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修建性详细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项目概况: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近50年办学历史,驻省会济南唯一的建筑类高等院校。
现址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面积小,周边无扩建用地,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为了能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需求,2001年底决定进行土地置换,规划建设新校区。
新校区选址位于济南市东部产业带,地块的南面和东面为绿化用地,北面为规划的区域中心和居住区。
南侧临84米宽的城市快速路经十东路,东、北两侧邻60米宽城市干道泉港路和十号路,交通方便,位置显赫,中南部有植被茂密的雪山镶嵌其中,成为该区的环境景观中心。
新校区详细规划方案于2002年8月份通过济南市省城规划专家委员会论证,于2002年10月投入紧张建设,经过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22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于2003年9月如期投入使用,17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也于2004年9月投入使用,受到多方如潮好评。
新校区总用地约132公顷,在“十五”期间将建成在校生18000人,并最终达到30000人的以建筑类专业综合优势为主要特色的理、工、管、文、法的多科类高等院校。
同时,利用其紧邻科技开发区的地利,结合高校的科研优势,建设科技创业园区,将来的发展目标是“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新型高校。
二、规划设计依据:
国家教委、建设部、计划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任务书》
省城规划专家委员会评审意见
其他相关规划及建筑设计法规
三、建设场地的自然条件及现状:
1、气候条件:济南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2、地貌特征:用地内地势起伏有致,基本特征为“一山一谷”。
地形西南高,东北低,东西高差约20m,雪山相对高程约80m,植被茂密,是该区的环境景观中心。
东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冲沟,形成天然小谷地。
用地内多为荒地和农田,沿经十东路建有少量房屋。
3、该用地交通便捷,景观要素丰富,是建设新校区的理想场所
四、规划构思与立意:
“三泉润泽四季秀,一院山色半园湖。
”这一诗句正是本次方案的规划构思与立意的一个极好概括。
这是我们在通过对地形地貌、环境气候、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现实功能要求,
以及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等等因素的仔细分析研究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方案构思。
1、规划原则:
〇体现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民主化、教育职能多样化、教育结构多样化。
〇以生态环境为指导,使行为环境和形象环境有机结合,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适于师生学习生活的,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式校园环境。
〇以信息时代特征为指导,设计共享环境,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模式,利于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2、环境因素:
因势利导,通过空间的收放穿透,顺应山、谷之势将西南季风送入校区的各部分,生气有效辐射影响整个用地区域,不仅在形态上体现出整体大气的格局,更是具有本质的生态实效。
结合谷地富于变化的地表高差,营造多层次的外部环境,体现生态主题。
五、规划结构分析:
概括说来,新校区是“一轴三点”的规划结构。
我们根据一山一谷的自然地形,并强化这一特点,以雪山为新校区规划景观背景和视线焦点,以自然谷地为基础加以改造,形成一生态廊道,通过连接三个主要的开放空间节点,形成景色秀丽,格调高雅的新型高校校区。
针对用地南北狭长的特点,将使用频繁、人流较大的公共教学区、实验中心、图书信息中心布置在用地的中段,与北部的学生生活区相邻,另将专业性较强的二级学院布置在用地南端,以生态廊道贯穿其中。
这样不仅为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区域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利于营造人文学术氛围,也利于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与场所。
各功能区的有序排列,形成了学习、生活、科研内在的有机规划结构,体现了大家庭式的校园生活。
六、功能分区:
依据自然地势、大学校园功能的要求以及与城市规划的衔接考虑,我们将整个大学有机地分为公共教学区、二级学院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后勤服务区、生态廊道、发展备用地等七个功能组块。
七、道路交通组织:
出入口——主入口沿设在泉港路中段,方便南北向交通,功能性较强。
经十东路设礼仪性、标志性的南大门,在泉港路北侧及沿临港路设次入口,保证交通便捷合理。
车行——环绕教研区的一圈外环干道,有效的解决了核心区的交通问题,避免了汽车穿越对生态廊道的不良影响,次干道由主干道向各组团内部延伸,解决其内部的交通。
主干道路宽18米,次干道宽12米,符合大学校园的尺度,产生宜人的效果,主次干道层次分明,各尽其能。
人行——沿生态廊两侧贯穿各功能组块布置自行车与步行专用道,较好的解决了南北较长的交通问题,又形成了两条极佳的景观视线走廊。
停车——汽车停车采用集中式停车场和路边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均衡分布在校园内部;自行车停车结合建筑底层架空和室外自行车停车场来解决。
八、绿地景观环境设计:
1、“师法自然”的环境观——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融于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校园规划设计中改造利用原有冲沟,建筑或环山而布,或邻水而建,小心经营,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2、传统绘画讲究散点透视,中国人用一种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欣赏宇宙,在校园布局中不强求宏大的轴线和格网,而是因山就势,利用自然环境,构筑出风格各异的景观。
2、音乐化的多层次园林空间:中国人节奏化了自然与万物同其节奏,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间,张驰有道,形成多层次的园林空间,产生起伏有致的和谐旋律。
3、主题式的景观节点:整个校园的景观设计以“三泉映雪”即“三泉润泽四季秀,一院山色半园湖”为主题,呼应济南的城市景观特色。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131.79公顷
其中可建设用地:116.11公顷
总建筑面积:58.77万平方米
建筑密度:12.9%
容积率:0.50
绿地率:45%
建筑层数:以4—6层为主
下面是各功能分区的实景照片
A:主入口区:校园主入口位于泉港路,正对标志建筑——图书信息中心,以雪山为背景,由行政办公楼、建筑城规学院围合月泉广场,形成校前区。
该处充分考虑城市与雪山之间的空间关系,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图书信息中心采用架空连廊,形成了大气景深的校园入口景观。
B:公共教学区位于主入口以北,靠近学生生活区,由合堂教学楼、实验中心组成,北侧靠近次出入口处为学术交流接待中心。
沿雪山的3#教学楼垂直等高线呈扇面展开,依山傍水,与自然相融合。
C:二级学院区位于主入口以南,由各院落式二级学院组成,围合生态廊道南庭院,这种布局便于增强个性塑造环境归属感。
与雪山呈环抱之势,充分接收良好的生态小气候影响。
D:学生生活区位于校园西北部,由13栋学生公寓和2栋学生食堂组成,南侧为星泉广场,北侧为体育运动区。
学生公寓楼在朝向上偏东南或西南30度,使北面房间获得一定的日照,较好的适应了北方气候。
在最佳观景地段布置学生生活区,自东向西分别命名为松园、竹园、梅园、榴园,各园之间均有活动场地以加强联系。
食堂靠近学生公寓布置,方便就餐和欣赏美丽景色。
E:后勤服务区位于校园西侧独立地段,由换热站、浴室、校医院、变电站等组成,形成校园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保障。
F: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北部,围绕学生公寓布置,保证学生使用的便捷。
将体育馆、游泳馆布置在沿泉港路次入口处,方便对外开放使用,扩大高校对社会的服务,也提高了节约投资、合作建设的可能性。
G:发展备用地位于校园西北角,是另一山体的北坡段,总用地达到5.98公顷,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好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