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
初一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初一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析:-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海的地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了海水的荡漾、山岛的耸立、草木的繁茂以及秋风中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魄,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关系不大。
2.主题思想:通过对大海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解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鸣,渲染了一种凄凉哀愁的气氛。
-“闻道龙标过五溪”,表明诗人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地处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伴随着友人一直到夜郎以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2.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牵挂。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解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描写诗人在旅途中,乘船行驶在青山绿水之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江面宽阔,风顺帆悬,展现了一幅宏大开阔的江景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未过,新春已至。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摘要:
1.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简介
2.四首古代诗歌的内容概述
3.四首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4.四首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简介
5.四首古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是指我国初中语文课本中常见的四首古代诗歌,它们分别是《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将进酒》和《庐山谣》。
这四首诗歌都是古代文学的瑰宝,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艺术特点。
首先,《登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高远的眼光,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
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句子,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被誉为唐代写景诗的杰作。
其次,《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古原草地上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不舍。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句子,通过对草的生命周期的描绘,寓言了人生的无常。
再次,《将进酒》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豪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以黄河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无
常。
最后,《庐山谣》是宋代苏轼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庐山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句子,以庐山的景色为喻,揭示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四首古代诗歌,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自由朗读,想一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可以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
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 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这首诗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现实 的,哪些是想像的?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 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 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 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 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 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 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 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马致远
写景
游子 思乡
烘 托
图
抒情
枯藤老树昏鸦, 苍凉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夕阳西下,
思
断肠人在天涯。 乡
对 比 反 衬 断肠
小结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 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 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 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 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 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文学常识
者以中国这用人赏两拟 的析句人意“诗的志海表写和日明近法情生时赋思体残序予。夜的诗“作,交海者替江日无绝律急春”意不入句和说诗可旧“理(待年江,,”唐春却作”在) 描古写景物节令词之中(蕴宋含着)自然的理趣。两 句典诗歌然不代仅替写旧景事积逼物极曲真的、,哲向而理上散戏且意的表曲剧义力现,量给出。人套新小以生数令乐事(观物、元必 )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原文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原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古代诗歌四首简介2.第一首诗歌:《静夜思》翻译及原文3.第二首诗歌:《登鹳雀楼》翻译及原文4.第三首诗歌:《将进酒》翻译及原文5.第四首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及原文正文一、古代诗歌四首简介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四首诗歌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作者和风格,是中华古典诗歌的瑰宝。
二、第一首诗歌:《静夜思》翻译及原文《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
诗句通过描绘月光洒在床前的光景,表现了作者在夜晚寂静的时候,思念故乡的心情。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第二首诗歌:《登鹳雀楼》翻译及原文《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描绘楼观自然美景的名篇。
诗中以鹳雀楼为背景,通过描绘楼外江水、山色的变化,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第三首诗歌:《将进酒》翻译及原文《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以酒为题材的豪放诗篇。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饮酒的热爱,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自信。
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第四首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及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佳作。
诗中通过描绘古原草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1张PPT)
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 在秋风夕阳中一派灰暗;
2、对比手法 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 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肆
写作手法
两相对比更反衬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独,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静动结合
作者将相对独立的事物纳入一个画面,形成动与静的相互映衬: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 的幽静。
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性景物。 拟人、想像奇特,与明月寄送情感。 ④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借景抒情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 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 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 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景——点明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即将天亮之时。
驱尽黑暗、赶走严寒,
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飞逝,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新生事物必然发展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思乡之情
“雁足传书”
手法、情感品析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想像,暗含奔波劳苦之意
次 北
颔联: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白描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4、景物烘托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渲染萧瑟意境,含蓄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幽雅恬静的画面,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跋涉而累瘦,侧面反映游子客途孤苦。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最新整理)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古代诗歌四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之美,美在一年四季,美在一日四 时,美在阴、晴、雨、雪、雾。古人说,西 湖是“四百八十可游处,三万六千堪醉时”。 这里的一切,都如诗、如画,如梦……
苏 堤 春 晓
《古代诗歌四首》
西湖晚霞
西湖春景
西湖桃花
西湖桃花
断
桥
残
雪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古代诗歌四首》
jié
dàn
xiāos è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sǒng zhì
你看到过大海吗 请欣赏大海图片
《古代诗歌四首》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 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 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 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不时地发出几阵啼鸣; 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 人家门前,看到炊烟缕缕,人们正准备着晚餐, 那是多么的清雅、安适!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 想到自己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 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这个彷徨的异乡人不禁 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唉,自己有家难归,孤 独常伴,更添悲愁,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王湾
• 唐代诗人,洛阳人。
• 史称其“词翰早著”,现存诗 10首。
• 唐代殷蟠《河岳英灵集》,唐代
宰相张说,明代胡应麟《诗薮》
都对其《次北固山下》有着很高
的评价。
水之间。 春潮与岸相平,江面更加宽阔,恰遇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包括四首古诗,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停留在北固山下看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游记诗。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散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这四首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心情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诗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古代诗歌四首(5篇范例)
古代诗歌四首(5篇范例)第一篇:古代诗歌四首精彩开篇词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水何(dàn)(澹澹)(xiāo)(sè)萧瑟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澹澹:水波摇荡。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高。
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第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床前:床的前面。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地上霜:指地面上凝结的霜。
举头:抬头。
望明月:看着月亮。
低头:垂下头。
思故乡:思念家乡。
第二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白日:白天。
依山尽:依靠山脚,尽头。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流。
入海流:水流注入大海。
欲穷千里目:想要眺望千里景色。
更上一层楼:进一步登上高楼。
第三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眠:春天睡得深沉。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亮了。
处处:到处。
闻啼鸟:听到鸟儿的啼鸣声。
夜来:从昨晚到今天早晨。
风雨声:风声和雨声。
花落:花儿掉落。
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
第四首:《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岱宗:泰山(中国五岳之一)的别称。
齐鲁:指山东地区,此处代指见证着古代历史的地方。
青未了:青色的山峰无尽无情,美丽如画。
造化:指大自然的创造。
钟神秀:泰山美丽的景色。
阴阳:指白天与黑夜的交替。
割昏晓:割开黑夜与白天。
荡胸:使胸襟浩荡开阔。
生曾云:诗人的胸襟在云中降生。
决眦:眼泪滑落。
入归鸟:返回巢穴的鸟儿。
凌绝顶:登上最高峰。
一览众山小:俯瞰众山,感叹自然之伟大。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没有涉及法律名词。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古代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它们都表达了当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四首及思想感情,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四首及思想感情(一)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内容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古诗四首及思想感情(二)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
2024/11/8
四言体乐府诗
2024/11/8
作者简介
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 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 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 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 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 曹植合称“三曹”。
意 叙事
境
开
诗 如 其 人
阔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静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动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博大胸怀
建博 功大 立胸 业怀
浑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表现手法
主旨这:首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
李白
2024/11/8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 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 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还有“诗仙”之称,著有 《李太白全集》。
文体知识
古诗
古体诗 近体诗
绝句(四句)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八句)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 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被后人誉 为“七绝圣手”。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 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 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 ,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 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范曾古代诗歌四首
范曾古代诗歌四首1、满江红·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一九八二年八月)。
枰上春秋,演多少,聚欢离别。
弈声里,情传异域,心怀节烈。
故国飘摇游子恨,江南破碎双亲诀。
看奋飞一扇透殷红,斑斑血。
思往事,中肠热。
仰苍昊,同风月。
忆山河百战,忍蹈故輙。
神社今萦鼙鼓梦,寰球共讨痴人说。
莽乾坤,真似一盘棋,何时结。
2、水龙吟·赠陈超。
夜阑看了吴钩,几番惊断游子梦。
奇才剑客,揽怀浩叹,星河耿耿。
不尽关山,郁孤江水,衡阳鸿影。
有平戎千字,万夫肝胆,请缨意,何人省。
我亦江东豪士,酒微酣,气干云岭。
兴来泼墨,敢趋梁楷,别有清劲。
天半朱霞,山间明月,逸骑腾骋。
已扶桑三度,超公隆遇,共期酩酊(一九八二年自日本归,与陈超同志晤于金陵,陈公有《水龙吟》一首相赠,依原韵奉和。
)。
3、浣溪沙·看电影人到中年(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岁月堪惊夏复秋。
寒霜暗染少年头。
韶光忍使付东流。
万里征程催战鼓,丹心报国志无休。
和风化雨洗余愁。
4、八声甘州·题画竹(一九八三年二月)。
问夜风裂石竟缘何,嫩筍欲凌云。
正雨来天外,雷破旧梦,万象更新。
袅袅新篁辞箨,千尺秀长林。
记得少陵叟(杜甫有“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句。
),俯仰行吟。
自有虚心劲节,历霜欺雪洗,青翠永存。
看渭川雁荡,崆峒发清音。
似才人共抒抱负,展雄图青冥叩天门。
愿八方蛰龙幽凤(古诗常以“龙孔”、“凤尾”喻竹。
),共竞芳春。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一、《唐多令·春闺怨》
满地红豔无处寻,春妍犹似绣花金。
空窗无处垂翠影,谁知此处住明月?
去年春色曾入梦,夜深前殿那人归。
玉梯生尘雨侵窗,谁知此处已无踪。
二、《青玉案·洞仙歌》
洞仙故里风光好,绿杨白石衔小桥。
清流细波客游去,碧山绿水月半朝。
多少欢笑情芳景,一朝风絮乱流烟。
平潭老去忘机杼,轻烟流水意无穷。
三、《抱朴子·蓟门西风》
蓟门西风淅沥沥,秋霜白日古道阔。
行行野僧问孤身,何处安乐此相求?
南山山川流春水,青林绿草拥古木。
夕阳暮色望何处,天地人间应难拘。
四、《临江仙·望洞庭》
一望风光洞庭湖,九州山河碧波流。
云带雾蔽孤山寺,晚来天掩月当楼。
星河山色多变化,秋风萧瑟芦芽稠。
惊起梦中人,醉里吹芙蓉。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篇章,包括了四首古代诗歌作品。
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诗歌和简要介绍: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的美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传统文化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2. 《静夜思》 - 李白
这是李白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以简短神秘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异乡漂泊的思念之情。
3. 《望岳》 - 杜甫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4. 《静夜思》 - 唐代诗人白居易
与李白的《静夜思》同名,但内容不同。
这首诗以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感。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思念,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寄托吉祥美好的文化传统。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原文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原文摘要:一、前言二、古代诗歌概述三、四首古代诗歌原文及翻译1.《离骚》节选2.《庐山谣》3.《将进酒》4.《江南春》四、古代诗歌鉴赏与启示五、结语正文:【前言】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介绍四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并附上原文及翻译,以供读者欣赏和学习。
【古代诗歌概述】古代诗歌是指我国古代文学中的诗歌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古代诗歌按体裁可分为诗经、楚辞、乐府、律诗、绝句等。
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首古代诗歌原文及翻译】1.《离骚》节选原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翻译:漫长的道路曲折漫长,我将上上下下去寻找真理。
这是我心中所向往的美好,即使九死不悔。
2.《庐山谣》原文:北望苍梧接碧落,东巡华夏接青丘。
庐山谣,兹游止矣,长江横渡,更无舟楫。
翻译:向北仰望,苍梧山连着碧落天;向东巡查,华夏大地接着青丘。
庐山的歌谣,这次游玩就到此为止,面对长江,再也没有船只可以横渡。
3.《将进酒》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翻译:你可曾看到黄河的水从天上来,奔腾流淌到大海却无法回到原点。
你可曾看到高大的堂宇里的明镜,悲叹着老年人的白发,早晨如青丝,傍晚已成雪。
4.《江南春》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千里江南,黄莺歌唱,绿树映衬着红花。
水边村庄和山间城郭,酒旗迎风飘扬。
南朝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多少楼台在烟雨中隐约可见。
【古代诗歌鉴赏与启示】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也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感悟。
【结语】通过对四首古代诗歌的介绍,希望能让读者对古代诗歌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相关知识。
2.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描绘的场景,体味诗中创设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诗作的内涵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领会诗中表现的人生志向或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四首诗;掌握正确的鉴赏诗词的方法,理解诗词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中创设的意境,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2课时第一课时(《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经典之旅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2.背景资料《观沧海》是诗人在北征乌桓的途中登碣石山所作。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上征伐乌桓。
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曾登临过的碣石山,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诗。
王昌龄被贬并非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不拘小节。
李白在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后,特意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寄给好友,聊表慰藉。
3.知识链接中国古典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代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如曹操的《观沧海》)。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两种。
绝句一般是四句,有五言、六言和七言之分,其中以五言和七言居多。
律诗一般是八句,可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检查预习订正字音碣.石(jié)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xiāo sè)..(sǒng zhì) 萧瑟三、朗读指导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四、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临:到达,登上。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左迁:降职。
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2.词类活用临碣东.石(名词作状语,向东)3.文言虚词(1)日月之.行(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以.观沧海(连词,来)(3)歌以.咏志(介词,用)4.文言句式(1)倒装句:歌以咏志(宾语前置,即“以歌咏志”)(2)省略句:若出其中/若出其里(“其中”“其里”前分别省略介词“于”)5.全诗翻译(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海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海中发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写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观沧海》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答案示例: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观沧海》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答案示例: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景象。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这一层是写虚景。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的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答案示例:愁心。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答案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诗中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答案示例: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是杜鹃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是哪两句?答案示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如何理解《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答案示例:这四句运用互文、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辰的气势,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诗人其实是以沧海自比,表达了他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我们可以通过大海的气魄、胸怀,触摸到作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踌躇满志时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拟人。
将明月人格化,使之具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
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简要概括《观沧海》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示例:这首诗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示例:这首诗以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的氛围,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谪的关切、担忧之意,表现了真挚、深厚的友情。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观沧海》中是如何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的。
答案示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画面由动而静,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浩瀚、威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了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画面由静到动,显示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答案示例: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前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人可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它;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朋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1.曹操《短歌行》欣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李白《送友人》欣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六、课堂小结诗人曹操把自己的雄心壮志、宏伟抱负融入到《观沧海》这首四言古诗中,以奇特的想象力,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形象,也展示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
这首诗音调铿锵、风格质朴刚健,不愧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之能随风逐月到夜郎。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
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充满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观沧海⎩⎪⎪⎨⎪⎪⎧⎭⎪⎪⎬⎪⎪⎫观海地点:东临碣石海的宏伟⎩⎪⎨⎪⎧ 海水:水何澹澹山岛⎩⎪⎨⎪⎧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波:洪波涌起海的气概⎩⎪⎨⎪⎧ 日月出其中星汉出其里辽阔雄壮想象奇特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些寄⎩⎨⎧⎭⎬⎫写景⎩⎪⎨⎪⎧ 点明时令:暮春时节渲染气氛:黯淡、凄梦抒情——关心、思念、同情情景交融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一、新课导入古时候交通不方便,羁旅外乡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就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尤其是秋天,那些漂泊他乡的文人骚客看到落叶归根,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思乡之情就会特别浓重。
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古人的思乡情怀。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其诗流传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有《汉宫秋》等。
后人将其散曲辑为《东篱乐府》。
2.背景资料《次北固山下》写的是乡愁。
诗人行于客途,在沿长江往东,游吴中的路上泊舟北固山下,见到潮平岸阔、残夜归雁之景,触发了心中的乡愁,由此写下该诗。
《天净沙·秋思》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