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腺癌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的循证医学分析

合集下载

一例女性因患乳腺癌而引发焦虑抑郁的案例分析

一例女性因患乳腺癌而引发焦虑抑郁的案例分析

一例女性因患乳腺癌而引发焦虑抑郁的案例分析患乳腺癌是一种对女性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的疾病,常常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女性患乳腺癌引发焦虑抑郁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李女士,47岁,是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生活积极乐观,热爱户外运动和社交活动。

然而,李女士在体检时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后,她的情绪开始发生明显变化。

一开始,李女士感到非常震惊和不可接受,并陷入了沉默和自我封闭的状态。

她开始回忆起自己的家族史,焦虑和担忧情绪逐渐占据了她的心理。

她开始产生恐惧的念头,担心自己的生活将完全被改变,工作和家庭将受到影响。

她对于自己的疾病产生了挫败感,并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和对未来的希望。

李女士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表现为失眠、食欲不振和身体疲劳。

她感到很难入睡,每天晚上反复想着自己的病情和未来的治疗方案。

她对于食物失去了兴趣,导致了体重下降。

而她的身体疲劳感影响了她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活动,让她感到更加沮丧和无助。

其次,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以跟踪李女士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并提供合适的药物治疗。

根据她的病情和需要,进行个别治疗或参加乳腺癌患者互助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分享经验,增强抗击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此外,李女士还需要学会积极应对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例如,进行适量的身体运动,帮助她放松身心。

同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对身体的保养。

总结起来,乳腺癌是一种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疾病。

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这些心理问题会对她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和一系列的应对策略来帮助她们,从而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对抗疾病的能力和勇气。

社会心理因素对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1 24 ・
中华乳腺病杂志 ( 电子版)20 07年 8月 第 1卷 第 4期 C i JBes Ds Eet ncV rin ,A s2 0 . o. .N . hn rat i( 1 r i es ) u t 0 7 V 11 o4 co o


国 外 医 学 报 道 ・
表达 、 否感 知 到理解 和 支持 、 是 癌症 因素 以外 的生 活 压力 以及诊 断后 三 四个 月 内的生 活 质量 等 。生 存 时
妨碍他们应 对癌 症或 影 响健康 预 后 。本 研究 设计 一
种模 型 , 其包 含 所 有 这些 心 理 因素 及其 对 癌 症 的影
间为从确 诊癌症 到肿 瘤 复发 或者 到死 亡 以及最 后 一
I 资料 与方 法
水平社会支持 。否认或者淡化患有癌症这一事实可能预 后更佳。而过去经典研究 中的一些概 念如斗争精神 、 坦 然地接受或宿命论在近期 的研究中未再重复。社会 理 学 的干预能提高健康水平 和延 长存活 时问。因此 , 为了 更好地进行癌症康复治疗和社会心理 干预治疗 , 必须研
社 会 心 理 因素 对 乳 腺 癌 患 者 生 存 期 的 影 响
资料 来 源 : et U ,O ̄ e D b ,t 1 r acr2 0 , 4 25 22 Lho S ]nnM, yaTe a.BiJC ne,06 9 : 4 . 5 . t 虽然社会 心 理 因素 在乳腺 癌 发生 发展 过程 中的 作用 已经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 , 但是在 此过程 中真正起
在许 多研究 中 , 由于 理论 基础 不 足 , 研 究 的心 所
理学结 构在各 个研 究 中也 不相 同 , 义 、 作 和方 法 定 操 学没有 一致性 。这 就使 总结 结果 非 常 困难 。许 多早 期 的研究 未考虑生物 学预后 因素 和社会 经济状 况 , 甚 至有些 社会心理 因素的影响被 分别检 验 , 而不 同因素 同时存 在 的影 响又被忽略 。 目前研究提出和癌症相关 的最重要 的社会心理危险 因素 , 包括负面情绪不表达 、 无助和绝望 、 活压力和低 生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临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临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中外医学研究》第19卷 第5期(总第481期)2021年2月 综 述 Zongshu- 185 -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 100044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临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陈锦①【摘要】 乳腺癌是近年来中国得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日趋年轻化。

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最普遍和有效的方法为乳腺改良手术,这种方法虽然大大提高了患者存活率,但是该手术的创伤面积大,需要切割患者的单侧或双侧乳房致使形体发生变化,并且术后化疗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国目前住院乳腺癌患者中有大量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影响治疗结果。

因此,关注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压力,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是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乳腺癌 心理压力 临床护理干预 doi:10.14033/ki.cfmr.2021.05.06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21)05-0185-03 Progress in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HEN Ji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Progress in Research, 2021, 19(5): 185-187 [Abstract] Breast cancer is the malignant tumor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getting younger. At present, the most common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clinically is breast modified surgery. Although this method greatly improves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the trauma area of the surgery is large, and the patients ’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breasts need to be cut to cause physical development. Changes, and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will bring many adverse reactions. According to relevant investigations,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ll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 large number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urrently hospitalized in my country have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To a certain extent, psychological pressure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affects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Therefo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conducting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Psychological pressure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irst-author ’s address: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 ’s Hospital, Beijing 100044, China 由于乳腺癌治疗的特殊性,患者普遍心理压力较大,因此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不仅要注意身体的治疗,还需要将心理支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临床护理干预应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方面之一,这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和预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利于患者家庭的健康和谐。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乳腺癌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而且有很多年轻女性患上乳腺癌,乳腺癌的发病位置比较特殊,不仅给患者带来紧张、害怕的情绪,还使患者缺乏自信,如果患者长期的保持负面的情绪,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所以需要我们了解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然后进行心理干预,这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在患病不同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征是不太一样的,患病初期的患者是很难接受这个现实的,手术治疗后和放化疗期间,更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的康复。

1.确诊期的患者心理特点:大家身边可能也有癌症患者,在确诊癌症没有多长时间,可能就过世了,这是因为患者的心情加快了癌变的速度,当患者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他们会忧郁、失望、感觉到悲哀、会愤怒、会疯狂的发泄,纠结于为什么自己会得这种病?这种精神折磨无疑是致命的。

由于人们生活和意识的提高,部分人开始定期体检,在疾病的初期能够早发现,但还是存在着一大部分人没有定期检查的习惯,等到症状明显时,病情就已经严重了,也有一些人感觉到了身体的不适,却因为害怕,想要逃避,想要忽视,自欺欺人的不想面对,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2.手术期的心理特征患者在手术前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手术后担心乳房切除会影响夫妻关系、担心癌症的复发率。

因为乳房对女性的特殊性,患者会产生自卑心理,会在乎爱人的态度,渴望爱人的安慰,害怕被疏远,甚至产生性功能障碍。

在术后一段时间,患者怕被人歧视,不敢出门,失去了往日的自信,终日郁郁寡欢。

3.放化疗期间的心理特征放化疗期间产生的不适反应,会让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反感放化疗过程,让患者饱受身体痛苦和精神痛苦的折磨,消磨患者的意志,丧失与病魔斗争的能力。

4.康复期的心理特征患者往往会纠结癌症会不会复发,在夫妻生活上,爱人会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会不会因此疏远自己,出门后会不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这是在康复阶段普遍会遇到的一种问题。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进展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进展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进展摘要:乳腺癌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影响较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其身体健康,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及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干扰。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对乳腺癌心理护理的研究也不断增多。

本文对乳腺癌心理护理干预进行综述,并且提出展望,希望为乳腺癌心理护理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护理;进展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35至50岁女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病是一种全球高发恶性肿瘤,其中中青年患者逐渐增多[1]。

近年来,医学模式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恶性肿瘤发生于转归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心理及社会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乳腺癌患者在确诊、治疗以及康复过程中均面临着较多的心理应激,进而对其预后造成影响,进一步降低生活的质量。

在临床上,乳腺癌存在重治疗、轻护理的情况,特别是心理护理。

因此,必须重视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

一、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一)确诊期乳腺癌患者确诊后对疾病存在恐惧感,并且担心该病是否对自身生理功能及外形造成影响,而且对疾病治疗认知较低,再加疾病治疗会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进而常存在不良心理,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

针对以上情况,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充分的尊重,保持和蔼的态度与其进行交流,引导患者主动表达内心真实感情,使其不良情感得以宣泄[2]。

给予患者关心与照顾,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并且对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然后选择性的告知病情,避免加大患者心理负担。

(二)治疗期手术治疗放化疗等均为乳腺癌常用治疗方式,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治疗会破坏形体美,化疗会带来严重毒副作用,均对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等。

因此,需加强患者心理干预,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手术流程,说明手术开展期间需要的配合,提高其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担心。

给予患者正面的情感支持,告诉家属参与到整个手术方案的决定过程中,并且全程照顾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干预探究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干预探究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干预探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诸多身体和心理障碍。

本文旨在探究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

1. 焦虑和恐惧乳腺癌患者面临生命威胁和身体外貌的改变,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

这种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对治疗起到负面作用。

2. 自卑和自闭乳腺癌治疗过程中需要切除乳房或乳房部分组织,对于女性来说会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导致自卑和自闭等心理问题。

3. 抑郁和绝望由于乳腺癌治疗过程中需要面临一系列身体疼痛和药物副作用等问题,患者容易陷入抑郁和绝望情绪,可能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1. 医生沟通医生应该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包括疾病的预后、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让患者对治疗有全面的了解和信心。

2. 科学治疗乳腺癌治疗要科学规范,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缓解身体痛楚,提高心理状态。

3.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增强抵抗力和自我治疗能力。

4. 营养指导乳腺癌患者需要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身体的营养需求,同时也可以减轻身体痛苦,缓解抑郁情绪。

5. 心理疏导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信心和勇气,同时也可以预防疾病的复发。

结论乳腺癌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其中心理干预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与患者保持持续的沟通,并提供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同时提供心理支持、营养指导和心理疏导等相应的措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干预探究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干预探究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干预探究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在面临乳腺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不仅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应对疾病,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究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特点1. 焦虑和恐惧乳腺癌被诊断后,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她们担心治疗会带来身体的副作用和精神的负担,甚至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饮食习惯,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

2. 自我价值感降低乳腺癌患者常常会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情绪。

她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满和悲观的情绪,甚至觉得自己没有了价值和意义。

这样的情绪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

3. 沮丧和情绪低落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生活无望、情绪低落和精神压抑。

她们可能会感到对未来充满悲观情绪,甚至出现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1. 提供心理支持医务人员应该及时与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交流,了解她们的内心情感和需求。

通过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恐惧,增强她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2. 提供心理咨询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疾病状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心理咨询师可以指导患者积极面对和化解负面情绪,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 增强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疏导活动,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运动疗法等,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提升自信心和生活乐趣。

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4. 建立支持体系在医院或社区建立乳腺癌患者的支持小组或心理干预小组,让患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支持。

通过相互鼓励和分享,患者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和实质上的支持,从而增强乳腺癌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研究现状

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研究现状

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研究现状作者:李艳敏齐玉龙陈永侠等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5期李艳敏齐玉龙陈永侠朱宁宁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82乳腺肿瘤是女性最常见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已达40/10万,在发达城市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1]。

乳腺癌患者从发现疾病到疾病治愈常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中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又受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格、不同手术方式、不同应对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等的影响。

笔者就国内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情况综述如下。

1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研究现状1.1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1.1.1待诊阶段乳腺癌患者常表现为对疾病的怀疑与否认,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是医师诊断错误,还认为自己有可能患的是良性的肿瘤[2]。

1.1.2确诊阶段乳腺癌患者常表现出悲观、绝望、抑郁情绪,缺乏继续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感觉自己没脸见人,更有甚者产生自杀的念头[3]。

1.1.3围手术期阶段乳腺癌患者在术前常表现为对手术的焦虑、恐惧,害怕手术不成功;在术前患者常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自己患的是良性肿瘤,而当面对病理检查结果时又产生绝望心理,认为自己治愈无望;术后由于女性特征的丧失,患者常表现出自卑心理;在功能锻炼期,患者常表现为对疾病康复、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的期盼[4]。

1.1.4放化疗阶段在放化疗阶段,乳腺癌患者常表现出恐惧、焦虑、失望,甚至由于对放化疗副反应的恐惧而拒绝放化疗[5]。

1.1.5康复阶段在康复阶段,乳腺癌患者常表现出对疾病是否能完全康复的焦虑、恐惧,面对自己形体缺陷常有抑郁心作者单位:455000安阳市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李艳敏:女,硕士,助理讲师理及害怕手术对性生活有所影响。

大多数患者对以后如何护理感觉茫然,希望尽快回到工作岗位[6]。

1.1.6复发阶段面对疾病复发,患者常产生绝望心理,认为一切都是徒劳,常常想放弃治疗,甚至有自杀心理[6]。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南京妇幼保健院王琴董琳关键词:乳腺癌心理问题心理护理摘要:乳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

严重威胁着女性病人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根治乳腺癌对女性意味着失去女性的第二性征, 形体的完整性和对称性遭到破坏, 导致术后生活质量下降, 影响其家庭和社会生活。

手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又会造成病人生理和心理双重功能障碍。

本文结合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对乳腺癌病人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她们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疾病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主动性,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乳腺科行乳腺癌根治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57例,均为女性;年龄21到85岁,平均53岁;住院时间12天到18天;均在术前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1.2消极心理分析焦虑、抑郁、自卑是乳腺癌病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2]。

1.确诊期:由于对恶性肿瘤的了解不足,从而对癌症布满惧怕,害怕死亡。

患者往往表现为孤独和焦虑,自卑、疼痛、担忧和失望四种类型。

[3]担心较长时间的治疗期、各种治疗手段的副作用、经济上的负担、因病影响工作生活等。

2.手术期:手术会引起严重心理应激反应。

国外学者道,手术引起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5%~60%。

手术的费用、效果、意外,术后出现局部疼痛、乳房缺失、肢体活动障碍,以及麻醉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是造成此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3.放化疗期:放化疗会出现咳嗽、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脱发等。

这些副作用成为此期影响患者心理的重要因素。

4.康复期: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乳腺癌患者开始从事各种活动、工作和交际。

研究发现7O %乳腺癌病人在术后康复过程中面临一系列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改变的问题,易产生负性情感,尤其是年轻女性担心第二性征的缺乏,减少女性吸引力。

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支持研究进展译文综述

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支持研究进展译文综述

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支持研究进展译文综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心理支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常常面临着诸如情绪困扰、焦虑、抑郁、自尊心受损等心理问题。

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经历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这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与乳腺癌相关的身体形象问题也会损害患者的心理健康。

为了帮助乳腺癌患者应对这些心理问题,研究者们开展了各种心理支持干预研究。

这些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

研究发现,这些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

此外,乳腺癌患者也可以通过参与乳腺癌患者支持团体和寻求社会支持来获得心理支持。

研究表明,参与支持团体和获得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增强她们的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究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心理支持的机制,并开展更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作为一名乳腺癌患者,我深知疾病背后不仅仅是生理挑战,更有心理困境。

自诊断以来,我经历了从恐惧到接受,再到积极面对的心理转变。

心理疏导和治疗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得知自己患上乳腺癌时,我感到惊恐和不安。

这是自然的反应,因为这意味着我可能要面对手术、化疗和放疗,以及这些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那段时间,我感到焦虑、害怕和无助。

然而,我很快意识到,沉浸在消极情绪中并不能帮助我战胜疾病。

于是,我开始寻求心理疏导。

医生推荐了一位专业的心理辅导师给我,她帮助我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情绪,教我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通过与心理辅导师的交流,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积极地面对治疗。

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我也接受了心理治疗。

治疗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我识别和改变那些不利于康复的思维模式。

例如,我曾一度认为患乳腺癌是我的过错,治疗师帮我认识到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并教会我如何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疾病。

治疗师还教我一些应对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策略。

例如,在化疗过程中,我可能会感到恶心、呕吐,治疗师教会我一些缓解这些症状的方法,让我更好地应对治疗。

除了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治疗,我也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度过了这段艰难时光。

他们的关爱和支持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我还加入了一个乳腺癌患者的互助小组,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心得,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并不孤独,我们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如今,我已经接受了手术和化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我知道,这个过程还需要继续,但我已经不再害怕。

因为我知道,我有心理疏导和治疗作为我的支持,它们让我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心理疏导和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性。

它们帮助我们面对现实,调整心态,更好地应对治疗。

同时,它们也让我们意识到,疾病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次考验。

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迈向健康的生活。

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将继续接受心理疏导和治疗,以保持积极的心态。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3、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2)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 其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3、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3)情绪管理: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干 预措施,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以改善其情绪状态。
3、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
总之,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具 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我们有望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 的治疗方案,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
谢谢观看
2、心理干预调节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机制
(2)增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心理干预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减轻孤独感,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进而调节免疫功能。
2、心理干预调节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机制
(3)调整认知模式:乳腺癌患者的认知模式对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心理干 预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减少对疾病的过度担忧, 从而改善免疫功能。
总结
然而,目前关于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 如样本量较小、干预手段单一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索更加有效 的干预手段和治疗方案,同时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为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提供更多有益的证据。此外,研究者还可探究心理干预在不同类型乳腺癌患者中 的应用特点,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的协同作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2、心理干预调节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机制
(4)影响内分泌激素:心理干预通过调节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影响免疫细胞 的活化和增殖,进而调节免疫功能。
3、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治疗中的 应用

乳腺癌易患因素分析及乳癌保乳术的心理护理论文

乳腺癌易患因素分析及乳癌保乳术的心理护理论文

乳腺癌易患因素分析及乳癌保乳术的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28-02近年来,青年女性患乳腺疾病的比例迅速飙升,据笔者在专科门诊中的体验,在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为四十岁以下的青年女性,年龄最小的乳腺增生患者仅为十八岁,最小的乳腺癌患者是个二十二岁的未婚女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以往被认为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不断年轻化呢?(1)乳腺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受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素等多种激素的调节而维持正常状态。

当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酮相对减少,内分泌环境紊乱、失调时,就会异常刺激乳腺而引发疾病。

现在,引起青年女性内分泌紊乱的因素有很多,如过早恋爱、未婚同居、不稳定婚姻、多个性伴侣、因惧怕怀孕而长期服用避孕药物等。

有些女青年为了保持青春亮丽的面容、挺拔的乳房,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或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

这使体内雌激素持续增高、失衡,久而久之,可诱发乳腺疾病。

(2)不少大龄青年,特别是职业女性,婚后不愿生育,已育的为了不愿哺乳,这些违反生命科学规律的因素都会引起内分泌紊乱。

(3)非正常妊娠和多次人工流产现象普遍,这可使乳房在多次不良刺激下受到损伤又恢复不全,从而引起乳腺增生。

(4)现在,人们饮食中脂肪、蛋白质,激素的含量明显增多,特别是肉鸡,约10个乳癌患者中有4位述爱吃鸡腿。

另外,在职业活动和娱乐场所吸烟和饮酒的女性明显增多,这也是乳腺疾病增加的一个原因。

(5)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年女性就业压力增大,应激因素增多,承受的心理压力增大,情绪容易波动,以致免疫力下降,引起月经失调或乳腺疾病。

总之紧张的情绪会导致出现乳房疼痛及乳腺增生,本来性格内向、长期郁闷的女性,就容易招来乳腺疾病,如果再因为患病使情绪更加不好,只会造成疾病与坏情绪的恶性循环。

而且由于目前一些保健产品的宣传片面夸大了乳腺增生与乳腺的关系,致使很多女性朋友对乳腺增生反应过度。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认知行为干预现状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认知行为干预现状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认知行为干预现状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到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良好的情绪对患者的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患者进行心理认知行为干预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认知、行为干预Psychological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with Breast CancerHao Na Zhu HongmeiMedical College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Abstract: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women, which is a serious threat to women's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t is reported that good emotion is of great help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so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willreview th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 breast cancer,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从全球数据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在逐年增加,是全球发病率的两倍多[1]。

据统计,2018年,全球新增18078957癌症病例,女性乳腺癌排第2位,占11.6%,而癌症死亡病例达9555027 例,其中女性乳腺癌占6.6%,排名第5位;全球女性新增癌症病例8622539例,死亡病例4169387例,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24.2%,死亡率达到15%,高居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1位[2]。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参考提供)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参考提供)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摘要】不同的性格、病情和治疗过程,使癌症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生理机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护理语言积极施护。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特征;心理护理;语言1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1.1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乳腺癌,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1.2愤怒发泄期否认之后,患者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

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

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

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

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悲伤抑郁期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

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4情感升华期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

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2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疏导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疏导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疏导摘要:探讨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以及化疗和康复阶段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疏导,使乳腺癌患者预后良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问题;心理疏导乳腺癌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据国内统计,发病率为23/10万。

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

乳腺癌作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和许多其他癌症一样,对患者的心理危害极大,如不能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将严重的影响患者在手术前、后、以及化疗和康复阶段的疗效和康复。

而且乳房作为女性身体特征的一部分,手术后的缺失,对患者的心理的打击也是严重的。

心理状况及疏导1、乳腺癌一经确诊,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重大打击,首先患者会感到死亡的临近,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小因人而异。

患者往往表现为孤独和焦虑,自卑、疼痛、担忧和失望四种类型(2)。

患者开始会担心死亡,会担心子女和亲人的未来。

这时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积极地以恰当的方式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使患者了解乳腺癌的预后是良好的,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经过短暂的心理调整,在接受手术前,患者求生的欲望强烈,开始关注手术大小,手术效果以及会纠结是否保乳治疗等。

由于对手术不了解和对手术环境的陌生,患者极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术前应向患者介绍乳腺癌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根治手术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经过治疗乳腺癌的预后是很乐观的。

在术前应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给患者减压。

手术开始时护理人员应尽量保持手术室的安静,并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主刀医生的医疗水平或者手术的成功案例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分散她对手术的注意力,鼓励患者积极、勇敢面对手术。

3、手术后局部疼痛,活动不便,麻醉过后的恶心、呕吐以及关注到身体的缺失等引起的失落,不良情绪就会到来。

蔡雁等(3)研究结果表明,术后乳房缺失患者会发生自我概念的改变、有强烈的不确定感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

乳腺癌病患围术期心理护理的研究和分析的论文

乳腺癌病患围术期心理护理的研究和分析的论文

乳腺癌病患围术期心理护理的研究和分析的论文乳腺癌病患围术期心理护理的研究和分析的论文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女性死亡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目前,对乳腺癌的治疗采取乳癌根治术为主,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

其特殊的手术创伤以及癌症本身对病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地的心理问题,因此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现将35例乳腺癌病人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我科20xx年5月—20xx年5月共收治35例乳腺癌病人,均为已婚女性,年龄33岁~72岁,平均49.5岁;全部行乳癌根治术治疗,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浸润性导管癌3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小管癌1例;住院时间12d~21d,平均住院16d。

2心理护理2.1术前心理护理由于对“癌症=死亡”的错误认识,病人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后,往往难以接受,表示怀疑。

同时特殊的手术方式让病人感到自己残缺不全,失去女性特征,担心自己在家庭及社会上的地位将会发生变化,难以进入先前的生活角色,不同程度地出现恐惧、抑郁、悲观失望等心理状况,失去生活的信心,有的病人甚至拒绝治疗。

为此病人入院后,要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倾听其主诉,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及心理活动。

鼓励家属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让病人感受到重视与关心,以减轻担心、沮丧、紧张、无助和悲观等不良情绪。

同时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及过程,术前或术后化疗方式及预后,告知术前的注意事项,提高病人对癌症的认识,消除对手术后的各种顾虑和不安,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中心理护理虽然术前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病人进入手术室,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和恐惧,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与病人沟通,适当交谈,详细讲解手术室的情况、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及术中的注意事项等,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

术中应加强巡视,保持手术间肃静,各项操作稳、准、轻、快,井然有序,避免无关谈笑及噪声,消除不良刺激对病人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术中应激反应发生。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综述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综述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综述1. 引言说到乳腺癌,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医学上的各种术语、化疗、放疗,这些听起来就像是在看一部惊悚片。

不过,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更轻松的话题,那就是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毕竟,身体的治疗固然重要,心灵的呵护也不可忽视嘛!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被诊断为乳腺癌,心里那个“咯噔”的感觉,简直比电影的反转还要震撼。

心理护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给患者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们知道,咱们不光要打败病魔,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心情!2.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2.1 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关系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的进展可谓息息相关。

有研究显示,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会影响免疫系统,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换句话说,心理上不舒坦,身体也会跟着“跟风”,这可真是让人捉急。

所以,心理护理就是在这时候登场,像个“心灵医生”,帮助患者缓解心理负担,让她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2.2 心理护理的目标那么,心理护理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让她们在风雨中也能看到阳光。

心理护理不仅仅是听听患者的烦恼,还包括教授一些放松技巧、情绪管理的方法。

就像老话说的,“愁眉苦脸没出路”,我们希望患者能用轻松的心态面对治疗,积极参与其中,毕竟“心态决定一切”嘛。

3. 心理护理的方法3.1 个性化心理支持在进行心理护理时,个性化的支持非常重要。

每位患者的经历和心理状态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像吃饭一样,有的人喜欢米饭,有的人则爱面条。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需求,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

比如,有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倾诉,有的则希望通过艺术疗法来表达自己,这些都是值得尝试的好方法。

3.2 团体支持与互助再来谈谈团体支持,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

想象一下,几个同样经历过风雨的人坐在一起,聊聊各自的故事,分享彼此的感受,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简直比什么药物都管用。

就像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面对生活的挑战,感觉压力一下子就小了许多。

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针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就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讨论。

心理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措施,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改善的过程。

在乳腺癌患者中,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方面,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可能带来负面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

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和治疗效果。

因此,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知干预:认知干预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心理认知方式以达到改变其心理状况的干预措施。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向患者传递正向信息、建立患者的自信心、减少负面情绪等手段从根源上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

研究表明,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认知干预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应对能力,有效缓解其精神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指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改变其心理状况的干预措施。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其社会支持,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通过药物改变患者心理状态以达到缓解其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

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但是,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总之,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具体实践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认知干预、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多种措施,从多个方面给予患者全方位、多维度的心理支持与照顾,以帮助患者尽快走出心理困境,重返正常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乳腺癌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的循证医学分析摘要目的评价心理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关联性。

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5年在国内文献上公开发表过的有关于中国女性乳腺癌和心理因素关联性的研究病例对照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核对,并建立数据库。

通过数据库计算后合并其效应值OR及95%CI,进行Meta分析以及有关数据的异质性检验,并通过影响研究效应值的主要因素为基础进一步进行亚组偏倚分析。

结果异质性结果(I2=40.2%,P=0.11>0.05),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OR(95%CI)为2.14(1.83,2.50),说明本次研究的分析结果的值异质性较小参考价值较高。

心理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关系选入文献的Meta分析:表示统计总数的菱形图案完全位于垂直线的右侧,计算合并效应值的OR(95%CI)为2.14(1.83,2.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心理问题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没有心理问题女性的2.14倍。

漏斗图分析:对纳入的8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图形基本对称,呈上窄下宽的漏斗形,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的偏倚程度小参考价值较高,纳入分析的大部分点位于95%CI内。

结论保持乐观开朗性格,增强对精神打击的耐受力,可能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危险性。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因素;危险因素乳腺癌是目前危害妇女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1],我国虽然是乳腺癌低发地区,但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大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或第二位[2]。

国内外对其病因进行过大量研究。

近些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腫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精神创伤和不良性格等心理因素是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但二者的联系强度(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各研究结果相差悬殊[3]。

本文检索和收集了2004~2015年国内期刊上发表的心理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关系的相关文献,经过筛选对其中的8篇心理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了Meta 分析,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各种常见心理因素和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以“乳腺癌”“心理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和文献追溯等方法,对以上范围内2004~2015年在国内文献上公开发表过的有关于我国乳腺癌和心理因素关联性研究的文献进行对照分析。

1. 2 文献的筛选及质量评价方法①研究目的、设计、统计方法相似;②有综合的统计指标:危险度估计(OR值);③汇总的结果可以用相应的统计指标表达。

根据以上入选标准,剔出研究质量差、信息少、数据不完整而无法利用的文献。

1. 3 统计学方法阅读纳入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按Meta分析的要求整理和核对数据并建立数据库,进行Meta分析及其相关对象特征的异质性检验,以入选样本的含量为纵轴,其效应量为横轴,通过规范输入相关数据,计算合并效应值的OR和95%CI。

偏倚是指在临床研究中,研究结果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偏离真实情况。

偏倚越小结果越准确。

绘制漏斗图可以了解研究结果的偏倚大小。

理论上讲,如果纳入研究的对象无发表偏倚,漏斗图上的各点围绕效应点散开分布,图形形状类似于一个倒置的漏斗,呈现左右对称的倒置漏斗状,如果不对称或不完整,则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2. 1 文献检索结果与纳入研究的特征经过检索从数据库中收集到关键词相符的文献168篇,详细阅读文章的主题和摘要后,排除了不相关的81篇文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全文,进一步排除了79篇,将最终符合研究条件的8篇病例对照研究纳入Meta分析,入选后各个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见表1。

2. 2 异质性分析:①异质性结果(I2=40.2%,P=0.11>0.05),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OR(95%CI)为2.14(1.83,2.50),说明本次研究的分析结果的值异质性较小参考价值较高。

②心理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关系选入文献的Meta分析:统计总数森林图(见图1),如图可见表示统计总数的菱形图案完全位于垂直线的右侧,计算合并效应值的OR(95%CI)为2.14(1.83,2.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心理问题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没有心理问题女性的2.14倍。

2. 3 发表偏倚分析:漏斗图分析:对纳入的8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见图2)图形基本对称,呈上窄下宽的漏斗形,如图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的偏倚程度小参考价值较高,纳入分析的大部分点位于95%CI内。

3 讨论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逐渐为人们所知,并逐渐被科学研究证明。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许多肿瘤疾病与心理因素、生活境遇有关。

精神心理因素在乳腺癌发病因素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2]。

研究发现[13],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癌症诊断前遭遇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心理压力增大,不良情绪成为一种应激源。

相关学者[14]的研究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就诊前5年有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经历、并较多地应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使不良情绪增多,心理压力增大,对早期乳腺癌发病有促进作用。

另有大量国内外文献[15],通过回顾性或前瞻性研究支持因为经历过多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而产生的烦恼、焦虑、疲倦、抑郁等不良情绪是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说明乳腺癌的发病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精神创伤、不幸生活经历、抑郁等不良心理女性极易产生抑郁情绪,导致内环境失衡,免疫力下降,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对体内突变细胞的监控能力和吞噬能力下降[16],当这些反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身心疾病以致肿瘤的发生,尤其是女性乳腺癌[17]。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异质性结果(I2=40.2%,P=0.11>0.05),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合并效应值OR(95%CI)为2.14(1.83, 2.50),说明本次研究的分析结果的值异质性较小参考价值较高。

心理因素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关系选入文献的Meta分析:表示统计总数的菱形图案完全位于垂直线的右侧,计算合并效应值的OR(95%CI)为2.14(1.83,2.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心理问题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没有心理问题女性的2.14倍。

漏斗图分析:对纳入的8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图形基本对称,呈上窄下宽的漏斗形,如图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的偏倚程度小参考价值较高,纳入分析的大部分点位于95%CI内。

精神和心理的负面影响增加了乳腺癌的危险性,这一点已为大多数文献所证实。

综上所述,保持乐观开朗性格,增强对精神打击的耐受力,可能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1] 方琼英,吴琼,张秀玲,等. 乳腺癌的流行现状分析.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5):333-335.[2] 韩定芬,马骏,周新,等. 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256-260.[3] 阎子海,肖永红,张文杰,等. 心理因素与女性乳腺癌关系的Meta 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748.[4] 柏刁,郑伯军,张飞云,等. 210例乳腺癌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6):470-475.[5] 林杰. 慈溪市女性乳腺癌患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2008.[6] 聂建云,金丛国,唐一吟,等. 行为因素对云南省妇女乳腺癌患病的影响. 现代肿瘤医学,2009,17(4):656-657.[7] 张宏,余建军,刘兰,等. 宁夏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5):470-472.[8] 岂怀华,张景华,姚三巧,等. 女性人格特征对其乳腺癌发病的影响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1):3573-3576.[9] 方亚,胡海兰. 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及其变化. 中国卫生统计,2009,26(3):241-243,246.[10] 吕姝,茅婕,罗婷,等. 上海市某区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初級卫生保健,2015,29(3):36-38.[11] 成芳,木克代斯,司马义,等.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卫生统计,2010,27(4):364-365,368.[12] 陶旻枫,丁辉,刘丽,等. 乳腺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4):423-426.[13] Price MA,Tennant CC,Butow PN,et al. The role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rcinoma:Part II. Life event stressors,social support,defense style,and emotional control and their interactions. Cancer,2015,91(4):686-697.[14] Howe GR,Hirohata T,Hislop TG,et al. Dietary factors and risk orbreast cancer:Combined 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 J NaCancer Ins,2005,82(7):561-569.[15] Steven JB,M Cristina L,Andre V,et a1. Breast Cancer Risk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Results from a large case-control study. Int J Epidemiol,2006,26(5):915-923.[16] 李军,王茂生,黄健,等.乳腺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58-159.[17] 吴家刚,方亚.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医学与社会,2005,18(1):1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