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要点
第1章教育学概述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 20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5.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6.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7.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各章重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各章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判)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前制度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制度化教育又称“学历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颁布但未实施),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颁布并实施)。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库姆斯、伊里奇。
(简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⑷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⑸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⑹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古代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以吏为师,官师合一,学在官府”)。
教育学考试要点
1、《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培根(1632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提出泛智教育思想)、康德(第一个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提出教师中心说)在赫尔巴特之后,还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写出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为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如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尔》等。
2、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31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13、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动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
31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的非预期的功能。
324、个体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本体功能、固有功能。
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衍生功能、工具功能。
6、个体发展的含义:个体发展通常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7、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8、个体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包括: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使个体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须的技能;学会同身份和在每一场下自己所外的角色。
349、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10、学校教育实现个体个性化: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11、教育的社会功能: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其专门职能就是影响人的发展。
2、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
3、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工科大学,标志近代大学教育的产生。
5、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
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7、《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它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
8、意大利卓越的文人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堂的教师”。
9、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
10、德国教育界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最早提出涉及教育思想并论证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11、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2、教育功能的特征有: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迟效性。
1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14、教育目的体系有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
{上到下:逐步具体化;下到上:逐步大成}1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
16、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
17、形式教育理论也被称为训练理论、真理论基础主要是官能心理学。
18、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利、安全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19、教育机制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目前,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培养模式正处于多元化阶段。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1、我国学校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总结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想要成为教师的人来说,掌握教育学的重点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的重点内容进行的总结。
一、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其中,劳动起源说是科学的教育起源说。
4、古代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等。
5、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6、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7、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和多样化发展阶段。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价值取向。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体现在教育具有传承、选择、融合和创新文化的功能。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
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管理)部分的重点内容,供考生参考。
一、教育学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主要学派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
- 中国教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
3. 教育社会学
- 社会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教育中的社会化问题
-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4. 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研究理论和教学方法
- 学生个别差异及其教育对策
5. 教育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规- 教师法及其实施办法
二、教育管理
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育管理的定义
- 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校管理
- 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
- 学校管理中的组织与领导
- 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发展和评价3. 教育经济与教育投入
-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 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分配
4. 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
-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体系
- 教育质量管理的原理和实践
- 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质量保障
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的重点归纳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育学教育管理理论。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育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教育的对象:不限于青少年,也包括幼儿、特殊儿童(主要是缺陷儿童)以及成人。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教育学的创立于16世纪—18世纪。
简述教育学创立的体系(标志):①对象: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③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④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⑤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创立的条件(1)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3)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4.教育学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强调定量研究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等;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④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等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⑥批判教育学:鲍尔斯5.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谈谈你对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的认识。
(P25-27)答: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在于:1、能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2、能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能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能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1.高等教育学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探讨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更有科学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学的水平和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意义在于:⑴加深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识。
⑵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3)提升高等教育工作水平。
2.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⑵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⑷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3.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⑴具有复杂性;⑵具有创造性;⑶具有示范性;⑷具有长周期性和迟效性。
4.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1)高尚的职业道德。
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个体与集体,教师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动力。
(2)合理的知识结构。
从内容上说包括: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从试试形成的类型来说,包括间接知识和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
从功能来说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3)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包括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教育机智;教学监控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4)良好的身心素质。
健康良好是身心素质是高校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它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怎么分析教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正在学习的内容在所教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高校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搞清这段教材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技能训练有哪些作用。
(2)分析知识结构与特征。
包括分析所教教材与前后所学教材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这段教材的知识类型,以便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力。
包括分析所学教材涉及哪些技能和能力、分析通过这段教材学习要培养、训练高校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育学考试必考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及其造就和培养的科学。
教育学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研究性、指导性、创造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普通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主要研究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问题,特殊教育学则研究针对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教育和康复等问题。
二、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 教育的本质和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有工具、有规程的活动,通过对人的行为、言语、思维、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德性、体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其适应社会需求。
2. 教育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教育是在社会条件下进行的,需要社会和群体的参与。
(2)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的,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培养和造就人。
(3)持续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
(4)规范性: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依法进行。
(5)个体性:教育是针对每个个体进行的,注重个体差异。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的目标问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2)教育的主体问题:研究教育的主体角色,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问题。
(3)教育的环境问题:研究教育的环境条件、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等问题。
(4)教育的过程问题:研究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
2.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2)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5)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6)教育评价与测量:研究评价教育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育的目标与教育内容1. 教育目标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结果或预定的教育效果。
教资教育学重点章节
教资教育学重点章节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学科。
教育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教育的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教育学中的几个重点章节。
一、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原理是教育学中的基础内容,它研究的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原则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和效果,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了解教育的原理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合理地制定教育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学科,它探讨的是学习、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对于教师而言,了解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
教育方法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
了解和掌握各种教育方法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和反馈。
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和反馈,促进教育活动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和掌握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重点章节主要包括教育的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
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章节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与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经历了哲学教育学、实证教育学、实践教育学三个阶段的发展。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目的论原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性论原理:人是有自己的本性和潜能的。
•社会历史论原理:教育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原理: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规律等。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统计研究、实验研究等。
•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改革等领域。
四、教育思想与教育学派•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儒家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等。
•西方教育思想:包括柏拉图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罗素教育思想等。
•现代教育思想:包括启蒙运动教育思想、进步教育思想、教育人本主义等。
•国内教育学派: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倡导的“实事求是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等。
五、教育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趋势•新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育评估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
•新趋势:包括教育信息化、多元智能教育、个性化教育等发展趋势。
六、当代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教育公平问题:包括城乡教育差异、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等。
•教育质量问题:包括教育教学效果、教育评价等问题。
•教育机制问题:包括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培养机制等问题。
•教育创新和改革:包括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等。
以上为教育学原理的期末考试重点内容,每个部分都包含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总结了50条教育学知识点,希翼能够帮助大伙儿!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要紧思想有:“别揠苗助长”、“别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示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咨询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办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进展》把学生的“普通进展”作为教学的动身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要紧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觉法的教学办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小孩》,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日子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要紧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通了儒家思想。
(敏试教育)11.遗传素养对人的身心进展别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进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同意环境妨碍别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一般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进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进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看力、想象力、思维力、经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小学教育学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一)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一)(提示:黑体部分为特别关注的知识点,红色部分为增加内容。
)绪论识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领会: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形成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
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识记:一、教育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社会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语言与交往的发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二、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按社会生产关系分为: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水平很低;教育未独立,是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教育学考试要点(完整版)
教育学考试要点(完整版)⼀、填空题选择题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教育规律的⼀门学科。
2.教育学是⼀门社会学科,是研究教育学科中得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实⽤性的特点。
3.教育学的产⽣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独⽴阶段、多样化阶段、深化阶段。
4.反应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推《论语》《学记》。
5.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
6.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出了⼀个⽐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应受到不同的教育。
7.昆体良的《雄辩术理论》⽐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童教育的问题。
8.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教学论》出版,这是近代最早的⼀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9.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门独⽴学科的代表作。
10.美国实⽤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第《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及⽣活”“教育及⽣长”“学校及社会”“从做中学”,提倡⼉童中⼼,经验中⼼,活动中⼼。
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活服务,即教育及⽣活。
11.美国教育⼼理学家布鲁诺提出结构主义理论。
主张让学⽣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即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倡导“发现法”。
12.前苏联杰出教育理论学加和实践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全⾯”“和谐”是⼉童个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
13.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揭⽰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
14.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中学教育的主要研究⽅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动研究法。
16.17.18.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措施、受教育者。
19.教育者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的桥梁;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20.关于教育的产⽣和发展理论,最具有影响⼒的学说有:⽣物起源说、⼼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
P29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解释教育现象,探究教育规律。
3.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柏拉图《理想国》。
4.教育学的独立阶段——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6.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P1787.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叫产婆术。
8.“教学”二字最早出现于《尚书》。
9.赫尔巴特“三个中心”——教材、教师、课堂教学。
P17810.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P17811.“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
P18912.1963由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P19013.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既重视内容,又重视结构。
P19014.苏联的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5.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P22116.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P244(列出三种)1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P264(列出三种)18.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授课。
19.教学活动的补充环节:课外活动。
20.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
P26821.教学评价的评价对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
P29022.教学评价的评价目的: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作出评价。
P29023.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教资教育学重要考点
教资教育学重要考点教资教育学重要考点概述教育学是教师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旨在培养具备优秀教育素质的教师。
教育学作为教育教学专业的重要科目,在各类教师招聘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教资教育学的重要考点进行概述,帮助考生加深对于这些考点的理解。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是考试中的必备知识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教育学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价值等问题,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备优秀教育素养的教师。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是考试中的重点考点。
主要包括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规律、教育的价值等。
考生需要掌握列宁、毛泽东、陶行知等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了解教育活动的规律和途径,以及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考试中的重点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旨在指导和促进教育实践。
四、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为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五、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等。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效益分配的学科,旨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教育经济的发展。
六、教材教法教材教法是考试中的重点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教法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
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考试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育学考试重点(附答案)
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
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3、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未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4、现代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人类在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经过概括抽象,即对教学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制定出教学原则。
5、现代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6、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的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治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7、学校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相互之间衔接关系。
8、现代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的涵义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教育的涵义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主要指学校家庭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大众传媒等给儿童的影响。
学校对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应进行指导,使家庭、社会、学校目标一致,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代表人物:法国勒图尔诺与英国沛西·能C.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美)孟禄。
D.劳动起源说,农业社会的教育A.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最早的学校: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夏朝我国就出现了名称为“痒”、“序”、“校”等的学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七艺:文法、修辞、辨证术、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B.教育的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信息社会的教育A.学校将发生一系列改革B.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政治、经济、文化)C.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D.教育终身化和全民化《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启:开其意。
发:达其辞。
),“道(引导)而弗牵,强(尽力)而弗抑(强迫),开(打开学生思想)而弗达。
”教育学的创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班级授课制。
倡导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洛克的《教育漫话》“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一个绅士应该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学问。
卢梭的《爱弥儿》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教育家称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在西方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通常把他的教育思想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教师、知识、课堂三中心)。
(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无目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
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儿童、经验、活动三中心)教育的个体功能人的发展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人一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前者指有机体的自然形态和组织器官及其机能的发展、完善,后者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各种高级社会性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施教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一国的教育目的又称为教育宗旨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1.个人本位论:卢梭、爱伦·凯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根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2.社会本位论:涂尔干、凯兴斯泰纳,以社会的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57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及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9年6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智育是有目的地授予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教育,其主要功能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
它是学校工作的核心。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第四讲教育制度与法规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管理规则。
双轨制:欧洲,大学-中学、小学-职业学校;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
第一个正式颁布学制“壬寅学制”,但没实行。
(1902年)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行的学制“癸卯学制”(190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1922年,壬戊学制(“六三三制”)义务教育的特点:强迫与免费、普及与基础、民族性与公共性。
教师的权利,细节见书本121。
123。
128。
131。
学生的权利,细节见书本136—140。
第六讲课程(一)课程的含义狭义的课程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是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1.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优缺点见书本156;课程价值的标准:理想的课程应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课程的内容:课程所提供的社会经验不能超过儿童的生活范围。
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优缺点见书本157。
课程目标的特征见书本161。
三、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
(2)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详见书本165:1.目的: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编排方式: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教学方式: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评价: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综合课程,是通过合并相邻领域学科的办法,把若干门学科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而形成的。
核心课程:是以一定问题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显性课程(manifest curriculum)又称为“形式课程”,它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一般有固定的教材。
潜课程(latent curriculum)又称“隐性课程”,它是指那些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些内容。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A.权威性。
B.多样性。
C.强制性。
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活动.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并在学校中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见书本172。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计划或产品完成以后实施的评价。
它比较注重总体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在计划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
利用形成性评价可以了解课程本身的缺陷、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及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作为完善课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
终结性评价关注结果,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教学与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理论的脉络见书本197—198。
语言教学的优点见书本199。
教学过程的特点:1.它是按照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的教育活动。
2.教学活动是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
3.以传授、学习系统科学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性目标,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4.教学过程是实施各育的组织形式。
孔子:学思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五步教学法:教师给儿童一个真实经验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须能产生疑难问题的思维刺激物、从资料和观察中产生对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儿童自己负责展开他所设想的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验证)、儿童通过应用检验他的方法是否有效(结论)。
六阶段说”: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技巧。
教学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直观性原则;四)循序渐进原则;五)启发性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启:开其意。
发:达其辞“道(引导)而弗牵,强(尽力)而弗抑(强迫),开而弗达“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罕譬而喻,言近旨远。
”(六)因材施教原则;(七)巩固性原则;教学组织形式: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一节好课的标准: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结构紧凑。
5.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1.教师中心论:教师的权威作用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以课堂讲授、书本知识、教师为中心2.学生中心论:从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设计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卢梭、杜威,以活动教学、儿童亲身经验、学生为中心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体。
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重要性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与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二)师生关系的类型,工作关系。
人际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组织关系,心理关系。
认知关系、情感关系。
非正式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相互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相处,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理解学生A.心胸豁达B.敏感性C.移情作用D.客观性2.与学生和谐相处,真诚、非权势、积极相待、交往技巧3.积极的自我意识4.教育的期待。
德育:概念:广义的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和形成规律,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能动的认识、体验、践行从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发展一定的品德能力。
狭义的德育指道德教育。
德育过程:1.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2.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活动与交往3.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4.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德育原则:1.知行统一2.疏导原则3.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5.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消极的教训,积极引导6.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7.言教与身教结合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
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2.榜样和示范3.实际锻炼4.情境陶冶5.行为评价。
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问题行为的矫正:a.塑造b.消退c.强化不相容的反应d.模仿e.惩罚(反应代价)f.刺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