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现代汉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掌握好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非常重要。

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需要我们重点掌握和复习。

下面对现代汉语的复习重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汉字的基本认识汉字是中文的基础,是我们汉语文字的书写形式。

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掌握汉字的基本认识。

包括认识汉字的结构、笔画、发音和意义等。

此外,还要重点掌握一些常用的汉字,比如基本的日常用语、数字、部首等,这样才能更好地阅读和书写汉字。

二、词汇的扩充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我们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包括掌握一些常用词汇、短语和成语,同时还要了解一些专业术语和新词汇。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运用词汇,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

三、语法规则的掌握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则,是我们正确表达意思和理解语言含义的重要依据。

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比如词序、句式、语态、时态等。

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比如虚词搭配不当、句子结构混乱等。

只有掌握好语法规则,才能写出规范和通顺的现代汉语文章。

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阅读和写作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积累阅读量和写作经验。

通过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报纸、杂志、小说等,可以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而写作练习则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五、口语和听力能力的提高口语和听力是语言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我们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口语和听力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跟中国人交流、听力练习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口语和听力水平。

只有口语和听力能力都达到一定水平,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

考研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六修辞

考研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六修辞

《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第六章修辞1."说曹操,曹操到。

”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014A拈连B双关C比喻D借代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两句此举中用到了一和一修辞手法。

——20133.修辞上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不是语言的要素,因而跟语音、词汇、语法无关。

(判断2013)4.语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体风格上,在用词上没有什么差异。

(判断2013)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26.借喻,是指不说出本体,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判断2012)7."日去渐已远,衣袋渐已缓〃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18.下面哪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属于比拟?A小家碧玉B时雨点红桃千树C星星不如汗珠明D江山如此多娇20119."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这种比喻属于暗喻。

(10判断)10.〃张辉回答不出问题,急得两眼直冒绿光。

〃词类修辞手法使用恰当。

(10判断)第一节修辞概说本节关键词:修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修辞三原则:准确性、得体性、艺术性一、什么是修辞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4生如春花般烂漫,死似秋叶般静美。

5酒后的愁思,愈抽愈长。

I —1>a —f(-)准确性语言形式准确传达内容,包括思想感情、意图评价等。

(二)得体性语言形式切合特定语境、现实的交际环境。

(≡)艺术性语言表达趣味性。

语言准确得体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表达形式,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

第二节语音调节和利用本节关键词:音节搭配叠音、儿化声调平仄段落诗节一、什么是语音修辞语音形式是否顺口悦耳、是否优美动听,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表达效果。

语音修辞,是对话语的声音的修饰和调整。

《现代汉语》知识要点

《现代汉语》知识要点

《现代汉语》知识要点1.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普通话”一词最早见于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一书,旧称“官话”、“国语”。

3.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俗称“地方话”。

4.我国民族语言的数目达80种以上。

民族文字目前正在使用的有40种,历史上曾经使用的有近20种,加起来共有近60种。

5.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7.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够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8.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高在语音中主要体现在声调上。

9. 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强在语音中主要体现在重音上。

10. 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长短。

语音中的语调、轻声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11. 音色(音质) :声音的特色,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音色在语音中表现为区分元辅音。

12.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它是人们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1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出来。

14.音素是构成音节的单位,有的音节由一个音素构成,有的音节由两个或三个音素构成,普通话中一个音节包含最多的有四个音素。

15.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不受显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气流在口腔中受到明显阻碍而形成的音是辅音。

普通话中共有10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和4个调位。

16.《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发布推行的,是国家制定的拼写汉语、汉字的法定标准。

17.声母是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

18. 单韵母发音的特点是:发音时舌位和口形始终保持不变。

19.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开口度最大、声音最清晰响亮的元音20.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现代汉语》北大汉语教研室 北大版(语音部分详解)

《现代汉语》北大汉语教研室 北大版(语音部分详解)

汉语主要方言 概况 汉语方言分歧很大,非常复杂,根据方言的主要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 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百分之七十 分布区域:长江以北汉族居住区,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湖北 (东南一带除外) 、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省西北一带 说明: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内部一致性 较强。包括四个次方言区: 次方 言 分布 区域 华北、东北方 西北方言 言 北京、天津、 西北 各省汉 人 四川、云南、贵州三 安徽、 江苏两省的长江以 河南、河北、 聚居地, 包括山 省及湖北大部(东南 北、 淮河以南地区 (徐州、 西南方言 江淮方言
3
说明: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至闽、粤、赣三省边缘地带的,与中原地区居民失去联 系后,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一种自成系统的方言。客家人虽居住分散,但客家 话内部差别不太大。 六、闽方言:厦门话和福州话分别是两大次方言的代表 之四点二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广东潮汕地区,海南省大部分地区,台湾省大多数 汉人居住区,以及浙江省南部一些地区,华侨和华裔中也有很多是说闽方言的 说明:闽方言是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语音现象最为复杂的一个大方言。最主 要的是闽南方言和闽北方言两大支系,细分可以有三到五个次方言: 闽中方 莆仙方 次方言 闽南方言 闽东方言 闽北方言 言 闽南厦门、 漳州、 泉州和龙溪、 以福州为中心 福建北部山 晋江、龙岩(一部分)及台湾 的闽江下游地 区建阳地区 分布区 省,广东潮汕地区,海南岛大 区和以福安为 建瓯、 建阳、 域 部,浙江南部温州地区平阳、 中心的山区各 崇安等县 玉环等县 代表方 厦门话 言 七、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汉族总人口百分之五 分布区域:广东省中部和西南部、广西省东南部,港澳地区,很多海外华侨也以粤 方言为母语 说明:当地人称广州话为“白话” 。粤方言内部分歧不大,四邑(台山、新会、开平、 恩平四县)话、阳江话和桂南平话等有一些有别于广州话的语音特色。 煜按:诸本关于方言人口的记录,似互抄而来,比较一致,但是时间限度不明。这 福州话 建瓯话 永安话 莆田话 县 言 使用人口:汉族总人口百分

(完整版)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

(完整版)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

北大陆俭明现代汉语笔记绪论现代汉语绪论一、现代汉语指什么?(一)先说说语言是什么在说明“现代汉语到底指的是什么”之前,我们想,有必要先简单跟大家说说“语言是什么”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他在社会生活中,有两种活动是始终伴随着他的,一是思维,也就是想问题,思考问题;一是与他人交际,也就是与他人交流思想,交流看法,交流感情。

而这两种活动都基本上要靠语言来进行,离开语言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思维和交际。

事实上,整个社会都需要靠语言来协调。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某个人类社会一下子都不会说话了,都不会认字、不会写字了,这个人类社会将会怎么样?肯定就会乱作一团。

所以说,语言和社会是互相依存着的,语言是人类籍以思维和彼此互相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我们所说的语言,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

书面语可以说是口语的一种延伸,它是人类借助于文字将口语记录下来并加以加工、提炼的产物。

文字的产生实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没有文字,人与人之间,只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有了文字,人们不仅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利用文字把自己的思想、看法、感情等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而且也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利用文字把自己的思想、看法、感情等传给后人。

可见,文字的使用扩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使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有可能彼此进行交际,更为人类社会保存了可贵的文化遗产,包括在生产斗争和一切实践活动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使人类能在前人业绩的基础上不断地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

(二)现代汉语指什么?任何一个人类社会都使用语言。

但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一般说来是各不相同的。

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或者说特性。

任何语言的任何表达单位都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简称“音义结合体”);在其语音系统里,都有元音和辅音,都存在着音节结构;在其词汇系统里,都有虚词和实词的类别,都有称代性词语;在其语法系统里,都不止一种结构规则,在语法构造上都可以一层套一层地进行组合。

北大现代汉语语法笔记

北大现代汉语语法笔记

北大现代汉语语法重要考点1、语法分析有哪些基本手续?语法分析的基本手续:切分、归并、分类。

○1切分是由语流切分成片段。

切分出的单位有:篇章、段落、句群、句子、词组、词、语素。

其中句子、词组、词、语素和语法有关。

○2归并是把具有同一性的词(在语音形式和意义上相同的词)归纳在一起。

○3分类应是在归并的基础上进行的。

2、什么叫语法单位?单位有哪几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1)语法单位就是从话语中切分出的跟语法有关的大大小小的单位。

语法单位是音义结合体,研究符号的组合。

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语法单位有:○1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词:是最小的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或语言单位)。

○3词组:词和词的组合。

○4句子:最小的独立表达的语音片段(音义结合体)〖或最小的单说的语言片段〗。

(3)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性质的不同分成四级。

最小单位组合单位性质1、2、3、4、句子 (独立表达)3、如何切分语素?什么叫剩余语素?剩余语素是如何切分出来的?(1)切分语素的方法:○1基本方法:对比法。

到别的环境里去找与之音义相同的成分,若有,则可分出一个语素。

○2剩余法:根据假设,如果我们断定其中一个成分为语素,则剩余成分至少为一个语素。

(2)剩余语素:只能与某一个语素结合的语素,只能在一个环境出现,又叫一用语素。

剩余语素大多为音译词和借词。

如:菠菜、沙丁鱼、哈巴狗、卡宾枪、苹果。

〖注〗蝴蝶是一个语素。

(3)剩余语素的切分:在一个词中,如果我们先用对比法确定其中一个成分为语素,则剩余成分至少为一个语素,称为剩余语素。

4、如何确定语素和词的同一性?一个语素独立运用时成为词。

独立运用包括单说和临时组合。

如:白/衣服,是一种临时组合,其中“白”就成为一个词。

5、汉语有哪几种句法结构?能区分各种句法结构。

汉语有五种基本的句法结构:偏正结构、述补结构、述宾结构、主谓结构和联合结构。

6、什么是句法构造的层次性?什么叫层次分析法?能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

《现代汉语》北大汉语教研室北大版(语音部分详解)

《现代汉语》北大汉语教研室北大版(语音部分详解)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3年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第二版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现代汉语广义上指“五四”以来汉民族的交际语言,包括共同语和各种方言;狭义则专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

普通话是在汉族内部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汉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形成共同语的历史过程不同,分述如下:我国很早就有共同书面语,汉代所谓“通语”(见扬雄《方言》)就是全国通行的语言。

古代正统书面语文言文最初基于口语产生,但这种书面语传统一旦形成,就逐渐与口语脱节,最终成为大众难以读懂的语言。

唐末(公元九世纪)以后,民间逐渐产生一种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后来称作“白话文”,是今天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

白话文到了宋元之际(公元十二三世纪)已经相当成熟,明清以来又涌现了大量白话文学作品。

这种书面语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它通行于全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带有民族共同语的性质。

书面语中向来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直到“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才使白话文取得正式书面语言的地位。

汉语共同语的口语形式出现得比书面形式晚。

至迟在十四世纪,一种后来被称为“官话”的共同口语已经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而这种口语至少到清代就已经相当通行。

因为北京长久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北京话在官话的形成过程中成为最有影响的方言。

到了“五四”时期,“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同时兴起,“国语”这一名称取代了“官话”的提法。

两种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普通话”称呼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煜按:北大版《现代汉语》未提“雅言”一说,大概是不认可它的共同语地位;把“通语”处理成书面形式的共同语,而非共同口语形式。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 现代汉语1,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一般话2,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及狭义两种说明:广义的说明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运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一般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一般话二,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 吴(苏州话), 湘(长沙话), 赣(南昌话), 客家(广东梅县话), 闽(福州话), 粤(广州话)三, 现代汉语的特点1, 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 乐音较多,加上声调凹凸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详细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3)有区分意义的声调(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2, 词汇方面(1)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3, 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记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语法(词法, 句法)结构具有一样性(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4)词语组合受语义, 语境的制约(5)量词, 语气词非常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微小差别第二章语音一, 语音的物理性质(四要素)1, 音高就是声音的凹凸,确定于声波的频率。

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凹凸能区分意义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确定于声波的振幅。

一般话里的轻声及音强有关。

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确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音长在重音, 轻声和语调中有确定作用。

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相互区分的最基本的特征,它确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二, 语音单位:音素, 音节, 声母, 韵母, 声调, 音位1, 音素(1)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般话中的“他tā”和“踢tī”都各是一个音节,两者声母相同,声调相同,但是ɑ, i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一样,ɑ, i 再不能往下分了,它们就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第一篇: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第一章】㈠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㈡七大主要方言及代表1.北方方言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呢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㈢现代汉语中,语音和词汇的特点语音: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

词汇:1.汉语词形较短2.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3.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第二章】◆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音成分的外部形式,即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异: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像笑声,呻吟声都不是语音同: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种属性,而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语音的三大属性1.物理属性。

语音和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2.生理属性。

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生器官可分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3.社会属性。

◆语音单位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分为辅音和元音两类。

辅音又叫子音,如b、p、m、f、d、k、zh、s等,元音又叫母音,如a、o、e、i、u 等。

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

2.音节(详见P73表)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由音素构成,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韵腹是音节中主要元音,韵腹前的元音就是韵头(如a、o、e、é、i、u、ü、er、-i),反之韵腹后即韵尾(如高元音i、u,鼻辅音n、ng)。

◆声调,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声调符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ā、á、ǎ、à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以发音部位作重点,详见P29表)按发音部分,普通话声母可为七类:1.双唇音(b、m、p)2.唇齿音(f)3.舌尖前音(z、c、s)4.舌尖后音(zh、ch、sh、r)5.舌尖中音(d、t、n、l)6.舌面前音(j、q、x)7.舌面后音(g、k、h)◆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增订本)课后习题详解(语 法)【圣才】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增订本)课后习题详解(语 法)【圣才】

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的性质与作用一、一种语言是否只有一种语法?为什么不同的语言学家从一种语言里归纳出来的语法规律可以有所不同?答: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语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因此对于说本族语的人来说,语法规律只有一种。

而语法规律是主观认识的语法,是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的关于语法的一些规律。

由于受不同的语言学家在认识、归纳和说明语法时主观认识上的局限,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法体系的差异、研究范围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因而语法规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一种语言只有一种语法。

不同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所以从一种语言里归纳出来的语法规律可以有所不同。

二、判断下列病句是属于语法错误,还是属于逻辑错误。

(1)把一件衣服买了。

(2)月亮把云吹跑了。

(3)人民艺术家徐悲鸿先生是广大读者最热爱的一位著名作家。

(4)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

答:(1)语法错误,“把”字句不能接具体的数量词。

(2)逻辑错误,月亮不可能把云吹跑。

(3)逻辑错误,徐悲鸿不是作家而是画家。

(4)语法错误,应该用“一名”修饰“教师”。

三、语素“民”也可以和许多别的语言成分组合,如:人民、民主、民族、农民、民工、民警、民间、民俗、民心、民众、民政、民情你认为“民”是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为什么?答:“民”是不成词语素,因为它在现代汉语中只能跟别的语言成分组合成词,而不能独立成词,也不能单独在句中充当成分。

四、“人、火、白、雷、关、剪”能不能单独成词?在下面各个组合中,它们分别是不是词?如果不是词,那是什么?(1)有人来了。

(2)客人来了。

(3)火车来了。

(4)墙刷得很白。

(5)白菜好吃。

(6)打雷了。

(7)关上雷达。

(8)地雷爆炸了。

(9)开关坏了。

(10)用剪子剪布。

答:“人、火、白、雷、关、剪”能够单独成词。

(1)在“有人来了”中“人”是词。

(2)在“客人来了”中“人”不是词,是语素。

现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知识点整理●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去除其中的土音成分)●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普通话、本民族的通用语言和方言。

●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看1是人与人的关系。

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成员服务。

2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事物的类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表明。

3是人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凭借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先口语再书面语)●口语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常呈现为当面交谈,有特定的语境衬托,又有身手势态和语音变化的帮助,因而具有较多的辅助性信息作为支持,但是口语的声音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

●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缺少不同语境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信息,不得不要求语句自身严谨与完备。

为了克服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古人创造出文字来记录口语。

●文学语言与文艺作品的语言两者异同(文学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文学语言也包括优秀的、典范的文艺著作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文学语言)●文艺作品的语言是文艺作品表达手段的总体。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作基础方言。

●民族共同语发展史:春秋时代——雅言;汉代——通语;明代——官话;辛亥革命后——国语;新中国成立——普通话●古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殷商时代就出现了,到先秦时期已经较为成熟。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增订本)课后习题详解(语 音)【圣才】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增订本)课后习题详解(语 音)【圣才】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述一、举例说明《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

答:《汉语拼音方案》自诞生以来,在国内外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可以归纳为拼写语言和技术应用两个方面。

(1)拼写语言拼写语言指的是用《汉语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拼写汉语普通话,设计特殊语文或制订少数民族文字。

①汉字字形不能明显表示读音,中外人士学习汉语都需要《汉语拼音方案》这样一套便捷而国际化的表音工具。

所以,自1958年公布以来,字典、语文课本和有些书报用它给汉字注音,学生用它暂代写不出的汉字,大大方便了人们阅读和表达。

②《汉语拼音方案》可以用来设计聋哑人用的手指语和盲人用的盲字这两种特殊语文。

盲人用手指书写、触摸纸面上的凹凸符号以写字、读书,这些凹凸的盲字是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设计的。

③解放以后,原来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需要制订文字,有的原来有文字但要改进文字。

制订和改革文字大都采用《汉语拼音方案》,并在读音和拼法上与汉语拼音相协调。

④在国际上,《汉语拼音方案》是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其他专名和文献词语的国际标准。

如在出国护照等国际文件方面的中文都是用汉语拼音拼写的。

(2)技术应用《汉语拼音方案》在技术上的应用主要指其在序列索引、图书检索、中文信息处理、人名地名专名拼写、术语代号、电报、旗语和灯语等方面的应用。

①按照汉语拼音字母序列排序的音序法,在现代汉语的字典、词典里已经逐渐成为汉字序列法的主流。

②图书资料检索方法中音序法的使用也在逐渐增多。

电脑检索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国际化信息服务事业,运用拉丁化汉语拼音字母是检索电脑中文资料和使中文图书资料进入国际图书检索网络的条件。

③中文信息处理系统的众多键盘输入法中,汉语拼音输入法是大部分非专职操作人员使用的输入法。

④《汉语拼音方案》还常常代表或帮助汉字在某些领域使用。

我国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都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代号,称为“国标”(GB)。

“国标”有许多是采用汉语拼音词语的缩写形式来制订的。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它包括多种形式,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等。

以下是对现代汉语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一)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拼写汉语的工具,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共有 21 个,韵母 39 个。

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二)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一般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但也有零声母音节,即没有声母的音节。

(三)音变音变是指在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一些音节的读音发生变化。

常见的音变有轻声、儿化、变调和“啊”的音变。

轻声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原有的声调,读得又轻又短。

儿化是韵母带上卷舌动作。

变调包括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等。

二、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一)汉字的特点汉字具有表意性、方块形、超时空性等特点。

表意性是指汉字的字形往往与意义有一定的联系。

方块形使得汉字在排版上整齐美观。

超时空性则使汉字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传承文化。

(二)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

合体字的结构方式主要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

(三)汉字的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象形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如“日”“月”。

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如“上”“下”。

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如“休”“明”。

形声是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如“江”“河”。

三、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一)词的构成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如“天”“地”。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如“火车”“人民”。

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等。

(二)词义词义包括理性义、色彩义和语法义。

理性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现代汉语(上册)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现代汉语(上册)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现代汉语(上册)期末复习重点总结现代汉语(上册)期末复习重点总结《现代汉语(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重点知识:1.汉语:汉民族的语言。

2.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语: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北方方言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被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白话文学作品更多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语言三大属性:社会性、全民性、系统性。

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

5.口语:人们在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6.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但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8.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9.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

10.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厦门话)粤方言(广州话)调类最多的方言是粤方言,和普通话差距最大的是闽粤方言,其次是吴方言,最小的是湘赣客家方言。

11.了解一下方言与共同语言的关系。

12.现代汉语的特点:(问答题可能会考)(一)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音节整齐整洁4)有声调(二)词汇方面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目——眼睛,外交部长——外长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词根语素合成词多,如江河、山峰;词缀+词根语素合成词少,如石头、袜子。

3)同音语素多:yì有“亿、易、亦、意”等232个古今语素和字。

(三)语法方面: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时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第二章《语音》重点知识:1.语音的性质(即属性):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的声音。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现代汉语一、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一、基本概念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狭义的现代汉语、仅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广义的现代汉语、则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汉语方言。

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长期与共同语并存,接受其影响,现代汉语,共有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如江西省南昌市,就是6个音节。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

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

如普通话中的刊、可以划分出、k、ɑ、n、三个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又叫母音,指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ɑ、o、e、i、u,等都是元音。

辅音——又叫子音,是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b、p、m、f、ch、l,等都是辅音。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如普通话中,ɑ、o、e、i、b、p、n、ɡ、ch”等每一个音都是一个独立的音位。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造字法——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构造。

、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实际上,后两种并不是严格意义的造字法,只能看作用字法。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增订本)课后习题详解(文 字)【圣才】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增订本)课后习题详解(文 字)【圣才】

第三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一、为什么说汉字是语素文字?答:(1)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汉语的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如“国、走、大、很、吗”就是现代汉语的语素;而“国、走、大、很、吗”这几个汉字记录的就分别是汉语里“国、走、大、很、吗”这几个语素。

(2)作为语素文字的汉字,它用不同的字形表示不同的语素。

它不但能区分读音不同的语素,如“国”和“走”,而且还能区分读音相同的语素,如“衣、医、依”。

(3)有少数汉字单独不表示语素,如“徘、徊、琵、琶、葡、萄”,要组合成“徘徊、琵琶、葡萄”才能表示语素。

这样的字在全部汉字中只占少数,不反映汉字的本质。

这样一些字的存在,不妨碍汉字是语素文字的论断。

二、你对汉字是表意文字的说法有什么看法?答:(1)汉字作为语素文字,大多数的字都有意义。

如汉字“人”的意义是指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汉字“红”的意义是像鲜血那样的颜色。

而拼音文字的字母只有读音、没有意义。

如英文字母b,它的音值是双唇浊塞音,但是没有意义。

(2)有人着眼于这个特点,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这种说法不够明确,容易产生误解。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语素,语素有音又有义,汉字的音和义实际是汉语语素的音和义。

如果抛开了语素,在语言这个层级体系里,并没有单独的意义层或意义级可以由汉字去记录。

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容易使人误解为汉字可以脱离语言直接和思维联系,直接表示意义,而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不采取汉字是表意文字的说法。

三、汉字有什么特点?答:(1)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

汉字是单音节的文字,汉语语素是以单音节为主的语素,用单音节的汉字来记录单音节的汉语语素,二者基本适应。

(2)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拼音文字的字母只有形和音,没有义;汉字的单字不但有形和音,而且还有义。

用汉字来记录汉语语素,语素的音和义就变成了汉字的音和义。

(3)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①汉语语素意义的变化比语音的变化慢,也就是用字的变化比字音的变化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一、汉语和汉字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

(一)汉语释义1.汉语的形成在绵长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与境内外其他民族语言密切交流的发展过程,是以汉民族为主体,同时融合了其他民族语言因素而形成的。

2.汉语的地位(1)汉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来一直使用表意语素文字的语言;(2)汉语是世界上最为发达、丰富的语言之一。

(3)汉语分布地域广、使用人数多,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

3.汉语的组成: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又有两种系统:即“文言文”和“白话文”。

其中白话文又包括“古白话”和新白话。

(二)汉字释义1.汉字的定义汉字是世界上自形成到现在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2.汉字的创制汉字是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而创制的。

3.汉字和汉语的内在联系作为书写单位的汉字:(1)在语义上是与最小的表义单位——语素相对应的;(2)在语音上是与言语中最自然的发音单位——音节相对应的。

(三)汉语的分支学科目前把汉语的研究分为三个分支学科: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1.古代汉语研究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的文言文书面语言。

(1)上古期指商、周、秦、汉时期,从公元前十八世纪到公元三世纪;(2)中古期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从公元三世纪至十三世纪左右;(3)近代期,指元、明、清一直至“五四”前后的文言文。

2.近代汉语研究自晚唐五代以来在当时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应用于通俗文学作品的早期白话文(古白话)书面语言。

近代汉语上承古代汉语,下接现代汉语,历时一千余年。

3.现代汉语狭义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大体上不晚于明朝中期。

经过加工的规范的共同语是民族共同语的最高形式,也就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渊源1.民族共同语的含义民族共同语是指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内部各地区成员之间用以互相沟通的语言。

这种通用语的基础方言通常总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的方言。

2.共同语的两种形式: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

3.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阶段(1)从中古到现代“五四”运动之前,文言文占据正统地位,白话文则用于市井文学作品;(2)元末明初,一种被称之为“官话”的口头交际共同语开始形成了,并借助宋元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已经形成的白话通俗文学书面语言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3)清朝时官话是官方认定的共同语。

清朝后期官话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北京话脱颖而出成为最具优势、通行最广的共同语;(4)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富有民族进取精神的知识分子,主张从汉字改革入手,创制易识易写的拼音字母,普及教育。

并且在1911年6月制定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了“国语教育事业”的实施办法。

三、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规范化(一)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确立1.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迈向标准语的阶段是从民国初年开始的。

1913年,民国政府召开全国“读音统一会”,任务是审定常用字的国语标准音;制定国语注音字母。

并在社会上推行国语,统一全国语言。

2.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国语开始在全国中等师范学校和小学教学中正式推行。

3.1920年起爆发了持续三年之久的“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

4.1923年,国语运动最终以新国音取代了老国音,确立了北京语音为国语标准音的地位。

(二)汉语规范化运动的开展 1.1949年之后,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汉语规范化工作:(1)简化汉字和整理异体字(2)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3)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4)全面开展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工作① 全面规范了普通话的含义和标准② 正确阐明了标准语与地域方言的关系③ 阐明了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关系,并指明语言规范化的主要对象是书面语言2.小结从历史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两次全国性的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以及后来一系列围绕着汉字改革和汉语规范化而开展的工作,使在二十年代国语运动中才走上标准语发展道路的现代汉语,开始向全面规范,更加完善精炼,生动丰富的方面迅速前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根据宪法制定的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四、现代汉语方言(一)七大方言袁家骅1960年在《汉语方言概要》中提出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划分方言的主要依据是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

1.北方方言也称官话方言。

长江以北的汉语基本上都属北方方言,只有少数地区属于其它方言。

北方方言的分布区域占整个汉语区的四分之三,下分8个次方言片:北京和东北片、冀鲁片、胶辽片、江淮片、中原片、西南片、兰银片、晋陕片。

2.吴方言也称吴语。

主要分布在苏南(南京、镇江除外)、上海、浙江等省市。

吴方言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下分6个次方言片:太湖片、婺州片、宣州片、台州片、瓯江片、处衢片。

3.湘方言也称湘语。

主要分布在湖南中部和南部,延伸到广西东北部的全州等市县。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下分5个次方言片:长益片、娄邵片、衡州片、辰溆片、永全片。

4.赣方言也称赣语。

主要分布在赣北、赣中以及毗连的湘东平江等市县,延伸到鄂东南大冶等市县,皖西南怀宁等市县,闽西建宁等县。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下分9个次方言片:昌都片、宜浏片、吉茶片、抚广片、鹰弋片、大通片、耒资片、洞绥片、怀岳片。

5.客家方言也称客家话。

主要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的边缘地带以及湘东南地区。

客家方言以梅州话为代表,下分8个次方言片:粤台片、海陆片、粤北片、粤西片、汀州片、宁龙片、于桂片、铜桂片。

6.粤方言也称粤语。

分布在广东中部和西南部、广西东南部,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下分7个次方言片:广府片、四邑片、高阳片、吴化片、勾漏片、邕洵片、钦廉片。

7.闽方言也称闽语。

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台湾、广东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以及浙南苍南、平阳二县和广西桂平、平南等市县部分地区。

闽方言以厦门话和福州话为代表,下分7个次方言片:闽南片、闽东片、闽北片、闽中片、莆仙片、邵将片、琼文片。

(二)汉语方言的两种特殊分布1.方言岛方言岛指的是存在于某方言区域内的操另一种方言的人群居住的小块区域。

2.海外方言海外方言指的是海外华人社区通行的汉语方言。

第2章语音一、语音概述(一)语音的划分1.音流首先可以分解为语调上和意义上完整的音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句子。

2.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有较大的停顿,每个句子又可以进一步分成若干较小的音段,叫作节拍群。

3.节拍群又可以分为更小的音段——音节,音节是在听感上可以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也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

4.音节由音素构成,音素是最小的音段,根据不同的性质,分为元音和辅音。

(二)语音的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1.《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汉语拼音的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后设计和制定的,于1958年发布和推行。

(1)优点① 符号数目少,基本字母只有二十六个;② 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拉丁字母,书写方便,便于国际上交流;③ 字母音素化,用来记录或分析语音准确灵活。

(2)内容① 字母表;② 声母表;③ 韵母表;④ 声调符号;⑤ 隔音符号。

2.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上语言学、语音学领域中最通用的一套语音记音符号,于1888年由当时的欧洲国际语音学会公布。

(1)优点① 符号和音值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一音一符,一符一音,不会发生标音含混的毛病;② 音标的数量远远超过任何一种语言的拼音字母,又有许多附加符号做补充,因此能够细致准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③音标的字形是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制定的,易于掌握,使用方便;④ 通行范围广,是各国语言学家研究分析语音最常使用的符号。

(三)宽式记音和严式记音1.“严式标音法”又称“音素标音法”,用于精确细致地记录描写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成分。

2.“宽式标音法”又称“音位标音法”,与严式的“音素标音法”相对,将出现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无区别意义的语音归纳为一类,用同一个音标去标记。

3.宽式记音和严式记音的音标在性质上的区别(1)宽式记音的音标表示的是某种具体语言里包括好几个音在内的一类音。

这种音类语音学里用一个专门的术语“音位”来指称;(2)而严式记音里的音标只代表一个音,其音值是固定的,由国际语音协会统一界定。

二、语音的性质根据语言的发音、传播、感知及其社会功能,语音的性质可以从物理、生理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来研究。

(一)物理属性:语音四要素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音质)。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基频)。

在1秒钟内,声波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就越高,反之则低。

由音高构成的声调(字调)在汉语里可以区别不同的意义。

2.音强(音量,音重)指声音的强弱轻重,决定于声波的振幅。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强。

汉语里的重音和轻声(弱重音)就主要是由音高和音长决定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即声音持续的时间。

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在有的语言(方言)里,音长也是区别不同意义的手段。

4.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本质的特征。

音色由共振频率特性决定。

(二)生理属性:发音和发音器官人类的发音器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肺由肺的呼吸作用形成的气流是产生语音的基本动力。

肺气流压力的大小和语音的强弱直接有关,呼气量大,声音就强,呼气量小,声音就弱。

2.声带声带是元音的声源,同时也是浊辅音的声源之一。

声带和音高的关系最为紧密。

语音的高低决定于声带的张力和声带本身的质量。

3.声腔包括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

(三)社会属性1.语音具有社会属性的原因语音只有作为有意义的载体才能起社会交际的作用,并且音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具有社会属性。

2.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3.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出发,语音可以分为两类(1)有分辨意义作用的;(2)没有分辨意义作用的。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称作“音位”。

三、元音和辅音元音: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形成声波,通过口腔时又没有受到任何阻碍所形成的声音。

辅音: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受到一定的阻碍(爆发成音或摩擦成音)。

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来的声音就是辅音。

元音和辅音都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的最小单位,统称为音素。

(一)元音的性质元音的音色由舌头的高低、舌头的前后和嘴唇的圆展三方面决定。

1.舌头的高低舌头的高低和嘴的开合是相互联系的。

嘴的开合程度叫作开口度。

通常把舌位的高低分成五度:高、半高、中、半低、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