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使命
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
![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ced9ff2d5a8102d276a22fd8.png)
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杨福家一、大学的使命1、什么是大学的使命耶鲁大学,属于世界最顶尖大学之列,连续几年在美国大学排名中位居第三位,紧跟普林斯顿大学与哈佛大学之后。
它成立于1701年,现有学生总数为11483人,其中大学生(耶鲁学院)5316人,研究生(文理研究生院) 2522人,专业学院学生(医学院,法学院,音乐学院等11个学院;均在大学毕业后进入)3552人。
它的使命是什么呢?该校在创立的时候就有一个建校使命: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领袖。
耶鲁大学是老布什、小布什、克林顿等五六个美国总统的母校。
至今为止,培养了530名美国国会议员,还为墨西哥和德国培养过总统,为韩国培养过总理,为日本培养过外交部长等,很多一流大学杰出的校长也毕业于耶鲁大学。
随后耶鲁大学又提出了它的基本使命:保护、传授、推进和丰富知识与文化。
初看耶鲁大学的基本使命,似乎只是词语的堆砌,但是仔细品味,就能了解,假如使命只有“传授知识”,那么它就对美国近4000所大学与学院都适用;若加上“推进和丰富”,只有3%的大学能够胜任;再加上“文化”两字,就只剩1%;至于能够涉及“保护知识和文化”的,只怕不足3‰。
耶鲁大学所拥有世界最好的稀有图书馆正是承载着这样的使命,例如世界上有些孤本图书资料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
总之,大学的使命要有差别性、特殊性,如果一所大学的使命什么学校都能用,那它的表述就不很贴切了。
加州理工学院作为一个单一的学院,它在交叉学科的氛围中,研究科学技术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基本问题,同时教育一批杰出的学生成为社会上富有创造性的成员。
这里虽然没提到大学文化,并不是说加州理工学院没有文化,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加州理工学院不叫大学,叫学院,规模很小,2005年全校教师和研究员共386名,大学生、研究生共2172名。
该校在建校时董事会就规定:“不管什么人做校长,都不能扩大他的规模”。
加州理工学院的使命是“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扩充人类知识与造福社会”。
值得摘抄大学的演讲稿(3篇)
![值得摘抄大学的演讲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9bbd4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0.png)
第1篇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主题——大学的意义与使命。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大学的起源。
大学,这个起源于古希腊的学术机构,历经千年,不断发展壮大。
从最初的“逍遥学派”,到中世纪的“教会大学”,再到现代的综合大学,大学始终肩负着传承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使命。
一、大学的意义1. 传承知识:大学是知识的宝库,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学者,他们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不断丰富和拓展人类的知识体系。
2. 培养人才:大学是人才的摇篮,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优秀人才。
3. 服务社会:大学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等途径,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大学的使命1. 培养人才:大学的首要使命是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 传承文化:大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课程设置、学术交流、文化活动等途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创新研究:大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通过开展前沿性、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4. 服务社会:大学应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
同学们,大学时光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之一。
在这里,我们将收获知识、友谊和成长。
为了实现大学的意义与使命,我们要:1. 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2. 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4. 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最后,祝愿大家在大学里度过充实、美好的时光,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谢谢第2篇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大学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会有大学这个教育机构的存在。
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最初是为了培养僧侣和神职人员。
立德树人与大学使命
![立德树人与大学使命](https://img.taocdn.com/s3/m/d4c888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9.png)
立德树人与大学使命立德树人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重视。
大学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重要场所之一,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紧密贴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学术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立德:以人为本,教育健康成长立德是指坚守道德底线,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心,有高度的道德素养。
大学如果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就必须在教育中注重人的本质,致力于培养健康成长的人才,打造人类发展的有力支撑。
具体来说,大学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的道德教育,不仅教授专业知识,还要向学生普及国家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文明礼仪等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使他们成为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树人:注重育人,培养行为规范树人是指在教育中注重关爱与引导,打造行为规范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自律意识强,在道德方面具备优良行为的人才。
大学作为树人的舞台,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自律自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价值观。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遵循学术诚信,遵纪守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成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大学的使命:追求真理,培养创新人才大学的根本使命是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应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反思人才培养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对此,大学需要在课程和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广泛领域的学科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同时,大学需要加强高端科研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推动学术研究创新,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
大学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素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真实世界中的需求和变化。
大学的使命读后感
![大学的使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8c383851711cc7930b716d4.png)
大学的使命读后感大学的使命读后感1奥尔特加・加塞特在书中谈到当时西班牙的社会风气是懒散草率,他认为这是弊端,通过改革仅局限与纠正我们大学中那些懒散草率的弊病,那么改革同样也会不可避免地变得非常草率。
作者就认为应该认清大学的使命是什么之后来改革。
他说道供不应求或物质稀少是引发经济活动的基础,以这个角度来阐述缺乏学习能力是教育的基本原理,由于学习者不会学习,就必须要为教学做好恰如其分的准备。
让我认识到教育产生的本来面目。
在书中就谈到大学的主要使命:(1)从严格意义讲,大学是为了把普通学生给你教育成为有文化修养、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人、(2)大学不会容忍教学大纲中有任何错误、虚假的内容存在,它会规定学生们学习他们真正需要的知识。
(3)大学由此避免了普通学生因自命将来会成为科学家而白白浪时间的现象出现。
为了这个目的,将科学研究排除出大学的核心部分或将它减低到最小的程度是适当的(4)文化学科和专业学科的设置将会根据最好的教学法―系统、综合和全面的教学法―以一种合理的形式进行,而不是按科学喜欢的形式顺其自然地进行,如特殊问题、科学“样例”、试验等。
(5)教师的选择将不会以他们作为研究人员的职称为标准,而是依据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才能。
(6)当学生的学习期限从数量和质量上都缩减至最低限度时,大学将会灵活的处理其对学生们提出的要求。
大学的使命读后感2《大学的使命》是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奥尔特加。
加赛特在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讲演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一本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著作,在书中他分析了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
这本书指出实现大学的目标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归还大学的启蒙功能和呼唤大学精神。
关于弊端:弊端是指那些少见的违背常规的行为,然而,一旦这些行为变得非常频繁,习以为常,根深蒂固,并且被大众普遍默认,那么他们就不能再称作弊端了。
大学的核心使命与价值观
![大学的核心使命与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e34d25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3.png)
大学的核心使命与价值观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一直对大学的核心使命与价值观进行深入的研究。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其使命和价值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大学的核心使命与价值观。
一、培养人才的使命大学的核心使命之一是培养人才。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其责任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大学应该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
这需要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突破。
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作为传统文化学者,我认为大学应该承担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大学应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开展研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同时,大学也应该通过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大学的使命还包括促进社会进步。
大学应该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大学可以为社会提供创新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大学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价值观的塑造和传递大学的价值观是指大学所坚持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大学应该通过教育和培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大学也应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大学的价值观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一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总结起来,大学的核心使命与价值观包括培养人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以及塑造和传递价值观。
这些使命和价值观的实现需要大学注重教育质量,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于《大学的使命》的读后感
![关于《大学的使命》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2a4f80b3169a4517623a319.png)
关于《大学的使命》的读后感作者:刘洋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5期一、作者简介奥尔托加·加塞特(1883一1955)是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从事过教师、作家、出版商兼编辑、哲学家和政治家等多种职业。
大学的使命》是他在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讲演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出版于1930年。
作者紧扣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痛快淋漓地剖析当时欧洲大学的弊端,提出自己的改革思路,明确了大学的使命,回答了大学应该干什么。
二、主要观点1.大学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和大学“懒散草率”的恶习奥尔托加认为,政府和大学好比机器,由于长期的使用甚至滥用,已经变得破损不堪,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由于当时是利维拉将军在西班牙的独裁统治刚刚结束,新民主出现的前景过于短暂。
任何敢说“改革”两个字的人,甚至那些只是旁敲侧击地指出改革是恰当的人,实际上就会被看作是疯子和亡命之徒。
当时的西班牙对于任何改革都采取反对的态度,因此这也从侧面助长了政府和大学懒散的恶习。
在大学里也存在这种懒散草率的气氛。
2.关于大学模仿的问题如果一味地照抄别国的教学模式,就会回避试图解决问题所做出的具有创造力的努力,无法认识到借用别国方法解决问题的真正本质,也无法认识到其缺陷。
其次,在效仿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迟滞现象。
每隔一代人的时间都发生变化,一代人的精神状态形成一代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形成属于自己的“时代精神”,人们只有等待思想和价值观形成以后才可以效仿。
3.文化教学必须是大学驾凌于其他一切之上的基本功能加塞特站在时代的前沿,在透视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的教育包括下列三项职能:文化的传授、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
加塞特认为大学最重要的使命是“文化育人”。
他认为,无论是科学方面还是政治方面的创造与进步都起源于某种普遍存在的文化信念或时代精神,而大学的任务就在于传播这种文化信念和时代精神。
高等教育强国_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高等教育强国_大学的使命与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1ad03d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b.png)
高等教育强国_大学的使命与责任2002年,教育部专门成立了一个“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这项为时6个月的研究其主题是: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与高等教育的密切关系,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随后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周远清会长作为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提出并引起政府高层和高教界的高度重视。
毫无疑问,这是认识和观念上的一个飞跃,而中国是最需要观念突破的国家。
观念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怀特曾在《美国的观念》中写道:美国是一个观念造就的国家。
如果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天翻地覆的巨变寻找源头的话,毫无疑问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提出。
没有这次意识形态问题大讨论带来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突破,很难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还要滞后多少年。
每年我们都要纪念“五四”,因为对中华民族而言,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
正是这场思想启蒙和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对科学和民主的崇尚追求和思想观念的彻底解放。
亦如科学发展观从价值选择和思想指引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和重大影响一样,我们期待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观念的引领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会迎来一个新的健康发展的春天。
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明确“高等教育强国”这个基本概念。
所以,对高等教育强国之内涵、本质、特征及其指标体系等基本问题的讨论尤为必要。
在这种讨论中,应当对“高等教育强国”概念有如下的认识:其一,所谓强国、弱国是一个国际比较的概念,自我闭锁不进行国与国的比较就无所谓强和弱,也难以判断谁强谁弱。
因此,“高等教育强国”概念的建立必须以世界作为背景和参照系。
其二,“高等教育强国”绝非是一个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概念,而是一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
从高等教育的绝对数量看,我国有不少指标已经处在世界的前端,据此似乎已是高等教育强国,无需再强调什么建设。
比如,不久前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举办的国庆60周年成果发布会上,据教育部郝平副部长介绍,以SCI数据库统计,按科技论文数量排序,中国自2004年以来,一直排在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世界第五位。
大学使命与担当.pptx
![大学使命与担当.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8fd123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0.png)
大学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文化创新的引领者。通过鼓励师生进行文化创作 、推动跨学科文化交流等方式,大学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些创 新成果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还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精神支持。
社会服务与区域发展
提供公共服务
大学通过开设公共课程、举办讲座和展览等方式,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 务。这些服务不仅满足了公众对知识的需求,还提升了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近代大学的使命演变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近代大学的使命发生了显著的 变化。在近代,大学开始注重科学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大学也逐渐成为社会的批判者和引领 者,通过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在中 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的大学如北洋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 学等,都在推动社会进步、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贡献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构建
01
大学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全球治理提供
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推动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
02
大学应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国际规则与标准的制定,为全球治
理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
培养全球治理人才
03
大学应培养具备全球治理理念和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国际社会
培养更多优秀的全球治理领导者。
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创新驱动
大学作为创新的摇篮,通过科研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等方式,引领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设立创新实验 室、开展科研项目、孵化创新企业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人才培养
大学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通过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
大学的使命与大学生的责任
![大学的使命与大学生的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38f7ad1ffad6195f312ba600.png)
大学的使命与大学生的责任杨福家杨福家,物理学家。
1936年6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镇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63年作为新中国派往西方国家的第一批学者,在丹麦进修。
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所长。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Chancellor),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同时任香港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美国德州(达拉斯)大学顾问。
著有《应用核物理》、《原子核物理》、《原子物理学》及英文著作《Modern Atomic and Nuclear Physics》。
被日本创价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香港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康涅狄克大学授予名誉博士。
什么叫大学?大学是University,词根是universus,意味着普遍性、普适性、世界性、宇宙性。
一流大学正是群英汇聚的殿堂。
一个大学要达到一流,必须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聚在一起,在人类知识的宝库、而不仅仅是中国的知识宝库里,探索奥秘、追求真理、实现梦想。
一、大学的使命我想先谈谈两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
首先来看耶鲁大学,无论怎么排,它总是在世界最顶尖之列,连续几年在美国排在第三位,紧跟普林斯顿与哈佛大学之后。
它成立于1701年,现有大学生(耶鲁学院)5316人,研究生(文理研究生院)2522人,专业学院学生(医学院、法学院、音乐学院等11个学院;均在大学毕业后进入)3552人,学生总数为11483人。
它的使命是什么呢?在创立这个学校的时候,就有一个建校的使命: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领袖。
它是老布什、小布什、克林顿等五六个美国总统的母校,它也培养了530个国会议员,为很多一流大学培养了杰出的校长,为墨西哥和德国培养了总统,为韩国培养了总理,为日本培养了外交部长。
后来又提出了它的基本使命:要保护、传授、推进和丰富知识与文化。
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与使命
![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与使命](https://img.taocdn.com/s3/m/db5be25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7.png)
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与使命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青年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备全面素养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使他们能够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发展变革,发挥积极的作用。
同时,大学的使命是传承和创新,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知识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要求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智力、体质和美育等方面。
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培养方案,大学可以培养出兼具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人才,他们能够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传承和创新知识大学教育的使命是传承和创新知识。
传承知识意味着大学要继承前人的智慧和成果,将经典文化和学术传统传递给后代。
大学应该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智慧宝库,通过开设经典课程和传授传统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和文化的演进。
同时,大学也要积极创新知识。
面对社会的发展需求和科技的迅速进步,大学应该与时俱进,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研究。
通过科研和学术界的合作,大学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创新成果。
三、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大学教育的使命还包括服务社会和报效国家。
大学作为社会的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应该积极回应社会和国家的需求,为社会和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大学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组织和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同时,大学也应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专业化的培养计划,大学可以为国家输送各个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
结语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与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传承和创新知识,以及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大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传承和创新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同时,大学也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和国家的需求,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办学方向
![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办学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daf34c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8.png)
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办学方向1. 引言1.1 新时代大学的使命新时代大学的使命还包括促进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大学致力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培育一流的科研团队和学术领军人才。
新时代大学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新时代大学的使命不仅是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目标和信念。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新时代大学将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新时代大学的办学方向新时代大学的办学方向是立足中国、走向世界,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科研创新,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新时代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新时代大学注重开展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交流,吸引海外优秀学生和教师,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新时代大学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新时代大学将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 正文2.1 新时代大学的历史背景新时代大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是一所小规模的地方性大学,主要以培养地方人才为主要任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新时代大学逐渐扩大规模,提升办学水平,成为当地一所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新时代大学加大了对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投入,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建立国际化的教育体系。
新时代大学还注重校企合作,与各行业建立紧密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时代大学紧跟时代潮流,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奥尔特加思想探析——基于《大学的使命》教育思想的解读
![奥尔特加思想探析——基于《大学的使命》教育思想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c355bf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3.png)
奥尔特加思想探析——基于《大学的使命》教育思想的解读
谈 欢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摘 要:奥尔特加·加塞特是20世纪西班牙伟大的思想家,对西班牙、伊比利亚美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有一 定的影响力。教育是他生活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的使命》一书是他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通过解读《大 学的使命》,可以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由点及面,进而了解他的人生观、哲学观。 关键词:奥尔特加·加塞特;思想;教育思想解读;《大学的使命》
发明与创新
149
综上所述,大学的使命是将普通学生培养成有文化、 有 专 业 知 识 的 人。 在 完 成 这 一 基 本 使 命 后, 奥 尔 特 加 提 出,大学还有两个附加的使命——科学与社会参与。虽然 大学不要求普通学生必须成为科学家,但是科学毫无疑问 却是大学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所在。奥尔特加把科学比作 一所大学的尊严与地位,是大学的灵魂。此外,大学还必 须积极参与社会的公共事务,以避免脱离现实、成为一个 乌托邦式的存在。在奥尔特加所处的时代,西班牙的问题 是每个西班牙人心中永远的伤痛,他们一直在寻找拯救西 班牙的办法。大学也必须关注这一现实,为拯救西班牙出 一份力。奥尔特加指出,在大学里学习的不是所有的年轻 人,只是富人阶级的小孩。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接受高 等教育,特别是工人阶级。只有所有人都接受教育了,西 班牙的未来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Ortega y Gasset,José. Meditaciones del Quijote [M].
Edición de José Luis Villacaas. Editorial Biblioteca Nueva, Madrid,2004. [2] Ortega y Gasset,José.“Principios de Metafísica según la razón vital curso 1932-1933”,en Obras Completas [M]. Taurus,Madrid,2008. [3] 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陈军译.杭 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 米 格 尔· 德· 乌 纳 穆 诺.生 命 的 悲 剧 意 识[M].段 继 承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5] Varga Llosa,Mario. La llamada de la tribu [M]. Editorial Alfaguara,Barcelona,2018.
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使命
![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使命](https://img.taocdn.com/s3/m/0160fdb5284ac850ad0242b9.png)
/plus/view.php?aid=40694 /
三、大学使命
3、如何办好一所大学?
一要有明确的切合实际的办学目标。
二要有科学得力的切实可行的治校措施。
三要有一个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 四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plus/view.php?aid=40693 /
/plus/view.php?aid=40677 /
二、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内涵有: 第一,自觉的学术精神。 第二,永恒的道德精神。 第三,敏锐的时代精神。
/plus/view.php?aid=40679 /
/plus/view.php?aid=40689 /
三、大学使命
2、21世纪大学的使命与作用: 第三,大学应注重基础研究,以完成其指引 科学和社会发展的使命。 第四,为达到引导社会发展的目标,大学也 应进一步致力于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五,大学还应该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 作。
/plus/view.php?aid=40665 /
一、大学理念及其演变
2、经典大学理念及其价值取向考察 柏拉图认为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理智和 智慧的国家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倡导发展学生理性的“博雅 教育”,提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性和国 家办学的理念。
/plus/view.php?aid=40672 /
一、大学理念及其演变
21 世纪大学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概括为“十 是”: 大学是探究学术的殿堂,大学是云集大 师的基地,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 是发展科学和经济的源泉,大学是铸就人 生的熔炉,大学是指导社会的灯塔,大学 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加 速器和动力站,大学是新思想、新知识、 新文化的生长点,大学是高新科技产业的 孵化器。
/plus/view.php?aid=40669 /
大学的使命是在大学的理念
![大学的使命是在大学的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8579540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b.png)
大学的使命是在大学的理念
大学使命是大学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与所追求的价值,是大学存在与否对于其利益关系人和社会的价值贡献。
它明确地揭示了大学存在的目的、大学的核心价值、大学的信念、大学的原则以及大学的自我定义。
大学的使命包括内在使命与外在使命两个方面。
大学的内在使命体现了大学存在的价值,突出强调大学对社会的引领,体现大学的独立性;大学的外在使命是大学工具理性、时代性、实践性的表现,是大学与社会保持协调的现实保证。
确定大学使命首先要明确大学是什么以及大学应是什么,也就是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使命应该是大学自我意识的外在表现。
大学使命宣言要明确大学首先是一个学术组织,探索真理和追求知识是大学的学术责任,在大学这个学术组织中,传承知识和创新知识是最重要的任务,XXXX大学的大学理念强调“:大学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保存和发展人类的知识,没有什么工作比这更重要的了。
”另外,大学的使命还要明确大学“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社会责任。
大学的使命、格局和品德
![大学的使命、格局和品德](https://img.taocdn.com/s3/m/c1d3eec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6.png)
胥黎说:“在我所设想的理想大学中,活生生的榜样力量将鼓舞学生树立崇高的志向,在学问上 赶超前辈的学者,并沿着开辟知识新领域的探索者的足迹前进。他们所呼吸的空气将充满着 对真理的热爱和对诚实的激情 ,因为这是比学问更珍贵的财产,比获得知识的能力更高尚的素 质。”2006年,美国出版了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任院长刘易斯的著作《失去灵魂的卓越》,书中 的“灵魂”是指培养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卓越”是指在学科建设中赢得第一。刘易斯批评说, 哈佛大学为了在众多学科建设中争得第一而忘记了培育负责任的公民的使命,把大学的“灵 魂”丢掉了。几乎同时,美国还出版了哈佛大学原校长博克的著作 《回归大学之道》,博克在哈 佛大学当了 20年的校长,他在书中呼吁美国大学要重视本科生教育,回归大学之道。
不是简单地存储知识。19世纪后半叶,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美国大学发生了重大变 化。1963年,曾担任过9年加州大学校长的克拉克在其新著、后来被美国公认为对高等教育最 有影响的经典之作《大学之用》一书中,提出了“多元大学模式”。这一模式结合了本科的英国
模式、博士研究生的德国模式、其他研究生的职业学院模式以及与社会的密切融合,成为影响 后世多年的现代大学理念的一种全新模式。
大学应当是有使命的,大学的使命决定大学的功能和作用。一所大学即便是研究型大学, 其使命是教育学生还是创造知识 ,这是大学治理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就大学性质而言,大 学第一位的使命是培养人才。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治学、需要科学研究、需要按蔡元 培治理北大时讲的“做高深学问”,但大学最根本的还是培养人。在大学的职能中,培养人才是
一定是功利化的。大学是服务未来社会的,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因此大学必须做到两个负责:
说说大学的使命
![说说大学的使命](https://img.taocdn.com/s3/m/bd9424f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5.png)
说说大学的使命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大学的使命就是立德树人。
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先后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使我国教育迈进世界中上行列,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促进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转变,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
特别是近30年以来,高校科技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
2015年之后启动的“双一流”建设为中国大学发展注入了更大活力,高校应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服务和服从于国家发展战略,优化自身学科布局,夯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
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互联网正在推动人类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和社会赖以发展的战略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三大资源中,人力资源已经异军突起,成了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构建学习型社会,搞好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是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一环。
面对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大学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是立德树人。
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
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办学方向
![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办学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7434ec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a.png)
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办学方向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是立足于全球化视野,立志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大学的使命是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展开。
作为国际化大学,新时代大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和全球视野的教育。
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养,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新时代大学的使命是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专业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新时代大学的办学方向是以创新为核心,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教学创新。
大学倡导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教学创新活动,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平台,促进学生在科技创新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学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并将科技成果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大学还注重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
新时代大学的办学方向是促进社会责任和公民教育。
大学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
大学致力于培养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倡导学生以身作则,弘扬社会正能量,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大学注重引导学生发展全面素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修养和社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大学的办学方向是促进产学研融合,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大学注重产学研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并为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大学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温和的改革精神
改革者具备的素质:良好的精神状态 要对所有必须成为中间过程的事情有决心 富有创造力的激情,能够寻求与较冷静的优势因素之间的统 一结合,并趋于完善,能够容纳反省性的批评,而又不失创 造性的力量,处于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意志支持中。 历史的推进经常是跳跃式的,这种跳跃式的突变跨越了广阔的 时空距离,被认为是经历了好几代人的时间。具备良好精神状态的 一代能够完成几个世纪来未能实现的目标。
《大学的使命》读书汇报
一、作者简介 奥特加· 伊· 加塞特(1883—1955),是二十世 纪西班牙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于文学和哲学皆 有深厚造诣,他的思想和政治理念影响了西班牙 的知识分子,有人将他誉为西班牙的陀斯妥也夫 斯基,而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则称他为继尼采 之后欧洲最伟大的作家。 西班牙内战期间,加塞特因为反对佛朗哥政 府,先流亡法国,之后到阿根廷。一九四九年返 回西班牙,创办了一所人文学院。一九五五年加 塞特去世,其葬礼引爆了西班牙内战之后最激烈 的学生示威,这场示威反对西班牙长枪党对教育 的政治控制。
第六章 大学的“附加功能”
正因为这种“附加”的功能才是大学永葆蓬勃生机 的源 泉,同时也是大学保持严肃性、独立性和平衡性 的基础,坚持 公平与正义的立场,在提供社会民众知 识、开启人类智慧的同 时也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不断深 入人心,这样大学才称之为真 正意义上的大学。
启示 大学改革警惕简单模仿
如果学校确实是国家的一个职能机构,与其内部认为创造的教学气氛相比,它更多 地依赖于它所处的民族文化氛围,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平衡是造就一所好学校的一个基本 条件。只有不受约束的机构组织设置可以效仿,其他国家的生活风格、思想价值是不能 被移植的。 改革的本质是创新,改革总能创造新的方法。别国的成功是 别国所创造的成 功,盲目机械的仿效必然会因不具备同样的创造 力而犯下致命的错误。
二、内容
导言
第一章 温和的改革精神
第二章 基本问题 第三章 教育的经济原理 第三章 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专业和科学 第五章 文化和科学 第六章 大学的“附加功能”
第一章 温和的改革精神
改革的必要性:“政府和大学好比是机器,由于长期的使用甚至滥用,已
变得破损不堪,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关键并不是是否 要改革,而是 如何改革的问题。”
第二章 基本问题 大学改革根本命题: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干什么 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 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 人都接受高等教育。
职能:
文化的传授
专业的教学
科学研究和新 科学家的培养
第二章 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展开文化教育?
中世纪大学:不从事任何研究,而且与专业或职业教育也几乎没有关
系,所有学科都属于“基本文化修养”。它是有效地引导人们生活的, 关于世界和人性的,包容各种信仰的思想体系。 生活就像一个混沌的世界,人类犹如在混杂纷乱的密林中迷失了方向。 形式上表现为某种认识宇宙世界的明确、坚定的思想,认识事物本质 的、积极的信念的文化就是人类走出密林的“方法”
对模仿他国教育改革的批判:仿效别国的做法也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因为在仿效的过程中,回避了为试图解决问题所作的种种具 有创造性的努 力,因而不能从中认识到借用别国方法解决问题真正的本质,也无法认识 到其中的局限和缺陷等。更根本的是 因为机构和制度只是一个较大系统中 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整 体上是与创造和维护它们的国家相一致的。
第六章 大学的“附加功能”
加塞特 认为把大学当作一种精神比当作一种有机体更为合适,因为 大学首先是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而存在。
他认为大学还具有科 学的附加功能,大学在能够成为大学之前必须是科学性的。 一个充满激情、努力运用科学的环境是大学存在的先决条件 ……大学需要用科学 的精神来激发生机……科学代表着一所 大学的尊严和地位。 他认为大学还有其他的功能,大学 不会只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机构,也不会因故 意删改而退缩。 在生活最紧张激烈的阶段,大学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一种主要 的、 高于新闻舆论的“精神力量”的权利,在狂热之中保持乎 衡,面对轻浮无聊和恬 不知耻的愚蠢行为保持严肃性,把握理 智。
第六章 大学的“附加功能”
从严格意义讲,大学是为了把普通学生教育成为有文化修养、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人
大学不会容忍教学大纲中任何错误、虚假的内容存在,它会规定学生们学习他们真正 需要的知识
大 学 使 命
大学由此避免了普通学生因自命将来会成为科学家而白白浪费时间的想象出现。将 科学研究排除大学的核心部分或将它减低到最小的程度是适当的。 文化学科和专业学科的设置将会根据最好的教学法,以一种合理的形式进行,而不 是按科学喜欢的形式顺其自然地进行。 教师的选择将不会以他们作为研究人员的职称为标准,而是根据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教 学才能。 当学生的学习期限从数学和质量上都缩减至最低限度时,大学将会灵活地处理其对学生们 提出的要求。
重视文化教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化传授是大学凌驾子其他一切之上的基 本功能。并给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授提供了 一个参考的发展方向, 提供了一些大的学科方向,这样可以防止我们成为“新的野蛮 人”
以学生为中心
普通学生不必学习如何从事科学研究,他 们是为了生存必须掌握知识,接受专业训 练。所以,大学应当教 授能被学生掌握的知识,而不是教授认为应该被教授的知识。
他主张大学要培养“每 一个人或多个人应该成功地成为一 个整体的全面发展的完人”必须进行文化教育。
第三章 教育的经济原理
儿童或成年人无法学习和掌握所有我 们希望他们能够掌握的知识 ——教育的经济原理。
课程改革:
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题材进行充分利用。 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大学的建设都必须以学生为基础,而不是以 教师或知识 为基础,大学必须是按照学生比例体现规模大小的一 个机构。学生具有两 方面的特点,首先他是学习能力有一定限度 的人,其次他是为了生存必须 掌握知识。因此,大学课程与 教学“必须以普通学生为起点,把迫切需要 学生掌握,并且一个 正常的普通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的教学内容作为大学的 核心,把它 看作大学的中心内容和基本组成部分。I
现代大学:大学把专业教育这颗大学惟一的种子演变成为一项巨大
的活动,并增添了研究的功能,。几乎完全遗弃了文化的教学与传播 活动。
第二章 基本问题 欧洲形势动荡的原因,事实上是由于普通的英国人、普 通的法国人和普通的德国人没有文化修养:他们对属于我 们这个时代有关世界和人类的基本思想体系一无所知。这 样的普通人是属于没有文化修养的新生的野蛮人。那些只 精通或专于一件事情而对其他任何事情都全然不知的人是 多么残酷和愚蠢。
第四章 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专业和科学 他批判了当时西班牙大学中“探索性研究”占主导支 配地位的“唯科 学主义思想”,高等教育包含了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两部分 的内容, 不能把这两项根本不同的任务混为一谈, “社会需要大量的医生、药 剂师和教师等,但只需要 数量有限的科学家”。 普通学生并不需要学 习如何从事科 学研究。 关于大学与科学发展的互动促进问题?
科学是创造,而大学的教学只是传播、吸收和引导 学习者去吸收已创 造的东西;崇高只属于科学,不 属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
科学是高等教育赖于生长和吸取营养的 土壤,大学又离不开科学,必 须是从事科学研究的 一个场所。科学必须围绕大学的 中心部分安营扎 寨
第五章 文化和科学 一方面,文化不是科学,它们之间存在突出的 差异。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时 期里的一种生命思想 体系,也是一种赋有我们时代特征的信念。这是因 为: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有其独立性; 文化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科学的内部 运作与生命无关,而文化的内部运作却与生命有 关,它需要我 们对世界和人类具有一个全面的思想 认识,它不因科学绝对精确的理论、 方法碰巧完结 而停止不前。 另一方面,文化不能脱离科学,它们紧 密相连。 文化的内容大多源自科学; 文 化必须借助科学,解释生命存在的现象; 与中 世纪时期的大学相比,现代大学已几乎完全遗弃了 文化的教学或 传播活动。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着一个 极度“无文化”的时代
改革阻碍和失败的根源:懒散草率
懒散草率的作风一旦出现,则会愈演愈烈,变得愈发习以为常,因为这 种作风本身会给人带来一种舒服安乐的感觉,且易于传播,从而使其得以长 期存在。这种作风渗透到了西班牙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大学教授会议上也充 斥着这种懒散草率的气氛,当你穿过大学的一间间教室和大厅,甚至是在平 时,也可以听到吵闹声,见到学生们各种各样的动作和姿态,感到一种几乎 使人窒息的沉重的懒散气氛。
第二章 基本问题
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局限于纠正弊端,而且改革特点也不能局限于此。任 何一项改革运动,如果仅局限于纠正我们大学中那些懒散草率的弊病,那么 改革同样也会不可避免地变得草率。
大学改革的实质:是为了能够系统完整地体现其目标。对大学目标只做
一些调整、修饰或变更最终会空欢喜一 场,除非大学自身已开始明确无误 地、坚决果断地、名符其实地 重新认识其使命。
第四章 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专业和科学 关于专业与科学、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的 关系? 一方面,专业和科学之间既区别又有联系。 “从 严格意义上说,科学单指调查研究,包括问题的提 出、研究及其 解决的办法等。一旦得出问题的解决 办法,随后依照解决办法所做的一切 事情都不是科 学研究。” 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解决问题的 办法,它是 实践性的。科学一旦融人专业之中,就 必须与其纯科学的地位相分离,并 作为专业技术要 在一个新的中心和一条新的原理基础上重新得到 组织。 另一方面,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也是不同的。 他认为,接受一些专业的训练和学习,熟悉和掌握 诸多学科的系统化 知识内容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 不是科学研究本身。一直以来,许多出 色的学科教 师并不是出色的研究者,虽然他们对自己的学科非 常熟悉, 但是熟悉并不等于研究,把这两方面混淆 在一起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