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4 古代诗歌四首【核心素养】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教学难点】进入诗的意境,再造想像诗歌内容【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学习《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预习交流1.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2.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3.相关知识。
格律诗是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古体诗(古风)包括五言和七言,它对音韵格律要求较宽,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格律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八句,绝句四句。
格律诗对音韵格律要求较严:诗的句数限定,用字讲究平仄,双句的尾句讲究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韵脚不能转换。
律诗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律诗: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三、朗读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本诗体裁是什么?指出本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首诗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交流点拨】an ;前、悬、年、边3.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节课选取了四首经典古代诗歌,分别是《观书有感》、《春晓》、《登鹳雀楼》、《咏柳》。
这些诗歌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基本风貌,既有咏物抒情的,也有写景抒怀的。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在鉴赏诗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诗歌意象、情感的把握,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四首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难点:对诗歌进行深入的鉴赏,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意象、情感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朗读法: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写作法: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四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
2.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学习欣赏古诗。
【任务群】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任务二:遇见·四季之美任务三:涵泳·感悟哲思任务四:吟诵·声韵传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学校文学社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古诗词之美,准备以《古代诗歌四首》为内容,制作一期“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为主题的展板,请你帮助文学社完成展板设计的相关任务。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展板第一展区为“备查·古诗新知”,请你根据下列知识链接、课下注释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帮助完成第一展区的表格填写。
题目出处作者简介体裁《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知识链接】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江南逢李龟年》。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一章“古典诗词欣赏”,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每位诗人的生平背景,深入理解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诗歌的韵律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典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歌的意境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
2. 讲解:详细讲解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进行详细剖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三首诗歌,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共性与个性,促进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诗人:李白、王之涣、韩愈、杜甫3. 诗歌《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南逢李龟年》4. 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四首诗歌的韵律结构,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2. 答案示例:以《静夜思》为例,五言绝句,押韵严格,平仄相对自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兴趣;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品味,感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四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的诗歌欣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诗歌背景、作者介绍、诗句解析、意境领略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诗歌结构等,掌握诗句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审美评价和创意表达等综合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领略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重点:诗句解析和诗歌欣赏方法的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歌的插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诗意语言描述画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基本内容。
3. 诗句解析:以《静夜思》为例,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意境领略:组织学生讨论四首诗歌的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6. 随堂练习: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欣赏,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内容:《静夜思》:诗句解析、情感表达《春晓》:关键词、意境领略《登鹳雀楼》:时代背景、文化内涵《早发白帝城》:欣赏方法、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分析其诗句、意境和情感。
比较《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的异同点,结合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作业一: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答案不求统一,但要求合理、有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古代诗歌的欣赏方法,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进行诗歌分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朗读并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抱负。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 4 课《古代诗歌四首》,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一)《观沧海》1.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作品。
2.背景资料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
五月誓师北伐,削平了北方群雄。
七月出卢龙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3.朗读诗歌(1)学生听范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意思。
(2)教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明确:诗中描绘了沧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景物。
(3)教师提问: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明确:诗中描绘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山岛耸立,树木繁茂,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星辰,都在大海的怀抱中运行。
5.赏析诗歌(1)教师提问: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明确:全诗以“观” 字统领全篇。
(2)教师提问: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2.品味语言,领略诗歌的自然景物之美,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今天,我们将学习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 4 课《古代诗歌四首》,一同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了解诗歌体裁知识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体裁有哪些?(提问 1)明确:学过的古代诗歌体裁有乐府诗、绝句、律诗等。
2.展示关于古代诗歌体裁的内容,如:乐府诗(《观沧海》)、绝句【四句的(五言、七言)】(《江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律诗【四联(首颔颈尾)八句】(《次北固山下》《七律。
长征》)、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近体诗等。
3.讲解这些体裁的特点和区别。
三、学习《观沧海》1.作者及背景介绍(1)曹操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提问 2)明确: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曹操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观沧海》这首诗?(提问 3)明确:曹操在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当时他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2.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等。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诗歌理解(1)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提问 4)明确: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景物。
(2)采用了什么手法?(提问 5)明确:采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
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是静态描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是动态描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虚写,通过想象展现大海的壮阔。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4《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
4古代诗歌四首1.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品味赏析诗句,体会诗歌的写法特点。
3.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穿越千年诗河,我们踏入中华文化的瑰宝殿堂。
《诗经》悠悠,启韵华夏诗篇之始。
今天,我们共赏《古代诗歌四首》,领略先贤才情,感受诗词之美,让心灵在古典韵律中遨游。
二、新课教学知识拓展见教学PPT课件。
观沧海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1.走进作者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
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2.文学常识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的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听诗歌朗读,把握诗歌字音、节奏。
(PPT播放视频)4.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5.结合注释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和《江雪》。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五单元《古诗词欣赏》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及诗歌的基本意境。
2.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并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古代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重点:理解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作者与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四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1)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讲解《登鹳雀楼》中的地名、景物及寓意。
(3)探讨《早发白帝城》中的速度感及其表达方式。
(4)解读《江雪》中的孤独、寂寞情感。
5. 随堂练习:针对四首诗歌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首诗歌的题目、作者和韵律特点。
2. 列出四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
3. 用思维导图呈现四首诗歌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
(2)阐述《登鹳雀楼》的寓意。
(3)描述《早发白帝城》中的速度感。
(4)谈谈《江雪》中表达的孤独情感。
2. 答案:(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2)寓意:通过登高远望,表达了对人生、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3)速度感:通过描述行程的迅速,表现了作者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4)孤独情感:通过描绘雪中孤独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四首诗歌。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这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提升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请学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曹操及背景。
2.(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声情并茂地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歌的音韵美。
学生轻声跟读。
(3)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播放课件和录音三、诗歌赏析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四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
教材章节为古代诗歌欣赏的第一单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及意境。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韵律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所描绘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课堂讲解:(1)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
(2)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分析韵律特点。
(3)讲解诗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三首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选取一首诗歌,描绘其意境,不少于200字。
2. 答案:(1)古代诗歌的韵律规律: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等。
(2)意境描绘示例: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意境描绘: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眺群山,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
他渴望探寻更远的风景,于是登高望远,以期达到更高的境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包含了《观书有感》、《春日》、《绝句》、《渔家傲·秋思》四首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抒发作者情感的,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方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诗歌欣赏的学习氛围。
2.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和魅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四首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四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歌,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观沧海》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问题设计:⑴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⑴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⑴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
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⑴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㈠背景和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加强古诗文修养。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进入诗的意境,再造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歌四首》,去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二、教学新课(一)诗歌常识简介在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一般把它们统称为诗歌。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古体诗: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有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如《观沧海》。
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与古体诗相对的格律体诗,它又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
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近体诗格律极严,必须押韵和对仗。
文中的《次北固山下》属于五言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
(二)古代诗歌分类(三)学习《观沧海》任务一:初识古代诗歌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1.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诗句。
2、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学会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法:将四首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之处,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诗歌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和情感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古代诗歌的世界,领略四首经典之作的魅力。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四首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和纠正。
3、教师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进行讲解。
(四)赏析诗歌1、《观沧海》诗人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了哪些景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壮阔、雄伟)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胸怀天下、壮志豪情)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把大海比作胸怀,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李白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得知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诗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作用?(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通用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代诗歌四首》,包含《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四首诗歌。
具体内容涉及海洋、山水、江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四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主题思想。
2. 分析四首诗歌的写作手法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然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背诵和默写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四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观沧海》为例,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观沧海》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短诗。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四首》2. 板书内容:《观沧海》:描绘大海壮丽景象,抒发诗人豪情壮志。
《次北固山下》:借山水抒发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钱塘湖春行》:描绘钱塘湖美景,表达诗人喜悦心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借夜行黄沙道中的景象,抒发诗人孤寂愁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默写四首诗歌。
模仿《观沧海》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短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代诗歌四首》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逢秋思乡,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具有适宜吟诵、激发想象、愉悦性情的特点。
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边朗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以便进入诗中的情境;要结合写作背景和景物描写,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品味,感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自主搜集、整理、交流与诗歌有关的背景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诵读。
②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观沧海》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诵读古代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变得丰富。
下面请抢背你积累的古诗。
二、积累与运用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
2、背景介绍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
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文学常识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机构。
但秦亡后,乐府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熟悉课文,标注生字读音,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2、自由朗读:自主划分节奏朗读
3、节奏展示,全班齐读
四、深入感知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的?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描写诗人的所见所闻。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明确:见ppt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五、小结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过程:
一、积累与运用
1、作者简介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2、背景介绍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二、初读课文
1、题解
闻:听说
左迁:贬谪,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
所以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
称呼一个人。
遥:遥远
此寄:这首诗篇
2、按节奏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三、深入感知
1、在表达方式上,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明确:融情入景
2、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要选取“杨花”和“子规”?明确: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啼声悲哀凄惨,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3、赏析诗歌后两句。
明确:采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关切。
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三、小结
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关切与同情,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作者用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的景物描写渲染出感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谪一事的关切与同情。
四、作业
《优佳学案》P17必做作业:三、阅读理解与鉴赏(一)(二)
选做作业:课外拓展
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次北固山下》教学过程:
一、积累与运用
1、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2、背景介绍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留于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3、文学常识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
律诗的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规定为四句。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感受律诗与绝句的区别,熟悉课文内容
2、全班齐读,按照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三、深入感知
1、发挥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并体会对仗的精妙。
2、赏析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天净沙秋思》教学过程:
一、积累与运用
1、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杂剧《汉宫秋》。
因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
2、文学常识
(1)元曲是元朝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分杂剧、散曲两大部分。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小令。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
(2)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品
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2、联想朗读:深入感知内容
3、看图朗读:分析内容
三、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四、拓展探究
分别阅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和白朴《天净沙秋思》,说说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五、作业安排
《优佳学案》P17 三、阅读理解与鉴赏(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