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常识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耳朵听声音》及教学反思(5篇范例)

幼儿园小班教案《耳朵听声音》及教学反思(5篇范例)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教案《耳朵听声音》及教学反思小班教案《耳朵听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感受耳朵的重要,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耳朵听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感受耳朵的重要,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
2、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使幼儿感受耳朵的重要性,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
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
活动过程:一、猜谜引出课题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大山看不见。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请一位幼儿趴在老师的腿上,请另一位幼儿走到该幼儿旁边说“×××,猜猜我是谁?”让猜的幼儿根据声音说出对方的名字。
游戏依次进行。
2、幼儿进行游戏当幼儿才不准确时,教室根据性别、外貌特征或衣着打扮给与适当的提示。
3、提问:游戏时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能猜出小朋友的名字?(引导幼儿说出耳朵能听出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4、教师小结:小耳朵真好,能帮助我们分辨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三、耳朵还能听见什么声音?1、你的耳朵听到过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说说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学说象声词)2、请幼儿听听磁带众的各种声音,说说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并学一学这些声音。
四、看看我们的耳朵1、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耳朵,摸摸伙伴的耳朵。
2、出示耳朵的图片,进一步认识耳朵。
3、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小耳朵真是我们的好宝贝!我们要爱护它。
五、爱护我们的耳朵1、说说我们该怎么爱护自己的耳朵呢?2、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小结:不往耳朵里塞小东西;听音乐、看电视音量要适中;不对别人大喊大叫等。
教学反思:活动一开始以谜语引出,让幼儿来猜一猜,引起他们的兴趣。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小耳朵听一听》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的听觉器官——耳朵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幻灯片、音响、实验用材料(玻璃瓶、小铃铛、小纸片等)。
2.教材准备:《小耳朵听一听》绘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听”的注意。
2.呈现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耳朵的形状、耳朵的位置等。
3.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展示实验:借助音响和实验用材料,进行实验演示。
先将小铃铛放入玻璃瓶内,然后盖上小纸片,让学生观察铃铛声音的变化。
5.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究,观察声音的变化。
6.整理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结论,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7.展示绘本《小耳朵听一听》,引导学生认识听觉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8.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注重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和思考。
9.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小耳朵听一听》相关的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以观察实验为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观察音响和实验用材料的变化,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绘本的阅读,让学生对听觉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甄别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一、课程背景在小班(3-4岁)科学课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践,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世界。
本次科学课的主题是《小耳朵听一听》,旨在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听觉的基本概念以及与听觉相关的物体和活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智力发育能力;2.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听觉的基本概念;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4.通过活动让幼儿参与和体验,并感受身边事物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班级环境准备:教室内要安静,没有干扰因素。
2.学习资源准备:一些制作良好的音乐盒,铃铛,以及其他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或器具。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课程开始前,我们将引入听觉概念,激发幼儿对听觉的兴趣。
可以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在音乐中引导幼儿关注他们耳朵所接收到的声音,并鼓励他们与音乐一起舞动。
步骤二:观察与讨论(10分钟)将一些发出声音的玩具或器具放在幼儿面前,让他们仔细观察,并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例如,“这是什么?它能发出声音吗?声音来自哪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通过观察与讨论,引导幼儿开始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步骤三:听觉实验(15分钟)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听觉,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听觉实验。
例如,让幼儿用双手捂住耳朵,然后让他们关注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接着,让他们松开手,再次关注周围的声音。
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和感受到耳朵对声音的接收和屏蔽。
步骤四:感官游戏(15分钟)设计一些与听觉相关的感官游戏,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听觉感知物体的特征或进行音乐韵律类活动。
例如,放一些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拍手或鼓掌,或者让他们试图辨认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步骤五:故事时间(10分钟)选择一本与听觉相关的绘本,例如《小耳朵听一听》,向幼儿讲述一个与听觉有关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听觉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声音的来源。
步骤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并就听觉对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听音乐、观察听觉盒子,了解人类的听觉器官和一些基本的听觉原理,培养学生的听觉和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让学生听《小星星》、《春江花月夜》等不同曲风的音乐,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妙。
2.听觉盒子观察–让学生观察听觉盒子,了解听觉盒子的构造和原理。
3.听力游戏–让学生通过听声音认识一些事物,如声音与物品的对应关系等。
4.唱歌–让学生跟着老师唱儿歌,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小耳朵听一听”,并问学生们有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声音。
2.老师播放《小星星》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二、听觉盒子观察1.老师出示听觉盒子,让学生观察听觉盒子的构造;并询问学生们听觉盒子的作用,引导他们初步认识听觉器官。
2.老师模拟发声,让学生通过听觉盒子观察声音的波动。
三、听力游戏1.老师播放一组熟悉的动物叫声,让学生听后猜测出动物的名称,并用自己的话说明该动物会发出什么声音。
2.老师逐个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例如风铃声、闹钟声等,让学生尽可能地猜测声音所对应的物品名称。
四、唱歌1.老师教授儿歌《小兔彩虹》,先整首儿歌唱一遍,然后让学生一起跟着老师唱。
五、课堂总结1.老师总结讲解一些听力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接触和感知等。
2.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堂学习的感悟和心得,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教学反思本课是小班科学公开课中的第一节,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难免会有一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该班学生对儿歌的接受度很高,能够很快地跟着唱,并且表现得很活跃。
而听力游戏环节需要老师多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游戏的规则和目的。
同时,本节课节奏紧凑,时间有限,需要对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得更加准确。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也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和处理。
总得来说,本节课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课堂中能够获得新知识,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及反思

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四章,内容主要包括听力训练——“小耳朵听一听”。
详细内容为: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句子,提高学生对语音、语调的辨识能力,加强学生对日常会话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听力技巧,能够听懂并复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句子。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语音、语调的辨识,特别是相似音的区分。
2. 教学重点:听力技巧的掌握和日常会话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课文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文挂图,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磁带,让学生听一段对话,然后针对对话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语音、语调,帮助学生掌握听力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听力练习,每组听一段对话,然后复述对话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4.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讨论听力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小耳朵听一听2. 内容:课文挂图场景描述对话内容听力技巧语音、语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听录音,完成下列对话。
(1)A:今天天气怎么样?B:________(2)A:你喜欢什么水果?B:________答案:(1)B:今天天气很好。
(2)B:我喜欢吃苹果。
2.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课后观察家人或朋友的对话,尝试用本节课学到的听力技巧进行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听力技巧。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增加更多有趣的听力材料,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听力能力。
小班科学公开课《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反思

1.教学重点
(1)辨识不同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叫声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不同动物的叫声,如狗、猫、鸟等。
举例:以图片或实物形式展示各种动物,让学生听其叫声,分辨并说出是哪种动物的叫声。
(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举例:演示拨动琴弦、敲击物体等产生声音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3)探索声音的响度与音调:让学生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举例:通过调整乐器弦的松紧程度,观察音调的变化;改变敲击物体时的力度,观察响度的变化。
2.教学难点
(1)辨识动物叫声的细微差别:对于一些相似动物的叫声,学生可能难以区分,如鸭子和鹅的叫声。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声音的基本概念和传播原理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区分动物叫声的细微差别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难度。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对比明显的动物叫声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辨识。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得积极主动,但我注意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些小组的合作不够默契,导致实验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小组合作指导,让学生明确各自职责,提高实验效果。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动物叫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非主导者。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今后,我将继续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难点知识存在疑问。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及反思

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小耳朵听一听》。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生字词学习,朗读与听力训练,以及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听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与听力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磁带、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b. 教师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c. 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培养听力与表达能力。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小耳朵听一听”的游戏,培养学生倾听与协作能力。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耳朵听一听》2. 生字词:……3. 重点句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c.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你身边的声音。
2. 答案:a. (略)b. (略)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在生字词的掌握方面仍有不足,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生活中的声音,进行分类整理,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同时,开展“我是小小配音员”活动,让学生为动画片配音,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2. 听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3.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一、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1. 生字词的选择:挑选本节课中出现频率较高、难度较大的生字词,如“倾”、“协”、“探”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小班科学小耳朵听一听》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小班科学小耳朵听一听》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耳朵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准备1.一只大型模型耳朵,用于展示耳朵的结构。
2.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声音的音频文件。
3.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来源,如钟声、风声等。
4.一份小班学生的名单和听力测试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型模型耳朵引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了解耳朵的结构(10分钟)–让学生观察大型模型耳朵,指导他们找出耳廓、耳道、鼓膜等部分,并简单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3.聆听不同声音(15分钟)–播放不同声音的音频文件,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讨论声音来源和声音的特点。
4.声音测试(10分钟)–用钟声、风声等常见声音进行听力测试,记录学生对不同声音的反应情况。
5.总结(5分钟)–回顾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提醒学生要爱护自己的耳朵,保护听力。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展示耳朵模型和听声音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耳朵和声音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听力集中度不高,需要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更多考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延伸活动1.给学生设计声音寻宝任务,让他们在校园或家里找到不同的声音来源并记录下来。
2.观察动物的耳朵结构,了解不同动物的听觉特点。
六、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各种声音,记录下来并在下节课分享。
以上为《小班科学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园小班的老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2024年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及反思

2024年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辨识并描述不同的声音,提高听觉敏锐度。
2.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发言,理解声音所传达的信息,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辨识不同声音,理解声音的意义,学会倾听和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倾听,理解并表达声音所传达的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各种声音素材(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等)。
2. 学生准备:笔、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音响设备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辨识并描述听到的声音。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教师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辨识不同声音。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声音的意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播放一组声音,学生辨识并描述。
(2)学生分组,进行声音传递游戏,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特点的声音,以及这些声音的意义。
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小耳朵听一听》2. 内容:(1)声音的分类及特点(2)声音的意义(3)倾听与表达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仔细倾听周围的声音,记录下三个最有特点的声音,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2)用文字或图画形式,表达你对这些声音的感受。
2. 答案:(1)示例:鸟叫声、水流声、汽车喇叭声。
鸟叫声:清脆悦耳,代表早晨的到来;水流声:潺潺作响,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汽车喇叭声:急促刺耳,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辨识不同声音、理解声音意义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听觉敏锐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2. 拓展延伸:(1)开展“声音的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用声音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
幼儿园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小耳朵听一听》及教学反思(5篇)

幼儿园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小耳朵听一听》及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小耳朵听一听》及教学反思《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小耳朵听一听》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小耳朵听一听》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准备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打击乐器若干。
3.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一、引题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1.操作活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
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实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2.操作活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
(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3.操作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
(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实,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4.操作活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含反思主题:《小耳朵听一听》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导语: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提高幼儿听力技能和对声音的理解。
通过教案的实施,幼儿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他们的小耳朵,并能够积极参与探索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耳朵是人体感官器官之一,负责接收声音;2. 认识不同的声音并学习如何分类;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听觉记忆力;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音乐盒、铃铛、打鼓等发出不同声音的玩具;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场景中的声音来源(如电话铃声、车辆行驶等);3. 登山者的图片;4. 表演小品所需的服装和道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幼儿猜测声音的来源,并展示图片验证猜测的准确性。
反思: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听觉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猜测能力。
2. 学习:幼儿围坐在一起,教师拿出音乐盒、铃铛和打鼓,通过演示和互动,教授孩子们如何区分这些不同的声音。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直观的感官体验,引导他们感受和记忆不同声音的特点。
3. 拓展活动:教师播放一段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视频,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分析登山者所遇到的声音,并进行讨论。
反思: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声音,培养他们的听觉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创造:幼儿参与小品表演,根据老师的引导和脚本,模拟不同场景中的声音,并进行合作表演。
反思:幼儿通过表演锻炼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同时加深了对声音分类的理解。
五、归纳与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想今天所学的内容,总结不同声音的分类,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反思:通过归纳与总结,幼儿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延伸活动:1. 让幼儿自己带一样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其他同学猜测它们的声音来自哪里。
2. 在游戏时间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歌曲,让幼儿静静地聆听,然后回答与歌曲内容相关的问题。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五种感觉器官及其功能;2.通过实验活动学习听觉器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学习如何正确地保护和使用耳朵。
教学准备1.《小耳朵听一听》课件;2.4个透明玻璃杯;3.许多不同大小、形状、材质的物品(松果、石头、羊毛球、塑料球等);4.水;5.音乐CD。
教学步骤引入环节1.师幼互动:老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人类有几种感官吗?它们分别是什么?2.讲解感官:讲解五种感官的名称和功能;3.提出问题:当我们确实不知道这个物品是什么时,我们用哪个感官来判断它?实验环节1.老师拿出四个透明的玻璃杯,放在表面上,把各种不同大小、形状、材料的物品分别放在杯子里;2.给孩子们介绍实验目的:我们要通过听觉来判断每个杯子里的物品是什么;3.实验方法:老师把每个杯子里的物品摇晃,让孩子们听声音,然后让孩子们小组讨论,在四个杯中找出符合老师描述的物品,选中的杯子可以摸一摸,看看是否正确,最后让他们说说思路,如何听出杯子里的物品;4.实验结果分析:帮助孩子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表面结构、摸物品产生的声音和反应时间等是判断物品的重要因素,学会感性认识听觉器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学习环节1.通过观看课件,人机互动,图文并茂的提供认知内容,让孩子们可以轻松快乐的接受、吸收新知识;2.回答问题:孩子们回答课件中的问题,老师及时纠正、改进他们的错误思路;3.孩子们静坐,听音乐:我们来用真正的耳朵听听音乐的声音(老师放音乐),让我们来感觉我们的耳朵在下班时究竟做了什么事情;4.孩子们口头回答:小组分别来回答:我们在听到音乐时,感觉耳朵在干什么?为什么听到这首歌的声音会让我们想起什么?老师及时反馈,纠正错误的思路。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活动和课件学习,学习五种感觉器官,重点是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保护和使用耳朵。
在课前通过质询活跃了孩子的思维,让他们获得了对感觉器官的整体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探究,从而加深他们对听觉器官的了解,进而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了如何使用及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通过听声音的方式辨认出不同的物体和动物。
2.通过察看听声音的过程,培育幼儿察看细节的本领。
3.通过比较,感知不同事物的特点,为幼儿的分类思维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听声音认物:通过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让幼儿辨认出对应的物体或动物,并加以讨论和解释。
2.察看听声音的过程:老师呈现一些物品或动物,要求幼儿闭上眼睛,听声音辨认出物品或动物,随后讲解听声音对于认知事物的帮忙。
3.特点比较:通过对比不同物体或动物的声音,让幼儿感知到它们的特点,并学习如何分类不同事物。
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10分钟)1、诱导情境老师先介绍今日的活动是听声音认物,然后播放一段交通工具的声音,例如“嘟嘟”声,让幼儿自行猜想是哪种交通工具,引发爱好。
2、游戏引入接下来,老师带着幼儿们一起玩游戏“盲目辨认”,首先老师化妆成一个小丑,要求幼儿闭上眼睛,听声音辨认音箱中传出的物品,假如答对,则将物品拿出来,假如答错,则将该物品放回。
二、呈现听觉教材(10分钟)老师播放一些动物的声音,例如鸟叫、狗吠、猫叫等,同时放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们看到动物的形态,并与声音进行联想,加深视觉印象和记忆。
三、听声音辨认物(25分钟)1、玩游戏老师在音箱中放入一些图片或物品,例如一只小鸟、一盘水果、一台小汽车等,并播放相应的声音,让幼儿辨认,并表示出来。
2、分组比较老师供给一组物体或动物的声音,例如铃声、鸟叫、小狗吠叫等,让幼儿通过听声音辨认,并进行分类,构成不同的组。
3、交流共享老师激励幼儿们共享本身的听声音辨认阅历,激励他们自动与他人交流,呈现他们的成功经过,并供给积极反馈。
四、察看听声音的过程(15分钟)老师放置一些物品或动物,要求幼儿先用眼睛察看好它们的形态、颜色等特征,然后再闭上眼睛,借助听觉的气力察看它们的声音特征,并从中辨认出物品或动物。
五、反思总结(10分钟)1、总结老师引导幼儿们认真总结今日所学的学问点和技能内容,并结合本身的真实感受进行比较和总结。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小耳朵听一听》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听觉是通过耳朵来实现的。
2.能够认识到人有两只耳朵,并且能够感知声音的来源。
3.能够学会通过听声音辨认物品。
4.能够通过听音乐和声音游戏加强听觉。
二、教学内容1.听觉是怎么来的2.认识和感知声音的来源3.听音乐和声音游戏三、教学过程3.1、热身环节1.唱一首动物的歌曲(如《小兔子乖乖》)。
2.老师放几段不同声音(如手拍、鼓声、风笛声等),让孩子们猜测声音来源。
3.2、观察探究环节1.呈现人耳的图片。
2.老师解释人耳的结构和功能,重点介绍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和作用。
3.教师用人体模型展示并模拟人的听觉过程。
3.3、实践操作环节1.分发物品,产生不同的声音,让孩子们辨认物品。
2.模拟孩子们在水池旁边玩耍,用人体模型模拟孩子们的听觉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声音从远到近的变化。
3.播放不同的声音、音乐,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起舞。
3.4、总结回顾环节1.回顾人耳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听觉实验。
2.引导孩子总结:人们通过什么感觉器官(耳朵)来听声音?3.瞭解听觉的重要性,维护和积累健康听觉体验的方式。
四、教学评估通过上课期间教师观察及课后问答,测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孩子们回答道正确的答案来检测他们对于听觉的学习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耳朵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了通过听觉辨认物品并感受声音从远到近的变化。
通过听音乐和声音游戏,孩子们在快乐中增强了听觉,以及对事物的感知和记忆能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需要注意孩子们的注意力,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趣味十足的互动环节。
另外,这一课程讲解了耳朵结构和听觉的原理,虽然内容不多,但需要提醒老师不要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呈现。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帮助幼儿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听力水平和注意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耳朵。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听力水平和注意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耳朵模型、图片、卡片、音频设备。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耳朵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耳朵的形状和结构。
2.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耳朵有什么作用吗?”(二)基本环节1.认识耳朵(1)老师发放耳朵卡片,让幼儿找出耳朵的各个部分。
(2)老师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幼儿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2.听力游戏(1)老师播放音频,让幼儿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2)老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声音?”(3)老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保护耳朵(1)老师讲解如何保护耳朵,如避免大声喧哗、不用锐物挖耳等。
(2)老师组织幼儿讨论保护耳朵的方法。
(1)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3)老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耳朵。
(三)结束环节1.老师带领幼儿做耳朵保健操,放松耳朵。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了幼儿的听力水平和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教学改进(1)在讲解耳朵结构时,可以增加互动环节,让幼儿亲自操作耳朵模型,加深对耳朵的认识。
(2)在听力游戏环节,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声音,提高幼儿的听力兴趣。
(3)在保护耳朵环节,可以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保护方法,增强实践经验。
3.教学体会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互动问答,如“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耳朵有几个部分组成呀?”,“耳朵的每个部分都叫什么呢?”,“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加深对耳朵结构的认识。
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引言《小耳朵听一听》是一门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活动,通过音乐、故事和游戏等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并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介绍一个优秀的小班主题教案,并进行教学反思。
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2.提高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3.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通过听觉感知认识和表达音乐;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CD播放器和音乐CD;2.盲人凤尾竹(学习和模仿乐器效果的道具);3.各种乐器模型(如小木琴、铃铛等);4.绘本《小耳朵听一听》。
教学过程第一课:音乐之旅1.导入: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2.学习乐器:展示盲人凤尾竹,告诉幼儿它是一个特殊的乐器,并请幼儿模仿凤尾竹发出的声音。
3.聆听音乐: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引导幼儿闭上眼睛,用耳朵聆听并感受音乐。
4.回顾:与幼儿共同回忆刚才所听到的音乐。
第二课:音乐的色彩1.导入:给幼儿展示不同颜色的乐器模型,并介绍每个模型的音色和特点。
2.聆听音乐:播放一段带有明显乐器声音的音乐,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各个乐器的声音。
3.创作画面:引导幼儿使用画笔和颜料,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形象,创作出音乐的画面。
4.分享画面:让每个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感受。
第三课:乐器的故事1.导入:给幼儿讲述一个关于乐器的故事,如《小乐器的冒险》。
2.观察乐器:展示各种乐器模型,并让幼儿观察乐器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3.制作乐器: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乐器模型。
4.演奏乐器:让每个小朋友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第四课:音乐的童话1.导入:给幼儿讲述一个关于音乐的童话故事,如《音乐之王》。
2.欣赏音乐:播放一段充满童话色彩的音乐,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故事情节。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一、教案概要•课程名称:小耳朵听一听•课程类型:科学公开课•适用年级:小班(3-4岁)•课程目标:通过引导幼儿倾听周围的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教学时长:约30分钟二、教学内容1.引入活动:–制造各种声音,引导幼儿倾听并寻找声音的源头。
–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幼儿思考声音的来源,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主体活动:–玩具声音辨别:老师准备了几个发出不同声音的玩具,让幼儿闭眼辨别声音,并向老师描述声音的特点。
–听音游戏:老师播放一段声音,幼儿根据听到的声音将相应的图片贴到活动墙上。
–听物体声音:老师准备一些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幼儿倾听并试图猜测物体的名称。
3.总结活动:–通过回顾课程中的活动,整体概括幼儿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引导幼儿形成对声音的敏感性和对观察细节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在本次科学公开课中,我选择了《小耳朵听一听》这个主题,主要通过引导幼儿倾听周围的声音,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并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一系列互动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首先,在引入活动中,我制造了各种声音,让幼儿聆听并寻找声音的源头。
通过问答的方式,幼儿能够思考声音的来源,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主体活动中,我设计了玩具声音辨别和听音游戏的活动。
通过让幼儿闭眼辨别声音,并向我描述声音的特点,培养了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听音游戏则可以让幼儿通过听声音贴图片的方式,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最后,我准备了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幼儿倾听并试图猜测物体的名称。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仅能够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声音,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观察到幼儿们对声音的觉察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能够更加敏锐地辨别不同声音并描述出声音的特点。
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听故事,培养孩子们对故事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绘本欣赏,促进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继续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感受快乐。
•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喜欢上学习英语。
教学内容1.教学围绕绘本《小耳朵听一听》展开,首先向孩子们演示如何阅读和欣赏绘本,并模仿绘本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2.孩子们收听绘本故事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孩子们通过听力理解并运用英语。
3.利用绘本中的角色以及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表演和角色扮演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使用英语句子。
4.开展各种语言活动,包括唱歌、练习歌谣、游戏等,来丰富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内容。
5.设计小组活动,可以分为语言交流和绘本创作两个环节。
在语言交流环节中,宝宝们可以用英语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绘本创作环节中,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场景,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可以发挥想象,自己画出故事的情节和角色,鼓励孩子们使用英语来简单描述他们绘制的图画。
教学重点•提高孩子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鼓励孩子们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帮助孩子们爱上英语。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达。
评估标准•孩子们的发音准确,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有积极的参与精神,在交流过程中能够主动的提问和回答。
教学反思通过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课程的教学,孩子们能够在老师的引导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这个课程的重点在于提高孩子们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对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课堂上,老师要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和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让孩子们喜欢上学习英语。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互动的方式,例如分组合作和小组活动等,让孩子们彼此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课程名称: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小耳朵听一听》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挂图:耳朵的结构图。
2. 音箱。
3. 一些不同音调的声音制作器,如哨子、敲击乐器等。
教学流程:引入:(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形状,并问学生:“耳朵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老师告诉学生:“耳朵不仅仅是外耳朵的形状,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耳朵的神秘之处。
”3. 老师展示耳朵的结构图,并向学生介绍图中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活动一:(10分钟)1. 老师用音箱播放不同的声音,例如鸟叫声、汽车轰鸣声等。
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声音的不同。
2.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方式。
3. 老师解释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耳朵的外耳、中耳和内耳传递到我们的大脑,才能听到声音。
活动二:(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音调的声音制作器,如哨子、敲击乐器等。
2. 老师让学生亲自试一试这些声音制作器,体验不同的声音。
3.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制作器发出声音,然后互相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响亮程度等。
活动三:(10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观察一些声音制作器的内部结构,如哨子的吹口、敲击乐器的撞击部位等。
2. 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声音为什么会变成不同的音调?”3. 老师解释不同的声音制作器内部结构和振动方式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反思:在这堂科学课中,我注重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认识耳朵和声音。
学生通过观察耳朵的结构图,对耳朵的组成和功能有了初步认识。
通过听不同的声音和制作不同的声音,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得到了培养。
在活动三中,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原理产生了兴趣,并且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常识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反思
小班常识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小耳朵听一听教案吧。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打击乐器若干。
3.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
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实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
(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作
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
(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实,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作活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
(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
(2)幼儿操作。
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 (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教师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1.导语: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
(用饮料瓶)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次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十分喜欢,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与耳朵相关的一些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