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重点详细版,请附带第七章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它具有以下内涵: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介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之间的中观层次
3、产业存在边界
(1)产品边界
(2)地理边界
(3)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产业的分类:
(1)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
1.生产资料生产部门
2.消费资料生产部门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1.农业
2.轻工业
3.重工业
(3)三次产业分类法(A.Fisher和Collin.Clark)
1.第一产业(农业产业)
2.第二产业(工业产业)
3.第三产业(服务产业)
(4)霍夫曼分类法
1.消费资料产业
2.资本资料产业
3.其它产业
(8)国家标准分类(GB/T4754 2002)
比如C1331: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1959年J.Bain的《产业组织》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此后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形成了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被称为“哈佛学派”。由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的作用,又被称为“结构学派”
主要内容:1、建立了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2、提出了“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3、主张采用结构性反垄断政策通过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的方法改善结构从而改善市场绩效.
主要缺陷:1.使用经验研究,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
2.对大企业的成长与产业集中趋势的解释缺乏说服力;
3.单向的逻辑决定关系与统计结果之间不能完全对应;
重要特征: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
(1)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一些优势产业开始出现“产业空心化”;
(2)对大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结果导致公众的置疑,
(3)“哈佛学派”存在的理论缺陷
基本观点:(1)在理论上继承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国家尽量减少干预;
(2)对“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提出了质疑
(3)认为市场绩效和企业行为能决定市场结构;
(4)对贝恩设立的进入壁垒理论进行了修正,认为真正的进入壁垒只有政府管制;
(5)反垄断政策不应单纯地保护竞争者,关键在于竞争是否能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比较
(1)在SCP三者的逻辑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分歧;
(2)在方法论上存在差异;
(3)在相应的政策主张上存在分歧;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W.J.Baumol)
可竞争市场:指市场内的企业在其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任何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它能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
假设条件:(1)无成本进入
(2)进入是完全的
(3)没有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决定企业退出的难易程度,只要沉没成本为零,企业就可以无摩擦地自由地进入和退出,
垄断利润会趋于消失,厂商只能获得超额利润为零的可维持价格。
基本观点:强调潜在竞争者对市场中已有企业的威胁会促使在位企业降低成本,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改变市场结构及企业行为;
政策含义:垄断并不必然导致福利受损。在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比强制性的反垄断政策更符合公众利益
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的认识
1、交易由理性经济人进行,无外部效应,无交易费用,完全合同与完全信息,因此所有制和产权(组织形式)是不重要的;
2、企业是已经存在的完整的经济单位
3、企业是一个“黑箱”,只表示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4、企业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认识缺陷:1、对市场的认识模糊不清(有关交换的制度安排);
2、忽视了企业内部的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无法解释企业中各个参与者相互冲突的目标是
如何达到均衡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
3、无法解释企业边界问题;
科西的企业理论:
企业存在的原因
1.企业是对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是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2.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成本的;
3.在企业内部可以进行低成本配置资源;
影响企业规模的因素
1.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家才能的边际收益递减;
2.企业内交易增加可能导致生产要素出现非最佳使用;
3.规模扩大可能使要素价格上升;
企业边界的决定
1.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企业规模扩大
2.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企业规模缩小
3.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企业规模确定
Oliver Williamson的交易成本理论着眼点在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交易活动在企业还是在市场上进行必须进行选择
2、企业为什么会通过纵向一体化来扩大规模
假设前提
1、交易通过明确或不明确的契约进行;
2、交易的主体被称为“契约人”,他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有限理性”,二是机会主义倾向(“逆
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3、交易成本包括事前成本和事后成本;
事前成本和事后成本
事前成本包括:协议的起草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
事后成本包括:错误应变成本、争议成本、结构的建立和运行成本、约束成本
交易活动的成本取决于三个因素:
(1)资产的专用性程度
资产的专用性是指投资一旦作出,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将其转化为其他用途。
(2)交易的不确定性
(3)交易的频度
委托代理的企业理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要管理资源的成本足够的低,通过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即横向一体化)也可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代理理论与古典和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
代表人物:阿尔钦、德姆赛茨。
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测度、监控、偷闲、剩余权利等一系列概念,从而对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1.两权分离的出现使企业制度发生了变化
2.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冲突。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风险偏好的差异
3.信息不对称
代理成本是指委托人为了设计、实施、维持适当的激励和控制制度所耗费的成本以及由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引起的剩余损失的总和
1、企业的特征:团队生产
使用几种类型的资源
(1)资源不属于同一个成员
(2)团队的产出不是各项相互合作的资源的独立产出之和
2、团队生产中存在道德风险:偷懒
•团队生产中对边际劳动生产率和边际劳动报酬的计量不可能完全一致
•对成员努力水平的观察存在缺陷
•事后机会主义动机的存在
3、企业的性质
•团队成员与团队生产组织者之间是简单的契约关系
•企业是用一系列契约代替市场的短期契约,每位成员都可以随时终止契约,“权威、命令、独裁”等不是企业属性,也与企业的效率无关
4、监督者的作用
❖负责监督团队成员的努力水平
❖实现低成本监督
5、监督者的条件
❖是要素投入者
❖拥有剩余索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