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译林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译林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目标:- 掌握三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研究惯。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百分之几和图形比较- 研究百分比的概念及应用- 通过图形比较数字大小- 第二单元:认识“/”和地里的事情- 研究除法的概念和运算- 了解地里的事情及其表示方法- 第三单元:认识减法和时间的追溯- 研究减法的概念和运算- 掌握时间的追溯及表达方法- 第四单元:认识方向与银行- 研究方向的认识与判断- 了解银行业务及其运算- 第五单元:体验列表和加减法- 研究列表的制作与应用-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认识面积和连续的加减法- 研究面积的认识和计算- 运用连续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和相关概念。
-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结合学生参与互动的方式。
- 利用多媒体教具和教学演示进行辅助教学。
- 运用小组合作研究和游戏活动提高研究效果。
评估方式:- 经常性的课堂练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 阶段性的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评。
- 学期末的综合能力评价。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和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Note: This document is a sample teaching plan for Grade 3 Mathematics, second semester, published by the Yi Lin Publishing House. It outlines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ntent, teaching focus,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for each unit. The document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Please note that this plan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may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s.。
三年级数学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学科融合
主题:生活中的数学
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和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部分
1. 通过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小朋友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找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数学问题。
二、新课部分
1.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基础的数学概念,如加减乘除、长度、重量等。
2.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比如测量物品的长度、计算购物时需要支付的金额等。
3.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比如建筑物的形状和面积、交通工具的速度和里程等。
三、巩固部分
1. 设计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例如:设计一个购物计划,计算需要准备的钱数;或者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计算所需的时间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经验,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四、结束部分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知识点或技能的传授,更强调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本教学任务旨在通过大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小学阶段的主要数学知识点,如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数据统计等,并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大单元。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逐渐从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难度和深度应有所调整,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学阶段的主要数学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数据统计等,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3)熟练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掌握分数、小数的计算和应用。
(4)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绘制和测量。
(5)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6)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3)运用启发式、情景式、游戏化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注重数学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于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分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题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于分数的定义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题,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合作和思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对于分数的定义和运算规则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分数的实物教具,如水果、卡片等;准备分数的图片和例题;准备分数的练习题和作业。
2.教学环境:创设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生活情境,如分水果、分食物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这些情境。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这些情境。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研究,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研究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单元重点难点会在实景中识别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四.单元讲授战略“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虽然与孩子的生活联系很密切,但掌握起来并不容易。
我先让孩子们到操场上研究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平面图。
孩子们学得高兴,学得快。
1.在学校操场上。
让孩子们到操场上,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在教室里集体交流时,引导孩子要按地图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2.小小设计师。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你想当一个建筑设计师吗?请你设计一所美丽的学校,一所儿童公园。
你认为哪种比较合理美观?(请把设计的方案和想法写下来)孩子们拿到题目后,好像有了用武之地,个个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第二天,我惊喜地收到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方案。
通过这样的开放性练,孩子们对东南西北有更深的了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数的认识和认读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1-100,能正确读出。
2. 能正确使用数字进行口算和书写。
3. 能将数字与实际物体进行对应,理解数的实际含义。
4. 能够辨别和比较数字的大小。
教学重点:1. 数字1-100的认识和认读。
2. 数字的书写和口算。
教学难点:1. 数字的大小比较和辨别。
2. 数字的口算运算。
课时安排:第一课:认识数字1-10课时内容:引入数字1-10,认识数字的形状和读法。
通过游戏和实物进行数字的认识和辨别。
练习数字的写法和口算。
第二课:认识数字11-20课时内容:引入数字11-20,认识数字的形状和读法。
通过游戏和实物进行数字的认识和辨别。
练习数字的写法和口算。
课时内容:引入数字21-30,认识数字的形状和读法。
通过游戏和实物进行数字的认识和辨别。
练习数字的写法和口算。
第四课:认识数字31-40课时内容:引入数字31-40,认识数字的形状和读法。
通过游戏和实物进行数字的认识和辨别。
练习数字的写法和口算。
第五课:认识数字41-50课时内容:引入数字41-50,认识数字的形状和读法。
通过游戏和实物进行数字的认识和辨别。
练习数字的写法和口算。
第六课:认识数字51-60课时内容:引入数字51-60,认识数字的形状和读法。
通过游戏和实物进行数字的认识和辨别。
练习数字的写法和口算。
第七课:认识数字61-70课时内容:引入数字61-70,认识数字的形状和读法。
通过游戏和实物进行数字的认识和辨别。
练习数字的写法和口算。
第八课:认识数字71-80课时内容:引入数字71-80,认识数字的形状和读法。
通过游戏和实物进行数字的认识和辨别。
练习数字的写法和口算。
第九课:认识数字81-90课时内容:引入数字81-90,认识数字的形状和读法。
通过游戏和实物进行数字的认识和辨别。
练习数字的写法和口算。
课时内容:引入数字91-100,认识数字的形状和读法。
通过游戏和实物进行数字的认识和辨别。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方向的相对性,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
教学准备:准备“东、南、西、北”四个字贴、课件。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图片,询问学生关于天安门广场周围建筑物位置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描述的不确定性,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2.初步感知东南西北1)寻找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方位词汇,让学生通过生活常识来辨认方向。
出示图片《方向歌》,帮助学生记忆方位词汇。
2)明确教室中的四个方向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升起的方向,确定教室中的四个方向,贴上方位词汇。
3)观察学校平面图出示学校平面图,让学生通过图示来辨认方向,巩固研究。
4)游戏巩固四个方向的位置关系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研究,提高学生对方向的敏感度。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方向的相对性,发展了空间观念。
板书:东←→XXX→西←→北。
游戏2:2名学生先相对站立指同一方向;再有一名同学变化方向指同一方向。
提问:从刚才2名同学所指的方向来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他们所指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在这个游戏中,两名学生先相对站立指同一方向,然后另一名同学变化方向也指同一方向。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所指的方向始终相同,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5)体会方向的相对关系。
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说出你和周围同学所在位置的关系吗?预设:我在××同学的南边,在××同学的北边,在××同学的西边,在××同学的东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一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一、教材分析:“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
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
另外,教材这样安排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
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注意本单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一背景。
本单元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
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
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货比三家”,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
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策略的选择与合理优化的自我意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范文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乘法与加法、乘法与减法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2)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1)混合运算中,乘法与加法、乘法与减法的优先级。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混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如23×4。
(2)让学生尝试口算,并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3.练习巩固(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挑选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加练习。
第二课时: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减法和乘法,那你们知道在混合运算中,这些运算符号的顺序是怎样的吗?2.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混合运算的算式,如2+3×4。
(2)让学生讨论并尝试计算,得出结果。
3.练习巩固(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挑选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4.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他4个苹果,然后他们一起吃掉了5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还剩几个苹果?”(2)引导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混合运算的顺序,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两位数的乘积。
2. 新课: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价格、计算人数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6. 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乘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乘法运算规律,如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等。
2. 鼓励学生运用乘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3. 引导学生进行乘法游戏,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乘除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结合实际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实际生活,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
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尝试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演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红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三年级下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一单元课程规划
三年级下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一单元课程规划目标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数学概念和技能:- 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理解两位数的大小关系- 运用进位法进行加法运算- 运用退位法进行减法运算-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两位数的加法- 把两位数竖式加法转化为横式加法计算- 运用进位法进行加法运算- 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2. 两位数的减法- 把两位数竖式减法转化为横式减法计算- 运用退位法进行减法运算- 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两位数的大小关系- 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利用大小关系解决问题教学步骤本单元的教学步骤如下:1. 引入教学内容: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 讲解两位数的加法: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3. 进行练习和巩固:提供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的加法。
4. 讲解两位数的减法: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5. 进行练习和巩固:提供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的减法。
6. 讲解两位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比较和排序,教授两位数的大小关系。
7. 进行练习和巩固:提供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的大小关系。
8. 应用于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9. 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科书:使用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作为主要教材。
- 练习册:提供相关的练习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教具:使用数字卡片、计算器等教具辅助教学。
- 活动: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 练习册: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小测验:进行小规模的测验,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1.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一张、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照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就座)。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自己介绍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
学生自主介绍。
这几位同学介绍得真好,老师也觉得我们的家乡真是太美了,学校的东、南、西、北方都有这么美的风景,我为我们的家乡感到骄傲。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二、新课讲授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么做的?把你的好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看太阳辨别方向,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好办法教给同学们好吗?(全班同学们边说边做动作)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辨别方向呢?(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头指向南)看来自然课里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知识,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和运算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们分食物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小动物们分到的食物的数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1000字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数的拆分,进一步掌握每位数的意义及数的大小比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2. 教学内容:数的拆分,比较大小,多个数相加3. 教学重难点:数的拆分、比较大小4. 教学方法:示范法、练习法、讲授法、问答法5. 教学过程:Step 1:课前预热1、师生互动,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简要讲解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新知1、示范法: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数的拆分方法。
例如:将数字22表示成2+2+2+2+2+2+2+2+2=18+4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数字单位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练习法:结合练习巩固数的拆分方法。
例如:练习计算16=10+__,用拆分法求出正确答案。
3、问答法: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拆分方法。
例如:如果一个数字是19,除了1,还有哪些数字可以加上变成20呢?Step 3:比较大小1、讲授法: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原则。
例如:2位数的大小比较时,比较十位数,如果十位相同,则比较个位数;3位数的大小比较时,比较百位数,如果相同,则比较十位数,如果还相同,则比较个位数。
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练习法:通过练习来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比较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例如:把数字20、38、7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Step 4:多个数相加1、示范法:通过示范来让学生掌握多个数相加的方法。
例如:计算 2+3+4+5+1=?2、练习法:通过练习来让学生巩固多个数相加的方法。
例如:计算 5+7+9+2+1+8=?3、问答法:生成练习题来让学生回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多个数相加的方法。
Step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掌握能力。
6. 计划安排:本课为1次课时,大致讲解内容安排如下:时间活动内容5分钟预热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预告本节课内容10分钟新知数的拆分10分钟比较大小比较数字大小10分钟多个数相加多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10分钟练习讲解+学生自主练习5分钟小结布置统计本节课掌握情况并布置作业以上就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单元重点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四.单元教学策略“位置与方向”这部分内容虽然与孩子的生活联系很密切,但掌握起来并不容易。
我先让孩子们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平面图。
孩子们学得高兴,学得快。
1.在学校操场上。
让孩子们到操场上,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在教室里集体交流时,引导孩子要按地图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2.小小设计师。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你想当一个建筑设计师吗?请你设计一所美丽的学校,一所儿童公园。
你认为哪种比较合理美观?(请把设计的方案和想法写下来)孩子们拿到题目后,好像有了用武之地,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第二天,我惊喜地收到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方案。
通过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孩子们对东南西北有更深的了解。
在这些方案中,评出了最佳方案。
这样尝试着让孩子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目的是使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现创造,充分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
五、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六.单元评价方法1.随堂练习2.课后作业3.测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四.单元的教学策略每节课前都与学生进行大量的对口决,并进行听算,吸引学生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部分的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活跃,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学生能快速反应,并能听、算结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
在学习新课前先让学生笔算两道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引起学生知识的迁移。
在探究新知,先出现主题图(学生植树),让学生用三名话说出图中信息,教师板书完整道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2÷2=?问:猜一猜,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六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路大胆的说出来:有的同学说是20,有的同学说是21。
那到底应该怎样算呢?让学生思考口算应该怎样算?学生能回答:40÷2=20 2÷2=1 20+1=21 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接着让学生边摆边说,这一环节学生很顺利,而且小组讨论汇报时有几个同学回答特别好,把4捆小棒也就是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两个十,再把2根小棒也就是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1个一,合起来每份是21。
接着提问:你们能试着用竖式方法计算吗?学生试做,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能组合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坚式进行独立试算。
强调除法竖式的写法,结合刚才摆小棒时的思路,先分的什么?(整捆的)写竖式时,要先从什么位开始算起呢?接着请几个会做的同学讲解,说算理并板书,然后带着做练习。
最后独立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且学生因为是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的,所以整节课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活跃。
在本节课中,有许多新的知识点,商的定位、两次试商、竖式的书写等,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算理的理解有困难,教学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采用了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后有以下体会:1.利用口算经验学习笔算。
在教学本节课前,进行个别调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练,笔算大多数学生不会,会写的也写错。
课堂中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时,出现的情况与课前调查的一致。
于是利用学生熟练的口算经验学习笔算,将口算方法、笔算的算理理解与算法的掌握紧密结合,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
2.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有些学生会做不会说,言行不一致。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本节课中学生虽然看不出笔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继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
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过程。
3.做、说、评、改相结合。
计算课的教学,学生也应该“知其所以然。
”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位学生动笔试一试,采用多种形式说一说,对做法说法相互评一评,再把错误改一改,学生学得实在些,能力也得到培养。
五.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六.单元评价方法1.课堂练习2.课后作业3.测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一.单元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基本认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使学生学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将两个简单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通过图表的简单信息转换盒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通过认识、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学会填写信息2.教学中需要学会文字和表格之间的转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单元教学策略1.本册“统计”中认识横式统计图,与认识竖式统计图在其他要求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使学生对竖式统计图与横式统计图比较观察,更容易理解。
2.。
安排的“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节,除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
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
五.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六.单元评价方法1.同步练习2.课后作业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单元教材分析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准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4.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单元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4.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扎起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
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5.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谈论鹅学习情境。
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恶化笔算方法。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