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合集下载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花生和玉米是两种常见的农作物,它们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如果将它们进行套种栽培,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选择合适的品种。

在进行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时,需要选择适合套种的品种。

一般来说,花生和玉米的生长周期差异较大,因此需要选择花生品种的生长周期较短,而玉米品种的生长周期较长,这样才能保证两种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生长。

进行合理的间作。

在进行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时,需要合理安排两种作物的间距和行距。

一般来说,花生和玉米的间距应该在30-40厘米左右,行距应该在60-70厘米左右。

这样可以保证两种作物之间的空间充足,不会互相影响。

进行适当的施肥。

在进行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时,需要适当施肥,以保证两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可以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然后在生长期适时进行追肥。

对于花生来说,需要注意不要施入过多的氮肥,否则会影响花生的品质和产量。

注意病虫害防治。

在进行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时,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轮作、间作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对病虫害进
行有效的防治。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进行套种栽培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合理的间作、适当施肥和注意病虫害防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间作套种什么意思 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

间作套种什么意思 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

间作套种什么意思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间作套种什么意思呢?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今天我们列举几种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

一、间作套种什么意思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同时隔行、隔畦或隔株有规律地栽培在同一棚室内叫间作。

在某种农作物栽培之前或栽培后期隔行、隔畦或隔株栽培在同一棚室里,共生期较短者称其为套作。

其实间作与套作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争取充分利用阳光、地力、空间和时间的高产高效栽培措施。

但又不是任何间作、套作都能高产高效。

在栽培方面要注意选择适宜播种和定植期,适当扩大行距和缩小株距,用合理的整枝、吊秧、施肥和灌水技术,并注意副作及时罢园,尽量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之间的矛盾,发扬其互助互利的一面。

二、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棚室蔬菜较好的间作、套作形式举例如下:1、主副行间作大棚和日光温室黄瓜可以主副行间作,在75~85厘米宽的高畦上同时定植两行,畦上行距45厘米,主行株距18厘米,副行株距36厘米,当副行结3-4个瓜时摘心,副行收完瓜拔秧,能明显增加早期产量和产值,又不妨碍主行生长和结瓜;棚室番茄采取高秧品种与矮秧品种隔行间作,也互不影响,还有利通风透光,但矮秧品种株距要小些,以密保产。

2、春黄瓜与辣椒间作大棚春黄瓜与辣椒间作在辽宁南部很成功。

在两行黄瓜中间同时定植一行辣椒,前期重点管理黄瓜,在黄瓜拔秧后加强辣椒的肥水管理,一直栽培到秋季,辣椒能形成两个产量高峰。

3、日光温室韭菜与黄瓜套作冬茬韭菜割第二刀后,即春节前后,按春黄瓜株行距在韭菜行间定植黄瓜苗,两者共生20天左右,收完三刀韭菜刨掉韭根,既能收三刀韭菜又不影响春黄瓜生育。

4、日光温室果菜套作绿叶菜日光温室春季果菜定植前,在畦沟或垄沟里条播或撒播小白菜、茼蒿或小茴香等生长速度快的绿叶菜。

在黄瓜刚开园、番茄等开始坐果时采收绿叶菜,能增加栽培效益。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doc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doc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
间、混、套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高产、高效、持续增产的一项有效种植方式,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
1.作物种类和品种搭配要合理。

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是高、矮秆作物搭配;深、浅根作物搭配;喜光作物与耐阴作物搭配等。

间、混、套作物群体中,各作物间既能互补也会竞争,如处理不好、条件不具备,不但不会增产反而会减产,因此选择搭配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非常重要。

2.配置比例及方式要适宜。

要先确定主作物与副作物的种植比例,主作物所占比例应较大,副作物比例则应较小。

套作时,前作要为后播作物预留够空行。

3.适时播种,缩短共生期。

间、混作各作物,有的要求同时播种,有的应分期错开播种。

套作时,播种过早,共生期长,后作物受荫蔽时间长,播种过晚又不能保证正常的生育期。

一般应掌握”短期偏早”的原则。

4.加强田间管理。

间、混、套作的作物生长发育时间不同,对环境条件要求也有差异,应采用综合栽培技术进行管理,尽量使主、副作物都能健壮生长。

农作物间、混、套作技术就介绍到这里,遵循措施主要为确保套种作物全苗,培育壮苗,及时收获前作物等。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点与技术要点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点与技术要点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点与技术要点农作物间作套种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农业种植模式,在现代农业中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点(一)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间作套种可以实现多种作物的共同生长。

例如玉米和大豆间作,玉米植株高大,占据上层空间,而大豆相对矮小,在下层生长。

这样一来,原本只能种植一种作物的土地,现在可以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空间利用率。

而且不同作物的根系分布也有所差异,玉米根系较深,大豆根系较浅,它们可以分别利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养分和水分,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充分的挖掘。

(二)增加作物产量间作套种能够增加作物产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不同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相互影响。

例如有些作物会分泌一些物质,对相邻作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像洋葱和胡萝卜间作,洋葱的气味能够驱赶胡萝卜害虫,胡萝卜的生长反过来也有助于洋葱的健康生长,两者相得益彰,产量往往比单独种植要高。

另一方面,间作套种改善了田间的小气候。

高秆作物和矮秆作物搭配,高秆作物可以为矮秆作物遮挡部分过强的阳光,减少矮秆作物受到的高温危害;在寒冷季节,又能起到一定的防风保暖作用,从而为作物生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提高产量。

(三)减少病虫害单一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

间作套种多种作物可以打乱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

以棉花和玉米间作来说,棉花容易受到棉铃虫的侵害,而玉米是棉铃虫的天敌——赤眼蜂的良好寄主。

玉米间作在棉花田中,吸引赤眼蜂栖息,赤眼蜂会大量捕食棉铃虫,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

不同作物散发的气味不同,一些害虫可能对某种作物的气味有偏好,间作套种后会干扰害虫的定向迁移,减少害虫对特定作物的侵害。

(四)保持土壤肥力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

例如豆科作物能够通过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将其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含氮化合物。

如果将豆科作物与需氮量较大的非豆科作物间作套种,豆科作物固定的氮素就可以被非豆科作物部分吸收利用,减少了氮肥的施用。

农田的间作套种

农田的间作套种

农田的间作套种农田的间作套种是利用农田空间和时间的种植方式,是一种生态、有效的耕作方式。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这种种植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和专家的赞赏和推崇。

本文将从什么是间作套种、套种的类型、农田间作套种的优点和实践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述。

什么是间作套种?间作套种是利用同一地块,在同一作物生长期内,同时种植不同作物(双熟)、不同品种(混栽)或不同结构(互栽),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物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下生长的技术。

套种类型有多重套种、轮作套种、组合套种等。

套种的类型多重套种:就是在一个季节中嵌入一种作物在另一种作物上面,也叫“垂直种植”。

如相思豆和玉米、豌豆和小麦等。

轮作套种:利用不同商品作物在同一地块上隔年种植的技术,促进及增进了土壤营养汇集,消灭了田间病虫害的许多废物体,改易连续种植枯萎病的形成,加速利落控议,防止土壤物质耗贝,丰厚土壤的再倚赖及利用率。

常见的轮作套种有小麦-豌豆、玉米-土豆等。

组合套种:也叫“复合种植”,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在种植面积内以一定的比例适当的组合起来,达到增产、优质、抗逆性强等效益的种植方式。

农田间作套种的优点1、减少休耕期,增强土地利用率。

间作套种不仅能够享受两个作物的收获期,而且能够在休耕期间,利用区域和时间上的趋势,加速安放次作,从而减少了生产的障碍,增强了土地的效益。

2、增加经济效益。

可以增加种植作物的品种和数量,有效利用土地,提高产量并缩短生产周期。

3、降低病虫害的几率。

不同类型的作物间、不同品种的作物间,都存在不同的功效,相互影响。

它们可以互相补充营养,共同调节地温、湿度及气氛等,从而防止病虫害的散播。

4、调节水分供应。

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可以使土壤的风水更加平稳,增加了土壤水分的蓄积,从而提高了作物的抗旱和生长质量。

农田间作套种的实践注意事项1、了解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调配好间作套种方案。

2、选择品种适合的作物组合,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花生和玉米是我国常见的两种农作物,它们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都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在实际种植中可以进行套种栽培。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本文将就其具体的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选地和施肥1.选地: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无病虫害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地。

最好选择前一年未曾种植过花生或玉米的田地。

2.施肥:在播种前3-5天进行基础施肥,每亩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

在花生开花期和玉米抽雄期分别进行追肥,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

二、播种1.时间:在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适时进行播种。

2.密度:花生每亩株数为5000-6000株,玉米每亩株数为20000-25000株。

3.方法:先将田地整平,并开沟,沟深30-40厘米,沟宽60-70厘米。

将花生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盖土壤。

玉米种子按行距70-80厘米、株距25-30厘米的标准进行播种。

三、管理1.浇水:花生和玉米都是喜水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2.除草:花生和玉米都不能忍受杂草的竞争,因此要及时进行除草。

3.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治各种病虫害。

四、收获1.时间:花生收获期一般在9月底到10月初,玉米收获期一般在10月底到11月初。

2.方法:先挖起花生根部,晾晒后剥壳取粒;再将玉米割下来,晾晒后进行脱粒。

以上就是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

通过合理的施肥、适时的浇水和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

同时,在实际种植中要注意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以及适时的施肥和追肥,这样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柴胡玉米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技术

柴胡玉米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技术

柴胡玉米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技术柴胡和玉米是常见的农作物,它们的套种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减少害虫和病虫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柴胡玉米间作套种的高效种植技术,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后期的管理工作。

一、前期准备工作1. 土壤调理:柴胡喜欢湿润的土壤,而玉米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

为了满足两种植物的需求,我们需要进行土壤调理。

首先,清除作物残渣和杂草。

然后,施入足够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

二、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播种时间:柴胡和玉米的生长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合理安排种植时间。

一般来说,柴胡的生长期较短,可以在玉米生长的早期进行种植。

这样,柴胡会在玉米开始结穗之前生长完毕,不会对玉米的光照和养分吸收造成影响。

2. 套种比例:柴胡玉米间作套种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一般来说,柴胡和玉米的套种比例为1:3或1:4,即每亩种植1公斤柴胡种子和3至4公斤玉米种子。

3. 行距与株距:行距和株距的设置会影响到柴胡和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一般来说,柴胡行距应调整为25至30厘米,株距应调整为10至15厘米。

而玉米行距可以适当加宽,株距也可放宽一些,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

三、后期管理1. 地面管理:定期除草是保证玉米和柴胡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

在玉米和柴胡生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经常检查田地,清除杂草和病虫害。

2. 施肥管理:柴胡和玉米对养分的需求不同。

为了保证两种植物的正常生长,我们可以进行追肥和叶面喷施。

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养分含量,适量施入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补充养分缺乏。

3. 病虫害防治:柴胡和玉米都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防止害虫的侵害,我们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的方法。

同时,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早期症状时进行防治,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蔓延。

柴胡玉米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前期准备工作、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后期的管理工作,我们可以助力农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农田的综合效益。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花生和玉米是常见的农作物,它们在农田中的套种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益。

本文将介绍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在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中,选择适宜的品种非常重要。

对于花生来说,适宜的品种应具有早熟、丰产、耐病虫害等特点;对于玉米来说,适宜的品种应具有抗逆性强、丰产稳定等特点。

选择具有这些特点的品种,可以提高套种栽培的效果。

二、合理的种植密度在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中,种植密度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花生的种植密度为每亩400-600株,玉米的种植密度为每亩20000-30000株。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量调整种植密度,以达到最佳的套种效果。

三、合理的间作比例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中,合理的间作比例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一般来说,花生和玉米的间作比例为1:2或1:3,也就是每亩花生种植400-600株,玉米种植800-1200株。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和收益。

四、科学的施肥技术在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中,科学的施肥技术非常重要。

根据花生和玉米的不同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同时,还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法,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

五、合理的病虫害防治花生和玉米都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套种栽培中要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

可以采用轮作、间套等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另外,及时发现病虫害的症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六、合理的灌溉管理在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中,合理的灌溉管理非常重要。

要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的不同,合理确定灌溉的时间和水量。

避免过量灌溉导致浪费和土壤水分过多,也避免干旱导致作物生长不良。

七、适时的田间管理在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中,适时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

包括及时除草、松土、中耕等措施,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通气性,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同时,还要及时修剪病虫害的部分,保持作物的健康生长。

农作物间作套种原则及技术要点的研究

农作物间作套种原则及技术要点的研究

Z a i p e i j i s h u间作套种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人数与范围程度逐渐扩大。

其不仅能够合理使用土地与自然方面的资源,还能够将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大幅提升,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该方式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方法足够科学、合理的话,便能够将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农民在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其技术要点。

一、农作物间作套种的原则优势1、优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主要是使用不同植株生长与发育过程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性来进行栽培工作,是一种类型与方位立体都较多的种植方法,符合国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内容。

该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方面进行节省、提高收入的效益,确保粮食的安全性,同时,还加大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其拥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在现实农业生产中,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将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②间作套种模式能够依据植株不同生长季节的特征,来让种植人员达到多收成的目标,从而使生产的效率与数量提升。

③农作物的间作套种模式,能够让各类物种之间的关系保持平衡,促使生态系统平稳的增长,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的可能。

④农作物间作套种内包含了粮豆间套、粮肥间套等多种模式,不仅对土壤的品质进行了改善,还提高了总产出的数量,做到了以地养地。

2、原则为了保证间作套种的方法能够顺利实施,需要按照以下几点方法来进行种植。

①根据种植作物的生长发育时期,在栽种时要坚持一早一晚的原则,保证主要种植作物的成熟期要更早一些,次要农作物的成熟时期要相对晚一些,确保主要植物在收获之后,光照能够被副植物吸收,从而提高产出的质量与数量。

②依据植物的外形,尽可能选择出“胖瘦”与“高矮”两种组合,将高杆与低秆进行搭配,从而拼凑出良好的种植组合,让每一种作物都能感受到优秀的通风效果。

③依据根系分布的特点,选择出深浅两种作物进行搭配,将深根与喜欢阳光的浅根种植在一起,能够将土壤之中的水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减低能源消耗,同时提升总产出量。

农业种植中的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

农业种植中的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

农业种植中的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种植方式,通过合理安排作物类型和相应的轮次,可以实现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增加种植效益,改善农田环境,提高农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的定义、原理、优点以及应用案例。

一、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的定义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简称套种与轮作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农田上先后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通过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合理利用土壤养分、病虫害防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效果的一种农业种植方式。

二、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的原理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一方面通过不同作物的根系分泌物和残留物对土壤进行调节和改良,增加土壤养分的供给和保持土壤肥力;另一方面,通过不同作物的生物特性差异、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有效地控制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三、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的优点1. 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套种与轮作技术可以使农田中各种养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

2. 病虫害防控:适当的套种搭配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

3.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套种与轮作技术可以通过不同植物的遗留物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田的肥力。

4. 平衡农作物生长周期:套种与轮作技术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减轻土壤反复种植同一作物带来的连作障碍。

5. 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套种与轮作技术,作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的应用案例以小麦和豆类作物的套种与轮作技术为例,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又可以防治小麦病虫害。

在秋季播种小麦后,春季翻耕土壤并播种豆类蔬菜或豆类作物。

这样的套种方式可以使土壤充分利用,豆类作物根系能增加土壤养分,有助于小麦的生长;同时,豆类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某些物质,对小麦病虫害具有遏制作用,达到病虫害防控的目的。

农作物间作套种原则及技术要点浅析

农作物间作套种原则及技术要点浅析

农作物间作套种原则及技术要点浅析作者:陈红玲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0年第03期摘要农作物间作套种是利用群落空间结构原理,将空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的一种种植方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生产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复种指数明显增加,有效地协调了粮食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基于此,就农作物间作套种的原则与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作物;间作套种;栽培建议中图分类号:S34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09.013间作套种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有很多,操作的过程中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采用的组合模式比较科学,就会带来积极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若搭配不合理,不仅会减少产量,還可能引发病虫害,对土地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农民们在实施农作物间作套种时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影响。

1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势与原则1.1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时间差和空间差来进行栽培,属于多种类、多方面立体种植技术的一种,十分符合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农作物间作套种模式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增加农民们的收入、保证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间作套种有以下4个优势:1)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2)间作套种模式能够根据生长季节的特点达成一季多收的目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3)农作物间作套种模式平衡了生态环境中各类物种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升,减少了病虫害的产生;4)农作物间作套种模式中包含了粮豆间套、粮肥间套等多种方法,改善了土质,不仅使土地更加肥沃,也提高了粮食的产量,真正实现了以地养地[1]。

农作物间作套种

农作物间作套种

农作物间作套种
农作物间作套种是一种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间距和时间顺序,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有以下优点:
1. 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对光照、水分、养分等的需求不同。

通过间作套种,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空间和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

2. 提高土壤肥力:不同作物的根系分布深度和范围不同,间作套种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减少养分的浪费和损失。

同时,不同作物还可以互相提供庇荫和保护,有利于土壤保持水分和防止杂草生长。

3. 增加生物多样性:间作套种可以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吸引更多的有益昆虫和鸟类,有助于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提高经济效益: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5. 改善生态环境:间作套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同时,还可以增加农田的植被覆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农作物间作套种是一种科学、高效的种植方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作物特点,选择适合的间作套种组合,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

30种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方法收藏

30种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方法收藏

30种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方法收藏!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间作: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种: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种,套种作物的共生期较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

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减少土地重茬危害,抑制病虫害,有多种好处,可有效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1、间作套种的作物,植株应能高矮搭配,这样才有利于通风透光,使太阳光能得以充分利用。

如玉米与大豆或绿豆的间作。

2、间作套种的作物,对病虫害要能起到相互制约。

如大蒜套种玉米,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驱散玉米蚜虫,使玉米菌核病发病率下降。

3、间作套种的作物,根系应深浅不一。

即深根系作物与浅根系喜光作物搭配,在土壤中各取所需,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降耗增产的目的。

如小麦和豆科绿肥作物的间作。

4、间作套种,圆叶形作物宜与尖叶形作物套作,这样可避免互相挡风遮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如玉米与花生的间作。

5、间作套种的作物,主副作物成熟时间要错开,这样晚收的作物在生长后期可充分地吸收养分和光能,促进高产。

同时错开收获期,可避免劳力紧张,又有利于套作下茬作物。

如玉米间作红薯,主作物玉米先收,副作物红薯后收。

6、间作套种的作物,枝叶类型宜一横一纵。

株形枝叶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间套作,可形成通风透光的复合群体,达到提高光合作用效益的目的。

如玉米和红薯的间作。

7、间作套种的作物,品种双方要一互一利。

也就是要利于双方发育生长、互利共生或有利于一方,但不损害另一方的生长。

例如玉米套种大豆,大豆的根瘤菌可为玉米提供氮肥,而玉米分泌的无氮酸类,则是大豆根瘤菌所喜欢的基质。

8、间作套种,耐阴作物宜与抗旱作物搭配,这样可充分发挥水肥作用,增强作物抗灾能力,有利于减轻旱涝灾害。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简介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种植花生和玉米,利用两者之间的互补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的一种农业种植技术。

通过合理选择品种、调整种植密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花生和玉米的优势,提高双作品种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种植要点、管理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

选种与分区在进行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之前,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花生和玉米品种。

一般来说,花生和玉米的生长期差异较大,因此选择花生和玉米的品种时需要注意它们的生长期是否相近,以便实现最佳的生长和产量效益。

同时,根据实际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水肥情况和防治病虫害的需要,可以将种植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分区,并根据分区的特点,选择适合该区域的花生和玉米品种,以提高整体产量和质量。

土壤准备与施肥在进行花生玉米间作套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清除杂草和残留作物,除去病虫害源。

然后进行耕作,犁地深度应达到15-20厘米,松土并改良土壤质地,以便增加土壤肥力和通透性。

花生和玉米对于土壤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在施肥时要根据两者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配置。

一般来说,花生喜欢酸性土壤,对有机质要求较高,适合施用有机肥和磷、钾等中微量元素。

而玉米对土壤要求较为适应性,可以适度施入化肥,尤其是氮肥。

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肥力失调和环境污染。

同时,根据花生和玉米的生长阶段,调整施肥比例和方式,以满足作物的不同需求。

种植密度与疏芽疏苗花生和玉米的种植密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一般来说,花生和玉米的种植密度宜根据各自的品种特点和生长习性进行调整。

对于花生,种植密度应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生态环境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花生的种植密度为40000-50000株/亩。

过高或过低的种植密度都会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对于玉米,种植密度也需要根据品种特点和生长环境进行调整。

农作物间套作种植原则及建议

农作物间套作种植原则及建议

农作物间套作种植原则及建议农作物间套作种植是指在同一片田地上,同时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这种种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是农作物间套作种植的原则及建议。

一、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农作物间套作种植的首要原则是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

组合的选择要考虑农作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尽量选择互补性强的农作物。

旱田作物可以与水田作物套种,早熟作物可以与晚熟作物套种,耐阴性作物可以与耐阳性作物套种等。

二、合理安排种植面积比例农作物间套作种植的另一个原则是合理安排种植面积比例。

种植面积比例要根据具体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进行合理调配。

通常情况下,套种作物的主作物面积可以略大于套种作物的面积,以确保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注意减少病虫害发生农作物间套作种植的一个重要建议是注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套种作物之间可以相互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

花生可以套种在棉花田中,可以抑制棉花病虫害的发生;洋葱可以套种在葡萄园中,可以抑制葡萄病虫害的发生。

四、科学调整施肥和灌溉水量农作物间套作种植还需要科学调整施肥和灌溉水量。

不同作物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不同,因此要适时调整施肥和灌溉的量和时间,以满足作物的需求,避免营养过剩或缺乏,保持作物的生长平衡。

五、注意作物轮作和休闲安排农作物间套作种植需要注意作物轮作和休闲的安排。

作物间套作一段时间后,要进行作物轮作,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壤疲劳和病虫害的发生。

要合理安排休闲期,让土壤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农作物间套作种植是一种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的种植方式。

通过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合理安排种植面积比例、注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科学调整施肥和灌溉水量,以及注意作物轮作和休闲安排,能够更好地发挥农作物间套作种植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对策建议MODERN ENTERPRISECULTURE1592020.6MEC 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刘霞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谷山北路农业农村局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6-159-01一、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势分析间作套种模式可以使各种农作物在生理上的互补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使用使玉米产量相比玉米单作提高5%,玉米可以更多吸收来自花生的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达到18%。

在环境保护方面,玉米和花生可以充分发挥根瘤固氮作用,减少了农业生产中10%的氮肥用量,实现花生生产的绿色高效。

花生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的引入起到了固氮作用,改良了土壤环境,使土地得到养护。

二、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施方案(一)田间合理布局小麦花生玉米间种套作在田间的布局模式使用带状间作模式。

重点考虑三种不同作物在田间的合理布局,以便有效地调节作物间的共生期矛盾。

笔者推荐田间布局模式采用以粮食生产为主,保证花生增产的9:4:2模式。

即小麦、玉米、花生的播种行距比例为9:4:2。

小麦使用机播进行宽窄行种植,在每相距2m 的带宽中分别包含了行距为30cm 的3个宽行和行距为15cm 的6个窄行,共9行。

在小麦收成前,将花生套种在小麦种植区的宽行中,行距为30cm,每个带宽播种4行,每穴播种2粒,播种完成后的播种密度达到6000-7000穴/亩。

小麦收成后,在窄行中套种玉米,行距为40cm,每个带宽播种2行,使播种密度达到3000-4000株/亩。

小麦与花生间应保持15cm 的间距,而玉米与花生间应保持存在35cm 间距。

在小麦花生玉米间种套作选地时应该优先对土质进行考察,保证土质适宜播种,同时确保土地平整,便于排水灌溉。

播种前应提前对耕地进行深翻作业,以保证土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方便秸秆的溶解。

耕地深翻作业应采用大型深翻机,保证深翻深度在30-40cm 之间。

玉米和红薯套种技术

玉米和红薯套种技术

玉米和红薯套种技术玉米和红薯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多年的种植和栽培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一种叫做“玉米和红薯套种技术”的种植方法。

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土地的污染,并且给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套种技术是一种同时种植两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法。

在玉米和红薯套种技术中,玉米是主作物,而红薯则作为副作物种植。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玉米和红薯套种技术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田地的准备工作在开始套种之前,应该先对农田进行细致的准备。

首先需要对田地进行翻耕,并去掉田地表面的残渣和杂草。

然后在田地中间挖出一个宽度为60厘米,深度为20厘米的沟槽,用于种植红薯。

第二步:进行红薯的种植在沟槽中间,每隔30厘米就要挖一个深度为15厘米的小坑,用来种植红薯的种子。

每个小坑中应该放上两颗红薯种子,并用土轻轻地将其覆盖上,然后浇透水。

在短短的几个星期内,小坑里的红薯种子就会发芽生长出来。

第三步:进行玉米的种植当红薯种子发芽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玉米的种植了。

在沟槽的两侧,每隔30厘米挖一个小坑,用来种植玉米。

每个小坑中应该放上一颗玉米种子,并用土轻轻地将其覆盖上,然后浇透水。

当玉米种子发芽后,就可以使用玉米杆支撑玉米植株,以便其更好地生长。

第四步:进行其他的管理工作在进行套种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管理工作。

例如,要定期给玉米和红薯浇水、施肥;观察虫害、病害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及时修剪和清除田地里的杂草等。

总之,玉米和红薯套种技术可以使得农田的产量更高,能够利用同样的土地面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时,这种套种技术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更少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农民而言,掌握这种套种技术可以让他们在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好的效益,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套种的例子

套种的例子

套种的例子
套种是一种农业技术,就是在一块田地上先种上一种作物,等它长成了一定程度后再在其间种上另一种作物。

这种技术可以使田地得到更好的利用,增加农民的收益。

下面是一些套种的例子:
1. 玉米与豆类套种:在田地上先种上玉米,等玉米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在玉米间种上豆类,如大豆、豌豆等。

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田间空间,增加农作物产量。

2. 蔬菜与草本植物套种:在蔬菜田或果园中种上草本植物,如紫花苜蓿、苜蓿等,能够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蔬菜或果树的品质和产量。

3. 瓜类与花草套种:在瓜类田间种上一些花草植物,如洋甘菊、金盏菊等,可以增加蜜蜂等传粉昆虫的数量,有助于瓜类等作物的授粉,增加产量。

4. 水稻与鱼类套种:在水稻田中养殖鱼类,如草鱼、鲤鱼等,可以利用水稻田中的积水,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还能改善水稻田的生态环境。

以上是一些套种的例子,这种农业技术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利用土地和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收益,同时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持和改善。

- 1 -。

套种的原理

套种的原理

套种的原理套种是一种种植技术,它的原理是通过利用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的协作关系,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保护土壤的能力。

套种种植是在农田中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的农作物,它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调节土壤水分平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套种可以实现多种植物之间的协作效应,采用相同土壤和生态环境条件下,套种的农作物能够互相配合,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吸收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损失。

这是因为不同农作物之间根系的生长方式和养分的吸收特点不同,一些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能够深入土壤中吸收深层的养分,而另一些植物的根系则比较浅,能够更好地吸收浅层的养分。

通过套种的方式,这些农作物可以互相补给养分,从而提高土壤的养分利用效率。

在套种中,植物之间还可以相互协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一些农作物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而另一些农作物则具有较弱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在套种中,这些农作物可以受到较强的抗虫植物的保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

套种还可以调节土壤的水分平衡。

不同农作物之间的根系生长方式也决定了它们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同。

一些农作物的根系能够扩展到更深的土层,吸收更多的深层水分,而另一些农作物的根系则比较浅,能够更好地吸收浅层的水分。

通过套种的方式,农田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更好地利用,减少水分的浪费。

此外,套种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保护土壤的能力。

套种能够减少土壤的裸露面积,增加农田的植被覆盖,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速度,提高保水能力,防止土壤侵蚀。

同时,套种还能够改变土壤的酸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活性。

总之,套种通过充分利用不同农作物之间的协作效应,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且能够调节土壤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水分平衡,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保护能力。

这种种植技术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种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复合种植在耕地上的方式,与这种种植方式有关的种植方式还有单作,立体种植和立体种养等。

1、间作套作的概念
(1)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其特点是群体是结构复杂,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种管、收也不方便。

(2)套作也称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与间作都有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前者的共生期只占全生育期的小部分,后者的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大部分或几乎全部。

套作先用生长季节不同的两种作物,一前一后结合在一起,两者互补,使田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提高全年总产量。

2、间套作的效益原理间套作人工复合群体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的作用,其原理在于种间互补和竞争,主要表现为空间互补、时间互补、养分互补、水分互补和生物间互补等。

3、间套作技术要点
(1)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选择间套作的作物及其品种,首先,要求它们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在共处期间要大体相同。

如水稻花生,甘薯等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不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实行间套作。

其次,要求作物形态特征和生育特征要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

例如,植株高度要高低搭配,株型要紧凑与松散对应,叶子要大小尖圆互补,根系要深浅疏密结合,生育期要长短前后交错,喜光与耐阴结合。

最后,要求作物搭配形成的组合具有高于单作的经济效益。

(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及种内的各种矛盾。

(3)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在间套作情况下,虽然合理安排了田间结构,但它们之间仍然有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

为了使间套作达到高产高效,在栽培技术上应做到:①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②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③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④及时综合防治病虫;⑤早熟早收。

4、金秀间套作的主要类型
玉米与其他农作物的间套作技术
1、玉米与大豆的间作。

玉米与大豆间种,在我国分布较广。

在南方地区,则多在旱地采用大豆与玉米间作,多在春季进行,并以大豆为主作物,大豆、玉米的种植比例以6~7行大豆间种2行玉米最为适宜,瘦地则可采用6~7行大豆间种1行玉米。

2、玉米与花生的间作。

玉米与花生间种是一种较好的粮油间种方式,一般以花生为主作物。

在土质疏松、肥力中等的土壤,花生间种玉米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间种方式一般为5~6行花生间种1~2行玉米,瘦地则减少玉米的行比。

每亩花生基本苗数不减少,玉米每亩种植800~1000株。

3、玉米与甘薯、马铃薯的间作。

玉米间作甘薯,春、秋、冬季都可进行,一般以甘薯为主作物。

甘薯亩植株数基本保持单作水平,玉米每亩种植不超过1000株,玉米对甘薯的产量影响不大,冬种时还具有防寒保温
的作用。

间作的具体方式为,2~3畦甘薯间种1~2行玉米,玉米在畦底或畦腰1/3处种植。

玉米与马铃薯间作,可在冬、春季进行,在广东南部和沿海地区,可在冬前玉米与马铃薯同时播种,粤北地区在3月上旬播种。

玉米每亩留苗800~1000株为宜。

间作方式通常为,2~3畦马铃薯间种1畦玉米,每畦种植2行马铃薯或玉米。

4、玉米与木薯、甘蔗的间套作。

木薯、甘蔗为一年生作物,苗期生长较慢,绿叶面积小,行间空间大,利用这一特点,在其行间(行距一般1米左右)可间套1行玉米。

由于玉米生长较快,当玉米成熟时,木薯或甘蔗才开始封行,互不影响。

在玉米田间管理过程中,也兼管了木薯或甘蔗,玉米收获后,用其茎秆覆盖木薯、甘蔗的畦面,还具有抗旱、保水等作用。

甘蔗田间套种的主要组合模式
以甘蔗为主,在甘蔗行间种植其它短期作物或绿肥的栽培方式称为甘蔗间种。

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把甘蔗套种于预留行间的栽培方式称为甘蔗套种。

甘蔗实行间套作,一是可以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三是可以改善蔗田生态坏境,起到减少土壤水分燕发,减少杂草发生危害和防止土壤板结。

甘蔗间套作已成为提高蔗田经济效益,实现甘蔗与间套作物双丰收的良好种植模式。

目前,我省推广的蔗田间套作模式主要有:
1.蔬菜类——冬、春植蔗(以水田蔗为主)
蔗行距100~110厘米及60~80厘米(宽窄行)或等行距90~100厘米。

套种的蔬菜12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定植(地膜覆盖),茄科类蔬菜株行距30×40厘米、35×35厘米、40×40厘米;其它蔬菜20×20厘米、25×25厘米、25×30厘米。

间套方式可采用宽行双行套种或等行距套二隔一、套四隔二。

甘蔗2月下旬至3月下种,亩下8000芽,最终亩有效茎5500~6000条,亩产量8~10吨。

2.瓜豆类——春植蔗(以田蔗和水浇地蔗为主)
蔗行距100厘米及60~70厘米(宽窄行)或等行距85~95屋米。

瓜类1月初播种(地膜覆盖或营养袋育苗),西瓜塘距100~200厘米,黄瓜40~60厘米,七叶瓜80~100厘米。

蔬菜类参照第一种组合,可采用宽窄行宽行套种或等行距套一隔一,套二隔一。

甘蔗2月底至3月下种,亩下9000~10000芽,最终亩有效茎6000条左右,亩产量6~8吨。

3.薯类(马铃薯、红薯)——冬、春植蔗(以水浇地为主)
蔗行距85~100厘米,马铃薯12月播种,塘距20~25厘米,行行套种。

1~2月马铃薯小培土后甘蔗下种,收薯时进行甘蔗追肥小培土。

红薯11月插栽,行行套种,4~5月采收薯秧后甘蔗追苗肥,6月收薯后及时进行甘蔗追肥大培土。

甘蔗每亩下10000芽,最终亩有效茎5000~6000条,亩产量6~7吨以上。

4.粮食类——春植蔗(以水浇地蔗为主)
蔗行距110厘米及70厘米(宽窄行)或等行距90~95厘米。

套种小麦收获后甘蔗下种,及时翻松平整麦墒,施足底肥。

间种包谷要采用杂交种或本地短杆早熟糯包谷,甘蔗下种及时播种,采用间二隔一或间四隔二的间种方式,塘距50~60厘米,每塘2株。

甘蔗亩下10000芽,最终亩有效茎5500条左右,亩产量5~7吨(要增施农家肥和适量化肥)。

5.宿根蔗——蔬菜类、瓜豆类、粮食类(以水田蔗、水浇地蔗为主)
收砍甘蔗后及时进行宿根处理。

间种作物及时下种或定植(地膜覆盖),间作方式和株行距可参照上述品种组合的间套规格。

间种作物必须在6月上旬收获完毕,以便尽早对宿根蔗进行施肥培土管理。

6.春烟——春植蔗(以水浇地为主)
蔗行距120厘米及60厘米(宽窄行)。

头年11月育烟苗,次年2月上旬移栽,宽行单行套种,株距50~55厘米,5月中旬开始采收烟叶烘烤。

甘蔗3月上、中旬播种,每亩下10000芽,亩施农家肥1000~2000千克,硫酸钾20千克。

在烟叶未收获完毕前,碳铵施用量应控制在每亩20千克以内,待烟叶采收完后及时对甘蔗进行追肥培土。

甘蔗最终亩有效茎6000条左右,亩产量6~7吨。

7.春、秋植蔗——绿肥(小葵子,以湿润蔗区山地为主)
蔗行距100~120厘米,春植蔗2~3月下种,每亩下9000芽。

4~5月每亩撒播小葵子1.5千克,6~7月收割后压青进行甘蔗大培土。

秋植蔗8月下种后及时撒播小葵子,12月收割压青进行甘蔗小培土,甘蔗每亩下8000芽,最终亩有效茎5000~6000条,亩产量6~7吨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