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豆间套种发展情况汇报
2022年粮食作物间套种项目测产验收报告
2022年粮食作物间套种项目测产验收报告2022年9月28日,临沧市农业局组织7位专家对XX区粮食作物间套种项目进行了测产验收。
专家组在听取项目实施单位汇报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农作物间套种项目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进行实地复测,结果报告如下:一、项目实施情况专家组在听取了XX区项目组关于项目实施及自测情况的汇报后,查验了XX区项目工作情况档案,查看了项目区长势,对不同种植模式和地块进行随机抽取实收测产。
三、测产结果 1.区级自测结果,玉米套大豆模式:玉米平均单产366.5kg,大豆平均单产29.3kg,复合亩产395.9kg;经济林果套玉米模式:玉米平均亩产171.3kg;经济林果套大豆模式:大豆平均亩产50.3kg;经济林果套薯类模式:薯类平均亩产625.8kg(折合原粮125.2kg);经济林果套荞子模式:荞子平均亩产77.2kg(预产);烤烟套晚秋玉米模式:玉米平均亩产250kg(预产)。
2.市级复测结果,玉米套大豆模式:玉米平均单产374.9kg,大豆平均单产31.6kg,复合亩产406.5kg;经济林果套玉米模式:玉米平均亩产178.4kg;经济林果套大豆模式:大豆平均亩产52.4kg;经济林果套薯类模式:薯类平均亩产630kg(折合原粮126kg);经济林果套荞子模式:荞子平均亩产80kg(预产);烤烟套晚秋玉米模式:玉米平均亩产250kg(预产)。
(附:复测表)通过专家组复测,两者结果相差小于5%,专家组一致认可区级自测数。
认为,XX区2022年农作物间套种项目,较好的完成了省下达的项目任务。
通过项目的实施,平均亩增产粮食达33.4公斤,粮食作物总增产达10053吨。
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意验收。
对玉米大豆间作套种增产增效技术的
2、确定原则生产单元宽度对于全田群体结构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和决定其他参数的前提。
各种类型的复合种植模式,在不同条件下,都要有一个相对适宜的宽度使其更好地发挥群体增产作用。
否则安排过窄,大豆玉米互相影响,特别是大豆减产更多;安排的过宽,减少了边行,玉米优势发挥不出来,或者密度显著下降,间套作优势丧失。
确定适宜的生产单元宽度,涉及许多因素。
一般可根据大豆玉米的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用途、共生期长短以及农机具来确定。
玉米株型紧凑、矮小,大豆耐荫性很强,或者光照条件好的生态区,大豆玉米共生期短,有适合的小型农机具等,可适当缩小每个生产单元的宽度至2.0米;若光照条件相对较差,玉米品种株型偏松散,大豆品种耐荫性偏弱,或收割机整机宽度在2.4~2.6米,最大宽度可达到2.8~3.0米,但不能超过3.0米。
行比和行距配合,决定着两个作物各自的带宽,关系着大豆玉米的和谐生长、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
两个作物的行数要根据高位作物的边际效应和低位作物的受光状况来确定。
高位作物玉米表现为边际优势,仅从作物边际优势看,玉米带种2行最佳,行行具有边际优势,综合考虑农机配套、播种出苗、大豆玉米单产等因素,2~4行玉米在实践中都可行。
大豆为低位作物,受高位作物荫蔽,受光条件好坏决定了大豆产量高低,为了减小玉米对大豆的荫蔽影响,一是适度增加大豆行数,行数范围为2~6行,根据各生态区气候条件、带状复合种植类型、机具大小选择大豆适宜行数;二是缩小玉米带行距,高秆作物玉米行距40~60厘米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为减少对大豆遮荫选择下限,以40厘米为宜,矮秆作物大豆适度小于单作行距,一般为20~40厘米。
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大小影响两个作物枝叶根系相互交叉状况,决定着两个作物对光、肥、水竞争的激烈程度;距离过大减少作物的种植行数,浪费土地,大豆对玉米地下根系养分吸收的补偿效应不能实现;距离过小则加剧作物间地上部竞争矛盾,低位作物大豆光照条件差,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也不利于机具作业和农事操作。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甘肃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之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对于该省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品种、产量及调整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其中,小麦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玉米是甘肃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约500万亩,产量在400万吨左右。
大豆是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的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为300万亩左右,产量在200万吨左右。
除了粮食作物,甘肃省还种植了丰富的经济作物,如油菜、红枣、苹果等。
油菜是甘肃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均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产量在200万吨以上。
红枣是甘肃省的特色水果,年均种植面积约3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左右。
苹果是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以上。
在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
甘肃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优良种子、绿色防治技术等,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调整主粮比例和经济作物比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甘肃省鼓励农民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开拓内外销渠道,提高农作物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甘肃省还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调整农田结构,增加不同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甘肃省也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逐渐协调,农业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省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大豆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大豆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大豆生产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以下是我对今年大豆生产工作情况的汇报。
首先,今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
政府出台了
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补贴、优惠贷款等,鼓励农民种植大豆。
同时,种植技术不断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大豆种植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这些举措都为大豆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大豆生产技术不断创新。
传统的大豆种植模式逐渐被现代化、科学化的
种植技术所取代。
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不断推广应用,大豆的抗病能力得到了提升。
同时,科学施肥、科学浇水、科学管理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也使得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再次,大豆生产的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大豆制品的需
求量不断增加。
大豆油、豆腐、豆浆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旺盛。
同时,大豆还是优质的饲料原料,畜牧养殖业对大豆的需求也在增加。
因此,大豆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机遇。
最后,大豆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部分地区存在大豆种植结构
单一,种植技术滞后等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推广力度。
同时,大豆生产还面临气候变化、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需要加强防范和抗灾能力。
总的来说,我国大豆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
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种植大豆,努力提高大豆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豆种植情况汇报
黄豆种植情况汇报
黄豆,又称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近年来,黄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黄豆种植情况,现对黄豆种植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种植面积。
我国黄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其中,东北
地区以黑龙江、辽宁和吉林为主要产区,种植面积较大;华北地区的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也有较大的种植面积;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等地也有一定的种植规模。
二、产量情况。
随着科技进步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黄豆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我
国黄豆年产量已经超过了数千万吨,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黄豆生产国之一。
三、种植技术。
在黄豆的种植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对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包括
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都需要得到重视和推广。
四、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黄豆及其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黄豆作为重
要的食用油来源,以及豆制品的原料,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五、发展前景。
未来,我国黄豆种植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种植
技术的不断提高,黄豆产量和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黄豆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乐观。
总结,通过对我国黄豆种植情况的汇报,可以看出我国黄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户朋友们能够加大对黄豆种植的支持和投入,共同推动我国黄豆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豆种植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为了总结大豆种植的经验和不足,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特此编写本总结报告。
二、种植情况1. 种植面积:本年度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亿亩,同比增长3.5%。
2. 产量:本年度大豆产量达到2084万吨,同比增长2.8%。
3. 种植品种:本年度主要种植品种为高油高产大豆,品种优良,抗病性强。
4. 种植技术:推广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了玉米和大豆的双丰收。
三、种植经验1. 政策扶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加大金融信贷支持等,为大豆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技术推广:通过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3. 品种选育:选育出了一批高油高产、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提高了大豆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确保大豆产量稳定。
5. 市场销售:通过订单农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大豆销售渠道的多元化。
四、存在问题1. 产量不稳定:受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大豆产量波动较大。
2. 品质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大豆品质较差,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3. 种植成本较高:土地、肥料、农药等成本逐年上升,增加了种植压力。
4. 销售渠道单一:部分地区大豆销售渠道不畅,影响了种植效益。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高抗灾能力。
2. 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3. 优化种植结构,降低种植成本。
4. 完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5. 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大豆产量稳定。
六、总结本年度大豆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提高大豆种植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第2篇一、前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步提升。
大豆—玉米间套作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探讨
042023.12大豆—玉米间套作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探讨郝丹丹(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葫芦岛125000)大豆和玉米是农业生产中两种重要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广,但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大豆和玉米种植比例不平衡,间套作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壤利用效率,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更加稳定,还可以提升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1 大豆—玉米间套作栽培模式的优势1.1 有利于大豆和玉米生长大豆和玉米的高度相差较大,可以利用的光能高度不同,可以提升光照的利用率,提高光合作用能效,玉米植株较高,叶片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还可以降低紫外线对大豆植株的损伤,促进大豆和玉米更好地生长。
1.2 有利于土壤增肥保墒 大豆根部有一种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元素转换为有机物,提升土壤肥力,让大豆和玉米可以吸收更多的养分,促进大豆和玉米生长,还可以减少肥料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
玉米叶片繁茂且较大,可以接纳更多的雨水,玉米叶片还可以阻挡水分蒸发,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提升土壤中水分的利用率,更好地为大豆和玉米提供水分。
1.3 提升经济效益大豆—玉米间套作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大豆植株和玉米植株的高度和栽种位置不同,两种农作物可以互补,可以进行间套作,这种模式可以保障大豆和玉米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两者还可以为对方提供养分。
合理控制大豆和玉米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更多的种植收益,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1.4 减少病虫害发生在实际的大豆—玉米间套作的种植中,可以进行合理的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大豆和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促进其健康生长,提高产量。
2 大豆—玉米间套作的主要种植模式大豆—玉米间套作要充分利用光能,最适合的种植行的走向是南北走向,农作物可以获得最多的光能,才可以更快地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
2.1 夏大豆—春玉米套作夏大豆一春玉米套作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套作以167厘米和200厘米的对开带为主,近年来主要推广宽窄行分带种植、缩株距、扩行距等技术,带宽不变,春玉米行距40厘米,播种两行,株距20厘米左右,行宽130~160厘米,播种深度5厘米。
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的优势与实施方法
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的优势与实施方法作物间作套种是一种古老而智慧的农业种植方式,在现代农业中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一、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的优势(一)提高土地利用率空间利用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作物有着不同的生长习性。
例如玉米和大豆间作,玉米植株高大,向上生长,而大豆植株相对矮小,主要横向发展。
玉米占据了上层空间,大豆则利用了玉米植株下层的空间。
这样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就可以同时种植两种作物,相当于增加了种植的面积。
时间利用有些作物生长周期长,有些则短。
通过套种,可以在生长周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中,插入种植生长周期短的作物。
比如在棉花生长前期,在行间套种一些短期生长的蔬菜,如小白菜。
当小白菜收获时,棉花还处于生长阶段,并没有互相干扰,这样就提高了土地在时间维度上的利用率。
(二)改善土壤肥力养分互补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
豆科作物具有固氮能力,像大豆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
当大豆与玉米间作时,大豆固定的氮元素部分会残留在土壤中,供玉米吸收利用。
而玉米对土壤中磷、钾等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方式与大豆不同,在间作系统中,它们各自从土壤中获取所需的养分,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对方消耗的养分,减少了土壤养分的单一消耗。
土壤结构改善不同作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和生长方式不同。
深根系作物如苜蓿,其根系可以深入土壤下层,疏松深层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而浅根系作物如小麦,其根系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起到固定土壤表层结构的作用。
将它们进行间作套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整体结构,使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等物理性质得到优化。
(三)增强病虫害防治能力驱虫避害某些作物具有特殊的气味或者分泌物,可以驱赶害虫。
例如,洋葱和胡萝卜间作,洋葱散发的气味能够驱赶胡萝卜害虫,而胡萝卜的气味也可以对洋葱害虫起到一定的驱赶作用。
这样间作就减少了害虫对作物的侵害几率,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生物多样性影响间作套种增加了田间的生物多样性。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汇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汇报本次工作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展开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本次工作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操作、田间管理情况以及生产收益。
本次工作选取了面积为5亩的土地进行试验,采用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地力准备。
在种植前,首先要清理土地上的杂草和残留物,使土壤更加肥沃。
2、选种和播种。
选用优质大豆和玉米进行友好种植,在土地上建立起包含大豆带和玉米带两种不同作物的培养带。
3、田间管理。
在播种期间,必须做好农田的管理工作。
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等管理工作必须按时进行,确保作物能够健康、快速地生长。
4、收获。
在收获期间,要根据各自作物的特性和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收获方法,以确保能够获得最大的生产收益。
二、田间管理情况在田间管理方面,我们遵循了操作流程的要求,确保了农田的良好管理和作物的生长发展。
具体田间管理情况如下:1、浇水和施肥。
在播种前和生长期中,我们定期对作物进行浇水和施肥,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充分供应。
2、除草。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我们认真进行了除草操作,避免杂草对作物的生长发展产生影响。
3、病虫害防治。
在作物生长期中,我们排查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避免病虫害给作物生长和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
4、松土。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我们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了松土操作,促进土壤中的空气、水分和养分流通,增强了土壤肥力。
三、生产收益根据对试验田的实测数据统计和生产成本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如下:1、产量提高。
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耕作面积的利用、增加总产量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使总产量提高10%以上。
2、成本降低。
选择适当的农业种植模式,可以在保证优质作物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本次试验表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所需要的生产成本较低,能够节省15%以上的成本。
3、经济效益显著。
全县大豆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全县大豆生产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我县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产量稳步增长。
以下是我县大豆生产情况的汇报材料:一、种植面积。
截至目前,我县大豆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
种植大豆的农户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大豆种植已成为我县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生产技术。
我县积极推广先进的大豆种植技术,采用科学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大豆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有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产量情况。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大豆的产量逐年攀升。
去年,我县大豆的总产量达到了2000吨,今年预计将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2300吨左右。
大豆的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符合国家标准,深受市场欢迎。
四、销售情况。
大豆的销售一直是我县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目前,我县大豆销售市场稳定,价格较为理想,销售收入较往年有所增长。
同时,我县还积极开拓大豆加工业,将大豆加工成豆制品,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五、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我县将继续加大对大豆生产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大豆的种植质量和产量,加强大豆产业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拓宽大豆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我县还将大力发展大豆加工业,提高大豆的附加值,推动大豆产业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我县大豆生产情况良好,产量逐年增长,品质优良,销售市场稳定,发展前景广阔。
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果园套种大豆调研报告
果园套种大豆调研报告
据潘文博介绍,2003年开始,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点,通过改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种,改等行种植为大小垄种植,改作物连种为年际间的轮作,将传统的间套种技术与机械化、标准化的种植融合创新,能高效利用光温资源,充分发挥边行优势。
比如两行玉米间套四行大豆,通风透光条件非常好,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
比如,2021年内蒙古包头带状复合种植,平均一亩地的春玉米产量能达到802公斤,套种的春大豆产量能达到91公斤;河北藁城带状复合种植,平均1亩地的夏玉米能达到517公斤,夏大豆达到102公斤。
全国的大豆平均单产水平130公斤左右。
所以玉米没有减,多收了一季大豆。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1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00多万亩,模式现在已经基本成熟。
下一步,将在适宜品种、适宜机具、适宜除草剂等环节进一步完善提升,最大限度发挥这种模式的潜力。
这是今年农业农村部在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中主推的最主要的技术措施。
力争今年新增面积1500万亩。
大豆、玉米间作套种
大豆、玉米间作套种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套作是一种农业种植模式,其中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大豆和玉米。
这种种植方式有一些潜在的好处:1. 土地利用效率高:套种大豆和玉米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
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不同,大豆一般生长期比较短,可以在玉米生长期间播种和生长。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并增加农田的产量。
2. 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大豆和玉米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它们所受的病虫害也不同。
套种可以降低单一作物受病虫害的风险,使整个农田的病虫害发生率降低。
此外,大豆还具有一定的固氮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状况,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
3. 养分循环和土壤保护: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套种可以促进养分的循环利用。
大豆具有固氮的能力,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土壤中的有效氮,供玉米吸收利用。
这样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并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由于大豆和玉米的根系结构不同,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保护土壤的结构和质量。
虽然大豆和玉米的套种有一些优势,但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合理调整品种:选择适合套种的大豆和玉米品种。
要确保它们的生长周期不会产生明显的冲突,以便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顺利的生长和收获。
2. 密度控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套种的密度。
过高的密度可能导致植株竞争养分和空间,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
3. 病虫害管理:尽量采取综合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包括轮作、合理施肥、选择抗病、抗虫品种等,以减少病虫害对套种作物的影响。
4. 种植管理: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
总结起来,大豆和玉米的套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促进养分循环和土壤保护。
然而,套种需要合理调整品种和密度,并注意病虫害管理和种植管理,以确保套种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产量。
酒泉市甜叶菊套种大豆高效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酒泉市甜叶菊套种大豆高效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韩建峰;于兴荣
【期刊名称】《中国糖料》
【年(卷),期】2017(039)006
【摘要】总结了甜叶菊套种大豆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套种大豆充分发挥了肥田养地、促进甜叶菊生长的优势,达到了双增双收目的.3年试验结果表明,套种甜叶菊产量与单种甜叶菊产量相当,平均增加大豆产量2205kg/hm2,收益比单种甜叶菊增加12476.6元/hm2,是一项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显著的好模式.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韩建峰;于兴荣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酒泉735000;甘肃省酒泉市佳丰种业
有限责任公司,酒泉7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6.9
【相关文献】
1.棉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J], 朱云华;周莉
2.酒泉市春小麦复种冬油菜套种饲用甜高粱高效栽培技术 [J], 孙向春;贾玉娟
3.苎麻套种半夏高效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J], 龚秋林;晏文武;陈晓蓉;王富强;
陈健萍;曾广益;易新奇;陈勇玲
4.宁夏引黄灌区制种菠菜套种大豆高效栽培技术 [J], 连金番;赵志刚;姬月梅;罗瑞
萍;张娇;吴国华;王新林;王劲松
5.小麦套种玉米复播大豆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 李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甘肃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业发展
空间。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甘肃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农产品供给充裕。
同时,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产品不断增加,为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
其次,甘肃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甘肃地处西北地区,自然
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面临着水资源、土壤、气候等多重压力。
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还不够完善,农业生产成本偏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人口外流和农业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农业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示范,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同时,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农民增收工作,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创业,努力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总的来看,甘肃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甘蔗与不同大豆品种间套种试验总结
( oh nS g ra eR sac stt, a sa , u n n6 8 0 ) Ba sa u acn eerhI tu e B oh n Y n a 7 0 0 ni
Ab t a t s r c :Th e h l g o it r r p s a c ne wih s y a s b e dey us d i u a r a n a e t c no o y t n e c o ug r a t o be n ha e n wi l e n o rc ne a e ,a d h s
I t r r ppi g r a t fe e y a r e i s neco ng Su a c ne wih Dif r ntSo be n Va i te
ZHAO — ng J A ng mi Zido , I Yi — ng, h— hu BAIZhig n DUAN a hu LIYa c n, - a g, Zh o—
田收益;甘蔗与不 同大豆品种套种 ,收益有所不同,在参试品种 中,间种华春 6号的纯收益最 高,华 春 2号次之,本地种居第 3 ,蔗 田纯收益均比单作增收效果明显。 位 关键 词 :甘蔗 ;大 豆 ; 间作
中图 分 类号 :¥ 6 . 5 6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652 1)30 1—3 0 59 9 (020 .0 60
( 山市甘蔗 科学研 究所 ,云 南保 山 680 ) 保 7 0 0
摘 要 : 甘蔗 间套 种 大豆 技 术 在我 市 已被 广泛 应 用 ,且取 得 了显著 的经 济效 益 和 社会 效益 。甘蔗 与 不 同 大豆 品种 间套种 试验 结 果表 明 :甘蔗 与 大豆 套种 后 ,可 以促 进 甘 蔗 生 长 , 并减 轻 自然 灾 害 ,提 高蔗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情况汇报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情况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就我所在地区的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大力宣传和示范推广,农民对这种种植模式的认可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尝试并应用这种种植方式。
带状种植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作物的产量,为农民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其次,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模式的技术指导得到了加强。
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引导他们掌握带状种植的技术要领,提高了种植的技术水平。
同时,农业专家们也积极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确保种植工作的顺利进行。
再次,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模式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有效保障。
在种植过程中,农民们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合理施肥、科学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了作物的健康生长。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最后,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模式的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由于这种种植模式下产量增加,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增强,销售价格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更好的销售保障。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情况在我所在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益,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继续加大对这种种植模式的推广力度,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为农业生产注入更多的活力。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汇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汇报
我是负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工作人员,现就我所负责的工作进行汇报。
本次种植面积100亩,种植方式为大豆和玉米相间种植,每8行为1带,带宽为6米。
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前期准备
1.土地准备:提前对土地进行耕犁、整平、施肥等工作,确保土地松软、肥沃。
2.品种选取: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取了适合种植的大豆和玉米品种。
3.育苗:在温室内进行种子育苗,确保苗子质量。
二、种植管理
1.分带定位:使用GPS进行带状定位,确保每一带种植面积均匀。
2.水肥管理:每周进行一次灌溉和施肥,根据土壤湿度和植物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3.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4.采收处理:大豆和玉米分别采用不同的收割机具进行收割,并对废弃物进行及时处理。
三、成果展示
经过我们的努力,本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颇丰,取得了以下成果:
1.大豆亩产量400公斤,总产量20000公斤;
2.玉米亩产量800公斤,总产量40000公斤;
3.种植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以上是我对本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的汇报,希望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谢谢!。
间套作栽培技术感想
间套作栽培技术感想玉米和大豆,这两种农作物在农村大田里种植的十分普遍。咱们很多农民朋友在每年种地的时候,经常在地里把玉米和大豆这两种农作物进行间作套种(玉米行里种植大豆,实现一季双收),这样的种植植方法尤其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使用的非常广泛。备注:套种和间种是连种不同种植方法。一般来说,套种的玉米和大豆共同生长期不到整个生长期的一半,而间种的玉米和大豆共同生长期一般会超过整个生长期的一半以上。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的方法,也叫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种植模式在提高作物综合产量、增加农民种植整体收益等方面的效果非常好,因为它一方面能够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更大的种植价值,另一方面它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土地的水、温、气、光、照等资源,比如说,大豆可以通过自身根系的固氮作用,为玉米固定和提供更多的氮肥营养供应,从而让玉米的长势更好、产量更高等,再比如说,大豆能够在间套种植边际效应下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等。但是,据农技小背篓了解,咱们大家在把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时,有不少的农民朋友在种植模式、种植方法、种植技术等方面,还是习惯于使用传统的老方法、老经验,并不能在田间合理的配置玉米与大豆间套种植,比如说二者的行间距设置得过大或过小,比如说二者的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再比如说不能根据间套种植模式选择最适合间套种植的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等等。虽然同样都是把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同样是在玉米地里种植大豆,但如果咱们能够打破传统间作套种的瓶颈束缚、能够改进或改良间套种植的技术模式,那么我们就能间套种植的玉米和大豆带给我们更高的产量和品质。一般来说,间套种地的玉米一般在黄熟期时就要进行采收,玉米的果穗采收完成后,还要及时把田间的秸秆在空行里进行粉碎还田处理,这一点一般使用玉米联合收割机就可以完成。而间套地种植的大豆一般只要等到黄熟到晚熟期时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适期采收即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进展情况2023年度,上级下达我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5000亩。
市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提前准备,强化措施,重点推进。
截止目前,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已经完成了主体遴选、生产资料准备和面积任务分解等工作。
现将我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种植品种选择情况充分利用省拨大豆备种资金提前集中招标或根据种植大户意愿采购了大豆品种,大豆品种主要以中豆63、齐黄34等为主;玉米品种主要以紧凑型品种为主,如MY73、泛玉777等。
(二)种植模式应用情况根据承担面积、当地现有播种、收获机械、新购置机械型号等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种植模式,我市主要选择4:2模式(以4:2模式即4行大豆、2行玉米)(三)播种计划时间结合我市的生产种植习惯,我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间为5月下旬-6月上旬。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第一时间成立以局主要负责人成中华同志任组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全市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意见,做好具体推进工作。
3月初,引导种植主体先行开展观摩示范、层层开展技术培训、座谈研讨等。
组建6个技术服务小组分赴项目镇(街)进行技术指导300人次。
全力做好种子、农机、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利用线上培训、组建技术指导微信群、印发宣传资料、机具展示、作业演示等形式,开展了多层次的宣讲、召开启动会议和现场观摩培训会等方式,组织全市的农技人员及承担任务的种植户全部参加培训学习。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补贴力度较小。
在我市首次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需要重新添置农机具,投入较大,导致经营主体种植意愿不够强烈;二是技术掌握不深。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以往的间作套种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品种和株距行距都有严格要求,理解掌握还需要一段时间。
四、下步将采取的措施(一)持续加大技术指导的力度技术服务小组将第一时间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一旦土壤墒情合适,尽早组织补种,保证出苗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及陇南生产区
本区年均气温7—15℃,无霜期160—285天,年降雨量 445—950毫米,年均日照为1800—2200小时。是甘肃省大 豆的主要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 该区大豆以夏 播大豆为主。一般在冬小麦和油菜收获后复种夏大豆。夏播 大豆于6月上中旬播种,均于9月下旬10月初收获。种植大豆 品种有豫豆8号、中黄39、中黄13、冀豆12、吉林30等。以 引进优质早熟品种试验示范、结合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 术的推广,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
一、甘肃大豆生产基本状况
3. 供需矛盾突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大豆总产一直徘徊在7~8万吨左右。1993 年总产达11万吨,有了较快的增长。目前大豆总产量26万吨,人均 大豆量仍不足9公斤,远低于全国人均膳食营养14.5公斤的基本要 求。特别是近年来甘肃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食品工业对大豆需求的增 加,大豆供需矛盾加大,每年仍需从外省调入大量的大豆及豆粕。
甘肃大豆间套种发展情况汇报
一、甘肃大豆生产基本状况
1. 自然条件优越
光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太阳辐射量为106—158千卡/平方厘米, 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日照时数在l700—3400小时之间;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增加大豆净同化率,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
热量条件较好。 ≥0℃活动积温1200—3960 ℃ 。 沿黄灌区是我省大豆间套种植区之一,而该区地处黄河上游,灌
溉设施较为完善,水量充沛,能够保障大豆生长期间水分需求; 甘肃东部降雨相对较多,雨热同季,有利于大豆生长。
土地广阔,全省总耕地面积 5300 万亩。
一、甘肃大豆生产基本状况
2. 种植历史悠久
大豆在甘肃省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解放前的1936年大豆面积达到 200万亩以上。1953年,大豆面积达到 177万亩。此后,大豆面积 持续下降。到70年代末期,大豆面积不足50万亩,1980年大豆播 种面积47万亩。 1993年127万亩。近二十年来,甘肃省大豆播种面 积逐步增加,进入2000年,大豆年播种面积平均在200万亩左右。 目 前 大 豆 播 种 面 积 在 200-230 万 亩 。 其 中 春 播 大 豆 面 积 占 60% 左 右,夏播大豆占40%。
二、甘肃大豆间套种技术发展情况
— 大豆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甘肃间套种模式
传统模式
创新模式
小麦套种大豆 西瓜套种大豆 玉米套种大豆 胡麻套种大豆 食葵套种大豆 孜然套种大豆 甜叶菊套种大豆
......
苹果幼园的建立
马铃薯面积增加
苹果幼树行间套种
马铃薯套种
二、甘肃大豆间套种技术发展情况
— 大豆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传统模式)
二、甘肃大豆间套种技术发展情况
甘肃大豆产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
果树行间套作
马铃薯套种
新品种引进与筛选
二、甘肃大豆间套种技术发展情况
— 大豆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间套种植模式是我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间套种植模式能充分 利用光、热、水、肥等生产资源,较传统单作模式产量 优势明显,甘肃各主要区域热量资源“一季有余,两季 不足”,间套种植面积相对比较集中,分布类型较多,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大豆为主栽作物 的间套种植模式发生着一定的变化。
中部沿黄灌区
涉及白银、定西、兰州、临夏等市(州)的部分县区。年 降雨量200—400毫米。年平均气温5—9℃,本区光照条件 好,昼夜温差大。无霜期为120—200天。是典型旱作、灌 溉农业区;本区为甘肃省近十年来大豆生产发展最快的区 域。大豆面积已达到30万亩左右。大豆种植主要与早熟马铃 薯、小麦、玉米间套作。大豆于五月上旬播种,九月中下旬 收获。主要品种有晋豆23号、中黄35、铁丰8号等。目前、 大豆与小麦、玉米等间作套种技术比较成熟,随着近年马铃 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薯豆套作已成为该区研究的重点。
① 小麦套大豆 :主要分部在河西及沿黄灌区,小麦亩产400公斤左右,大 豆亩产量100-150公斤,亩收入1200-1400元。
二、甘肃大豆间套种技术发展情况
— 大豆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传统模式)
② 西瓜套大豆:主要分布在沿黄灌区,西瓜亩产量3000公斤,大豆亩产量 210公斤,亩收入2000-2500元。
河西内陆灌区
河西灌区东起古浪,西至敦煌,涉及5市20多个县区,大 豆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一年一熟,以种植春大豆为主,多 与 小 麦 、 玉 米 套 种 。 主 要 种 植 品 种 有 中 黄 30 号 、 晋 豆 19 号、汾豆8号等。该区域夏季短、较热,冬季严寒而漫长, 无霜期一般为120—170天,≥10℃积温1500—3700℃, 日较差大,年辐射量为140一158千卡/平方厘米,风沙灾 害、水源不足和土壤肥力不高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进一步发展大豆生产潜力很大。
二、甘肃大豆间套种技术发展情况
— 大豆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传统模式)
③ 玉米大豆间作栽培:全省各区域均有分布,玉米亩产量800公斤,大豆亩产 量120公斤,亩收入2000元。
二、甘肃大豆间套种技术发展情况
— 大豆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传统模式)
④ 胡麻套大豆 主要分部在河西及中部沿黄灌区,一般亩产胡麻150-165公 斤,大豆150公斤,亩收入1300-1500元。
一、甘肃大豆生产基本状况
4. 种植区域广阔
河西大豆生产区 陇东旱作大豆生产区
中部沿黄大豆生产区 天水陇南大豆生产区
陇东旱作生产区
包括庆阳、平凉部分县区。本区属暖温带气候型,年平均 气 温 7—10 ℃ , ≥ 10 ℃ 积 温 2600—3400 左 右 , 无 霜 期 160—190天。年降水量400—650毫米,雨量集在7、8、 9三个月。是甘肃省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130 万亩左右,其中春播大豆40万亩左右,夏播大豆90万亩左 右。春播大豆品种主要有中黄39、冀豆17、晋豆23、中黄 41等。夏播大豆品种有中黄30、中黄35、晋豆19、绵豆2 号、冀豆4号、科丰6号等。以苹果幼园套种栽培模式、全膜 双垄沟播栽培、全膜覆土穴播栽培、 一膜两年用及多年用为 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