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黄土和黄壤
2.天气和气候
3.生态位和生态幅
4.土壤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
5.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
二、简答题
1.简述蒸发及其影响因素。
2.简述径流形成阶段及各径流阶段特征。
3.生态因子作用特点。
4.板块边界类型及特征。
三、论述题
1.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内涵、尺度、相互关系。
2.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651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黄土和黄壤
答:黄土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黄土以砂粒、黏土和少量方解石组成的混合物。呈浅黄或黄褐色,内部空隙较大,用手搓捻容易成粉末。
黄壤发育于亚热带湿润山地或高原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酸性,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故名。集中分布于南北纬度23.5°~30°之间。
2.天气和气候
答:天气是指某地区短时间内大气过程和现象的综合。即短时间内风、云、降水、温度和气压等,气象要素连续变化的综合现象,其特点是多变。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变化特征,它既反映平均情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
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看,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大气过程,天气则是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从稳定性上看,天气瞬息多变,而气候在一定时段里具有相对稳定性;从涉及范畴上看,气候的范畴远比天气概念广泛。
3.生态位和生态幅
答: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范围,在这里生物生产发育得最好。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根据耐受范围的宽广或狭小,把生物分为广生态幅生物和狭生态幅生物。
4.土壤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
答:土壤发生分类的思想与原则是强调以土壤本身属性为依据,强调土壤属性、成土过程和成土因素的统一。但在应用这一分类系统进行野外土壤调查时,往往将极大的注意力放在土壤与成土因素与地理景观的相互关系上,因而叫做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派别。
土壤系统分类是根据土壤本身的性质分类土壤,只是将发生理论作为选择土壤分异特性时的参考,以达到将类似发生的土壤归集到同一类别中的目的。
5.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
答:丹霞地貌是水成的红色砂砾岩地貌,是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
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二、简答题
1.简述蒸发及其影响因素。
答:液态水转化为水汽的过程称为蒸发,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性状、空气湿度和风等。
(1)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与液面面积大小有关。如果液体表面面积增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积增大,蒸发就加快。
(3)与空气流动有关。无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靠分子扩散向外传递,水汽压减小缓慢,容易达到饱和,故蒸发过程微弱。有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随气流散布,水汽压较小,故蒸发过程迅速。
(4)与空气湿度有关,空气湿度愈大饱和差愈小,蒸发过程愈缓慢;空气湿度愈小,饱和差愈大,蒸发过程愈迅速。
(5)在同样温度条件下,冰面饱和水汽压比水面小,如果实有水汽压相同,冰面饱和差比水面小,因而冰面蒸发比水面慢。海水浓度比淡水大,在温度相同情况下蒸发比淡水约慢5%;清水蒸发比浊水慢,因为浊水吸热多,温度升高快。
(6)其他条件相同的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亦不相同。这是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内聚力大小不同而造成的。例如,水银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很大,只有极少数动能足够大的分子才能从
液面逸出,这种液体蒸发就极慢。
2.简述径流形成阶段及各径流阶段特征。
答:径流主要由降水、流域蓄渗、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等环节组成。
(1)降水是大气向流域空间的供水过程。它为径流形成提供主要水源,是流域生成径流的必要条件。降水不仅有雨、雪等形态上的不同,而且时间和空间分布也不均匀。降水的这些特点使径流形成极为复杂。
(2)流域蓄渗指雨水耗于植物截留、下渗和填洼等综合过程。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称截留。水分从地面渗入土壤的过程称下渗。水分停蓄在地面洼陷处称填洼。降水之初,除降落在河槽水面和不透水面积上的一小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径流外,大部分并不立即产生径流,而是被植物截留、渗入土壤和充填地面洼地。降落在透水面上的雨水将全部渗入土壤;大于下渗能力时,雨水除按下渗能力入渗外,超出下渗能力的部分便形成地面径流,通常称它为超渗雨或净雨(有效雨量)。下渗的雨水,一部分滞蓄在土壤中,随后经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而损耗;一部分继续向下运行,遇到相对不透水层时,形成表层流;如果此时土壤饱和层接近地面,则可产生饱和坡面流。当下渗水流到达地下水面后,则形成地下径流。因此,蓄渗过程与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
(3)坡地汇流
指水流沿坡地向河网的流动和汇集过程,它包括坡面汇流、表层汇流和地下汇流。坡面汇流首先在降雨满足了蓄渗的那部分面积上开始,然后,产生汇流现象的面积逐渐扩大。坡面汇流的流动形式往往是许多时分时合的沟流。当雨强较大时,也可呈现为片流。在流动过程中,坡地汇流一面继续接受降雨补给,一面又继续下渗,直到降雨终止后,地面滞蓄消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