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面向智能制造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智能制造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会议上的发言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从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具有两个优势:一是你们有一批德高望重、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具有丰富工程和技术经验的老先生、老前辈,你们有一批具有深厚理论素养和工程经验、具有国际化背景和视野的教授,你们有一支忠诚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二是你们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没有考研的压力,教学改革不需要考虑考研指挥棒。

下面谈四点个人意见。

一、要在自信的基础上学习先进大学的教学改革经验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中国自动化专业中的地位是举足

轻重、众望所归。国内其他大学自动化专业在研讨教学改革时,一定会参考你们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相当多的学校并以此对标。

我相信,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研讨教学改革方案时,除了学习国内其他大学的先进经验,更多的是参考国际先进大学的教学改革经验,并从中选择对标学校、专业和课程体系。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先是学习苏联,后是学习西方,主要是美国。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成果和成就,但是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总

结。

今天的中国社会和公众,对本土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有许多意见。精英们,和稍微有一点办法的家庭,都会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往国外学习,甚至去读中学、小学。我们作为高校教师,也都深刻体会和认识到我们的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病。

但这里需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我年轻时想象不到,中国的工业化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完成,我根本想象不到,在我们手中居然建设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在此过程中,技术上主要依靠的是本土培养的工程师和总工程师。建设、支撑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工程教育,包括自动化专业教育,绝不可能一无是处。

据说在二战之前,美国的大学毕业生流行一句话,打起背包去欧洲(去欧洲留学)。那时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经济体。但在扬基们心中,老欧洲依然是世界文化与文明的中心,而扬基们自己则是比较粗鄙的。二战中,扬基们走遍世界,二战后,心态变了,自信到自大的地步,充满傲慢与偏见。今天看来,二十世纪前半叶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先进的,至少工程教育是领先世界的。

五十年代,苏联军事专家在南京军事学院讲“宽正面,大纵深”的坦克集群突击,讲十次打击,这的确是二战前后苏军在实战中总结的先进军事理论,但是完全脱离当时中国

的国家背景和能力,而对于我军几十年建军和作战经验的研究却严重不足。等到中国终于有了这个工业能力,时代变了,谁还敢搞坦克集群突击?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一看,中国历史上真的就不存在实际应用苏军“十次斯大林突击”这些“先进理论”的条件,即使是本土防御,恐怕也是无用武之地。所以说,学习先进大学教学改革经验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教条主义害死人”。

工程实践也是如此。同样的电站锅炉,发达国家多是燃油、燃气,即使烧煤,也是固定的煤矿生产的煤;而我们国家依然以燃煤为主,并且烧的是不同煤矿、不同煤井、品质差异很大的煤。锅炉控制系统、优化系统设计能一样吗?

八十年代初期,我在科技大学读本科,我们许多专业课老师刚刚从国外学习回来,给我们开设了大量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但几乎不讲传统的PID调节器,因为美国的控制理论界流行一句话:Beat down PID controller。我大学同班同学有人到大学毕业都不知道PID调节器。我到若干年以后才知道,我的导师自己就是PID专家,具有丰富的控制工程经验和控制理论素养。

后来,我们大多数同学、师兄弟、师姐妹都出国留学了。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传回来一句话:Control is dead。有些人说的更具体:Control is dead in America。现在我们比较清楚了,美国从六十年代开始制造业逐步转移,后来出

现OEM,甚至OED,最终制造业空心化,自动化成为了“隐技术”。但是,在中国大陆,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中,居然出现了一股潮流,要取消自动化专业,取消自动化教育,理由很荒唐:美国没有自动化专业,Control is dead in America。就在前不久,科技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还有人公开呼吁(忽悠),撤销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

离开自动化,谈何国家工业化?取消自动化,如何实现下一步的国家现代化?

当前我们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制造、智能自动化、知识自动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准特征。革命是什么?形势比人强。对于人才,我曾经回答过一家央企的董事长:中国革命中没有西点军校毕业生,咱们就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陆士毕业的不革命,咱们就用保定军校生,保定军校毕业的不跟咱走,云南讲武堂、湖南讲武堂毕业的就是宝贝疙瘩,这个那个讲武堂毕业的不革命,就办黄埔军校,军校毕业生不跟咱们走,咱们就不革命啦?!

国外大学的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产业空心化已经几十年,国家发展主要依靠金融业、服务业,工科的教授们很少有机会接触产业,他们的成果主要是论文,这些教授反倒非常羡慕我们能够在实践中提炼、发展和检验控制理论、优化理论。有些发达国家则不同,例如德国,他们要求工科教授必须有若干年工业界的从业经验,所以德

国教授的工作往往比较靠谱。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德国实业在西方也是一枝独秀。我们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培育出一大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员,他们也许写不出SCI论文,但是他们在教学和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能够屡战屡胜,他们恰恰是中国大陆大学工科教育中最可宝贵的人才。

因此,自动化专业的教育改革、教学改革,必须在自信的基础上学习国际先进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这种自信,必须、也只能建立在广大的具有长期本土教育、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对本土的教育、教学、科研,特别是工程和产业,具有丰富经验的普通教师身上。

我个人认为,清华大学其实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再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清华大学会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几所大学之一。到那时,你们自动化系会找不到对标的学校,尤其需要自信,但不能自大。

二、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生产实践服务

“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句老话可能比较刺耳。郭沫若创校校长给科技大学制订、并经严济慈老校长大力倡导的科大校训,非常有特色,“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一听就知道是科技大学,“红旗下的蛋”,绝非旧朝余孽。现在大多数大陆大学的校训同质化严重,毫无特色,甚至不知所云。

如果“理实交融”也比较刺耳,咱们就说更老的老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