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语堂的人生观
林语堂谈读书的艺术的人生哲理
林语堂谈读书的艺术的人生哲理林语堂谈读书的艺术的人生哲理幽默大师林语堂曾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写过一篇《读书的艺术》,畅谈读书对人的好处。
林语堂认为,读书是文明生活中的人共同承认的一种乐趣,能够读书的人是令人羡慕的。
不懂读书乐趣的人,彷彿囚禁在时空牢笼里,终其一生,过着日常例行公事,和少数几个朋友往来,只看得见眼前的事物生活,相当贫乏。
懂得读书之乐,彷彿走入另外一个世界。
接触好书,则像和善谈者接触,让对方引领到另一个国界、时代,或倾吐胸中不平、讨论生活问题。
读古书则向和古人面对面相处,透过文字,上友古人。
一天若能有两个小时拿来读书的人是幸福的,长期累积下来对于心里的影响,等同于出门旅行。
林语堂认为,读书的好处还不只如此。
好的书可以帮助读者进入深思熟虑的世界。
一个人读书,并不一定是为了追求心智进步。
如果心里老是想着进步,那读书的乐趣就丧失了。
因为一心追求进步的人,总想着要读什么、该读什么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这种人林语堂认为并不会成为真正的有学问者。
因为他只能出于勉强去阅读,放下书就好像从恶梦中醒来。
这种人顶多只能说读完了书,却未必能从书中获得益处。
出于勉强的阅读者,无法领略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认为,读书必须是在在培植“面目可爱”和“语言有味”。
所谓面目可爱指的是思想活泼,好像随时都能够从眼目中流邂。
不是漂亮的脸蛋,而是气质出众。
至于语言有味,指的是懂得从书中找到独特的味道之人,并且能够让书籍从其谈吐中流露出来。
一个谈吐有味的人,着作也必然有味道。
味道是林语堂认为的读书关键。
正如每个人有自己钟爱的食物味道一般,最好的吃食就是吃自己喜欢的。
而自己喜欢的在别人眼里或许是毒药。
好的老师不会强迫学生读他们不喜欢的书,如果读者花时间读自己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书,那是徒然浪费时间。
因此,这世界上并没有所谓必读书目。
因为每个人的智能和兴趣都不相同。
读书并不需刻意设定目标,只要持之以恒的阅读,就好像水不断往前奔流,终有一天会流入大海。
浅论林语堂的高山人生观
浅论林语堂的高山人生观
陶浪平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10(0)10X
【摘要】"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中西文化集大成者林语堂,将他一生的幽默与性灵,一世的光荣与梦想,全都归之于家乡的那片山景,家乡的高山形成了他的高山人生观,影响了他一辈子,使其文章和为人都平和、谦逊、公正,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也有着现代意义。
【总页数】1页(P286-286)
【关键词】林语堂;高山人生观;平和;谦逊
【作者】陶浪平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坂仔:林语堂的高地人生观 [J], 何书彬
2.坂仔:林语堂的高地人生观 [J], 何书彬
3.热爱人生审美生活——论林语堂的快乐人生观 [J], 吴颖芳;郝欣
4.从木兰之美看林语堂的人生观 [J], 王明娟
5.林语堂真的是"一捆矛盾"吗? --由《京华烟云》看林语堂中庸、和谐的人生观 [J], 李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生当如是林语堂读后感
人生当如是林语堂读后感读林语堂先生的文字,就像是在和一位睿智又风趣的老友聊天,他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就像一把把小钥匙,不经意间就打开了我心中那些关于生活疑惑的小锁。
林语堂笔下的人生,那是一种充满了豁达与智慧的存在。
他仿佛在告诉我们,人生不必过得那么紧绷,就像一根时刻担心断掉的橡皮筋。
他写生活中的琐事,写人性的种种,既有着看透后的淡然,又有着一种包容万象的大气。
我特别喜欢他对待名利的态度。
在这个人人都想出名,想在各种排行榜上露脸,想让自己的财富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的时代,林语堂就像一阵清风。
他让我明白,名利这东西,有固然好,但要是为了追逐它而丢了自己的本心,那可就像为了捡芝麻丢了西瓜的傻猴子。
人生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呢,比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脸上的惬意,比如和朋友开怀大笑时那种纯粹的快乐,这些都不是名利能换来的。
说到人生的乐趣,林语堂先生可真是个挖掘高手。
他笔下的乐趣,不是那种要花大价钱去买的奢侈品,而是藏在生活的每一个小角落里。
一杯茶,一本书,在他的描述里就像是一场精神的盛宴。
他教会我去发现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就像在草丛里找到一颗闪闪发光的小宝石一样。
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地赶路,想着远方有什么了不起的风景在等着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脚边盛开的小野花。
而林语堂就像是一个温柔的提醒者,他拍拍我们的肩膀说:“朋友,看看你身边的美好吧。
”他对人际交往的见解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这个社交网络发达得有点过头的时代,我们好像认识很多人,朋友圈里点赞的小手点个不停,但真正能坐下来谈心的却没几个。
林语堂说真正的朋友是那些能与你心灵相通的人,就像伯牙和子期一样。
这种友情不是靠每天在网上发一些虚头巴脑的问候来维系的,而是在彼此遇到困难时默默伸出的援手,是在分享喜悦时那真诚的笑容。
读林语堂也让我有点小“自卑”。
他的人生境界那么高,感觉他像是站在山顶上看风景,而我还在半山腰气喘吁吁呢。
但这种“自卑”也是一种激励,让我想要努力往上爬,去看看他眼中更广阔的世界。
论林语堂小说的人性观
论林语堂小说的人性观林语堂旅居海外三十年,以传播中西文化为己任,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国现代作家。
他凭借自身对西方文化的深刻体验、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游走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之间,他站在世界文化大同的理想上,融合中西方文化之精髓,形成其独特的中西文化观,这种文化观深刻影响着林语堂对中西方人性的理解。
本文以林语堂海外时期创作的七部小说:《京华烟云》、《风声鹤e唳》、d《朱门》、《红牡丹》、《赖柏英》、《唐人街》、《奇岛》为研究对象,探讨林语堂小说的人性观。
特殊的人生经历,促使林语堂对中西方人性进行对比反思,通过理性的思考,林语堂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压抑、对个人情感和欲望的排斥,而西方文化则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追求个体自由和地位平等,这是西方人性观的优势所在,因此林语堂的小说中总是绽放着人性的光彩,人的欲望和需求的实现成为林语堂关注的焦点。
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说是最不能使林语堂满意的,中国传统儒家人性善的观点正好弥补了西方人性的缺失,他将这一观点贯穿于小说创作中,塑造出一批大爱大善的人物形象。
林语堂结合基督教和道家人性观的共同之处,崇尚人性自然,主张顺应自然,保持本真的人性。
林语堂理性地认识道家出世哲学的消极厌世情绪,有感于西方工业文明之下,金钱物质的盲目崇拜,人性的扭曲变异,从而推崇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世的人性观,弘扬中国传统的家国观念。
由此U可知,n林语R堂的人e性观g是建i立s在中t西e方人r性基础之上的,林语堂通过不断地审思最终形成其兼具中西特色的健全的人性观,实现中西方人性的和谐互补。
本文总结林语堂小说人性观的特点,从爱的包容与快乐哲学、自然人性、传统家国情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进而分析林语堂小说人性观形成的原因及其价值意义。
略论林语堂人生哲学观及现实意义_刘秀珍
2013年2月第2卷第1期Journal of Bengbu CollegeFeb.2013Vol.2,No.1略论林语堂人生哲学观及现实意义收稿日期:2012-09-04作者简介:刘秀珍(1979-),女,安徽固镇人,讲师,硕士。
刘秀珍,陈超劲(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蚌埠233030)摘要:以珍视和享受人生为核心的林语堂人生哲学观,既有其悲剧性的一面,更有其达观与积极进取的一面。
试对其融于生活的“欢乐哲学”观和源于中庸的“半半哲学”人生观进行客观的梳理,以期对其人生观有较为全面、准确的把握,并探求其人生哲学观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特殊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语堂;欢乐哲学;半半哲学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3)01-0037-04On the Life Philosophy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Lin YutangLIU Xiu-zhen ,CHEN Chao-jin(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ngbu ,233030,Anhui )Abstract :To value and enjoy life is the core of life philosophy of Lin Yutang.It has both tragic side and aggressive side.It attempts to carding Lin Yutang's "happy philosophy"fusion into life and the "half-and-half philosophy"which came from the concepts of the Golden Mean calmly objectively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his life philosophy and search its speci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 :Lin Yutang ;happy philosophy ;half-and-half philosophy 1935年,在好友赛珍珠的促成下,林语堂赴美定居并出版了《吾国与吾民》一书,大受欢迎。
林语堂的人生智慧
林语堂是我所喜爱的一个作家。
我喜爱他不仅是因为他“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也不仅是因为他拥有高超的常人难以企及的才情胆略、德识学养,我喜爱他,是因为他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就看清了周遭所发生的一切,从而建立起一套超凡脱俗的人生智慧。
林语堂的人生是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
他早年生活在基督教家庭,宗教观念深铭其心。
后长期留学国外,接受过系统的西方文化熏陶,加之他本人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故他的人生观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基督教的观念、儒道佛文化的传统,也不乏西洋绅士的头脑和眼光。
在林语堂那一整套人生智慧中,我最向往、最心仪的是他的“半字哲学”。
林语堂写过一篇文章《中庸的哲学:子思》。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
林语堂这样写到:“我们大家都是天生一半道家主义者和一半儒家主义者。
……中国思想上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也能够保存原有快乐的本性的人。
……半玩世者是最优越的玩世者。
生活的最高类型终究是《中庸》的作者,孔子的孙儿,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
古今与人类生活问题有关的哲学,还不曾有一个发现比这种学说更深奥的真理,这种学说所发现的,就是一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有条不紊的生活——中庸的学说。
这种中庸的精神在动作和不动作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其理想就是一个半有名半无名的人;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穷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至有钱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钢琴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却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够排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太用功;学识颇渊博,可是不成为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寄给《泰晤士报》的信件有一半退回,有一半发表了——总而言之,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的理想,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不仅如此,林语堂在文中还全文引用了清人李密庵的《半半歌》,以此来印证他的这套人生哲学。
生活达人林语堂:内心最充实,财富最自由,活得最有趣味
生活达人林语堂:内心最充实,财富最自由,活得最有趣味前言:素描胡适、林语堂、梁实秋不怕大家笑话,我经常把胡适、林语堂和梁实秋搞混了,梳理了一下,其实,他们三个人区别还是蛮大的。
如果勉强要给他们贴一个标签的话,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思想家胡适之生性浪漫,一生痛苦相伴;创作家林语堂率性超脱,一生快乐相随;学者梁实秋严谨刻板,一生坚守孤寂。
胡适是西风东渐的鼓吹者和践行者,所以他的研究关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因而重视教育,注重培养和提拔人才。
从理论深度的角度讲,他是三个人中最突出的,从政治上讲,是地位最高的。
林语堂追求个性自由,善于生活,因此他的笔端更多地是芸芸众生和社会万象,贴近大众生活,其所思所想常能引起一般人的共鸣和共情,因此他的小说和散文广受欢迎,是三个人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也是最富有的。
梁实秋专注于语言文字本身,强调文学的纯粹性,他的作品比较感性,而且都是从他文化人的角度来评说的,因此比较表面,无论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都要比前面两个人逊色不少,但在翻译方面,是三个人中成就最大的。
胡等三人都是江南才子。
胡适是安徽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林语堂是福建人,生于北京;梁实秋是浙江人,也生于北京。
胡适之年龄最长,梁实秋最小,胡适和林语堂出生于19世纪末,梁实秋则是20世纪初生人。
他们先后在20世纪60、70和80年代去世,享年分别是71岁,80岁和84岁,都算高寿了。
三人都是留学生背景,毕业的院校都很显赫,都是著名的学者。
胡适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林语堂是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梁实秋是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
胡适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林语堂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筹建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校长。
梁实秋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和台湾师范学院。
追求个性解放,奉行中庸之道如果说,胡适是非常西化的民国思想家,那么林语堂则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典范,是三个人中生活气息最浓,最具烟火气的文人。
林语堂的文学人生观
林语堂的文学人生观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散文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文学人生观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
本文将以林语堂的文学人生观为主题,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人文思考与潜在情感林语堂热爱人类文明和人文精神,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经常展现出对这些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他通过对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的探讨,表达出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和认同。
例如,在他的代表作《人间词话》中,他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价值,并试图通过文学来传承和延续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第二部分:对美的执着和追求作为一名文学家,林语堂对美有着极高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艺术和生活美学的赞美和讴歌。
他追求真实的美和精神的美,致力于将美带给读者,并通过自己对美的感悟来启发读者对美的思考。
例如,在他的散文集《黄金时代》中,他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第三部分:生命和存在的思考林语堂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思考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他对人的赞美和关注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人的内心和灵魂的层面。
他试图从生命的角度去审视世界和人的存在,通过对生命的把握和理解来找到人生的意义。
在他的散文《人生苦旅》中,他提出了生命即旅程的思想,探索了人的存在和奋斗过程中的快乐和苦难。
第四部分:自由与思想的解放林语堂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倡导思想的解放和个性的自由。
他强调既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又要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
他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表达对自由思想的追求,并呼吁人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声音。
在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他以自由的视角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为思想的解放呐喊。
总结:林语堂的文学人生观展现了一个对人文精神和美的追求,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以及对自由和思想的追求。
他的作品启发了读者对自我、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并对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入世与出世——论林语堂人生观的矛盾
若 无 理 想 , 无 热 狂 , 是 老 大帝 国 国 民癖 气 。“ 为要 实 现 若 皆 认
中 国 国 民 “ 神 之 欧 化 ”来 根 治 “ 民族 昏 愦 卑 怯 、 唐 、 精 , 吾 颓 傲惰 之 痈 疽 ” 为 此 他 提 出 了六 点 “ 见 ” 1非 中 庸 ; 非 乐 , 鄙 :、 2、 天 知 命 ; 、 让 主 义 ; 、 悲 观 ; 、 怕 洋 习 气 ; 、 读 政 3不 4不 5不 6必
行探 讨
暗状况 , 以致于跟鲁迅 同时被段棋瑞政府列 为通缉对象 。在
大 革 命 的 高 潮 中 . 又 满 腔 热 忱 地 奔 赴 武汉 . 任 革 命 政 府 他 出 外 交 部 的 英 文 秘 书 。其 职 权 相 当 于 外 交 部 长 ,在 他 的 努 力 下 , 交 部 与英 国交 涉 , 回 了 汉 口 、 江 的 英 租 界 。 与“ 外 收 九 五 四 ” 期 众 多 的进 步 知 识 分 子一 样 . 语 堂 当 时 的 理 想 境 界 时 林
盾 ” 题 , 闲 谈 的 笔 调 说 出. 开 卷 之 言 : …… 我 只 是一 团 为 用 了 “ 矛盾 而 已 . 是 我 以 自我矛 盾 为 乐 。” 语 堂 背 负一 生 的 “ 但 林 一 团矛 盾 ” 究 竟 为 何 物 ? 为 什 么 前 期 有 着 积 极 用 世 的人 生 态 , 度 、 躁 凌 厉 的 林 语 堂 , 期 却 躲 进 “ 不 为 斋 ” 倡 他 的 浮 后 有 提 “ 默 和 闲 适 ” 了 , 抗 日战 争 爆 发 前 夜 。 又 远 离 了故 幽 去 在 他 国 , 大洋 彼 岸 去 成就 他 的名 山 事 业 了 呢?本 文 试 图 对之 进 到
林语堂语录赏析句子
林语堂语录赏析句子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一位作家、学者和思想家。
他在其生前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语录,这些语录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博大的学识。
在下面,我将会举七个案例论证林语堂语录的价值与意义。
1. 人生处处靠自己,自强不息,不求他人,此为道理之一。
——林语堂这句话直指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的道路。
自强不息,不求他人的准则,是一种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
只有这样,才可以从自己的内心中发掘出无限的潜力,才能在人生之路上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2. 微笑是最好的招财术。
——林语堂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微笑并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礼貌和应付,它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无论何时何地,面对困难与挑战,一份真挚的微笑,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也能够感染他人,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好运。
3. 让时间静止这一刻,就是最美好的东西。
——林语堂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学会去珍惜和体味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让时间静止这一刻,就是让这一刻变得更加深刻,更加美好。
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意义。
4. 诗意是心的余韵,是生活的余味。
——林语堂诗意是心的余韵,是精神的表达,它隐含着一种追求美好、热爱生活的心态。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文学艺术中,诗意都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只有有了这种表达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和体味生活的深刻。
5. 远离喧嚣,寻找心灵的宁静。
——林语堂在快节奏、压力大、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需要把心灵放在一个宁静的地方。
远离喧嚣,寻找心灵的宁静,是一种启迪精神、治愈心灵的力量。
这样的宁静氛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更好地体味生命的美好。
6.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林语堂朴素而真实的情感世界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世界。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浪漫主义和人类情感的共性。
天地之间,人类对于情感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尊重,让我们找到了对于这世间的真爱和真正的情感表达。
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精选7篇)读了《人生不过如此》后,我有了很多感受。
现在,很多人活得很累,过得不快乐。
其实快乐来之于健康的心灵!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欢迎阅读!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篇1无独有偶。
二十一世纪初叶,人心的浮杂,与百年前的五四时期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样一个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必然有很多东西被暂时遗忘或遗弃,有人遂惊呼:“文学死了!”孤独的现代人无所适从。
小孩们将目光投向论坛投向网络游戏,投向超女超男。
女人们将目光投向韩剧,投向争端不休的宫庭戏。
读书人则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一个世纪前,投向众多大家名师的不朽经典,以求内心的平和、人性的滋长。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林语堂经典散文集《人生不过如此》就是滋养性灵的一册好书。
书中,编选者别出心裁地将内容分为“我生之初尚无为”、“当时只道是寻常”等六个篇章,将林语堂生命中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呈现出来,线条式地刻录出其不平常的人生轨迹与思想历程,读来令人眼前一亮。
“五四”时期,出现了许多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们既有东方的机智又有西方的思辩,时代赋予他们古朴的性灵与现代的奔放。
他们的作品,以经典的姿态被一再地翻英流传,长盛不衰。
尤其是那年代的一些优秀散文作品,更是跨越了语言和时代的界限,迸发出瑰丽无限的生命力。
少年时,我们曾沉浸于徐志摩的华艳、朱自清的清幽、郁达夫的沉郁、鲁迅的锋利;中老年时,却更喜欢林语堂的闲适、周作人的冲淡,当你对官场商场职场情场人场冲突厌倦了,读到林语堂们的文章,恰如喧嚣急驰的列车上偶遇久违的儿时故旧,不能不心生感怀与亲切。
林语堂主张:“文章者,个人性灵之体现”。
他的散文皆讲究冲淡,讲究自然,无华章丽句,亦无官样道德,多推心置腹,多娓娓闲谈,有静气养心之效,怡情拾趣之功。
读林语堂的书,宜灯下,宜窗前,宜旅途,宜冬寒,宜秋思,宜斜倚,宜侧卧。
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染尘。
[林语堂,态度,人生]林语堂:幽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林语堂:幽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林语堂被尊称为“幽默大师”,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对此功劳,林语堂表现得很谦虚,他在自己的《八十自叙》中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
”关于“幽默”的定义,林语堂这样解释:“幽默是一种人生的观点,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
幽默没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林语堂不是为了人们发笑而去制造幽默,他的幽默更像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品,不刻意,不做作,顺手拈来,水到渠成。
这样的幽默有别于讽刺、滑稽和诙谐,它从不把挖苦他人和世界当成笑料,而是处处洋溢着温馨的人文关怀。
林语堂式的温情幽默的源头,或许有几分先天遗传的因素。
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是个善良的牧师,在乡村里布道。
有一次,林父在教堂里唾沫横飞地布道时,下面的信徒们对他的热情却反应得相当冷漠,男人们在椅子上打瞌睡,女人们在一旁肆无忌惮地聊天。
林父见此情景,并没有拍案大怒,而是表现出了其令人叫绝的幽默感,他在讲坛上向前弯了一下身子,说:“诸位姊妹如果说话的声音不这么大,这边的弟兄们可以睡得更安稳一点儿了。
”关于林式幽默,有许多经典的例子让人回味无穷。
有一次,林语堂应邀参加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说话之前,许多冗长乏味的演讲已经让学生们昏昏欲睡。
林语堂作为特邀嘉宾上台压轴发言时,已经十一点半了,他站起来,只说了一句话:“绅士的讲演,应当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说完走下讲台,台下顿时掌声雷动,欢呼叫好。
还有一次,林语堂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讲演,在互动的时刻,一个女学生站起来质问他:“你老是批判我们美国,称赞你们中国。
难道我们美国就没有一样东西比你们中国强吗?”林语堂笑答:“有,你们美国的马桶就比中国的好!”林语堂还有一个着名的关于理想生活的语录: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人。
林语堂人生的语录
林语堂人生的语录林语堂关于人生的语录1、彻悟与痛苦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2、稀罕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3、倘无幽默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4、倘无女子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
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
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
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
5、人之渺小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
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
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6、悠闲的情绪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7、快乐哲学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
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8、笔和锥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
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9、与古人面谈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
10、警醒迟钝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
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林语堂散文赏析
林语堂散文赏析
林语堂的散文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他的作品主张幽默、闲适、性灵,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立场。
他的散文内容广泛,从宇宙之大到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时间、空间、形式、语言等方面都有自由灵活的表现。
林语堂的散文不拘格套,不受束缚,笔调自由轻松,庄谐并济,化严肃为轻松,恰如密友攀谈,全无客套,更无八股气味。
林语堂的人生观部分是乐观幽默,他的一些散文也表现出这一点。
例如,《秋天的况味》中,他通过描写烟气轻盈、缥缈、变幻莫测的景象,将读者带入秋天那宁静、淡泊的气氛中,把自己的思绪比作轻烟,巧妙体现出心中无限的遐想,从而引出对秋天的感悟。
林语堂的散文有着浓厚的性灵色彩,他的一些散文也表现出这一点。
例如,《我如何写五言诗》中,他讲述了自己从五言诗的热爱、研究、创作中体悟到的生活哲理和人生真谛。
总的来说,林语堂的散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魅力,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既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又有生动的人物描写,读起来既有趣味,又有启发。
由《苏东坡传》看林语堂的艺术人生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林语堂研学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先生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翻译家、文化评论家。
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个领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林语堂研学课程,通过深入了解林语堂先生的人生历程和作品,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研学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林语堂先生的生平与思想1. 生平简介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森,字龙荪,福建龙岩人。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912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学位。
1923年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教授,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2. 思想特点林语堂先生的思想具有以下特点:(1)中西合璧。
林语堂先生深受中西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关注人性。
林语堂先生的作品关注人性,关注人的情感、道德、精神等方面,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表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
(3)幽默诙谐。
林语堂先生的作品语言幽默诙谐,富有生活气息,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又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二、研学课程收获1. 深入了解林语堂先生的人生历程通过研学课程,我了解到林语堂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在留学期间,曾与胡适、鲁迅等知名学者交往,深受他们的影响。
回国后,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文学创作上,他勇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感悟林语堂先生的作品魅力研学课程让我对林语堂先生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等作品,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绘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他的散文作品《人生的智慧》、《生活的艺术》等,以平和的心态,引导读者如何面对人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3. 启示人生哲理林语堂先生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在研学课程中,我领悟到以下几点:(1)珍惜人生。
人生当如是林语堂读后感
人生当如是林语堂读后感读林语堂先生的文字,就像是在和一位特别懂生活又妙语连珠的老友聊天。
他对于人生的那些感悟,就像一把把小钥匙,不经意间就打开了我心里好多扇关于生活理解的门。
林语堂先生笔下的人生是充满乐趣的。
他好像有一种魔力,能把生活里那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儿,变得特有意思。
就好比喝茶这件小事,在他眼里那可不只是解渴这么简单。
他能从茶叶的舒展、茶香的缭绕里,品出人生的韵味。
我就想啊,自己以前喝茶那可真是牛饮,跟先生一比,简直是在浪费大好的茶香。
这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乐趣有时候就藏在这些小细节里,只要我们像先生一样用心去感受,哪怕是一片小小的茶叶,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而且他对人生的态度很豁达。
他讲的那些话,就像是一阵清风,能把我心里那些因为生活中的烦恼而积攒的阴霾吹散。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儿,有时候就会钻牛角尖,觉得怎么倒霉的事儿都让自己赶上了。
可是林语堂先生呢,他会觉得这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就像白天黑夜一样正常。
就好比他说的,我们要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在这个不完美里去寻找那些能让自己开心的点。
这就像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与其坐在地上哭哭啼啼抱怨路不平,不如笑着爬起来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说不定还能发现一朵特别漂亮的小花呢。
他还特别强调人要活得真实。
不要总是戴着面具,去迎合别人的期待。
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
在现在这个社会,有时候我们会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过得好,或者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
可林语堂先生告诉我们,这样是很累的,而且也失去了自己。
我们应该像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一样,自由地生长,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如果是一棵小草,就不要去羡慕大树的高大,而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快乐地随风摇摆,展现自己的绿色。
读他的文字,我还发现他对知识和文化的那种热爱。
他就像是一个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顽童,每一个文化的角落他都要去探索一下。
他把自己从知识中汲取的营养,又巧妙地融入到对人生的理解里。
论林语堂的人生观
论林语堂的人生观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这本书里写出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谴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他用轻灵的笔杆向西方人道出了“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给我们展示出一种别样的人生风情。
林语堂在书中谈到了庄子的淡泊名利,赞美了陶渊明的闲适和谐的完美人格,以及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游山玩水、如何看云鉴石、如何养花赏雪、吟风弄月等。
这些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快乐的人生观,他认为人生要获得快乐,就应该会享受生命,享受人生。
林语堂认为现代生活的哲学总带着一种如梦初醒的意味,人们往往在忙碌的日常生活追求中,迷失了真正的自我。
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智慧而愉快的人生哲学成为我们的人生哲学。
这种哲学是协调了孟子积极的人生观念和老子圆滑和顺的观念的中用哲学。
在林语堂心目中,陶渊明就是具备这种和谐人格的生活典型。
当然,要享受人生享受生命,就要会调整我们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说到享受人生,那么什么样的人最会享受人生呢?林语堂说:“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地、无恐惧的人”这样的人具备了情、智、勇的特质,林语堂认为,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乐,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
正因为情是如此的重要,所以,以情为出发点的人生,便能充满温暖和活力。
可是,由于人生是残酷的,即使是一个有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的愚弄。
所以,林语堂说到“这种慷慨热烈的心情需要有一种哲学加以保护”,这样他很自然地把热情的智勇连接起来,因为只有智勇才能使我们从骗子的世界中解放出来。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的大骗子除了名、利、权之外,另一个次等的骗子就是时尚。
林语堂主张无忧无虑和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学。
现实中,由于人们过度繁忙的工作和背负着重大的责任,人们过着熙来攘往的生活,这些人服役于财富、名誉、权力,这时候如果把道家的现世主义和儒家的积极入世配合起来,成为自己的生活哲学,过着半隐半显的生活,经济适度宽裕了,生活逍遥自在了,精神才是快乐。
林语堂人生的态度
林语堂人生的态度
林语堂的人生哲学和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忧无虑和心地坦白:林语堂主张无忧无虑和心地坦白的人生
哲学,认为人们应该过着无忧无虑、心地坦白的生活。
这种哲学理念源于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认为人们过度追求名利和权力,导致生活压力过大,失去了本真的自我。
2.中庸哲学:林语堂主张中庸哲学,认为人生不能过于偏激和极
端,而应该处于两个极端之间,过着一种有条不紊的生活。
他强调过度的名利追求会使人丧失本真,而适度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则能让人更快乐、更自在。
3.享受人生:林语堂认为人生短暂,我们应该好好享受生活。
他
提倡在生活中品茗、行酒令、游山玩水等艺术,以及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这些活动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
4.回归自然:林语堂认为人类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他批评现代社会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对自然的破坏,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使人们失去了本真,也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他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5.人生如梦:林语堂认为人生如梦,很多事情都是虚幻的,不必
过分执着。
他主张人们应该放下心中的执念,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面对人生。
这种哲学理念帮助人们摆脱对名利的过度追求,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和生活的本质。
总的来说,林语堂的人生哲学和态度可以总结为无忧无虑、心地坦白、中庸之道、享受人生、回归自然和人生如梦等方面。
这些理念不仅是他个人思考的结晶,也是他对人生意义的独特理解。
【看遍古今世事,体验百态人生】快乐哲学:象林语堂那样生活
【看遍古今世事,体验百态人生】快乐哲学:象林语堂那样生活中国的哲学家在不知不觉中认为唯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怎样享受人生,谁最会享受人生?我们不追求十全十美的理想,我们不寻找那些得不到的东西。
我们不要求知道那些不得而知的东西;我们只认识不完美的,会死的人类的本性:在这种观念之下,我们要怎样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可以和平地工作着,旷达地忍耐着,幸福地生活着呢?关于林语堂的人生观,有人总结构成林语堂快乐人生观的主要因素:热爱人生,审美生活,也就是和平地工作着,旷达地忍耐着,幸福地生活着,这就是他所提倡的快乐哲学精髓之所在。
应该说,林语堂生活在一个动荡离乱的时代,并不是一个让人向往的生活环境;正如陶渊明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一样,但是,就是因为处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生活环境,才产生一种生活的智慧,避乱规弊,创造出一种高超的生活艺术。
首先,林语堂热爱人生和生命,他说:纵令这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但我们总得尽力使生活美满。
对于人生观的形成,童年对林语堂的影响最大,他说:在造成今日的我之各种感力中,要以我在童年和家庭所深受者为最大。
我对于人生、文学、与平民的观念皆在此时期得受最深刻的感力。
究而言之,一个人一生出发时所需要的,除了康健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之外,只有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充满家庭的爱情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
在这条件下生长起来,没有人是走错的。
在孩童是我的居处逼近自然,有山、有水,有农家生活。
就算在他耄耋之年,他是如此眷顾生命,遇到风和日丽的日子,他常常为此掉眼泪,而听到山上的鸟啼声,他也掉眼泪。
他感到这世界太美丽了,而想到自己逐渐衰老,恨不能长生不老,无限激动,无限感伤,这个世界太美了,他怎么舍得走?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完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林语堂热爱生活和生命是如此彻底,以致看到死亡将至,而不禁潸然泪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