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考试复习内容(《教育学基础第1章—第5章》).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重点复习内容(《教育学基础》第1章一第5章)
1、教育学的萌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2、《学记》: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

3、世界上第一个教师:昆体良。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
4、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教育成了统治工具,
其工具开始有所显示。

5、第一本现代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6、教育的功能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
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
正向功能和社会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的形式看,教育功能
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从多维度的复合分类等。

7、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
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现实特征的过程。

8、影响个体发展的社会化因素: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
媒、职业组织、社区等。

9、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

10、学校教育主耍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1)教
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
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11、教育功能释放的场域:社会,环节:一是产品的社会输入,产品
的社会利用。

12、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预期实现的结果。

13、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
性。

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14、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

15、教育目的的功能:(1)对教育活动有定向功能。

(2)对教育活
动有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有评价功能。

16、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即対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
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

1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18、德育,即品德教育的简称,指对人的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
教育活动,它是以成长生活的意义及规范的内在构建和外在体现为根本旨要,通过多方面的涵养和培养活动,引导人的品德的以构建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体质、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

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9、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
理规则。

20、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一、经济,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
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

二、政治,教育是人类
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三、文化,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有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等。

21、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
教育,是国家必须给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
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3、教师职业的作用: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
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

24、教师职业的地位特点: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专业地
位。

25、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二、教
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26、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
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其包括: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专业知识,复合型的专业能力,崇高的专业道徳,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

27、教师的职业角色: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内的身份、地位、职责及
相应的行为模式。

其基本角色有:学习者和学者,知识的传授
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

28、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并具有明显的特征,作为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的过程。

29、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

30、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
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31、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
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3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彼此所在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33、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
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34、师生关系的调节有3种:师生关系的社会调节,师生关系的学校
调节,师纶关系的教师调节。

35、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
领导的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学
生受师生关系的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 环境方
面: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36、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木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
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37、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
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
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口我修养,健全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