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
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
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2008-04-19 23:57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最大功绩之一即是发现了“人”,尤其是发现了“女性”。
“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女性”成为衡定现代人优劣高下的试金石。
周作人说过,“鄙人读中国男子所为文,欲知其见识高下,有一捷法,即看其对佛法以及女人如何说法,即已了解无遁形矣”。
〔1 〕那么,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林语堂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女性呢?对此,学术界未能给以充分的注意。
事实上,林语堂不仅尽其一生关注女性,而且有着独特的女性观念,即女性崇拜思想。
通过对林语堂女性崇拜思想的详细解读,我们既可理解林语堂对“女性解放”的独特贡献;又可充分认识林语堂的思想、文化选择与审美趣味;还可获得关于女性未来发展趋向的某些启迪。
一、迷人的女性世界林语堂曾自信地说:“我有雄心让我的小说留传后世”。
〔2〕确实,林语堂的小说有许多富有价值的内容。
而女性形象即是其一。
首先,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形象性格具有稳定的内涵,没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这与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是不一样的。
林语堂曾提出危言耸听的女性观,“人们对中国人的生活了解越多,越会发现所谓的妇女的压迫是西方人的看法,似乎并不是仔细研究观察中国人生活之后得出的结论。
这个批评肯定不适用于中国的母亲这个家庭的最高主宰”。
〔3〕这里,林语堂否认中国历史上女性所受的压迫,充分显现政治观的保守和意识形态的迟钝。
但另一面,由于中国历史上女性受压迫的非绝对性,也由于文学审视视角和方式的独特性,林语堂塑造的女性形象就别有意义。
《京华烟云》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她们有着母女、姐妹、妯娌、主仆等多种关系。
其中除了姚太太与银屏的矛盾外,女性间多是和平相处,没有阶级斗争的残酷,主仆间也不是壁垒森严,而是较为平等。
姚太太与银屏也不象许多现代作家笔下的主仆间有着强烈的阶级意识冲突,而更多的却是女人间的争夺战。
就木兰形象而言,她虽是富家女,但丝毫没有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颐指气使,而是和气、温柔、善良、勤劳、质朴。
浅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文艺天地ISHUTIANDIYJun. 2016 June 49林语堂先生一生共著小说七部,大多都是以女性作为主人公,他凭借对女性的爱惜和尊敬,将小说的女主人公塑造得至纯至真。
她们虽然出身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拥有不同的性格,但都能体现出“美”的存在。
本文主要分析林语堂独树一帜的女性观——并探讨这种女性观的形成原因以及局限。
林语堂学贯中西,受西方文化影响极大,因此,与同时期的中国作家相比,林语堂的作品中更多地体现了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和妇女思想解放的现代性命题。
由于对女性的尊崇和对女性解放问题的关注,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不同层次和性格的女性形象。
但林语堂女性观是怎么形成的,在中西文化的强烈冲撞下,又是谁的影响让他一直坚定对女性的关注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再就是作为一个男人,他对女性的看法虽然独树一帜,但始终脱离不了男权主义的牢笼,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林语堂女性观的形成及局限应该说,林语堂在女性身上着这么多笔墨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还很多,很复杂。
首先,在他人生旅程中,有好几位女性对他产生过深刻影响。
先说林语堂的母亲杨顺命。
他曾这样叙说母亲:“说她影响我什么,指不出来,说她没有影响我,又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我长成,我成人,她衰老,她见背,留下我在世。
说没有什么,是没有什么,但是我之所以为我,是她培养出来的。
你想天下无限量的爱,是没有的,只有母爱才能如此”(出自《林语堂自传》第四辑)比较说来,母亲比父亲对林语堂的影响更大也更为深远。
这也是为什么林语堂小说中倾尽心血写了那么多伟大的母亲形象的原因。
比如曾太太,她为她的三个儿子和曾家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母亲是林语堂认识女性,尊敬女性,爱护女性的起点。
二姐是林语堂生命中另一重要女性,她美艳如桃,快乐似雀。
直到晚年,林语堂仍念念不忘这位早逝的二姐,说出嫁那天,二组给了她四毛钱,含泪而微笑地对他说:“我们很穷,姐姐不能多给你了。
你去好好的用功念书,因为你必得要成名。
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完美女性观
摘要作为中国新旧交替时代下的一名典型文人,林语堂的思想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融合,既有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处世哲学和生存智慧,又受到了西方现代人文思想的影响。
这种兼容并蓄的思想使林语堂对现代中国完美女性应有的品格有着独特的见解。
这种完美女性观在其代表作《京华烟云》中得到了系统的阐释。
本文对《京华烟云》中包括主人公姚木兰在内的性格各异的几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以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作为内心坚守,并拥有现代思想中自由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以道家自然逍遥的思想关注内心,利用儒家的道德操守和生存智慧面对生活,这就是林语堂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定义。
而姚木兰正是林语堂这种中体西用、儒道合一的女性观的集大成者,是作者心中女性的完人,而且对于理想中国人的品格塑造也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语堂;京华烟云;完美女性;中体西用;儒道结合AbstractAs a typical writer from the old era scholar, Lin Yutang’s thought performed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usion of two cultures. It included classical Chinese culture and philosophical and intellectual life, but also by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modern human thought. For this embracing thought, Mr. Lin had a unique perspective about the modern Chinese perfect woman of his character. In his masterpiece “Moment in Peking”, this concept of the perfect woman had been a great system of interpretation. In this paper, “Moment in Peking” included the heroine Yao Mulan’s several different characters, including female imag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e can conclude: philosophy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inner stick, and owned modern ideas of free personality and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Happy thoughts to Taoist inner focus, using Confucian ethics and living wisdom to face life, and this was the quality of Lin’s definition of the perfect woman. And Yao Mulan was Lin’s west, but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the unity of a master of feminism, was the author of the perfect woman in his mind. At the same time, it ha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hinese character of the ideal shape.Key words:Lin Yutang;moment in Peking;perfect female image;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combin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序言 (1)一、林语堂完美女性观的概括——中体西用,儒道合一 (2)1.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完美女性观 (2)2.“西学东渐”中的女性解放思想 (2)3.林语堂完美女性观的内涵 (2)二、《京华烟云》中不够完美的女性——对完美理想的衬托 (3)1.莫愁——富贵荣华,不及姚家莫愁 (3)2.曼娘——“顺从”是她一生悲剧的根源 (5)3.红玉——现代的启蒙不应只是爱情 (6)4.素云——她只是个被命运捉弄的骄傲女子 (8)三、林语堂理想中完美女性的化身姚木兰 (9)1.现代思想与传统美德的理想组合 (9)2.世俗智慧与超然思想的辩证统一 (10)四、结论与启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林语堂学贯中西,思想受到西方影响极大,因此,与同时期的中国作家相比,林语堂的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了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和妇女思想解放的现代性命题。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李晓筝【摘要】作为一位知名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林语堂有着自己独特的对于女性的理解.林语堂尊重并崇拜女性,他认为女性应该自然脱俗、坚韧细腻、美丽温婉、忠贞柔顺,具有奉献精神.林语堂作品中的女性,或过于理想化,或充满矛盾,折射出林语堂潜意识中的男权意识和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4(030)002【总页数】3页(P122-124)【关键词】林语堂;女性观;《京华烟云》;木兰;曼娘【作者】李晓筝【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河南郑州45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6林语堂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他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己任,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并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华文明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
他的作品主要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中国人》、《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红牡丹》、《女子与知识》等。
在众多的作品中,《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小说作品中的翘楚。
在《京华烟云》中,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林语堂凭借着对女性的敬爱和尊重,把女性人物推到人生的前台,表现其鲜活的生命,张扬其独特的个性,将女主角塑造得纯净而真实。
虽然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性格不同,接受的文化和教育也不同,但无疑均是“美”的化身。
她们自然脱俗,聪慧灵巧,坚韧细腻,忠贞柔顺,具有奉献精神。
这些女性身上散发出理想化的光芒,体现出林语堂对女性由衷的喜爱、赞叹和崇拜。
一、林语堂的完美女性观(一)林语堂的女性审美观林语堂说,一个女子应该温良恭俭让,深谙礼仪,举手投足轻柔贤淑,对夫君从而不愚、顺而不谄。
夫君若是文人墨客,便与之同游山水,尽享自然之乐;夫君若是普通男子,便与他勤俭持家、相夫教子。
这样的女子恬淡隽永,如芝兰香草,如蓝田暖玉。
从《京华烟云》中的曾家三媳妇看林语堂的女性意识
从《京华烟云》中的曾家三媳妇看林语堂的女性意识本资料由69工作室提供编辑成员:69工作室制作时间:2016-6-20制作帐号:69工作室V从《京华烟云》中的曾家三媳妇看林语堂的女性意识摘要20世纪初,中西方文化产生了明显的碰撞,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形成了冲突与融合共存的文化姿态。
作为中国新旧交替时代下的一名典型文人,林语堂的思想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融合,既有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处世哲学和生存智慧,又受到了西方现代人文思想的影响。
这种兼容并蓄的思想为林语堂对现代中国女性的理解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这种独特视角在其代表作《京华烟云》中得到了具体的阐释。
本文对《京华烟云》中曾家三媳妇的人物形象与性格做了具体总结与简单分析,意在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林语堂先生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女性意识的认知。
通过对比与分析,得出结论:在林语堂先生的眼中,女性的性格与意识与社会背景,时代环境是不可分离的。
而在“东学西渐”的过程中,林语堂更加产生了女性崇拜思想。
这种崇拜并非盲目,而是意在表明以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作为内心坚守,并拥有现代思想中自由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以道家自然逍遥的思想关注内心,利用儒家的道德操守和生存智慧面对生活,这就是林语堂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定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东学西渐,曾家三媳妇AbstractEarly 20th century, Western cultur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traditional Chinese feudal culture in the continuous impact of Western culture ,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coexist gesture . As a typical transition from the old era of Chinese scholar Lin Yutang ideological fusion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anifestations of the two cultures , both classical Chinese culture and philosophy of living wisdom , but also by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Western humanistic thought. This eclectic modern Chinese woman thought Lin Yutang understanding provides a unique perspective . This unique perspective has been specifically explained in his masterpiece " Moment " in the . In this paper, " Moment " has been home three daughter 's characters and character to do a specific summary and simple analysis , intended to be able to dig deeper cognitive Lin Yuta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 In the eyes of Mr. Lin Yutang , the female character and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background , age of the environment are inseparable . In "East Learning to the West " in the process , Lin had more women worship ideas. This worship is not blind , but is intended to show tha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philosophy as heart stick , and has modern ideas of free personality and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 Happy Taoist natural inner thoughts concern , the use of Confucian ethics and survival wisdom to face life , this is the definition of a perfect woman Lin Yutang quality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East learn from West,Zeng three daughter一、引言1.1研究背景《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向西洋人介绍中国社会的一本优秀的通俗小说。
论林语堂的女性观
影响林语堂女性观形成的因素
家 庭 生 活 的影 响 对 林 语 堂 而 言 , 家 庭 生 活 中 的 几 位 女 性 都 给 予 他 深 刻 的 影 响 ,使 他 形 成 了独 特 的 女 性 观 。 他 的母 亲 是 一 个 勤 劳 、 善 良的普通 农村妇女 ,她的言行举 止对林语 堂产生 了潜移 默化 的 影 响 。对 于 母 亲 , 林 语 堂 始 终怀 着 深 挚 的 情 感 。母 亲 的 爱 使林 语堂在 内心深处产生对 女性 的敬 爱。 在林 语堂的童年 生活 中,二姐给他 的影 响是最大 的。二 姐 给予林语 堂无尽 的关爱 ,并且 富有牺牲精 神 ,将上 学的机 会 留 给 弟 弟 。 二 姐 红 颜 薄 命 ,使 林 语 堂 难 以 忘 怀 。 二姐 的 不 幸命 运和二姐给予他 的爱 ,是林语堂 关注 女性 的动因所在。 在 林 语 堂 一 生 中 , 初 恋 情 人 陈 锦 端 对 他 也 有 着 深 刻 的 影 响 。陈 锦 端 是 圣 玛 丽 女 校 的 学 生 ,美 丽 端 庄 ,才 华 横 溢 , 柔情 似水 ,并且还带 有孩 子般 的个 性 ,没有 富家女身上 的娇 气 。 但 因为 门 第 的关 系 , 两 人 被 生 生 地 拆 散 了 , 这 极 大 地 挫 伤 了林语堂 的 自尊心 。虽然在 以后 的创作 中,他没有再 提起 过 陈锦 端 ,但 是 陈锦端 已经留在 了他 的内心最深处 。以至于 到 了八 十 高 龄 的 时候 ,听 说 陈 锦端 在 厦 门 ,就 立 刻说 要 过 去 看 她 。他 的情 感 方 式通 过 他 笔 下 的女 性 形 象尽 情 地 宣 泄 了 出来 。 还有 一 位对 林 语堂 影 响 比较大 的女性 是他 的妻 子廖 翠 凤 。廖翠凤是 一个好助手 ,她性格 外 向、守 规矩、善 良、富 有 牺 牲 精 神 , 这 些 优 良的 品 质 一 直 感 染 着 林 语 堂 。这 样 一 位 贤 内助 促 使 了 林 语 堂 女 性 观 的最 终 形 成 。 这几位 女性都是美好 、纯洁 、善 良的代表 ,她们 的形 象 深深地 烙在 了林语堂 的内心,感染 着林语堂 的灵魂 ,成为林 语堂关注 女性 的动 因。 二 、西方文化的影响 “ 四”时期的新文 化运动 ,鼓吹妇女解放 运动 ,当时 五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审美理想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审美理想作者:邵凯欣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3期摘要:纵观《京华烟云》中的女性,能够看到作者林语堂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
她们往往既有姣好的容貌,又有温良的性情,既有贤妻良母式的传统美德,又有现代女性的独立坚强、责任担当,在这些女性的形象塑造中,散发着理想主义的色彩。
关键词:《京华烟云》;女性;审美理想;局限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1在《京华烟云》这部小说中,林语堂先生对女性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和由衷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东方女人知性美的仰慕之情,呈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完美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最为典型的是对姚木兰、姚莫愁形象的塑造,尤其能够展示林语堂在女性的认识与评判标准。
一、美貌与才华兼具《京华烟云》中的女子往往才情兼备、美妙绝伦,这使得她们与一般的女子大不相同。
最典型的莫过于姚木兰,也是林语堂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最完美的一个。
文中用大量的笔墨多次描绘木兰的外貌之美。
尤其是在木兰出嫁之时,对她的美貌的描绘达到了极致。
在小说中,作者从木兰出场、身边男女嘉宾反应到对木兰眼睛、声音、身材和走姿的细致描写,无不为读者呈现了木兰的迷人风采和强烈的女性魅力。
比如在對木兰身材描写中,作者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1]的溢美之词完美地展现了木兰的婀娜风姿。
小说还借助曹丽华对木兰的羡慕之情,对木兰的美大加赞赏。
这说明木兰的美已经超出了女性美的范畴,她的美像是旁观者在欣赏一件浑然天成的艺术品一样,让人看到之后顿生仰慕之情,“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林语堂先生对木兰气质和相貌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木兰的美是唯一的、独特的,无论是她的身材、面容还是声音、气质都可以说是造物主一件完美的作品。
同时,木兰绝不仅仅是一个空有美貌的女子,她的才华也毫不逊色,木兰对中西方新旧文化都有学习,德才兼备。
木兰的父亲思想开明,受父亲影响,木兰喜欢研究古玩,会唱京戏、吹口哨,认识甲骨文,精通琴棋书画,还涉猎医术,虽然这些情节很多都是一笔带过,但却展示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形象。
从姚木兰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从姚木兰看林语堂的女性观姚木兰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传奇女性,因坚强的意志和敢于追求自由的勇气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林语堂作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文化评论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具有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他的女性观表现在他的的作品中,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和认可,也深刻叙述了女性在社会历程中的不同的处境。
本文从姚木兰的角度,分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姚木兰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
她不愿受家庭、父母、世俗规则的束缚,不断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和爱情。
她在预见了后果之后,依然选择了冒险,不屑安逸而披荆斩棘。
正是这种执着与勇气,赋予了姚木兰不朽的光芒。
林语堂对于姚木兰的描述中,强调了她的自由和独立。
他认为女性是具有独立思想和自主选择能力的个体,应该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和机会。
林语堂提倡的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拒绝习惯管束禁锢女性行为的旧观念。
林语堂的女性观还体现在孙少平的小说《围城》中。
在小说中,林语堂赋予了女性一个独立、充满智慧与思辨力的形象。
这一形象体现了林语堂对于女性权利的概括。
他在书中提到:“假正之名,而从恶路以至毁灭,女子之罪固比男子之罪更背离人性。
”他认为女性在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期许比男性更加严厉,但女性也有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他主张男女平等,反对旧有的性别差异和家庭繁衍观念,主张承认女性独立的统治和作用。
总之,林语堂的女性观主张女性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自主选择的空间,强调女性个体能够带来的智慧、理智与思辨力量。
他呼吁关注女性所承受的压力及期望,以平等、公正、尊重的态度对待女性。
他认为,从事各种职业的女性应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和机会,也应该享有与男性相同的权利。
对于林语堂来说,女性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的地位和权利,是新时代社会立足未来的基础。
姚木兰和林语堂都是中国文化中对女性形象的关注和思考者。
姚木兰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传奇女性,她勇敢地追求自由和爱情,不愿受到家庭、父母和世俗规则的束缚,成为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形象。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观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文学作品中的女性
观。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一部著名小说,说明了这位作家如何看
待女性问题的态度。
林语堂在作品中展示的女性观念是极为博大的,
并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一定的体现。
首先,林语堂崇尚女性的独立性。
他把内心的独立性作为女性的
精神武器,大力弘扬扎实的个人信念、真挚的精神、自信的行动等。
小说中的人物之一?"阿绣",便是一位坚强的独立女性,在服从家族传
统君臣关系的条条框框下仍然能够以坚如磐石的态度跟主人们正视,
敢于拒绝其他人的干涉,并大放娇嗔,给人带来很大精神上的鼓舞。
其次,林语堂强调女性的仁慈、精神和服务他人。
《京华烟云》
中女主人"紫薇",她崇尚以善念待人,精于理想礼仪,优于各种服务,在困难中对别人的帮助尤为勤勉。
她的仁慈和精神引领了周围的所有人,也给了他们深刻的启示。
最后,林语堂也高度赞赏女性之间的友谊。
他丰富了人物间友谊
的内容,展示了女性之间仁慈、温柔、宽容、勇敢、忠诚互助的美德。
一方面,它给出了一个榜样,鼓励人们谋求友谊;另一方面,它更加
凸显了女性的重要地位,激励人们尊重女性,充分发挥女性在社会发
展中的作用。
从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看,他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观念是博大的,强调女性的独立性、仁慈精神和服务他人以及女性之间的友谊。
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女性,让女性在
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林语堂散文中复杂的女性观
有学 者认为 林语 堂这种 女性 观是 “ 把女 性局 限在家庭 之 中,把她 们 的最高理 想定 位在 贤妻 良母上 ,又 显示 出受 到传 统文化 约束 因而保 守 的一面 ”,有 些学 者更是 一刀 切 地认 为 “ 林 语堂 的女 性观 是一种 不正 确 的女性观 ”。口 ] 这 种说法 在笔 者看 来 尚值 得商榷 。林 语堂 曾表 明 “ 我 想受过 教育 的女子 ,除 了做 妻之 外 , 还应 有社 会上独 立 的工作 ”。 H受 罗素 夫人 的影响 ,林 语堂认 为作 为母 亲 的女子 更有独
二 、林语堂 女性观 的深入阐述
值 得一 提 的是 ,林 语堂 显然 了解 外界对 其女 性观 的评 价 。他 曾经在 《 理 想 中的女性 》 中写过 一段类 似 为 己辩 护 的话语 :尤为 重要 者 ,为妇 女遮 隐与典 型女性 之 理想 的关 系 。这种 理想 便是 “ 贤妻 良母 ”,不过这 一句 成 语在现 今 中国受尽 了讥 笑 。尤其那 些摩 登女 性 ,他 们迫 切 的要望 平 等 、独立 、 自由。她们把 妻子 和母 性看作 男人 们 的附庸 , 是 以贤 妻 良母 一语 代表 道地 的混 乱思 想 。_ 8 笔 者认 为 ,林 语 堂 的 这段 话 可 以读 出他 对 当 时 的女 权 主 义是 十 分 不满 的,甚至 可 以说他 认为这 样 的女权 主义是 一种 误读 : 即是 把 女 性 的平 等 和 女性 作 为 妻 子母 亲 这 两个 观 念 置 于 对立 面。 它们 非此 即彼:仿 佛女性 要 自由便不 能作 为妻子 母亲 , 作 为母亲 妻子 便定必 受 男性束 缚 。但 实 际上 ,妻子 也好 , 母 亲也罢 ,只 不过是 一个 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罢 了。就算 一位 女子不 作为 妻子 母亲 ,她若 要委 屈依 附男性 ,局 面依 然不变 。可 见女 子独立 与 否全然无 关 其他 ,全 在 自身一念 。
浅析袁枚与林语堂之女性观
浅析袁枚与林语堂之女性观作者:徐亚茹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03期摘; 要:林语堂十分推崇性灵说,对性灵派的主将袁枚更是视为知己,这两位相距近三个世纪的学者在女性观上亦有颇多相似之处。
崇尚自由、追求个性是二人的共同之处,然而封建思想在袁枚身上亦有着不可忽视的印记。
关键词:袁枚; 林语堂; 女性观周作人曾说:“鄙人读中国男子所为文,欲知其见识高下,有一捷法,即看其对佛法以及女人如何说法,即已了解无遁形矣。
”[1]作为清代乾嘉时期的诗坛盟主,袁枚“诗写性情”,开创性灵派,影响所及,至林语堂有言:“性灵之启发,乃文人根器所在,关系至巨。
”[2]林语堂在吸收性灵说思想的同时,亦与这位相隔近三个世纪的知己在女性观上持有多相似之处。
虽身处封建社会,袁枚却从人性论的角度,将妇女视作应该给予尊重的人,不仅爱惜女性的人性,而且珍视女子的价值,积极发掘女子的才能,赞扬女性之美。
而“饮尽欧风美雨”的“东方西子”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女性崇拜情结的学者,不仅关注现实中的女性命运,而且诉诸文笔,将满溢作者道德理想、人生哲学和美学追求的女性思想寄托于闲适幽默的散文之中。
从家庭环境来看,家庭女性可谓袁枚的启蒙之师。
由于父亲袁滨长年在外依人作幕府,母亲章氏便承担起袁枚家庭教育的重任,但她所做的主要是人格道德上的身教,而文化教授则主要由姑母沈氏承担。
沈氏“通文史”,自幼“喜读书,从礼而静”,乃文化素养较高的知识女性,袁枚从沈氏“教之读书识字”“授经为解义”的教导中受益颇多。
另外,祖母柴氏视袁枚为膝下麟儿,常常将其丰富的阅历说与袁枚,如将袁枚祖父袁旦釜公助沈遹声秀才与杨大姑“夜奔”,使之“终为夫妇”之事讲与袁枚,不仅使袁枚懂得了侠义的精神,亦向其灌输了青年男女争取自由爱情的思想,为其树立起对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奠定了基础。
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亦对林语堂女性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纵观林语堂的一生,母亲是他心中最早的女性,“说她影响我,指不出来,说她没有影响我,又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审美观
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审美观作者:关远远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2期摘 ;要:林语堂的作品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其塑造的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中《京华烟云》是最为人树枝的作品,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
作品的中的姚木兰、孙满娘等女性给予了高度的同情和赞美,将自己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但是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审美观不可避免地带有男权意识和不彻底的反封建性。
关键词:林语堂;女性观;《京华烟云》作者简介:关远远,女,汉族,1994年4月出生,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武汉大学2012级本科生,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五年),专科未定,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1林语堂一生文学作品颇多,《京华烟云》是其中翘楚,其中多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林语堂内心对女性的尊重和崇拜。
作品中众多女性散发的理想主义光芒是林语堂心中对完美女性的折射。
一、林语堂的完美主义女性观姚木兰是《京华烟云》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也是林语堂心中完美女性的化身。
从她的名字“木兰”就可以看出林语堂对这个人物寄与的厚望“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作品中的姚木兰知书达理,宽容善良,既收到父亲道家避世低调的人生训诫和母亲传统女性道德的熏陶,又受到西方科学系统的教育,这让她在面对世事变化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
林语堂用一切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姚木兰,她的身上有黛玉的灵动又有宝钗的妥帖,是林语堂倾注了最多心血塑造的人物。
姚莫愁是《京华烟云》的女二号,作为姚木兰的妹妹,她也许没有姐姐的才情,认为女人也不必读那么多书,她为人实际,只愿意与心爱的人过平凡的小日子,更符合世俗人眼中的“贤妻”的形象。
在嫁给了家境贫寒的孔立夫之后,她用自己的嫁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却并没有给丈夫高高在上的感觉,她毕生所求只是与心爱的一起过日子,她不温不火的处世态度也是林语堂所欣赏的女性。
论林语堂创作中的女性观
论林语堂创作中的女性观论林语堂创作中的女性观摘要:林语堂是现代作家中以文学作为沟通融汇中西方文化的作家之一,在创作中表现出很多中西方思想的融合,这种中西文化的相汇相融在林语堂身上形成一种平衡,而达到中庸。
本文以林语堂创作中的女性观为展开点,论述林语堂女性观的中西融合性、中庸性。
语堂的几部小说中可以看出林语堂吧女性的地位提到一个相当的地方,女性不在被放置到文本边缘。
《京华烟云》中主要讲述木兰、莫愁俩姐妹的成长,《朱门》写柔安的个人爱情经历,《风声鹤唳》记述了丹妮的蜕变。
就这三部曲都是以女性为主角,男性无一例外地都被边缘化,更不用说直接以女性名字命名的《红牡丹》、《赖柏英》俩部著作了。
从林语堂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话题也是林语堂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对女性命运思考的命题更是占据他著作的一大部分。
20世纪上中叶,自从易卜生的作品传入中国,娜拉就成为中国文学界倍受关注的文学女性,中国学者文人也纷纷开始关注探讨妇女命运。
娜拉出走自然是响应了反封建男权的号召,但从妇女本身的命运来说,走出家庭、走出婚姻就会有好的出路么?这个问题连鲁迅先生都是迷惘的,——娜拉出走以后呢?她就真的会获得幸福?但是不出走,继续困囿于一个不爱自己的婚姻家庭中,则更不会又幸福。
如何为女性寻找一个合理的出路成了那时的知识分子思考的一大难题。
像混迹于交际场合的陈白露要不得,像拘囿于家庭一隅的鲁侍萍更要不得。
像最后被家庭琐事困扰的涓生也还是要不得。
在这些作家对女性命题感到困惑时,林语堂先生却找到了答案——一种中西交融的中庸式的女性——既没有西方女性独立自主的锐利,也没有中国传统妇女的无知木讷、既可以夜烛添香,又可以相夫教子、即可以上得厅堂,又可以下得厨房的理想女性。
一、这些理想女性的成型主要得益于林语堂先生本人的经历。
20年代三四十年代,是一个新旧文化更替交迭的时代,在西方个人主义、自由恋爱、爱情至上等观念的冲击下,不少知识青年纷纷冲破禁锢自由的封建家庭、封建婚姻,从封建的藩篱走出,大胆勇敢地追求自由自由爱情。
林语堂在_京华烟云_中的完美女性观_姜丹丹.pdf
第30卷第4期晋中学院学报Vol.30 No.4 2013 年 8 月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Aug. 2013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完美女性观姜丹丹(晋中学院外国学院,山西晋中030600)摘要:中国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家林堂的《京烟云》是他最重要的一部文学作品。
在部作品中他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其中体西用、儒道合一的女性。
分析部作品,有助于我更深刻地理解林堂独特而完美的女性。
关键词:《京烟云》;姚木;中体西用;儒道合一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08(2013)04-0110-03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在哪个方面都是男性的附属品,为了生存,女性一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直按照男权社会对自己的期望规范着自己的言行,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他终其一生都以压抑着自己的人格和天性。
由于男性主导着整个社“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己任,无论会的话语权,女性的命运一直处于被选择的地位。
是在文学、历史和语言学领域,还是在中外文化交然而,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兴起了“西流等众多领域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文化学东渐”运动,整个社会的思想和文化也发生了翻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华文明留下了极其珍天覆地的变化,旧有的传统观念被破除,人们开始贵的精神遗产。
林语堂的代表作之一《京华烟云》,追求自由和平等,女性也纷纷站起来争取自己的权是一部旨在向全世界介绍近代中国社会现状的著益,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
作,这部作品描写了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的北平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时期。
林语堂受到社曾、牛、姚三个典型的大户人家,从 1901 年义和团会新思潮的深刻影响,在思想上体现出了最显著的运动到抗日战争 30 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两个特点:中体西用,儒道合一。
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仇,非常逼真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从林语堂小说中女性形象探其女性观
从林语堂小说中女性形象探其女性观作者:赵威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08期【摘要】在林语堂的小说里有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都是林语堂先生精心塑造的。
从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林语堂深厚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看到他独特的女性观。
本文将从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形象写起,进而分析他的女性观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阐述他的女性观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关键词】林语堂;女性形象;女性观;现代女性林语堂先生的小说几乎都以男女主人公的恋爱和婚姻为主旋律,而且是上承中国传统文学之主题原型,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才子佳人模式的传承。
但林语堂的才子佳人的爱情不是现代性爱意义上的爱情,总是在爱情描写之外,寄寓了深厚的思想情感和社会内容。
而且才子往往是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和人生理想的象征,女性则往往是作为一种价值尺度或表现工具而出现,佳人爱才子也就意味着对某种社会价值和人生理想的肯定。
爱情题材的采用,为林语堂小说带来了预期的可读性。
特别是林语堂三部曲在描写上层社会少妇生活方面有一定的开拓性,填补了其它现代作家视野中的盲点。
但小说负载的社会时代信息太小,局限于几个女子的爱情婚姻的悲欢离合。
表面看来,笔涉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实际上,作家生活的天地并没有跳出他的书斋,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有着一层隔膜。
一、中西合璧的性格特点——女性形象的性格分析林语堂笔下的女性以栩栩如生的姿态活在千万读者的心中,曾几何时,我们想成为像姚木兰那样知书达礼的女子;曾几何时,我们也像牡丹那样为爱痴狂过;曾几何时,我们梦见自己像赖伯英一样最终与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京华烟云》中,主要人物之间及其所代表的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为和谐或妥协和互补。
人物之间,客观利益上的对立是存在的,但因《京华烟云》中没有人物没有产生对立冲突,故难以展开情节。
姚木兰与妹妹莫愁应当是情敌;与哥哥迪人有正邪之分;与妯娌素云有温良贤慧与尖酸刻薄之别,与丈夫新亚的关系则是很有机会造成冲突的素材。
从《京华烟云》的母亲形象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从《京华烟云》的母亲形象看林语堂的女性观作者:姚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2期摘要:林语堂曾说女性的一切权利之中,最大的一项便是母亲。
强烈的“母亲崇拜情结”总能唤起他的爱本位意识,在其大部分作品中,都有通过“母亲”的形象去反映一定的社会形态。
本文主要从《京华烟云》中的五位母亲形象,通过纵横比较和深层揭示的手法来探讨林语堂的女性观。
关键词:京华烟云;母亲形象;林语堂;女性观作者简介:姚兰,河南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10级3班。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01一、林语堂的“母亲崇拜情结”和“自然”女性观林语堂的小说中既有自私的母亲形象,也有无私的母亲形象,但它们的出发点都是美好的,其母性的光辉也是璀璨的,即使是自私的母亲也是出于母爱或对子女的溺爱,终是在宣扬伟大无私的母爱。
在爱的理念上,他极力宣示爱的本位论,认为爱无所谓对与错,尤其是伟大的母爱在升华为一种大爱的境界时,便演化成为一种人格与人性意义上的爱。
总之,林语堂是一个绝对的母亲崇拜者,这也是他对女性最深层的认识。
在林语堂的作品中除宣扬伟大母性与和谐家庭的爱的理念外,还着重渲染一种自然的女性观,从《京华烟云》中母亲形象的塑造上,看不出斧凿的痕迹和多余的修饰,无不歌颂母亲的自然之德,自然之貌和自然之力。
林语堂作品中所提到的自然之德是其女性观的核心内容,他认为有了孩子的女人虽然少了少女时期的稚嫩纯美,却多了一份成熟自然之美。
自然之力是一种依其本心自然而行的,并结合自然创造力与协调力的智慧,是一个拥有真性情、聪慧无比的真切女子,更是可爱者与崇高者的完美结合体。
二、从《京华烟云》中五位母亲形象研究林语堂的女性观2.1母性本能观是其女性观的根基基于女性主义理论,从女性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状态来看,成为母亲是女性从心理和生理上走向成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中国千年来的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只有在经历婚姻并成为母亲后,才能称之为完整的女人,而不婚不育的女性,往往会受到社会舆论道德的谴责,不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论林语堂之女性观
论林语堂之女性观李惠【摘要】林语堂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他的小说把女性当作镜头的焦点,把传统文学中处于边缘地带的女性推到中心位置,并从各个角度加以审视、观照.但他又始终没有挣脱"男性本位意识"的局限.他的女性观既表现出尊重、崇拜女性的进步的一面,又表现出与男性本位意识藕断丝连的局限性.【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4(026)001【总页数】4页(P128-131)【关键词】林语堂;女性意识;话语中心;拯救/被拯救;男性本位意识【作者】李惠【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淮安,22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6在现代文学史上众多男性作家中,林语堂是女性意识较强的一个。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他就翻译了鼓吹妇女解放的罗素夫人之《女子与知识》,把“女性自主、自由平权”的思想介绍给国人。
此外,他还翻译过丹麦作家布兰地司的《易卜生传》。
易卜生对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的影响是狂飙式的,而娜拉几乎成了刚从封建牢笼中探出头的中国女性的一面耀眼的旗帜。
林语堂选择这样的作品来翻译,体现了他鲜明的女性意识。
后来的小说创作中,他更是把女性当作镜头的焦点,从各个角度加以审视、观照,有意地把女性中心化,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温良可爱的女性形象。
林语堂在晚年写的自传中曾称自己是“一团矛盾”[1]。
他的思想、性格中确实存在许多矛盾甚至相互对立的因素,体现在其女性观上便是既主张“男女平权”,同情、赞美女性,又站在男性的立场,鉴赏、玩味女性。
本文试图从分析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入手探讨其女性观的进步与局限。
周作人说过:“鄙人读中国男子所为文,欲知其见识高下,有一捷法,即看其对佛法以及女人如何说法,即已了解无遁形矣。
”[2]我们要了解林语堂之女性观(即对女人如何说法),不妨先看看他把女性放在怎样的位置,他又是如何看待两性关系的。
在传统的男性写作中,男性占据话语本文的中心位置,他们是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而女性则是动作的承受者,是“宾语”。
林语堂《人生的盛宴》理想中的女性
林语堂《人生的盛宴》理想中的女性林语堂《人生的盛宴》理想中的女性邀您欣赏:林语堂《人生的盛宴》txt·理想中的女性女人的深藏,在吾人的美的理想上,在典型女性的理想上,女子教育的理想上,以至恋爱求婚的形式上都有一种确定不移的势力。
对于女性,中国人与欧美人的概念彼此大异。
虽双方的概念都以女性为包含有娇媚神秘的意识,但其观点在根本上是不同的,这在艺术园地上所表现者尤为明显。
西洋的艺术,把女性的肉体视作灵感的源泉和纯粹调和形象的至善至美。
中国艺术则以为女性肉体之美系模拟自然界的调和形象而来。
对于一个中国人,像纽约码头上所高耸着的女性人像那样,使许许多多第一步踏进美国的客人,第一个触进眼帘的便是****的女人,应该感觉得骸人听闻。
女人家的肉体而可以裸露于大众,实属无礼之至。
尚使他得悉女人在那儿并不代表女性,而是代表自由的观念,尤将使他震骇莫名。
为什么自由要用女人来代表?又为什么胜利、公正、和平也要用女人来代表?这种希腊的理想对于他是新奇的,因为在西洋人的拟想中,把女人视为圣洁的象征,奉以精神的微妙的品性,代表一切清净、高贵、美丽和超凡的品质。
对于中国人,女人爽脆就是女人,她们是不知道怎样享乐的人类。
一个中国男孩子自幼就受父母的告诫,倘使他在挂着的女人裤裆下走过,便有不能长大的危险。
是以崇拜女性有似尊奉于宝座之上,和暴裸女人的肉体这种事实为根本上不可能的。
由于女子深藏的观念,女性肉体之暴露,在艺术上亦视为无礼之至。
因而德勒斯登陈列馆(DresdenGallery)的几幅西洋书杰作,势将被目为猥亵作品。
那些时髦的中国现代艺术家,他们受过西洋的洗礼,虽还不敢这样说。
但欧洲的艺术家却坦白地承认一切艺术莫不根源于风流的敏感性。
其实中国人的性的欲望也是存在的,不过被掩盖于另一表现方法之下而已。
妇女服装的意象,并非用以表现人体之轮廓,却用以模拟自然界之律动。
一位西洋艺术家由于习惯了敏感的拟想,或许在升腾的海浪中可以看出女性的****像来;但中国艺术家却在慈悲菩萨的披肩上看出海浪来。
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审美观
“
木兰
2 0 0 2 一 2 2 3 9 (2 0 2 6 )一 0 2 一 0 2 0 一 0 2
” 从 小就 想 成 为 一 个 男儿 在 林语 堂 的 眼 中 只 有 男人 才 能 为 国家 建 功 立业 女 性 只能在 家庭 中生 儿 育女 处理 家事 即 使
, ,
林语 堂 一 生 文 学 作 品颇 多
,
《 京 华 烟 云 》 是 其 中翘 楚
,
。
姚 木 兰再 要 强 再 有 能 力 满娘
,
,
也 永 远 不 能 与 男性 相 比
,
。
再 说孙
“
其中多个个 性鲜 明的 女性 形 象给读 者 留 下 了深 刻 的印 象
示 了 林语 堂 内心 对 女 性的 尊重 和 崇拜
一
、
展
她 完 全 即 使 一 个 封建 礼 教 的牺牲 品
,
观 是 不 彻底 的反封建男权 意 识 影响 的产物
结语
:
,
姚莫 愁 是 《 京 华烟 云 》 的 女 二 号
她 也 许 没有 姐姐的才 情 人 实际
眼 中的
, ,
作为 姚木 兰 的妹 妹
, ,
,
《 京 华烟 云 》 中 的人物 很 多
其 中 的 女 性形 象 占到 了 一
,
认 为女 人 也 不 必 读 那 么 多书
级本 科 生
: :
第二 临
是 男性 的附属 品 是 流 于表 面
思想
。
的思 维定式
林语 堂 对女 性地位 的尊崇 只
“
,
研究方向
A
临床 医 学
作 品 中积 淀 的仍 然 是 封建社 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关键词:林语堂、女性崇拜思想、文学所属专业:文学研究字数统计:11836作者:小九2014-12-8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最大功绩之一即是发现了“人”,尤其是发现了“女性”。
“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女性”成为衡定现代人优劣高下的试金石。
周作人说过,“鄙人读中国男子所为文,欲知其见识高下,有一捷法,即看其对佛法以及女人如何说法,即已了解无遁形矣”。
〔1 〕那么,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林语堂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女性呢?对此,学术界未能给以充分的注意。
事实上,林语堂不仅尽其一生关注女性,而且有着独特的女性观念,即女性崇拜思想。
通过对林语堂女性崇拜思想的详细解读,我们既可理解林语堂对“女性解放”的独特贡献;又可充分认识林语堂的思想、文化选择与审美趣味;还可获得关于女性未来发展趋向的某些启迪。
一、迷人的女性世界林语堂曾自信地说:“我有雄心让我的小说留传后世”。
〔2〕确实,林语堂的小说有许多富有价值的内容。
而女性形象即是其一。
首先,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形象性格具有稳定的内涵,没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这与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是不一样的。
林语堂曾提出危言耸听的女性观,“人们对中国人的生活了解越多,越会发现所谓的妇女的压迫是西方人的看法,似乎并不是仔细研究观察中国人生活之后得出的结论。
这个批评肯定不适用于中国的母亲这个家庭的最高主宰”。
〔3〕这里,林语堂否认中国历史上女性所受的压迫,充分显现政治观的保守和意识形态的迟钝。
但另一面,由于中国历史上女性受压迫的非绝对性,也由于文学审视视角和方式的独特性,林语堂塑造的女性形象就别有意义。
《京华烟云》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她们有着母女、姐妹、妯娌、主仆等多种关系。
其中除了姚太太与银屏的矛盾外,女性间多是和平相处,没有阶级斗争的残酷,主仆间也不是壁垒森严,而是较为平等。
姚太太与银屏也不象许多现代作家笔下的主仆间有着强烈的阶级意识冲突,而更多的却是女人间的争夺战。
就木兰形象而言,她虽是富家女,但丝毫没有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颐指气使,而是和气、温柔、善良、勤劳、质朴。
显然,林语堂注重的是发掘女性共同的“人性”光辉。
《红牡丹》塑造了光绪年间的女性红牡丹。
作者没有赋予牡丹多少阶级内容,只是注重挖掘她与人类相通的人性内容,即对爱情、自由、人性、个性的追求。
译者曾言:“本书写寡妇牡丹,纯系自然主义之写法,性的冲动,情之需要,皆人性之本能,不当以违背道德而强行压抑之,本书主题似乎即在于是”。
〔4 〕还有《风声鹤唳》中的丹妮,《朱门》中的柔安,《赖柏英》中的赖柏英,作者的立足点均在于此。
另外,与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强调女性性格、个性等的发展性、变动性不同,林语堂不注重“成长性”或“衰败性”的把握,而喜爱写女性的“常性”、“稳定性”,她们自始自终保持美好的“人性”不受污染,并把对爱情、自由、个性与美好的追求作为自己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意义之所在。
与忽略女性形象的阶级意识和意识形态相关,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没有祥林嫂、蘩漪、金子、曾树生、翠凤、曹七巧等的“沉重感”和“悲剧性”,而有着轻灵潇洒、明秀高雅的特征。
一是表现女性天姿灵秀的外貌,塑造她们天成的丽质风姿。
林语堂描绘了木兰有着巧夺天工的美貌后感叹说:“造物自然赋予她如此的完美,奈何!奈何!”〔5〕当然,林语堂并不是把女性当成“尤物”来鉴赏、玩味,而是用貌美表达女性的自然天成,赞叹女性是上苍自然育化的“精华”。
二是表现女性的精神境界,写她们精神世界的超凡脱俗。
三是表达女性的“乐天知命”、“心安理得”的处世态度与生活原则。
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决非甘作封建专制的奴隶而任凭他人摆布,她们有着个性解放的色彩。
然而,她们又不是一味“抗争”,而是表现出某些容忍与顺从。
比如木兰,她明知自己更爱立夫,但别人为她安排好与荪亚的婚事,她也并不反对。
因为她知道她嫁给荪亚,“没有梦绕魂牵,只是正常青年男女以身相许,互相敬重,做将来生活上的伴侣,只是这么一种自然的情况。
只要双方正常健康,其余就是顺乎自然而已矣。
”〔6〕表面理解容易得出结论说,木兰个性脆弱,思想保守,缺乏妇女解放意识,其实,木兰是老庄思想的崇信者,她相信“天命”、“运数”、“缘份”、“不争”和“顺性任情”。
这里重要的是木兰对“逆境”采取的达观与超然态度。
当然,这也是林语堂的女性观。
他说过:“潇洒”应该“先从女人说起,可以一直说到文学作风,一贯而下。
”〔7 〕林语堂笔下的女性虽也历经苦难,但其内心却洗净了沉重与悲哀。
她们是以精神的丰赡与高尚,心灵的灵动与透彻,气度的潇洒与飘逸为特色的。
林语堂的女性形象还有着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神奇,二是细腻。
滨田正秀说:“女性,对男子而言,永远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充满矛盾的神秘境地。
”〔8 〕林语堂也说:“我最喜欢同女人讲话,她们真有意思,常使我想起拜伦的名句:‘人是奇怪的东西,女人是更奇怪的东西’。
”〔9 〕丹妮对博雅与老彭的感情是难以一言以蔽之的。
开始她对博雅芳心相属,但她做梦也没想到后来竟爱上博雅的挚友,即她的父辈老彭。
可见她感情之神妙难测。
在爱情上,最能表现矛盾心理的是红牡丹。
她对金竹、孟嘉、南涛、德年都曾付出纯洁的爱,从而打破了“爱是绝对专一无私”的神话,反映了“爱”的丰富、复杂与微妙性质。
另外,林语堂小说还展示了女性的潜意识心理,从而丰富了女性的心理世界。
以《红牡丹》为例。
小说开始不久即叙述牡丹对孟嘉的关切之情。
那时,丈夫刚刚病死,牡丹拿出她保存的三卷《孟嘉文集》,当别人提及孟嘉,“牡丹的脸上立刻亮起来。
”〔10〕她还记得十一岁时,身为翰林的孟嘉回家省亲,曾“一双手摸着她的前额,说她‘漂亮,聪明’。
这么两个赞美之词,对她的小姐时代便有无限的影响。
现在她往事的记忆,往日的印象,声音,和家里花园的一棵特别的树,在忘记了好久之后,又浮现在心头。
”〔11〕显然,这是作者对牡丹潜意识的深刻剖析。
林语堂还注重表现女性性爱意识的纤细、敏锐,尤其是性意识萌动、发展过程,而且描写得优美无邪,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少见的。
就如同有的论者说的:“无论沈从文还是巴金,都不曾深入于少女意识深层,如此逼真地描写她们性意识的萌动。
她们无不乐于玩赏少女的天真情态,理想化以至‘圣洁化’中有十足的男性趣味。
”〔12〕总之,林语堂比较偏爱女性,并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系列,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次重大收获,从中也反映了林语堂对女性视角的热爱与执著。
二、女性的话语本文分析林语堂笔下女性形象的独特性固然必要,要探讨其审视女性的独特角度更为重要。
在林语堂看来,“女性”与“男性”处于怎样的关系中,作为“男性”作家林语堂是怎样展示“女性”的,林语堂关于女性问题的理论支点是什么?中国古代爱情文学模式是“一男多女”结构。
鲁迅曾说过,《平山冷燕》、《玉娇梨》、《好逑传》等书,都是那种“一个以上佳人共爱才子”的模式。
〔13〕林语堂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一起突破了这一模式。
不同的是他又走向“一女多男”的模式。
木兰、丹妮、红牡丹、武则天都属“一女多男”模式的主角。
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少见的。
另外,林语堂的男女两性关系的文学描述往往是:女性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进攻性,女性是行为与动作的发动者、操纵者,是“主语”,而男性则是受控者,是“宾语”;在婚恋的结果上,女性多是成功者、胜利者,而男性多是失败者;面对爱情悲剧,女性也总是比男性更具承受力。
虽然木兰、牡丹、赖柏英、丹妮都对爱情炽烈如火,可一旦不能如愿,她们却比男性镇定自若、从容达观、安天乐命,从中表明其主体性和自我价值意义的确立。
西蒙·波娃说过,女性“只有拒绝爱情时,她才能避免依附别人。
”〔14〕在才智与力量上,林语堂也表现了女性优胜的倾向。
老彭劝过博雅要重视丹妮,“喔,你得看重她。
你永远不明白女人有多大的力量。
”〔15〕还有木兰,她竟从容不迫完满解决了丈夫的婚外恋情,显示其惊人的智慧和天成的灵性。
林语堂还在柔弱的柔安身上看到了不亚于大丈夫的果决与勇敢,在暴虐的武则天身上看到了天赐的为政才华与石头般的耐心。
其次,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并不是被男性审视,任凭叙述者述说的“他者”、“听众”,更不是一个无语的“沉默者”,而是“讲者”,是“叙述人”。
总的说来,中国现代作家审视女性多是偏于发掘其悲惨命运及悲剧动因,这是相当有意义的。
但他们往往站在“女性与封建文化”的因果关系而非从男女两性的视角进行考察。
如鲁迅塑造的祥林嫂以其“沉默”与“无言”而著名,站在女性对传统文化承载的角度看,这当然是非常成功的典型,但站在“女性”的角度我们却感到叙述人“我”和作者鲁迅同祥林嫂之间有着深深的隔膜。
还有《伤逝》,鲁迅让涓生叙述子君,子君被剥夺了言说、陈述、辩解的权力,子君的一切是非曲直我们只能从涓生的叙述中获得,子君作为女性独特的性情、内心感受及审美趣味我们无处知晓,只能透过男性眼光去领略。
这样,谁能保证子君未被涓生这位男性误读呢?因之,我们认为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基本是作者在“男性视点”下塑造的,未能表现女性的独特经验与感受,未能发掘女性的丰富、神奇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林语堂则不同,他笔下的女性多是作为主人翁“言说”,从而表现女性的思想、感情、感觉及丰富而微妙的心理世界。
一是善用女性视角感觉、体会、表达女性。
二是多让女性讲话,通过与他者交流使自身得以自然呈现。
三是让女性用书信和日记方式表达自己。
因为这对女性表达具独特功用,对读者也尤有魅力。
林语堂的女性话语在他的论述中更为明显。
他曾赞誉过不少女性,从中可见其女性崇拜思想。
这些女性有邓肯、西蒙·波伏、宋庆龄、李清照、李香君、芸。
他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也许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不过在芸身上,我们似乎看见这样贤达的美德特别齐全,生不可多得。
”〔16〕更有甚者,林语堂的理想是“壁上一帧李香君画像让我供奉”,〔17〕他把李香君视为“神”,用重金购得她的画像,挂在书斋,并自题一诗表达崇拜之情,“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
义气照耀千古,羞杀须眉男子。
香君一个娘子,性格是个蛮子。
悬在斋中壁上,叫我知所观止。
如今这个天下,谁复是个蛮子?大家朝秦慕楚,成个什么样子。
当今这个天下,都是贩子骗子。
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乱子。
”〔18〕他甚至直言不讳,“我崇拜李香君。
我为什么崇拜李香君?”〔19〕林语堂有时也表现出褒女贬男意识,“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名言,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
”他吁求美国女人结婚:“让她们把她们纯净的水跟粗劣的泥土混合吧,让她们把‘阴’与‘阳’联合起来吧。
”〔20〕他还用美国某夫人的话说:“男子统治的世界,已弄成一团糟了。
此后应让女子来试一试统治世界,才有办法。
”〔21〕这里,林语堂甚至对男人的为政能力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