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下)精选重点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课程设计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是一本关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科的教材,主要教授数控技术、自动编程、机床控制电路、数控加工、数控编程、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方面的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内容一、课程背景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我们以“数控车床加工零件”为主线,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机床型号、操作流程、刀具的选择、编写使用G代码等操作技能。

二、课程目标•熟悉数控车床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流程;•掌握常见的数控加工切削刀具的选择与使用;•熟练掌握G代码格式的编写和使用;•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如AutoCAD)进行绘图和程序设计。

三、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通过演示和讲解机床、刀具、G代码等方面的内容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实践操作:从整体到部分、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快速掌握机床加工的知识。

3.作业设计:通过设计一些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案1.课程调整:课前通过调查学生的教学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调整。

2.实验教学:通过独立实验或实验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时间和资源。

3.实验课设计:通过对实验课的设计进行反复优化调整,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实验教学体验。

五、技术要求1. 实验设备数控车床、计算机、AutoCAD、二次开发软件等。

2. 实验材料锻件、钢件、铝合金零件等。

六、课程评价1.统计学生平均分数,并给出评价等级。

2.反馈学生对此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实验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总结本次《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课程设计是一次融合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控车床加工作业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入消化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课程评价的收集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目标。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演示文稿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演示文稿

表1-1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生产批量较小时)
序号
工序内容
1 车端面,钻中心孔;车全部 外圆,车槽与倒角
2 铣键槽,去毛刺
设备 车床
铣床
序号 3 4 5
工序内容 粗磨各外圆 热处理 精磨外圆
设备 外圆磨床 高频淬火机 外圆磨床
表1-2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成批生产时)
序号
工序内容
设备
序号 工序内容
设备
1 铣端面、钻中心孔 铣端面钻中心孔机床
2 车一端外圆,车槽与 车床 倒角
3 车另一端外圆,车槽 车床 与倒角
4 铣键槽
铣床
5 去毛刺
钳工台
6 粗磨外圆 外圆磨床
7 热处理
高频淬火机
8 精磨外圆 外圆磨床
三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1. 生产纲领
产品的年生产 纲领就是产品的年 生产量。
NQ n(1a% b% )
5)热处理要求。 6)其他要求(如动平衡、未注圆角或倒角、去 毛剌、毛坯要求等)。
三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在毛坯制造方面
•铸件:便于造型、拔模 斜度 •璧厚均匀、无尖边、尖角 •锻件:形状简单、无尖边、 尖角、飞刺,便于出模
(3)工位:待加工位置
(4)工步:在一道工序中,当加工表面 不变、切削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和 切削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 艺过程
(5)走刀:切去一层金属,一个工步可 以包括一次或几次走刀
多工位加工 复合工步
阶梯轴
当加工批量较小时,其工序的划分见表1-1;当加工批量较大时,其工序划 分见表1-2。
机床设备
通用机床或数控机 床或加工中心
成批生产
大部分有互换 性,少数用钳工 修配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熟悉机械加工方法、工艺及设备;(4)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利用实验、实训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2. 机械制造的过程与方法3.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金属材料1.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分类2. 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1. 切削加工2. 铸造加工3. 焊接加工4. 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及工艺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2. 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3. 工艺方案的优化第五章:现代制造技术1. 数控加工技术2. 技术3. 3D打印技术4. 智能制造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及过程;(2)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机械加工方法、工艺及设备;(4)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1)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2)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与优化;(3)现代制造技术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2. 实验设备:金属材料性能测试仪、机床、焊机等;3. 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4. 参考资料:学术论文、行业报告、案例分析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课堂测试等;3. 综合素质:团队协作、创新意识、遵守纪律等。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针对机械制造专业第二版下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熟练掌握机械加工的常用工艺和方法;3.熟悉机械部件的设计、加工、装配和检验;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机械制造相关的工程实践;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的钻孔、铰孔、镗孔、磨削、车削、铣削和切削等加工工艺。

2.机械部件:机械零件的标准化、基本尺寸的计算和测量,包括轴、轴承、联轴器、齿轮传动和链传动、机床导轨等机械部件的设计与制造。

3.检验与装配:能够利用各种测量、检验工具和方法对机械部件进行质量检测,并能够进行机械部件的装配与调试。

4.工程实践: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制造和装配机械部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对机械制造基础相关知识讲解和实例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巨大。

2.实验与操作相结合:通过各种机械加工工艺的实验操作和机械部件的制作,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3.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项目式授课:通过实际的机械制造项目,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1.考核:包括作业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三个部分,权重分别为30%、30%和40%。

2.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讨论和参与课堂活动等方面,权重为10%。

3.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机械制造项目的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加分评估。

五、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下册。

2.实验设备:铣床、车床、钻床、磨床等机械加工设备,精度要求高。

3.教学软件:CAD/CAM三维设计和加工软件,提供机械部件的三维设计和加工模拟。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重点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重点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重点一、课程目的和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它包含了热加工中的铸造、锻压、焊接及冷加工中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及金属切削加工等方面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最主要的加工方法,综合性和概括性强是本课程的突出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有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及零件加工工艺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也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工作及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篇:铸造生产(课本上册第六章金属的液态成型)6.1 合金的液态成型工艺理论基础6.2 常用液态成型合金及其熔铸6。

3 砂型铸造方法6。

4合金液态成型件的结构工艺设计6.5 特种铸造重点掌握: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工艺特点;合金的铸造性能;铁铸件的生产;铸件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分析;第二篇:锻压生产(课本上册第七章金属的塑性成型)7。

1 金属的塑性成型工艺基础7。

2 金属的锻造7.3 板料冲压7。

4 金属的其他塑性成型方法重点掌握: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自由锻造;模型锻造;板料冲压;第三篇:焊接生产(课本上册第八章金属的焊接成型)8。

1 焊接工艺基础8.2 溶化焊8。

3 其他焊接方法8.4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8.5 焊接件结构工艺设计重点掌握:焊接的基本概念;溶化焊;常用金属的焊接;焊接件的结构设计;第四篇:金属切削加工(课本下册)第一章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1。

1 切削运动及刀具结构1。

2 金属切削基本规律1。

3 刀具磨损与耐用度1。

4 金属切削效益分析重点掌握:金属切削基本规律;刀具结构以及刀具磨损与耐用度;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简介2.1 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2.2 机床的分类与型号编制2.3 机床的基本传动形式2.4 普通车床传动系统分析2.5 万能外圆磨床传动系统分析2。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内容根据我院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院在制造专业的优势和辐射作用,坚持以制造类专业为主,协调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的办学定位,坚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根据青岛机械、汽车、造船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技术改造、的背景,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及以具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的机械制造人才为培养目标。

机械制造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直接上岗,熟练掌握机械制造专业群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胜任具体工种实际操作。

本课程与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街接紧密,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参加工作所必需的机械制造知识的技术基础,在培养机械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课程定位:《机械制造基础》是面向机械制造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机械制造类各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课程之一。

本课程定位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技术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相关课程和将来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机械制造基础》立足于机械制造类各专业机械制造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全貌的了解与把握,能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具备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和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了解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决策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机械制造生产、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课程内容选取依据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的学生在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奠定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加工方法和技术。

(3)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目的、分类和特点。

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加工方法、顺序、路线、夹具和刀具等。

3.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铸造、焊接、切削、磨削、钻孔、铰孔、镗孔等。

4.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与生产率:质量控制、生产率提高、工艺优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

(2)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3)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夹具、刀具选用。

(2)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计算和控制。

(3)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和生产率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机械制造技术。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机械制造设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

2. 评价内容:(1)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的掌握程度。

《机械制造基础(下)》课程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下)》课程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生通过对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零件生产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工艺理论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初步掌握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3.具有制定简单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

一.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具体见课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一)铸造生产1.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工艺特点。

合金的流动性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合金的收缩性;铸件缩孔的形成及防止;铸件内应力、变形、裂纹的形成及防止;偏析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2.铸件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分析、合金铸造性能、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常用合金铸件的结构特点。

重点: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图。

合金的铸件性能和影响因素。

铸铁件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

铸件结构设计要求,常用合金铸件的结构特点。

难点: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图。

(二) 锻压生产1.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金属加工硬化与再结晶,金属的冷塑性变形对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的热塑性变形对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的可锻性及影响因素。

2.自由锻造基本工序,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自由锻件结构设计。

3.模型锻造的特点,应用范围。

4.板料冲压的特点和应用。

重点:冷、热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结构组织、性能的影响。

金属的可锻性及影响因素。

自由锻工艺规程内容和要求,自由锻件的结构设计。

难点:模锻工艺。

(三)焊接生产1. 焊接的实质和特点,焊接方法的分类。

2.手工电弧焊的焊接过程,电弧焊的冶金特点,焊接规范,电焊条的选用要求。

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及其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原因及减少和消除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应用。

3. 熟悉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制造工艺。

4. 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切削、磨削、钻孔等。

5. 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精度及其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概述: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2.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应用。

3. 制造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 机械加工:切削、磨削、钻孔等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5. 机械零件加工质量与精度:加工质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精度的分类、检测方法和误差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方法。

2. 演示:展示金属材料的性能、制造工艺的操作过程和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

3. 实践: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视频:收集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机械加工的视频资料,用于演示和讲解。

4. 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4.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2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机械制造概述(2课时)金属材料(2课时)制造工艺(4课时)机械加工(6课时)机械零件加工质量与精度(4课时)实践活动(10课时)期末复习与考试(4课时)七、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或工厂,了解实际生产过程。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一讲铸造工艺及其对铸件结构的要求【教学目标】1. 熟悉铸造的优缺点及应用;2. 掌握铸造工艺分析及铸造工艺图的绘制;3. 掌握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教学重点】1.绘制典型铸造工艺图的方法及步骤;2.具有分析零件铸造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教学过程】一、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1.多媒体和讲解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概念;2.展示和讲解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二、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铸造收缩率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加工余量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拔模斜度的确定;多媒体和讲解最小铸出孔和槽。

三、型芯设计1.展示和讲解型芯头的设计;四、铸造工艺图的绘制1.多媒体和讲解绘制铸造工艺图的方法及步骤;2.展示和讲解铸造工艺图绘制实例;五、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1. 展示和讲解铸造工艺对铸造结构的要求。

第二讲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其对铸件结构的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2.掌握防止缩孔和缩松的措施。

【教学重点】1.影响合金流动性和收缩性的因素;2.防止缩孔和缩松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合金的流动性1.多媒体和讲解流动性的概念;2.多媒体和讲解合金的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3.展示和讲解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二、合金的收缩1.多媒体和讲解收缩的概念;2.多媒体和讲解影响收缩的因素;3.展示和讲解缩孔和缩松的形成4.展示和讲解缩孔和缩松的防止方法;第三讲铸造应力、铸件变形、铸件裂纹和结构工艺性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铸造应力和变形的危害及产生原因;2.掌握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教学重点】1.铸造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产生原因;2.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教学过程】二、合金的收缩5. 铸造应力(1). 展示和讲解铸造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产生的原因;(2). 多媒体和讲解减小和消除铸造应力的方法。

6. 铸件的变形(1). 展示和讲解铸件变形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 多媒体和讲解防止铸件变形的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重点-精选文档-PPT课件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重点-精选文档-PPT课件
2019/2/23 5
1.3 刀具角度
前刀面 切屑流过的表面
后刀面 与过渡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 后刀面分为主后刀面与副后刀面
切削刃 前刀面上直接进行切削的边锋 主切削刃指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相交的 锋边; 副切削刃指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相交的 锋边。 刀尖 可以是主、副刀刃的实际交点, 也可以是主、副刀刃连接起来的一段 刀刃;它可以是圆弧,也可以是直线
γ0

α0 α0′
A
γ0
κr
κ r′ εr
A 向
f
λs
图1-20 车刀的主要角度
2)后角αo
正交平面内,主后刀面与切削 平面的夹角。
2019/2/23
8
1.3 刀具角度
刀具标注角度
3)主偏角κr
在基面内,主切削刃在基面上投 影与假定进给方向的夹角。
γ 0′ α0′
A
α0
γ0
κr
κ r′ εr
A
2019/2/23 6
1.3 刀具角度
刀具标注角度坐标系(正交平面坐标系)
1 ) 基 面 Pr : 通 过 切 削刃选定点与主运动 方向垂直的平面。基 面与刀具底面平行。 2 ) 切 削 平 面 Ps : 通 过切削刃选定点与主 切削刃相切且垂直于 基面Pr的平面。 3 )正 交 平面 Po : 通 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 于基面 Pr 和切削平面 Ps的平面。
正交平面 Po 前刀面 A 基面 Pr 切削平面 Ps 主切削刃 副切削刃 主后刀面
图1-18 车刀正交平面坐标系
7
2019/2/23
1.3 刀具角度
刀具标注角度
1)前角γo
正交平面内,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 。 通过选定点的基面位于刀头实体之外 时 γ o 定为正值;位于刀头实体之内时 γ o定为负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基础(下)1. 什么是积屑瘤;积屑瘤是怎样形成的?积屑瘤对切削加工有什么样的影响?控制积屑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形成:在一定的切削速度范围(中速)内切削钢、铝合金与球墨铸铁等塑性金属时,由于前刀面上挤压和摩擦的作用,使切削底层中的一部分材料停滞和堆积在刃口附近,形成积屑瘤。

(经变形强化,积屑瘤的硬度很高,可达工件材料硬度的2到3.5倍,可代替切削刃切削。

影响: 不利方面:①当积屑瘤突出于切削刃之外时,会造成一定的过切量,从而使切削力增大,在工件表面划出沟纹并影响到零件加工的尺寸精度。

②由于积屑瘤局部不稳定,容易使切削力产生波动而引起振动。

③积屑瘤形状不规则,使切削刃形状发生畸变,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④积屑瘤被撕裂后,若被切削带走,会划伤刀面,加快刀具的磨损,若留在已加工表面上,会形成毛刺,影响工件表面质量。

有利方面:①积屑瘤包覆在切削刃上,代替刀具进行切削,对切削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②形成积屑瘤时,增大了实际工作前角,可使切削力减小;其中形成积屑瘤时前角增大较多,形成鼻形积屑瘤时使刀—屑实际接触长度减小,也可使切削力减小。

措施:①对塑性金属材料来说,可采取适当的热处理,改变其金相组织。

例如低碳钢通过正火、调制处理后,能提高其硬度,降低其塑性,减小积屑瘤生长。

②避开积屑瘤的生长速度范围。

③采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可以抑制积屑瘤。

④增大前角也可以抑制积屑瘤,当035o γ≥时,一般不再产生积屑瘤。

⑤其他如减小切削厚度,采用人工加热切削区等措施,也可以减小甚至消除积屑瘤。

2. 试述刀具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对切削过程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选择。

前角 影响:①增大前角能减小切削的变形,减少切削力,降低切削温度和动力消耗②增大前角能改善切削对前刀面的摩擦,减少刀具磨损,提高刀具耐用度③增大前角能改善加工表面质量,抑制积屑瘤与鳞刺的产生,减少切削振动④前角过大,将削弱刃口强度,减少散热体积,影响刀片受力情况,容易造成崩刀。

选择:①工件材料的塑性越大时,前角合理的数值越大,加工脆性材料时应取较小的前角②当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越大时,合理的前角数值越小③抗弯强度及抗冲击韧性比较好的刀具材料可以选较大前角④粗加工选择较小前角,精加工选择较大前角。

后角 影响:①增大后角能减少后刀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刀具的磨损,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耐用度。

②增大后角,在同样的磨钝标准VB 条件下,刀具由新刃磨用到磨钝,允许磨去的金属体积较大,因而有利于提高刀具耐用度。

③如后角α过大,楔角β减小,则将削弱刃口强度,减少散热体积,磨损反而加剧,导致刀具耐用度下降,且易发生颤振。

选择:①切削厚度越小,后角越大,切削厚度越大,后角越小②粗加工时选用较小后角,精加工时选用较大后角③工件材料硬度、强度高,宜取较小后角,工件材料较软,应取较大的后角④工艺系统刚度较差时选用较小的后角。

主偏角 影响:①主偏角r κ的变化影响各切削分力的大小比值与产生振动的可能性。

减小主偏角,则吃力抗力y F 增大,走刀抗力x F 减小。

当工艺系统刚度较差时,如过于减小主偏角,就可能引起振动,造成损坏刀具,顶弯工件。

②主偏角的变化影响切削截面的形状。

在切削深度和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主偏角的减小,切削厚度将减小,切削宽度增加,切削刃参与加工工件的长度增加,切削刃单位长度的负荷减轻,刀尖角增大,这就会提高刀尖强度,改善散热条件,因而可提高刀具耐用度③主偏角影响工件表面形状,当车削阶梯轴时,应选用90r κ=o ,而当车削外圆端面及倒角时,则可选择45r κ=o ④主偏角的大小还影响断屑的效果。

r κ越大时,切削厚度越大,切削宽度越小,越容易断屑。

⑤主偏角的大小还可能影响残留面积的高度,当主切削刃的直线部分参与形成残留面积时,减小主偏角,可以提高加工表面粗糙度。

选择:①一般在机床工艺系统刚度允许的情况下,选用较小的主偏角。

②加工高强度、高硬度材料时,为减轻单位切削刃上的负荷,增强刀尖强度,改善散热条件,以提高刀具耐用度就要取较小的主偏角1030r κ=o o :。

③在高速强力切削时,为防止振动应选择较大的主偏角,一般大于15o 。

副偏角 影响:①减小副偏角r κ',可以显著减少切削后的残留面积,提高表面粗糙度。

且可增强刀尖强度。

②但是r κ'太小就会增加副后刀面同已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从而可能引起振动。

选择:①一般取515r κ'=o o :;②当加工中间切入的工件时,取3045r κ'=o o :;③而切断刀、槽铣刀等,为了保证刀头强度和重磨后宽度变化较小,只能取很小的副偏角,12r κ'=o o :。

刃倾角 影响:①刃倾角s λ正负值的变化,直接控制切屑的卷曲和流出方向。

直接决定着流屑角λϕ的大小和正负。

当s λ为负值时,切屑流向已加工表面,容易将已加工表面划伤;当s λ为正值时,切屑朝着待加工表面流出。

②刃倾角s λ的正负影响刀尖强度。

在非自由切削断续表面时,负的刃倾角使刀尖位于切削刃的最低点,切入工件时,首先是切削刃上离刀尖较远的部分先接触工件,这样就可以起到保护刀尖的作用,增强了刃口的强度,有利于承受冲击载荷③刃倾角s λ的大小影响切入和切出过程的平稳性。

在断续切削的情况下,当刃倾角0s λ=o 时,整个切削刃上各点同时切入和切出,冲击大;当刃倾角0s λ≠o 时,切削刃逐渐切入工件,冲击小,使切入切出平稳。

且刃倾角越大,过程越平稳。

④刃倾角s λ的正负和大小,影响各切削分力的比值。

负值s λ越大,吃刀抗力y F 越大,当工艺系统刚度较差时,容易引起振动。

选择:①通常加工钢和铸铁,精车时为了避免切屑划伤已加工表面,取04s λ=+o o :;粗车时为了提高人口强度,取04s λ=-o o :。

②当切削断续表面承受冲击载荷时,为了保护刀尖,取较大的负刃倾角515s λ=--o o :。

③车削淬硬钢时,取512s λ=--o o :。

3.机床型号的含义类别代号、(特性代号)、组别系别代号、主参数、(X第二主参数)、重大改进顺序号、其他特性代号⑴CM1107A 车床、精密、1组1系(单轴纵切自动)、车削直径70mm、第一次重大改进⑵CA6140 车床、A结构、6组1系、最大车削直径400mm⑶Y3150E 齿轮加工机床、3组1系、最大加工直径500mm、第五次重大改进⑷MGB1432A 磨床、高精度、半自动、1组4系、最大磨削直径320mm、第一次重大改进⑸C6132A 车床、6组1系、最大车削直径320mm、第一次重大改进型⑹C1312 车床、1组3系、最大车削直径1200mm⑺T4140 镗床、4组1系、最大加工直径400mm⑻L6120 拉床、6组1系、最大加工距离200mm⑼X5032 铣床、5组0系、工作台宽度320mm⑽DK7725 特种加工机床、数控、最大加工厚度250mm4.周铣法与端铣法的比较⑴端铣的加工质量比周铣高。

端铣同周铣相比,同时工作的刀齿数多,铣削过程平稳;端铣的切削厚度虽小,但不像周铣时切削厚度最小时为零,改善了刀具后刀面与工件的摩擦状况,提高了刀具耐用度,减小表面粗糙度Ra值,端铣刀的修光刃可修光已加工表面,使表面粗糙度Ra值减小。

⑵端铣的生产效率比周铣高。

端铣时端铣刀一般直接安装在铣床的主轴端部,刀具系列刚性好,同时刀齿可镶硬质合金刀片,易于采用大的切削用量进行强力切削和高速切削,使生产率得到提高,而且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也得到提高。

⑶端铣适应性比周铣差,端铣一般只用于铣平面,而周铣可采用多种形式的铣刀加工平面、沟槽和成形面等。

5.砂轮的特性主要由哪些因素来决定?试简述磨削加工的过程以及工艺特点有哪些。

砂轮特性:磨料、粒度、硬度、结合剂、组织以及形状和尺寸磨削过程:第一阶段,磨粒从工件表面滑擦而过,只有弹性变形而无切屑。

第二阶段,磨粒切入工件表面,刻划出沟痕并形成隆起。

第三阶段,切削厚度增大到某一临界值,切下切屑。

工艺特点:⑴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⑵砂轮有自锐作用⑶径向分布力Fy较大⑷不宜加工较软的有色金属⑸磨削温度高★自锐性:砂轮上圆钝的磨粒能够从其表面脱落,露出一层新鲜锋利的磨粒,从而保持自身锋锐的性能。

★6.简述常用的齿轮加工方法有哪些?试比较插齿、滚齿和铣齿的工艺特点以及加工范围。

⑴加工方法:①成形法:铣齿、成形法磨齿②展成法:插齿、滚齿、剃齿、展成法磨齿⑵插齿、滚齿和铣齿的比较:①插齿和滚齿的精度基本相同,且都比铣齿高。

一般情况下插齿和滚齿可以获得8到7级精度的齿轮,若采用精密插齿或滚齿可以得到6级精度,而铣齿仅能达到9级精度。

②插齿齿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较小。

③插齿的生产率低于滚齿而高于铣齿④插齿刀和滚齿刀加工齿轮数范围较大适用范围:①铣齿:单件小批生产中加工直齿和螺旋齿轮及齿条②滚齿:各种批量生产中加工直齿、斜齿和外啮合圆柱齿轮和蜗轮③插齿:各种批量生产中加工内外圆柱齿轮、双联齿轮、扇形齿轮、短齿条等,但插削斜齿轮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7.对什么样的圆柱齿轮齿形采用精加工?其精加工方法有哪几种?或齿面需要淬火的齿轮,在铣齿、插齿、对于精度高于7级、表面粗糙度Ra值小于0.8m滚齿后,还需要进行齿形的精加工。

常用的精加工方法有剃齿、桁齿和磨齿。

8.什么是定位?工件定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实现工件定位基本要求的装夹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某一正确位置加紧: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之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不变的操作装夹方法:①直接找正法,定位精度和找正效率取决于所要求的加工精度、找正工具盒工人技术水平。

其生产效率较低,一般仅适用与单件小批生产或者精度要求较高、形状简单的零件。

②划线找正法,能保证工件相关表面的位置精度,且可通过划线调整加工余量。

但是需要有技术水平较高的划线工人,且定位精度低,一般只能达到0.2到0.5mm,生产效率低,只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毛坯精度较低,以及大型工件等不宜使用夹具的加工情况③夹具定位法,定位效率高,也比较容易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一般可达0.01mm9.工件的基准及选择工件的基准:①设计基准:在设计零件图时,根据零件在装配结构中的装配关系以及零件本身结构要素之间的互相位置关系,用以标注尺寸和各表面相互位置关系时所依据的点、线、面。

②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检测和装配中,用作依据的点、线、面。

工艺基准:①工序基准②定位基准③测量基准④装配基准定位基准:①粗基准和精基准②附加基准工件定位基准的选择:⑴粗基准的选择:①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当要求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要求时,应选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例如加工套杯时以不加工的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可保证各加工面与外圆表面有较高的同轴度或垂直度,且可在一次安装中完成绝大部分要求加工表面的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