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笔记教学文案
《数学教育学》总复习教学文案
《数学教育学》总复习一、填空题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
2、2000年8月,日本数学家藤田宏教授在第九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指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数学高峰:(1)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
3、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指出的数学教育的五个主要特征是:(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4、陈重穆和宋乃庆教授主持的“提高课堂效益的初中数学的教改实验”,简称为GX,是以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
5、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完成数学教学设计,教师主要需考虑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6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的四个主要步骤是(1)了解问题;(2)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假使你不能找出关系,就得考虑辅助问题,最后拟定一个计划;(3)实行计划;(4)校核所得的解答。
7.1908 年,在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成立了国际数学联盟(IMU)的一个新的下属组织——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克莱因当选为该委员会第一届主席。
8.说课的主要展示方面有(1)点题:(阐述教材地位,勾画知识脉络)(2)分析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基础、剖析教学任务、描述教学环境)(3)展示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动机、铺开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选择反馈方式)(4)评价教学设计与实施结果:(自评与预测、他评与反思)9.微格教学的主要训练技能有(1)语言技能(2)导入技能(3)讲授技能(4)提问技能(5)板书技能(6)变化技能(7)强化技能(8)结束技能(至少列8条)二、简答题:1、教案三要素是什么(1)明确教学目标(2)形成设计意图(3)制定教学过程2、什么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1)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式教学的重点(2)教学中的难点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3)关键点是指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3、谈谈你对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后,可以根据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的设计,从三维教学目标可以看出这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点和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教育与教育学复习笔记
教育学复习笔记评价目标:1、识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理解教育和教育学发展各阶段的特点;3、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1、教育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以有一部份人脱离生产劳动,语言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文字形态,便出现了学校。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一方面,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一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概述——学校教育制度①历史上曾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②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为制度化教育。
③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可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④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1)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
其形成或多或少具的以下特点: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备考笔记整理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备考笔记整理中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教育学科知识是中学教师备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针对中学教育学科知识进行备考笔记的整理,帮助备考者掌握重点知识,提高备考效果。
一、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科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子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学科,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组织与管理的学科。
二、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早的是教育哲学阶段,主要研究教育的目的、价值和理论基础。
之后是教育心理学阶段,主要研究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现代教育学阶段则更加注重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
三、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论和教育方法论。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发展理论和评价理论。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组织理论、教育领导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
四、教育学科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科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来传授知识。
讨论法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来促进思考和学习。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育学科的评价方法教育学科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课堂评价和综合评价。
考试评价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课堂评价是一种实时的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综合评价是一种综合考虑学生多个方面表现的评价方法,包括学业成绩、品德发展、社会实践等。
六、教育学科的教育改革教育学科的教育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等。
课程改革是为了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学习复习指导笔记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两个基本方面: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系统;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学前教育制度,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具有完备学校系统的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式。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①阶级性,②道统性,③专制性,④刻板性,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文艺复兴运动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古典主义,世俗性,贵族性。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信息化。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套索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学记》被称作“教育学的雏形”,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最晚上的教育文献。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精神产婆术,提出发现说,柏拉图:最早提出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夸美纽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学年制”,“班级授课制”。
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
卢梭:《爱弥尔》。
裴斯泰洛奇:“教育心理学华”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赫尔巴特: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始于《普通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之父。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主张教育及生活,从做中学。
第三节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简答题:1、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答案。
《教育学》听课笔记(重点知识点)1
《教育学》听课笔记(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听课笔记(重点知识点) 绪论教育与教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汉语中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西方教育一词来源于 deucare,本意是引出、导出,对人实和引导。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美生活作准备。
美国教育村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等。
无论东西方,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活动。
二、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广义教育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出现的教育活动,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明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1/ 3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狭义教育的特点:第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第三,它是在受过专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教育有时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此时教育就是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三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最基本、一般的问题,诸如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途径等。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这一时期,教育学都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复习笔记整理
中学教育学科知识复习笔记整理在中学教育中,学科知识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复习,学生可以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科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中学教育学科知识的复习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1. 语文复习语文是中学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它包括了文学、语言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在语文的复习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重点复习课本上的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现代文、诗词和修辞等方面的内容。
要注意理解文本的意思,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其次,要注重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
词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和背诵,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和语态等,以便正确地使用语言。
最后,要多进行写作练习。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写作题目进行练习,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逻辑的连贯。
2. 数学复习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思考。
在数学的复习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数学是建立在基本概念和运算基础上的,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要注意理解概念的含义,熟练掌握运算方法,如加减乘除、平方和开方等。
其次,要注重解题技巧的学习。
数学是一门解题的学科,通过解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要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要注意解题的思路和策略。
最后,要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
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的学科,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同时要注意查漏补缺,及时纠正错误。
3. 英语复习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也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
在英语的复习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听力和口语的训练。
英语是一门语言,要想掌握好它,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听力和口语练习。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教育学第 X 版重点笔记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这个贯穿人类历史的活动,其本质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
教育的目的因时代、社会和个人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从宏观层面看,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推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
在现代社会,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从个体角度出发,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和职业发展机会。
通过教育,个人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爱好,从而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实现个人的梦想和目标。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原始社会,教育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和实践活动进行,目的是传授生存技能和部落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但教育往往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正规教育。
在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民主思想的传播,教育逐渐普及化和平民化。
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基本的教育。
现代社会,教育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特点。
在线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并存,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他们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导价值观的重要责任。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高尚的师德。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和思考。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递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2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2篇)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篇)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 教育的定义与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本质在于培养人,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的培养。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包括促进智力发展、培养道德品质、形成健康人格等;社会功能包括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等。
3. 教育学的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特点,既需要理论的指导,又需要实践的检验。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它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法律法规等。
教育制度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3.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概念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2. 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4.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四、德育与美育1. 德育的概念与内容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影响,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总复习笔记
教育学复习笔记评价目标:1、识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理解教育和教育学发展各阶段的特点;3、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1、教育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以有一部份人脱离生产劳动,语言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文字形态,便出现了学校。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一方面,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一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概述——学校教育制度①历史上曾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②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为制度化教育。
③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可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④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1)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
其形成或多或少具的以下特点:教育主体确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2023版(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2023版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一门科学。
2. 认知发展理论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重要的是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发展。
3.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认为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是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奖励机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二部分:教育教学方法1. 问题解决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积极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部分:教师角色与教学管理1. 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2. 课堂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当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同时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评价与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改进不足,激励学生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总结: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教师提供了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教育学第 X 版重点笔记》当提到“教育学”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瞬间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记忆的百宝箱,各种相关的经历和感受一股脑地涌了出来。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程就是教育学。
那时候,可真是被这门课折腾得够呛。
老师要求我们认真研读那本厚厚的教育学第 X 版教材,还得做详细的笔记。
记得有一次,我找了一个安静的图书馆角落坐下,准备好好和这本“大部头”较量一番。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我深吸一口气,翻开了那本教材。
第一章讲的是教育的本质和起源,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咬着笔杆,努力让自己集中注意力。
书上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我一边读一边在心里琢磨:“这不就是说,教育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得有人特意去引导嘛。
”继续往下看,又讲到了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到古代社会的私塾教育,再到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漫长的人类知识传承的纪录片。
我赶紧把这些重点记下来,手都写酸了。
到了教育目的这一章节,更是让我纠结不已。
什么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各种理论争来争去,我脑袋里就像有一群小人在吵架。
我拍了拍脑袋,告诉自己:“冷静,冷静,一个个理清楚。
”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和价值,社会本位论则更看重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我想了想,好像都有道理啊,但又觉得不能简单地偏向哪一方。
再说说教育方法吧。
什么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我就想啊,以后要是我当老师,得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
不然,要是一直用一种方法,学生们不得烦死啦。
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就是不同的教育家,他们的观点有时候竟然截然相反。
比如,有的教育家主张严格管教学生,有的则提倡自由发展。
这可让我犯了难,到底该听谁的呢?后来我想明白了,也许没有一种绝对正确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还有一次,我们小组一起讨论一个教育案例。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教育学的那些重点知识点!先来说说教育的本质这一块儿。
教育这事儿啊,往简单了说,就是大人教小孩,老师教学生,让他们学会知识、技能,懂得做人的道理。
可往深了想,这教育啊,那可是人类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比如说,咱们小时候,爸妈教咱们说话、走路,这就是最基础的教育。
他们耐心地一遍遍重复,拉着咱们的小手,一步步往前走,那画面,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心里还暖暖的?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无声却强大。
再讲讲教育目的。
这教育目的就像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教育的方向。
你想啊,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教育不就像没头的苍蝇,乱撞一气嘛!教育目的得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发展来定。
比如说,现在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那学校在教育的时候,就得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还有教育制度,这可是教育的框架。
就像咱们盖房子,得先有个牢固的框架,房子才能稳当。
教育制度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等。
比如说,咱们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这可不得了,想想以前,好多孩子想上学都没条件,现在多好,只要愿意,都能走进学校的大门。
说到课程,这可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课程设置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学到啥。
就拿咱们的语文课来说,不仅要学字词、文章,还得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数学呢,不光是会算算数,更要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还有各种拓展课程,像音乐、美术、体育,让学生能全面发展,不只是会读书,还得有个好身体,有艺术修养。
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啊!老师们不能总是一味地讲,学生们傻傻地听。
得互动起来,像是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探究啥的。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次上物理课,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浮力的原理。
那可有意思了,我们几个小伙伴一组,边做边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别提多棒了!然后是教育评价。
教育学原理重要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的科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以下是对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笔记摘抄,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二、教育学的定义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的科学。
2. 教育学的任务: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学的产生:教育学起源于古代,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和繁荣四个阶段。
2. 教育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教育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综合化的时期,形成了多种教育学派。
四、教育学的学科性质1. 教育学的科学性: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具有客观性、规律性和可验证性。
2. 教育学的实践性: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应服务于教育实践,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3. 教育学的综合性:教育学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五、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工作的核心。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4.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功能。
六、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2.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是政治统治的工具,具有政治功能。
3.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文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教育是人口素质提高的关键,对人口发展具有调控作用。
七、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1.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促进、引导、塑造和改造作用。
2.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阶段: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
3.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类型: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教育学基础》(十二师范)复习笔记。综合版
《教育学基础》(十二师范)复习笔记。
综合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实践特性”: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其支配下的一套规则;(2)耦合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体化;(3)“动力性”:一种“加速”或“促进”的作用;(4)“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社会性、历史性、文化特征。
2、教育三要素及其联系(1)教育者: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2)学习者:传统上将“受教育者”或“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3)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与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的统一。
(4)三者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教育是由上述三个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3、教育的形态有哪些(1)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制度化教育和行制非制度化教育(2)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3)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4、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所以的宗教的观点)(2)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3)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
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4)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复习笔记改进版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复习笔记改进版导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科学,对于培养和发展人类的个性、能力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学基础的角度出发,介绍《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的复习笔记改进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的研究学科,它研究教育的概念、内容、方法和规律,以及教育与其他社会领域的联系。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和应用性。
复习时,我们需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代教育思想时期、近代教育学先驱时期以及现代教育学时期等。
在复习笔记中,我们需要对这些历史时期的教育学思想和学派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和分析不同时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式论和教育评价论等。
每一个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应用价值。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理清各个理论的内涵和联系,加深对其理论框架的理解。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研究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在复习时,我们需要对这些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五、教育学的教育实践教育学的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理论与实际教育活动相结合的过程。
复习时,我们要重点关注教育实践的目标、方法和评价,理解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六、教育学的国际交流与比较研究教育学的国际交流与比较研究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复习时,我们要了解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的特点,掌握国际教育交流与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跨文化教育研究的能力。
结语通过对《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复习笔记改进版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研究方法、教育实践以及国际交流与比较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教育学第 X 版重点笔记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这个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现象,究竟是什么?从本质上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人的品德、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塑造。
教育的目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更加多元化。
一方面,要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也要为社会的进步培养各类人才,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不同的政治体制下,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民主社会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参与意识。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繁荣时,教育投入增加,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经济衰退时,教育可能会面临资源短缺等问题。
同时,教育也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推动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所传递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都有所差异。
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
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各不相同。
因此,教育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积极探索,不断进步。
四、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知识、技能、品德、审美等。
知识的传授是教育的基础,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师教育活动、教育行政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2.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4.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2.近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教育决定论理论;3.教育发展论理论;4.教育活动理论。
四、社会化与教育:1.社会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社会化的类型和途径;3.社会化与教育的关系;4.社会化过程中的教育作用。
五、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学习与教学的心理过程;3.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4.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
六、教育社会学: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4.教育的社会差异和不平等。
七、教育方法学:1.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3.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4.教学评价与教学改进。
八、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1.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2.教育评价的方法和程序;3.教育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教育质量保障与改进。
九、教师教育学:1.教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教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3.教师教育的方法和手段;4.教师教育的评价与改进。
十、教育行政管理学:1.教育行政管理的概念和任务;2.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与管理;3.教育行政管理的决策与实施;4.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以上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的一部分,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笔记教学篇二
1、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人们一般都是根据教学过程的规律来阐述教学原则。
但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很复杂,根据一条规律可以提出好几个教学原则。
有的原则也能反映好条规律。
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在深化,因而对教学原则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深入发展,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
3、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这世界观教育。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6、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名解)▲1.社会的角度(1)广义: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指思想教育活动2.个体的角度: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首先,教育具“实践特性”,而非纯粹理念或规则。
(2)其次,教育是一个耦合的过程:一方面,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另一方面,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3)再次,教育活动具“动力性”,即它在实践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速”作用。
(4)最后,教育行为发生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具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二、教育学/科学解释教育问题(简答)▲教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这意味着:第一,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其主要的研究认为就是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因此,提出并界定和明确教育问题,是教育科学认识的基本功;第二,教育学作为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就必须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而不能使用日常的语言、概念或符号;第三,教育学作为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预设的,而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经验与判断基础上的,因而是一种理性的解释;第四,教育学作为一种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由于各个研究者或解释者的立场、理论基础不同,因而会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解释,但却不会导致认识论相对主义,只是呼唤不同解释之间的理性的,深层的和积极的交流与对话,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理性的竞争,发现最恰当的解释方式。
因此,从事教育学研究,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提供对于教育问题的新的更有效的解释。
教育功能一、教育功能(名解)▲(先解释功能,再解释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主要回答“教育有什么用”的问题。
(一)首先,关于功能:•1、从哲学上,功能指由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的该事物的特性和能力。
•2、从社会学上,功能指某一活动或社会系统所发生的作用。
•3、综合上述两点:功能是指由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二)其次,关于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微观上教育表现为一种活动;在宏观上表现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其他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结构。
•2、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功能不是主观的愿望,而是客观的结果。
•(1)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好”教育的一种的期待,它反映了人们认为的“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价值是教育的“应然”表现;•(2)教育功能是一种实效,它反映了“应该干什么”的教育价值在教育实践中“实际干了什么”,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实然”表现。
•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见后)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定义)(广义和狭义)▲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语气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它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异同(简答)★(注意概念间的关联性,简答一般为此种类型)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与规格要求,它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
教育方针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从二者的联系看,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那个阶级、那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从二者的区别来看,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和功能、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及其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基本类型】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选择,即对人培养目的或目标所进行选取或抉择。
教育目的的确立,即以一定组织形式对教育目的进行确认和确定,是对教育目的或目标选择结果的肯定。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依据有:社会依据、人的依据、【基本价值取向】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
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奇,德国康德,美国马斯洛,法国萨特。
此取向在社会发展中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对立,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此观点认为,社会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普和法国的涂尔干。
它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目的绝对化、惟一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历史沿革)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在国务院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78年,我国的教育目的在宪法中被表达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98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必须……为提高全民族素质……”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素质教育。
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和接班人。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为指导……建设中和接班人。
”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的定义及特点▲【含义】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
规则。
条例等。
【特点】客观性: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有其客观基础与规律,而这个客观基础与规律性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取向性: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
历史性:客观性与取向性的具体内容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教育制度。
强制性:作为教育系统活动的规范的教育制度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的,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
二、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无教育制度;奴隶社会,具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封建社会,既有明显的阶级性,又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或浓厚的宗教性;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并产生了“双轨制”学校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在当代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大学和高等学校: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一般设文学科、神学科、医学科和法学科;现代大学和高等学校经过两条途径发展起来,一是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把中世纪大学逐渐改造为现代的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一是创办新的大学和新的高等学校,如伦敦大学。
中学:文艺复兴后,欧洲曾出现一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在英国叫文法学校或公学,在德国法国叫文科中学。
现代普通中学随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
小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初级中学:第二次工业革命职业学校:一战的推动作用高级中学:第三次工业革命短期大学和大学:20世纪中期,现代生产、现代科技的大发展幼儿教育机构:最早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18世纪下半叶研究生教育机构: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教育机构: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以在生产上运用科学技术为特征的大生产的产物现代学校教育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理解);教师的专业化▲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指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