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城市
铜城——矿业城市的凤凰涅盘:铜城白银:浴火重生
地面 在一阵神经质似 的震颤 后很快
回 归 平 静 ,但 这 中 国西 部 戈 壁 滩 上 的 冲
属 等 多 品 种 发 展 ,形 成 有 色 金 属 冶 炼 年
生 产能 力 4 0万 吨 , 累 计 生 产 铜 铝 铅 锌
的 目光 再 次 聚 焦 在 这 座 中 国铜 城 。 而 在 半 个 世 纪 前 , 世 人 的 目 光 曾 经 聚 焦 于 此— — 一 次 大爆 破 之 后 中 国铜 城 在 西 部 的甘 肃 白银 诞 生 。 半 个 世 纪 的 时 间 ,这 座 中 国铜 城 在 艰 苦 创 业 中走 向辉 煌 ,在 铜 矿 资源 几 近
夺 目的一 笔 !
这 冲 天 一 爆 之 后 , 中 国 第 一 个 大 型
露 天开 采 的 铜 矿 诞 生 , 新 中 国 大 西 北 的 第一个 “ 铜城 ” 由此 诞 生 。 从 15 9 6年 折 腰 山 矿 山 开 始 建 设 , 到 18 9 8年 火 焰 山 矿 山 闭坑 , 白 银 露 天
维普资讯
【 封面文章 】 … ; 一 一 ; 、
西 部 地 区 是 牧 固 的 j 富 靠 区 .具 育 噩 警 的 目 然 资 源 比较 忧 势 .拥 霄 一 大 批 矿 业 圳 市 赶溯 I
在目前我 国 4 0吝廊矿业城市 I 0 饿 中 .西部地区占 四分 之一强 .逸些矿业城市的发展 .不
源 的开 采 与 加 工 是 这 座城 市 的支 柱 产 业 , 在 整 个 城 市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中 ,矿 业 及
其 相 关 产 业 成 为 白银 市 的半 壁 江 山。 但
工 业 及 白银 市 国 民经 济 的 发 展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 上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后 , 白银 的 矿 业 开 发 及 加 工 生 产 向 铜 铝 铅 锌 、贵 金
矿山城市简介
矿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市的分类
城矿关系是判断城市对资源依存度的重要指标。 城矿关系可分为三级:一级表示城市对矿山的 依存度高,属于这一级的城市,其矿山主要在 城市的城区和郊区;二级表示城市对矿山的依 存度较高,属于这一级的城市,其矿山部分位 于城市的城区和郊区,部分位于城、郊之外该 城市所管辖的行政区的其他地方;三级表示城 市对矿山的依存度较低,属于这一级的城市其 矿山不在城区和郊区,而是散布在该城市所管 辖的行政区内。
我国矿业城市对经济发展的历 史贡献
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矿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 速度 旧中国的矿业规模很小:1949年中国原油产量 仅12万吨、钢产量15.8万吨、原煤产量3243万 吨、有色金属产量1.33万吨,还不到今天一座 矿业城市,甚至一个中小型矿山企业的产量水 平。经济建设对矿产品的需求极为紧迫,大量 建设项目已是弓在弦上,没有矿产品供应,就 可能成为无米之炊。矿山基地建设急需加速。 在这种形势下,迅速建一批矿业城市,是建立 矿产品供应基地的最快速的途径。
矿山城市的发展过程
殖民主义时期的矿业城市 19世纪后,西方国家开始大量掠夺殖民地的常 规大宗矿产资源,以支持其工业化进程。于是 在殖民地国家的矿业开发转向以煤、铁、有色 金属和石油为主。英、法、美、德、日等西方 工业化大国在非洲、亚洲、中南美洲开展了有 史以来强度最大的采矿活动,其结果是在殖民 地国家形成了一大批矿业城市。
谢谢! 谢谢!
矿山城市简介
土木0901 兰乔 40912005
矿山城市的定义
矿山城市是指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为 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的一 类城市。它们有的是原本没有城市而是 因矿业开发而兴起,有的则是原先已有 城市,后因矿产开发而使其具有了矿业 城市的功能。
中国矿业城市发展的阻力与对策
中国矿业城市发展的阻力与对策摘要:本文从我国矿业城市的特点及作用方面,对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一些观点,以其得到广大同仁的指导。
关键词: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种齐全配套、资源总量丰富的国家,是具有自己资源特色的一个矿产资源大国。
中国矿业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矿产资源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劣并存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2.矿产品种齐全配套,资源分布不一;3.矿产质量贫富不均,贫矿多,富矿少;.4.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5.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床少。
所谓“矿业城市”,是指那些依托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经营而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
因此,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就成为矿业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即使是在矿业城市发展的中、后期,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向阶段,寻找新的接替资源也必然是矿业城市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分析矿业城市的起始发展, 大概有以下两种模式:一是有依托型。
即先有城市, 后开发矿业,如徐州、邯郸、大同等城市;二是无依托型。
即先有矿区, 后建城市,如大庆、克拉玛依、玉门、阜新、淮北等城市。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建设,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矿业城市的职能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其产业演变过程为采掘业→工矿结合→综合性工业→多种产业(包括三产)。
在城市职能转变方面较成功的如淄博、唐山、铜陵、焦作、鞍山等城市,有的城市已从矿业城市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地区中心城市。
一、我国矿业城市发展的阻力因素分析(一) 资源枯竭资源开发是矿业城市发展的首发动力,而资源枯竭则是矿业城市发展巨大阻力。
资源枯竭恰如矿业城市发展的“釜底抽薪”,而大多数的矿业城市过分依赖于矿业,难免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步入衰退期。
例如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前苏联的巴库,就曾因为煤炭或石油的枯竭而一度废弃,但是前者依托流域的综合开发,后者依靠走国际合作开发的道路,再次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和区域的发展。
矿业国内城市分布
中国矿业城市基础数据库(山东)
山东
编号城市名称行政级别发展阶段入选 条件主要矿业类型操作 1501东营市地级市中年 CBR 油气 1502济宁市地级市中年 CBR 煤炭 1503临沂市地级市中年 CR 煤炭 1504淄博市地级市老年 CR 煤炭 1505兖州市县级市中年 CBR 煤炭 1506招远市县级市中年 CBR 黄金 1508莱州市县级市中年 CBR 黄金 1509枣庄市地级市中年 CBR 煤炭 1510邹城市县级市中年 CBR 煤炭 1511莱芜市地级市中年 CBR 冶金 1512肥城市县级市中年 CBR 煤炭 1513新泰市县级市中年 CBR 煤炭 1514龙口市县级市中年 CBR 煤炭 1516寿光市县级市幼年 C 化工 1517平古)
内蒙古 编号城市名称行政级别发展阶段入选 条件主要矿业类型操作 501乌海市地级市中年 CBR 煤炭 502包头市地级市中年 CR 冶金 503东胜市地级中年 CR 煤炭 504霍林郭勒市县级市中年 CBR 煤炭 505白云矿区县级中年 CBR 冶金 506石拐区县级老年 CB 煤炭 507元宝山区县级幼年 CBR 煤炭 508薛家湾镇建制镇中年 C 煤炭 509乌兰木龙建制镇幼年 CBR 煤炭 510锡林浩特市地级幼年 CBR 油气 511准格尔旗县城幼年 CBR 煤炭 512伊金霍洛旗县城幼年 CBR 煤炭
中国矿业城市基础数据库(吉林) 吉林
编号城市名称行政级别发展阶段入选 条件主要矿业类型操作 701白山市地级市中年 CBR 综合 702松源市地级市幼年 CBR 油气 703辽源市地级市中年 CBR 综合 704盘石市县级市中年 CBR 有色 705桦甸市县级市中年 CBR 黄金 706舒兰市县级市中年 CR 煤炭 707珲春市县级市中年 CBR 煤炭 708蛟河市县级市中年 CR 非金属 709九台市县级市中年 CBR 非金属 710通化县县城中年 CB 有色 714八道沟镇建制镇幼年 CB 非金属 715郭家店镇建制镇中年 CB 非金属 717刘房子镇建制镇幼年 B 非金属 718红旗岭镇建制镇中年 CB 有色
《湖北某矿业城市某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形态分析研究》
《湖北某矿业城市某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形态分析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业城市在推动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
湖北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区,其某矿业城市某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
本研究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形态分析,旨在了解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成因,为后续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介绍本研究选取湖北某矿业城市某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因长期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
2. 研究方法(1)污染状况调查: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2)形态分析:运用先进的分离技术和分析手段,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
(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价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来源。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结果1. 重金属含量检测通过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发现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尤其是铅(Pb)、锌(Zn)、铜(Cu)等元素的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 污染程度评价根据检测结果,结合相关评价标准,发现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属于中度至重度污染,部分区域存在重度污染。
四、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1. 形态分布特征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为主,其中可交换态的重金属具有较强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环境风险性。
2. 迁移转化规律通过形态分析发现,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受pH值、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的影响,其中pH值的改变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影响最为显著。
五、讨论与原因分析1. 污染来源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为矿山开采、冶炼等工业活动以及周边地区的农业活动。
其中,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等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2. 影响因素除了工业活动外,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
如何发展我国的矿业城市
发 展 的 问题 , 也 没 有 考 虑 到 矿 业 发 展
础 设 施 ,往 往 造 成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的 重
可 采 资源 日益减 少 ,资 源 开 采 难 度 加 大 , 资源 危 机 进 一 步 引 发 了 经 济 危 困和 生态 危 机 ,成 为 矿 业 城 市 的
主 要 问题 。
道 路 。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 是 人 类 在 全 面 认 真 地 总 结 自 己 的 发 展 历
财 政 收 入 主 要 来 源 于 矿 山企 业 , 而 且 财 力 远 远 不 如 矿 山企 业 ,普 遍 形 成 了
“ 业 大 、 政府 小 ” 的 状 况 。 因此 , 企
问 题 ,就 必 须 首 先 研 究 矿 业 城 市 的发
展 特 点 和 问题 。 中 国 早在 两 干 多年 前 就 已经 开 发 利 用矿产 资源 了。首先我们 要看到 ,
正 发 生深 刻 的变 化 ,科 技 进 步 日新 月
力 , 因 而 也难 以发 展 资 源 枯 竭 后 的 后 续 主 导产 业 , 并且 矿 业 城 市 产 品
结 构 中初 级 产 品 占绝 对 优 势 。 由于
异 ,知识 经 济初 露 端倪 ,经 济 全 球 化
的趋 势 更 加 明显 ,国 际 产 业 结构 调 整 加 快 。 国 加入 世 贸 组 织 融 入世 界 经 、我 济体 系 ,这对 我 国城 市 尤 其 是 矿 业城
矿 业 城 市 足 伴 随 着 矿 产 资 源 开 发 、地
首 先 ,产 业 结构 单 一 、经 济 增 长 过分依 赖 自然 资源 ,是矿 业 城 市 经济 结构 中最 突 出的特征 。
矿 业 城 市 以 前 往 往 是 以 所 拥 有 的 矿 产 资 源 歼 采 为 单 一 的主 导 产 业 , 由于 种 种 先 天 的和 人 为 的 因 素 ,矿 业 城 市 在
浅议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用科学 的发展 观 指导矿 业城 市的 可持 续发 展 第 、在 理念上 求创 新 。矿 业城 市 的可 持 续发 展问题 是世 界性 的难题, 转 型 的本质 是理念 的转 变, 理念上 求创 新, 从 从机 制上 求突破 , 制度上 求创 从 新 , 过创新 来解 决发展 的 问题, 通 不断深化 对可 持续 发展 的认识 , 不断完 善 思 路, 必须把创 新作 为推动矿 业城 市发展 和转 型的根 本动力, 把提 高创新 能力作 为可持 续发展 的关键 , 有全面 提高 创新 能力, 只 才能真 正实现矿 业城 市的可持
建 材 、有 色 、黄 金 、复合 等 八种 类 型 。从 可 持续 发展 的 角度 来 分类 , 国 我 矿 业城市 可划 分为 由矿业起 步成 为综合 发展程 度较 高的矿业 城 市、正面 临二 次 ̄ , 的矿业城 市 、正处于 发展 期的矿业 城市 、主体 企业 已陷入停滞 且正 面 fk J l
续 发展 和产业 转 型 。
临向综合 性城市 过渡 的矿业城 市和仍 未摆 脱传统 发展 模式所 遗 留大 量经济 与 环 境 问题 的矿 业城 市等五 种类 型 。 我国矿 业城市 的空 间分布 极不均衡 。 明显地 表现 出 中部地区 密集, 部 内 西 陆和东部 沿海稀 少的格 局 。 国 19个矿业 城市, 全 2 中部有 6 座, 4 占矿业 城市 总 数 的 4 . % 几 乎 占到一半 , 部有 2 座, 占2 .5 , 96 , 西 9 2 % 东部 3 座 , 2 . % 各 6 占 79 。 类 不同矿 业城市 , 东、 中、西部 的分布 也不均 衡, 煤炭 城市 、化工城 市 、有 色 冶 金城市 多分布在 中部 , 占5 . 、5% 32 , 各 6 4% 0 、6 .% 钢铁城 市 、建材城 市 、黄 金城 市多 分布在 东部, 占4 . % 0 、6 % 石油城 市主要 分布在 中部 和东 各 6 7 、5 % 0 , 部 , 占3 . % 复 合型 的矿业城 市 主要分 布在 中部和 西部, 占 3 . % 各 64 , 各 7 5 。东、 中、西部矿 业城 市分别 占其城 市数量 的 1 % 2 . % 2 . % 2, 59 , 42 。
威海矿产资源
威海矿产资源威海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城市,其地质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为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文将从威海的矿产资源概况、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矿产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威海的矿产资源。
一、威海的矿产资源概况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青岛,北连烟台,地理位置优越。
威海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其南部和西部地区,包括金、银、铜、铅、锌、钨、锡、铁、煤等多种矿产资源。
其中,金、银、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威海的主要矿产资源,也是威海矿业的支柱产业。
二、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威海的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期就开始有人开采金矿。
20世纪50年代以来,威海的矿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70年代,威海的矿业生产达到了高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威海的矿产资源逐渐枯竭,加之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剧,矿业产值逐年下降。
目前,威海的矿业产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期。
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威海注重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质量。
同时,威海还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利用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矿产资源的附加值,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矿产资源保护与管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保护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威海作为一个矿产资源城市,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管理其矿产资源。
首先,威海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矿业开发行为,保护矿产资源。
其次,威海积极推进矿业的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减少矿业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威海还积极开展矿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矿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威海的矿产资源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威海将继续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进矿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矿业概念
城市矿业概念
城市矿业是指在城市内开展的矿业活动,包括城市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利用、城市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矿业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方式。
城市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城市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等,这些废弃物中蕴含着大量的可回收资源,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通过科学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是城市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矿产资源包括地下水、地热能、矿泉水、矿物质等。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可以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和饮用水,同时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矿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矿业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其次,城市矿业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最后,城市矿业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城市矿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矿业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这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难题。
其次,城市矿业的开展需要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否则容易引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最后,城市矿业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城市矿业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方式,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但是,城市矿业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技术、资金、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模拟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模拟矿业城市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研究的一个典型区域,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也是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典型矿业城市—河北省武安市为例,运用GIS技术,综合统计学、地理学和系统论等原理与方法,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系统剖析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特征、机制、过程、趋势与规律,研究自然、经济、人口、矿产资源、交通、生态环境和政策等多方面驱动因素对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并构建驱动指标体系。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驱动力相互关系分析,集成SD模型和CLUE-S模型模拟预测未来不同情景下武安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空间格局分布,为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决策提供有力工具,也对深入研究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提供较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揭示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规律。
通过对矿业城市内涵与土地利用特征进行梳理,综合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指数系统分析武安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与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武安市工矿用地分布及空间格局变化。
(2)构建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指标体系。
影响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可分成自然、矿产资源、经济、交通、人口、生态环境和政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驱动因子之间内在关系。
并进一步对武安市工矿用地与驱动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研究。
(3)构建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理论研究基础。
集合自上而下的SD模型和自下而上的CLUE-S 模型构建土地利用优化模型,充分考虑SD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结构预测上的优势与CLUE-S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布局上的优势。
(4)将土地利用优化模型应用到武安市实证研究中,并验证了其在矿业城市的可行性。
综合SD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和CLUE-S空间布局优化模型模拟预测生态安全情景、经济高速发展情景和经济均衡发展情景3种模式下武安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及转型期优化策略研究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及转型期优化策略研究孙珊珊,郭豪坤摘要: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的组合关系,是城市功能组织在空间地域上的投影,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城市规划的基础。
矿业城市的空间结构因其明显的资源指向性而不同于一般城镇,其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形成机理以及转型期的调控与功能重构,是矿业城市实现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独特视角和重要研究内容。
目前,我国矿业城市在职能分布、产业结构、环境生态等方面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空间结构的优化和调控。
针对城市地理学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以及国家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地理学“过程—格局—机理”的研究思路,对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矿业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策略Study of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inTransformation Period of Mining CityAbstract: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s of the city's functional area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It is a projection of the urban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in the spatial region. The study of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s the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urban planning.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mining cities is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towns because of obvious resource orientation.The evolution process,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patial structure,and the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are unique to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cities.Perspectives and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At present,many problems have arisen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unctions,industrial structure,and environmental ecology in mining cities in China.The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depends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of spatial structures.This study focus on the hotspots and frontier issues of urban geography and practical need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uses the geography research mentality of "process-pattern-mechanism"to study the process of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Based on these studies,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optimizati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mining cities.Keywords:Mining Cities,Spatial Structure,Optimizing Regulation1引言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的组合关系,是城市功能组织在空间地域上的投影,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城市规划的基础。
矿业城市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1 2 矿 业 开 发 破 坏 了 矿 业 城 市 地 貌 .
2 矿 业城 市 地 质 环 境 工作 进 展
寻 寻 寻 寻 寻 寻 寻 s 年 寻专 亭 寻 寻 寻专 }
生三废 , 以达 到 无 害 生 产 、 明生 产 和 安全 生 产 , 文 并更 加 保证 作 业人 员 的身体 健康 。这是 今后 镍 矿 山 企业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 高 经 济增 长 质 提 量 和 效益 的有 效 途 径 , 实 现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的 是 必 然选 择 。
且呈 上升 趋 势 。 1 4 矿 业 开 发 导 致 大 量 尾 煤 、 矿 、 水 . 尾 废
济 发 展 增 添 了生 机 和 活 力 , 同时 也 带 来 了相 当严
重 的矿 山地 质 环 境 问题 , 全 市 的 人 民群 众 造 成 给 了生 命 财 产 的损 失 , 给 全市 经 济 建设 带 来 不 少 也
产 业 升 级 的 工 业 发 展 格 局 。矿 业 发 展 一 方 面 为 经
在 开矿 过 程 中 , 由于剥 除 矿 体表 层 土壤 , 坏 破 了地 表植 被 , 速 和 扩 大 了 自然 因 素 作 用 所 引 起 加
的 土 壤 破 坏 和 岩 石 的 侵 蚀 , 成 水 土 流 失 。 据 调 造
由于 采 矿 导 致 矿业 城 市 原有 地 貌 发 生 变 化 , 改 变原 有 景观 , 至造 成 地表 局 部塌 陷 等 。 区 的 甚 矿
尾煤 、 矿 库还 会影 响 局 部地 貌稳 定 性 , 局 部地 尾 使 区存在 滑 坡 、 泥石 流 等 危 险 。 1 9 9 8年 乌 海 市黄 河 化 工 集 团 煤 矿 因 泥 石 流 冲入 矿 井 , 次 死 亡 2 一 5
矿业城市的几个问题
针对矿业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发展建议
多元化经济发展
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对矿产资源的依 赖,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生态环境修复
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提升矿业城市生态环境 质量,推动绿色矿业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因矿业发展带来的 社会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多元化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与升级
人才引进与培养
生态环境保护
矿业城市应积极发展多元化产业,降低对 单一矿产资源的依赖。通过引导和支持企 业投资非矿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提 高城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矿产资 源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 加值。同时,推动传统矿业产业技术升级 ,提高产业竞争力。
未来展望与总结
05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资源依赖问题
矿业城市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矿产 资源,一旦资源枯竭,城市经济 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实现可
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问题
矿业活动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破 坏,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助 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
社会稳定问题
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解 决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促进
发展、生态环境修复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解决方案与发展建议的实施,矿业城市可以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矿业城市将呈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为前景展望描绘出一幅更加美好、繁荣的 图景。
THANKS.
矿业城市在国内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
国内的矿业城市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
特点
矿业城市通常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城市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开 发紧密相关。
矿业遗产城市及其景观形态的演化
山 地河谷 中 一方面 靠近 矿业点
位 置 , 方面有利 于获得水 源 一
5墨 西哥 :萨卡特卡 斯历史 中,( itr e t f a ae a ) 1 O Hsoi C nr o c tc s a c e Z
银矿 1 4 年开 始 ,1 — 1 5 纪 繁荣 56 6 7'
但并非所 有的矿业城 市 矿业 遗产的 完整性 ( ) 规模 、质量( 普遍价 值)
密联系 .是 构成 矿业遗 产城 市的4 要 大
意义上 各有微妙 的不同
需要根
表现在 矿业与城 市之间具有 紧
业 蛾市是历
经济上以 矿业为主 要依托 、空间上 其 中保留有矿 业照产的 城市就 是矿业遇
2巴 西 : 鲁普雷 圈历史 名镇( i oi T w f r rt) ) 欧 Hs r o n o o Peo 。金 t c Ou
矿。有 杰出的 反映 了历 史时期
3 3玻 利 维亚 . ̄ ) ( i f t s1 银 矿 与 1 世纪 西班 Ct o o ) y Po 6
l v l i i gl d c p s c o t n ou l p a i g e l r  ̄d c i el n s a e n h s p  ̄e s I v n u l op u ot e e h u t n ee t n a sa e n i r n c u s y r l c n  ̄l p u l e e v a d c p s a dt i r s 1 e t a l s et h x a s i wi e yt d o ol i i g nn m … c a dt e t e o i n a l n  ̄a e of ni r d c i n w… l s n h n h r gi l a d p mi n p o u t g o — T e f u r ma y i I c c a l  ̄ d r n h h o r i r n l n  ̄f c o p u u i gt e
矿业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问题
矿业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1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问题(1)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2)由于下岗及行业本身待遇较低的缘故,使得大量从事矿业的职工处于贫困状态,社会稳定的压力比较大。
(3)矿区城市的产品结构单一,加之原材料和消耗性材料始终处在低价位上,同时伴随总量的减少和替代产业的没有形成,造成了经济总量的减少,以至于地方财政的入不敷出。
(4)对矿区居民生存环境的破坏(5)环境的破坏(6) 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很大,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的压力很大;人才结构本身就不合理,尽管人才总量不小,但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卫生、教育、政工等,缺乏真正的专业人才,原有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外面的人才又吸引不来,因此无论是经济还是人才如此循环都使资源枯竭型城市自身失去了造血功能。
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途径(1)增强矿业城市本身的造血功能首先是加大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投入;其次是加强主体资源的利用率;最后是加强伴生、共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浪费。
(2)尽量避免矿业城市只是原材料的产地拉长资源产业链条就是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其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加工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3)尽快实现矿业城市经济转型国家应积极给予政策上的倡导、扶持;同时,矿工也应解放思想,抛弃旧有的传统观念,以适应转型过程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岗位。
(4)以人为本,优化人才结构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分析与比较1、“转型型”经济转型(德国的鲁尔区)(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2)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3)吸引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4)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同时积极创造就业。
(5)筑起社会保障大堤。
2、“复兴型”经济转型(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首先,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
其次,执行强有力的减少煤烟法令。
第三,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和最全面的方案。
论我国矿业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t 积
一 、
1围科 案 I 牛 技座 m
E 讨 探
有可 能 为我 国社 会 主 义现 代 化 建设 持 适 当延长 矿 山服 务 年 限 . 以保 持 一 定 之 间 的 关 系 。既 要 努 力 发 展 矿 业 主 续提 供 矿 产 矿 业 资 源 保 障 同 时 应 注 时 期 内使 矿业 生 产 保 持 稳 定 避 免 大 业 ,又 要 积 极 发 展 非 矿产 业 .实 行 以
税 在 自身 存 在 诸 多 困 难 的 情 况 下 , 求 和 达 2 9 谋 8 5亿 元 , 占国 内生 产 总值 的 离 退休 人 员 和 富 余 人 员 多 , 率 高 于 生 存 和 发 展 以实 现 矿 业 资 源 型 城 市 9 1 , 占全 国 当 年 矿 业 总 产 值 的 工 业企 业 6 百 分 点 ,矿 山亏 损 与 拖 5 % 个
探 索 与 思 考
论我 国矿 业资源 型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 黑龙江科技学院 李秀春
摘 要:
业 资 源 型 城
资 源 型 城 市 的 对 策 ,具
关 键 词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 国矿 业 属 3 我 8座 , 金 3 座 ,化 工 2 座 油气 占总 量 I 4 % . 备 水 平 比发 达 国家 黄 7 8  ̄ 0 装 ' t , J 资 源型 城 市迎 来 了前 所 未有 的 困难 与 2 座 ,综 合型 ( 5 两种 以上 ) 业 城市 1 差 5 2 矿 4 - 0年 。 压 力 。 国矿 业 资 源 型 城 市 目前 如 何 座 。全 国矿 业城 市 全 年 矿 业产 值 的 总 我 2 矿 山企 业 负 占全 国 地级 市 2 6 的 3. 5 , 矿 山技 术 设 备 老 化 与 陈 旧 落后 , 3座 30 % 持续
矿业城市: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2 . 现代 商业 MODE USI S 2 O RN B NE S
区域 经 济 lDsr-e o o itr r n my iI , :
被 认为 是 “ 温州模 式” 的新发展 。 而从8 年代 末期 开始 , 0 随着 在规 律 , 经济 模 式 的确定 应 当遵 循规 律 、尊 重科学 , 应群 众 顺 外 部环境 和 自身实 力的逐 渐变化 , 苏南 地 区的经济 发展进 入 了 的意 愿 。就 此 而言 , 每一 种模 式都 是合 乎 经济 效 率 的 , 顾这 不 新 的历 史阶段 , 呈现 出许多 与 以往 不 同的新 特征 。其 中最重要 事 实而 厚 此 薄 彼是 不 科学 的 。一 个地 区确 定 其 发展 模 式 , 的 是外 向型经 济 、企 业改 制和 城市化 。 因此 , 不论 是温 州模 式 不 能生搬 硬 套 别人 的思 路 , 定要 从 实 际出 发 , 成 自己的模 一 形 和 苏南 模 式如 何地 成功 , 其仍 然 是在 不 断地 发展 , 任何 的 发展 式。四
更适 合本 溪地 区借鉴 学 习 , 是无 论选 择 什么 样 的经 济模 式 , 但 都要 从实 际 出发 , 发展 过程 中不断 完善 。经 济发展 有它 的 内 在
》接2 0 2页
染, 等都将对矿地及周围地 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致命打击。
地方政府、国有 、集体 、民营资本的积极性 ,解决找矿 资环 境 的变化 , 因此 , 溪地 区在 产 业转 本 型 经济发展 过程 中一定要 时刻注意 发展方 式 的改 变 。 参考文献: 1洪 陈 苏 3 发展 外 向经济 , 国际接 轨。在 如 今面对 国 际化大 潮流 [ 】 银 兴 , 宝 敏 . 南模 式 的 新 发 展 一 一 兼 与 温 州 模 式 比 . 与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共 性 问题 。 少 现代 化城 市 应 有 的聚 集 效 应 , 以 形 成 城 市 缺 难
文 化 生 活 氛 围 , 带 来 诸 多 市 政 设 施 建 设 与 合 理 利 用 等 问 并
题。
1 3 国有 经济 比 例大 。 . 产业 结 构单 一 , 亏损 在 即
在 我 国 。 源 属 于 国 家 。 以 矿 业 城 市 中 国 有 经 济 比 例 资 所 大 , 市高 度 依 赖这 些产 业 结构 单 一 的工 矿企 业 。但 经过 几 城 十年 的 开 采。 家 对 这些 企 业 的投 入 有限 , 成设 备 陈 旧 , 国 造 更 新 困难 , 之 资 源逐 渐 枯 竭 , 业 负 担 重 。 临 亏 损 ; 产业 加 企 面 而 结构 单 一 。 头 、 型 困难 。 以连 带城 市 整体 经 济亏 损 。 掉 转 所
设 缺少 全 面 的规 划 和统 筹安 排 , 加剧 生产 与 生 活间 的矛 盾 。 1 2 城 市建 设 主要 以 资源 开 发 为核 心 . 由矿 业城 市 的兴 起原 因可 知 。 出现 与 发展 的 目的 是 开 其
发 , 而 城 市 建 设 很 难 体 现 其 个 性 特 征 , 难 形 成 自 己 的 城 因 很 市 特 色 和 风 貌 景 观 。 “ 多 、 长 、 广 ” 矿 业 城 市 建 设 的 点 线 面 是
谓 的城 市可 持续 发 展 。 在 我 国诸 多城 市 中 , 据 资 源 种 类 的 不 同 。 分 为 矿业 根 可 城 市 、 林 资 源 城 市 、 物 资 源 城 市 、 游 资 源 城 市 等 。 矿 业 森 生 旅 城 市 是 指 主 要 功 能 或 重 要 功 能 为 社 会 提 供 矿 产 品 及 其 初 加 工 产 品 的 一 类 城 市 。我 国 共 有 建 制 市 近 7 0个 , 中 矿 业 城 0 其 市 约 占 1 5 包 括 石 油 城 市 ( 庆 、 营 、 锦 等 ) 煤 炭 城 市 /。 大 东 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应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资源资产与市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业经济委员会秘书长所谓矿业城市,就是指依托矿产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
包括因矿床的发现、开发和矿产品加工由偏僻荒原逐步兴建与发展起来的城市,以及原有非矿业城市因附近地区矿床的发现、开发和加工业的兴盛而进一步发展形成的矿业城市。
目前,我国已有建制矿业城市100多座,加上矿业城镇共有300多座。
这些矿业城市(城镇)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缘矿而建”或因矿而兴,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和积累了一些问题,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抉择。
1.矿业城市与矿业企业的相互关系矿业城市作为“城市”而言,首先必须具有与非矿城市共有的规模、性质和职能,即同样是一定数量人群聚居而从事生产、经营(交换)和生活的地域,具有为人们提供并尽可能满足各项社会活动需求服务的基本职能。
其所以冠之以“矿业”,皆因矿业在该城市产业构成中居支柱性或主导性的地位,即矿业产值在该城市工业总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
目前,对矿业城市的矿业产值应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虽无明确规定,但从矿业作为支柱或主导产业的地位来看,其所占比重似乎不应低于30%。
无依托矿业城市普遍经历了由矿区到城镇,到小城市,再到中等城市(有的甚至到大城市)的发展过程。
由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作为以城市类型之称(划分)的“矿业城市”必然有一定的存在周期。
对于任何一座矿业城市,随着其矿产资源可采量的逐渐枯竭,当矿业已不再是其地方经济的支柱或主导产业时,也就不再称其为矿业城市了。
从这个角度看,矿业城市只是一个历史范畴,所有的矿业城市都只是一定历史时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永恒的矿业城市是不存在的。
一般将矿业城市(城镇)的存在周期(也有称之为生命周期)分为4个阶段,即:兴建期(有依托矿业城市则为基础期或初始期)、发展期、繁荣期、衰退期。
但是,作为社会组织和物质形态的城市,却不会因矿业的衰退和矿产资源的枯竭而废弃,仍将存在和发展下去。
所以矿业城市都面临着一个“矿竭城存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
矿业企业是矿业生产的直接承担者,是矿业城市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组成部分;矿业职工及其家属在矿业城市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是矿业城市社会构成的主要群体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对象。
矿业城市产业结构中,矿业企业(包括独立矿业和联合企业矿山)占主导地位,直接影响着甚至掌握着整个城市经济的运行。
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绝大部分矿业企业都由国家投资,在财力、物力、人力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建设了大量的矿区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在很短的数年内就初具规模,促使许多矿业城镇(城市)的急速形成;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矿业城镇(城市),实际上就是矿业企业。
如大庆市在设市之前,几乎所有的城市设施都是大庆油田资产。
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企业也因其是利税大户而成为矿业城市的经济支柱。
为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
如个旧市矿业企业上缴的利税约为整个城市财政税收的50%以上;河北省迁安市每年由首钢矿业公司向其缴纳的税额就超过4亿元,是该市重要的财源。
与矿业城市相比,矿业企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更强,依附性更紧。
矿业企业的存在周期与矿山服务年限(矿山寿命)紧密相连,并随矿产资源的勘查发现—前期开采—扩大开采—资源耗竭而呈现出企业的兴建期—上升期—鼎盛期—衰退期的阶段性规律。
一旦资源枯竭,矿业企业也就无法在该地区继续存在,要么就地转产成为非矿企业,要么易地转移兴建新的矿业企业,以求“矿竭企犹存”,否则,企业就将不复存在。
可见,矿业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与持续发展,比非矿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困难。
由此可知,矿业城市与矿业企业存在着互为依托、兴衰与共的密切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依靠矿产资源兴城兴企,又不能因矿竭而城衰企垮,必须政企同心,互为支撑,未雨绸缪,共谋发展。
2.矿业城市与矿业企业的发展策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矿业城市的管理体制已是政企分开,只有少数矿业城市仍是政企合一或政企领导干部互相(交叉)兼职,致使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矛盾依然存在,一定程度地阻碍着城市与企业各自的发展。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企业职能必须分开。
实行政企分开,不仅是完善和强化政府职能的要求,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内涵,更是促进城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不同的发展目标,决定了城市和企业应有不同的发展策略取向;而只有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在矿业城市中,矿业企业是市场主体和独立法人,其使命在于强化企业行为,加强经营管理,参与市场竞争,依法照章纳税,通过满足市场需求而追求利润最大化,促使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城市(政府)的职能则是依法行政,为民服务,宏观调整,政策引导,完善综合功能,加强市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向现代化城市迈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矿业城市的发展策略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要搞好矿产资源规划,并将其同城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既然是矿业城市,就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矿产资源的优势,通过矿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以矿业带动相关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同步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全面振兴。
但必须注意对矿产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同时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尽量扩大资源的可供能力;要增加矿业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
这样就能延缓矿产资源的枯竭,使矿业能更长期地稳定支持城市的发展。
其次,要适度控制城市规模,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有些矿业城市点多、线长、不集中,市区土地面积极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很小,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而且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发展带来许多困难。
对于小型矿产地,应依托邻近城镇作为后方基地,不能再以矿区兴建“矿业城镇”。
对于已有矿业城市,应从保证矿业生产、生活和未来城市可能发展及经济社会承载力考虑,确定城市规模和布局,不能盲目扩大城区建设范围。
第三,要尽早作好向非矿山城市转变的准备。
这是解决“矿竭城衰”的惟一途径。
城市类型的转变在于支柱或主导产业的转移。
所有的矿业城市,即使是矿业正处于兴盛时期的城市,都应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瞄准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找准自己除矿业以外的其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非矿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
矿业和非矿业的同时发展,一方面可以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当矿业接近萎缩时,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接替支柱或主导产业已经形成,可保证“矿竭城不衰”发展目标的实现。
如唐山、抚顺等昔日的矿业名城,皆因此演变成现在的综合工业中心城市。
矿业企业的发展策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企业改制、改组、改造的步伐,迅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矿业企业已组建成矿业集团公司或矿业公司,其中有些已成为上市公司。
这不仅有利于探、采、选、冶的联合,形成“大矿业”的产业链,以抵御市场竞争的风险,而且可以集中资金和技术,向矿业的后继产业进军,更大范围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当前应积极引导尚未改制的矿业企业和小型矿山向这个方向努力。
第二,要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扩大勘探、节约资源,尽可能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和“矿业企业”生存周期,包括采取推广先进技术、更新生产设备、创新工艺流程等措施,不断提高对尾矿、边角矿、压覆矿、低品位矿和共伴生矿的开采与利用。
第三,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在稳定矿业、积累资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矿产业,包括矿产品深加工、石油化工、煤电转换、建筑石材、矿山机械等,以及面向社会的建筑业、运输业、商贸业、服务业等,不仅可以扩大富余人员和职工家属的就业门路,而且为日后矿业萎缩时的就地转产奠定了基础。
第四,对于联合矿业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外地资源,以加大对本地资源的储备,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有条件的矿业企业,还可以投资国外矿业,为本企业下游产业建立稳定的供矿基地。
3.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建议促进矿业城市和矿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对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问题予以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三个问题。
3.1企业办社会的问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企业承担了大量政府和社会的职能,企业办社会的问题突出,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改革开放后,在政企分开的推动下,这一问题有所解决,但尚未彻底解决。
至今,大多数矿业企业仍然要自己办社会。
如贵州省开磷集团每年要投入2200多万元用于办学校、办医院、办公安等,这部分开支约占集团销售收入的11%左右。
按理说,企业照章纳税之后,这些事就应该由政府(城市、城镇)去管,由社会去办。
目前许多城市都在推行包括政府机构和大专院校在内的“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不少原国家机关直属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也下放地方实行“属地化管理”。
因此建议,作为矿业城市的一级政府,应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主动理顺城市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功能,将应该由城市办理和管理的事从企业中分离出来。
牵涉企业资产与地方(政府)财力的问题,建议企业主管部门或国家资产管理部门,将企业相关国有资产无偿移交(产权转移)给地方,必要时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给予支持。
3.2企业职工社会保险问题目前已有一部分矿业企业职工的“三大保险”(养老、医疗、失业)进入了社会保险系统,但仍有一部分矿业企业尚未解决。
如海南钢铁公司离退休职工已有6700人,每年仅离退休金一项就达5300万元;贵州省开磷集团每年支付离退休职工医药费将近1000万元。
部分企业未能进入社会保险的关键问题就在于需补缴一笔数额较大的费用。
对于这个问题,城市与企业各有各的难处:不补缴而进入,城市财政承受不了;先补缴再进入,企业资金支付不起。
因此建议,在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基础上,鉴于绝大部分老职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都存在工资分配时的“提前扣除”而积累形成国有资产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解决他们进入社会统筹问题时,国家应给予政策补偿,也可以由国家出台以企业国有资产经评估作价予以抵缴的政策给以解决。
3.3矿业环境恢复治理问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矿业城市环境的污染。
如以煤铁著称的辽宁本溪市曾受污染十分严重,市区大气降尘量超标6.2倍,流经市区的太子河水含酚量超标60倍;攀枝花市累计废渣堆存量已达2.5亿t,每年排放废渣以1000万t的速度递增,综合利用率只有16%。
矿区和城市环境的治理任务都十分艰巨,不仅工程量大,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按照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和“谁开采、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理应由矿业企业担负起治理责任。
但对于资源日益枯竭、生产日渐萎缩、效益日趋下滑的老矿业企业来说,其历史遗留下来的环境治理问题,若强行让其包揽下来,企业是难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