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第1节Ⅰ补_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一、分析作品结构 (散文、小说通用)
题型: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 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 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2.中间段的作用 (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 是承上启下(过渡)。(近几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 查多为此类) (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 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 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 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 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 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 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 反衬。
2018届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 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 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 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二、句段作用的考查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 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 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 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此类题的命题设 置一般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 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或“在全文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类题目一般从内容和 结构上来考虑,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对写作 内容和主旨的作用;结构上主要指与上下文的 联系,要注意段落在文中的位置。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5语言类题的2种考法课件
【解析】 首先要明确“运动”“反省”指什么, “揉掐捏拉”又指什么。 “运动”指“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社会背景;“反省”是那个时期所特有的 运动形式;“揉掐捏拉”既指揉面,还指对人身心的各种摧残。这句话首先是 铁良抻面的经验,然后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文中内容可以看出当时人们 的无奈、不满,并由此体现出作者对特殊年代的深刻反思。
考 法 一 边 练 边 悟
考点 5 语言类题的 2 种考法
考 法 二
高考《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 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 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 意,品味语言艺术。但在实际考查中, “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 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 以品味赏析。
第三步:规范答题 把握基本含意,吃透深层意义,联系内容和主旨,指出语句在文本架构、 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的作用。
(2016·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文本见本专题考点 3 考法 3“真题示 法”),完成后面的问题。 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2 分) 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 的,应该是吴秋明。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二能日捉几十只,自然称得起“王” 。 鳖称团鱼,又叫甲鱼,味鲜美,能壮阳延寿。刘二家特备养鳖池,池内有 浅沙,捉了便放进去,冬夏皆有鲜货。 刘二不但卖鲜团鱼,也出售团鱼汤。刘氏团鱼汤,肉色鲜活,味美别致, 堪称陈州一绝。刘氏团鱼汤不在街上出门面,更不挂招牌,只在家中做。若有 人前来定汤,他便到鳖池内捉出一只,用草戏出鳖头,一刀剁了,放入热水中, 褪去鳖衣,掀开鳖甲,取出五脏,只留苦胆。刀解数块后,把胆汁搦进肉里, 然后爆炒。等五味“吃”进肉里,方添水烧汤,顿时满屋异香。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_传记阅读第2节考点1分析概括
成与事实不符 分界限在于真实和虚构”,原文认为艺术“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
提供实有的真实”,没有说“虚构”。选项属于混淆是非类错误。
陷阱三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方法]
夸大缩小
①描述或陈述性
[2013·全国卷ⅡT12(1)A 项]外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 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 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 找到选项所对
原文不符,故意扩
比对分析:选项把原文的“长江上游航运”说成“长江航运”,扩大了范围; 分寸的词句
大或遗漏
把“触目可见”说成“横冲直撞”,加重了程度。选项属于夸大其词类错误。
陷阱四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方法]
无中生有 [2016·全国甲卷 T12(1)C 项]吴 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
原文中无此暗 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 说法,或原文
示或根据,属 比对分析:“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无此说法
主观臆断。 错误,属于无中生有类错误,原文吴文俊只是强调数学思维,强调创新,期 的充足依据
待民族的复兴。
陷阱五 张冠李戴
[原文信息]
[谨记方法]
混淆时间
[2014·辽宁卷
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 当考生在辨
此类干扰项就 T12(1)D 项]侯仁之主 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析此项时, 是命题者故意 张沙漠研究要走出 1964 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经过细致的 应当注意时
①选项中的内 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 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 找到选项所
2018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训练(精选15篇含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训练(精选15篇含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冰湖陈彦斌(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漂浮的大网漂子,扔到船上。
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2)“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3)绷得紧紧的网犁着湖面吱吱地响。
一串气泡过后,一个阴影从湖底浮上。
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
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
(4)“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
”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5)“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
(6)“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
”(7)“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8)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
乌云越集越密,阴沉沉地徐徐往这面移过,他才觉出不妙,忙招呼儿子起网,可是已经不及了。
他们刚把渔网起完拽到船上,划出还没有一里地远,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下沉,很快就覆盖住了整个天空,纷纷扬扬的大雪随着飘下,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
(9)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刚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
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10)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
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
船被风刮得一个劲儿往后退,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都是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
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怕大浪把船掀翻了,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一直往东南方向漂去……(11)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
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
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
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12)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蔓延过,眼睁睁地看着涌动着的浪,几乎在瞬间就凝固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第六节附小说客观题解题要领课件
艺 术 特 色
⑥小说运用了倒叙手法,通过设置强烈的悬念,造成极 结构艺 浓重的悲剧色彩,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深化了主 术 题。 人物形 ⑦文中对祥林嫂眼睛的多次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 象 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如“眼角上带些泪痕”就是她 细节描 遭受重大打击后内心痛苦而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写 结构安 ⑧小说结尾再次写到“祝福”,与篇首呼应,以喜写悲, 排 既反衬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又突出了当时社会阶级对立 反衬手 的现实,深化了对封建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法 ⑨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瑟瑟的雪花”,既使得结 描写艺 构严谨,也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 术 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即练] )
1.(2016· 新课标全国卷 Ⅱ)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
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
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 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 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有什么变化没有。看了半天,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样。
⑤小吕沿着支渠来回溜达着,不过心里安详多了。他走在
月光照得着的渠岸上,走在斑驳的树影里,风吹着,渠根的绿
草幽幽地摇拂着。他脚下是一渠流水„„他觉得看水很有味道。 ⑥现在,真可以休息了,他开始感觉有点疲倦了。他爬上 小石桥头的一棵四杈糖槭树上,半躺半坐下来。他一来时就选 定了这个地方。这棵树,在不到一人高的地方岔出了四个枝杈,
2.(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C.渡夫没有让我回 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 情节分析错误。渡夫留我过夜 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 是因为他看出“我”是孝顺母 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古 亲的人。 渡头》)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doc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第一章:地球的认识1.1 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讲解地球的赤道和极点的概念。
1.2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第二章:地图的基本知识2.1 地图的种类介绍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2.2 地图的阅读讲解地图的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等基本要素。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三章:经纬网3.1 经纬度的概念讲解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及其度量单位。
让学生了解经纬度的作用,如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3.2 经纬网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经纬网在地图中的应用,如确定城市、国家的位置。
培养学生运用经纬网判断地理位置的能力。
第四章:地图的绘制4.1 地图的投影介绍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投影方式对地图形状和面积的影响。
4.2 地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地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如地图设计、制图资料准备、绘制等。
培养学生绘制简单地图的能力。
第五章:地图的使用5.1 地图的获取介绍地图的获取途径,如购买、等。
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适合自己的地图。
5.2 地图的应用讲解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如导航、旅游等。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气候和天气6.1 气候的概念讲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气候是某个地区长期天气状态的平均值。
解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强调气候是对长期时间的平均描述,而天气是短期的具体状况。
6.2 气候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
第七章:天气系统7.1 气压系统介绍气压的概念和气压系统的类型,如高气压和低气压系统。
讲解气压系统如何影响天气,例如高压系统通常带来晴朗天气,而低压系统则与阴雨天气相关。
201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赵一曼女士解读
考试中心评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小说《赵一曼女士》,试题扣住“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来设题,创设历史具体情境,让考生关注文本中现实对历史的追问、历史的现场叙事、史料的还原,体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在感动与思考中自然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识。
从叙事视角及聚焦看《赵一曼女士》这篇小说的内容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是写赵一曼女士的,但作者在开头并不直接写赵一曼女士,而是由第一人称“我”展开叙事,讲自己与医院的平淡关系。
看到这里,读者不禁感到阿城是在讲自己的故事吧!实则不然,再往后读便会发现“我”因注意到赵一曼曾在这里住过院从而查阅资料,想了解赵一曼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讲述给读者。
到这里为止,便会发现作者是“以我的口吻讲赵一曼的故事”,是一种内聚焦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我”与赵一曼并不是同一个时空的人,作者是跨越时空讲了另一个世界的故事,这又与一般的内聚焦不同,如果说一般的内聚焦为“同一时空的内聚焦”,那么《赵一曼女士》则采用的是“跨时空的内聚焦”。
既然采用的是内聚焦的形式,那么这个故事必定有揣测、推测的内容及语气在里面。
再往下读,果不其然,在写到钟声时,作者说:“我无法猜测赵一曼女士听到这钟声时有怎样的感想,但我能肯定一点……”这句话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读者读到这句话,再看后面关于赵一曼女士在病房中的生活及逃走遇害时的情景时,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作者与赵一曼不在一个时空,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呢?”因为这一切只是作者的推测而已。
加上了种种的推测,使得作者这个异时空的讲述人变得更像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也使得全篇的内聚焦方式变得更像是零聚焦。
在这样的形式下,受述者的每一举每一动都逃不过作者的眼睛。
这或许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因为要表现出赵一曼的英雄形象,仅仅以内聚焦的方式,告诉读者一个异时空讲述者所知道的那一丁点材料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内聚焦不利于表现赵一曼女士的形象,而只有通过零聚焦的方式,将赵一曼的事迹讲述得有血有肉,才能让读者受到感动,从而达到作者作此文的目的。
近年高考语文大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第1节 Ⅱ 学-小说阅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1节Ⅱ学-小说阅读的解题方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1节Ⅱ学-小说阅读的解题方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1节Ⅱ学-小说阅读的解题方法的全部内容。
Ⅱ.学——小说阅读的解题方法(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情节梗概] 王有福撞碎了一家酒店的玻璃,虽自己受了伤却落荒而逃;酒店贴出布告愿意赔偿,而“我”试图劝说王有福乘机勒索酒店,然而王有福却生怕赔偿,黯然离开。
[文本主旨]作者通过对酒店、茶馆、玻璃、德巴街等一系列意象的设置,叙述了玻璃墙伤人事件,透过这一事件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伦理、法治、道德观念的不同与冲突.[写作特点] 人物的语言描写简洁,细节描写生动,情节悬念丛生.玻璃贾平凹①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②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四小说阅读课件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 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 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 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 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 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 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专题四 小说阅读
一、练高考·明考向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锄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 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 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 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 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 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 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 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 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 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 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 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 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 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 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节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础知识
5.综合式 有些文本并不是单纯地运用一种结构方式,而是以某一种方式为主,以其 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四、论述类文章中常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如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文中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 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 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观点。
3.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文章先从反面以普列汉诺夫为例,说明他自认为 “求甚解”了,实际上作了许多曲解。接着又从正面以诸葛亮和徐庶等以“不 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为例,通过对比,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
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文中用“大宅子”来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 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 枪和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 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各种比喻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2.道理论证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 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即引 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不交代所引的话 是谁说的,或不交代其出处。 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在论述“有业”“敬业”“乐业”时,作者引 用了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名句以及孔子、百丈禅师、朱 熹、曾文正公等人的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专题集训1中国小说阅读20170510263
专题集训1 中国小说阅读(时间:40分钟分数:28分),完成1~3题。
(14分)担水的贾大山老魏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当。
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
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
担水也是一个职业。
老魏在西大街担水。
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
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井很深,水很甜,老魏就从这里打水。
老魏高大身材,浓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
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气力很充足,干活利落又热闹。
朝井里“放筲”的时候,手不挨辘轳①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格啦格啦格啦格啦。
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
担起水来,老魏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老魏供应着许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
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老魏,给我担水吧,一天十担。
”“十担?”“浇花儿,近,钱不少给。
”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
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
老魏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
老魏依然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
吃老魏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
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账,你记吧!”“你也记吧,以防差错。
”“错不了,一个凉水!”他说。
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
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
2018年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和散文汇总
【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5个小题。
水缸里的文学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他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编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三鉴赏散文语言课件
⑧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池上昂 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 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句内三看”与“句外三看” 句子的含意一般有表层含意、深层含意、警策含意。体会语句的含意, 要注意“句内三看”和“句外三看”。 1.句内三看:①看句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常常是有多重意义的词语, 理解句意首先要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具体含义。②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语 句所指的对象是什么。要把该对象由具体抽象为一般,个体扩大为类型, 明白句子的表层含意。③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是否使用了修辞,表达 了怎样的情与理。
“一依”: 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 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 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答题模板 词语含义分析题: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这样表达有……作用。 (词语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联系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回答) 附:作答某一类词语含义或作用题常使用的术语 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 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设问方式 1.(2019·北京高考)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 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2.(2018·浙江高考)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 层意蕴。 3.(2017·全国卷Ⅲ)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4.结合全文,请简析该句的内涵。 5.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往年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4道题。
命题方式是1道综合选择题和3道简答题,今年有可能为1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
2.从考题考点上看,高考小说阅读有何特点?
近两年,综合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2道简答题侧重对情节和人物的考查。
具体特点如下:
(1)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常常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
(2)命题角度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
(3)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第一节整体感知真题剖析
——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
Ⅰ.补——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
一、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一)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与生活原型相比,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1.正面描写
即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具体有以下几种:
(1)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2)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作用: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心
境、性格等。
(4)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5)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交织在一起。
作用: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6)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中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作用: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2.侧面描写
即不把笔墨用在要描写的对象上,而是通过对环境或其他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从而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特征。
这种描写方法不仅是对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还是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其立体感的重要手段。
侧面描写主要有环境烘托、人物衬托、人物对照等。
作用:往往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简而言之,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情节的结构
(1)基本模式
情节基本的组织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有时为了使结构和情节更完整,在结尾加上“尾声”。
(2)特殊模式
①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
大多数小说情节的发展并不是一条直线。
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让人物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②欧·亨利式: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最擅长使用这种结构,所以又称为“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会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情节安排的常见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便于作心理描写。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若对象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3.情节安排的常见叙述手法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
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显得井然有序,文气自然贯通。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只是把要强调的东西提到前面。
倒叙可以使文章曲折有致,形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片段或事件,对主要情节进行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或说明,使故事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大都没有情节,前后也没有过渡的语句。
(5)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
有两种形式: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事,再说乙事;②时而说甲事,时而说乙事,按照情节进行轮番叙述。
平叙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照应得体。
4.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
(1)伏笔: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其作用是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严谨,让读者看到下文时豁然开朗,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2)突转: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
在篇幅较短的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而高考所选的大都是篇幅不长的小小说,此种技巧为设题重点。
(3)悬念:是一个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4)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5.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
也可以是故事中的时间、地点,还可以是小说中的事件、作者的情感。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又有明暗线、双主线、主次线三种。
线索的作用是贯串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三)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的描写。
它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现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等;②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暗示社会环境;⑥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和情节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②揭示产生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③揭示决定人物行动的因素;④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⑤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二、小小说的特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小说考查偏重于对小小说的考查。
小小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小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出人意料
小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
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小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小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
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