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考《训诂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训诂学》自考资料

《训诂学》自考资料

《训诂学》自考复习参考资料第一章导论一、什么是训诂?训”和“诂”原是解释词语的两种不同法则。

“训”,许慎《说文解字》:“训,说教也。

”段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

明梅膺祚《字汇》:“训,释也。

如某字释作某义,顺其义以训之。

”“诂”,《说文》:“诂,训故言也。

从言,古声。

”段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人,是之谓诂。

”魏张揖《杂字》:“诂者,古今之异言;训者,谓字有意义也。

”唐孔颖达《毛诗·周南·关睢诂训传疏》:“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故《尔雅序篇》云:《释诂》、《释言》通古今之字,古与今异言也。

《释训》言形貌也。

” •“训”、“诂”连用,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二、训诂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黄侃先生说:“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

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此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

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 根据黄先生的阐述,综合历代学者的意见,我们可以这样来说明训诂学这门学科的性质: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语义为核心、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并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科学。

它是兼包解释、翻译和其他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训诂学的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训释方式,掌握其系统条贯,说明其表达情状,进一步探求语言的发展规律、本原和演变,从而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

三、由于时地变迁,人们阅读古书有哪些障碍?(1)语音方面的变化。

文字产生之初,相同声符的形声字,它的读音当是相同的。

但是,我们发现,相同声符的形声字在周秦时的读音已经不同了。

如以“以”(余母之韵)为声符的“台”“似”“矣”的字一分化成三个不同的音。

(2)词汇的变化。

北京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北京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A. 《诗经》B. 《说文解字》C. 《论语》D. 《左传》答案:B2. 训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文字的起源B. 文字的演变C. 文字的解释D. 文字的书写答案:C3.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典籍中?A. 《周礼》B. 《尔雅》C. 《礼记》D. 《周易》答案:B4.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荀子C. 郑玄D. 王充答案:C5. 训诂学中,“形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词义B. 解释字形C. 解释字音D. 解释字的结构答案:B6.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事B. 象形C. 会意D. 拼音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方法?A. 比较法B. 历史法C. 文化学法D. 统计法答案:D8. “训诂学”一词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教育B. 解释C. 翻译D. 评论答案:B9.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资料?A. 《康熙字典》B. 《说文解字注》C. 《古文观止》D. 《资治通鉴》答案:B10. 在训诂学中,“声训”是指什么?A. 解释词义B. 解释字音C. 解释字形D. 解释字的结构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ACD)A. 古代文献B. 现代汉语C. 古代词汇D. 古代语法12.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BC)A. 文献考证B. 比较研究C. 系统分析D. 实验模拟13.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D)A. 古籍整理B. 古文教学C. 现代文学创作D. 汉字信息处理14. 下列哪些典籍对训诂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ACD)A. 《说文解字》B. 《红楼梦》C. 《尔雅》D. 《广雅》15. 在训诂学中,“义训”通常指的是什么?(AB)A. 解释词义B. 解释短语或句子的意义C. 解释字形D. 解释字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1310-北京市-训诂学

1310-北京市-训诂学

1310-北京市-训诂学总分:100一、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训诂义务是用语言阐明语言的举动,要紧有________、________跟考证义务。

(2分)2、纂集使字、词、义分开它所依靠的语言状况,成为相互依靠的一群,它表示语言系统,表达了综合研究的趋势,非纂集类专书是在清楚实践指导下的研究结果,本身就包括实践课题。

这些都阐明训诂专书已进入了________范畴。

(2分)3、《经籍纂诂》属于________型训诂专书,《说文解字》属于________型训诂专书。

(2分)4、《楚辞补注》是________代学者________的著作。

(2分)5、《年纪》一经有《左传》、《________》、《________》。

(2分)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10分〕6、从一个汉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蟋蟀〞、“犹豫〞中的每个汉字分不记录〔〕(1分)A:一个单音节词B:两个单音词的组合C:一个单语素D:双音语素中的一个音节7、《尚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孔颖达疏:“润下炎上曲直从革,即是水火木金,体有天分;其稼穑以人事为名,非是土质天分。

生物是土之天分,其稼穑非土天分也。

爰亦曰也,变曰言爰,以见此异也。

〞据孔颖达疏,原文所用的修辞方法是〔〕(1分)A:连文B:变文C:互文D:省文8、《左传·成公二年》:“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

〞杜预注:“攻龙门也。

〞按照杜预的注,加点的“门〞属于〔〕(1分)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D: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9、训诂中以音义相关的词作为训释词,从而一样两词之间同源关系的训释用语是〔〕(1分)A:犹B:谓之C:之言D:曰10、《周礼·天官·小宰》:“以时颁其衣裘。

〞郑玄注:“颁读为班,班,布也。

〞注释用语“读为〞阐明的字际关系是〔〕(1分)A:通假字与本字B:古今字C:异体字D:同义字11、主见“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并著有《广雅疏正》的学者是〔〕(1分)A:顾炎武B:段玉裁C:戴震D:王念孙12、以下各项中,编纂目的是汇合先秦古训,以便做到以标准语释方言俚语,以常用词释难僻词语,以当代语言释古语的训诂专书是〔〕(1分)A:《释名》B:《方言》C:《尔雅》D:《经典释文》13、指出“诂者,古也。

自考训诂学重点(北京)

自考训诂学重点(北京)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绪论 (2)第一章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 (2)第二章随文注释的训诂材料 (4)第三章训诂专书 (5)第四章注释原理 (5)第五章训诂考证的工作与材料 (8)第六章训诂考证的方法 (8)第七章训诂学的应用 (10)绪论第一章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今文经的学问叫今文经学。

《史记》三家注★《史记》三家注(名词解释)《史记》注本的合称,刘宋时代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为《史记三家注》。

两汉时期的训诂历史地位★训诂学史上,两汉时期的训诂历史地位如何?(论述题)汉以前,《诗》、《书》之类著作还可看懂,所以不需多加训诂。

到了汉代,距离《诗》、《书》等成书的时代远了,社会上要求有训诂的知识。

除了随文释义的注解书之外,《尔雅》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成为训释词义专书之祖。

方言的复杂促使方言学的兴起,《方言》成书,成为比较方言学的先驱。

文字符号的变化促进字书的出现,逐渐形成文字学基本理论,并由《说文解字》的问世而达到高峰。

“声训”的具体提出使人们考虑到语音和语义的关系问题,开了语源学的先河。

总之,汉代训诂的成就,给后世语言文字的分析研究做出了范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后世语言学所借鉴。

《尔雅》★《尔雅》(名词解释)《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按事类编排的同训词典,大约在战国时期即已经开始辑录,经过较长时间的递相增益,汉初才完备。

第二节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魏晋隋唐)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内容★分析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内容,说明其特点。

(论述题)裴松之的注以考核史实为主,对史实多有补充和辨正。

注中列举魏晋人的著作达200余种,所截取的史料比较完整,注文条目也相当多,文字总数远远超出正文。

内容主要着重以下四点:一,应载而未载的史事,加以增补;二、同是一事,说法歧异,则采录异闻;三、对错误的记载予以纠正;四、对史事和陈寿的不正确看法进行评论。

比如对《武帝纪》的注,补缺方面,裴松之补充了曹操的姓名情况及得姓的由来;备异方面,补充了《世语》不同的记载;纠谬方面,指出记载失实之处;评论方面,对部分史实进行评述。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1)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1)

⼀、训诂的功能:汉代⼈去读先秦或更早的典籍,已略有困难;⽽到了唐代,⼀般⼈对两汉、先秦的典籍,就更不容易懂了。

所以,在阅读和研究古代⽂献时,就需要⾸先扫清⽂字障碍,减少语⾔隔阂。

⼆、“训诂”这两个字连⽤,始于汉代的《⽑诗诂训传》。

唐代的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

他说:诂者,古也。

古今异⾔,通之使⼈知也。

三、《⽑诗诂训传》,是⽑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简称《⽑传》。

“传”是⼀种发明经典⼤义的体例。

“春秋三传”有左丘明的《左传》、公⽺⾼的《公⽺传》、⾕梁⾚的《⾕梁传》。

⽑亨注释《诗经》虽有叙事,但却以解释语⾔为主,所以叫《⽑诗诂训传》。

四、孔颖达的意思是说,诂和训,是解释语⾔的两个不同的法则:(⼀)“诂”是解释“异⾔”的。

所谓“异⾔”,就是同⼀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有不同的称呼。

因时⽽产⽣的异⾔,也就是古语。

因地⽽产⽣的异⾔,也就是⽅⾔。

对因时⽽异的古语,⽤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异的⽅⾔,⽤当时的标准语(雅⾔)去解释,这就是“诂”。

(⼆)“训”是道形貌的。

所谓“道形貌,就是对⽂献语⾔的具体的含义,进⾏形象的描绘、说明。

五、近代学者黄侃先⽣对“诂”、“训”⼆字的解释,反映了训诂学进⼀步发展后所具有的新的含义。

‘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

黄侃先⽣对‘诂训’的解释,说明他已有了词义的系统的观点。

在解释词义的时候,⾸先要推求它的本义,即可以推溯的最原始或最核⼼的意义,然后沿着词义发展的线索,找出它不同的引申义。

这样才能完成对⼀个多义词词义系统的解释。

⽐如(诗经·⼤雅·⼤明),⽑亨不把“京”解释作“京师”,⽽解释作“⼤”。

他的意思说,“京师”的意思,是从“⼤”这个本义⾥引申出来的。

六、训诂学是在发展中经过不同的阶段逐步建⽴起来的。

那时的训诂⽅式主要是注释书(包括传、注、疏、笺等)。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串讲资料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串讲资料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串讲复习题名词解释1 右文说:以宋代王圣美为代表的一种对汉字音义关系的看法;“右文说”反映了当时学者对汉字的认识,,即通常在形声字右侧的声符也表示意义,右文说注意到语音与语义的联系,也反映了一部分汉字的声符表意现象,有其可取之处;但右文说”以偏概全”没有摆脱字形的束缚,未能科学地解释音义关系问题。

2 章太炎:近代国学大师,具有深厚的小学、经学和史学根底。

为中国语言文字学的独立和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对训诂方法的总结,对词义引申、词语派生、文字变易等规律的揭示,在训诂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他的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等。

3 杨树达:现代著名语言学家,研究范围广,成果多。

其著作与训诂相关者,有《训诂学讲义》、《积位居小学述林》、《积位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官》等。

他对于训诂学的贡献有三条:1构拟过一套训诂学体系。

2对汉语词源学的研究具体而微,且能归纳出条理。

3在训诂学实践中能有意识地用语法助训诂。

4 郑玄:东汉末年的郑玄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

他融汇古今文经学,各取其长,遍注群经。

他以古释今,注意古今字的变化;音声求义,破假借而读本字,在训诂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推动了训诂工作发展。

著作有:《毛诗笺》、《仪礼注》、《周礼注》、《礼记注》。

5《昭明文选注》:是南北朝时期李善所作的一部文学总集。

采用了”征引“的训诂体式,有较浓的文学色彩。

6 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7 道形貌: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8 注释工作:用现代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

注释工作通常是随文释义的。

9 纂集工作: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一是为了集中使用某些材料而编纂;二是集中某些材料之外,还要通过编纂来证实某种理论。

10 考证工作:考释和证明的合称。

考释是指找出已经作出的训释的原始依据;证明是提出有力的证据。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204-全国-训诂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204-全国-训诂学

1204-北京市-训诂学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1分)A:疏B:筏C:音义D:释文2、下列著作,郭璞作注的是()(1分)A:《诗经》B:《尔雅》C:《周易》D:《尚书》3、汉朝人注释经籍奠定了训诂学的基础,代表人物有()(1分)A:毛晋B:郑玄C:孔颖达D:邢昺4、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出现在()(1分)A:先秦B:两汉C:魏至唐D:宋至明5、“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1分)A:互训B:推因C:摹写D:义界6、“盗,逃也”。

释义的方式是()(1分)A:互训B:直训C:义界D:推因7、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1分)A:《周易正义》B:《论语正义》C:《孝经正义》D:《尔雅正义》8、提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1分)A:读若B:谓C:如字D:析言9、”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中“清规”指()(1分)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B:满清规矩C:清真规矩D:繁琐、不合理的成规10、《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中”薄“的读音是()(1分) A:bóB:bòC:báoD:pò11、古籍在刻印、传抄的过程中出现失落字的现象称为()(1分)A:衍文B:脱文C:讹文D:倒文12、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1分)A:《尔雅》B:《经传释词》C:《经典释文》D:《释名》13、《孟子正义》的著者是()(1分)A:陈奂B:马瑞尘C:刘宝楠D:焦循14、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1分)A:东汉B:唐代C:宋代D:清代15、《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归“指()(1分) A:出嫁B:回家C:偿还D:行礼16、《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槟郎。

句中“仁频”来自()(1分) A:朝鲜语B:日语C:爪哇语D:马来西亚语17、利用他书来校勘本书的校勘法叫做()(1分)A:对校法B:他校法C:文物校书法D:理校法18、下列词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1分)A:庄严B:庄重C:严肃D:威严19、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1分)A:之言B:当为C:读若D:析言20、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中“政”指()(1分)A:统治B:赋税C:政治制度D:统治者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训诂的方法包含()(2分)A:据文证义B:依境别义C:因声求义D:以形索义E:析词审义2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体有()(2分)A:李善注B:五臣注C:郭璞注D:范宁注E:孔颖达注23、章炳麟《国故论衡》认为,“训诂”包含()(2分)A:通论B:驸经C:序录D:略例E:概说24、古书中,用来进行声训的术语是()(2分)A:之为言B:之谓C:之言D:谓之E:谓25、词义的褒贬变化的原因是()(2分)A:文化传承B:社会因素C:语言因素D:个人因素E:历史解读三、填空题(共10题,共10分)26、《尔雅》本为儒家经典之一,凡________类,共释2204事,是研究先秦词汇和阅读古籍的重要参考书。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110-全国-训诂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110-全国-训诂学

1110-北京市-训诂学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从一个汉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列子·汤问》“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属于()(1分)A:一个汉字记录一个单音词B:一个字记录两个单音节词的组合C:一个字记录多音语素中的一个音节D:一个汉字记录多音节词中的一个语素2、《汉书·黔布传》:“前年杀彭越,往年杀韩信“张晏注:”往年与前年同耳,文相避也。

“,原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1分)A:变文B:连文C:互文D:省文3、《公羊传·宣公六年》:“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

入其闺,则无人闺焉者”。

何休注:“是无人于闺门守视者也。

”根据何休的注,加点的“门”、“闺”属于()(1分)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D:名词作状语4、在训诂中用来表示事物的某种形态,有描写作用,意为:“ 的样子”的训释用语是()(1分)A:曰B:谓C:犹D:貌5、《周礼·天官·冢宰》:“共其财用之币齎。

”郑玄注:“齎、资同耳。

”注释用语“同”说明字际关系是()(1分)A:古今字B:异体字C:借字与本字D:通假字与本字6、特别重视古音学,主张以古音求古义,明确指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从而奠定清一代即音求义的训诂方法论基础的学者是()(1分)A:王夫之B:顾炎武C:俞樾D:王念孙7、下列各项中,编纂目的是对老百姓日常称说但不知其来源的词语进行探源的训诂专书是()(1分)A:《尔雅》B:《方言》C:《释名》D:《广韵》8、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的学者是()(1分)A:郑玄B:马瑞辰C:章太炎D:黄侃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再度注释的注释书是()(1分)A:王弼《老子注》B:皇侃《论语义疏》C:刘炫《毛诗述义》D:孔颖达《五经正义》10、在训诂学史上,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是()(1分)A:先秦两汉B:魏晋隋唐C:宋元明D:清代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1、考证工作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合称。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学B. 古代语言文字C. 古代历史D. 古代哲学答案:B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文献中?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尚书》答案:D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研究B. 词源研究C. 语义分析D. 文本解读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古代词语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校对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5.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A. 古代文献B. 古代碑刻C. 古代器物铭文D. 所有以上答案:D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校对D. 注释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目的?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古代文化C. 促进语言发展D. 研究古代社会答案:C8.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什么?A. 仅用于学术研究B. 促进语言规范化C. 帮助理解古代文献D. 以上都是答案:C9. 训诂学研究中,对词语的解释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词语的字面意义B. 词语的语境C. 词语的时代背景D. 所有以上答案:D10.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工具有哪些?A. 词典B. 辞书C. 古文观止D. 所有以上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______和______的学科。

答案:语言;文字2.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对古代______的解释。

答案:词语3.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______。

答案:现代文献4.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理解古代文献5. 训诂学研究中,词语的解释需要结合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字面意义;语境;时代背景6.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书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词典;辞书7.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______。

北京自考《训诂学》考试大纲

北京自考《训诂学》考试大纲

北京⾃考《训诂学》考试⼤纲北京市⾼等教育⾃学考试课程考试⼤纲第⼀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的⼀、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北京市⾼等教育⾃学考试汉语⾔⽂学专业(本科)专业课,教材采⽤⾼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出版的《训诂学》(第2版),王宁主编,李国英、李运富副主编。

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具性,⽬的是让学员在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上,进⼀步直接阅读各种古代训诂材料,掌握训诂原理和注释体例,从⽽提⾼古籍阅读能⼒,并能在实际⼯作中应⽤训诂学知识解决⼀般程度的疑难问题。

本课程的特点有:⼀、本课程所讲解的训诂学理论与⽅法都来⾃对古⼈注释古书的训诂实践的归纳,它的基础是古代⽂献,它所⾯对的材料相对来说⽐较艰深。

古籍阅读是本课程的基础,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定要阅读并且读懂⼀定量的原始⽂献,包括古注、训诂专书与字词考证材料,在这个基础上理解本课程讲述的训诂体例、训诂原理与训诂⽅法。

⼆、训诂学知识的增长和运⽤训诂学知识的能⼒的提⾼依赖长期的积累。

古往今来关于字词训诂的材料卷帙浩繁,⽽且往往琐碎零散,不太可能在短时间⾥把握如此⼤量的材料,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应该着⼒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同时,长期地耐⼼地积累关于字词训诂的知识,循序渐进地提⾼。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阅读⼀定量的训诂材料,理解和掌握训诂学的概念术语、基本原理和⽅法,并能适当应⽤。

1.掌握训诂的概念,了解训诂学的内容和范围,以及训诂与训诂学的关系。

2.了解训诂学的产⽣与发展过程,以及训诂⼯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3.熟悉训诂材料的基本类型,了解随⽂释义的注释书、经过类聚的“⼩学”专书和从语⾔⽂字⼊⼿的专门考证等各类训诂材料的内容、体式、结构和特点。

4.掌握以形索义、因声求义、⽐较互证三⼤训诂⽅法。

5.了解训诂学的应⽤范围,并且能够运⽤训诂学的⽅法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训诂学的学习以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为基础,同时⼜是古代汉语课的延展与深⼊,学习训诂学⽆疑会提⾼古代汉语的⽔平。

训诂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训诂学(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训诂学复习资料目录总论 (3)第一章训诂的方法 (5)第二章训诂的方式 (6)第三章词义引申与褒贬 (6)第四章方言俗语的词义 (7)第五章外来用语的词义 (7)第六章训诂要籍 (7)第七章训诂学小史 (9)第八章训诂学的现状与未来 (11)第九章训诂的教学与研究 (12)第十章关于古书的阅读 (13)总论优先级知识点名称主观题较常考得背新版《辞海》对训诂的定义★★简述新版《辞海》对训诂的定义。

(简答题)训诂就是对语言,主要是对古代语言作解释。

用语言解释语言(包括方俗词语)是训诂的一般含义,对古文献语言作解释是训诂的特定含义。

最常考死背什么是训诂学★★什么是训诂学?(论述题)什么是训诂学,有各种不同说法。

其中比较通行的一种,是把训诂学跟音韵学、文字学并立起来,认为“训诂学也就是语义学”。

新版《辞海》给训诂学下的定义及所作的说明基本上也是这样。

它说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的研究词义的学科。

偏重在研究古代的词义,特别是以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

也综合分析古书中的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这个定义有合理部分,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我国传统语言学有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曾统称为“小学”。

训诂学既是传统的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字学、声韵学、语义学、历史语法学、文言修辞学及校勘学等的综合运用。

它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是语言学里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强的技术科学。

最常考死背训诂学的任务★★试述训诂学的任务。

(论述题)照传统的说法,训诂学的任务主要有三项:1.“释古今之异言。

”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代词语。

(晋·郭现《尔雅·释话》注)2.“通方俗之殊语。

”—用通语释方言。

(同上)3.“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

(《毛诗诂训传》唐·孔颖达疏)这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训诂学考试大纲(完)

训诂学考试大纲(完)

第一章绪论1.训、诂、训诂、训诂学四个词的含义。

2、训诂与小学的关系。

3、先秦时期散见与经传中的例子。

4、具有代表性的随文释义的注疏著作。

5、具有代表性的通释词义的专注。

6、具有代表性的考订性质的训诂考著。

7、古人研究训诂的目的。

8、我们今天研究训诂的目的。

9、训诂对研究和学习古书的作用。

10、训诂对编纂字典辞书的作用。

第二章训诂简史11、证明训诂产生于春秋时期的著名例子—晋大夫叔向解说《昊天有成命》12、汉代训诂大发展的原因。

13、汉代著名的训诂家。

14、两汉的经书注解和训诂专书。

15、经古今文之争最初的争论是什么。

16、古文指什么、今文指什么。

17、谁提出古文经学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

18、魏晋时期的经书注本、史汉三国志注本、老庄注本。

19、义疏20、广雅、字林、玉篇21、五经正义、唐代的史汉注本、唐代的文选注本、一切经音义经典释文。

22、宋代学风大变,一变是宋人对经传大胆怀疑,二变是宋人重义理而轻章句训诂,这两种变化各有利弊,各举一例说明。

23、朱熹在古书注释上的成绩。

24、朱熹对古书注释的见解。

25、右文说。

26、字汇在编排方法上的重大创新。

27、字汇和正字通与康熙字典的关系。

28、戴段二王提出的训诂新原则、新观点。

29、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

第三章训诂的术语和方法30、浑言析言之言之为言如字互文31、声训的理论基础。

32、因声求义的声训与唯心主义的真诠学的区别。

33、汉代声训的特点。

34、汉代声训家对干支字的解释。

35、刘熙释名的特点。

36、释名的价值。

37、异字相训中形体部分相同者的三种声训方式。

38、同字相训的特点。

39、段玉裁提出的因声求义的三条训诂原则。

40、声训的作用。

41、古音通假应遵守的两条原则。

42、先秦形训的例子。

43、形训的基础和例子。

44、说文讲错字形的例子。

45、说文讲错的本义的例子。

46、形训流弊的三种表现。

47、在运用字形来探求词义时,必须符合的三个条件。

北京自考《训诂学》串讲讲义

北京自考《训诂学》串讲讲义

北京自考《训诂学》串讲讲义绪论一、训诂工作与训诂材料1. 训诂名称的由来“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唐代的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

他说:“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 孔颖达的意思是说,诂和训,是解释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法则:(一)“诂”是解释“异言”的。

所谓“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因时代不同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

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方言。

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

(二)“训”是道形貌的。

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对于训诂二字的理解,马瑞辰有《毛诗诂训传名义考》;黄侃说,“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

2. 训诂工作(1)注释工作。

用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

(2)纂集工作。

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

(3)考证工作。

考释和证明的合称,考释是指找出已经作出的训释的原始依据;证明是提出有力的证据。

3. 训诂材料(1)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2)纂集类训诂专书。

例如《尔雅》、《说文解字》、《释名》、《方言》等。

(3)考证材料。

清代一些大家的考证专书有顾炎武的《日知录》、王念孙和王引之父子的《读书杂志》与《经义述闻》、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等。

也有的直接以“考”命名,如钱大昕的《二十二史考异》、赵翼的《亥余丛考》、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等。

二、训诂体例与训诂原理1.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

2. 训诂原理,指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学作品B. 古代文献资料C. 古代语言文字D. 古代历史事件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校勘B. 训解C. 翻译D. 诠释答案:C3. “训诂”一词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 《论语》B. 《孟子》C. 《尔雅》D. 《说文解字》答案:C4. 训诂学中“训”和“诂”分别指的是什么?A. 训:解释;诂:注释B. 训:注释;诂:解释C. 训:翻译;诂:注释D. 训:翻译;诂:解释答案:B5. 训诂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A. 了解古代文化B. 理解古代语言C. 翻译古代文献D. 传承古代知识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古文字研究B. 古音韵研究C. 古代文献校勘D. 古代文献翻译答案:ABC2.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古籍整理B. 古代文化研究C. 古代文学创作D. 古代语言教学答案:ABD3. 训诂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尊重原文B. 客观公正C. 创新性D. 系统性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学科。

(对)2.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只有校勘和训解。

(错)3. 《说文解字》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对)4.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古代文学作品。

(错)5. 训诂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传承古代知识。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训诂学的研究意义。

答案:训诂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古代文化,促进古代语言文字的研究,为现代语言文字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列举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工具书。

答案:《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海》、《辞源》等。

3. 简述训诂学与校勘学的关系。

答案:训诂学与校勘学密切相关,校勘学是训诂学的基础,训诂学在对文献进行校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献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和注释。

全国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献的编纂B. 古代文献的注释和解释C. 古代文献的版本比较D. 古代文献的修复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经典之作?A. 《说文解字》B. 《史记》C. 《资治通鉴》D. 《红楼梦》答案:A3.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音韵学B. 解释词义C. 语法分析D. 文献校对答案:B4. 在训诂学中,“诂”通常指的是什么?A. 对古代文献的注解B. 对古代文献的翻译C. 对古代文献的评论D. 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答案:A5. 以下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荀子C. 王阳明D. 郑玄答案:D6.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A. 诗歌、散文、小说B. 法律、历史、哲学C. 所有古代文献D. 仅包括经典文献答案:C7. 训诂学中的“注”和“疏”有什么区别?A. “注”是对词义的解释,“疏”是对“注”的进一步解释B. “注”是对文献的校对,“疏”是对文献的评论C. “注”是对文献的评论,“疏”是对文献的校对D. “注”和“疏”没有区别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文献的真伪鉴定B. 文献的版本校对C. 文献的词义解释D. 文献的语法分析答案:A9. 训诂学在现代有什么应用价值?A. 仅供学术研究B. 帮助理解古代文化C. 用于古代文献的修复D. 作为法律判决的依据答案:B10.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训诂学研究方法?A. 文献考证B. 词义分析C. 文本对比D. 实验模拟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文献考证B. 词义分析C. 文本对比D. 实验模拟E. 版本校对答案:A B C E12. 训诂学在古代主要服务于哪些领域?A. 文学创作B. 法律解释C. 历史研究D. 哲学讨论E. 政治宣传答案:B C D13.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的研究对象?A. 《诗经》B. 《论语》C. 《左传》D. 《道德经》E. 《红楼梦》答案:A B C D14. 训诂学对于理解古代文献的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 帮助理解古代词汇B. 帮助理解古代语法C. 帮助理解古代文化背景D. 帮助理解古代社会制度E. 帮助理解古代科学技术答案:A B C D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古代文献的注释和翻译B. 古代文献的教学和研究C. 古代文献的数字化处理D. 古代文献的修复和保护E. 古代文献的法律解读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专业课,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的《训诂学》(第2版),王宁主编,李国英、李运富副主编。

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目的是让学员在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直接阅读各种古代训诂材料,掌握训诂原理和注释体例,从而提高古籍阅读能力,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训诂学知识解决一般程度的疑难问题。

本课程的特点有:一、本课程所讲解的训诂学理论与方法都来自对古人注释古书的训诂实践的归纳,它的基础是古代文献,它所面对的材料相对来说比较艰深。

古籍阅读是本课程的基础,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阅读并且读懂一定量的原始文献,包括古注、训诂专书与字词考证材料,在这个基础上理解本课程讲述的训诂体例、训诂原理与训诂方法。

二、训诂学知识的增长和运用训诂学知识的能力的提高依赖长期的积累。

古往今来关于字词训诂的材料卷帙浩繁,而且往往琐碎零散,不太可能在短时间里把握如此大量的材料,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着力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同时,长期地耐心地积累关于字词训诂的知识,循序渐进地提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阅读一定量的训诂材料,理解和掌握训诂学的概念术语、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适当应用。

1.掌握训诂的概念,了解训诂学的内容和范围,以及训诂与训诂学的关系。

2.了解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训诂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3.熟悉训诂材料的基本类型,了解随文释义的注释书、经过类聚的“小学”专书和从语言文字入手的专门考证等各类训诂材料的内容、体式、结构和特点。

4.掌握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三大训诂方法。

5.了解训诂学的应用范围,并且能够运用训诂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训诂学的学习以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为基础,同时又是古代汉语课的延展与深入,学习训诂学无疑会提高古代汉语的水平。

2.训诂学是古代“小学”的一个分支,早期训诂学涵盖了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篇章在内的丰富内容。

现代训诂学虽然已经发展为语言文字学中以语义为主的一门独立学科,但仍然具有综合性,它与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文章学等课程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这些学科的知识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3.训诂学主要关注的领域是语义,它与词汇学、语义学很接近,但是它并不等于词汇学、语义学。

训诂学不是直接地面对文献的语义,而是通过古人对文献语义的解释材料来探求和观察语义现象。

词汇学、语义学的内容对于训诂学的学习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4.训诂学以解决古籍阅读问题为目的,带有较强的工具性。

因此,训诂学是学习一切以古代汉语为载体的课程,比如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古代文化学、中医学等等课程的工具。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课程内容一、训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1.训诂名称的由来由于语言及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在阅读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文献典籍时,会遇到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献原意,早在汉代就有了以扫除文献阅读中的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专门工作,这就是训诂。

“训”与“诂”两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著的《毛诗诂训传》。

唐代的训诂家孔颖达认为,“诂”与“训”是解释语言的两种不同的法则:“诂”是解释“异言”,即解释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称呼;“训”是“道形貌”的,即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训诂两字连用,可以表达一个共同的意思,即解释。

对“训”“诂”两字的含义,人们的理解并不尽相同。

马瑞辰认为“单词则为诂,重语则为训”,将“训”解释为释“重语(叠音词)”,明显与孔颖达不同。

而近代学者黄侃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这样的解释反映了训诂学进一步发展后所具有的新含义,体现了词义分本义、引申义的系统观点。

二、训诂工作与训诂材料训诂是一种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注释工作:用易懂易知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懂难知的文献语言。

注释工作总体上分为两类:文意训释与词义训释。

它们的区别在于训释的要点:词义训释是对客观词义进行表述;文意训释是在词义训释的基础上讲解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疏通句、段、章的思想内容。

(2)纂集工作: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

纂集工作的目的体现在两种不同的编纂宗旨上:一是为了集中使用某些材料而编纂;二是在集中某些材料之外,还要通过编纂来证实某种理论。

(3)考证工作:找出已经做出的训释的原始依据,或对尚未做出明确训释的疑难词进行探究,并提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考释结果的正确性。

3.训诂材料训诂工作所产生的成果,就形成训诂材料。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1)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2)纂集类训诂专书。

纂集工作产生的训诂材料是根据一定原则纂集编排的训诂资料或训诂专书,如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

(3)考证材料。

早期以二度注释的形式存在,例如唐代孔颖达等的《五经正义》中就包含了不少考证;清代的考据大多是以笔记与杂记的形式存在,一些大家的考证已经汇集成专书,如顾炎武的《日知录》、高邮王氏父子的《读书杂志》与《经义述闻》、钱大昕的《十驾斋养心录》与《二十二史考异》等。

三、训诂体例与训诂原理1.训诂体例。

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与条例。

传统训诂学中的训诂体例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觉的体例,训诂家在训诂工作开始时就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下制订的,它体现为固定的表述格式和程式化用语;一种是自然的体例,是由训诂家对材料的把握比较熟练而自然形成的较为一致的程式化语言格式,它缺乏理论的一致性。

2.训诂原理。

指从训诂工作与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要想使训诂学从纯经验性的技艺走向具有系统理论的科学,就必须进行训诂原理的探讨和阐明。

有了训诂原理的指导,训诂实践将会变得更加科学,有利于澄清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糊涂认识,例如“反训”等。

训诂工作者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介绍,二是发展。

不管从哪方面说,训诂研究的重心应当转移到训诂原理的探讨和阐明上来。

四、训诂学1.训诂学的内容与范围。

训诂学是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

训诂学与训诂密不可分:因为有了训诂,才会有训诂学。

训诂学与训诂又不是一回事: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工作与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训诂学的范围,从传统训诂学到现代训诂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训诂学,包括一切语言单位和各种语言要素的规律;晚期训诂学,与文字、音韵分立,偏重研究语义;现代训诂学,其理论研究范围是古代文献语言的词汇,而且偏重语义。

2.训诂学的学科定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训诂学是古代“小学”的一部分,是语言文字学的前身;训诂学与汉语历史词汇学和汉语历史语义学范围相当,但是范围较历史语义学和历史词汇学要宽;汉语词源学是从训诂学中派生出来的;词典学与训诂学也有很明显的渊源关系。

训诂学与文字学、音韵学的关系更密切:一方面,训诂学是文字学、音韵学的落脚点;另一方面,训诂学在解释语言时,是不能脱离文字的基础和语音的线索的。

3.应用训诂学与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而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

二者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学要想走向现代,就必须加强理论方面的建设。

在强调理论建设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忽视应用,应用是训诂学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

例如,从理论上阐明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的差别,对于正确运用训诂材料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从理论上澄清造意和实义的区别,可以更好地指导形训这一训诂方法的应用。

五、训诂学的学习方法1.严格把握第一手材料2.掌握训诂学的科学原理3.练好运用训诂学的基本功二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训诂与训诂学的定义,并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掌握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训诂体例,掌握训诂原理的内容、作用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训诂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理解应用训诂学与理论训诂学的内容及其关系。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训诂与训诂学的定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训诂原理的内容、作用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应用训诂学与理论训诂学的内容及其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训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1.1“训诂”一词的来源(识记)1.2孔颖达对训诂的解释(理解)1.3马瑞辰、黄侃等对训诂的不同理解(理解)1.4训诂的定义(识记)2训诂工作与训诂材料2.1训诂工作2.1.1训诂工作的内容及分类(识记)2.1.2文意训释与词义训释的区别(理解)2.1.3纂集工作的目的(理解)2.1.4考释与证明的联系(理解)2.2训诂材料2.2.1训诂材料的含义及分类(识记)2.2.2随文释义训诂材料的形式(识记)2.2.3纂集类训诂材料的代表作(识记)2.2.4考证材料的存在形式与代表作(识记)3 训诂体例与训诂原理3.1训诂体例3.1.1训诂体例的含义(识记)3.1.2自觉的训诂体例与自然的训诂体例的区别(理解)3.2训诂原理3.2.1训诂原理的含义(识记)3.2.2训诂原理的作用(理解)3.2.3训诂原理在实践的运用(理解)4 训诂学4.1训诂学的内容和范围4.1.1训诂学的内容(理解)4.1.2训诂与训诂学的联系与差别(理解)4.1.3训诂学的范围(识记)4.1.4确立训诂学范围所经历的三个时期(识记)4.2训诂学的学科定位以及其他学科的关系4.2.1训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4.3理论训诂学与应用训诂学4.3理论训诂学与应用训诂学的关系(理解)第一章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课程内容一、训诂的产生期——先秦两汉1.训诂的萌芽期——先秦训诂工作产生于先秦,是适应教育的需要。

先秦的训诂尚未独立和系统化,在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材料中,训释词或解释语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让人明白被释词语的意义,同时也在阐明某种政治或哲学主张,甚至可以看作是证明某种观点的证据。

2.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两汉汉代开始了以解释文献语言为目的而系统进行的训诂工作。

当时的古文经中多古字古言,要明经义,必先解决语言文字上的疑难,因此古文经学偏重识字考据,究心名物训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