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制文化建设探析

合集下载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研究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目前存在大量问题,应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

对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探讨,提出了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对于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高校校园文化;法治文化;建设策略“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教育部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提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学校法治文化氛围”。

如何建设法治文化,推动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一、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法治文化是国家在其法治化的过程中将文化的隐性模式和显性模式相结合的法律文化。

高校的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在高校这一特殊领域的外延,具体指全体师生在校园法治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思维方式、价值追求、行为方式和依法治校管理模式以及与此相关的物质设施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高校法治文化也是国家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文化主体、空间范围、对象上呈现出特殊性当下社会,高校学生呈现出自我肯定与叛逆、对信息敏感又不能精准判别,适应性强但情感脆弱等多重特征,学生的这些特征加深了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构成了一道看不见的“法治围墙”。

(二)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与时俱进性一方面,高校法治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获得进步的动力。

另一方面,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子文化,随着党的领导的改善加强,也在不断的改进。

二、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只有加强校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才能提高高素质人才的法律素养,满足国家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依法治校构建法治校园的法制文化

依法治校构建法治校园的法制文化

依法治校构建法治校园的法制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进入了一个法治化的时代。

法治校园作为培养合格公民和维护学校秩序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依法治校构建法治校园的法制文化。

一、法治校园的意义和目标法治校园是以宪法法律为基础,以法规制度为依托,以校纪校规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保障,以培养铁律意识为目标的一个法制化的教育环境。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学校的管理能力和规范化程度,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二、构建法治校园的重要措施1. 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构建法治校园的基础和关键。

学校应将法治教育融入课程设置,开设法律相关课程,并通过校园活动、法制宣传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推行依法行政,做到规章制度的公平、公正、透明。

同时,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宣讲和宣传,让全体师生了解规章制度,自觉遵守。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有效实施法治校园,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教师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和教学能力。

其次,建立法学专业教师岗位,招聘专业的法学教师,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和其他专业服务。

4. 健全依法惩戒机制建立健全的依法惩戒机制是维护校园秩序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学生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办法,依法对违纪学生进行惩戒,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三、法治校园的建设要点1. 完善校园设施学校应提供完善的设施,包括设置法治教育基地、法律文化展示区、法制宣传栏等,方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和法治文化。

2. 强化法制宣传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讲座和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对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的宣传,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 加强学生参与构建法治校园需要全员参与,学生是校园的主体,他们的参与至关重要。

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探析

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探析

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探析【摘要】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通过分析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了其重要性和着力点。

在加强法制教育、营造法治氛围、建立健全法治机制这三个着力点中,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法治意识和规范管理水平。

未来展望中,需要加大对法治文化建设的投入,强调建设方向的可持续性和系统性。

优化法治文化建设能够为理工科高校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遇。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提高理工科高校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推动相关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着力点,法制教育,法治氛围,法治机制,未来展望,建设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教育在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理工科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理工科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法治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理工科高校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尚存一些不规范的管理现象,给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困扰;法治观念和意识的薄弱也制约了学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加强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对于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治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观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将法治理念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更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

理工科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领导力。

通过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伦理,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中的担当和责任意识。

当前高校法治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

当前高校法治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

当前高校法治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作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但是,当前高校的法治精神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还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一、缺乏法治精神当前,一些高校缺乏法治精神,学校领导和教师缺乏法律意识,甚至存在一些学校和人员明显违反法纪的问题。

例如:一些高校的领导干部在处理校内纠纷时,不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而是凭借自身的主观判断,导致校园内的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影响校园安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还有一些学校和教师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非法收费、行贿等行为,损害了学生的利益,破坏了教育公平和诚信文化建设。

二、法治观念淡薄一些高校的师生对法治观念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他们没有形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制秩序的意识和习惯,甚至存在侥幸心理和野蛮生长的想法,导致一些校园事件不断发生。

例如:一些学生未经过学校审批擅自组织校内庆祝活动,而且活动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这不仅违反了校规校纪,更让学生权利与义务失衡。

三、规范意识不强一些高校缺乏规范意识,如手续不全、法律文书不规范等,往往影响教学和科研的质量。

同时,在一些校内建设和学术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严格遵守建设和管理标准,导致一些校园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安全受到威胁,同时某些学术活动存在低俗之风,影响学生思想素质。

四、法制教育体系不完善在高校法治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法制教育体系不完善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高校法制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会使得学生对法律信仰不足,法律意识淡漠,只有通过完善法制教育体系,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

但高校法制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设计、教师招聘、教材选用等多个方面着手,才能够逐步完善。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场所,应该以此为契机,将法治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优先事项,积极推动法律意识的普及和落地。

关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需 要注重实践探索,推 动法治实践,加强法 治宣传,扩大法治影 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关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几 点思考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 高校法治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结语
01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介绍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响应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旨 在培养具有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引领社会法治意识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身的法治文化建设,引 领社会的法治意识。
培养未来社会的法治力量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培养 出具有法治观念的未来社会领导者。
推动国家法治建设
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 国家的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 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法治理念的认识不足
01
部分学生仅关注课程成绩,对法治理念和法律常识缺乏深入的
理解和关注,导致其难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
校园法治环境有待改善
02
部分高校存在学生违法乱纪现象,如校园欺凌、学术不端等,
表明校园法治环境仍需改善。
法治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
高校法治文化具有社会 性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法治文化不可避 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能对社会 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校法治文化具有独特 性
高校法治文化具有发展 性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质和环境,其法治文化具 有不同于一般社会环境的独特性。

法治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法治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法治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一、法治与校园制度文化制度是文化产生的前提,从制度的产生和影响来说,制度又是文化活动所达到的结果。

作为校园里学生行为和活动的准则,学校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是学校教育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制度具有的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正是与法治的内涵一脉相承的。

(一)校园制度文化的内容。

校园制度文化的大体意思就是校园内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无意识地印记在师生内心。

校园制度文化应分为两层面来理解:一是校园内丰富多彩的各种制度。

二是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对师生价值观、行为方式、舆论导向上所做的引导,即制度内化为内在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校园制度文化的必要性。

制度作为法治文化的一部分,是践行法治理念的重要环节,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第一,学校各项制度的设计、制定,不仅要符合法律法规,而且要经过充分透明的、民主的讨论,特别要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学生代表的民主管理的作用,集思广益,争取在师生中达到最大限度的共识,把大家的智慧集中体现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确保制度的科学性。

第二,根据构建法治校园的要求,依法改革、完善现行制度,充分保障各方的权益。

一是努力改变由于高校自身制度设定的原因,造成的待遇差距过大的问题;二是改变制度中那些无法有效保护学生合法权利的“霸王条款”,以实现法治校园文化的公平基础。

二、法治与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全体成员认同并遵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校园精神的总和,包括校园理念、传统、教风、校风、学风以及校训、校徽、校歌、校史等。

精神文化体现的是一种观念,法治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是观念的反映,法治除了是一种方式、手段之外,更是一种法律价值、法律观念、法律精神的体现。

那么,如何将社会主义法律与校园的精神文化密切融合、贯彻起来?就目前的情况看,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运用立法、执法、法制宣传等手段,通过立法,把法律中的最低限度义务法规化,形成一种法律强制力,在全校师生一致遵行。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随着社会文明的进展和现代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及法治教育实践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法治文化的建设对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促进法治精神的传播与普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高校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更需要重视法治文化建设与法治教育的推进,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法规意识以及法治精神。

本文试探性地探讨高校如何进行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教育实践,为全国高校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指高校利用法律、法规等法律文化手段,在学校内部营造出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法治文化风尚及习惯,促进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的形成和强化。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弘扬法治精神的主要阵地。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及其教职员工的素质和学生的终身素养,同时也关涉到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1.提高师生法制意识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师生的法制观念。

通过法治文化建设,使得师生能够具备规范自身行为的意识,对社会意识的醒觉和敬畏之心,进而引导师生自觉遵守法规、规章制度,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技能,具备合法维权、行使权益的能力,增强履行公民义务和责任的意识。

2.促进法治精神的普及与传播通过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展示法治的真善美,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法治精神,推动法制文化在学校内部的普及与传播。

借助法治教育和法律援助等活动,引导师生以法治观念为指导,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做好心理准备,为社会秩序和法律规范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3.发扬正义,提高公正公平的观念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发扬正义、提高公正公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营造正义和公平的氛围和意识,使得高校实现公正行政、合理裁决、无私奉献等社会形态的扬扬正能量。

二.高校法治教育实践的方法和措施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是指高校利用法律、法规等法律教育手段,向学生和社会灌输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制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依法治校建设法治文化的校园

依法治校建设法治文化的校园

依法治校建设法治文化的校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和价值观。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学校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使命。

依法治校建设法治文化的校园,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法治文化的内涵、建设的必要性和途径以及实施的关键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治文化的内涵法治文化是指以法律为基础,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

它包含了法律教育、法律意识、法治精神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首先,法治文化要注重法律教育。

学校应将法律知识融入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增强法律素养。

其次,法治文化要培养法治意识。

学校应通过课堂讲解、校园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和自觉遵从的态度。

最后,法治文化要传递法治精神。

学校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法治形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建设法治文化的必要性建设法治文化的校园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

首先,它有助于维护校园秩序。

法治文化的构建强调规则的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要求,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护校园的正常秩序。

其次,建设法治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学生在法治文化的环境下,能够更好地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降低违法的倾向,培养正确的行为准则。

再次,建设法治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学校通过法治文化的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观念,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

最后,建设法治文化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

一个法治文化浓厚的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建设法治文化的途径为了建设法治文化的校园,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途径。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与法治观念,使其成为法治文化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学校法治教育与文化建设

学校法治教育与文化建设

学校法治教育与文化建设1. 概述学校法治教育与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和文化修养方面所做的工作。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合法公民的基础,也是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法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具体实施。

2. 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法治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过程。

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形态。

法治教育不仅仅是在学生中引导他们遵守法律,更是通过法律的引导塑造学生成为积极公民的能力。

3. 法治教育的方式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生自治组织等多种途径进行法治教育。

课堂教学是基础,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和法治精神。

社会实践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律的力量和约束,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

学生自治组织则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4. 文化建设与法治教育文化建设是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文化建设来弘扬法治精神。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关法律的文艺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来增强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认识。

5. 学校文化的重要性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倡导正面向上的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文化建设要贯彻课堂、实践、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6.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文化节目、开展文化活动、组织文化团队等多种方式来丰富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文化自觉。

7. 学校法治教育的特点学校法治教育的特点是全面性、系统性和长期性。

全面性体现在它要求学校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系统性体现在它需要完整的教育体系来支撑;长期性体现在它需要学校长期坚持,持续不断地进行。

8. 学校法治教育的难点学校法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有些学校在法治教育方面条件有限;其次是学校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最后是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的薄弱。

依法治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法治引领

依法治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法治引领

依法治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法治引领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质量,依法治校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引领。

本文将从法治引领的角度探讨依法治校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

一、法治意识的培养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通过开设有关法律知识的课程或者举办法治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并培养对法律的尊重和依法行事的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法治社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增强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

二、法规制度的建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法规制度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学生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内部秩序和学生安全。

这些规章制度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既能够引导学生的行为,又能够保障学生权益。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学生在依法治校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三、法律教育的加强学校应该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除了法律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辩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应对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配合社会相关部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亲身感受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力,增强法律意识的深度。

四、参与实践,树立典范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树立典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邀请法律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者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法治实践单位,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影响。

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应注重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法治启蒙老师和榜样。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到学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法治理念和教育措施。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教育实践。


校法治文化建设是应对新时期新的教育要求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
思想和法治精神渗透在校园的方方面面。

高校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让广大师生认识到法治对于高校发展和个人
成长的重要性。

推进法制宣教活动,可以通过班会、座谈会、大型宣传展示等形式,向学
生普及国家法律法规和校园法律法规,尤其针对师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行为进行警示,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高校还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师资库,邀请有法律背景和经验的专
家教授到校授课,同时在校内开设法学相关专业,提高学生的法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是高校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措施,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收获感。

开设法律实践课程,让学生参加实际案例团队研究,通过临
场应急训练、演练实操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律实际操作能力和法律素养。

高校也可以通过组织法律实践社团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身体验法
律的威力和法律的适用。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参加律师协助办案,参观法院、
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学习司法程序和司法实践,深入了解法律的现实效果。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教育实践的推进,是高校适应新时期新教育发展要求的必然
选择。

只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和实践教育,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和技能,提升
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探析

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探析

理工科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法治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也不例外。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场所,法治文化建设更是至关重要,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理工科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着力点进行法治文化建设。

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理工科高校,法律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对于大学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法律课程就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法律的机会。

因此,必须重视法律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扎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课堂教育应该以案例分析、法律实践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解读法律知识和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即能接触到真切的法律实践,也能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到法治的重要性。

二、校园自治校园自治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理工科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加强校园自治管理,以法律为依据,规范学生行为。

在校园内建立学生自治组织,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站,为学生提供咨询、调解、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行使自治权利,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让学生学会依法治理和遵纪守法。

三、教师教育教师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理工科高校中,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法律方面的培训班和讲座,加深教师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法律实践工作室,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让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法律知识。

四、加强学生法律实践教育学生法律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

理工科高校应当加强学生法律实践教育工作,通过参与法律援助、模拟法庭、司法实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技能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法律素养,更好地适应法治社会的需要。

五、树立法治理念最后,理工科高校应该在学生中树立法治理念。

高校应该开展以“法治”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宣传、普及法律和法治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使学生树立法治理念,把尊崇法律和遵守法律看作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以及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成为了高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和弘扬法治文化价值观念,推动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以及遵纪守法、守规矩的行为习惯。

而高校法治教育实践则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和实践项目,提供法律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工作之一。

它旨在通过推动高校内部的法治文化发展,培养和传承法治精神,促进高校师生的法治观念转变和法律素养提高。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应该注重法治理念的传播和普及。

通过开设法律知识普及课程、法治讲座和法治教育活动等形式,使广大师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应该注重法治教育的深化和扩展。

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和法制讲座等,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法律素养,培养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应该注重法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如开展法治思维训练和法律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法治文化的质量和效果。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高校通过开展各种法律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法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应该注重实践环节和手段的创新。

通过设置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和法律运用等实践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计项目、开展小组研讨和合作实践等方式,建立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应该注重与社会实践结合,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法律援助和志愿服务等,使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随着社会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教育实践成为了学校和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学生中树立法治观念,促进法治精神的传播和普及,成为了高校治理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的意义、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1. 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摇篮,学校的法治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素养。

通过法治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见证者、守护者和推动者。

2. 推动校园和谐稳定发展高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校园的和谐稳定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法治文化建设,可以树立良好的法治秩序,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3. 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推动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学校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学校内部法治建设,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撑。

1.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通过法治教育实践,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有担当、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和栋梁。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能力法治教育实践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和法律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法律实践和模拟法庭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操作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法治教育实践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尽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守护社会公共利益,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的人才。

法治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依法治校的校园文化引导

法治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依法治校的校园文化引导

法治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依法治校的校园文化引导在当今社会,法治校园已经成为建设学校的重要方面。

学校依法治校的校园文化引导,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规范行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学校法治校园的定义、法治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法治校园的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校法治校园的定义与内涵学校法治校园是指依据法律法规,以法为基础建设学校,规范师生行为,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学校法治校园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规制度建设:学校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师生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校园行为。

2. 法规宣传教育:学校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 法规执行监督: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法规执行机制,加强对师生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二、法治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法治校园文化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体现,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促进学校秩序:法治校园文化能够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维护学校的秩序和稳定。

2. 培养学生法治观念:通过法治校园文化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 增强师生责任感:法治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师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4. 塑造良好学风:法治校园文化能够塑造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法治校园的文化建设要实现法治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校规校纪: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规范师生的行为,明确权责。

2. 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学校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 加强师资培训: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法制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教育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4. 建立监督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师生行为监督机制,对违法违纪行为及时处理,维护校园秩序和公平正义。

5. 开展法治宣传周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周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法庭、了解法律职业等,增强他们对法律的认知。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建设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基础和保障。

而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和领袖的摇篮,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教育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和未来的希望,必须深入贯彻法治理念,建设法治文化,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1. 规范校园秩序高校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校园秩序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建设法治文化,可以规范校园秩序,增强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校园文明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 培育法治意识通过法治文化建设,可以向学生灌输法治观念,培养他们守法意识和法治精神,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树立正确的法治价值观。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法治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提高其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法治课程建设通过设置法治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法律的社会意义,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 法治文化活动开展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法治文化节、法制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在校园中建立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板等宣传教育设施,提升学生对法治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觉性,形成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4. 法治荣誉评选设立法治模范、法治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激励学生投身法治实践,增强学生的法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典范榜样,引领全校学生热爱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三、高校法治教育实践的关键问题与挑战1. 法治教育资源不足当前高校法治教育资源不足,相关法律人才、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供给不足,影响了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加大对法治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法治教育的力度。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化,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教育实践也成为了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旨在提高师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推动高校实现法治化办学。

本文将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和高校法治教育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推动高校法治建设和高校法治教育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指高校在课程设置、校园规章制度、师生思想教育等方面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力:1. 课程设置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课程设置,将法治教育融入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对于法学类专业来说,开设相关的法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非法学类专业,也应该在通识教育中加入法治教育的元素,让学生在校园中就能接受到法治教育的熏陶。

通过课程设置,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法律知识,培养自觉守法的思想观念。

2. 校园规章制度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通过法治理念来规范师生的行为。

制定明确的校园规章制度,阐明学生在校期间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明确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措施,这既是为了教育学生遵守法律,也是为了维护校园的秩序。

3. 师生思想教育高校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法治宣传教育等形式,加强对师生的法治意识教育。

特别是对于新生和未成年学生,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法治教育,让他们在校园中就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二、高校法治教育实践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是指高校在学生管理、学风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也应该在推动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管理高校应该将法治观念融入到学生管理中,通过学生自治组织的建设和学生干部培训等方式,让学生在管理学生事务的过程中接受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高校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学风建设高校要加强学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促进学术诚信,反对学术不端行为。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探究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教育实践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制素养和法治意识至关重要。

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教育实践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高校法治教育体系。

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指在高校内部,通过制度、文化、观念等方面,不断推进高校法治建设的过程。

具体来说,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应当积极培育法治文化,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倡导法治精神、维护法律权威等手段,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形成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2. 制度建设高校要从制度层面上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善,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同时,还要强化法律监察机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地处理各种矛盾纠纷。

3. 师生自我管理建设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离不开师生的自我管理建设。

因此,高校要多方面地引导师生树立守法、遵纪守法的意识,积极推进道德教育,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高校法治教育实践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是指通过教学、科研、法律援助以及法律服务等方式,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素养,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能力。

具体来说,高校法治教育实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实践高校要将法治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去,将学科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法律、法治的理解。

2. 科研实践高校还要通过科研实践来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制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法律研究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对法律准则和法治的认识。

3. 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实践高校要加强师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指导,通过开展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能力。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与法治教育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校园法制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校园法制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校园法制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校园法制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校园法制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为了解各学校在法制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收集了来自不同学校的500份问卷。

同时,我们还对各学校的法律教育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的看法和具体做法。

三、调研结果1. 学生法治意识普遍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80%的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对重要法律条文不熟悉,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意识薄弱。

这表明学校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

2. 法律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调查显示,在学校的法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的灌输,很少有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此外,法律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对法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3. 校园法制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访谈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校对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的投入还不够,缺乏长期规划和有效的措施。

一些学校在法制教育方面仍存在被动应对、片面偏重纪律建设等问题。

四、建议1. 增加法治教育时间和资源。

学校应适当增加法治教育的课时和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法律实践中,如模拟法庭活动、法律实习等,提高他们的法律应用能力。

2. 引入生活化法制教育内容。

将法律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可以通过开展校园安全、网络安全、消费权益保护等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监督。

学校应建立健全法制教育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法制教育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法制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法制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法制文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大学生群体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源泉,如何培养大学生群体的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则凸显出来。

高校法制文化建设需要明晰高校法制文化的内容,确定实现的方式和路径。

标签:高校;法制文化;实现
一、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内容
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内容,就是实现法制的内涵和价值。

法制是法治的具象化过程。

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法律至上
法律至上,信仰法律。

法律常被人们视为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道德的最低要求。

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实现,规范权力的运行,是现代文明国家的基本要求。

法律至上则意味着高效的国家治理水平和优越的治理制度。

法律至上同时还要求,除法律以外无其他。

法律是解决社会纠纷的基本手段,是区别法治与人治的基本标尺。

(二)权利至上
权利至上,保护公民,实现公民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公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也应保护人民(公民),实现人民(公民)权利。

对于权利的侵害主要来源于权力和其他权利。

权利之间存在实质的平等与对等,可以以对抗的方式实现权利侵害的救济;权力和权利之间存在法律上平等与对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对抗的方式难以实现权力侵害的救济,需要法律设置特定的方式和制度才能实现对权力侵害的救济,这是法律存在的核心价值。

具体而言,首先,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捍卫法律的尊严和生命;其次,要求立法必须真正反映公民的利益和诉求,权利的设置应当具体、完善、可实现。

权力应以法律授权为前提,以法律的明确规定为限度。

法律应体现对权利的基本保护,防止权力的滥用。

(三)监督至上
监督至上,权力监督与制约。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权力来源于人民,也必须受人民的监督与制约。

(四)程序至上。

程序至上,实现法律的正当程序和程序正义。

二、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主体法律意识不足
在我国现有高校中,除法学专业之外,其他专业学生均无系统接触法律、法学的机会。

综合类高校,受人文社科专业的影响,非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有接触法律的零星机会;理工类高校,受人文社科专业弱势的影响(甚至不存在),非法学专业学生几乎无接触法律的机会。

不知法,何谈守法、信法,法律意识更无从谈起。

(二)接触法律的形式不足
非法学专业学生接触法律的形式,无非有以下几种:各种媒体的法律相关报道、学校的法律宣传与教育、政法部门的宣讲、社会力量的宣传教育。

就以上4种形式分析,在校非法学专业学生能够接触的绝对数量非常有限。

各种媒体的法律相关报道。

法律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性,阅读和理解的门槛相对较高。

在校非法学专业学生受限于其法律素养,对于绝大多数法律问题不能准确理解,甚至不能理解,对于媒体报道的法律相关专业问题接受有困难,会丧失跟进的动力和兴趣。

学校的法律宣传与教育。

这应是在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接触法律主要机会。

但是高校具体举办的法律宣传与教育的活动有多少,每年年均能有几次,每次又有多少人有效参与?以笔者调研的数据为例,华北某高校,每年具体举办的法律宣传与教育的活动(面向全校师生的,不包括只针对特定群体的)不足10次,每次有效参与人数不超过100人。

(三)法律教育的方式不足
在校非法学专业学生以课堂的方式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只有两课当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

但是限于课程的学时和教师的基本法律素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的是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略讲,或是不讲。

在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接受的法律教育严重不足。

三、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实现
(一)破除形式化,建立高校法制宣传和法治教育的有效机制
高校法制宣传和法治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法制文化氛围的构建、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思维的渗透。

高校除了开展“12·4”宣传活动外,还需要开展一系列促进法治精神和理念的教育活动。

其次,法律知识植根于文化思想的传播,有效地提高师生法治观念,努力培养师生法治。

法治文化的概念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并已融入师生自愿行动中,
真正将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成为师生文化心理的一部分,成为师生共同的意识和价值追求。

(二)拓展形式内涵,多渠道开展法制文化建设活动
高校必须依托校园媒体加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让广大师生在法律感受到不易察觉的教育,感受法治的权威,进而树立观念。

通过校园网,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可以普及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

对于学生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但是,课程的法律基础对老师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来理解法治的原则和概念。

此外,除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之外,学生还必须加强法治实践。

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在推行法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高校管理部门也要明确责任,分工协作,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

通过建立人,财,物多层次保障机制,健全责任制度,为高校法律文化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培育依法治校思维,开展高校法制文化建设
哲学是行动和培育法治文化的先行者。

就自然而言,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大学法律文化的内在属性。

换句话说,中国高校的法律文化建设必然要以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为理论基础,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价值要求和精神内涵。

在现实生活中,“官方标准”“人治”“权力大于法律”等观念仍然长期影响着人们。

因此,为高校法律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至关重要。

因此,与强大的组织领导力相结合,为高校法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不可分割的。

为有效推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模范中发挥主导作用,用法治精神,法治思想和法治精神,将决策、工作和日常行为纳入法治。

同时,高校要充分发挥法学专业教师在高校法律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由于法律教师既精通法律,文化素质相对较高,高校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本校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吸收法律素养较高的优秀专业学生和非法律专业学生。

组建法律服务社区,负责组织或推动法学教育,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法治和文化活动,不时在整个学校让师生们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理念,逐步营造出高校法治氛围浓厚的氛围。

(四)以依法治国为导向,构建高校法律规范体系
让教师和学生相信法律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一个是法律本身的正义,另一个是法律的正义。

博登海默指出,法律是正义与秩序的复合体。

因此,高校在制定学科规定时,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避免与法律冲突,也要理顺高校、大中专学生和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可以在校领导和领导下,学校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委员会,有关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代表将组成一个委员会制定学校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纪律的科学性和决策的民主性,委员会可以全面公布校规。

公开征求高校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意见。

高校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在规定期限内通过邮寄、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向委员会汇报意见和建议。

最后,在充分考虑有关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修
订了学校规章制度,并以各种形式公布了学校规章。

参考文献
[1]李林.中国语境下的文化与法制文化概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06).
[2]廖郁榮.浅谈运用法治思维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南方论刊,2015(04).
[3]熊庆年.从制度入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7-7.
作者简介:李海,男,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法政系,教师;王博超,男,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法政系,党委副书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