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合集下载

中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中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中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前言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为了培养优秀的中医医生和研究人才,中医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

课程设置框架中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中医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中医基础技术课程: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养生学、中医药制剂学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各项基本技术和方法。

3.中医临床实践课程: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进行临床实践的能力。

4.中医药学课程:包括中草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药学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药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5.中医学科研与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科研和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包括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医临床试验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课程。

具体课程内容下面将分别介绍中医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

•中医经典: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中医心理学:了解中医对心理健康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心理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2. 中医基础技术课程•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和技巧。

•中医养生学: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中医药制剂学:掌握中药的常用制剂方法和操作技巧。

3. 中医临床实践课程•中医内科学:学习中医对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学习中医对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妇科学:学习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 中医药学课程•中草药学:了解中草药的基本知识,包括草药鉴定和草药应用。

•中药鉴定学:学习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中药制药学:了解中药的各种制剂方法和生产流程。

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

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

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小伙伴比较关心中医学专业学什么课程?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快来看看吧。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等课程,以下是相关介绍,供大家参考。

1、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专业核心课程: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内科学。

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中西医基本理论、临床各科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指导养生等能力,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养生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中医学专业介绍中医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一、中医历史: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二、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三、中医学学习内容:中药学专门学习中药的相关知识,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怎样去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和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及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教务处2014年9月修订目录1.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含临床、外科、骨伤、全科医学方向) (1)2.中医学专业(拔尖人才七年制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18)3.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 (27)4.公共任意选修课程一览表 (29)5.网络教学任意选修课程一览表 (31)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中医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科学、职业素养教育以及临床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中医药进行诊疗、预防、康复和人群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2.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思维方法以及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3.熟悉国家医疗卫生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熟悉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人文关怀的有关知识;5.熟悉全科医学思想和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以及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与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6.了解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7.了解中医学科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8.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9.具有对常见病症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和初步处理的能力;10.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以及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11.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和医学相关文献以及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12.具有初步的中医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13.具有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14.具有依法行医和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患者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15.中医骨伤科学方向学生除具备以上中医临床医学方向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还应进一步掌握骨伤科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熟悉骨伤科学的现代研究进展,具有对骨伤专科常见病症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16.中医外科学方向学生除具备以上中医临床医学方向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还应进一步掌握中医外科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熟悉外科学的现代研究进展,具有对中医外科专科常见病症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17.中医全科医学方向学生除具备以上中医临床医学方向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还应进一步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现代研究进展,具有对中医全科医学领域常见病症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14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针灸推拿方向)本科阶段分制培养方案全篇

14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针灸推拿方向)本科阶段分制培养方案全篇

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针灸推拿学)本科阶段学分制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501k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必备的现代医学知识,系统掌握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诊疗技能,具备能胜任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各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及教育科研单位的针灸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 知识要求(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一定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掌握针灸推拿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5)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6)系统地掌握西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

(7)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的有关知识。

2. 能力要求(1)具有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3)具有熟练掌握经脉循行、腧穴定位及针灸推拿常用手法的能力。

(4)具有熟练运用针灸推拿相关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5)具有运用西医学知识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技能,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初步具有从事本专业翻译、研究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7)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

具有较强跟踪本学科发展趋势、自主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信息素养。

(8)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并有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

3. 素质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表

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表

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表
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学基础课程:包括《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这些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中药制剂的分析方法。

中药学专业课程:如《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等,这些课程深入探讨了中药的来源、成分、炮制和鉴定等方面的知识。

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生理解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等,这些课程为学生学习中药学提供了必要的医学背景知识。

其他课程:除了专业课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通识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这些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还有一些实践课程,如实验课、临床实习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的来说,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表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中药学、医学、生物学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药学的各个方面,为将来从事中药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药校本课程

中医药校本课程

中医药校本课程
中医药校本课程是指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立的本科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基础学科、临床医学、中医学理论、中药学、中医药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1. 基础学科: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为学生提供中医药研究所需的基础知识。

2. 临床医学:包括中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等,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理论,诊疗疾病的能力。

3. 中医学理论:涵盖中医基本理论,如中医诊断学、中医辨证学、中医经典理论等,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中药学:包括中药药理学、中药制药学等,培养学生对中药药材、中药配方、制剂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中医药实践:包括中医临床实习、药学实习等,提供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

中医药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这些课程旨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科学,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药学是研究中药起源、性能、用法、用量、毒副作用及炮制加工等一系列科技活动的学科。

一、课程概述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科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药学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中药学研究和开发的基础能力。

二、课程设置1. 中药学导论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科学体系和基本理论。

内容包括中药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中药学的发展脉络,以及中药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有全面的了解。

2. 中药资源学课程主要介绍中药资源的种类、来源、质量评价标准、采集与鉴定等内容。

内容包括中药草药、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种类与特点,中药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中药资源的采集、加工与鉴定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药资源的种类、质量控制和加工技术有所了解。

3. 中药化学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内容包括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中药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中药化学在中药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4. 中药药理学课程主要介绍中药药理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内容包括中药的药物活性、药效机制和毒副作用,以及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药的药理学特性和相关的实验技术。

5. 中药制药学课程主要介绍中药的炮制技艺和制剂开发。

内容包括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中药制剂的研发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新型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中药炮制和制剂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术。

6. 中药成方学课程主要介绍中药的组方原则和处方方法。

内容包括中药成方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中药处方的设计和评价指标,以及中药临床应用的经验和前沿。

中医学本科培养方案

中医学本科培养方案

中医学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中医学本科啊,就是要培养出那种既能传承老祖宗中医智慧,又能在现代社会里把中医玩得转的人才。

简单说呢,就是要让大家成为中医界的“全能选手”。

要懂得中医的理论精髓,像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这些概念得弄得透透的。

还得会用中医的各种技能,比如给人把把脉就能知道大概啥毛病,开个中药方子能药到病除,针灸推拿也得有两下子,让患者感觉浑身舒坦。

而且呢,咱还得有点现代医学的知识,这样才能和其他医学领域的小伙伴愉快地交流合作。

二、课程设置。

1. 中医基础课。

2. 中医经典课。

3. 中医临床课。

4. 针灸推拿课。

5. 现代医学课。

三、实践教学。

1. 实验课。

实验课可有意思了。

在中药实验课上,我们可以亲自去观察那些中药的形态、颜色、气味,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看看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成分有什么影响。

在针灸推拿实验课上,我们就在模拟人或者同学身上练习扎针、推拿手法,互相感受力度和效果。

通过这些实验课,我们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不再是纸上谈兵。

2. 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是我们成为合格中医的重要一步。

我们会到医院里,跟着那些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学习。

从写病历开始,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看大夫怎么诊断、怎么开方,再到自己动手给患者做一些简单的治疗,比如针灸、推拿。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例,这就像一道道难题,在不断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中,我们的临床技能就会越来越熟练。

而且实习的时候,我们还能和其他科室的医生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四、考核方式。

咱这考核方式也挺多样化的。

平时的作业、小测验肯定少不了,这是为了督促大家平时好好学习,别到了考试才临时抱佛脚。

考试呢,有理论考试,像那些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著作之类的课程,就考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看你是不是真的理解了那些深奥的中医理论。

还有实践考试,像针灸推拿课,就考你扎针的手法准不准,推拿的力度和技巧够不够。

临床实习也有考核,看你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对患者的态度、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等等。

北中医中医学本科生大四课程

北中医中医学本科生大四课程

北中医中医学本科生大四课程
北中医是指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医药类高等院校,其中医学本科生大四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实习,大四学生通常需要进行临床实习,通过实际操作和临床观摩,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实习内容可能包括在中医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参与诊疗工作,学习病案分析和诊断治疗技能。

2. 中医学课程,大四学生可能需要学习更加深入和专业的中医学课程,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专业课程,加深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理解。

3. 中医药现代科学知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大四学生可能需要学习一些与中医药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如中药制药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了解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发展。

4. 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大四学生通常需要完成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选择一个研究课题或者总结实习经验,进行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培养科研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

总之,大四学生在北中医中医学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店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其未来成为合格的中医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摘要:一、引言二、大一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三、大二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四、大三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五、大四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六、大五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七、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医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其课程设置涵盖了理论、实践、制剂、养生等多个方面。

从大一到大五,课程安排逐渐深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逐步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

二、大一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大一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大一学生开始接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核心课程,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大二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继续深化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提高学术素养。

2.专业课程:学习中医临床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进一步掌握中医临床诊疗方法。

四、大三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学习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

2.专业课程:深入研究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五、大四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进行社会实践和实习,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专业课程:学习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医学、中医心理医学等,拓宽中医学应用领域。

六、大五课程概述1.基础课程: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学习中医急症学、中医护理学等。

2.专业课程:进行临床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诊疗中,提高临床技能。

七、结论从大一到大五,中医学课程设置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掌握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能。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不同学校和教学计划会有不同的安排。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范例:
大一学年:
1. 中医基础理论
2. 中医基础实践
3. 解剖学
4. 生理学
5. 组织学
6. 医学信息学
7. 中医药学基础
8. 中医诊断学
大二学年:
1. 中药学
2. 中医内科学
3. 中医外科学
4. 中医妇科学
5. 中医儿科学
6. 中医皮肤科学
7. 中医眼科学
8. 中医耳鼻喉科学
大三学年:
1. 中医五官科学
2. 中医肿瘤科学
3. 中医骨伤科学
4. 中医脑科学
5. 中医心脏科学
6. 中医消化科学
7. 中医泌尿科学
8. 中医神经科学
大四学年:
1. 中医康复科学
2. 中医养生学
3. 中医疗法学
4. 中医研究方法学
5. 中医临床实习
6. 中医药方学
7. 中医针灸学
8. 中医推拿学
大五学年:
1. 中医养生保健
2. 中医健康管理
3. 中医养生文化
4. 中医传统文化
5. 中医专题讲座
6. 中医临床实习
7. 毕业论文
8. 毕业答辩
请注意,实际的课程表可能因学校、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学年而有所不同。

以上只是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查询相关的课程安排。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摘要:一、中医学概述1.中医学的定义与历史发展2.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二、中医学课程设置1.大一课程a.中医基础理论b.中医诊断学c.中药学2.大二课程a.中医方剂学b.中医内科学c.针灸学3.大三课程a.中医外科学b.中医妇科学c.中医儿科学4.大四课程a.中医骨伤科学b.中医眼科学c.中医耳鼻喉科学5.大五课程a.临床实习b.毕业论文三、课程学习目标与培养方向1.理论知识的掌握2.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3.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四、中医学就业前景1.医疗机构就业2.医药企业就业3.教育与科研机构就业4.自主创业正文: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设置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剂、临床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人才。

在大一阶段,学生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本概念;中医诊断学涉及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以及疾病诊断和辨证论治;中药学则介绍各类中草药的性能、功效和应用。

进入大二,课程设置逐渐深入。

中医方剂学教授各种方剂的组成、功效和应用;中医内科学主要讲解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此外,学生还将学习针灸学,掌握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和临床应用。

到了大三,课程更加专业化。

中医外科学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中医妇科学涉及妇科疾病的诊治;中医儿科学则关注儿科疾病的治疗。

大四阶段,中医骨伤科学和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将逐一展开。

中医骨伤科学主要研究骨折、脱位等骨伤疾病的治疗;中医眼科学和中医耳鼻喉科学分别关注眼科和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治。

在大五学年,学生将进行临床实习,结合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病例,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此外,还需完成毕业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入研究。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中医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中医学是一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医学体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理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中医学教学大纲。

本大纲以强化基础理论、突出临床实践、培养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设置1、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方面的内容。

2、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法、辨证方法、辨证论治等基本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3、中药学:学习中药的基本知识、药性理论、配伍原则及方剂学的基本知识。

4、方剂学:学习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方剂的组成和配伍原则,以及经典方剂的应用。

5、针灸推拿:学习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6、中医内科学:学习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涵盖了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疾病。

7、中医外科学:学习外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包括皮肤、骨伤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践教学1、临床见习:在中医学教学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验操作:进行中药标本识别、方剂制备、针灸推拿实践等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案例法:运用临床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研讨: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研讨,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医学的抽象概念和复杂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实践教学:通过临床见习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五、考核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研讨成果等方面。

2、临床实践:包括临床见习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等方面。

3、期末考试:涵盖全部教学内容,采用笔试和操作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专业的大一到大五的课程安排可以大致描述如下:
大一:
* 基础课程:这一年的主要课程将包括古代汉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课程、中药学等,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 古代汉语:学习古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对于理解中医经典文献至关重要。

* 医学基础:学习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为理解中医理论提供基础。

大二:
* 中医诊断学:学习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收集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 中医内科学:开始学习中医对各种疾病和症状的认识和理解。

* 针灸学:学习针灸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术。

大三:
* 临床实习:开始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临床实习,进一步理解和实践中医理论。

* 外科手术学:学习如何进行一些基本的中医外科手术,如拔罐、放血等。

* 深入的中医理论课程,如中医中药学、方剂学等。

大四:
* 继续临床实习,此时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 开始学习中西医结合的内容,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疾病。

大五:
* 继续临床实习,并在最后的学期中参加毕业考试。

此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课程,开始准备进入临床工作。

* 毕业论文和研究的课程,这可能因学校和专业的而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中医学专业的学习过程包括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个部分。

除了医学知识外,还包括了中药学、针灸、中医诊断等多方面的内容。

而且,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变得更加具体和深入。

此外,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也会影响具体的课程选择和修读顺序。

总的来说,中医学专业的学习是一个既系统又多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定向中医学课程表大一到大五

定向中医学课程表大一到大五

定向中医学课程表大一到大五定向中医学课程表(大一到大五)大一:1. 中医基础理论: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四诊合参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培养初步诊断能力。

3. 中医药学:了解中草药的基本分类、性味归经等,学习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用药原则。

4. 中医针灸学:学习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包括经络穴位、针刺方法等,培养基本的针灸技能。

大二:1. 中医内科学:学习中医内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如肺病、心病、肝病等。

2. 中医外科学:学习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如伤科、疮疡等。

3. 中医妇科学:学习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如月经不调、妇科炎症等。

4. 中医儿科学:学习中医儿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如小儿感冒、消化不良等。

大三:1. 中医五官科学:学习中医五官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如眼科、耳鼻喉科等。

2. 中医皮肤科学:学习中医皮肤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如湿疹、痤疮等。

3. 中医肿瘤科学:学习中医肿瘤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如癌症、肿瘤等。

4. 中医养生学: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饮食调养、运动保健等,培养养生意识。

大四:1. 中医康复学:学习中医康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按摩、推拿等,用于康复治疗各种疾病。

2. 中医心理学:了解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心理诊断、心理疏导等,培养心理健康意识。

3. 中医骨伤科学:学习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如骨折、关节炎等。

4. 中医老年病学:学习中医老年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大五:1. 中医临床实习:进行临床实习,实践运用所学的中医理论和技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

2. 中医学术研究:学习中医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科研能力。

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有哪些

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有哪些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那么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有哪些呢?中医学专业课程(1)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内经、伤寒、温病)、针灸(2)专业课: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除此必修课之外,可能还有限选课: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学就业前景1、中医新老医生替换周期过长在大部分人民医院中的中医科室极少,而在中医院,尽管其中医科室明显要多,但还是以西医为主体,而中医医生主要以名老为主,至于刚毕业的中医院校的学生,往往都不太受欢迎,因为大部分人认为老中医经验丰富,一些医院宁可返聘退休医生也不愿招新人。

而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却是非发达地方不去,非县地级市医院不去,从而导致人才的严重浪费。

乡镇医院,卫生所等常年招不到一个硕士生,连本科生有时也留不住。

调查结果显示,因为以前的名老中医从我国医疗水平的年代走过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今仍在工作岗位上,使得整个中医就业周期大大加长.2、中医相对西医而言经济效益太低中医科室的经济效益比较低,相对于西医院来说收入更低。

同时西医院的诊断设备比中医院先进,西医的思维方式与中医截然不同。

而现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现代医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反而没有接触过中医的文化,所以在医院的选择上,大多数患者会选择西医院,从而导致中医院的经济效益太低。

3、医生按医疗水平而言是供不应求的就整个医疗行业来说,并不是我国的人均医生人数及医疗卫生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医生的需求应该是越来越多。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中医的人才必然会供不应求的。

1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1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501K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掌握较为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以及全科医学的相关知识;具备临床实践能力、中医思维与传承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够在各级医院、社区等基层卫生单位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应用型中医人才,并为其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本培养要求1. 知识要求(1)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基本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基本知识。

(3)掌握中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4)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5)掌握养生、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6)掌握全科医学知识,熟悉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

(7)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8)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残障及心身康复、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9)熟悉预防医学,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

(10)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2. 能力要求(1)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3)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

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新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

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新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

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新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
1. 课程概述
中医专业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五年制本科新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
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专业人才。

2. 基础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经典文献和基本理论、中药学、针灸学、推拿按摩、气功、养生保健等。

西医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

医学科技与技能:包括医学信息技术、临床检验技术、医疗器械
与设备使用等。

3. 临床课程
中医诊断学与中西医结合诊疗:包括中医诊断方法、中西医结合
诊断方法等。

中医内科学:包括中医五脏六腑病证辨治、方剂学等。

中医外科学:包括中医外科病证辨治、手术技能等。

中医妇科学:包括中医妇科病证辨治、中西医结合产前、产后保
健等。

4. 实践课程
临床实习、中药制剂与配方实验、针灸推拿技能实训、中药药效学实验等。

5. 必修选修课程
必修选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拓展视野、提供个性化教育的课程体系。

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国学经典、医学史、防范非传染性疾病等。

选修课程包括跨学科课程、创新创业等。

通过五年制本科新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中医专业学生可以全面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专业人才。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摘要:
一、中医学概述
二、大一课程安排
三、大二课程安排
四、大三课程安排
五、大四课程安排
六、大五课程安排
七、课程总结
正文: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安排。

大一课程主要以基础课程为主,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以及中医养生学等。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了解中医诊断方法以及熟悉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

大二课程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

这些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大三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包括针灸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掌握针灸、推拿等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以及骨伤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大四课程以临床实习为主,学生将在附属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实际操作中医治疗方法,锻炼临床诊疗能力。

大五课程主要是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并进行答辩。

总之,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安排涵盖了理论、实践、研究等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中医学人才。

中医药校本课程 名称

中医药校本课程 名称

中医药校本课程名称
中医药专业的本科课程通常涵盖广泛的中医学、中药学以及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设置的中医药课程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药专业本科课程名称:
1.中医基础理论类: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体质学
•中医诊断学
2.中药学类: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
•中药鉴定学
•中药药理学
•中药制剂学
3.基础医学类:
•人体解剖学
•生理学
•病理学
•微生物学
•免疫学
4.中医诊疗类: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眼科学
5.中医临床实习类:
•中医临床实习
•中医临床技能训练
•中医医案分析
6.西医基础类:
•医学综合实验
•药理学
•临床医学基础
7.中西医结合类: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8.法医学、伦理学等:
•法医学
•医学伦理学
•医学心理学
9.科研与实践类:
•科研方法与实践
•中医药科研概论
这些课程涵盖了中医学、中药学、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实习等方面的知识。

实际的课程设置可能会因学校和具体专业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对某个具体学校的中医药专业课程设置感兴趣,建议查阅该学校的官方网站或联系学校的招生办公室,以获取详细的课程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摘要:中医学本科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和西医学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中医临床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人才。

中医学课程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步骤,课程设置是决定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先行条件。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将现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概括为学科特点、现行课程设置、中西医课程分配、实践课程设置、中医经典课程设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和科研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等七个方面,以期为今后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院校;中医学;课程设置Abstract:The goal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jor was to cultivate all-round developed TCM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master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CM and basic knowledge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preliminarily possessing clinical ability of TCM. TCM curriculum was an important step in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curriculum setting was the antecedent condition to determine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alents.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etting in TCM major was generalized into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existing curriculum sett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curriculum distribu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setting, classical TCM curriculum set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through the systematic arrangement of relevant literature dat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etting in TCM major of TCM colleges.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 setting近年来中医院校迅速发展,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中医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对于这些暴露出的矛盾如何协调和解决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点,我们急需总结反思中医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体现了中医学的优势和特点,这也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现将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1 学科特点目前,全国卫生机构中,中医院的数量及规模均不如西医院,为求发展中医院又不同程度的存在西医化倾向;同时中医院的中医疗效下降,治疗急重病的机会和领域明显减少。

这使中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就业形势又反过来影响在校生的学习、思想及生活,最终导致其专业思想不稳定[1]。

其次,中医学毕业生存在中医文化底蕴不足、专业基础不扎实、中医临床环节薄弱、西化倾向严重等弱点。

再次,随着中医药院校的扩招,“批量生产”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因材施教,导致学生逐步对中医产生第一作者:胡越,女,2012级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

Email:819170188@。

*通讯作者:朱垚,男,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治中医师。

主要方向:中医教育研究,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中医大数据信息处理。

Email:zhongyiyaochuanren@。

消极心理。

最后,中医学习存在特殊性,中西医在理论、方法、运用上都有根本的差别[2];西医属于还原论,教学有较为先进的实验手段的辅助,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中医教学用语古朴,艰涩难懂,学生对中医抽象思维、模拟概念等便难以理解,导致学习困难加大。

2 现行课程设置以某高等中医院校现行中医本科教育的教学计划为例,其课程构成包括有:①公共课:政治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

②专业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医古文、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

③专业课:内经、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中西医妇科学、中西医儿科学、针灸学。

④指定选修课:医用心理学、寄生虫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公共艺术等。

⑤任意选修课。

由上可知,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可分为中医基础学科、西医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和公共课。

其中中医部分又大致分为中医基础课、中医经典选读及中医临床各科等。

目前,国家相关部委要求非专业课的课时需占全部课时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多[3]。

对此,朱乔青[4]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减少外语、计算机等非医学课程的课时,增加中医经典、传统文化的学习,以正中医专业课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

但另一方面,对于非专业课程如中医英语,周跃红[5]认为其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前景广阔,但目前部分中医院校却并未重视。

非专业课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减少,其设置与课时数应引起重视。

3 中西医课程分配之争一类观点为课程设置应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田静[6]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自1980年至2013年期间中西医课数目的比列及其课时数比例基本都稳定在6:4左右。

中西医课程交叉开课使得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和中西医两种思维相互影响。

在基础或临床教学中,各层次学校出于诸种目的往往呈现出“中体西用”的现象。

对于以上问题,辛静[7]认为应建立以中医课程为主、西医课程为辅的综合课程体系,促使中医教育在坚守传统医学、发扬中医特色的基础上与选择性接受西医学之间找到平衡点。

王红松[8]等则建议适当减少西医课程比例,合理安排中医与西医课程顺序,使之有利于学生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构建现代临床知识结构。

对于西医学有关解释生命活动的学科如:生理、病理、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学科就不应太多介入中医院校的教学中去,建议作为学生的基本了解予以授课[9]。

或将中医与西医的课程分开学习,先学习中医课程,待学生建立起中医思维模式后,再逐步开展必要的西医课程[10]。

另一类观点则认为需提高西医课程比例。

王智娟[11]等调查发现:81.93%的学生不赞同现有课时设置,与西医院校相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西医主干课程课时较少,使讲课内容受限;82.1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西医课程,80.76%的学生认为中医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中医诊疗技术,还要深入掌握西医的临床思维和诊治手段。

息金波[9]建议增加西医中有关人体形态学(如解剖学、组织学等)的课程,如此才能便于中医学生在精细的人体生命认识背景下充分理解中医传统思维和哲学方法;也只有如此,才能够进一步科学的发展中医。

颜芳[12]等建议将现有“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调整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为:以提高中医药人才全面素质为出发点,解除西医类课程学科自我封闭、分割过细的现状,将部分课程结合与重组。

最后,还要规范中医院校西医教材,在保证中医院校特色的前提下尽量和西医院校的教材吻合,增加更新速度,不至于学生学到的知识过于陈旧。

4 实践课程设置中医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践课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中医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中医思维方法。

彭玉[13]等对四所中医药大学调查发现,四所院校实践教学均超过总学分20%,说明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但相较于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平均为1:0.61的讲习比[14],中医专业的实践时间依然很少。

息金波[9]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级、2007 级医学本科生的调查显示,84.2%的学生反映找不到合适的思想指导来完成医学学习以及指导其在临床决策的选择。

究其原因:首先,目前中医本科仍然实行基础理论教育、专业理论教育、临床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人为的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联系[15]。

其次,由于各种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尤其是附属医院和实验室资源的严重不足,导致中医专业课程只能以理论教学为主;第三,过度强调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而忽略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些都导致学生的动手机会太少、临床技能的掌握不足,真正临证时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医疗问题。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以往师承教育的经验,采用上午授课下午临床的方式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16]。

当今的中医药院校也在大力发展导师制,自然揉合进某些传统师承教育的积极元素,对此应该积极探索,不断总结[17]。

临床课程还可从中医典型医案入手,培养和规范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和临床技能。

因此,实践课程应得到足够重视、比重应适当提高。

5 中医经典课程设置目前,中医经典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平均为15.6%[13],比重较大,说明中医药大学都重视经典教学。

经典医著是我国古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中医学理论的精髓,学习经典医著是系统、全面掌握中医理论的必由之路。

在教学方式上,综观全国中医院校,只有北京、广州等几所老牌中医药院校能够将中医的四大经典课程单独成立教研室、分开教学,其他院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合并或压缩课时现象[18]。

各院校经典教学课程不理想还体现在:反映当代研究成果不够、与临床的联系不紧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明显匮乏[19]。

蒋跃文[18]认为中医院校应重视经典课程的开设,并保留其特有的专业体系。

不但不能压缩、还要提高各大经典课程的教学时数。

同时不同经典采取不同教学办法[1],如《内经》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可以课堂教学为主;《伤寒学》、《金匮要略》则可以采取病案讨论、床边教学等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