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疗方案(2010年修订稿)

糖尿病诊疗方案(2010年修订稿)
糖尿病诊疗方案(2010年修订稿)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糖尿病诊疗方案(2010年修订稿)

糖尿病是以人体内胰岛素

渴病本症的基本临床表现,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个特点。本症与并发症的关系,一般以本症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症,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并发症。但亦有少数患者与此相反,如少数中老年患者,“三多”及消瘦的本症不明显,常因痈疽、眼疾、心脑病证等为线索,最后确诊本病。

三、中医治疗方案

(一)糖尿病本证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1.津亏燥热

证候: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多而频,舌尖红,苔微黄,脉洪而数。

治法:润燥生津

代表方剂:消渴方加减。

常用药物:天花粉、葛根、石斛、知母、玉竹、桑白皮、地骨皮、五味子等。

2.气阴两虚

证候:口干或渴,乏力,或神疲,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散加减。

3.肾阴亏虚

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或渴而多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汤加味。

4. 肾阴阳两虚

证候:畏寒倦卧,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但喜热饮,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淋漓不尽,男子阳痿遗精,女子不孕或带下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滋阴温阳。

代表方剂:右归丸加味或肾气丸加减。

5.血瘀气滞型

证候:消渴患者出现部位固定的刺痛,或疼痛夜甚,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舌质暗,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脉弦或沉而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营通脉。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6.痰瘀互结型

证候: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形体肥胖、全身困倦、头胀肢沉,舌苔或厚腻,六症者二症为痰证,定位刺痛或伴夜间加重,唇舌紫绀或有瘀点或舌下脉络怒张,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四症中任一症为瘀证,同时具备为痰证和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代表方剂:丹瓜汤加减。

7.湿热内蕴型

证候:形体肥胖、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口干口苦、全身困倦、头胀肢沉,尿黄,舌白或

红苔黄腻脉濡或滑或弦滑。

治法:清热化湿

代表方剂:四妙汤加减。

8.脾虚湿盛型

证候:食少纳呆、全身困倦、头胀肢沉,或胸闷脘痞,舌质淡或淡胖,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化湿

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9.瘀阻血脉、水饮泛溢型

证候:浮肿或/和气喘,唇舌紫绀或四肢皮肤暗淡,或大便干燥,舌质暗,苔薄脉涩。

治法:活血通脉、利水降浊

代表方剂:自拟祛瘀化饮方(泽兰、川牛膝、益母草等)加减

(二)穴位注射

穴位选择:足三里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指

方法:用2ml针管抽取甲钴胺1ml足三里穴位注射。

(三)本证中成药及中药静脉制剂

1、改善循环治疗(具体用药一般在下列药物中选择,一般情况糖尿病患者选用至少一种改善循环静脉制剂,口服药物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1)口服中成药

①活血通脉胶囊 2-4片 tid

②灯盏细辛胶囊 2-4片 tid

(2)静脉制剂中成药

①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川芎嗪1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②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酮20-4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③生理盐水100-250mL加入金纳多10-2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④红花黄色素钠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⑤生理盐水250ml加入舒血宁10-2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⑥生理盐水250ml加入灯盏细辛20-4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⑦生理盐水250ml加入红花黄素钠15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

2.其他中成药治疗

①玉泉丸或十味玉泉胶囊:每日3次,适用于燥热阴虚证

②参芪降糖颗粒:每次1-2包,每日3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证。

③参芪降糖片:每次4-6片,每日3次,适用于气阴两虚,热燥结证。

④糖脉康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适用于气虚兼血瘀证。

⑤消渴康颗粒:每次1-2包,每日3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证。

⑥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亏虚证。

⑦糖络通胶囊:每次服2-4粒,每日服3次。适用于络闭兼微热者。

⑧丹瓜方胶囊:每次服2-4粒,每日服3次。适用于高糖性血管损伤的保护。

四、西药治疗

1.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必须详细了解病情及患者生活条件、工作情况等,贯彻原则性与个体化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制定切实可行而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如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时,应继续治疗和观察;如经饮食治疗后,血糖控制不好时,应增加:单用或合用磺脲类、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血脂高者则同时予降脂药物,如果血糖控制良好,继续治疗观察,定期调整用药量。如经饮食疗法及加口服降糖药物

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时,则尽早采用胰岛素治疗,并定期观察和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对于肥胖型糖尿病的患者经低热能饮食加运动疗法后血糖制不良时,可加用:双胍类和或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降糖药物,血脂高者应同时服降脂药物。血糖控制良好,可继续治疗下去,如果血糖仍控制不理想,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并定期观察和调整胰岛素用量。对于成人缓慢性进行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则应尽早使用以胰岛素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

2.具体措施及药物

(1)临床常用口服降血糖药物

①磺脲类:磺脲类降糖药物适用于胰岛β细胞有一定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改进用药方法,或联合其他中西药物及使用胰岛素治疗。临床应用的磺脲类制剂

药名 mg/片半衰期(h)每日剂量范围(mg)每日服药次数

格列苯脲 2.5,5 10~16 2.5~20 1~2

格列吡嗪 5 2~4 5~30 2~3

格列齐特 80 10~12 40~320 2~3

格列喹酮 30 1.5 30~320 3

格列美脲 1.2,4 5 1~8 1~2

②双胍类:适用于症状轻及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有二甲双胍250~500mg,每日3次口服,肠溶制剂餐前口服,胃溶制剂餐中或餐后口服。主要副作用为消化道症状和乳酸性酸中毒,肺功能不全和低氧血症者应忌用。

③α-糖苷酶抑制剂:常用的药有阿卡波糖、倍欣。临床应用时宜从小剂量拜糖平25~50mg 开始,每日2~3次口服,以后渐增至100mg,每日3次口服,倍欣0.1~0.2mg开始,每日2~3次,以后增至0.3mg,每日3次。服药时需与第1口饭同时服,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主要的副作用为腹胀。

④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常用的药有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罗格列酮剂量为每日4~8mg,分1次或2次口服,进餐时同时服用,吡格列酮用量为每日15~45mg。该药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对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该类药常见的副作用为上呼吸道感染,还可有消化道症状、头痛头晕等,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⑤餐时胰岛素促分泌剂:常用的药有瑞格列奈(诺和龙)及孚来迪主要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促进胰岛素的快速分泌和释放。剂量为每片0.5mg或lmg,用药特点为进餐就服药,不进餐不服药。副作用很少,偶有胃肠道反应。

(2)胰岛素治疗

①适应证:1)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2)2型糖尿病经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未获良好控制(或降糖药失效)的患者;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及乳酸性酸中毒患者;4)合并重症感染、心脑血管急危重症、外科病围手术期、妊娠期糖尿或糖尿病人妊娠及围分娩期的患者;5)糖尿病患者伴严重的肝、肾等疾病,急性应激状态,继发性糖尿病,特别是垂体性及胰源性糖尿病等。

②制剂类型:按种类分为生物提取胰岛素,国内主要为猪胰岛素和生物基因工程合成的人胰岛素(诺和灵和优泌林),人胰岛素产生抗体较少。按作用快慢不同,胰岛素制剂可分为速效、中效、长效和不同比例的混合胰岛素以及新一代速效胰岛素诺和锐TM(胰岛素类似物或称门冬胰岛素)。

③应用方法:胰岛素使用剂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疗法的基础上进行,须注意应用剂量的个体化。

胰岛素的剂量与调整:一般开始剂量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2~1.0U计算1日总量,然后根

据治疗反应每3~4天调整一次剂量,每次可增加或减少2~4U。

④注意事项:1)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出现心悸、大汗、乏力等低血糖反应,严重低血糖可使病人反应迟钝、头痛及昏迷等,甚至死亡。若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反应,称苏木杰反应,此时应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否则会再加重低血糖症状。2)胰岛素的抗药性是指成人每日胰岛素用量超过200U并持续2日以上者,或称为胰岛素抵抗。此时应更换高纯度或人胰岛素以及加用口服降血糖药联合治疗。3)胰岛素的过敏反应有注射部位红肿与痒痛,全身反应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及荨麻。4)副作用尚有胰岛素性水肿(面部及四肢),晶体屈光改变,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结节,要注意及时更换注射部位及使用高纯度胰岛素。

五、疗效评定

1.糖尿病控制目标:

理想尚可差

血浆葡萄糖 mmol/L

空腹 4.4-6.1 ≤7.0 >7.0

非空腹 4.4-8.0 ≤10.0 >10.0

HbA1c % <6.5 6.5-7.5 >7.5

注:1.表中标准存在不同的版本,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决定。

2.上述血糖控制目标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并发症、合并症、既往控制情况等进行个体化管理。特定病人的上述目标值临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确定。

3.其他参考指标的期望目标值:

理想尚可差

血压 mmHg <130/80 >130/80-<140/90 >140/90

体重指数(BMI) kg/m2 男<25 男<27男≥27

女<24 女<26 女≥26

胆固醇 mmol/L <4.5 ≥4.5≥6.0

HDL-C mmol/L >1.1 1.1-0.9 <0.9

甘油三酯 mmol/L <1.5 <2.2 ≥2.2

LDL-C mmol/L <2.6 2.6-4.4 >4.0

(1)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或消失;

(2)血糖控制达标,尿蛋白减少或消失,血脂、血压、尿酸等达标。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一、诊断依据

(一)西医诊断依据:

采用1980-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国际协作研究(WHOPNTF)标准(金标准)进行:

①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②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a.有中等严重程度的四肢(至少双下肢)持续性疼痛和/ 或感觉障碍。B.双下肢拇趾(或至少有一拇趾)有振动觉异常--用WHOPNTF分度音叉在拇趾处测3处,振动觉的平均值≤7.0。c.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值低于同一年龄平均值1标准差(1SD)以上。

③临床能除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

(二)中医消渴痹证诊断标准

消渴痹证诊断:1.临床有明显的口干、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表现;2.有四肢远端的麻木、感觉减退或皮肤刺痛。

二、辨病要点:

本病在消渴基础上发生,其辨证首先基于消渴的虚实情况。而本痹证是在消渴进行过程中渐生邪气而致,其发病的本质是邪气阻痹经脉。因此,无论患者消渴辨虚辨实,只要进展成为消渴痹证就属于邪实为病。在邪实前提下,有以瘀阻血脉为主者,但大多数属于痰瘀互结为患。治疗也常从活血化瘀通脉,或痰瘀同治出发,据情而定。其中均宜活血化瘀,辛通开痹。

三、中医诊疗方案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1.瘀阻血脉: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或疼痛夜甚,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舌质暗,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脉弦或沉而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开痹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等。

2.痰瘀互结型: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舌质瘀暗,苔腻,脉滑或涩。

治法:活血祛痰,通络开痹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祛痰之品: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僵蚕、皂角刺、石菖蒲、茯苓。

(二)本证中成药及中药静脉制剂

(1)口服中成药治疗

①糖络通胶囊 2-4粒 tid

功能活血化瘀,祛痰通络兼以补肾,以痰瘀互结兼肾精亏虚者更为适用。制成胶囊,更为方便,病人依从性好。目前观察安全有效。

②活血通脉胶囊 4粒 tid

(2)静滴中成药治疗

①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川芎嗪1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②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酮20-4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③生理盐水100-250mL加入金纳多10-2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④红花黄色素钠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⑤生理盐水250ml加入舒血宁10-2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⑥生理盐水250ml加入灯盏细辛20-4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⑦生理盐水250ml加入红花黄色素钠15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⑧血塞通合654-2或灯盏细辛合654-2或丹参酮等稀释后静滴取得较好疗效。

四、西药治疗

1.具体措施及药物

(1)卡马西平 0.1 qd-tid;

(2)非甾体类止痛药:吲哚美辛 25mg tid或扶他林缓释片 75-150mg qd或复方布洛芬 1-2粒 qd;

(3)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 1-2粒/天或万拉法新 10-20mg qd或曲唑酮 25-50m/天或地西泮 1.25-2.5mg bid-tid或阿普唑仑 0.2-0.4mg bid-tid;拉莫三嗪 25-100mg tid。

五、疗效评定

(1)治愈:①疼痛、感觉障碍症状完全消失;②振动觉达到8度;③RSCV达到正常范围。具备①②③为综合疗效治愈。

(2)显效:①疼痛或(和)感觉障碍恢复至少2个度阶,如由"2"度转变为"0"度;②振动

觉至少上升1度,如由7度上升为8度;③RSCV增加至少1SD。具备①②或①③者定为综合疗效显效。

(3)有效:①疼痛或(和)感觉障碍恢复至少1个度阶,如由"2"转变为"1"。②振动觉至少上升0.5度。③RSCV增加至少0.5SD。具备①②或①③者定为综合疗效有效。

(4)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依据

(一)西医诊断依据:

1.早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Ⅲ期):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20~200μg/min。包括Mogensen分期的1、2、3期。作为临床处理,微量白蛋白尿达到上述标准,排除其它可能引起UAE增加的原因,如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尿酸性肾病等,即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2.临床肾病(糖尿病肾病Ⅳ期):微量白蛋白尿>300mg/24h,或>200μg/min。尿蛋白总量>0.5/24h,GFR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明显减退。

3.另一种情况是:明确的糖尿病史5-10年以上,尿蛋白阴性,但血肌酐升高,能临床排除其它原因者,可以临床拟诊糖尿病肾病。

(二)中医诊断标准

消渴尿浊诊断:1.临床有明显的口干、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小便浑浊等表现;2. 或伴腰膝酸软者、下肢浮肿、乏力易困,小便量多或清长,夜尿多或无症可辨者。

二、辨病要点

糖尿病并发肾损伤者,一般从虚论治。其中以肾虚精亏为基本证型,对于表现为蛋白尿,或伴腰膝酸软者或无症可辨者,均首先考虑本症。伴乏力易困,小便量多或清长,夜尿多等者,考虑精不化气,为肾气肾阳不足。如出现下肢浮肿,肢端厥冷,喜多衣被者,则当属阳气温化无力,为肾阳受损之证。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辨证,不拘于此。

三、中医治疗方案

(一)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1)肾气/阳不足

证候:小便浑浊,夜尿明显增多,小便清长,排尿乏力,平时易于困倦疲劳,精神欠佳为主症,可伴腰膝酸软,衣着增多,男性或有轻重不等的阳痿,女性性欲缺乏,排大便时间延长。舌质淡或显胖嫩,舌苔薄白,脉多沉细而弱。

治法:补肾化气,振奋真阳。

代表方剂:右归丸加减。

(2)肾精亏损

证候:小便浑浊,腰酸膝软,筋骨不坚,易于闪挫骨折,发落齿摇,下肢无力,疲乏易困,精力不同程度下降为主要表现,可见夜尿增多,不喜阳事,口干,消瘦等。舌质淡,苔薄。治法:补肾填精,强筋健骨。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3)脾肾阳虚

证候:小便浑浊,尿量不多,四肢欠温,喜多衣被,暑天不觉热,喜热食而恶冷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为主症。可伴下肢轻度水肿,小便清冷,大便溏泻,神情消沉,食少纳差,面色白光白。

治法:补肾健脾,温补阳气。

代表方剂:桂附理中丸加减。

(二)本证中成药及中药静脉制剂

(1)口服中成药:

①金水宝或百令胶囊3-5片 tid(适用肺肾气虚型);

②益肾降糖饮30ml tid。(适用肾虚兼痰饮型)

③参苓白术丸6~9g tid(适用于脾虚型);

④玉屏风丸 6g tid(适用于肺气虚型)

(2)静滴中成药治疗

①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川芎嗪1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②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酮20-4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③生理盐水100-250mL加入金纳多10-2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④红花黄色素钠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⑤生理盐水250m加入舒血宁10-2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⑥生理盐水250ml加入灯盏细辛20-4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⑦生理盐水250ml加入红花黄色素钠15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

⑧血塞通合654-2或灯盏细辛合654-2或丹参酮等稀释后静滴取得较好疗效。

四、西药治疗

1.具体措施及药物

(1)器官保护治疗:用ARB或ACEI。作为器官保护目的,可根据病情需要选要较大剂量,如常规用量的2-3倍的用量。

(2)降压治疗:有高血压者,根据血压需要再加用CCB或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或α受体阻滞剂。

(3)其他治疗:①抗氧化治疗:如维生素C、E等(维生素C 0.1-0.2tid、维生素E 50-100mg tid。

②抗蛋白质糖化治疗:如阿斯匹林 100mg qd、维生素C 0.1-0.2 tid等。③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依帕司他 50mg tid。肌醇或烟酸肌醇。

五、疗效评定

(1)临床治愈:尿蛋白消失,血肌酐正常,微量白蛋白尿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2)显效:血肌酐或尿蛋白定量或微量白蛋白尿定量,较治疗前降低50%;临床症状消失或证的计分低于治疗前50%。

(3)有效:血肌酐或尿蛋白定量或微量白蛋白尿定量,较治疗前降低30%;临床证的计分较治疗前降低至少30%。

(4)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

表1

表3 医生诊断您患糖尿病的根据 目前临床使用的标准是按照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订的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糖尿病: 1.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及典型三多一少等)空腹血糖两次超过或等于7.8mmol/L。 2.有糖尿病症状,一天内任何时候血糖超过或等于11.1mmol/L。 3.疑有糖尿病者,应作口服8.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或等于11.1mmol/L。 新诊断标准〔美国糖尿病学会(ADA,1996)新建议〕 以空腹血糖(FBG)诊断: 正常:FBG<6.1mmol/L 空腹血糖异常(IFG):6.1mmol<=FBG<7.0mmol/L 糖尿病(DM):FBG>=7.0mmol/L 血糖正常值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诊断条件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静脉(血浆) 糖尿病空腹≥ 6.1 ≥ 6.1 ≥ 7.0 服糖后 2h ≥10.0≥11.1≥11.1 糖耐量受损空腹 < 6.1 < 6.1 < 7.0 服糖后2h 6.7~10.0 7.8~11.1 7.8~11.1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 5.6~ 6.1 5.6~ 6.1 6.1~ 7.0 服糖后2h < 6.7 < 7.8 < 7.8 二:血糖正常值参考 1,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表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1999年)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17 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 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 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 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 )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 5 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 1 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 5 项检查中任 2 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 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 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 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祝谌予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祝谌予教授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师承施今墨先生,主张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辨证,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活血化瘀治法,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创立的降糖基本方在中医界具有很大影响。 方剂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 临床应用: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白芍、川芎。若燥热或烘热,加黄芩、黄连;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渴饮无度,加浮萍;多食明显,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腰腿疼,加鸡

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的诊断*二、糖尿病的症状*三、糖尿病的饮食禁忌 糖尿病的诊断1、血糖的测定 为确保血糖值具参考价值,检验血糖时宜空腹,空腹血糖多 于餐后8-10小时进行,因此多于早上醒来时进行。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糖的主要依据,目前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取血测的血糖值,即为空腹血糖。正常人进食后,血糖上下波动在一定范围内。进食后测的血糖值,即为餐后血糖。糖尿病人主要检查餐后二小时血糖。临床正常值: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3 mmol/L ~ 5.6 mmol/L (60mg/dl ~ 110mg/dl),餐后二小时血糖为7.8 mmol/L (140 mg/dl)。 2、尿液的查看 在正常人的尿中有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但24小时内不会超 过20毫克,但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当24小时尿白蛋白的排出量为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有这种情况就需呀多加注意了。 3、相关抗体的检查 有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氟酸脱羧酶抗体等相关抗体的出现,这些抗体的出现说明了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若抗体阳性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测

定意义较大,如果发病已较长时间,抗体可能转为阴性。还有一个就是胰岛素庀赴置诘囊鹊核卦杀幌嘤Φ拿杆馍梢鹊核睾虲肽,因此血胰岛素和C肽都能反映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胰岛素的测定会受到一些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例如测定注射过胰岛素或正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而C肽的测定则相对稳定。 糖尿病的症状1、出现手脚麻痹、发抖的情况。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应多加预防骨质疏松。 2、有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等相关症状的出现。糖尿病会感到容易疲劳,全身倦怠无力。没有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身体常常无原由地感到疲惫不堪,感到双腿乏力,膝盖酸软,尤其是上下楼梯的时候;感冒后经常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气味,此时就该及早去医院检查了。 3、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 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 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读:中医认为,糖尿病病机多为燥热阴虚,津液不足,当以滋阴清热,补肾益精为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外治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疗效。以下介绍几则外治方。 1.桂枝、生附片各50克,紫丹参、忍冬藤、生黄芪各100克,乳香、没药各24克。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水5000毫升,用文火煮沸后再煎20分钟,将药液倒入木桶内,待温度降至50℃左右时,患足放入药液内浸泡,药液可浸至膝部。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浸泡一次,每剂药可浸泡5天。以后每次浸泡,仍将原药的药渣一同放入锅内煮沸。可温阳益气,活血通络,适用于糖尿病肢端坏疽。一般连续用药半个月,最长连续用药80天。 2.苏木50克,木瓜、透骨草、川椒、赤芍各30克,桂枝18克,川芎15克,红花、白芷各12克,艾叶、川乌、草乌、麻黄各10克,加水5000毫升,水煎取汁。先熏手足3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再将手足浸泡30分钟,每日两次,每剂药可用2~3天。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适用于糖尿病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 3.苦参、蛇床子、白鲜皮、枯矾、金银花、土茯苓各30克,川椒、苍术、黄精、花粉、防风各15克,红紫草、苏叶各10克,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坐浴,每日两次,每次10~30分钟。可祛风止痒,适用于糖尿病性外阴瘙痒。 4.生大黄6克,炒槐花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煅

牡蛎30克,制附片6克,姜半夏6克。将上药煎取浓汁200毫升,直肠滴入,每日一次,连续30天。可活血化瘀,利湿泄浊。适用于糖尿病肾病。 5.黄芪60克,山药、苍术、薏苡仁、元参、生地黄、熟地黄、生牡蛎、黄精、肉苁蓉、菟丝子、金樱子、蚕砂、石菖蒲、萆薢、丹参、僵蚕、白芥子、五倍子、牡丹皮、地骨皮、仙灵脾、黄连各30克,肉桂、小茴各10克,生大黄20克,全虫、莱菔子、水蛭各15克,冰片、樟脑各2克,蟾酥0.5克,麝香0.1克。先将冰片、樟脑、蟾酥、麝香分别研成细粉,再将其他药混合研碎过 100目筛,共混匀。在药粉中加入蜂蜜、植物油、酒精适量,调至软硬适宜,压制成板,再用模具切成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药块,用橡皮膏作基质衬布,将药膏贴于橡皮膏上即得。取涌泉、肚脐、三阴交、肾俞,每次贴敷2~3个穴位,一般2~3天更换一次药膏,一个月为一疗程。可益气养阴,培补脾肾,除湿消瘀,适用于老年性糖尿。 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高血糖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所引起。多见于40岁以上喜食甜食而肥胖的病人,城市多于农村,常有家族史,故与遗传有关。少数病人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常并发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硬化、肾和视网膜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正常人的饭后血糖小于7.8. 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1.7~2.8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低血糖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类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在轻度低血糖发作期间,你可能出现下列的某些症状:发抖,震颤,心悸,神经质,出汗,寒战和湿冷,心搏加快,焦虑,头晕以及极度饥饿.这些都是由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轻度低血糖往往不会影响你的大脑,因此,你应该能够识别出这类症状,并进行自我治疗. 1)对于低血糖的预防:1.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别忘记按时吃饭,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也应及时加餐。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3.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应用。4.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5.生活,作息,饮食有节制有规律.6.多做运动,保持心情愉快.7晚上睡觉时将头部垫高.8不要再闷热或干燥的环境下站立太久. 2)当低血糖急性发作时:1.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红糖25--50克,用温开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克,或水果1--2个,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2.低血糖反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钟仍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并给予吸氧,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钟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等,预防下一次反应性低血糖。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血糖偏高 当血糖高于正常时称为高血糖症。如果这种状况持久存在,对人体的各部分均有害。病人会感到全身不适,常有疲倦、口渴、大量饮水、大量排尿等表现。如情况严重,应尽快就医。 使血糖变得过高的常见原因有: (1)所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 (2)运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3)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 (4)过度肥胖; (5)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 (6)低血糖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被称为SOMOGYI现象;

糖尿病强化治疗方案

糖尿病强化治疗方案 四次注射法(四次注射法 R,R,R,N)餐时+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 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 单位,直到血糖达标。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方案,符合大部分替代治疗。 三次注射法(R,R,R+N或诺和锐,诺和锐,诺和锐+N)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每3-5 天调整一次,直到血糖达标 确定起始量(0.3-0.8U/Kg.d)多数病人18~24U/天 根据血糖u/餐= 0.05(血糖值mmol/L-5.4)×体重 尿糖:餐前尿糖定性“+”,一个“+”需4μ胰岛素 三餐前剂量分配:将日总剂量除以3,午餐前减2U加到早餐前。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睡前NPH起始剂量4-8单位,一般不超过16U 胰岛素替代治疗使用程序 2型糖尿病 ↓ 确定起始量(0.3-0.8U/Kg.d) ↓ 强化分次(三短+NPH或PZI或超长效) ↓(早RI 25-30% 中RI15-20% 晚RI 20-25% 睡前NPH20%) (三次:总量除3得均数,早均数+2,中均数-2;晚均数)根据血糖调整剂量 ↓ 血糖控制稳定,转为一日两次或改饮食+口服药物) 1型糖尿病 ↓ 确定起始量(0.5-0.8U/Kg.d) ↓ 强化分次(三短+NPH或PZI或超长效) ↓(早RI 25-30% 中RI15-20% 晚RI 20-25% 睡前NPH20%)根据血糖调整剂量 ↓ 血糖控制稳定,转为一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或 RI+PZI:早2/3,晚1/3左右) 1、替代治疗要求:符合生理模式 40 U/日基础+餐前大剂量 基础:1u/h, 约24u/日 (无IR 状态) 餐前大剂量:6-8u/餐前 2、(CSII胰岛素泵治疗)设定基础量和餐前量 起始总量0.5/日/kg

外科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足》。 (1)糖尿病患者有肢端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和(或)合并感染者。 (2)糖尿病患者肢端有湿性坏疽或干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并符合0~5 级坏疽标准者。 (3)踝/臂血压指数小于0.9 以下者。 (4)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肢端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造成缺血或坏疽者。 (5)血管造影证实,CTA、MRA 提示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并有临床表现者。 (6)电生理检查,可见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改变者。 (7)X 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骨髓炎或关节病变、手足畸形及夏科关节等改变者。 具备前2 条,并结合后3~7 条中任何1 条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2002年制订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草案)》。 (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有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值升高,尿糖测定阳性者。 (3)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表现:肢体麻木、怕冷(或怕热)、间歇性跛行、瘀血、营养发生改变,肢体感觉减退或皮肤发红灼热,甚者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以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为最多见。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动脉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眼底动脉血管病变等。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氏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它缺血性疾病。

(7)①肢体动脉无损伤检查:彩色多普勒、CT、DSA(数字减影)、血管超声、血管光电容积血流图检查证实有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者。②动脉造影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占80%以上,血管病损形态颇似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广泛的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故动脉侧支血管较少,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③多普勒踝部血压测定与肱部血压测定之比明显变小。④X线平片检查:主动脉弓、腹主动脉或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二)分期诊断 1.未溃期:下肢无明显破溃。 2.已溃期:下肢已出现破溃。 (三)证候诊断 1.寒邪凝滞,痰瘀阻络证:肢体明显发凉、冰冷、呈苍白色,遇寒冷则症状加重,步履不利,间歇性跛行、多走疼痛加重,小腿酸胀,休息痛减。严重者持续疼痛,夜间尤甚、彻夜不寐。肢端、小腿有瘀斑,或足紫红色、青紫色,舌质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沉迟或弦涩。 2.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足局部红、肿、热、痛,或伴溃烂,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舌质暗红或红绛,苔薄黄或灰黑,脉弦数或洪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3.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触之患足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切开可溢出大量污秽臭味脓液,周边呈实性漫肿,病变迅速,严重时可累及全足,甚至小腿,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4.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肢体麻木、疼痛,状如针刺,夜间尤甚,痛有定处,足部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皮色暗红或见紫斑;或溃后创面腐肉已清,肉芽生长缓慢,久不收口,周围组织红肿已消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经久不愈,舌质淡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5.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足发凉,皮温低,皮肤苍白或紫暗,冷痛,沉而无力,间歇性跛行或剧痛,夜间更甚,严重者趾端坏疽干黑,逐渐扩大,腰酸,畏寒肢凉,肌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无力或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寒邪凝滞,痰瘀阻络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1)推荐方药:阳和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麻黄、熟地、鹿角胶(烊化)、白芥子、炮姜炭、甘草、肉桂、桂枝、桃仁、红花、熟地、当归、川芎、赤芍、

糖尿病初期治疗方法

糖尿病初期治疗方法 糖尿病初期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外在表现有哪些? 1、容色泽发红:典型糖尿病人在发病前后,面色并无异常改变。但有人调查过千例隐匿性糖尿病病人,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颜面色泽较红,有89.5%的患者呈不同程度红面容。据认为,面部色泽较红的病人血糖值常较非红面容者低,因为此类糖尿病人的病情较轻。 2、足部水疱疹:隐性糖尿病病人手、足以及足趾、小腿伸侧,在没有任何诱因情况下,常突然出现外观颇似灼伤后的水疱,其特点是不痛不痒。 3、骨前生褐色斑:此症多见于轻型糖尿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小腿前部皮肤出现椭圆形褐色斑,伴有轻度凹陷性萎缩。其中有10%左右可合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4、足背肉芽肿:早期糖尿病人在手足背常出现色泽淡红,如指甲大小、质硬、呈环状的肉芽肿。 5、肤瘙痒:约有10%的早期糖尿病病人可有全身性或局限性的皮肤瘙痒。且较顽固,以外阴部或肛门部位最严重。 6、形舌炎:大约有2/3隐性糖尿病病人可出现原因不明的舌疼痛,舌背中央呈菱形的乳头缺损(即舌背上无舌苔覆盖)等等。

糖尿病初期治疗方法 家住天津,我患有糖尿病已经好几年了,用了很多方法,可是效果依然没有见好。这几年可是苦了我,因为糖尿病,使它的脾气变得越来越不好,慢慢地和家里人的关系都越来越冷淡,后来街坊邻居也不接触了。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人也瘦了很多,看着也怪可怜的,还跑到外省去治,可是依然没有根治。但是最近大家看我起色好了很多,见了人也主动和人打招呼了。一问才知原来是我把多年的糖尿病治好了。问我是怎么治好的。我说是用。 糖尿病初期治疗方法 1、少吃一点 要控制饮食的总量,忌食高热量食物,多食粗茶淡饭。不要认为有吃就是福,应适当地吃,科学地吃。多吃蔬菜如油菜、白菜、菠菜、黄瓜、菜花、茄子、苦瓜等。 2、多动一点 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控制饮食,再加上增强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 3、多懂一点 即对糖尿病的常识、危害性、防治措施多懂一点。这样就能够树立信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预防糖尿玻 4、放松一点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 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年)。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二)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引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xx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 (____年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2007至____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 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1 / 14 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____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____年) 三、糖尿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糖尿病的筛查 在早期轻度高血糖时,通常无临床自觉症状,重度高血糖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体重减轻。对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尽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糠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 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根据,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加测餐后血糖,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的葡萄糖负荷量成人为75g,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服糖前及服糖后30、60、120、180分钟测定血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 1.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200mg/dl )。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 mmol/L (126mg/dl )。 3.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75g 葡萄糖后2 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 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2、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推荐诊断标准(即将废除)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 4、您知道糖尿病分哪几类吗? 目前通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类方法,临床类型分为糖尿病Ⅰ型、Ⅱ型(BM)、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妊娠糖尿病(GDM)糖尿病风险者4种。 (1)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下,但成年和老年也可得,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多数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对胰岛素很敏感。 (2)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为40岁以上,儿童也有此型的,发病缓慢,病情较轻,不依赖外来胰岛素为生,在感染和应激时,可

2019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江苏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表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1999年)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糖尿病的筛查 在早期轻度高血糖时,通常无临床自觉症状,重度高血糖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体重减轻。对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尽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糠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首次筛查正常者,宜至少每3年筛查一次。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1次。 空腹血糖筛查是简便易行的糠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糖尿病治疗方法及饮食汇总(完整版)

糖尿病治疗方法及饮食汇总(完整版) 糖尿病治疗方法汇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必须明白,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虽目前不能治愈,但能控制。 糖尿病的治疗涉及教育.饮食.运动.药物以及血糖.尿糖监测等多个方面,强调综合防治,各种治疗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为此,糖尿病病人必须做到:(1)接受自我保健教育;(2)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3)监测血糖和尿糖;(4)按医生要求准确使用药物治疗;(5)每年接受一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 (一)糖尿病人的生活规律(1)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必须做到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实践证实有规律的生活可以使机体新陈代谢保持在最佳状态,是糖尿病控制病情的首要条件,建立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加强体育运动可以起到类似胰岛素作用,有助于降糖.降脂.改善血液流变,提高免疫功能。 (2)稳定情绪: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糖尿病病人在疲劳.焦虑.失望.情绪激动时,引起神经内分泌反应性增强,激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起血糖升高。

(二)糖尿病治疗饮食歌清淡素质最为佳,粗制杂面并不差,一日三餐七分饱,饥饿可配菜豆渣。日用脂肪选素油,多用调拌少烹炸;甘肥咸食均不宜,贪杯痛饮更可怕。体弱消瘦口发馋,可食瘦肉鸡鱼鸭;适量水果桃为美,想吃甜食配南瓜。菜豆薏米小麦粥,清热利湿效堪夸;青菜桃仁治头晕,芥菜降糖也降压;消瘦多食骨头汤,肥胖病人食南瓜。莲子芡实治尿频,二目昏花杞菊茶;蔬菜瓜果豆制品,家常菜肴营养佳。控制饮食加药疗,出现症状早诊查;适当运动做气功,老年绽开长寿花(三)糖尿病人的饮食结构饮食处方中的“质” “质”就是饮食结构要合理:一是三大营养素的组成比例要合理,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量蛋白质为宜;二是食物要多样化,谷类.薯类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水果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动物性食品主要提供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豆制品主要提供植物蛋白;蔬菜主要提供膳食纤维;三是要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热能来源以粮食为主,多选用绿色蔬菜;四是粗细搭配,提倡高纤维饮食,如粗粮.杂粮.豆类.蔬菜等;五是食盐要限量,每天不超过10g为好;六是补充微量元素食品,如含硒.铬.锗等食品。 (四)糖尿病的运动疗法运动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有些轻度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就能达到治疗目的。糖尿病患者尤为关心“怎样运动有利于健康”这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