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素材,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素材,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
作者:李梦娴
来源:《师道·教研》2020年第02期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素材”的运用尤为重要。教学素材是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联系的重要资源,选择有趣的、接近学生喜好的、源自于生活的素材来展现学习内容,构造“有趣”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学习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课堂真正“活”起来。笔者认为,巧用素材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已有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的内在需要
在传授新知识时,教师若能利用素材激发起学生对过去知识的唤醒,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实现知识的连贯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提供的素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拔高、不脱节、不过易,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开展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在《装扮我们的校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准备了装扮后的校园图,每个素材都是精心设计的。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使用元件和编辑元件,任务是学生通过使用图形元件装扮出一幅美麗的校园图。首先是一张校园背景图,学生可从库里面直接调用花儿、草丛的图形元件来装扮校园,鸟儿图片则让学生转换为元件;其次,元件的编辑是本课的难点,改变花朵颜色则可实现难点的突破;第三,让学生用绘图工具画出太阳,一是节省时间,二是在后面的动作补间动画的学习中可以实现太阳的升起,这就很好地利用了素材,让知识连贯起来,更好地实现了知识的整体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二、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兴趣点
小学生在课堂上是非常活跃的,但是教师要真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了解学生。小学生喜欢动画节目,因此里面的卡通人物便成了很好的教学素材,很多小故事也成为了我们课前导入环节吸引学生兴趣的好帮手。
在《小海龟寻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准备了一个小海龟游上岸寻宝的小动画,引起学生兴趣后再进行本课的教学。在logo语言编程的教学中,如果每次都只是让学生一味地写程序,是很枯燥的,最好能引入一些故事情节。比如,这一课在学生初步学习logo语言编写的时候,教师利用电影《海底总动员》的片段吸引学生,并成功把小海龟这一卡通形象引入到教学中,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还设置了“小海龟寻宝藏”的环节,学生根据寻宝图自己编写程序,最终找到宝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从生活情境出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布置接近生活的、符合学生喜好的学习任务,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适应学生发展的。
在学生对Word文档的学习中,《制作特色贺卡》一课,教师先是展示了很多精心制作的贺卡让学生欣赏,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任务:“请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制作一张电子贺卡,传达节日的祝福。”既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又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带给生活的便利,增强情感的表达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在Flash教学中,《帮垃圾分类回箱》一课,教师倡议大家要分类投放垃圾,做个文明的市民,学生通过有趣的动画制作体验,表现出对课堂的兴趣,教师再加以提升,开展“环保作品设计”小比赛,学生的热情显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垃圾投放动画,还有学生自己设计的环保标语等,呈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
素材无处不在,教科书里有我们的素材,网络电影里有我们的素材,生活中有更多精彩的素材……而这些素材经过教师巧妙的加工、处理,必能在课堂上展现另一番风采。只要在巧用素材上注意上述三点,相信信息课堂的趣味性必定越发浓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发高涨。
责任编辑;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