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件

《大学》的最高目 标,它教育人成为 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至善为目标,为标准,不断 自新(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 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发自内心做到你 的最好(美好的、 永不言弃的精神)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有我们的“至善” 追求;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新过 程;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 引导和约束。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 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 要有格。
看疫情防控期间的图片·请你判断下面哪些行为是文明 行为,是有羞耻心的表现?哪些是不文明行为,没有羞 耻心?
×损坏防疫设施 √
遵守疫情期间的要求
√ 医护人员遵守劳动纪律 √
配合社区防疫人员检查
课堂 练习
例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些名句告诉我们,自省能够( C)
①检视自身的不足 ②打击自己的信心 ③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避免成长中犯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自省的理解。依教材得知,自省能够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 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故正确答案为C。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没写完作业,看见邻 居家孩子出去玩,我 继续写作业
一边是没写完的作业, 一边是没打完的游戏, 我继续写作业
磨砺意志,不断增强自控 能力
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 不断增强自控能力
小结
3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
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 做。 ④“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

3.2 青春有格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七下3.2《青春有格》教案课题《青春有格》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树立规则意识,培养知耻之心,懂得荣辱之分。

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健全人格:明白青春要有自己的格调,要有至善的追求。

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难点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

重点问题:1 行己有耻的含义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3 止于至善的含义4 榜样的作用5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引出本课主题——青春有格学生分组,写一写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如何理解“格”?讲授新课第一目:行己有耻探究一行己有耻含义思考:你知道这些名言的含义吗?提示: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思考:同学之间搞恶作剧的行为可取吗?提示:不可取,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身心健康。

阅读名人名言:行己有耻”,“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名言?学生分享关于此类的名言探究二行己有耻的要求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耻”的事?提示:知耻是有所不为的前提,用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思考:卢梭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人要有羞耻之心,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要反思其不良影响,并加以改正。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思考:高某某终身禁止进入熊猫基地参观,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如何看待王某的行为?提示:王某拦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其他车辆,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防沉迷系统、法律规定等都是外在约束,如何才能让学生戒掉“网瘾”?提示:外在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28张PPT)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 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是要替朋友为印 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 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 十字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期间捐款两万元, 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 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这位热心公益 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 大,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市民开始了寻找 “微尘”的行动。
以上行为属于什么行为?符合“知耻”的要求吗?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羞恶之心”引导我
A 们判断是非善恶,明 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在行动之前, 审查愿望。
B
D
在行动之后,反 思效果与影响。
C 在行动之中,
监督调节。
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二、止于至善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 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 光明正大的品德,鼓励天下 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是 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 “至善”?
“微尘”
有人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 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也 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 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 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 现在,“微尘”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 奉献公益事业的群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 业的固定品牌。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课件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课件

心理变化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如独立意 识增强、情绪波动加大、对异性产生好感等 。
社交需求
青春期学生渴望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对 社交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道德与法治在青春期的重要性
01
02
03
道德约束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对青春期 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约 束作用。
法治保障
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 志,为青春期学生提供了 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真诚负责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异性朋 友,对彼此的关系负责, 不轻易许诺或背叛信任。
建立积极、健康人际关系
学会倾听
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人的需求和 期望。
尊重差异
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寻求共同点和解决方案。
积极沟通
尊重他人的个性和差异,包容不同观点和行 为方式。
维护友谊
珍惜友谊,关心和支持朋友,共同度过青春 期的挑战和成长。
01
设定明确目标
青少年应该设定明确、可实现 的目标,以激发自己的潜能并 实现自我成长。
02
勇于尝试新事物
通过尝试新事物,青少年可以 拓展自己的视野,发现自己的 潜在能力Biblioteka 兴趣。03培养自律精神
自律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因 素之一。青少年应该学会自律 ,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 学习和生活习惯。
04
寻求帮助与支持
助力成长
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青 春期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 进其健康成长。
培养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
学校教育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 阵地,应当通过思想品德课程、 法治教育课程等加强学生的道德 与法治教育。

2024版年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3青春有格课件

2024版年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3青春有格课件

2024/2/2
8
建立健康异性友谊关系
01
02
03
互相尊重
建立健康异性友谊关系的 前提是互相尊重,包括尊 重对方的意愿、感受和隐 私。
2024/2/2
保持适当距离
在异性友谊中,保持适当 的距离可以避免产生不必 要的误会和冲突,同时也 有利于友谊的长期发展。
共同兴趣
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 促进异性之间的交流和沟 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 任。
0 提供心理辅导 4学校应设立心理辅导机构,为
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 导服务。
2024/2/2
25
社会在青春期教育中资源整合和力量汇聚
01
02
03
04
整合教育资源
社会应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 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和实践平台。
2024/2/2
营造良好环境
社会应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 境,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正能
2024/2/2
自我认同困惑
青少年在探索自我身份过 程中,可能经历自我认同 的困惑和迷茫。
人际关系紧张
与家庭、同伴关系的变化, 可能导致青少年感到孤独、 被排斥或产生社交焦虑。
20
寻求专业帮助,建立支持系统
2024/2/2
心理咨询
鼓励青少年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获得情感支持和应对策 略。
学校辅导
3
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2024/2/2
自我意识增强
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对 自我形象、自我价值等有更强烈的认知。
情绪波动
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
社交需求增加
青少年对社交的需求增加,渴望与同龄人 建立亲密关系,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2024年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件

2024年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4/3/23
9
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3/23
鼓励自主思考和探索
01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和探索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想法。
提供创新实践机会
02
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机会,如参加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破坏公共秩序将受到法律制裁
对于那些破坏公共秩序、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国家将依法予以打击和制裁。
2024/3/23
17
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024/3/23
法治观念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作为现代公民,我们应该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 权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法律法规是公民的义务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
化差异而造成误解或冲突。
12
关爱他人是社会责任和义务
2024/3/23
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困难
我们应该关注周围人的需要和困难,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 的人。通过关心、问候、提供帮助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 温暖和关爱。
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隐私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隐私,不轻易触碰他人的痛处 或揭露他人的隐私。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保持适当的距 离和关注度,避免给他人造成不适或困扰。
2024/3/23
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 不同的行为选择和人 生轨迹。
20
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永恒主题和价值追求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
真代表真实、真诚,是做人做事的基 本准则。
善代表善良、仁爱,是人际关系的润 滑剂。
2024/3/2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的目标,培养健康的人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但同时,他们也会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如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的价值,认识到青春是人生中宝贵的阶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

3.培养学生自律自省的习惯,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律自省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用于模拟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青春的认识,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4.巩固(5分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青春的含义、青春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本章节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重要性,明确青春的价值,教育学生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青春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青春的价值,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含义、青春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具备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青春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青春的价值,知道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题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的价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青春。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青春的理解和感悟。

4.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春的价值和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青春的含义2.青春的价值3.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青春期含义、青春的价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7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7

〇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红灯停,绿灯走
(法律)
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纪律)
看电影时不能大声喧哗
(道德)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5张PPT)
情景问答
孔子曰: 行己有耻
2.为什么要做到行己有耻? (原因)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 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 不能逾越。P28一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5张PPT)
时事解读
2016年年初,江苏省泰州政府新设立 “蜗牛奖”,明确将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 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 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发放“蜗牛奖”。
孔子曰: 行己有耻
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
意思是:一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事, 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P28一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5张PPT)
他们的行为对吗?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课件(共35张PPT)
“蜗牛奖”虽不算处分,但比处分尖刻得 多, 足以刺痛任何获奖者的神经,从而 唤醒羞耻心,让官员知耻而勇,主动作为。

思考:江苏省泰州市委市政府新设立“蜗牛奖”的 目的是什么? 我们旨要在有唤知醒耻官之员心的,羞不耻断心提,高让辨他别们“知耻耻”而的勇能,力主。动知作廉 耻、为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青春有格(教案)

青春有格(教案)
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讲述了出生以来五十多年间的往事,把自己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他忏悔了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仍隐隐作痛。
思考:卢梭“内心隐隐作痛”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礼记》
教师引导:格是形式、规矩、标准。上升到做人来看,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青春,是人生中重要的时期。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自己青春在“格”中飞扬。
过渡:青春有格要求我们做到哪两个方面呢?
人教部编版道法七年级下册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课题名
《青春有格》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青春有格”,本框与之前所学的“青春飞扬”一框共同组成了对青少年精神成长方面的要求。相比于前一框理解“青春”的含义,这一框更强调了过好青春时期的要求。通过这一框的学习,帮助学生具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最终,帮助学生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引导学生追求“至善”,积善成德,见贤思齐,自我省察。
提示: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第一目 行己有耻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说脏话、闯红灯、醉驾、校园暴力等
教师讲解:这些行为都是生活中不文明行为、非法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把知羞明耻作为修身的先决条件,把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作为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
课件展示:孔子和朱熹的名言
教师: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共41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共41张PPT)
小男孩为拾荒老人戴上口罩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 想到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 “格”?
中华传统文化有关“格”的不同说法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 积善成德。
海南00后女护士 奔赴湖北荆州抗疫一线
00后长大了!这就是中国年轻人的样子
00后康复者“献血”抗疫
00后志愿者的担当 双胞胎姐弟一线抗疫
“击剑王子”变身临时工一晚检查5000只口罩
出身军 医家庭 00后大 学生 担任医 院抗疫 志愿者
父母被隔离,8岁孩子刷爆信用卡打游戏
如何增强自控能力呢?
增强“我不要”的力 量
增强“我想要”的力 量
加强自我监控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睡 懒觉,不沉迷于手机游戏。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坚持听 网课,健康打卡。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关注疫 情,关注国家大事。
“行己有耻”的内涵: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疫情期间,15岁熊孩子朝着电梯吐口水
(1)行己有耻要求我们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大家提供纸抽的小学生“温馨提示”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你认为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
(1)“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 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青春有格
同学们,疫情无情,青春的光彩却在寒冬中依旧 绽放。在这一次疫情中,我们欣慰的看到中国年 轻人的成长、责任和担当。正是有这样一批年轻 人 ,我们才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一代有一代 的梦想,一代有一代的责任,那么我们的青春将 如何度过呢?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青春时光1 青春的邀约1.1悄悄变化的我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指的是什么?它的地位是什么?⑴含义:青春期一般指人的发育过程中,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过渡期。

⑵地位:它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⑴积极影响: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⑵消极影响: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带来烦恼。

4.青春期的我们身体发育情况为什么各不相同?⑴原因: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

⑵正确看待身体发育变化的态度:①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②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③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5.进入青春期,我们的矛盾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有哪些?⑴产生原因: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⑵主要表现:①反抗与依赖。

②闭锁与开放。

③勇敢与怯懦。

(除此外,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孤独与合群和、高傲与自卑的矛盾;情绪上表现为多变与固执等矛盾。

这些心理矛盾导致身心发展不平衡。

)6.青春期矛盾心理的积极影响有哪些?⑴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⑵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7.怎样调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方法)?⑴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⑵通过求助他人,学习更恰当的化解烦恼的方法。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导学案-3.2《青春有格》(含答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导学案-3.2《青春有格》(含答案)

3.2 青春有格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通过举例、案例分析的方式理解并识记“行己有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2.通过分析《大学》中的主旨让学生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通过探究与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识记“止于至善”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学习重点】1.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2.止于至善的要求(怎样做到止于至善)3.榜样的作用。

【学习难点】生活中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自主预习】知识点一:行己有耻(请自主预习课本28—29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行己有耻”的含义(1)孔子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2)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我们要()2.“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① 我们要知廉耻,()②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不断提高辨别()③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真诚(),闻过而终礼,()④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树立()触碰()的事情不做,违反()的事情坚决不做。

⑤“行己有耻”需要磨砺我们的(),拒绝(),不断增强()3.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是什么?① ()②()③()知识点二:止于至善(请自主预习课本29—3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止于至善”的含义(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至善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的精神状态。

2.“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①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有我们()② “止于至善”需要每个人都可以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③ “止于至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将他们作为()④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

“日省齐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端正自己的行为。

3.榜样的作用① 榜样不仅是()还是()② 好的榜样昭示()③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那么()【合作探究】探究一: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复回顾:1、自信的作用?2、怎样做到自信?3、自强的作用?4、怎样做到自强?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出示研究方针: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4、什么是“止于至善”?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生答:略XXX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XXX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说明:XXX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克不及做。

人教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有格(附习题)

人教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有格(附习题)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词语中 的“格”?
行己有耻
1.什么叫“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
去做。
2.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 (2)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 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 自我完善的力量。所以我的具体做法是:以学习 的榜样为标尺,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的行动,提升自己的 道德素质。
3.榜样的作用有哪些? (1)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
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 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 变得更加美好。
止于至善
1.什么是“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
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
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 的精神状态。
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自
仁德
忠诚
孝恭
慈爱
诚信
……
拓展延伸
每晚睡觉之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 填写“青春盾牌”:哪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 有完成?哪一件事情本应该做得更好?哪一 本该读的书没有读?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 抵御了哪些不良诱惑?在品行方面获得了哪 些改进?
课堂小结
“行己有耻”的含义

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对我们的要求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 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3课第2框《青春有格》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3课第2框《青春有格》ppt课件
青春有格
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2.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3.学会辩证、理性的对待青春,能够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和选择。 4.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文化。
笑一笑
我批评我的学霸同学: “你看看你,上课 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回家复习完就 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 ”
C.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认 真完成作业
7.如何增强自控力?P29
7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 正自己的行为
7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 能做到的事。
7③加强自我监控。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 事。
如果你同年级有同学遭受校园欺凌,你会怎 么选择?
有知耻之心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 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 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一、 行己有耻
一、 “行己有耻”的含义 ( P28)
孔子说: “行己有耻”。意思是: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
不去做。 朱熹说: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 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 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价值观,我们应该( )
B ①知 廉 耻 ,懂荣 辱 ;有所 为 ,有所 不 为
②有知耻之心,不 断提高辨别 “耻” 的
能力
③树立底线意识,只要不违反法律就行
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巴尔扎克说: “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缺 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提示:看吧,没有老师监督;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同时“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教学过程
个性备课
1、自主预习
1、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_____,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______。
2、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______的就不去做。
3、“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____。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者我们自己。“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____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____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能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_____。
(多媒体显示)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到我们判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探究合作二
(3)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小明平时做到的事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相关链接:《大学》中说:“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阅读---------阅读感悟微尘”p30
(2)谈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是心,在于是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多媒体显示)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看到同学的优点,心理。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分组讨论,探究合作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眼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多媒体显示)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则。““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有得唠叨我”
(多媒体显示)
观点一: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观点二: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二、合作探究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目标导学二:至于行善
(多媒体显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
(1)《大学》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是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道德与法制学科七年级集体备课电子稿
课题
3.2青春有格
备课人
原金芳
教学
目标
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重点
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难点
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方法
五步教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