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实验报告思考题
基础化学萃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萃取实验的操作技能。
2. 通过萃取实验,验证萃取分离的可行性,加深对溶解度、密度等概念的理解。
3. 培养实验操作规范性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一种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组分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分离方法。
在萃取过程中,溶质会从溶解度小的溶剂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器材: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量筒、玻璃棒、滴管等。
2. 药品:碘水、四氯化碳(CCl4)、无水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碘水和四氯化碳。
2. 萃取阶段:- 取一定量的碘水(例如10 mL)倒入分液漏斗中。
- 用滴管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四氯化碳(例如5 mL)。
- 盖紧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充分振荡混合液,使碘充分溶解于四氯化碳中。
- 静置分层,等待两种液体自然分层。
3. 分液阶段:-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调整分液漏斗的颈口,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 缓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下层的四氯化碳溶液(含碘)导入烧杯中。
- 待下层溶液流尽后,关闭活塞,静置片刻,使上层的水层留在分液漏斗中。
4. 重复萃取:-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四氯化碳,重复上述萃取和分液步骤,以提高萃取效率。
5. 回收碘:- 将收集到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振荡混合。
- 静置分层,待两种液体自然分层后,将上层的无水乙醇溶液倒入另一个烧杯中。
- 将无水乙醇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待乙醇蒸发后,留下碘晶体。
五、实验现象1. 萃取过程中,碘水溶液逐渐变浅,四氯化碳层逐渐变深,说明碘从水层转移到了四氯化碳层。
2. 分液过程中,四氯化碳层在下层,水层在上层,且两层液体界面清晰。
3. 回收碘的过程中,蒸发皿中出现碘晶体。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萃取实验,成功地将碘从水相转移到四氯化碳相,实现了碘的分离。
液液转盘萃取实验
3.组成浓度的测定
对于煤油苯甲酸相-水相体系,采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进料液组成 、萃余液组成 和萃取液组成 ,即苯甲酸的质量分率,具体步骤如下:
(1)用移液管量取待测样品25ml,加1-2滴溴百里酚兰指示剂;
(2)用KOH-CH3OH溶液滴定至终点,则所测浓度为
(10-10)
式中, -KOH-CH3OH溶液的当量浓度,N/ml;
6.通过改变转速来分别测取效率η或HOR从而判断外加能量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7. 取样分析。采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进料液组成 、萃余液组成 和萃取液组成 ,即苯甲酸的质量分率,具体步骤如下:
(1)用移液管量取待测样品25ml,加1-2滴溴百里酚兰指示剂;
(2)用KOH-CH3OH溶液滴定至终点,则所测浓度为
1.传质单元法的计算
计算微分逆流萃取塔的塔高时,主要是采取传质单元法。即以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表征,传质单元数表示过程分离程度的难易,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
(10-1)
式中, -萃取塔的有效接触高度,m;
-以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单元高度,m;
-以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Δ
∴
∴NOR=
3、萃取率的计算
萃取率 为被萃取剂萃取的组分A的量与原料液中组分A的量之比:
本实验是稀溶液的萃取过程,因此有F=R,所以有:
当n=250时;xF=xR=
η= =
当n=300时;xF=xR=
η= =
编 号
转速
原料液浓 度
萃余相
浓 度
平 均
推动力
传 质
单元数
传质单元高度
效 率
n
хF
有机实验报告思考题 (1)
有机实验报告思考题、一、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1、提取咖啡因的时候,所用生石灰起什么作用?答:吸水中和作用,以除去丹宁酸等酸性物质2、从茶叶中提取的粗咖啡因有绿色光泽,为什么?答:咖啡因不纯,有叶绿素3、除了用升华法提纯咖啡因外,还可用什么方法?试写出实验方案。
答:用色谱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肉桂酸的合成1、若用苯甲醛和丙酸酐发生Perkins反应,其产物是什么?答:2-甲基-3-苯基-2-丙烯酸2、在实验中,如果原料中含有少量的苯甲酸,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答:影响:导致我们产率下降;措施:用稀NaOH 溶液洗涤,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3、在水蒸气蒸馏前,若不向反应物混合物中加碱,蒸馏成分中会有那些组分?答:肉桂酸、乙酸、苯甲醛、水三、苯胺的合成1、本实验采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用的溶剂,还可以用那些溶剂代替?分析其使用的原因答:乙醚、氯仿,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苯胺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2、在实际实验中提纯苯胺最后采用了减压蒸馏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别的什么方法?答:加碱,使乙酸乙酯水解,静置分层,倒去上层的乙醇、乙酸钠溶液。
冷却结晶,根据凝固点不同进行分离。
3、如果最后制得的苯胺中含有硝基苯,应该如何加以分离?答:加盐酸使苯胺成盐溶解,将硝基苯分离除去,在碱化而复回。
四、减压蒸馏1、具有什么性质的化合物需用减压蒸馏进行提纯?答:热稳定性强、蒸馏热解所要物质温度过高而发生氧化的反应2、使用水泵减压时,应采取什么预防措施?答:仪器壁要耐压,气密性好,仪器安装正确,先加压,后加热3、使用油泵减压时,要有那些吸收和保护装置?其作用是什么?答:为保护油泵,必须在油泵和馏液接收器之间顺次安装冷却陷阱和几种吸收塔;作用:以免污染油泵。
4、当减压蒸完所要的化合物,应如何停止减压蒸馏?为什么?答:当蒸馏完毕时,与蒸馏过程中需要中断时相同,关闭加热电源或熄灭火源,撤去热浴;待稍冷却后缓慢解除真空,使系统内外压力平衡,方可关闭油泵。
萃取实验报告思考题萃取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萃取实验报告1. 背景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食品等领域。
萃取操作通过选择适当的溶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得到高纯度的产物。
在进行萃取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1 安全性问题在进行任何实验操作前,首先要确保实验环境和操作条件的安全性。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正确处理有毒、易燃或腐蚀性物质。
1.2 溶剂选择溶剂在萃取操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分离效果和纯度。
因此,在选择溶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溶解度、挥发性、毒性、成本等。
合理选择溶剂可以提高萃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1.3 萃取方法选择根据不同需求和样品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萃取方法。
常见的萃取方法包括固-液萃取、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
在实验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对操作步骤和条件进行优化。
2. 分析在进行萃取实验时,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萃取效率萃取效率是评价萃取操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通过计算目标物质的回收率或浓度来评估。
回收率越高,表示分离效果越好。
2.2 产品纯度除了回收率外,产品纯度也是衡量萃取操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通过测定产品中其他杂质的含量来评估产品纯度。
纯度越高,表示目标物质被有效地分离和富集。
2.3 操作可行性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操作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如果某种方法难以操作或存在较大误差,则需要重新考虑方法选择或优化实验条件。
3. 结果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结果:3.1 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样品溶液:将待提取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
2.选择合适的萃取方法: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验目的,选择固-液萃取、液-液萃取或固相萃取等方法。
3.萃取操作:将样品溶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使目标物质转移到萃取剂中。
4.分离和收集:通过离心、过滤等手段将萃取剂和样品分离,并收集目标物质所在的相。
有机实验萃取实验报告
有机实验萃取实验报告有机实验萃取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有机实验萃取的方法,提取橙皮中的有机酸。
实验中采用了乙醚作为萃取剂,通过与橙皮中的有机酸发生反应,将有机酸从水相中转移到乙醚相中。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后的乙醚相中含有有机酸,而水相中几乎没有有机酸的存在。
本实验验证了有机实验萃取的原理和方法的有效性。
引言:有机实验萃取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学实验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将待提取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乙醚作为萃取剂,旨在从橙皮中提取有机酸。
有机酸是一类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酸性。
通过萃取实验,我们可以将有机酸从水相中转移到乙醚相中,实现有机酸的分离纯化。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称取适量的橙皮样品,研磨成粉末状。
准备好乙醚和水。
2. 萃取过程:将橙皮样品加入一个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和水,摇匀后静置。
观察到乙醚相和水相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的阀门,将水相和乙醚相分别收集。
3. 分析过程:将收集到的水相和乙醚相分别放入烧杯中,用旋光仪测定其旋光度。
同时,可以进行pH值的测定,以确定有机酸的存在与否。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有机实验萃取的方法,我们成功地将橙皮中的有机酸从水相中转移到乙醚相中。
在分液漏斗中观察到明显的分层现象,乙醚相呈现出浅黄色,而水相几乎无色。
这说明乙醚相中含有有机酸,而水相中几乎没有有机酸的存在。
通过旋光仪的测定,我们发现乙醚相具有一定的旋光度,而水相的旋光度接近于零。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有机酸主要存在于乙醚相中。
此外,通过pH值的测定,我们发现乙醚相的pH值较低,而水相的pH值接近中性。
这与有机酸的酸性特点相吻合。
结论:本实验通过有机实验萃取的方法,成功地将橙皮中的有机酸从水相中转移到乙醚相中。
实验结果表明,乙醚相中含有有机酸,而水相中几乎没有有机酸的存在。
这验证了有机实验萃取的原理和方法的有效性。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橙皮中的有机酸提供了基础数据。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12振动筛板萃取实验
式中: X m
X 1 X 2 * ; X1 X F X1* , X 2 X n X 2 X 1 ln X 2
传质单元高度:
HOE H / NOE
两液相的平衡关系可用体系的分配曲线求得: y*=2.3x 物料衡算得 很接近,所以手工萃取的结果比较差。由于 实验过程中没有测定原油的比重,所以无法求出传质单元高度。
六、 结果与讨论
(1)注意事项: 1.以水为连续相,煤油为分散相时,相界面在塔顶,调节界面调节阀(出水阀), 注意控制界面恒定。 2.改变频率时,调节振动频率要慢,以免频率过高损坏设备。长久未运转时应检 查偏心转与振动柱是否连接牢固,盘动偏心转再开电源,缓慢调大频率; 2.磁力泵切忌空转,请先排气,并注意油槽不能抽干。 (2)思考题: 1.在萃取过程中选择连续相、分散相的原则是什么? 答:选择分散相的原则: ①. 两相体积流率相差不大时, 以体积流率大的作为分散相。 对同样尺寸的液滴,
二、 实验原理
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常用操作。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待分离的混合液中加 入与之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 各组分的溶解度的差别,使原溶液得到分离。 1、液液传质特点 液液萃取与精馏、吸收均属于相际传质操作,它们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 在液液系统中, 两相的密度差和界面张力均较小, 因而影响传质过程中两相充分混合。 为了促进两相的传质,在液液萃取过程常常要借用外力将一相强制分散于另一相中 (如利用外加脉冲的脉冲塔、利用塔盘旋转的转盘塔等等)。然而两相一旦混合,要使 它们充分分离也很难,因此萃取塔通常在顶部与底部有扩大的相分离段。 在萃取过程中, 两相的混合与分离好坏, 直接影响到萃取设备的效率。 影响混合、 分离的因素很多,除与液体的物性有关外,还有设备结构、外加能量、两相流体的流 量等等有关。很难用数学方程直接求得,因而表示传质好坏的级效率或传质系数的值 多用实验直接研究萃取塔性能和萃取效率时,班察操作现象十分重要,实验时应注意 了解以下几点: (1)液滴分散与聚结现象;
有机实验萃取实验报告
萃取和分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选择及各项操作。
二、实验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药品:碘水、ccl4器材:分液漏斗、100ml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20ml四、实验步骤:1、分液漏斗的选择和检验: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检查完毕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2、振荡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剂ccl4加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振荡、放气;需要重复几次振荡放气。
3、静置分层:将振荡后的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4、分液:调整瓶塞凹槽对着瓶颈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轻轻旋动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五、实验室制备图:(见右图)六、实验总结(注意事项):1、分液漏斗一般选择梨形漏斗,需要查漏。
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盖好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看是否漏水。
2、将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4;3、振荡操作要领:右手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放气2-3次,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4、要及时记录萃取前后的液面情况及颜色变化;振荡前,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振荡静置后,上层为无色(或淡黄色),下层为紫色;5、萃取剂的选择a.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大。
b.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互溶。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发应。
6、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则分离液体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七、问题:1、如果将萃取剂换成苯,实验现象是否相同?使用哪种有机溶剂做萃取剂更好些?为什么?篇二:有机实验报告五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班级课程名称近代有机分析实验 11 实验项目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混合物的分离分析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 2012 年10 月 31日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实验五: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混合物的分离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分离分析的基本原理2、了解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3、掌握定性分析与测定二、实验原理固相微萃取 (spme) 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的一种集萃取、浓缩、解吸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萃取操作思考题
萃取操作思考题一、萃取基本原理相关问题1. 什么是萃取?•答案: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碘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较大,将四氯化碳加入碘水中,振荡后,碘就会从水层转移到四氯化碳层。
•解析:这种操作基于物质的溶解性差异。
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就可以实现溶质的分离和提取。
2. 萃取过程遵循哪些化学原理?•答案:主要遵循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例如,油脂类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醚等;而一些极性的盐类如氯化钠等在水中这种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大。
•解析:相似相溶原理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经验规律。
从分子结构角度来看,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非极性分子之间则主要是范德华力。
当溶质和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类型相似时,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就较大。
二、萃取剂选择相关问题1. 选择萃取剂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答案:首先要考虑与原溶剂互不相溶,如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苯和水互不相溶。
其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像用CCl₄萃取碘水中的碘,碘在CCl₄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此外,萃取剂不能与溶质、原溶剂发生化学反应,例如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萃取溴水中的溴,因为氢氧化钠会与溴发生反应。
•解析:互不相溶是萃取操作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形成明显的分层。
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溶解度才能有效地将溶质从原溶剂中转移出来。
而避免化学反应是为了保证萃取过程中溶质的化学性质不变,从而实现有效的分离和提取。
2. 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萃取剂及其适用范围吗?•答案:四氯化碳(CCl₄),常用于萃取水中的卤素单质(如氯、溴、碘等),因为卤素单质在CCl₄中的溶解度较大,且CCl₄与水互不相溶。
萃取的实验报告实验结论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3. 通过实验,验证萃取法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一种基于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差异而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方法。
在萃取过程中,待分离的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通过溶剂的接触,使得该组分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1. 待分离的混合物:A、B两种有机物;2. 溶剂:有机溶剂A、无机溶剂B;3. 实验器具:分液漏斗、烧杯、滴管、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待分离的混合物A、B分别置于两个烧杯中;2.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有机溶剂A,然后加入无机溶剂B;3. 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使混合物A、B充分接触;4. 静置一段时间,待混合物分层;5. 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旋塞,将下层液体(含有机物A)收集于试管中;6. 将上层液体(含无机物B)倒出;7. 对收集到的有机物A进行进一步处理,如蒸发、结晶等,得到纯净的有机物A。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合物A、B在有机溶剂A、无机溶剂B中分层明显,说明萃取法对这两种物质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2. 有机物A在有机溶剂A中的溶解度大于无机溶剂B,因此有机物A主要存在于有机溶剂A层;3. 无机物B在无机溶剂B中的溶解度大于有机溶剂A,因此无机物B主要存在于无机溶剂B层;4. 通过实验验证了萃取法的有效性,实现了混合物A、B的分离。
六、实验结论1. 萃取法是一种有效的物质分离方法,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2. 萃取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3. 在实验过程中,应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以提高萃取效果;4. 本实验验证了萃取法在混合物A、B分离中的应用,为实际生产中的物质分离提供了参考。
七、实验改进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混合物A、B的量,以观察萃取效果;2. 尝试使用其他溶剂,比较萃取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溶剂提供依据;3. 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以更直观地展示萃取效果;4. 探讨萃取法在复杂混合物分离中的应用,提高实验的实用价值。
工作报告之萃取和洗涤实验报告
萃取和洗涤实验报告【篇一:实验5 萃取和洗涤】实验五萃取和洗涤计划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1、学习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萃取和洗涤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操作。
萃取和洗涤在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目的不同。
从混合物中抽取的物质,如果是我们需要的,这种操作叫做萃取或提取;如果是我们不要的,这种操作叫做洗涤。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将含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有机化合物就在两液相间进行分配。
在一定温度下,此有机化合物在有机相中和在水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此即所谓“分配定律”。
假如一物质在两液相a和b中的浓度分别为ca和cb,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ca∕cb=k,k是一常数,成为“分配系数”,它可以近似地看作为此物质在两溶剂中溶解度之比。
设在vml的水中溶解wog的有机物,每次用sml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有机物在此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重复萃取:第一次萃取:设v=被萃取溶液的体积(ml),近似看作与a的体积相等(因溶质量不多,可忽略)wo=被萃取溶液中溶质的总含量(g)s=萃取时所用溶剂b的体积(ml)w1=第一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中的剩余量(g)w2=第二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中的剩余量(g)wn=经过n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中的剩余量(g)故wo-w1=第一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b中的含量(g)故w1-w2=第二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b中的含量(g)则: w1/vwowsw/vw1ws=k经整理得:w1=kvkv + swo同理:=k经整理得:w2=kvkv +sw12wonwo经过n次后的剩余量:wn= 当用一定量的溶剂萃取时,总是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
因为上式中kvkv + s恒小于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几份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
咖啡萃取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咖啡萃取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咖啡萃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水温、研磨粗细、浸泡时间等。
3. 通过实验验证咖啡萃取原理,提高咖啡制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咖啡萃取是指将研磨好的咖啡粉与水接触,通过扩散和冲蚀作用,将咖啡中的风味物质、香气、色泽等转移到水中,形成咖啡液的过程。
咖啡萃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包括水温、研磨粗细、浸泡时间、压力等。
扩散:水分子与咖啡粉中的可溶性物质接触后,水分子会主动进入咖啡粉内部,与咖啡中的可溶性物质发生作用,使可溶性物质溶解于水中。
冲蚀:在压力环境下,水分子会通过咖啡粉颗粒之间的孔隙,将咖啡粉中的非可溶性物质(如纤维、蛋白质等)一同冲出,增加咖啡液的口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咖啡豆、研磨机、电子秤、烧杯、热水壶、温度计、计时器、咖啡滤纸、滤杯、咖啡杯等。
2. 实验仪器:电子秤、烧杯、热水壶、温度计、计时器、咖啡滤纸、滤杯、咖啡杯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咖啡豆研磨成所需的粗细度。
2. 使用电子秤称取适量的咖啡粉,放入滤杯中。
3. 使用热水壶烧开水,将水温控制在90℃左右。
4. 将烧杯放在电子秤上,将咖啡粉倒入烧杯中,用热水冲泡。
5. 使用计时器记录浸泡时间,分别进行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的浸泡实验。
6. 在每个浸泡时间结束后,使用滤纸和滤杯将咖啡液过滤到咖啡杯中。
7. 对比不同浸泡时间的咖啡液口感、色泽、香气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浸泡时间的咖啡液口感对比:- 1分钟浸泡:咖啡液口感较淡,香气不足,苦味较重。
- 2分钟浸泡:咖啡液口感适中,香气和苦味平衡。
- 3分钟浸泡:咖啡液口感较浓,香气浓郁,苦味较重。
- 4分钟浸泡:咖啡液口感过浓,香气和苦味平衡,但口感略显苦涩。
2. 不同浸泡时间的咖啡液色泽对比:- 1分钟浸泡:咖啡液色泽较浅。
- 2分钟浸泡:咖啡液色泽适中。
- 3分钟浸泡:咖啡液色泽较深。
- 4分钟浸泡:咖啡液色泽过深。
萃取实验报告总结(一)2024
萃取实验报告总结(一)引言概述:本报告总结了关于萃取实验的具体方法和操作过程,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技术,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和提取目标物。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有机溶剂将酸性物质从酸性水溶液中提取出来,并通过选择性萃取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物。
正文内容:1. 准备材料- 需要的设备:分液漏斗、滴定管、烧杯、量筒等。
- 需要的试剂:有机溶剂、酸性水溶液等。
2. 实验操作- 将酸性水溶液与有机溶剂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混合,使目标物在有机相中被萃取。
- 萃取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以确保萃取效果。
- 随后将两个相分离,收集有机相,然后将其蒸发浓缩以得到目标物。
3.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试剂对目标物的萃取效果,选择了最适合的溶剂。
- 对萃取物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如密度、溶解度等。
- 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技术分析萃取物的组成和纯度。
4. 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萃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搅拌速度等。
- 讨论了不同溶剂对目标物的选择性,以及溶剂和酸性水溶液的配比问题。
5. 实验改进- 提出了改进方法,如调整萃取参数、改进提取设备等,以提高萃取效率和纯度。
总结:通过这次萃取实验,我们成功地从酸性水溶液中提取出目标物,并获得了较高的纯度。
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控制萃取条件非常重要。
然而,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可以通过进一步改进来提高实验效果。
这次实验为我深入了解和掌握萃取技术奠定了基础,并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实验报告:脉冲塔萃取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过程工程控制甲(Ⅱ)实验 同组实验者: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脉冲塔萃取操作及体积传质系数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脉冲萃取实验装置及萃取操作。
2、观察脉冲强度(脉冲幅度或脉冲频率)变化时,萃取塔轻、重两相流动状况,了解萃取操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萃取操作条件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3、测量每米萃取高度的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传质系数K YV ,关联传质单元高度与脉冲萃取过程操作变量的关系。
4、计算萃取率η。
二、实验容和原理萃取是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在外加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而实现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进行液-液萃取时,两种液体在塔作逆流流动,其中一种液体作为分散相,以液滴形式通过另一作为连续相的液体,两种液相的浓度则在设备作微分式的连续变化,并依靠密度差在塔的两端实现两夜相间的分离。
当轻相作为分散相时,相界面出现在塔的上端;反之,当重相作为分散相时,则相界面在塔的下端。
1.萃取的基本符号名称 符号 流量单位 组成符号 原料液 F Kg/S x F 或X F 萃余相 R Kg/S x R 或X R 萃取剂 S Kg/S y s 或Y s 萃取相EKg/Sy E 或Y E2.萃取的物料衡算萃取计算中各项组成可用操作线方程相关联,操作线方程的P (X R ,Y S )h 和点Q (X F ,Y E )与装 订线装 订线装置的上下部相对应。
在第一溶剂B 与萃取剂S 完全不互溶时,萃取过程的操作线在X-Y 坐标上时直线,其方程式如下形式:R SRF S E X X Y Y X X Y Y --=-- ————————————————(1) 由上式得:()SS X X m Y Y -=-其中: RF S E X X Y Y m --=单位时间从第一溶剂中萃取出的纯物质A 的量M ,可由物料衡算确定:()()SE RF Y Y S X X B M -=-= ——————————————(2)3、萃取过程的质量传递不平衡的萃取相与萃余相在塔的任一截面上接触,两相之间发生质量传递。
萃取实验报告冰醋酸,乙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萃取实验报告冰醋酸,乙醚篇一:乙酸水溶液的萃取萃取(3课时)【实验目的】1、学习萃取的原理与方法。
2、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及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
【实验原理】1、萃取的概念: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容)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纯或纯化的一种操作。
2、萃取的原理:设溶液由有机化合物小x溶解于溶剂A 而成,现如要从中萃取x,应选择一种对x溶解极好,而与溶剂A不相混溶和不起化学反应的溶剂b。
x在A、b两相间的浓度根据分配定律:=K(分配系数)w0,每次萃取所用溶剂b的体积均为s,经过n次萃取后溶质在溶剂A中的剩余量为wn,则:KVKV+snwn=w0因为KV∕KV+s恒小于1所以n越大,wn越小。
一般n=3~5,即萃取3~5次。
3、萃取的意义:分离和提纯固态或液态的有机化合物,从液体中萃取常用分液漏斗。
【药品和仪器】仪器:分液漏斗;锥形瓶;碱式滴定管;药品:冰醋酸与水的混合溶液(冰醋酸:水=1:19);乙醚;0.2mol/Lnaoh;酚酞指示剂;【物理常数】样品ch3coohb.pm117.96074d420m..p16.6-116。
62s水∞微1.0490.7137et2o34.5【基本操作】1、分液漏斗应用的范围:(1)分离两种分层不起作用的液体;(2)从溶液中萃取某种成分;(3)用水或碱或酸洗涤某种产品;(4)用来滴加某种试剂;2、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大小的分液漏斗,比待处理液体积大1-2倍。
(2)检查玻璃塞和活塞是否严密,涂凡士林时,不能抹在活塞的孔中。
(3)洗净、烘干、备用。
注意不能把活塞上附有凡士林的分液漏斗放在烘箱内烘干。
(4)将含有有机物的水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自上口倒入分液漏斗。
(5)振荡、放气、静置。
注意放气时漏斗向上倾斜,朝无人处放气;不能拿在手中静置。
(6)分离。
上口玻璃塞打开后才能开启活塞;上层物从上口放出,下层物从下口放处。
萃取思考题答案
mn=m0
式中
������������ ������������+������。
������������ ������������+������。
n
m0 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K 为分配系数,V 为原溶液的体积。
总是小于 1,所以 n 越大,mn 就越小。即一定量的溶剂分成数份作
多次萃取比用全部溶剂作一次萃取的效果好。当溶剂总量不变时,n 增加,则 V0 减少,当 n>5 时,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几乎互相抵消。所以,一定量的溶剂一般 分 3~5 次萃取为宜。 3、萃取操作中,分液漏斗的使用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选择分液漏斗的体积比液体体积大一倍;②捡漏 分液漏斗上、下塞子 紧密、不漏液;③振摇时,分液漏斗下部应向上倾斜约 450,并及时放气;④静 置与分液时, 分液漏斗应置于固定的台架上;⑤分液时应先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 塞子,然后再打开下部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且速度不可太快,使上下层液体分 离完全;⑥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
工作报告之萃取实验报告思考题
萃取实验报告思考题【篇一:有机实验思考题答案上】1.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在液面上或在蒸馏头的支管口上,是否正确?为什么?答: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气还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就已从支管流出,测定沸点时,将使数值偏低。
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则按此温度计位置收集的馏份比规定的温度偏高,并且将有少量的馏份误作前馏份而损失,使收集量偏少。
2.蒸馏时,放入止暴剂为什么能止暴?如果加热后发觉潍坊止暴剂时,应该怎么办?答:(1)沸石的作用: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定而细小的空气泡流,这一气泡流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湍动,能使液体中的大气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了液体因过热而产生的暴沸。
简而言之,是为了防止暴沸!(2)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甚至使部分液体冲出瓶外而引起着火。
3.当加热后有蒸馏出液体时,才防癌险冷凝管为通水,请问是否马上通水?如果不行应该怎么样?答: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甚至使部分液体冲出瓶外而引起着火。
到与1分馏和蒸馏在原理及装置上有哪些异同如果是两种沸点很接近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能否用分馏来提纯呢答利用蒸馏和分馏来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一样的实际上分馏就是多次的蒸馏分馏是借助于分馏往使一系列的蒸馏不需多次重复一次得以完成的蒸馏现在最精密的分馏设备已能将沸点相差仅12混合物分开所以两种沸点很接近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能用分馏来提纯2在分馏实验中如果把分馏柱顶上温度计的水银柱的位置插低些行吗为什么答:这样是不行的因为温度计测的是馏分的温度插低一点的话测得的温度为所需温度的话实际上比所需温度低得到的馏分偏少且可能不纯3在分馏时为什么要分四个段来收集馏液呢将各段的馏液倒入圆底烧瓶中为什么答:必须熄灭灯焰否则会发生什么危险因为76以下的不是乙醇是杂质7683是乙醇含水8394是水和乙醇的混合物94以上的都是水由于仪器简单所以不能完全分开两种馏分将各段馏分倒入蒸馏烧瓶时必须先停止加热否则容易因乙醇蒸汽外逸而造成损失分馏效率下降 1加热溶解粗产物时为何先加入比计算量根据溶解度数据略少的溶剂然后渐渐添加至恰好溶解最后再加少量溶剂答能否获得较高的回收率溶剂的用量是关键避免溶剂过量可最大限度地回收晶体减少晶体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加热溶解待重结晶产物时应先加入比计算量略少的溶剂然后渐渐添加溶剂至晶体恰好溶解时而最后再多加少量溶剂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热过滤时溶剂挥发温度下降产生过饱和在滤纸上析出晶体造成损失溶剂大大过量则晶体不能完全析出或不能析出致使产品回收率降低2用活性炭脱色为什单要待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加入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答:活性炭可吸附有色杂质树脂状物质以及均匀分散的物质因为有色杂质虽可溶于沸腾的溶剂中但当冷却析出结晶体时部分杂质又会被结晶吸附使得产物带色所以用活性炭脱色要待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加入并煮沸510min要注意活性炭不能加入已沸腾的溶液中以一免溶液暴沸而从容器中冲出3使用有机溶剂重结晶时哪些操作容易着火怎样才能避免呢答有机溶剂往往不是易燃就是有一定的毒性也有两者兼有的操作时要熄灭邻近的一切明火最好在通风橱内操作常用三角烧瓶或圆底烧瓶作容器因为它们瓶口较窄溶剂不易发又便于摇动促使固体物质溶解若使用的溶剂是低沸点易燃的严禁在石棉网上直接加热必须装上回流冷凝管并根据其沸点的高低选用热浴若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问也要装上回流冷凝管以免溶剂损失4用水重结晶乙酰苯胺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油状物出现这是什么答:在溶解过程中会出现油状物此油状物不是杂质乙酰苯胺的熔点为114但当乙酰苯胺用水重结晶时往往于83就熔化成液体这时在水层有溶解的乙酰苯胺在熔化的乙酰苯胺层中含有水故油状物为未溶于水而已熔化的乙酰苯胺所以应继续加入溶剂直至完全溶解 1影响萃取法的萃取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选择好溶剂答: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萃取剂的选择用量萃取次数静置时间乳化等萃取剂选择溶解度高密度差别不相溶不反应低沸点环保成本3使用分液漏斗的目的何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注意哪些事项答分液漏斗主要应用于(1)分离两种分层而不起作用的液体(2)从溶液中萃取某种成分(3)用水酸或碱洗涤某种产品(4)用来滴加某种试剂即代替滴液漏斗使用分液漏斗时应注意1不能把活塞上附有凡士林的漏斗放在烘箱内烘干2不能用手拿分液漏斗的下端3不能用手拿分液漏斗的进行分离4玻塞打开后才能开启活塞5上层的液体不要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4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同在分液漏斗中请问相对密度大的在哪一层下一层液体从哪里放出来答:放出液体时为了不要流的太快应该怎样操作留在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从哪里倾入另一容器答密度大的在下层下层从活塞处放出将活塞调整到合适的速度待下层液体放尽关闭活塞留在分液漏斗中液体从上端放出1水蒸气导入管的末端水蒸气导入管的末端水蒸气导入管的末端水蒸气导入管的末端为什么要插入到接近容器的底部答:为了让水蒸气与样品充分接触提高蒸馏效果避免水蒸气直接进入冷凝管2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经常要检查什么事项若安全管中水位上升很高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才能解决问题呢答:1经常要检查安全管中的水位是否正常有无倒吸现象蒸馏部分混合物溅飞是否厉害2说明有某一部分阻塞3应立即旋开螺旋夹移去热源拆下装置进行检查一般多数是水蒸气导入管下管树脂状物质或者焦油状物所阻塞和处理蒽与马来酸酐加成时为什么发生在9,10位号碳上?答:9.10号位置上的碳电荷分散,形成的化合物最稳定 1在正溴丁烷制备实验中硫酸浓度太高或太低会带来什么结果答硫酸浓度太高会使nabr氧化成br2而br2不是亲核试剂2nabr3h2so4(浓)br2so22h2o2nahso4加热回流时可能有大量hbr 气体从冷凝管顶端逸出形成酸雾硫酸浓度太低生成的hbr量不足使反应难以进行2什么时候用气体吸收装置如何选择吸收剂答反应中生成的有毒和刺激性气体(如卤化氢二氧化硫)或反应时通入反应体系而没有完全转化的有毒气体(如氯气)进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此时要用气体吸收装置吸收有害气体选择吸收剂要根据被吸收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决定可以用物理吸收剂如用水吸收卤化氢也可以用化学吸收剂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和其它酸性气体3在正溴丁烷的合成实验中蒸馏出的馏出液中正溴丁烷通常应在下层但有时可能出现在上层为什么若遇此现象如何处理答若未反应的正丁醇较多或因蒸镏过久而蒸出一些氢溴酸恒沸液则液层的相对密度发生变化正溴丁烷就可能悬浮或变为上层遇此现象可加清水稀释使油层(正溴丁烷)下沉4用分液漏斗洗涤产物时正溴丁烷时而在上层时而在下层若不知道产物的密度可用什么简便的方法加以判断答:在分液漏斗中加入一些水体积增大的那一层是水层另一层是有机层5最后蒸馏得到的产物1溴丁烷有时不是无色透明的而是浑浊的这是为什么如何处理答:这是因为有水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则应重新用无水氯化钙干燥然后重新蒸馏6.纸色谱主要有哪些用途?答:纸色谱是一种以滤纸为支持物的色谱法,常用语多官能团或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脂类,生物碱,氨基酸的分离度。
大学有机实验思考题
重结晶提纯法1、加热溶解粗产物时,为何先加入比计算量(根据溶解度数据)略少的溶剂,然后渐渐添加至恰好溶解,最后再加少量溶剂?答:能否获得较高的回收率,溶剂的用量是关键。
避免溶剂过量,可最大限度地回收晶体,减少晶体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加热溶解待重结晶产物时,应先加入比计算量略少的溶剂,然后渐渐添加溶剂至晶体恰好溶解时,而最后再多加少量溶剂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热过滤时溶剂挥发,温度下降,产生过饱和,在滤纸上析出晶体,造成损失。
溶剂大大过量,则晶体不能完全析出或不能析出,致使产品回收率降低。
2、用活性炭脱色为什单要待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加入?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答:活性炭可吸附有色杂质、树脂状物质以及均匀分散的物质。
因为有色杂质虽可溶于沸腾的溶剂中,但当冷却析出结晶体时,部分杂质又会被结晶吸附,使得产物带色。
所以用活性炭脱色要待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加入,并煮沸5-10min。
要注意活性炭不能加入已沸腾的溶液中,以一免溶液暴沸而从容器中冲出。
3、使用有机溶剂重结晶时,哪些操作容易着火?怎样才能避免呢?答:有机溶剂往往不是易燃就是有一定的毒性,也有两者兼有的,操作时要熄灭邻近的一切明火,最好在通风橱内操作。
常用三角烧瓶或圆底烧瓶作容器,因为它们瓶口较窄,溶剂不易发,又便于摇动,促使固体物质溶解。
若使用的溶剂是低沸点易燃的,严禁在石棉网上直接加热,必须装上回流冷凝管,并根据其沸点的高低,选用热浴,若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问,也要装上回流冷凝管,以免溶剂损失。
4、用水重结晶乙酰苯胺,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油状物出现?这是什么?答:在溶解过程中会出现油状物,此油状物不是杂质。
乙酰苯胺的熔点为114℃,但当乙酰苯胺用水重结晶时,往往于83℃就熔化成液体,这时在水层有溶解的乙酰苯胺,在熔化的乙酰苯胺层中含有水,故油状物为未溶于水而已熔化的乙酰苯胺,所以应继续加入溶剂,直至完全溶解。
5 、使用布氏漏斗过滤时,如果滤纸大于漏斗瓷孔面时,有什么不好?答:如果滤纸大于漏斗瓷孔面时,滤纸将会折边,那样滤液在抽滤时将会自滤纸边沿吸入瓶中,而造成晶体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