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农作物间套种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复合种植在耕地上的方式,与这种种植方式有关的种植方式还有单作,立体种植和立体种养等。

1、间作套作的概念(1)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其特点是群体是结构复杂,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种管、收也不方便。

(2)套作也称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与间作都有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前者的共生期只占全生育期的小部分,后者的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大部分或几乎全部。

套作先用生长季节不同的两种作物,一前一后结合在一起,两者互补,使田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提高全年总产量。

2、间套作的效益原理间套作人工复合群体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的作用,其原理在于种间互补和竞争,主要表现为空间互补、时间互补、养分互补、水分互补和生物间互补等。

3、间套作技术要点(1)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选择间套作的作物及其品种,首先,要求它们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在共处期间要大体相同。

如水稻花生,甘薯等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不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实行间套作。

其次,要求作物形态特征和生育特征要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

例如,植株高度要高低搭配,株型要紧凑与松散对应,叶子要大小尖圆互补,根系要深浅疏密结合,生育期要长短前后交错,喜光与耐阴结合。

最后,要求作物搭配形成的组合具有高于单作的经济效益。

(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及种内的各种矛盾。

(3)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在间套作情况下,虽然合理安排了田间结构,但它们之间仍然有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

为了使间套作达到高产高效,在栽培技术上应做到:①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②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③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④及时综合防治病虫;⑤早熟早收。

农作物间作套种原则及技术要点浅析

农作物间作套种原则及技术要点浅析

农作物间作套种原则及技术要点浅析作者:陈红玲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0年第03期摘要农作物间作套种是利用群落空间结构原理,将空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的一种种植方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生产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复种指数明显增加,有效地协调了粮食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基于此,就农作物间作套种的原则与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作物;间作套种;栽培建议中图分类号:S34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09.013间作套种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有很多,操作的过程中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采用的组合模式比较科学,就会带来积极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若搭配不合理,不仅会减少产量,還可能引发病虫害,对土地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农民们在实施农作物间作套种时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影响。

1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势与原则1.1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时间差和空间差来进行栽培,属于多种类、多方面立体种植技术的一种,十分符合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农作物间作套种模式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增加农民们的收入、保证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间作套种有以下4个优势:1)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2)间作套种模式能够根据生长季节的特点达成一季多收的目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3)农作物间作套种模式平衡了生态环境中各类物种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升,减少了病虫害的产生;4)农作物间作套种模式中包含了粮豆间套、粮肥间套等多种方法,改善了土质,不仅使土地更加肥沃,也提高了粮食的产量,真正实现了以地养地[1]。

果园间套种建议书

果园间套种建议书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农作物间套种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复合种植在耕地上的方式,与这种种植方式有关的种植方式还有单作,立体种植和立体种养等。

1、间作套作的概念(1)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其特点是群体是结构复杂,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种管、收也不方便。

(2)套作也称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与间作都有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前者的共生期只占全生育期的小部分,后者的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大部分或几乎全部。

套作先用生长季节不同的两种作物,一前一后结合在一起,两者互补,使田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提高全年总产量。

2、间套作的效益原理间套作人工复合群体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的作用,其原理在于种间互补和竞争,主要表现为空间互补、时间互补、养分互补、水分互补和生物间互补等。

3、间套作技术要点(1)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选择间套作的作物及其品种,首先,要求它们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在共处期间要大体相同。

如水稻花生,甘薯等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不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实行间套作。

其次,要求作物形态特征和生育特征要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

例如,植株高度要高低搭配,株型要紧凑与松散对应,叶子要大小尖圆互补,根系要深浅疏密结合,生育期要长短前后交错,喜光与耐阴结合。

最后,要求作物搭配形成的组合具有高于单作的经济效益。

(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及种内的各种矛盾。

(3)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在间套作情况下,虽然合理安排了田间结构,但它们之间仍然有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

为了使间套作达到高产高效,在栽培技术上应做到: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④及时综合防治病虫;⑤早熟早收。

蔬菜轮作与间套复种技术要点

蔬菜轮作与间套复种技术要点

蔬菜轮作与间套复种技术要点1、露地蔬菜的轮作(1)轮作的概念轮作是按一定的生产计划,将土地分为若干区,在同一生产区的菜地上,按一定的年限,轮换种植几种性质不同的蔬菜或作物的制度,也称换茬。

一年单主作区就是不同年份内把不同种类的蔬菜轮换种植,一年多次作地区,则是以不同的多次方式(或复种方式),在不同的年份内轮流种植。

(2)轮作在蔬菜生产中的地位和效益轮作是克服连作障碍的最佳途径。

合理轮作有利于防治病虫害,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是开发土壤资源的生物学措施。

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肥力,调节土壤酸碱度和土壤中的腐殖质,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

因为轮作时,前后作的蔬菜种类不同,它们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也不一样;其次,轮作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一般讲,凡是相同科、属、变种的蔬菜,病虫害也相近,每年轮换种植不同蔬菜,能够使病菌和害虫因失去寄主而si亡。

在一年二茬的栽培制度下,要求在同一块土地上不但与上一年各季栽培的蔬菜种类不同,而且与它的前后作蔬菜也不相同。

轮作周期的时间长短依据各类蔬菜主要病原菌在栽培环境中存活和侵染危害的不同情况而定。

采用粮菜轮作,对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粮菜轮作是一种非常好的栽培制度,种粮保证了口粮,种菜又能增加经济收入。

总之合理的轮作制度是一项无法替代的可以有效保障蔬菜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

轮作利用植物不同生长期、不同需光(热)和水肥特点,按次序种植充分利用季节,能提高土地的种植系数(复种指数)。

轮作的顺序性,即轮作应遵循的合理次序,安排这个轮作次序的原则是:轮作相邻近的作物茬应不同种类,不同种植方式,病虫害类型差异大,作物的需肥水特性有较大差异等。

轮作茬口相接的作物在季节利用上应当符合季节变化的特点。

从大农业观点出发,作物的轮作应不限于园艺植物,也可以插入农作物,如玉米、向日葵以及绿肥作物。

蔬菜轮作已是种植地区生产上普遍应用的种植制度,只要安排合理,总体种植效益可以保持一种很平稳的状态。

套种玉米播种技术要点

套种玉米播种技术要点

播种机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 播种机,确保播种质量和效率。
灌溉设备
准备好灌溉设备,确保玉米生长 过程中的水分需求。
病虫害防治设备
准备好病虫害防治设备,及时防 治玉米病虫害。
03
套种玉米播种技术要点
播种时间的选择
春季播种
一般在土壤化冻后,地表平整、土壤疏松、底墒 充足时进行。
夏季播种
在小麦或油菜成熟后,及时抢墒播种。
肥力较高、品种耐密 植时,可以适当增加 播种密度。
播种方法的运用
机械播种
使用播种机进行播种, 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
和质量。
人工播种
使用锄头或铁锹等工具 进行播种,适用于小面
积种植。
条播或穴播
根据种植方式和土壤条 件选择条播或穴播方式

覆盖地膜
在干旱地区或需要保温 保湿的地区,可以使用 地膜覆盖来提高出苗率
06
套种玉米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 前景展望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力度
组织专业培训
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专家对套种玉米播种技术进行专业培训,提 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现场指导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解决生产中遇 到的技术难题。
建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建立套种玉米播种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 术咨询服务。
套种玉米播种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需求,合 理安排播种顺序、时间和空间,实现多种作物协同生长、互利共生的种植技术 。
意义
套种玉米播种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助 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套种玉米播种技术的发展历程

高教版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一章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

高教版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一章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

• 甘薯边际效应(边行劣势)可达3行,甘薯种植行数应>6 行,行数越大减产越少。
边际效应 边际优势:间套作中的高杆作物边行通风条 件好、根系吸收范围大、吸收能力强,生长 发育状况及产量优于内行的现象
边际劣势:
间套作中的矮作,边行 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劣于 内行的现象
3、套作生产确定行数还应根据作物的主 次关系 –如麦棉套作时 –小麦为主时,小麦应保证基本的种植行数 –棉花为主时,小麦应减少种植行数,根据 棉花要求保证棉花行数。
行数 间套作时,各种农作物的行数用行比来
表示,即各农作物实际行数的比
行数确定:
1、产量要求(保证产量需保证一定行数) 2、边际效应大小(边际效应大,行数少;反之行数多) –高位作物少于边际效应影响行数的两倍
–矮位作物多于边际效应影响行数的两倍

小麦/棉花+甘薯条件下
• 小麦的边行优势可达3行,小麦的种植行数应<6行,行数 越多,小麦边行优势的利用效果越差。 • 棉花边际效应(边行优势)可达4行,棉花种植的行数应 <8行,行数越少增产越多。
玉米食用菌模式
• 至宋、元时期的七百年间,间混套作有一定发展,注意到用地养地相 结合,并提高了对套作的好处和合理选配作物组合的认识。
• 至明、清,人口增加较快,人均耕地显著减少,间混套作普及较快。 明代《农政全书》中有了关于大麦、裸麦和棉花套作,麦和蚕豆间作, 以及棉薯间作等记载。清朝《农蚕经》记述了麦与大豆的套作。此外, 明朝还有早稻与晚稻套作,清朝有稻豆套作、粮菜问作、稻与苡薏间作 等有关记载。至建国前,套作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玉米与豆类间作在 全国各地已都有分布。
套种与间作都有作物共生期,所不同处,套种每种 作物的共生期都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

第三章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

第三章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

水稻和旱作物的混套作
简介:水稻和旱作物的混套作是一种种植方式,通过合理配置水稻和旱作物的种植比例和布局, 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应用实例:在水稻田中套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利用水稻田的剩余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地的 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优势:混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增加作物多样性,减少病虫 害的发生,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汇报人:XX
考虑作物间的相互关系,合理搭配不同作物,避免竞争和相互抑制,实现互补作用。
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根系分布特点,合理安排播种顺序和时间,有利于提高土壤 利用率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和通风透气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提高作物抗逆性。
科学施肥和灌溉
施肥原则: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果树和蔬菜的混套作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简介:果树和蔬菜的混套作是一种常见的种 植方式间混套作应用实例,通过合理配置树 种和蔬菜品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 效益。
配置方式:根据果树和蔬菜的生长特性和市 场需求,选择适合的树种和蔬菜品种进行搭 配,如苹果树下种植大蒜、葡萄架下种植木 耳等。
添加 标题
注意事项:在实施混套作时,需要注意作物间的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合理配置种植密度和施肥 量,避免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种植方式间混套作
07
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混套作的发展前景
增加作物多样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提高土壤肥力和可持续性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
混套作面临的挑战
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混套作技术的要领和操作方法。

浅析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势、原则与技术要点

浅析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势、原则与技术要点
农林牧渔
浅析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势、原则与技术要点
张 颖 ( 贵州 省思南 县天 桥乡 农业 技术 推广站 贵州思南 5 6 5 1 o 0 )
摘 要: 问 作套 种具有改 善 作物的 通 风透光 条件, 提高光能 及土地 利用率, 改 善土 壤品 质, 节约能 源, 促进农业 增产、 农民 增收等 优势, 对我 国 农 业发展 做出了 巨 大贡 献,益 。 本文围 绕农 作物问 作套 种技术 进 行了 阐 述。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 间作套种
问作套种技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是指在同一田 地上生长时间相似、生 惠互利, 增加产量, 相反就会产生不良 反应, 或病虫害加重或地力受到破坏。 产季节相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作物按占地宽窄比例,分行或分带种植 因此开发利用问套模式应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的一种种植技术。农作物间作套种可称为现代立体农业,它是指在同一块 2 . 1 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气候资源, 不同作物、品种进行合理搭 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距、株距来种植两种极以上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种 配。一般无霜期较长、热量资源充足的地区, 应多发展间套种植模式, 而对 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于无霜期较短, 热量资源较差的地区应实行高杆作物与矮杆作物、 深根作物 1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势 与浅根作物的混作方式, 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气候资源。 农作物间作套种是一项时空利用技术, 能充分利用季节、 土地、 气候等 2 . 2发展相应的种植模式。要根据当地的水肥地力条件来发展与之相 条件, 提高复种指数, 实现农作物一年多熟种植、 高产高效。 在农业生产上, 匹配的种植模式, 同时要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根据农作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巧妙搭配、 合理种植, 可以有效减轻一 收入。 方或双方病虫害发生的可能, 不仅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降低了 农产 2 . 3 根据不同关系, 合理搭配。 要根据不同作物与当地的环境条件和作 品的生产成本, 促进了农产品增产、提质、增收。 物与作物之间的关系, 选择互利因素较多、 相克因素较少的作物或品种合理 I . 1有利于贫困地区迅速脱贫。贵州思南是一 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 搭配, 取得最大的互补效应。 农业山区。 农业基础条件极差,耕地零碎,其特点是:山多平地少,土多 发展每一种种植模式, 都要利用适宜的自然条件, 采取配套的技术措施 水田少,陡坡耕地多平地耕地少,人多耕地少,中低产水平田土多稳产高 合理利用资源, 能产生较高经济效益, 其发展前途才能是广阔的。 产水平的耕地少。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豆类、薯类为主,经济 3 . 间作套种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作物有烤烟、油菜、茶类为主。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营发展模式。 农作物间作套种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来实现增产增收的重 农业和农村经济比较落后, 农民极为贫困, 现在农村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 要途径,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问作套种作物种类多、方 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的无劳动力的人,森林覆盖逐年增加,野猪、野兽对 法多、管理措施也多种多样, 但是生产效果有很大差别,这理边确实存在 农作物的灾害越来越厉害,山 脚边耕地撂荒,能耕种的只有极少部分。因 些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好。 此,要用有限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农作物套种新技术的高产高效的特 3 . 1间作套种的作物,主副作物成熟时间要错开,这样晚收的作物在 点,正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力武器。 生长后期可充分地吸收养分和光能,促进高产。同时错开收获期,可避免 1 . 2有效地抑制病虫害。作物套种主要是运用各种农作物的相生相克 劳力紧张,又有利于套作下茬作物。 的原理,即一种作物分泌出的元素刚好是另一种作物所需要的元素,两种 3 . 2间作套种,圆叶形作物宜与尖叶形作物套作,这样可避免互相挡 作物相互利用,成为黄金搭档。 风遮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 减少土地重茬危害,抑制病虫害,有多种好处, 3 . 3间作套种的作物, 对病虫害要能起到相互制约。 如玉米套种大蒜, 可有效促进作物增产增收。比如:1 . 油菜间种大蒜可驱避害虫减少虫卵。 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驱散玉米蚜虫,使玉米菌核病发病率下降。 大蒜挥发出来的杀菌素一一大蒜素具有辛辣气味, 减轻油菜的蚜虫。 2马铃 3 . 4间作套种的作物,根系应深浅不一 即深根系作物与浅根系喜光 薯与大蒜间作可抑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 3 .大蒜间种白菜可明显减轻白 菜 作物搭配,在土壤中 各取所需,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促进 软腐病。 4 .玉米间种南瓜或花生可有效减轻玉米螟害。 玉米间作花生也可 作物生长发育,达到降耗增产的目的。如小麦和豆科绿肥作物的间作。 使玉米螟的为害明显减轻。 5 .玉米与辣椒问作可减轻辣( 青) 椒病害。 6 .玉 3 . 5间作套种的作物,植株应能高矮搭配,这样才有利于通风透光, 米间种黄瓜可减少黄瓜病毒病发生。 7 .玉米间作白 菜可减少白 菜多种病害。 使太阳光能得以充分利用。如玉米与大豆的间作。 8 .玉米和豌豆混种能做到双获丰收。9 .圆葱与胡萝 问作套种可互驱害 3 . 6间作套种的作物,枝叶类型宜一横一纵。株形枝叶横向发展与纵 虫。1 O .十字花科蔬菜间种莴苣、番茄或薄荷可驱避菜白蝶。 向发展间套作,可形成通风透光的复合群体,达到提高光合作用效益的目 l J 3有效地发挥光、肥、水、气、热等有限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合 的。如玉米和红薯的间作。 理套种可充分利用地力,首先表现在不同的作物对土壤的营养元素的种类 3 . 7认识各种农作物的相生与相克。作物的相生相克是指两种或两种 数量吸收的能力和深度不同,直根类作物根系入土较深,可以吸收土壤深 以上作物种植在一起, 双方各自 分泌的元素: 如生物碱、 有机酸、 生长素、 层的营养。须根类作物根系入土较浅,吸收土壤上层的养分,根系强大, 杀菌素等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对方的生长。促进双方正常生长的为 吸收面积也较大,吸收营养元素的量也较多 就拿大豆与玉米来说,间作 “ 相亲”,反之,则为 “ 相克”。 能充分利用光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 的。首先,在生长前中期,单株叶面 终上所述,农作物套种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农民朋友减少劳动力、整 积小, 均能利用太阳的直射光。 到后期, 大豆可利用玉米叶下层的散射光。 合土地资源、减少农作物病虫害,提高产量、节约成本、最终达到农业增 其次是肥水较充足,能实现养分互补,大豆根瘤菌能固定土壤中的游离态 效、农民增收。 氮,除供自 身需用外还可供玉米所用。 而玉米根系能分泌酸性物质,分解 参考文献: 土壤中难溶性矿物质元素成为速效性养分, 供大豆吸收利用,能得到大豆 [ 1 ] 李涛波 , 李翠萍 , 陈 俊 姣: 《 农 作物问 作套 种的 几点 建议》 , 单作时得不到的种肥和追肥。再就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大豆受玉米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 0 1 3 ( 1 1 ): 1 1 0 — 1 1 0 遮盖避免了蛴螬、豆天蛾、食心虫等危害,从而达到增产效果。提高农作 【 2 】 曲建 东: 《 我 国套 作栽 培 技 术 应用 分 析 》 ,《 中 国农 物的产量和质量不光在施肥等其他环节。也不止大豆和玉米之间可以问作 资》 ,2 0 1 3( 2 0 ) 套种,很多农作物都可以使用间作套种的方式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1 [ 3 】 杨慧 :《 农 作物套 种讲究 多》 , 《 农民 文 摘》 , 2 0 1 0 ( 3 ): 6 0 — 6 0 2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原则 作者简介:张颖、男、1 9 7 9 . 3 、土家族、贵州思南、学历:大专。供 农业技术推广站。职务:站长;职称:农艺师; 农作物间作套种能有效利用地力和光能, 提高产量, 增加经济效益, 众 职于贵州省思南县天桥乡

农作物间作套作技术要点

农作物间作套作技术要点

农作物间作套作技术要点作者:于洋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20年第03期摘要:间作套种技术是农业中最常用的一种种植技术,具有改善通风透光、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在农作物种植中推广应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文首先介绍了间作种植与套作种植的基本概念,然后就农作物间作套种实施过程中的作物品种选配、田间套种配置、生长发育调控等技术要点以及各项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以提高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作物;间作;套作;种植技术要点于洋. 农作物间作套作技术要点[J]. 農业工程技术,2019,40(08):30.一、农作物间作、套作概述1、间作种植间作就是在同一块土地、同一个生长季节内,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农作物各行而种的一种农作物种植形式。

虽然这些农作物种植的时间相似,但是却有着前后、主次之分,种植人员必须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选择其中一种作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然后将其他的一种或者几种作为间作作物种植。

间作农作物具有种植结构复杂的特点,所以,在种植间作作物时,必须严格按照不同农作物之间生长空间存在的差异,合理分配农作物种植面积,才能在有效增加田间绿化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

比如,北方地区常见的玉米与土豆间作种植方式,因为玉米高度高、土豆高度低,两者间作种植的话,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土壤中的碳元素,同时对于土壤土质的改良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套作种植套作种植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套种或者串种,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将农作物的前后生长期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种种植方式与间作种植方式相比较,不仅农作物共长周期更多,而且不会影响前季农作物的生长,彻底解决了前后季农作物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促进了农作物种植效率的有效提升[1]。

此外,套作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推广和应用降低了低温洪涝灾害等发生的几率,缓和了用工矛盾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加大间作套种技术推广的力度,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棉麦间作套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

棉麦间作套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

( 5 ) 播后视土壤墒情 ,用镇压器进行镇压 。
4 . 田间管理
中耕锄 划 : 小麦 返青后应 进行 中耕锄 划 ,起 到增
温保墒 、促苗早发的作用。对播 种过早 、播 量过 大 的
2 . 底 肥 深施 结 合播前 整地按 照 当地 的农艺要 求 旺长麦 田,返青期及 时镇压控 旺。
5~2 0 c m。作业 时先 开 出地 头,再 顺 垄 收 ( 3 ) 播 种模 式 : 小麦播种 模式是棉 麦间作套种 实 棉花行 距 1
9农 A G R C 机 U L T U R 科 E M A C 技 H t N E 推 R Y T 。 ∞ 。
】 百用 仅 不

获。收 获时 收获机 中心与 棉垄 中心对正。收获 完后及 时,膜下出苗后及 时破膜放苗。 时用移 苗器 补栽地头缺种的棉花或改种其它适 宜作物 。
深施种肥要 1 5 c m 以上,整后 地 表 土块 直 径不 得大 于 3 c m且 地 表 定 的施 肥量 和施肥深度 ,排肥均匀一致 ; 平整 ,土 层上 虚下实,无 残根 、残 株和 杂草等。结合 求在 播种 同时,将 化肥 施到种 子下方 或侧下方,肥种 整地进行肥料 深施。
2 . 播 种
并将 中间部分的动刀片 ( 2 )要适 墒播 种,墒情不足时浇 水造 足底墒 ,然 棉苗应将收获机割台适 当抬高 ,
作业时被 护住 的割台部分仅将 棉苗推 倒 后进 行整地播 种。对 于粘土地 ,采 取先播 种,播后立 用 薄板 护住 (
即浇水 的方法,待出苗 时进行锄划 ,破除板结。
而不伤苗 ,收 获机 过后棉苗 自动复位 ) ,其长度应大于
底肥深施 。 3 . 播种
小麦 杂草及病 虫害 防治 : 可采用机动 喷杆 喷雾机 和风送式喷雾 机除治病虫害和杂草。 5 . 收获 收获机作业幅宽应与两 畦小麦的总幅宽相 匹配。小麦 收获 时棉 花已长至约 5 0 e m的高度,为不伤

间作套种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间作套种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间作套种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实行间作套种栽培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合理选择间套作物:用于间作套种的作物在生长中与马铃薯之间互不影响,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不相互遮光;既要考虑季节、茬口安排,又要考虑两种作物的共生期长短。

(2)合理安排田间布局:所谓田间布局是指两种作物的种植比例,各自的种植密度、株行距大小和种植模式等。

空间的安排应使作物之间相互遮阳的程度减少到最低,而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达到最高。

有利于培土,减少作物之间的用水冲突,保证田间通风透光性良好,既能充分利用光能,又能减少病害的发生。

合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保证种植密度与纯作时相当或略有降低。

(3)合理利用马铃薯的优势:进行间作套种栽培时,首先要选用早熟、植株矮、分枝少、块茎膨大速度快的马铃薯品种,这类型的品种收获期早、株型紧凑占空间小,对套种作物影响小;其次要注意提早催芽、催大芽播种,以促进生育进程,缩短共生期;第三要适期早播,采用地膜覆盖或小拱棚覆盖栽培,如果与套种作物的共生期较长,则马铃薯可采用简易保护设施栽培;第四适当进行植株调控,即对生长旺盛的作物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多效唑等,以控制茎叶生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简介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种植花生和玉米,利用两者之间的互补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的一种农业种植技术。

通过合理选择品种、调整种植密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花生和玉米的优势,提高双作品种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种植要点、管理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

选种与分区在进行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栽培之前,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花生和玉米品种。

一般来说,花生和玉米的生长期差异较大,因此选择花生和玉米的品种时需要注意它们的生长期是否相近,以便实现最佳的生长和产量效益。

同时,根据实际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水肥情况和防治病虫害的需要,可以将种植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分区,并根据分区的特点,选择适合该区域的花生和玉米品种,以提高整体产量和质量。

土壤准备与施肥在进行花生玉米间作套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清除杂草和残留作物,除去病虫害源。

然后进行耕作,犁地深度应达到15-20厘米,松土并改良土壤质地,以便增加土壤肥力和通透性。

花生和玉米对于土壤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在施肥时要根据两者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配置。

一般来说,花生喜欢酸性土壤,对有机质要求较高,适合施用有机肥和磷、钾等中微量元素。

而玉米对土壤要求较为适应性,可以适度施入化肥,尤其是氮肥。

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肥力失调和环境污染。

同时,根据花生和玉米的生长阶段,调整施肥比例和方式,以满足作物的不同需求。

种植密度与疏芽疏苗花生和玉米的种植密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一般来说,花生和玉米的种植密度宜根据各自的品种特点和生长习性进行调整。

对于花生,种植密度应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生态环境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花生的种植密度为40000-50000株/亩。

过高或过低的种植密度都会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对于玉米,种植密度也需要根据品种特点和生长环境进行调整。

种植方式间混套作

种植方式间混套作
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
种植方式,又称种植形式,是指 作物在农田上的时空配置,包括 间作、混作、套作和复种
§1 间混套
间作、混作、套作是我国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 耕细作、集约种植的一种传统技术:
• 公元前1世纪,西汉《汜胜之书》:“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 “区种瓜……又种薤十根”、“又可种小豆于瓜中”。
• 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二豆良美,润泽益桑”,以发挥作物间的 互利关系;“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以避开作物间的不利关系。
• 至宋、元时期的七百年间,间混套作有一定发展,注意到用地养地相 结合,并提高了对套作的好处和合理选配作物组合的认识。
• 至明、清,人口增加较快,人均耕地显著减少,间混套作普及较快。 明代《农政全书》中有了关于大麦、裸麦和棉花套作,麦和蚕豆间作, 以及棉薯间作等记载。清朝《农蚕经》记述了麦与大豆的套作。此外, 明朝还有早稻与晚稻套作,清朝有稻豆套作、粮菜问作、稻与苡薏间作 等有关记载。至建国前,套作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玉米与豆类间作在 全国各地已都有分布。
合理安排作物田间结构配置
(一)、种植密度
高要密,矮略稀; 挤中间,空两边; 保主作,收次作; 促互补,抑竞争。
高位作物,较密(肥力、株型)
—高位作物,宽窄行种植、带状条播、宽行密株、一穴多株、 大行通风透光,保密度、用边行优势
低位不耐荫作物,略低或相同 主作物,密度与单作相近,确保产量不低 副作物,肥-多 套作时,密度与单作基本相同
概念
作物群体在田间的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作物的田间 结构。
垂直结构是群体在田间的垂直分布,是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在田 间的表现,层次的多少与参与间、混、套作的作物种类多少及作物、 品种的选择密切有关。(比较简单,选定了作物品种就确定了)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有技巧,学会这些种管技术要点才能更高产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有技巧,学会这些种管技术要点才能更高产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有技巧,学会这些种管技术要点才能更高产玉米和大豆,这两种农作物在农村大田里种植的十分普遍。

咱们很多农民朋友在每年种地的时候,经常在地里把玉米和大豆这两种农作物进行间作套种(玉米行里种植大豆,实现一季双收),这样的种植植方法尤其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使用的非常广泛。

备注:套种和间种是连种不同种植方法。

一般来说,套种的玉米和大豆共同生长期不到整个生长期的一半,而间种的玉米和大豆共同生长期一般会超过整个生长期的一半以上。

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的方法,也叫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种植模式在提高作物综合产量、增加农民种植整体收益等方面的效果非常好,因为它一方面能够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更大的种植价值,另一方面它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土地的水、温、气、光、照等资源,比如说,大豆可以通过自身根系的固氮作用,为玉米固定和提供更多的氮肥营养供应,从而让玉米的长势更好、产量更高等,再比如说,大豆能够在间套种植边际效应下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等但是,据了解,咱们大家在把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时,有不少的农民朋友在种植模式、种植方法、种植技术等方面,还是习惯于使用传统的老方法、老经验,并不能在田间合理的配置玉米与大豆间套种植,比如说二者的行间距设置得过大或过小,比如说二者的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再比如说不能根据间套种植模式选择最适合间套种植的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等等。

虽然同样都是把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同样是在玉米地里种植大豆,但如果咱们能够打破传统间作套种的瓶颈束缚、能够改进或改良间套种植的技术模式,那么我们就能间套种植的玉米和大豆带给我们更高的产量和品质。

那么,玉米和大豆间套种植时,采用什么样的种植管理方法才能实现最高的产量品质、最好的种植收益呢?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玉米-大豆间间作套种的高产种植技术,总结起来只有几个字:一“选”、二“扩”、三“缩”、四“调”、五“拌”、六“播”、七“除”、八“施”、九“控”、十“防”,最后再加一个“收”!一、选所谓“选”,就是要选择最适合间套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不仅要精选玉米品种,而且同时也要精选大豆品种。

玉米和芸豆2:2套种模式技术要点

玉米和芸豆2:2套种模式技术要点

玉米和芸豆2:2套种模式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玉米选用会单四号、海禾1号、海禾2号、宁玉507等品种。

间作作物选用大白芸豆。

2.间套种的模式
间套种模式以“2:2”模式为主。

即种植两行玉米,间种两行经济作物,间作作物统一选用大白芸豆。

玉米大行4.5尺,小行1.5尺,株距0.5-0.6尺,每亩3500-4000株。

间作作物每亩保证2000-3000塘,每塘2-3株,每亩4000-6000株,间作作物间行距及每行到玉米的距离均为1.5尺。

3.实时播种,规范栽培
要于五月底全部播种结束,玉米与芸豆同时播种。

为了提高玉米和豆的产量,做到抢时间抢节令。

玉米采取容器育苗移栽,芸豆采取规范划打塘点播,每塘播种2-3粒,播种深度3-4公分,覆土厚1-2公分。

4.科学施肥
玉米每亩施农家肥l000千克,每亩施尿素及复合肥10-15千克做苗肥。

5.加强中耕管理
在播种前统一组织灭鼠一次,防止鼠害造成缺塘死苗。

组织农户适时中耕管理,减少病虫害。

露地蔬菜、瓜类栽培,粮菜间、复、套种,食用菌生产、制种繁种技术要点

露地蔬菜、瓜类栽培,粮菜间、复、套种,食用菌生产、制种繁种技术要点

露地蔬菜、瓜类栽培,粮菜间、复、套种,食用菌生产、制种繁种技术要点一、露地蔬菜栽培技术1.脱水番茄栽培技术。

4月中旬播种,播种前3-5天起垄,垄高15-20cm,垄面宽60cm,种两行番茄,行距50cm,株距30-35cm,垄间距40cm,亩保苗3200株左右。

垄上挖穴点水播种,每穴4-5粒,后覆土盖膜,膜四周用土压实。

出苗后及时破膜放风,生长期间中耕除草2-3次,先深后浅。

选择壮苗,每穴留一株。

结果前以控为主,适当蹲苗,一般控水到第一穗果坐住后,浇一次催果水,以促进果实增大;后期适情况可顺沟浅灌。

遇大雨,及时排涝。

结合催果水追施催果肥,每亩施尿素15kg,加硫酸钾复合肥10kg,沟施或穴施。

也可叶面追肥,选用0.3%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丰产素等专用叶面肥。

适时分批采收。

binghai主要有疫bing、斑枯bing、日灼bing。

2.西芹育苗移栽技术。

选用加洲王、文图拉、千芳等西芹品种,亩用种20克。

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培育出健壮无bing苗供大田移栽。

定植株距25—30厘米,每亩保苗8000株左右。

定植后,适当控水控肥,勤中耕松土保墒。

定植30天以后,连续追肥2—3次,10天左右追1次,以速效氮肥为主,并配合适量的磷肥,同时加大灌水量。

外叶生长期结束,进入立心期后,追肥以速效氮、钾为主。

此外注意钙、硼元素的供应。

5月下旬,取掉地膜。

防治bing虫hai,适时采收。

3.紫皮苔蒜栽培技术。

选择苔、蒜两用性的甘肃紫皮苔蒜,忌与葱、韭、洋葱等作物连茬。

2月下旬至3月初播种,单种套种均可。

单种于7月上旬收获后可复种秋菜,也可收获前10—15天点种(法)F15油葵。

套种可以6行大蒜套种2行玉米,幅宽分别为100cm和50cm;也可以大蒜套种辣椒。

单种行距20cm,株距大瓣蒜9cm,中瓣蒜7cm,小瓣蒜5-6cm。

每亩栽植密度一般单种3.5—4万株以上,套种3万株以上。

苗期中耕松土,提高地温。

中期减轻叶片黄尖程度,大水大肥催秧催节、催苔,于4月下旬灌头水,并追施尿素20公斤/亩。

农作物间作套种原则及技术要点的研究

农作物间作套种原则及技术要点的研究

Z a i p e i j i s h u间作套种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人数与范围程度逐渐扩大。

其不仅能够合理使用土地与自然方面的资源,还能够将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大幅提升,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该方式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方法足够科学、合理的话,便能够将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农民在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其技术要点。

一、农作物间作套种的原则优势1、优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主要是使用不同植株生长与发育过程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性来进行栽培工作,是一种类型与方位立体都较多的种植方法,符合国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内容。

该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方面进行节省、提高收入的效益,确保粮食的安全性,同时,还加大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其拥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在现实农业生产中,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将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②间作套种模式能够依据植株不同生长季节的特征,来让种植人员达到多收成的目标,从而使生产的效率与数量提升。

③农作物的间作套种模式,能够让各类物种之间的关系保持平衡,促使生态系统平稳的增长,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的可能。

④农作物间作套种内包含了粮豆间套、粮肥间套等多种模式,不仅对土壤的品质进行了改善,还提高了总产出的数量,做到了以地养地。

2、原则为了保证间作套种的方法能够顺利实施,需要按照以下几点方法来进行种植。

①根据种植作物的生长发育时期,在栽种时要坚持一早一晚的原则,保证主要种植作物的成熟期要更早一些,次要农作物的成熟时期要相对晚一些,确保主要植物在收获之后,光照能够被副植物吸收,从而提高产出的质量与数量。

②依据植物的外形,尽可能选择出“胖瘦”与“高矮”两种组合,将高杆与低秆进行搭配,从而拼凑出良好的种植组合,让每一种作物都能感受到优秀的通风效果。

③依据根系分布的特点,选择出深浅两种作物进行搭配,将深根与喜欢阳光的浅根种植在一起,能够将土壤之中的水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减低能源消耗,同时提升总产出量。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产 量的 提高 。在 土壤 翻耕 、施 肥 以及 农作物 病 虫害 防治 等方 面 , 科 学 合理 的运 用各 种先 进的 技术 ,才 能确 保 农作物 的生 长 以及 高 产 】 。所 以 ,先进 的农 作物 栽 培技 术是 目前 促 进农 作物 产量 提 高 最直接 有 效的 手段 ,必 须在 农业 生产 的过 程 中 ,进 一步 加 大先 进
的 日益突 出,必 须对影 响 粮食 供求 因素 予 以充分 的重 视 。在 农业
发展 的过 程 中 , 以现 有情 况 为基础 , 辅以 现代 化的 农业技 术 手段 ,
会 起后 期的 生长 产 生不 良的 影 响。 同时 在实 际播 种 的过程 中 ,必 新 的农 作物 品 质也是 实现 农作 物高 产极 为重 要 的提 劲 。首先 ,科
须 根据 农 作物 生长 的 要求 ,选 择 播种 的 方式 … 。所 以 ,必须 以 农 学 合理 的运 用先 进的 农业 技 术 ,对现 有的 农作物 基 因进 行 改 良 ,
的影 响 。只 有采 取科 学合理 的 措施 ,不 断的 进行 农作 物生 长 环境
为 了 适 应社 会 经 济 发展 的 需 要 ,农 业 生产 的模 式 也在 发 生 的 改善 ,才能 从根 本上 促进 农作物 的健 康 成长 以及产 量的 增加 。
、 科学 的栽培 技术 着 翻天 覆 地的 变化 ,在 农业 生 产过 程 中对 农产 品质量 的 关注 度也 3
2 、 种植 密度 要素
农 作 物 的 种植 密 度 ,是 影 响 农 作物 生 长 的 关 键 因素 。 大 多 法 在缺 阳地 区种 植 的遗 憾 ;利 用 农业 技术 对农 产 品的 外形 进行 改 数 情 况下 ,农 作物 的光 合 作用 是影 响 农作物 产 量的 关键 因素 ,而 变 ,促 进 消费者 购 买欲 望的 提高 等 。但是 ,在农 作物 新 品种 实际

间、混、套种增产原因及技术要点

间、混、套种增产原因及技术要点

间、混、套种增产原因及技术要点
王安庆;王学标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1(000)006
【摘要】@@一、间、混、套种增产原因rn1.间、混、套种能充分利用光能间、混、套种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光合时间,扩大光合面积,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从而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总产量.rn2.间、混、套种可充分利用地力不同作
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要求不同.如禾谷类作物需要氮素较多,豆类作物需要磷、钾、钙较多,薯类作物需要钾较多,间、混、套种可以均衡地利用土壤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养分,从而增加单位面积总产量.
【总页数】1页(P19)
【作者】王安庆;王学标
【作者单位】阜阳市颍东区农技推广中心;阜阳市颍东区农技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1
【相关文献】
1.玉米大豆间混套种简化栽培技术 [J], 王全华
2.粮菜间混套种“双千田”种植模式 [J], 王秋华;李中华
3.黑麦草与红花草间混播技术要点 [J], 付桂林
4.玉米大豆间混套种简化栽培技术 [J], 王全华
5.玉米、甘薯间作套种增产原因分析 [J], 冯海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间套种标准标准

林间套种标准标准

林间套种是指在林地内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农业种植方式。

在林间套种中,需要遵循以下标准:
1. 选择合适的作物:林间套种的作物应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进行选择,以确保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 合理规划套种方案:根据林地的地形、坡度、土壤质量和作物的生长习性,制定合理的套种方案,避免过度种植和资源浪费。

3. 科学施肥和管理:在林间套种中,要加强肥料的施用和管理,采用科学的耕作技术,如间作、轮作等,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防治病虫害:林间套种的作物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覆盖等,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5. 保护生态环境:在林间套种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壤、水源、空气的污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
复。

总之,林间套种是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建立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 合理的作物配制方式、配制比例、保苗株数(密度)乃至
株行距、穴苗数及行向等,在田间种植结构上妥善地加以
解决。在配置方式上,可以是条状,也可以是带状,条带 距离多宽,采用那种方式好,要根据作物特点来决定。在 配制比例上,要根据生产需要、作物特性、土壤气候等, 来确定主副作物和它们的种植比例。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齐士发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一、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组合搭配 (1)搭配品种要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 •选择的作物及品种要适应环境。为了充分发挥间混套种复
合群体内作物的互补作用,缓和其竞争矛盾,需要根据生
态适应性来选择作物及其品种。 •合理选择不同生态位的作物或提供不同生态条件是取得间 混套种全面增产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在生态适应性大 同的情况下,还要生态适应性小异。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一、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组合搭配 (3)要求经济效益高于单作
间混套作选择的作物是否合适,在增产的情况下,也要
看其经济效益比单作是高还是低。如果低于单作,必然会 被单作代替。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二、建立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 在作物种类、品种确定后,合理的田间结构,是能否发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三、调节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4)综合防治病虫害。间混套种可以减少一些病虫害,也 可增添或加重某些病虫害,对所发生的病虫害,要对症下 药,认真防治,特别要注意防重于治,不然病虫害的发生 会比单作更加严重。
(5)早熟早收。削弱复合群体内作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促
进各季作物早熟、早收,特别是高位作物,早熟早收是不 容忽视的措施。
挥复合群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解决作物间一系列
矛盾的关键。只有田间结构恰当,才能增加群体密度,又 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发挥其它技术措施的作用。作物 群体在田间的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作物的田 间结构。间混套种的田间结构是复合群体结构,既有垂直
结构又有水平结构。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三、调节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3)应用化控技术。实践证明,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
缩节胺、802等,对复合群体条件下的作物生长发育进行调
节和控制,具有控上(高层作物)促下(低层作物)、调 节各种作物生长发育、塑造理想株型、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三、调节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2)加强水肥管理。 间混套种的作物由于竞争,需要加强管理,促进生长发 育。在间(混)作的田间,因为增加了种植密度,容易感 到水肥不足,应加强追肥和灌水,强调按株数确定施肥量。
在套种田里,矮位作物受到抑制,生长弱,发育迟,容易
形成弱苗或缺苗断垄。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三、调节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2)加强水肥管理。
为了全苗壮苗,要在套种之前施用基肥,播种时施用种
肥,在共生期间做到“五早”,即早间苗、早补种、早中 耕除草、早施肥、早治虫,并注意土壤水分的管理。前作 物收获后,及早进行田间管理,水肥猛促,以补足共生期 间所受亏损。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三、调节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间混套种的播种时期与单作相
比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影响到一种作物,而且会影响到
复合群体内的其它作物。套种时期是套种成败的关键之一, 套种过早或前一作物迟播晚熟,延长了共生期,抑制后一 作物苗期生长;套种过晚,增产效果不明显。
谢 谢 / THANKS
大田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间混套种技术要点
一、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组合搭配 (2)特征特性对应的选配 所选择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要相互适应,以利于
互补地利用环境。例如高秆和矮秆作物搭配、深根与浅根
作物搭配、耐荫作物与喜光作物搭配、株型紧凑与松散搭 配、长叶与圆叶搭配、生育期长短前后交错等。广大农民 在生产实践中形象地总结为“一高一矮”、“一肥一瘦”、 “一园一尖”、“一深一浅”、“一荫一阳”、“一长一 短”和“一早一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