随机抽样。 2.进一步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
理的过程。 3.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4.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丰富的数据世界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一、导入新课收集你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性别、身高、体重、左右眼视力、肺活量、立定跳远成绩、课间操成绩、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一周内每天到校所用时间等数据,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整理.二、探究新知1.收集数据小亮收集了他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上述数据,并将部分数据整理得到表6-1.表6-1七(1)班全班学生部分数据表学号性别身高/cm体重/kg立定跳远成绩/cm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到校所用时间/min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男16544180优步行15151516152男14836154良自行车12101010103女15960165优电动自行车988884男17360172中私家车1010101095男16451183优电动10109101025女16257165中私家车171515151526女15951152优步行5555527女16651150优自行车101010101028女16866150优电动自行车6666629男15543180良步行77777 30女17260163优步行1313131313(1)你能从表6-1中得到哪些信息?(2)根据表6-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用表中的数据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吗?2.整理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上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交通方式?如何表示全班学生上学所采用交通方式的情况?(2)学号为1的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到校所用的时间相同吗?预测一下,他下周一到校需要多长时间?其他学生有类似的规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对于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建议?与同伴进行交流.3.分析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的身高,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最高身高是多少?最矮呢?出现次数最多的身高数据是哪个?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是多少?(2)你能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吗?在你画的统计图中能找出(1)中要求的各个数值吗?(3)图6-1和图6-2都是根据表6-1中的身高数据画出的统计图.你能从这两幅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两幅图与你画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课堂练习下面哪些数据是定量数据,哪些数据是定性数据?(1)全班同学所穿鞋子的尺码;(2)河南省2023年空气质量情况;(3)某市初中学生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4)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的质量情况.【答案】定量数据为(1)(3),定性数据为(2)(4)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教材P166“随堂练习”;2.教材P166习题6.1第1,2题.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6.2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袁隆平爷爷,为了寻找理想的水稻育种材料,他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观察了数不清的稻田,他对水稻生长的土壤肥沃情况、植株生长高度、植株的产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地收集,然后进行比较,最后筛选出了满意的材料,培育出了深受农民喜爱的杂交水稻.教师:要想发现一个事物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它们隐含的规律.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会从报纸、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很多的数据,它们是信息的载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收集数据.二、探究新知1.数据的收集教师:为更好地了解全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体育委员小刚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对全班4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进行调查?学生合作探究,然后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同学们参加什么样的体育活动;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填写问卷;第五步:记录结果,分析数据;第六步:得出结论.教师:这次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的?你知道如何来设计调查问卷吗?教师总结:首先要明确调查的对象、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的对象、目的,决定调查问卷的内容与问题,设计的问卷中,还应注明问卷收交的方式和时间等.调查问卷1.你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单选)A.篮球B.足球C.排球D.乒乓球E.羽毛球F.跳绳G.跑步H.游泳I.其他2.你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A.0~1 h B.1~2 h C.2~3 hD.3~4 h E.4~5 h F.5~6 hG.不少于6 h根据调查结果,小刚绘制出图6-3和图6-4.(1)该班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什么?(2)该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 h的学生有多少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如果你们班准备按男女生分别组织体育活动,为了使活动受到更多人欢迎,你准备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小刚设计的有什么不同?(1)为得到“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2)如果想了解我国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你打算怎么做?(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师: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做了逐一调查,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比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教师: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1)我国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69页“随堂练习”.课件出示问题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1)调查你们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2)调查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3)调查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4)调查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教师:采用什么调查方式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学生:如人口普查、调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调查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课件出示问题2:下列问题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2)了解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3:(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4: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某学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解一批电池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节进行试验.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强调: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而不是调查的对象,不能混淆,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的个体数目,无单位.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3页习题6.2第1~2题.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及其注意的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1.让学生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重点让同学们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难点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每位同学统计自己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教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二、探究新知1.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为了解你所在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患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70岁以上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为了解该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70岁以上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归纳: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可以进行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例: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对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2.活动探究某校七年级共有16个班,每个班50名学生.为了解该校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全部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作为样本进行调查.(1)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你认为应该怎样抽取样本?(2)下面分别是三个小组的抽样方法,你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吗?他们得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吗?①将800名学生的学号做成号签放入盒中,从盒中无放回地连续随机抽取80个号签,对应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②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汇总得到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③七年级全体学生会议前,在会议室门口从第1个进入会议室的学生起,每隔9人抽取1名学生,得到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2项“随堂练习”.2.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D )A.在公园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B.在医院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C.调查了2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5%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回顾你经历过的统计活动,在数据收集环节你积累了哪些经验?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4页第3,4,5,6题.本节课是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后,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例,让学生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通过实例的辨别,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1.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重点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一、导入新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使人不断进步.为办好学校阅读周的活动,校图书馆计划购买200册图书,奖励在阅读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图书馆张老师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读什么类型的图书,以便购买的图书受同学们欢迎.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师: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先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调查问卷A.文学B.历史C.科普D.军事E.艺术F.其他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1)如果让你协助张老师买书,你会提出什么购买建议?你是如何考虑的?(2)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类型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尝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扇形统计图,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课件出示一个扇形统计图(如图),提出问题:(1)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它的作用是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教师:你能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制作扇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导入问题中的调查结果,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 提出问题:(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填在下表中.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百分比30%20%22.5%10%10%7.5%对应的圆108°72°81°36°36°27°心角度数(3)在图6-7的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3.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思考一、观察图6-8,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表示多少人?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 hm2稻田,那么扇形C表示多少公顷稻田?思考二:图6-9是甲、乙两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刚认为就全年食品支出费用来说,乙家庭比甲家庭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答:不同意,因为两个家庭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不同,虽然乙家庭所占比例较高,但不一定花费的钱就越多.思考三: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生物学10人,信息科技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答:因为有的同学不光对单独的课程感兴趣,可能有同学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根据所给的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②用360°乘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③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注意各部分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个圆);④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8页“随堂练习”.2.某市3月天气状况的统计表如下:(1)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2)绘制扇形统计图.【答案】2.(1)晴天有11天,占比为1131 ×100%≈35.5% 阴天有12天,占比为1231 ×100%≈38.7% 雨天有8天,占比为831×100%≈25.8% (2)略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 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85页习题6.3第1~2题.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节课中,明确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是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探索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求法,了解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并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1.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重点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难点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一、导入新课教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78页表格,提出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美术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课间操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分数段吗?分数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1)题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美术成绩优良中人数(频数)225 3教师:我们能不能借助美术成绩的表示,来表示课间操成绩呢?引导学生回答:将课间操成绩每10分为一段分组,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得到下面的表格和统计图:课间操60~7070~8080~9090~100成绩/分人数(频数)1518 6教师点评,并讲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图6-11):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例题)解:(1)确定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大值是26.8,最小值是2.2.(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6.8-2.2=24.6,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对数据整体状况的了解.考虑以4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24.6÷4=6.15,可以考虑分成7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4)绘制频数直方图.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归纳:当遇到大量的数据或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直观地反映整体的分布情况.思考:你认为频数直方图有什么特点?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82页“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是频数直方图?它有什么特点?3.怎样绘制频数直方图?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86页第3,4,5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的定义及其特点,明白使用频数直方图的优越性.利用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能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6.4统计图的选择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重点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数据的方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新知1.统计图的选择课件出示教材第182页图6-14,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学生2:我们还可以看到从1957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教案:6.2 课时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教案:6.2 课时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2 课时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

2、教材分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前调查任务的布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生想知道的:通过课前调查任务的布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

3、学生能解决的: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2、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体验统计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小组合作)3、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读图表获取信息,完成一个简单的调查环节。

【教学难点】:完成简单的调查环节。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社会调查(提前一周布置)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我国淡水资源的总量约为多少立方米?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如何节约用水?(2)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生活中人均用水量及各年龄段的节水情况。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1.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形成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3.数学建模素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增强数学建模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情况?”比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或是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奥秘。
在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程中,应通过以下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用多媒体演示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各步骤。
-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重点知识,解决难点问题。
-提供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包括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解题能力。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
-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及应用:强调频数分布表和频率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构建频数分布表和计算频率。
2.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的准确性:难点在于如何确保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准确,教学中需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并讨论避免数据偏差的方法。
-数据整理的细节处理:在整理数据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以及如何准确地呈现数据,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指导学生如何处理数据整理中的细节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本章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对图表和统计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初中数学,对一些概念和方法的深入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在本章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以及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动手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2.准备图表和统计量的模板,方便学生进行练习和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主题。

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用图表表示出来。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及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用图表表示出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概念和常用表示方法。

2.掌握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2.数据的整理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的运用。

2.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数据的概念和常用表示方法。

•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技巧。

•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方法。

•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图片分析法:通过图片、表格等形式引入数据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观察法:通过观察环境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数据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过程第一节:概念和表示方法1.通过图片、表格等形式,引入数据概念和表示方法。

2.教师介绍数据的意义和应用。

3.学生辨认不同表示方法下的数据,加深印象。

第二节: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技巧1.教师介绍数据的收集方式及技巧。

2.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并学会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并与其他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三节: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1.教师介绍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学生通过老师布置的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统计、排序、分类等方法。

3.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与其他组的结论进行比较和印证。

第四节: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数据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学生围绕实际生活问题,运用所学数据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节:知识点小结1.教师对数据的概念、表示方法、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技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及运用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知识点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数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技巧。

3.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第6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第6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收集教师备课素材示例●情景导入活动内容1:播放歌曲《母亲》.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的生日吗?某年母亲节,电视台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如扇形图所示,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活动内容2:复习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你知道这三种统计图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吗?【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设计“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这一问题,引出本章的学习内容.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和数据打交道,你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吗?面对杂乱无章的数据,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整理并采用合理的统计图来表示呢?●置疑导入活动内容:问题1:昨天我们进行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单元检测,但我没来得及统计大家的成绩,如果想分析一下大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情况,我该怎么办?问题2:如果规定90分以上为优秀,80至90分为良好,能不能告诉我,咱们班有多少名同学达到了优秀,多少名同学达到了良好呢?问题3:你的数据是怎样得来的?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数据的收集.【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数据需要进行调查,进而引入新课.建议:问题的设置要能引导学生去调查数据,引导学生去思考.调查活动要目的明确,常用的调查方式有: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和试验.【例1】小明想知道银河系里恒星大约有多少颗,他可以获取有关数据的方式是(C)A.问卷调查B.实地考察C.查阅文献资料D.实验【例2】要调查全班同学每天看电视新闻的时间,可以用__问卷调查__法调查,调查的范围是__全班同学__.要了解中国、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的森林面积,可用的调查方式是__查阅资料__.明确收集数据的步骤是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前提.【例3】为了解我县初中2.3万名学生平均每天的读书时间,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统计的主要步骤进行排序:①从2.3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每天的读书时间;②分析数据;③得出结论,提出建议;④利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合理的排序是__①④②③__.(只填写序号)解答这类题目,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4】某市展览馆某天四个时间段进、出馆人数(单位:人)统计如下,则馆内人数变化最大的时间段为(B)C.14:00~15:00D.15:00~16:00【例5】某市物价局就城镇居民对物价水平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可估计该市城镇居民对物价水平表示认可的约占__87.3%__.(例5题图)(例6题图)【例6】某校七(2)班的学生在植树节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城市”的活动,本次活动结束后,该班植树情况的部分统计图如图所示,那么该班的总人数是__40__.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收集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能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获得必要准确的信息.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某年春我国西南五省市遭受了特大的干旱,水资源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小颖和小明对水资源问题也很感兴趣,他们各自进行了调查.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进行过这样的调查吗?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多媒体出示教材P155及与图相关的内容,提出问题: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与同伴交流从中得到信息,知道要节约用水.【探究2】设计调查问卷多媒体出示教材P155调查问卷.提出问题:调查问卷包括几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小明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绘制的统计图,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归纳】调查问卷的设计一般包括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设计.【探究3】收集数据的步骤问题: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学生通过思考,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归纳.【归纳】(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活动三:开放训练应用举例【例1】(教材P157“想一想”)(1)如果想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你打算怎样获得这些数据呢?(2)为了得到“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方法指导】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当调查或试验项目很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解:(1)根据报纸书籍或者上网搜查资料;(2)找10个人,每人扔5次,一一记录;(3)抽样调查,全面调查.【例2】教材P157“随堂练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有关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解:(1)15365+13270+4540+1048+698=34921(人),即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34921人;(2)69834921×100%≈2%;即“从来不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2%;(3)答案不唯一,如:“每次都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44%,“大多数时候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38%.活动四:随堂练习1.要调查全班同学每天看电视新闻的时间,可以用__问卷调查__法调查,调查的范围是__全班同学__;要了解中国、美国、俄罗斯的森林面积,可以用的调查方式是__查阅资料__.2.小军为了解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设计了如下的调查问卷(不完整):调查问卷年月你平时最喜欢的一项课余活动是( )(单选)(A) (B) (C) (D)其他他准备在“①看课外书;②体育活动;③看电视;④踢足球;⑤看小说”中选取三个作为该问题的备选答案,选取合理的是(A)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⑤3.王老师对班上某次数学模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由图可知这次考试成绩达到A等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解:1010+15+12+10+3=20%,A等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作业:课本P159习题6.1中的T1、T3本节课从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获取信息,到了解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教案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一、学生状况分析1.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决策或预测,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并能制作扇形统计图,学习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及调查采用的方法.2.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提高,因而在研究两个相同的问题时,能够善于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形象、生动地表示自己的观点.能够达到学以致用.二、教学任务分析第1节和第2节讨论如何收集数据,第3节和第4节研究如何整理和表示数据。

具体地说,第1节通过具体问题,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统计图,然后做一个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该活动揭示统计的过程、环节并引出数据是如何收集的问题。

第2节讨论。

通过前面两节,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工作,从第3节开始将至此,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并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第4节将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时的特点,寻找各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同时也将帮助学生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获取准确的信息。

本章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或预测;在如何收集的问题上,由于调查对象(样本选取)的差别,就构成了两种不同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并通过案例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在探讨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进一步学习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针对身边熟悉的事物的形象表示,进而引出三种统计图的选择,以此来复习三种统计图,然后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统计图进行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结的的基础上结束.本节课采用讨论——总结的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3.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4.知道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5.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行交流观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获取调查的两种重要方式并和他人合作的数学活动经验.2.三种统计图的分析和制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学难点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征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制作统计图,培养对数据处理的能力等统计观念.教学方法通过对回顾与思考几个问题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章内容的知识框架,增强同学们的数感和空间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各种图表.三、教学过程与分析第一环节回顾思考意图: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进一步将统计知识做梳理,真正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第二环节概念再现一、普查抽样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点1.普查:直接得到全面的可靠的信息抽样调查: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2.普查和抽样调查的选择普查:调查对象较少或调查结果有特别要求获特殊意义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个数较多或调查结果具有破坏性3.抽样调查应注意什么?二、抽样调查中的相关概念名称概念注意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考察一个班学生的身高,总体就是指这个班学生身高的全体,而非学生的全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个体同样是指考察对象的属性,与总体的描述对应一致.样本被抽取的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描述时同样与总体对应一致.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只是一个数字,不带单位,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估计越精确.典型例题类型之一例1:要了解全校(包含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情况,你认为抽样方法比较合理的是()A.调查全体女生B.调查全体男生C.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D.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例2:为了解中学生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设置“A.报纸,B.电视,C.网络,D.身边的人,E.其他”五个选项(五项中必选且只能选一项)的调查问卷,先随机抽取50名中学生进行该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绘制条形图如图,该调查的方式与图中的a值分别是( ). A.全面调查,26 B.全面调查,24 C.抽样调查,26 D.抽样调查,24典型例题类型之三例3:某市有3万名学生参加2019年的中考,想要了解这3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3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3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B.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C.3万名考生是总体D.以上说法均不对典型例题类型之二四例4:在一个有15万人的小镇,随机调查了3000人,其中有30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据此,估计该镇看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的约有( ).A.2.5万人 B.2万人 C.1.5万人 D.1万人三、常见的统计图(2)三种统计图的优点和不足统计图优点不足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的个数不能准确地描述各项目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不能反映每个数据在每个项目中的具体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不能从统计图上看出每个项目的数据的个数例5小明班上的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有8人打乒乓球12人打排球,10人打篮球,6人打羽毛球,剩下的4人当裁判.请你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收集【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收集过程,体会数据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2.能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获得必要准确的信息.【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体验数据的重要作用,明确利用数据说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教学难点】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某年春我国西南五省市遭受了特大的干旱,水资源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小颖和小明对水资源问题也很感兴趣,他们各自进行了调查.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进行过这样的调查吗?【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找出生活中关于调查的例子,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问题1 教材第155页图6-1及与图相关的内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与同伴交流从中得到的信息.2.设计调查问卷问题2 教材第155页下方及第156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小明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绘制的统计图,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归纳总结】调查问卷的设计往往包括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设计.3.收集数据的步骤问题3 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归纳.【归纳总结】(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4.收集数据的方式问题4 (1)如果想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你打算怎样获得这些数据呢?(2)为了得到“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归纳结论】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当调查或试验项目很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第157页“随堂练习”.【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有关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15365+13270+4540+1048+698=34921(人),即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34921人;(2)69834921×100%≈2%,即“从来不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2%.(3)答案不唯一,如:“每次都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44%,“大多数时候让座”的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38%.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6.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获取信息,到了解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普查和抽样调查【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普查及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2.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合适的调查方式和选取合适的的样本.【过程与方法】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进一步获得数据收集的经验,初步发展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总体、个体、样本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调查方式的选择和样本的选择.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你知道我们国家的人口有多少吗?你知道我们国家多少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教学说明】从学生很熟悉的例子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普查这种调查方式.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普查、总体、个体问题1 在上一节中,我们曾对全班同学的节水意识进行了调查,你知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调查方式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加以规范,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归纳结论】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2.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问题2 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1)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一批电视机的寿命.【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感知普查的不合适性.【归纳结论】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这时,人们往往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3.样本的选择问题3 教材第160-161页“议一议”的内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感受样本选择的合理性.4.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问题4 抽样调查有什么特点?抽样时应注意什么?【教学说明】学生结合问题2 和问题3 加以分析,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和规范.【归纳结论】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1)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体重;(3)调查你们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否吃早饭,下列这些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否合适?(1)早上7∶00至7∶30在校门口随机选择50名同学进行调查;(2)选择全校每个班级中学号是5和15的同学进行调查;(3)选择七(1)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普查和抽样两种调查方式等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1)抽样调查(2)普查(3)普查2.(1)合适(2)合适(3)不合适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用:从教材“习题6.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到合理的选择调查方式和合理的选择样本,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 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会用表格整理数据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2.会计算扇形圆心角度数,会根据扇形的圆心角绘制扇形统计图.【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描述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会计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会绘制扇形统计图.【教学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你喜欢看NBA吗?你喜欢打篮球吗?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什么?如果你想知道全班同学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什么,你会怎么做?【教学说明】从学生很熟悉的例子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绘制扇形统计图问题1 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调查问卷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单选)A.篮球B.足球C.排球D.乒乓球E.羽毛球F.其他(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尝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归纳结论】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2.从扇形统图中获取信息问题2 教材第166页“做一做”的内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先计算A所占的百分比,再计算C所占的百分比,最后再解决问题2的3个问题.【归纳总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当知道总体的具体数量时,可借助扇形统计图求各部分量,当知道部分量时,可借助扇形统计图求总体的具体数量.3.如图,教材第166页“议一议”.【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归纳总结】当总体的具体数量不知道时,无法对各部分量进行比较.问题4 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加以引导.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教材第167页的“随堂练习”【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扇形统计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太平洋50% 大西洋25% 印度洋21% 北冰洋4% (2)太平洋180°大西洋90°印度洋76°北冰洋14°(3)绘制扇形统计图如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扇形统计图的优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业:从材料“习题6.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到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优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频数直方图.2.能根据数据特征绘制频数直方图.【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对数据进行描述,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制作频数直方图,掌握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教学难点】频数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与联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你的身高是多少?你还记得你的入学成绩吗?你知道你的入学成绩处于哪个等级吗?【教学说明】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认识频数直方图问题1 根据教材168页某校七(2)班的同学入学信息表解决下面的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加以指导.教材第169页从“对于(1)”至“对于(2)”的内容.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教材第170页的整页内容.问:这种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有什么优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与同伴进行交流,找出频数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与联系.【归纳结论】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情况.2.绘制频数直方图问题2 请将教材168页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教学说明】学生动手操作,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加以指导.问题3 根据教材172页例题中的数据,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教学说明】学生动手操作,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制作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问:(1)你还有具体的分组方式吗?(2)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是什么?【归纳结论】分组时可以先确定组距,再确定组数,也可以先确定组数,再确定组距.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大致步骤是:(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它们的差;(2)确定组距和组数,将数据适当分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列出频数分布表;(4)绘制频数直方图.问题4 (1)测量一下你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2)汇总全班同学的数据,制作频数直方图,看看大多数同学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处于哪个范围?【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测量,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对数据进行描述,绘制频数直方图.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请将教材168页表格中的身高数据按3cm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绘制频数直方图如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6.4,6.5”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到绘制频数直方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 统计图的选择【知识与技能】通过三种统计图的比较与选择,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小玲就中央电视中节目受欢迎的情况,对本班50名同学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为了清楚地表现出同学们以不同节目的喜好程度,你知道应该选择何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吗?【教学说明】从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例子引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三种统计图的特点问题1 教材第175页和176页“做一做”上面的所有内容【教学说明】学生观察三幅统计图,从中得到信息,解决上面的问题,然后归纳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归纳结论】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问题2 教材第176页“做一做”【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归纳结论】当需要直观地表示数据进行比较时,宜选用条形统计图;当需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时,可选用折线统计图;当需要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时,宜选用扇形统计图.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要反映我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选用()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直方图2.在计算机中,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的百分比,应使用的统计图是()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D.三种图都可以3.教材177页随堂练习.【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统计图的选择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C 2.C3.(1)制作条形统计图如下:(2)制作折线统计图如下:(3)制作扇形统计图如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三种统计图的特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6.6,6.7”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到三种统计图的选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掌握本章主要知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本章知识,回顾解决问题中所涉及的统计思想和意识,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在运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统计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回顾本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教学难点】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结构框图.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收集数据的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2.普查和抽样调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叫做抽样调查.3.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在普查时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4.绘制扇形统计图和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各部分数量占总体数量的百分比:×100%;(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60°×百分比;(3)根据所算得的圆心角度数,在圆中依次画出各个扇形并标出百分比;(4)给绘制好的扇形统计图写上名称.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它们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出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直方图.5.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B.对冷饮市场上冰淇淋质量情况的调查C.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D.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分析】全国中学生的数量巨大,不宜普查,A错;调查冰淇淋质量因工作量大且带有破坏性,也不宜普查,B错;C中的调查因居民户数多,问题涉及面广,也不宜普查,C错;应选D,D中的调查对零件精密性要求极高,必须用普查.例2 为了解我县七年级6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6000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学生是个体C.300名学生是抽取的一个样本D.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分析】我们可以根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并结合具体问题来解决此类问题,本题的考察对象是6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不是6000名学生,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同理,选项B、C也是错误的,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所以选项D 是正确的.例3 要反映某市一月内每天的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根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故选项C正确.例4 七(1)班同学为了解2014年某小区家庭月均用水情况,随机调查了该小区部分家庭,并将调查数据进行如下整理:请解答下列问题:(1)把上面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2)求该小区用水量不超过15t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百分比;解:(1)12,0.08频数直方图补充如图(2)(6+12+16)÷50=68%例5 为更好地宣传“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驾车理念,某市一家报社设计了如下的调查问卷(单选).在随机调查了全市5000名司机中的部分司机后,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克服酒驾——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