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1、什么是景观?

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什么是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学科。3、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著作有哪些?

德国特罗尔美国的福尔曼和法国的戈德伦提出了《Landscape Ecology》

1986年,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Landscape Ecology”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斑块-廊道-本底”模式,1987年,国际“Landscape Ecology”杂志在美国创刊,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

4、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提出了哪些观点?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

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2、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是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3、景观格局及常见的格局有哪些?

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指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和配置等。格局是景观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和异质性的具体体现。

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指某种特定的景观组分类型的距离相对一致(平原村庄、石灰岩孤峰)

聚集型分布格局:指某些景观组分呈团块状聚合在一起(城市建成区)

线状格局:景观组分呈线性排列(道路、河流的附属成分)

平行格局:景观组分呈平行排列(山区)

5、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

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6、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及其生态意义

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有明显区别、空间尚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相对同质性(取决于观察的尺度)

廊道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有明显区别、空间尚可分辨的带状景观要素

基底是景观中分布范围最广、连接度最高、优势度最大,从而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要素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的意义

此模式是描述和构成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生态学系统的空间语言,使得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之间的表述更加具体、形象。而且,该模式还有利于考虑景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他们在时间上的变化。

7、常见的斑块有哪些类型?是如何形成的?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源于小面积干扰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残遗斑块(remnant patch):景观中一个小面积区域逃逸出周围地区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由于环境条件的局部差异性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更新斑块(regenerated patch):在大面积受干扰地区通过植被恢复而的斑块类型;

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由于人类的种植和建筑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8、 尺度尺度效应和尺度推移

尺度(scale ):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量度或者分辨率(resolution)

尺度效应(scale effect):优势景观现象或过程特征随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由于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在景观生态水平上的长期生态研究,尺度的扩展十分必要,需要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来推断其他尺度上的特征。这种方法称为尺度推移(scaling),包括尺度上推(scaling up)和尺度下推(scaling down)。

9、 干扰及其生态意义分别是什么?

干扰(disturbance):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过程的事件。

从积极的角度看,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2、干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一般来说,经常处于变化环境中物种要比稳定环境中生存的物种更可能忍受环境压力。

3、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

10、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其意义

1.大岛屿的物种数量要多于小岛屿(面积效应);

2.靠近大陆岛屿物种数量要高于远离大陆的岛屿(距离效应);

3.年轻的岛屿物种丰度较小,物种周转率(迁入量/灭绝量)高,以后则不断降低,直到二者相等,物种数量达到动态均衡。

结论:岛屿的面积、孤立程度和年龄依次是控制生物迁植、灭绝和物种数量的关键因子。

种—面积关系S=cAz

式中:S —物种数量; A —岛屿面积; C 、z —常数;

应用该式有两个重要前提:物种迁移与绝灭之间达到了生态平衡;

物种的数量只与面积有关,其他因素相对稳定。

数学表达式: I —表示迁居速率,即种源与缀块间距离的函数;

E —表示绝灭速率,它又是面积A 的函数。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意义: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将生境斑块的面积和隔离程度与物种多样性巧妙地用一个公式联系在一起,对斑块动态理论及景观生态学发展起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10、 边缘效应理论及其意义

边缘效应(edge effect):缀块边缘部分受外围影响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生态学特征的现象;缀块边缘部分往往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度和初级生产力;

边缘效应理论意义:

边缘效应的大小与与缀块大小及相邻缀块的功能与结构有关;

缀块越大,边缘效应越小;

缀块越小,边缘效应越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边缘效应也受缀块形状和边界特征的影响

形状:长宽比小,为紧密型,有利于生境的稳定;反之不稳定;

边界特征:包括边界的形状,宽度和可透性等,影响复杂;

边缘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2、Meta-种群理论及其意义

Meta-种群(Meta-population)的定义: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subpopulation)或局部种群(local population)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Meta-种群理论的意义:生境片断化之后,形成隔离的生境斑块,种群个体在不同的斑块之间扩散,个体在亚种群之间的迁移影响持久和稳定。因此,该理论对保护生物学研究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E

I dt d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