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的涵义
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
)教育的涵义
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主要指学校家庭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大众传媒等给儿童的影响。
学校对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应进行指导,使家庭、社会、学校目标一致,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
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代表人物:法国勒图尔诺与英国沛西·能
C.心理起源说
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D.劳动起源说,农业社会的教育
A.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最早的学校: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夏朝我国就出现了名称为“痒”、“序”、“校”等的学校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七艺:文法、修辞、辨证术、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
B.教育的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信息社会的教育
A.学校将发生一系列改革
B.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政治、经济、文化)
C.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D.教育终身化和全民化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启:开其意。发:达其辞。),“道(引导)而弗牵,强(尽力)而弗抑(强迫),开(打开学生思想)而弗达。”
教育学的创立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
班级授课制。倡导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洛克的《教育漫话》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一个绅士应该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学问。
卢梭的《爱弥儿》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教育家称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在西方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通常把他的教育思想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教师、知识、课堂三中心)。
(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无目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
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儿童、经验、活动三中心)
教育的个体功能
人的发展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人一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前者指有机体的自然形态和组织器官及其机能的发展、完善,后者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各种高级社会性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施教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环境
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一国的教育目的又称为教育宗旨
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1.个人本位论:卢梭、爱伦·凯
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根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2.社会本位论:涂尔干、凯兴斯泰纳,以社会的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57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及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9年6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智育是有目的地授予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教育,其主要功能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它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第四讲教育制度与法规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管理规则。双轨制:欧洲,大学-中学、小学-职业学校;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学制“壬寅学制”,但没实行。(1902年)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行的学制“癸卯学制”(190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22年,壬戊学制(“六三三制”)义务教育的特点:强迫与免费、普及与基础、民族性与公共性。
教师的权利,细节见书本121。123。128。131。学生的权利,细节见书本136—140。
第六讲课程
(一)课程的含义
狭义的课程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是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1.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优缺点见书本156;课程价值的标准:理想的课程应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课程的内容:课程所提供的社会经验不能超过儿童的生活范围。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优缺点见书本157。课程目标的特征见书本161。
三、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2)活动课程
又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详见书本165:1.目的: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