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玄天上帝神系概述(续)

合集下载

小议武当山的神性

小议武当山的神性

小议武当山的神性摘要: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素有“天下第一仙山”之称。

古人说凡大山必有灵性,而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更有莫大的神性。

本文试图说其一二,浅论武当山的神性。

关键词:武当山神性玄天上帝阅览古人之作品,凡提及道教必有名山相随。

看今之道教的大宫大观,必在幽地处所成长。

道教崇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例如:东岳大帝的道场泰山岱庙,华山的白云观和仙姑观,终南山的楼观…都在名山的陪伴下成长和发展。

并且历史上的修真高道,没有哪一个不在山中做隐士的?如老子曾演道终南山,张陵创教青城山,罗浮山葛洪炼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纵观这些名山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山皆是洞天福地,它们表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山体的雄伟壮大,森林的茂密幽深,小径斜斜不见其终点,云雾缭绕仙鹤清鸣。

可给我们内心深处的却是宁静和发自内腑的震撼以及崇拜,走在山中也不敢高声说话惟恐惊扰神明。

我觉得这就是山的神性,自然而又协调的和人保持一致,虽被其威慑,但亦未觉得不合适,似乎这一切本该如此。

武当山做为道教名山,而且是我国当今道教的名山之冠,它给人的那种来自心底的威慑感、抚慰感源于何处,换句话说也就是他的神性来自于哪里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山体造型彰显神性武当山位于车城十堰市境内,它矗立在湖北省的西北端,其位置就全国范围而言正在全国的几何中心处。

它往西北连接秦岭山脉,往西南临大神农架,东到汉江平原,长江在南环绕,汉水从北边回旋。

可以说是峰岚叠壑,秀色可餐。

《续修大岳太和山志》为此说道:“太和居荆与梁、豫之交,下蟠地轴,上贯天枢,左夹岷山,长江南绕;右分蟠冢,汉水北回。

其层峰叠壑,标奇孕秀,作镇西南,礼诚尊矣。

”这种地理位置说明武当山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下蟠地轴,上贯天枢”意思说是武当山往下像龙一样盘旋着地轴,往上直接连接着北极星中的天枢星。

据《新华词典》解释:轴,车轴;枢,户枢。

二者分别是车轴与户门的关键所在。

“地轴”、“天枢”,大约既是古人眼中宇宙的枢轴,乃是宇宙的关键所在。

真正的中国道教神系(五)南极长生大帝:没落王孙开设老人保健院

真正的中国道教神系(五)南极长生大帝:没落王孙开设老人保健院

真正的中国道教神系(五)南极长生大帝:没落王孙开设老人保健院南极寿星圣班:南极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星垣下南极天宫南极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

南极长生大帝南极上宰,广寿仙翁。

南极六司,延寿星君。

南极福星,天德星君。

南极禄星,天佑星君。

南极寿星,老人星君。

西极王母,蟠桃大仙。

龟鹤寿书,二仙童子。

南极长生大帝西华洞天帝主,超登莲华天尊。

中条洞天帝主,通玄应变天尊。

终南洞天帝主,飞行救劫天尊。

瑶华洞天帝主,圆通早觉天尊。

荆山洞天帝主,兴行妙道天尊。

青霞洞天帝姥,洪池妙法元君。

万华洞天帝主,流光耀采天尊。

黄华洞天帝主,超凡入圣天尊。

万寿仙山,一切得道仙真。

解说:关于这个南极寿星的神系,不能不提到一个重要的神灵,那就是南极长生大帝。

四御南极长生大帝是道教最高神“四御”,也就是四大天帝之一。

很多人说他就是南极仙翁。

这明显是有问题的。

道理很简单。

南极仙翁总是个大脑门的老头,一般和福星和禄星混在一起,没有见到他穿戴冠冕过,也没有看见谁尊称他为“帝君”。

可见南极仙翁和南极长生大帝两位断不会是同一位神。

有关“四御”,有多种说法,这可能涉及多个教派的不同。

有把玉帝算入这个组合,也有将其独立出来的。

这个暂不讨论,按《诸真圣号/宫阙》里的列表。

四御是指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后土皇地祗、南极长生大帝。

其实这里面的前三位都可以在天空上找到对应。

天皇大帝,现在又叫“西极天皇大帝”,他的宫阙是勾陈上宫,这说明他也就是“中宫勾陈大帝”。

古天文学家陈久金将其认为就是玉帝,这存疑。

但天皇大帝也是一颗星名,即勾陈宫中的天皇大帝星。

其二的紫微大帝,其实也就是北极星,或者说曾经是北极星,所以又叫“北极紫微大帝”。

中国星空图(北天星座)其三的后土皇地祗,是代表大地的女神,陈久金认为她就是南天的天社星。

但最后的南极长生大帝,这个在天穹上要找对应的星官就麻烦了。

这是因为中国人只知道北天群星!道理很简单,地球是圆的,而中国领土都在北半球,偏南一些的广东一带,在古代都是蛮夷之地,以至于无法对南天群星进行观测。

宋元明清时期武当山全真道传播发展述论

宋元明清时期武当山全真道传播发展述论

宋元明清时期武当山全真道传播发展述论*导读:摘要界于南北之间的武当山,不仅是传统的道教修真圣地,而且是各种道派的交流融会中心。

宋元以来,受国家道教政治和正一道派的压摘要界于南北之间的武当山,不仅是传统的道教修真圣地,而且是各种道派的交流融会中心。

宋元以来,受国家道教政治和正一道派的压抑,进入武当山的全真道派不得不走上本山化的道路,成长为武当全真道。

历经长期的曲折发展,在明清之际借全真龙门派的中兴,终于居武当山道教的主导地位。

武当山全真道积极向外传播发展,并结合新地域的地理人文因素而不断当地化,衍生出新的全真道派或新的道教思想。

全真道在武当山以及武当山全真道传播发展历程,深刻地反映出国家宗教政策、地理人文因素对全真道的强力作用与影响,而全真道为了生存、发展,不断地因时因地调适自身以应对外在压力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全真道武当山传播与发展地域化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北方全真道在向南传播发展过程中,界于南北之间的传统道教胜地武当山成为重要之地。

进入武当山的全真道,受国家宗教政治和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影响和作用,走上了本山化的道路,形成武当山全真道。

武当山全真道在向外传播发展中,又与传播地域的地理人文相结合,富于浓厚的地域特色,或衍化出新的全真道派、道教思想。

探讨宋元明清时期全真道在武当山以及武当山全真道在向外传播发展中的衍化、变异问题,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武当山在全真道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揭示全真道传播发展的轨迹与方式。

一元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上曰:武当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一名仙室,中岳佐命之山。

应翼轸角亢分野,在均州之南。

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因名之曰武当。

明任自垣《大岳太和山志》所引《图经》云:武当,神仙窟宅,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之者众。

传说早在西周,就有净乐国王子真武居武当修炼而得道。

两汉有尹喜、尹轨、戴孟、马明生、阴长生等隐士在此炼丹。

东汉后期道教诞生后,武当山又成为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玄天上帝崇拜在武当山志中的宗教文化意义

玄天上帝崇拜在武当山志中的宗教文化意义
道 教 神 格 的神 属 , 其 是 武 当 道 教 的 主神 神 属 。 尤 即 : 象化 的 符 号现 象 : 武 ( 物 : 灵 之一 、 物 玄 灵 四 星
的 产 物 , 有 共 同 信 仰 、 同 崇 拜 、 教 组 织 、 义 具 共 宗 教
体反 映 , 着文 化传播 、 育教 化 、 化等 作用 。 起 教 强

类 , 合 在 给 予 他 们 一 个 共 同 生 命 的 社 会 的 和 仪 结
式 的整 体之 中 。 ”“它 也 象 征 物 种 的 生 命 力 量 。 [ ”2

玄 天 上 帝 崇 拜 在 山 志 中 的 宗 教 意
生 、 展 的 具 体 过 程 , 且 至 今 还 发 挥 着 它 的 发 并 作用 。
玄 天 上 帝 崇 拜 作 为 道 教 , 其 是 武 当 道 教 神 尤
武 当 山 以 玄 天 上 帝 为 主 神 的 宗 教 崇 拜 , 由 在 物 象 神 格 崇 拜 到 道 教 神 格 崇 拜 衍 变 , 为 本 山 神 作
[ 图分 类 号 3 2 中 G1 7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号 ] 0 8 6 7 ( 0 1 O 一 O O 一 O 文 1 0- 0 2 2 1 ) 1 O 8 4
玄 天 上 帝 崇 拜 是 中 国 道 教 领 域 的 一 种 宗 教 现
象 , 是 宗 教 本 土 的 一 种 社 会 现 象 、 种 历 史 现 象 还 一
教 文 明文化 现象 反 映 了不 同历 史 时期 国家 政 治 、
社 会 乃 至 经 济 生 活 等 方 面 在 地 缘 宗 教 的 折 射 及 发
立性 和反作 用力 。厘 清这 两者 的关系对 我们认识

武当山玄天上帝灵签

武当山玄天上帝灵签

【玄天上帝灵签】- 道教签诗及签解(共49签)玄天上帝百字圣号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大天尊赞曰万物之祖盛德可委精贯玄天灵光有炜兴益之宗保合大同香火瞻敬五福攸从祈签祝文天蓬大元帅天犹副元帅翊圣保德真君真武灵应大帝北天大道四十九位灵应天尊左右侍从官军殿庭香火应惑真灵向伸启告俯垂鉴听弟子某人今为。

祈求圣签伏望明彰报应指示愚迷所祈所愿大赐显灵下情无任虔祷之至举签念曰天地神只万身皆知吾今下课善恶扶持凶应凶兆吉应吉时判断生死决定无疑玄天上帝圣降日正月初七日二月初八日三月初三日三月初九日四月初四日五月初五日六月初七日七月初七日八月十三日九月初九日十月廿一日十一月初七日十二月廿七日润月亦同============================================== ======第一签大吉飞龙变化圣意飞龙变化喜逢时此日升腾果遂期谋望求财多吉庆求官进位更无疑谋望冲霄志气满心胸君子应非久困穷此行当际风云会万人头上逞英雄家宅三阳交泰转鸿钧瑞气迎门万事新岁稔时丰财禄旺又添人口喜相亲婚姻世间大礼是婚姻天配如何娱世人人若自知天理合何须着意问天神失物偶失资财莫怨天要知踪迹在南边过时终有传音信莫把平人作盗冤官事未发文书不用嗔公厅虽直事难伸不如散却心头火免得将钱送别人行人卦直飞龙莫问亲千山万水几艰辛直交明月团圆处西出阳关见故人占病焚香祷告意精专惟在君心作福田寿筭天曹曾注定何劳私下保安痊解曰占家宅平安病者立痊六甲生男行人立至官事有理失物可寻婚姻可成出行吉利求官必达求财大遂田蚕大熟六畜兴旺百事大吉第二签中下虎出大林圣意虎出大林须动众众人见了却忧疑虽然未必伤人命亦主虚惊事可知谋望不平天理强支援妄作从来是祸基君子安贫终有道莫教失计被人欺家宅久淹陋室欲更新无奈伊家少福被不惮虚惊忧怪梦更防小口及阴人婚姻乍时相见好容仪谁料中间一半非不是婚姻休作对何如撒手且回归失物只为当初不小心资财已失复何寻直教月尽寅申日纔有傍人说音信官事只好安居守运时莫经官府受鞭笞劝君休管人闲事惹得愁来后悔迟行人鹰杳鱼沉信息稀空劳望断白云迷相逢若遇寅辰日鹊躁檐前人马归占病闹中得病静中安莫作寻常一例看有愿在心宜早赛免教积热变脾寒解曰占身不宜出入失物难寻病者作福行人有信未至求财迟小口有灾六甲难产官事和劝求官未达婚姻难合六畜田蚕半熟第三签大吉否极泰来圣意否极从今喜泰来龙泉磨拂旧尘埃莫信守已无他望闭户深居也获财谋望几年踪迹在江湖名利纔成出困途此日相逢官贵力好看春色满皇都家宅莫忧家宅久淹连天理于人岂有偏但肯从前更改过管教财谷胜常年婚姻有缘造物自安排休叹无缘事不谐此际好听琴瑟韵莫教夜雨滴空失物几年沙里去淘金失却纔知枉费心目下欲寻难得见直逢日后有知音官事偶遭横事迫躯身冤枉如何诉得伸自有神明空中佑不教善者作囚人行人历涉江河几万重家乡回首白云笼从来也有阴功护人在春风和气中占病刚强狠戾惹凶灾遣责肌肤瘦似柴若合道心从革过枯枝花叶一时开解曰占家宅人口大利病宜作福身体大吉官事有理求财遂意六甲生男求官必达行人即至六畜兴旺田蚕大熟婚姻可成第四签中下劳心费力圣意劳心费力欲成功待得花开一阵风须藉东君轻借力望中别有一枝红谋望用尽机谋事不成如今休要问前程直待金乌到坤震自然荣显利名兴家宅无由闲事费支持枉用贪心不见机畜产损伤犹小失更防人口有惊疑婚姻婚姻到日不须寻何必区区枉用心有意栽花栽不活等闲插柳却成林失物吃辛受苦趱资财谁想今朝灰受灾得失富贵皆由命如今不必乱疑猜官事自古刚强解身谁知有理反遭嗔如今未必官刑责何不私和作好人行人去时指望采黄金回首家乡路转深今日早知人事别当初何似莫贪心占病但知动作是真奇不想贪心惹祸基空使七情伤本体早求善功保无疑解曰占家宅人口有灾心失脱求财未遂失物不见即宜急寻行人未至病者重作福求官未达六甲有惊田蚕半熟六畜宜保婚事不成官事宜和第五签大吉行船风顺圣意行船风顺去无疑利涉江津正遇时万里长程知可到所谋遂意事如期谋望欲求动止莫怀疑名利求寻莫待迟但得便中须速去休教蹉过运和时家宅家门兴旺福神多人口无灾百事和春夏累沾些小悔秋冬喜气自然多婚姻百岁婚姻一日成今朝何事苦调停两边相许无余事便好承欢通娉婷失物昨日扁舟过洞庭知君心下不安寍相应失却凡间物终有踪由莫用惊官事理直何须问上真纵经官府不遭嗔虽然目下多惊恐保汝平安百事伸行人归期限促恨悠悠无奈淹留事未周若得福神添力佑轻帆风送岸头舟占病谁觉灾来疾似风卢医扁鹊枉施功何如一愿酹天地再与添寿作老翁解曰占家宅人口大吉求财有喜失物可寻病者渐退行人将至官事有理婚事可成田蚕六畜兴旺占身作福吉求官必达六甲生男百事大吉第六签下下鸳鸯分飞圣意鸳鸯阻隔两分飞谋望求财未得时守旧却宜休改革如今进退尚迟疑谋望名利从来不易求忙忙世事水中鸥天分不欲人贪妒枉使浮云空白头家宅指望今年百事昌谁知因小惹灾殃如今若得人财好重告家神炷愿香婚姻不将年命合相同勉强求成岂利通纵若有缘成一处终须离别各西东失物失却凡财问圣真汝今莫把众人嗔天曹料剩分毫定衣食随求不害身官事休听人唆入县衙两边徒尔结冤家不如撒手平和去免得前叫老爹行人去时多有弟和兄岂料中途失伴群阻滞未来终久到何须每日倚柴门占病妻占夫兮夫占妻终朝必定守孤恓父兄伯叔占男子患难虽沉尚可医解曰占家宅有口舌生灾失物不见官事宜和求财未遂求官未达病祭家神行人求至六甲生女田蚕半熟六畜保吉占身迟滞婚姻不成第七签中上枯木逢春圣意枯木逢春色欲华顿然枝盛长萌芽时人莫作为柴砍直待春深又吐华谋望久在山中待好音无人拔采说知情如今借得东风力叶茂花繁覆地阴家宅淹滞消除正可夸福星一点照君家从今莫听他人说树正何愁日影斜婚姻几年久坐没人招今日枯枝长嫩条自是婚姻千里合无缘对面路迢遥失物分明失物在东方不解追寻室里忙若选更迟三五日他人落得嘴头光官事新事伤人旧事成劝君休要逞高能平心自有宪台上此地从来不可登行人音书许送到君家无奈人情事未谐直待三阳回马后忽然衣锦到门占病无灾不肯念三宝有病纔思旧愿多若肯尽心重改过不交善者见阎罗解曰占家宅小口有灾病者作福占身忌小人侵筭失物急寻求财未遂行人有信至求官未达田蚕半熟六畜保吉六甲生男婚姻可成第八签下下渔舟上滩圣意因见渔舟上逆滩渔舟泊此且盘桓前滩过了浑无事更有后滩过更难谋望命里无时不必求何须日夜泛鱼舟红鳞只在秋波里用尽心机不上钩家宅不能安分每贪图惹得家神祸事多春夏忧愁人口病秋冬又忌损田禾婚姻傍人只说两相当难测胸怀抱虎狼面好怎知心不好不如独枕卧藤床失物皆因为小失驴牛触在心头整日忧人眼不如天眼见分明教汝莫贪求官事得和阑处且和阑到处人心有恶奸莫信酒中胡说易岂知台上对词难行人一心常卦两头忧路阻关山不自由惆怅几多冤恨事更无消息到杨州占病只因小事恼心怀惹得忧疑怪病来急向静中求福善莫教加谴堕尘埃解曰占家宅小口有灾自身防口舌病者作福失物不见求财未遂行人未至官事失理求官未达田蚕半熟六甲难产有虚惊六畜宜更动婚姻难成第九签中平春兰秋菊圣意兰芳春景真堪爱菊吐清香色又佳乾坤各自为情意不解东风次第开谋望昔曾许汝到春来岂料营为意不谐且待菊梅开绽月依然名利两全哉家宅指望家和万事成年来忧闷几曾伸因何不把家神敬门户无人有响声婚姻婚若成时待月圆不须心下意悬悬虽然好段姻缘事无奈伊人心未坚失物自失如何怨老天神公岂肯为财怜伊君要听真消息不在明年在后年官事教伊不用苦贪嗔恐有文词到讼听凡事抽身归去好闭门静坐作闲人行人久去虽然音信稀汝今何用意懤菊兰自有开花日各自根苗等待时占病此处恹恹怨满怀未逢良药事难谐平安等到三更后祸去从交福降来解曰占家宅防小口有灾阴人有灾宜作福失物难寻病者作福求财半遂行人有信官事留连求官未达六甲未产六畜旺相婚姻可合迟第十签下下游蜂作蜜圣意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总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与谁辛苦与谁甜谋望托人去作心中事早早回头归故乡口好怎知心不好痴心且去受灾殃家宅今岁田蚕半吉祥夏秋又忌损牛羊冬深人口宜禳保更忌凶人夜入墙婚姻野草开花莫恋迷一朝乐极便生悲收心且待婚姻事莫惹傍人说是非失物失去资财莫怨天谁交贤者只贪眠情知已入仔人手不在芦花浅水边官事世间难戒是贪嗔因笑螳螂不见机只恐鸣蝉遭汝捕不知黄雀后头随行人艰难经涉万重山心事忙忙意未还又恐路途人毒害几多凶险在其间占病恶病临身无奈何看看沉重见阎罗如今若要凶星退速请高道理魍魑解曰占家宅防有灾占身平安失物不见防口舌求财耗散行人未至病者主重宜作福官事未了求官未达六甲生女相婚不成有口舌田蚕半熟第十一签大吉囚人出狱圣意囚人出狱争讼了却买甜瓜上酒楼遇见故人同畅饮酒钱还了又相酬谋望埋沉踪迹未亨通今日承恩谢上穹改过前非行大道自然财禄尽雍容家宅马旺人兴百事宜田蚕十倍在秋期但防阴人生灾疾见喜无忧不可欺婚姻前世因缘会今生莫为资财起爱憎若有贵人提拔处好攀月桂上云端失物莫赖平人暗里赉分明落在市桥西如今有靠神灵佑失物还须不得齐官事从来惧法怕官方事到头来险几场自有高人亲眼盻不须惆怅虑心肠行人几年相别到门闾今日他乡遇故知归意急如江上浪只争来早与来迟占病几年纔脱是非门岂料天灾又染身若更不求神力佑留连日久困尘埃解曰占家宅添人口占身无事失物可寻病者服药求财大获行人立至官事有理婚姻可成求官得位六甲生男迟田蚕大熟六畜兴旺凡事大吉第十二签下下风卷杨花圣意杨花风卷无消息却似襄王一梦中夜静月明风细处空飘零落惹芳丛谋望不依时运强求财心地高平汝自栽若要妄为非礼事不招祸至惹天灾家宅路险身衰暮夜归谨防目下闹是非家中小口招灾祸六畜田蚕今岁亏婚姻未有姻缘莫主张两边年命少相当媒人本是瞒人汉谋得成来不久常失物原来不是自家财何用叨叨着意猜不想破财又折本总然寻得也招灾官事横事无忧慕地来心中愁闷几时开如今不惹和为贵免得将钱到宪台行人鱼沉鹰杳去为踪困旅穷途阻不通万里故乡归未得阳关回首白云浓占病梦入幽冥路已赊投神空自惹咨嗟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解曰占家宅不利阴人小口不测有灾病者凶宜保福求财无行人未至官事劝和求官未达田蚕半熟六甲难产婚姻不成六畜宜保安第十三签大吉开花结子圣意开花结子喜逢时赖得春工造化机所望求谋皆遂意衣锦还乡事可期谋望玉体冰肌不肯移真心惟有岁寒知如今喜得阳和至花落依然果满枝家宅今年不似去年贫财宝重添遇贵宾人口完成无贼盗平安赛过九州岛人婚姻女貌郎才世所稀前缘修定不须疑如今但得他人肯便好将钱过定期失物浮财失去问谁将莫把平人要细祥汝正的然西向坐原来此物在东方官事少辈搬唆事未寍如今不用把心惊公厅自有真明镜曲直无灾免杖刑行人行人心急意徘徊阻路牵连尚未回寅卯待交辰巳日依然平地一声雷占病天星不顺致灾愆有病占身不损年若得明师及谬语不如祈福谢苍天解曰占家宅平隐占身大利失物可寻病者得痊求官得位行人便至官讼有理求财遂意六甲生男田蚕大熟婚姻可成添人进口六畜旺相第十四签中平龙蛇混杂圣意龙蛇混杂最难分未得风雷便化鳞一日升腾归北海那时方得现龙神谋望两头事意尚蹉跎只好随缘守分过但得时来不多久眼前永得也消磨家宅不崇香火不修身来问家事事未伸若要财兴与人旺除非安过旧家神婚姻偷婚不与众人知失福违伦后悔迟若不被人强占害也遭官府受鞭笞失物失却浮财莫哭穷要寻目下不能从直交风冷寒霜至方见傍人说实踪官事人鬼交横事求和难分曲直及奔波不如忍却心头火免得浑身受折磨行人行人去后未还家同伴牵连有怨嗟要见须逢壬癸日故人方始出天涯占病玉石难分假与真阴阳冷热未均寍早把心香焚一炷免得阳间作阴人解曰占家宅人口不寍占身不宜出行失物难寻病者星宸不顺田蚕半收求财未遂行人未至婚姻难成口舌官事失理求官未达六甲忧疑六畜变更第十五签上上一轮明月圣意月满今霄离海边时人感仰丽青天清光烁处群星散君子营谋便得官谋望此去相逢贵客邀莫嗟天外路迢遥平地任汝营求意云有天梯渡水桥家宅保得身安莫问钱好香焚炷谢苍天田蚕六畜多兴旺管取今年胜旧年婚姻前生注定是姻缘女貌郎才并少年要肯坚心答天地管交找妇共团圆失物失物踪由过北厢如今休要乱胡详来朝自有傍人见便靠神明保吉祥官事汝本聪明特达人偶逢淹滞损精神云收雨散中霄静现出蟾光四海明行人去时曾约便相逢今日音书又不通阻滞潦留三五日管交财阜乐时丰占病心中有事意难为如若为之君子知自是善财难割舍舍之祸去福来随解曰占家宅平隐占身大吉失物不失病者不妨作福保吉求财遂意行人立至官事有理求官必达六甲生男婚姻就成田蚕六畜兴旺凡事大吉第十六签下下浊油点灯圣意浊油点灯灯易灭纔挑得起又衰微长心挑尽空劳力何不抽身早去归谋望履危渡水两艰难蓟计千谋名利悭守分安贫宜忍耐忙忙劳碌不如闲家宅只因不肯敬神明惹得家中事不寍今岁欲除灾与祸除非重整旧家神婚姻纔方说起便啰嗦即是姻缘不到头如今略得言相许又恐他人闇里谋失物乍失资财莫便嗔宽怀休要怨他人归来且把心头忖破了浮财免身害官事万事无过一认真何须苦苦说艰辛不如急早回头去到彼须防鬼弄人行人身衰力弱路难行咫尺家乡万里程宜向道中求善福免交风雨送秋声占病忧危莫枉费资财流水无情去不回半点残灯光欲尽更遭一阵猛风来解曰占家宅不寍占身宜守旧失物不见官事失理病者凶求财未遂婚姻不成六甲生男有忧六畜有损行人防盗凡事不利第十七签中平当忧不忧圣意当初得意反成失今日忧危事不危若遇贵人相接引千年枯木再生枝谋望贪多偏惹祸临身名利从来未是真但得优游家道乐知他谁是百年人家宅莫将怪梦作闲愁休听邪师祸不招自是行藏天理合岂因危小病难消婚姻不须勉强为资金姻运来时那用寻卒急要成非好事知人知面不知心失物只因懒散不收藏失去之时便有藏用意早寻容易见更迟三日往西方官事烧香祷告意精神若问官灾事不成自有贵人力提举虎头蛇尾不须惊行人不用人前问信音行人在外有归心虽然钱物无多少但得平安值万金占病灾来不是自家招何用将钱向鬼烧但要平心答天地依然平稳过寒潮解曰占家宅阴人小口有灾占病不妨求财半遂行人未至占身守旧求官必达官事缓慢吉六甲生男婚姻迟吉田蚕大熟第十八签下下笼开鹤去圣意养汝原来岁月深笼开不见意沈吟相应只在秋江上明月芦花何处寻谋望本来无分作仙翁为爱飞禽便罩笼不合脱身天外去方知贪欲尽成空家宅旧年不利损多般今岁缘何又不安畜产田蚕无一倍更忧火盗事相于婚姻姻缘心许不知非怎好贪欢逐汝归伫看始知林里鹰五更天晓各分飞失物闲时不把壁篱修失却浮财更惹忧财物已落空消化如今那去讨踪由官事三司台上始知非囹圄围中后悔迟若得皇恩天赦到开牢放出罪人归行人利名蹭蹬意徘徊身阻他乡未便归望断长江无信息却知鲍老送婴孩占病天星不顺病难安每日恹恹改旧颜服药求神无效应许来心愿不知迟解曰占家宅不安阴小生灾占身失脱失物不见求财无行人未至六甲生男官事失理求官未达出行不利田蚕半熟六畜损失病者星宸不顺旧愿未还第十九签大吉云行雨施圣意云行雨施春正深谋望求财总遂心争讼见官多有理贵人喜庆自相寻谋望时逢暖律景和平谋望求财总遂心若要营为当此漈脱身易服取功名家宅春耕夏种又秋收人事平安不用忧早去脱身须谨慎堤防小辈弄无由婚姻归家便把鸾房整好听呜琴有凤声天付姻缘更和合伊今不必问前程失物劝君更改不依从失去求神问吉凶子午方头人旺处好交仔细问来踪官事莫信人来话短长虽然失理也高强若逢官贵微加力如日光明大吉祥行人久住他乡未到家偶然流落在天涯一朝待遇龙行雨枯木依然满树花占病来如风雨去微尘病者恹恹尚未醒好把心头愿早赛免交疾病苦缠身解曰占家宅防失脱占身吉失物急寻行人有信求财遂意官事有理婚姻可成六甲生男六畜兴旺田蚕大吉第二十签下下有舟无楫圣意有舟无楫难撑载更被漂流向海中嗟叹世人应不足娱人如此走西东谋望千谋万计事难成枉走关山万里城孰若收心且寍耐不然事主反忧惊家宅去年指望今年好今岁缘何又不寍只为旧物多怪异却教疑忌损人情婚姻许了因何又不同只应年命不相同莫教勉强心无定又恐相逢是梦中失物门窗不肯细堤防失去如何空自忙山涧有踪寻不见莫思音信在谁傍官事官事从来好劝开钱悭理直不须来莫交成事难回避只恐淹连到宪台行人损体伤身只为财他乡羁绊未回来行人在路防官事家下仍忧火盗灾占病破舟过海又遭风失楫途危在险中问卜求医都是妄不如急景靠阴功解曰占家宅人口有灾占身有口舌失物不见病者难痊凶行人未至官事宜和求官未达娼姻反悔六甲生女田蚕半收六畜有灾第廿一签大吉鲲化为鹏圣意鲲化为鹏海浪翻阴阳交泰太平间庶人慕有凌云志平地雷声启蛰还谋望几年流在波涛内未得风雷志气高今日脱身纔变化应知万里任遨游家宅预宜更改旧门庭马旺人兴百事寍不但田蚕收十倍更于四处任经营婚姻幼男小女两相宜配合婚姻似火催此际好求鸾凤偶迁延蹉过悔来迟失物东北方头水路行踪由寻觅物还主莫交怠慢多疑虑财散人离有更改官事初然心事尚孤疑到底渊清见石堤终有贵人添气力不交罗网罩鲸鱼行人行人久无鱼雁音愁煞家眷梦里寻天尊殿前虔心祷立教行人现门庭占病七情伤体惹灾来皱却双眉闷不开作福祷神求保护免教人眷起悲哀解曰占家宅进人口占身大吉病者宜改保福安痊求财遂意行人立至官事有理求官必达娼姻可成六甲生男田蚕大熟六畜兴旺凡事大吉第廿二签上上凤凰出林圣意凤凰飞出林间去展趐飞来众异禽一但身荣朝上阙四方钦羡尽闻名谋望几年静坐守闲居景物萧条家道虚此去时通开泰运不求名利自寻伊家宅好整新居换旧巢远离群小免相嘲时和无事平为福岁稔何能落下稍婚姻百年夫妇似鸣琴静中好听凤鸾鸣休教良姻佳期路等到天寒失鹰群失物只因自己欠遮围失去何如得自归便要经官方得见不教久后受人亏官事本为毛羽惜朱衣误入深林被鹊欺今日奋身腾碧汉从他鼠鹊哂何时行人去人归后乏行装离了他乡在路傍牛马下旬音信到平安无事不须忙占病数载淹连运未通灾星正照汝家门谁知却有穹苍助保汝痊安谢上苍解曰占家宅人口平安占身宜作福官事有理求官必达求财半遂婚姻难成田蚕大熟六甲生男病者得痊六畜兴旺第廿三签下下花开遭雨圣意种得桃枝满院东花开遭雨又遭风当初指望收桃吃到了如今只是空谋望几载蟾官折桂枝未逢时节使空回何期等到花开日又被连天大下摧家宅旧居不利向新搬不肯搬移不得安。

武当玄武派的简介

武当玄武派的简介

武当玄武派的简介武当山的主神是玄武神,玄武派由此而生,武当山原名太和山,参上山,为火山,玄武神为水神,唯水能克火,此山有"非真武而不足当之"之意,故改名:"武当山",随着玄武神的显赫,武当山的知名度也就越来越大,而后便成玄武神的代名,甚至取代了玄武神的知名度,,在"玄武派"传至第十二代时武当山又诞生了"武当派",此时武当山大量的道人都皈依于"武当派""玄武派"从此暂时断传。

此后武当山高道倍出,从而又出现在了如:"武当清微派"、"新武当派"、"武当榔梅派"、"武当三丰派"、"武当龙门派"等十几个派系。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玄武派的简介。

武当玄武派介绍武当山原名太和山,明朝时由于皇家对于武当山和张三丰推崇,称武当为'太岳',名位在五岳之上,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其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武当山人称"仙室",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为中原道教的活动中心,中道教各教派诞生之后均相继传入武当,至使武当为成为了一个多派系同修的场所。

改革开放以后,宗教政策得到了落实,武当各派也恢复了传承,为了使武当各派能在武当和蔼相处、共同发展,同时也是便于武当道教协会的总一管理,一九八九年九月九日,武当道教协会经研究决定,恢复"武当玄武派",当时距分派辈的方法是,武当玄武派承接原第十二代,继第十三代为承接的第一代,续承武当玄武派的第一代为玄武派第十三代弟子,第二代(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一至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日为第二代)为玄武派第十四代弟子,再后五年一代排列,由武当道教协会统一收徒。

而今,武当"玄武派","武当三丰派",是武当山诸多派系得以传承的本山派系。

武当山玄天上帝垂训文

武当山玄天上帝垂训文

武當山玄天上帝垂訓文吾號治世福神。

鎮北天大將軍。

遊巡諸天諸地。

掌握世界乾坤。

扶助太平天道。

護佑國王大臣。

不忍五濁惡世。

眾生受苦遭辛。

旱澇饑饉疾疫。

水火劫盜刀兵。

天下江南江北。

朝病暮死七分。

吾向三元八節。

三會五臘生辰。

斗降七齋三七。

本命甲子庚申。

臘月二十五日。

親隨玉帝降臨。

統率千真萬聖。

檢察下界人民。

紀錄作善作幅。

較量罪福重輕。

輕則減死一半。

重則死絕滅門。

善者得見天日。

惡者不見太平。

信者得度末劫。

不信喪命亡魂。

檢舉不忠不孝。

抄錄無義無仁。

窮不安分守己。

富不念老憐貧。

輕重長短秤尺。

大小斛斗方升。

買賣欺瞞良善。

交關舉用不平。

使盡機關腸肚。

惡心害眾欺群。

兩舌惡口鬥亂。

教唆州縣鄉村。

恣意慳貪嫉妒。

是非人我爭嗔。

不識善惡因果。

不畏天地神明。

強梁不得老死。

結冤促壽除齡。

故遣天將抄錄。

疥癬痳痘災瘟。

肚痛赤眼瀉痢。

惡瘡膿血淋漓。

咽喉急風唾毒。

寒熱咳嗽呻吟。

打算未盡劫數。

十磨九難未輕。

天遣帝王治世。

滅除惡黨紛紛。

似吾當初學道。

直磨鐵杵成針。

治盡不平等輩。

方始大地成金。

奉勸世人敬信。

聽吾指說叮嚀。

不可聽聞邈邈。

各依戒律諄諄。

方見太平年到。

上元甲子當旬。

自此風調雨順。

田蠶五穀豐登。

天下太平樂業。

人民歌詠歡欣。

到此人身難得。

各宜修省思尋。

更有泰山東嶽。

速報立報司存。

莫道造惡不報。

直待惡貫滿盈。

莫道修善無應。

直待善果圓成。

若有人間私語。

天上聽若雷霆。

不可欺心暗室。

神目如電光熒。

陰陽誤傷人命。

修犯地曜天星。

醫藥誤傷人命。

方脈指下不明。

僧道師人積罪。

貪求世利食葷。

似此誦經有罪。

差訛字句不真。

溺死兒女有罪。

千生萬劫冤親。

切莫殺食物命。

放火燒害山林。

積累無邊罪業。

冤冤報屈難伸。

切莫殺食牛犬。

免墮萬劫沉淪。

告報行法弟子。

天條不可不遵。

愛惜一切字紙。

遇諸水火漂焚。

帝德好生惡殺。

簿書日夜具呈。

陽有陽間罪業。

陰有陰司典刑。

請看冥司錄載。

太上感應篇云。

造作善善惡惡。

報應如影隨形。

一勸敬重天地。

心香一炷晨昏。

二勸孝養父母。

堂前活佛二尊。

三勸皈依三寶。

漳州宫殿建筑瑰宝——笃厚武当宫(定)

漳州宫殿建筑瑰宝——笃厚武当宫(定)

漳州宫殿建筑瑰宝——笃厚武当宫(定)打开文本图片集如景似境的笃厚祖宫武当分镇笃厚武当宫亦称笃厚祖宫,宫殿始建于北宋淳化五年(994),明清历代均有重修,现建筑保持清代风格。

宫殿主体建筑为单体建筑,屋面与主殿山墙相连,前廊呈“八”字形。

平面布局和桥梁结构保存较为完好,建筑法式较为繁缛,石木构件雕刻精细,立体装饰更有别于其他庙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且附属文物有明确纪年可考。

是漳州地区保存较好,有鲜明特色的武当宫建筑之一。

来到笃厚武当宫,一种雄浑的气势让人肃然起敬。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开的三扇山门,山门前雄踞着两尊石狮。

进入山门,为花岗岩宫埕,殿前正中的铁鼎炉香烟袅袅,潭边埕沿筑有石栅栏,人们可以凭栏观鱼,生机勃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宫埕前得古榕树,俗称赤榕(母榕),与后宫埕南边另一棵古榕(公榕)成为雌雄相配。

据考究已有千年树龄,是园林部门保护的名木古树,这片千年的绿色,为笃厚宫增添了生命的色彩,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仰望高耸的古树,眼角的余光不禁被吸引,那是屋顶上的另一抹亮色。

精致的屋顶上瓷雕人物、龙、凤、花卉等栩栩如生。

踱步走近主殿,只见殿内主祀金面玄天上帝,两边分别配祀太子爷、国舅爷、护法神、龙公爷、马公爷、以及赵子龙、珈蓝爷、土地公、土地婆、虎将公等。

后殿正中神龛供奉明代玄天上帝铜铸神像,左边为龙公爷,右边为马公爷。

神龛前神桌孔子公、文昌帝君、魁星爷。

南厢房供奉观音佛祖、祖师公、地藏王,北厢房供奉山西夫子关圣帝君。

向后殿左方十米处走近,留存有修建于塔后港官路上的宋代石桥(宋桥),与古时漳州东城门外接送官员的“接官亭”相连,为通往省城和京城的必经之路。

宋桥有一小方花园及小庙祀土地公。

桥左矗立着一块镌写着“古博道”的石刻。

往前便是种植着各种花卉药草的小花园,供信众观赏求药。

深远的历史源流传说唐代初年,“开漳圣王”陈元光副将陈章与旗牌官洪乾、洪坤、林忠良、吴敏等人在湖南。

湖北调运军粮时,途径武当山,祈求一尊玄天上帝金身随行供奉。

玄帝信仰的多维探索与深入探讨——_“玄天上帝文化研讨会”综述

玄帝信仰的多维探索与深入探讨——_“玄天上帝文化研讨会”综述
拿大藏 《朝元图》壁画的神祇表现的是神霄派的
神系,绘制的时间应为金章宗明昌元年 (
1190)
之后,金正大元年 (
1224)之前。陶金 《即是武
当———北京故宫钦安殿供奉青白玉玄天上帝山子
的宗教内涵》一文,从玄帝信仰、宫廷道教、微
缩山水、玄帝祠庙网络及清高宗个人宗教修养等
角度对北京故宫钦安殿供奉的 “青白玉玄天上帝
山的真武祭祀与明代官道的格局》一文,考察了
明代道教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即官道,官
道教图像是道法自然观念的产物,作为诠释
道是明代道教与皇室政治相互结合,承接国家重
层次的道教图像学从道教历史、宗教信仰和心理
大祭祀事务的产物,不但具有宗教属性,也具有
学等维度出发,可以更深层次地探讨这些图像艺
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武当山真武大帝皇家道场
径,即真武宝卷,道教神明信仰与民间宝卷关系
显了宁夏真武信仰的在地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密切,他从神明宝卷着手对真武信仰中蕴含的哲
此外,左攀、卢晓娜、刘佳依、张慧仙等青年学
学思想、内丹 炼 养、斋 醮 仪 式 等 作 了 探 究。郭
武、李小龙 《北帝伏魔经法仪式小考》一文,通
者也分别对扬州、江南、山西及少数民族地区的
会协办,武当山道教协会、武当山道教学院承
经一传一注,论述其内涵及撰作年代,并将其它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华中
相关的 30 余种道经也录于文中,保存了经传中
研究玄天上帝的重要材料。杨立志 《武当山现存
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支持。来自北京大学、
其衍变》一文,梳理了道经中现存与玄帝信仰相
过考察北帝伏魔经法的建坛威仪、神祇信仰和仪

武当山琼台中观简介

武当山琼台中观简介

武当山琼台中观简介
武当琼台中观位于湖北省武当山风景区北大门,是武当山规
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建筑群。

它依山就势,高低错落,规模宏大,
是一座融道教建筑、园林建筑、古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大型建筑群。

琼台中观主要由前山门、下院(琼台)和上院(紫霄宫)组成,占地面积约2公顷,主要建筑有太和殿、明伦堂、五凤楼等。

太和殿是一座五开间的砖木结构建筑,面阔12.9米,进深
7米,高17米。

殿内正中供奉着高达16米的玄天上帝像,两侧
是四大天王和十大弟子塑像。

太和殿前的照壁上雕有二十四位道
教神仙,相传都是明代永乐年间由皇宫内院的琉璃壁烧制而成。

照壁上还有一副对联:“丹心护道明真道,金身立象显大千”。


照壁上还留有明代嘉靖皇帝的御笔“神功”二字。

明伦堂是全观的中心建筑。

明伦堂宽23.8米,深17.2米,
高11.4米,是道教经典《道德经》的主要诠释之地。

—— 1 —1 —。

武当道教教派一览

武当道教教派一览

武当道教教派一览武当道教教派一览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辨别。

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致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

其明显的门派辨别,应自南宋和金元对峙之时开端。

分属全真、正一两大道派的全真派、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微派等,长期在武当山传道授徒。

这些道教派系固然教义有别,但在尊崇真武这一点上是共同认可的,而且不同水平的交融是其主流。

全真派亦称全真教、全真道。

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

金大定七年(1167年)陕西咸阳人王喆,即王重阳创建。

主张三教合一。

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祖先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

该派主要典籍有《道德清净经》、《船若心经》、《孝径》等。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汪思真来武当山五龙观开山传宗,授徒百余人。

正一派亦称正一道,是道教符箓各派的总称。

原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张陵所创,后尊张陵为天师,故亦称“天师道”。

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合流。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后嗣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箓,即龙虎山、阁皂山、茅山。

尔后但凡道教的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

主要奉持《正一经》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

该派汉末后传入武当山,明代曾为武当山的主要道派。

上清派东晋时创建。

起初传播于江南一带。

自陶弘景以后,该派主要在江苏茅山地域活动,故亦称“茅山宗”。

上清派以《黄庭经》为主要内修理论,称《大洞经》、《雌一五老宝经》和《太上素灵大有妙经》为“道者三奇”,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

北宋时,武当山就有上清玉仙观,但由于典籍埋没,北宋以前上清派在武当山的传承状况,无可考。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茅山清真观道士孙寂然登武当山,兴复五龙诸观庙宇,以上清五雷诸法传授弟子,擅长符箓驱邪,遂构成“五龙之派”,该派以武当山五龙观为主要传授活动场所,所以也叫“上清五龙派。

关于“真武大帝”与“雷祖”的简单考释

关于“真武大帝”与“雷祖”的简单考释

关于“真武大帝”与“雷祖”的简单考释本文主要资料来源于:(1)宋晶:《武当山玄天上帝神系概述》;(2)李远国老师的口头点拨;(3)匿名道友的网络资料。

作者本人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材料梳理,并没有太多的原创内容。

有朋友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龙虎山天师道》这本书上发现一个小“问题”,乃因书中介绍“真武大帝”的条目上有这么一句话:道教还以“真武”为雷部之神,简称“雷祖”,即总司风雷电之神。

我们平时所熟悉的“雷祖”,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书上看见这么一段话,便感觉是此书犯了常识性的错误。

——其实不然。

通过下文的简单梳理,希望我们能够将这个问题说说清楚。

一、宋元时期:从“真武”到“玄帝”神格变化道教的真武大帝信仰,源自华夏先民的星斗崇拜,经由北宫玄武逐渐演化而来,在这个演化的过程当中,其形象和神职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一系列的变化。

至于真武大帝的信仰普及,应该是兴于北宋,据北宋期间流行的《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的记载,真武大帝是玄元圣祖(太上老君)的第82次化身:且玄元圣祖,八十一次显为老君,八十二次变为玄武。

故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武曲显灵之验。

本虚危之二宿,交水火之两精。

或挂甲而衣袍,或穿靴而跣足。

常披绀发,每仗神锋,声震九天,威分四部。

拥之者早森玄雾,蹑之者苍龟巨蛇。

……於开皇元年甲辰之岁三月三日午时,降诞於王宫,相貌殊伦。

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

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

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於北方。

显迹之因,自此始也。

——《正统道藏·洞神部·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至于南宋,大概在淳熙十一年(1184),“玄帝”的称号已经随着《玄帝实录》一书的传播而流行开来,南宋绍定二年(1229),白玉蟾祖师题写的湖南永州祁阳山《紫霞观镇蛟符》石刻即云:玉虚师相、玄天上帝、受天明命、剪伐魔精。

这表明从南宋开始,道教界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玄帝”这一称呼,而真武的神格地位也由“真君”提高为“天帝”。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 - 国家宗教事务局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 - 国家宗教事务局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一、深厚的历史底蕴玄天上帝在武当山修炼成道,武当山作为玄帝信仰的发源地,被世界各地供奉玄帝的宫观信徒尊为祖庭。

明朝奉玄天上帝为护国尊神,郑和七下西洋,把玄帝信仰传播到东南亚,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也把玄天上帝奉为庇护神带到台湾。

清朝入关以后,一些不甘满族统治的明代遗民,以玄天上帝信仰为纽带,以反清复明为已任,同满清政府进行了长期不屈的抗争,洪门可以说是反清复明的地下组织之一。

在清朝政府残酷镇压下,洪门义士毅然在东南亚开辟反清据点。

玄天上帝信仰再次随洪门传播到东南亚及周边地区(洪门奉玄天上帝、关圣帝君为主神)。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玄天上帝已成为东南亚一带华人的主流信仰。

继玄天上帝之后,武当山又出现了张三丰这位家户喻晓的神仙。

张三丰宋元明武当山道士。

名通,又名全一,字玄玄,号三丰。

由于他平时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

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县)人。

相传为汉张良后裔,又传为张天师后裔。

史料记载张三丰的道籍(即道教户籍)落在均州芝河里(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县镇境内)。

1431年明初高道任自垣编纂《大岳太和山志》,首次在山志中记入张三丰,明确记载:“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丰”。

元末武当山大多数宫观毁战火,明洪武初张三丰率徒收拾因兵焚被毁、杂草丛生的殿宇,初步恢复了几个主要宫观。

“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

张三丰在武当山展旗峰北陲老营(时称遇真宫)“卜地结草庐,供奉玄帝香火”。

又在黄土城(今遇真宫)“卜地结草庵,曰会仙馆”。

嘱咐弟子周真德说:“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来时,非在子也。

至嘱,至嘱。

”据明代任自垣描述,张三丰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傍若无人。

“兴来穿山走石,倦时铺云卧雪”,身披一道衣,“自无寒署”。

遇有人向他请求教益的,“终日不答一语”。

如果议论三教经书,他吐词滚滚络绎不绝,“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欺诳于人”。

他居无定所,时隐时现,出奇不意地解人危难,常常活跃在民间。

(完整版)武当山

(完整版)武当山

金殿
三、 武 当 山 著 名 景 点
三、武当山——著名景点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 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 “太元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为 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
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殿内 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筑式样和 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真武大帝特征:为北方之神、为水神、为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象征、 为戈之事的主持者、为司命之神
北宋时期,真武的形象仍是龟蛇。到了南宋,真武人格化的传说开始 日益繁盛。
一、武当山概况——景区特色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山势雄伟,面临丹江口水库,背 依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属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5A级旅游区”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
一、武当山概况——自然风光
武当山山势奇特,雄浑壮阔。有72峰、36 岩、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峰 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丽画境。主 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
武当山既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又有黄山 之奇秀、雁荡之幽雅。
三、 武 当 山 著 名 景 点
三、武当山——著名景点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山腰紫金城南天门外,占地
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l 600 多平方米。 太和宫建于明代永乐十四年 (1416),时有殿堂道 舍等建筑五百一十间;现仅存正殿、朝拜殿、钟 鼓楼、铜殿等。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 仅存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 童玉女等塑像,殿门两侧各置铜碑一座。
观完美结合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著名的道教 圣地。以其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规模宏大的古建筑 群、饮誉海内外的武当武术(明代张三丰创建的武当派 拳术闻名天下)、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陕西华县清代“玄天上帝”造像碑考略

陕西华县清代“玄天上帝”造像碑考略

陕西华县清代“玄天上帝”造像碑考略赵超1巫骁2(1.汉阳陵博物馆,陕西西安 710201;2.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4)摘要:陕西华县新发现的清代“玄天上帝”造像碑记载了清初该地民间以血缘宗亲和地域乡党为纽带结成香会尊奉玄帝的事迹。

该香会因限于战争阻隔、成员年老和资金匮乏等原因,以镌刻玄帝造像碑的方式替代亲身朝拜武当山的行为,体现了清初这一地区玄帝信仰和朝山习俗的社会文化心理。

关键词:玄帝信仰朝山习俗造像碑社会文化心理ABSTRACT:Shaanxi Hua county new-found“Xuantian Shangdi(the Somber Warrior God)”votive stele records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civil blood clan and geographical countrymen as a link to form fragrant enshrined in Xuantian Shangdi's deeds. The fragrance will be limited to war block, members of old age and the lack of funds and other reasons, to Xuantian Shangdi statue stele engraved instead of personal pilgrimage to Wudang mountain, reflects this region in early Qing dynasty Xuantian Shangdi beliefs and worship practice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KEY WORDS: Xuantian Shangdi belief; custum of Wudang mountain pilgrimage; votive stele;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文博》2015年第1期登载了陕西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刘合心先生的文章《华县发现清代道教“玄天上帝”造像碑初探》[1]。

杨立志: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及其遗迹

杨立志: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及其遗迹

杨立志: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及其遗迹*导读:张三丰真人是元明之际著名道士。

或以为他生于1247年,冲举于1464年。

难以确考。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传说很多,而且神话成……张三丰真人是元明之际著名道士。

或以为他生于1247年,冲举于1464年。

难以确考。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传说很多,而且神话成分很重,但据香港大学黄兆汉博士《明代道士张三丰考》一书考证,历史上确有张三丰其人。

武汉市道教协会冯祟岩先生曾对有关张三丰的史料做过详细蒐集和整理,部分内容收入《武当拳之研究》一书。

近年来,武当山道教协会和十堰市张三丰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出版了《张三丰全集合校》(郭旭阳主编)、《张三丰传说》(李光富主编)、《张三丰研究资料选编》(刘文国主编)、《张三丰研究论文集》(杨国英主编)等书。

本文主要根据明宣德六年(1431年)太常寺丞任自垣编纂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以下简称《敕建山志》)和明嘉靖丙申(1536年)方升编纂的《大岳志略》等书为依据,对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明皇室对张三丰真人的敬慕和寻访及武当山有关张三丰的遗迹等略作考证和介绍。

*一、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主要活动张三丰到武当山修道的时间约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前后,离开武当山的时间约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他在武当山的主要活动有:(一)敬谒玄天上帝;(二)复兴武当三宫;(三)任五龙宫住持;(四)修建草庐修道;(五)选择徒弟传道;(六)预言武当山将大兴等。

下面以宣德年间编成的《敕建山志》和天顺年间编成的《襄阳府志》等书为依据,对张三丰在武当山的道教活动作一些考证和介绍。

《敕建山志》卷六《张全弌传》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张三丰传记,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是我们研究张三丰生平事迹的重要文献。

其全文如下:张全弌。

字玄玄,号三丰。

相传留侯之裔,不知何许人。

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顶中作一髻,手中执方尺。

身披一衲,自无寒暑。

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傍若无人。

湖北武当山与岭南的北帝崇拜

湖北武当山与岭南的北帝崇拜

湖北武当山与岭南的北帝崇拜在广东省的街头巷陌,常有大大小小的北帝庙,仔细观察,里面供奉的均为玄武大帝。

后来读《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发现玄武崇拜的文化传统在广东十分普遍。

例如: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广东人的一个传统节日——北帝诞。

到了这一日,广东各地的北帝庙都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例如北帝诞巡游等。

北帝崇拜在珠江三角洲、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各地均有北帝庙。

广东最早的北帝庙位于佛山市,称为祖庙,意思为北帝庙之始祖。

《广东新语》记载:“吾粤名真武宫,以南海佛山镇之祠为大,称曰祖庙。

其像被发不冠,服帝服而建玄旗,一金剑竖前,一龟一蛇蟠结左右”。

《天官书》记载:“北宫黑帝,其称玄武者也。

或即汉高祖所始祀者也。

粤人祀赤帝并祀黑帝,盖以黑帝位居北极,而司命南溟,南溟之水生於北极,北极为源而南溟为委,祀赤帝者以其治水之委,祀黑帝者以其司水之源也”。

佛山祖庙的祭祀仪式肃穆而隆重,向来是一年中佛山人最大的祀典。

佛山神庙一年中的祭祀活动仪式有七种,包括北帝坐祠堂、北帝巡游、行祖庙、烧大爆、乡饮酒礼、春秋谕祭、北帝诞。

拜北帝公,是佛山人,特别是年纪稍长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行祖庙、拜北帝,更是每年春节大多数佛山人必不可少的过节内容之一。

人们借此以求生意兴隆,丁财两旺。

在每年的北帝诞日,广州番禺区沙湾镇、中山市的黄圃镇、台山市浮石村,还会有飘色巡游活动。

“今日北帝诞,请你出来巡游,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抬北帝神像出游,出游有具体的路线,一般从村口到北帝庙。

然后为北帝更衣,最后由仪仗队接回祖庙,在这些仪式后,村中将大摆酒席。

北帝诞期间,将进行大规模的飘色、舞龙等表演。

鞭炮锣鼓声不断,村民齐聚,共同迎驾祈福。

中国道教的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民间俗称为北帝。

其信仰源于古代对星辰的崇拜,古代将二十八宿分为四方:北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北帝就是镇护北方之神,主司风雨。

因北方七星宿形似龟蛇,龟蛇属水,水在五行属北,其色黑,因而称为玄;龟甲能捍御,又故称武。

武当文化概论-(第2章)

武当文化概论-(第2章)

武当文化概论主讲:杨立志教授武当文化概论•第一章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第二章武当道教的发展历程•第三章玄天上帝信仰及武当神仙造像•第四章武当山建筑文化第二章武当道教的渊源和发展历程➢第一节武当道教的起源➢第二节宋元武当道教的发展➢第三节明代武当道教的鼎盛➢第四节清代至民国武当道教的逐渐衰落➢第五节1949年以后武当道教的新发展第一节武当道教的起源一、武当山道教的历史渊源武当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

虽然作为道教支派的武当道形成较晚,但追溯它的历史渊源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即:古代宗教和荆楚巫术的影响;先秦道家哲学和阴阳五行等思想的影响;神仙信仰和方士方术的影响。

二、玄武神崇拜的起源和演变•武当道教信奉的主神玄天上帝,或称真武大帝、祖师爷等,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宗教中的玄武崇拜。

玄武的起源及演变过程颇为复杂,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考其渊源,当与人类早期的动物崇拜和星辰崇拜有关。

三、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武当道士•西汉时期,武当山属南阳郡管辖。

这一时期即有众多道士在武当山隐居修道。

他们大都属于早期丹鼎派,隐居深山,师徒间传授道术,有时授徒达数十人,开始形成若干个神仙道教团体。

武当道教的产生,其直接渊源当在于此。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止,社会苦难的加剧使许多人转而信仰宗教,从而为道教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戴孟本姓燕,名济,字仲微。

汉明帝(58~76年在位)时人,或云汉武帝时殿上将军。

•马明生字君贤,号明生。

•阴长生新野人。

•谢允字道通,历阳人。

•山世远、尹轨四、隋唐五代时期的武当道教•隋唐时期,道教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

•唐末五代时期,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大动乱,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宁,一些儒生和失意的贵族官吏,为避乱而纷纷隐遁于山林,这一时期到武当山隐居修道者也增加了许多。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

亳州真源(今安徽省亳县境或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境)人。

第二节宋元武当道教的发展一、宋代的真武崇拜与武当道的形成•宋代是道教发展史上又一高峰时期,也是武当山真武神信仰兴起和武当道形成的时期。

真武大帝荡魔天尊司掌水戈武寿斩妖除魔镇守十方

真武大帝荡魔天尊司掌水戈武寿斩妖除魔镇守十方

真武大帝荡魔天尊司掌水戈武寿斩妖除魔镇守十方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

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

真武大帝为北方之神。

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

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

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

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玄武深受人们的信奉。

玄武为戈之事的主持者,勾陈大帝之重要支持,剑仙之道守护神,武学之人的护法者。

灵龟为盾、玄蛇为剑,兵天剑修真的看守护者。

武当山道教最高尊神。

因北方七宿(斗、牛、虚、危、室、壁)组成龟形,其下有腾蛇星,故焦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故称玄武。

玄武真君每每斩妖锄魔都御剑出行。

龟因其寿命长而成为长寿和不死的象征,北方玄武首宿即为斗宿,俗称南斗。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

现在庙内供奉真武大帝,一般为披发跣足,端坐于殿堂之上,旁边塑有龟、蛇二将,或金童、玉女。

据说前者是护卫大神,后者专替真武记录三界中的善恶功过。

真武的诞辰日为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玄天宝诰至心皈命礼混元六天,传法教主。

修真悟道,济度群迷。

普为众生,消除灾障。

八十二化,三教祖师。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弈使。

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

镇天助顺,真武灵应。

福德衍庆,仁慈正烈。

协运真君,治世福神。

玉虚师相,玄天上帝。

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