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
最新分式方程教案(优秀3篇)
![最新分式方程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40973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c.png)
最新分式方程教案(优秀3篇)分式方程教案篇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谈话导入。
我们学过了关于方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预设生1:方程的意义。
生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生3:解方程的方法。
生4: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得很全面,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
(板书课题:方程) 1.方程。
(1)什么是方程?它与算术式有什么不同?明确: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②算术式是一个式子,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
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与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2)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4)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①等式的性质。
②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互逆关系。
(5)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3题。
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②指名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③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解的。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学生小组交流并集体汇报,然后教师明确:①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②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③列方程,解方程;④检验并写出答语。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及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②你知道哪些找等量关系的方法?预设生1:根据关键性词语找等量关系。
生2:根据常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3: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4:根据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3)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4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各题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自主解决问题。
分式方程教案篇二教科书第12~一三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3《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3《分式方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7c873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2.png)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3《分式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式方程》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9.3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运算,但对于分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实质,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理解分式方程的实质,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分式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实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分式方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式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分式方程》(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分式方程》(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6abc3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3.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础知识,如分式的概念、分式的运算等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如分式方程的转化、求解过程中的运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理解分式方程与一般方程的区别。
2.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求解分式方程。
3.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其与一般方程的区别。
2.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掌握分式方程的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有关分式方程的PPT,内容包括: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式方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分式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分式方程?分式方程与一般方程有什么区别?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分式方程的解法,主要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步骤。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6b5f5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2.png)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分式方程的解题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并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分式方程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分式方程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引入分式的概念,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分式是什么吗?它在数学中有什么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分式的定义和用途。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分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包括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
通过具体的图示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分式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3.形式转换(15分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的形式,例如:“小明用了1/4小时做作业,那么他半小时能做多少作业?”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1/4x=1/2”的分式方程,通过解这个方程,得到x=2,即小明半小时能做2份作业。
4.解题步骤(15分钟)教师讲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包括:步骤一:整理方程,使等式两边的分式化简。
步骤二:通过乘法原理消去分母。
步骤三:将方程化简为一元一次方程。
步骤四:解一元一次方程,得到解。
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5.练习(2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练习题,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找出一些实际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分式方程,然后解答问题。
6.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和技巧,并将解题过程和解题步骤写在纸上。
然后每组派一人上台汇报总结并进行分享。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7.拓展应用(15分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手段1.板书:根据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设计清晰简洁的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图示:通过图片或示意图,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fd8dd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3.png)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第1篇:分式方程教学设计分式方程(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3.了解解分式方程解的检验方法.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5.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2)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2.教学难点:检验分式方程解的原因3.疑点及分析和解决办法: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思想),基本方法是去分母(方程左右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而正是这一步有可能使方程产生增根.让学生在学习中讨论从而理解、掌握.三、教学方法启发式设问和同学讨论相结合,使同学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分式方程解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及引入新课1.提问: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方程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种方程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分式方程.(二)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分式方程的定义.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以前学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1)、(2)是整式方程,(3)是分式,(4)是分式方程.先由同学讨论如何解这个方程.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由于我们比较熟悉整式方程的解法,所以要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其关键是去掉含有未知数的分母.解: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2(x+5)得2(x+1)=5+x 2x+2=5+x x=3.如果我们想检验一下这种方法,就需要检验一下所求出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检验:把x=3代入原方程左边=右边∴x=3是原方程的解.例2.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则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20+v)千米/时,逆流航行的速度为(20-v)千米/时,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3《分式方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3《分式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72b1c0a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7.png)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3《分式方程》一. 教材分析《分式方程》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解法求解分式方程,并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式的相关知识,对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分式的知识,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2.将分式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和案例。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分式的知识。
例如:“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式的哪些知识?分式有哪些性质和运算规则?”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分式方程的定义和解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分式方程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式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进行解决。
分式方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分式方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33ee5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1.png)
1、分式方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的解法.2.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进行检验.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忽视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通过对分式方程的解的剖析,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的重要性.4.解决办法:(l)分式方程的解法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能用换元法的方程应尽量用换元法解.(2)无论用去分母法解,还是换元法解分式方程,都必须进行验根,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3)方程的增根具备两个特点,①它是由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②它能使原分式方程的公分母为0。
三、教学步骤(一)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什么?(3)解方程,并由此方程说明解方程过程当中产生增根的原因。
通过(1)、(2)、(3)的准备,可直接点出本节的内容:的解法相同。
在教师点出本节内容的处理方法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类同后,让全体学生对照前面复习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来进一步加深对“类比”法的理解,以便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例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例题讲解例1 解方程。
分析对于此方程的解法,不是教师讲如何如何解,而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使用原来的方法,去通过试的手段来解决,在学生叙述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解:两边都乘以,得去括号,得整理,得解这个方程,得检验:把代入,所以是原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共5篇)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7ec76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6.png)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共5篇)篇:《分式方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
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学情分析《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主体作用我们这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学习方法:1、类比学习的方法。
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
2、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互助下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第2篇:《分式方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分式方程的起始课,要求能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分式方程的概念。
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已掌握简单的整式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过分式的四则运算。
《分式方程》课程教案
![《分式方程》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0cae6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2.png)
《分式方程》课程教案《分式方程》课程教案《分式方程》课程教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知识点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3、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学习难点: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过程: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例1: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的等量关系吗?(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3)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解法一:设每年各有x间房屋出租,那么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______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__________元,根据题意得方程,解法二:设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_______元.第一年租出的房间为__________间,第二年租出的房间为__________间,根据题意得方程,例2:小芳带了15元钱去商店买笔记本.如果买一种软皮本,正好需付15元钱.但售货员建议她买一种质量好的硬皮本,这种本子的价格比软皮本高出一半,因此她只能少买一本笔记本.这种软皮本和硬皮本的价格各是多少?解:设软皮本的价格为x元,则硬皮本的价格为________元,那么15元钱可买软皮本_________本,硬皮本___________本.根据题意得方程,图3-4活动与探究:1、如图,小明家、王老师家、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到王老师家路程为3km,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为0.5km,由于小明父母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为了使他能按时到校,王老师每天骑自行车接小明上学.已知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每天比平时步行上班多用了20分钟,问王老师的步行速度及骑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2003年吉林省中考题)2、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全长600千米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千米的.高速公路。
分式方程教案(5篇)
![分式方程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10d6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0.png)
分式方程教案(5篇)分式方程教案(5篇)分式方程教案范文第1篇一、预习导学,呈现问题导入新课思索:你能正确识别分式方程吗?下列关于x的方程,其中是分式方程的有______.(填序号)问题1 什么是分式方程?问题2 为什么方程(4)不是分式方程?它是什么方程?如何看待其分母中的字母?引导同学思索并归纳总结,分式方程的特点是:①含分母;②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是区分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标志.本例中的(4)是关于x的方程,其他字母皆为字母系数,通过本例辨析分式方程与含有字母已知数方程的区分.设计意图在设疑解惑中引导同学关注分式方程形式上的定义,不是简洁让同学重复概念,而是展现一组方程让同学识别,在答疑辨析中调动同学对分式方程概念的理解,加深理解分式方程概念的关键点——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设计的方程(3)(4)(6)用意深刻,是对同学思索提出的进展性目标.二、合作探究,问在学问发生处,点拨释疑·你会解分式方程吗?老师出示问题,同学动手解题,探究体验:比较方程(1)(2)的结果有差异吗?为什么?·为什么x=2不是原方程(2)的根?·产生x=2不是原方程(2)的根的缘由是什么?你能用数学语言说明吗? 解(2):方程两边同乘以3(x-2),得3(5x-4)=4x+10-3(x-2),x=2.检验:把x=2代入最简公分母3(x-2)中,3(x-2)=0,x=2称为原方程的增根.·引导同学进一步思索:(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要求同学自己归纳总结,然后争论沟通.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②解这个整式方程;③验根.使得最简公分母为0的根为原方程的增根,必需舍去.同学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争论:验根有几种方法?如何检验?适当的练习加强同学对解分式方程的理解,关心同学深刻理解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的数学思想.(2)呈现错例,分析错误缘由.(组织同学开展纠错争论)①确定最简公分母失误;②去分母时漏乘整式项;③去分母时忽视符号的变化;④遗忘验根.设计意图分解因式是要求同学把握的基本技能,引导同学独立思索,总结归纳解题步骤,对错例进行剖析,加深对学问的理解.纠错是数学解题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3)增根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舍去?(4)下面分式方程的解法是否正确?谈谈你的想法?引导同学议一议,深化思索:你对上述解法有什么看法?还有其他解法吗?通过解题表象再深化思索解分式方程的本质.分式方程的增根是它变形后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产生增根的缘由是在分式方程的左右两边乘以为0的最简公分母造成的,所以使最简公分母为0的未知数的值均有可能为增根.着名教学者李镇西说过:“能让同学自己完成的,老师绝不帮忙.”老师引路设问,创设质疑争论的空间,深化对解分式方程本质的理解,拓宽同学的视野.三、敏捷应用,拓展思维思索“无解”与该分式方程有“增根”的意义一样吗?分析方程两边乘以(x+2)(x-2),可得2(x+2)+ax=3(x-2),(a-1)x=-10.明显a=1时原方程无解.当(x+2)(x-2)=0,即x=2或x=-2时,原方程亦无解,当x=2时,a=-4>:请记住我站域名/设计意图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是同学理解的难点,部分同学解题过程中存有怀疑,还会与无解相混淆.本课例设计直击难点,关心同学梳理如何争论增根问题,并能利用其解决方程无解的相关问题.老师运用问题串形式组织同学解分式方程不是表面上培育细心,明确算理,而是像几何推理那样步步有据,启发同学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索去寻求解决问题方案.本课设计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引导同学理解解分式方程的途径是通过转化为整式方程来求解.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体验增根的由来.总结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和验根的方法,通过敏捷应用实例分析把方程的相关学问融会贯穿,在富有挑战性问题的引导下,同学在探究、答疑、辨别中体会到,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课例的设计让同学学会质疑,学会思索,真正在思维的层面上学会数学解题.分式方程教案范文第2篇关键词:案例―任务驱动;计算机程序语言;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老师讲授程序语言类课程时,一般是在课堂上进行学问点的介绍、举例、讲解、分析、总结等,同学被动地听讲并记忆,在上机实践环节中,同学提前不做什么预备,上机就是在集成环境中输入并运行笔记或教材上的例题,或是自己参按例题完成课后练习,有错误也不求甚解。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b970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4.png)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够正确书写分式方程;2.能够通过合理的推理和运算,解决分式方程;3.能够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分式方程的概念与书写;2.分式方程的解法。
三、教学难点:1.分式方程的解法;2.分式方程应用题的解决。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实物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教师通过实物引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小明花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做完了一份作业,已经花了一小时,那他共用多少时间完成作业?”2.引导学生思考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总结得出分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步骤二:学习分式方程1.教师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推理一个分式方程的例子:若一只小鸟在20分钟内飞过三分之一的路程,请问整个路程要多久才能飞完。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推理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解分式方程的过程。
3.教师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类似分式方程的题目,共同讨论解答。
步骤三:分式方程的解法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与总结,将分式方程化简为整式方程的解法。
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通分等操作,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解法。
3.教师与学生一起找出和总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步骤四:应用题解决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应用题:“小明和小红一起捕捉了12只蜻蜓,其中小明捉了蜻蜓的三分之二,小红捉了蜻蜓的几只?”2.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展示个别学生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
3.教师总结解决应用题的思路与步骤。
六、课堂总结:1.对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进行总结;2.总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3.总结解决应用题的思路与步骤。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分式方程的练习题;2.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方法与技巧,写一篇感想。
八、板书设计: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应用步骤一:导入新知-引导学生思考分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步骤二:学习分式方程-推理一般分式方程的例子-总结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三:分式方程的解法-归纳整理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步骤四:应用题解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与书写,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能够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分式方程教案 分式方程数学教案(精选6篇)
![分式方程教案 分式方程数学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a0a89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4.png)
分式方程教案分式方程数学教案(精选6篇)解分式方程练习题篇一分式方程的教学设计分式方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例解方程:(1)2x+xx+3=1; (2)15x=2×15 x+12;(3)2(1x+1x+3)+x-2x+3=1.解(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2(x+3)+x2=x2+3x,即2x-3x=-6所以x=6.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12.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2x+2x+3+x-2x+3=1,即2x+2+x-2 x+3=1,即2x+xx+3=1.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2(x+3)+x2=x(x+3),即2x+6+x2=x2+3x,亦即2x-3x=-6.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6.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例1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
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进行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
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教案)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894e823b3567ec112d8aa7.png)
方程。
提问: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认为怎么解分式方程呢?
归纳: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即去分母,达到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的目的。
咱们别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要自己做感受一下,先来点开胃小菜试试
〖活动 5〗应用迁移,巩固新知:(冯璐艇,吕欣怡)
解方程
探究:将学生求得解代入方程检验,提出问题: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现在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分式方程了吧,那你能不能区分出什么是分式方程什么是整式
方程呢?
〖活动 3〗 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方程?是的呢,咱就给他一个笑脸,不是,就让它一边去
〖活动 4〗 同学们的回答都不错嘛。可刚才的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没解决呢?邵雨潭和刘明
宇两人的工作效率还没求出来呢,接下来咱们就研究分式方程如何求解?
所以啊刚才的三个解方程的过程是不完整的,我们将它们补充完整,也请同学们在你 们的学案上把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活动 7〗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解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成整式方程。五个步骤
下面我们就用刚才总结出来的步骤来解方程,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啊
2.方程两边乘以什么样的整式(或数),可以去掉分母呢?分析
9 12 方程左边我们得去掉 x,怎么去?方程右边我们得去掉 x+1,又怎么去啊?可为 x x 1
了保证等量关系成立,那我们怎么办?两边都乘以 x(x+1)就行了,那 x(x+1)是什么啊?
3.用上面的方法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该分式方程的解呢?我们来验证一下,代入原
原来分式方程对未知数是有限制的,必须保证方程的分母不能为 0,而在乘以 x2-1 转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精选)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3b3c0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3.png)
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和解 决问题。
06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反思
加深对分式方程的理解
掌握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
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特点和解法,能够准确识别分式方程的类型。
深入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
熟悉分式方程的常用解法,如去分母法、换元法等,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不同类 型的分式方程问题。
教学手段运用
01
02
03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式 方程的相关知识和例题, 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 亲身体验分式方程在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资 源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 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
03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分式方程的基本解法,包括去分 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 骤,能够熟练解出分式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感受数学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探究、归纳、总结等方式,培养 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用的是初中数学教材,该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实例 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强化逻辑思维
通过分析和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思路, 强化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反思教学效果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 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掌握情 况,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
改进教学方法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cc3f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4.png)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分式方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分式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解分式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一道分式方程的实例题:“若一桶已存满5升的水在添满水之后总容量为9升,求此桶原先所含水量的分数。
”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实例中的未知数和条件,并通过分析找出解题的方法。
2.掌握分式概念与性质通过讲解与讨论,使学生掌握分式的概念与性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分式填空题,让学生运用分式的性质填写正确答案,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分式的相关知识。
3.图示解法(1)温故分式的定义与性质。
(2)学生操作:教师板书分式方程并解释分式方程的解法和步骤,如何通过图示解法解答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与教师共同设计的分式方程实例题。
4.升格法解法(1)温故分式的定义与性质。
(2)学生操作:教师出示一道分式方程的实例题,要求学生运用升格法解答问题,并给出解题步骤。
(3)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与教师共同设计的分式方程实例题。
5.合理化解法(1)温故分式的定义与性质。
(2)学生操作:教师出示一道分式方程的实例题,要求学生运用合理化解法解答问题,并给出解题步骤。
(3)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与教师共同设计的分式方程实例题。
6.综合运用教师设计一组综合性的分式方程实例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答问题,并将解答过程写出。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题目,然后与同伴进行讨论与交流。
最后,教师对其中一道题进行点评,澄清疑难,帮助学生完善解题方法。
《分式方程》教案
![《分式方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0716e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64.png)
《分式方程》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分式方程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会判断所求得的根是否是分式方程的增根.3.会列出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此外,通过经历“实际问题一建立数学模型(方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境创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遵循《标准》关于“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的理念,同以往一样,我们仍然从问题开始,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探索中,发现一类未知数出现在分母中的新方程——分式方程.除课本提供的3个实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分式方程的兴趣.2.探索活动探索活动(一):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探寻各个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例如:对于情境(一),可以用表格揭示服装加工中的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个人工作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得xx 20124=+ 对于情境(二),可以用数位填空的方式表示两位数的构成:原两位数改变后的两位数于是,可得方程47410104=++⨯x x 对于情境(三),可以用线段示意图表示行程问题:由于自行车早出发40min ,但与汽车同时到达,多行驶了40min ,所以可得方程:604031515=-x x 探索活动(二):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 仍以问题为先导,发动学生研究如何解分式方程?20124x x =+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思路,例如: 其一,分式方程与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形似”,容易想到通过类比提出猜想:解分式方程也应该先去分母(卡通人语).猜想是否正确?实践之,检验之.要强调检验的必要性,通过检验能初步说明猜想的正确性.然后告诉学生,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是先去分母,把不熟悉的方程转化为熟悉的方程来解决.其二,移项进行减法运算,化简,得0)1(204=+-x x x 由分式的值为0的概念,得4x —20=0,从而得解x =5.正确否?可代人检验.其三,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方程两边的分式的分子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xx 612055120=+,由分式相等的概念,得5x +5=6x ,从而得x =5. 应注意的是,如果学生提出后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则要在给予充分肯定后,引导学生继续探讨,得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则不必刻意追求,避免干扰本课主题——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3.例题教学例1给出了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过程及完整的书写格式,若有必要,教师可增补例题,让学生学会求解并规范表述.。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1ac20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2.png)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三节分式方程第一课时,它是继学生学过的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的又一类方程。
从分析分式方程的特点入手,引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即通过去分母使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求出未知数的值。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分式方程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3、了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4、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难点:明确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讲授新课;随堂练习;课时小结;课后作业”这五个步骤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小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沿江水的流速为v 千米/小时,则轮船顺流航行速度为)20(v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速度为)20(v -千米/小时,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2060小时。
根据“两次航行所用的时间相等”可以得到方程:v +20100=v-2060 引出分式的概念: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二)讲授新课1、解方程6242325213--=++-x x x 的第一步骤是“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2,3和6”的最小公倍数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
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能一种方程的解法。
本节课是在继分式的内容及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所讲述的一个内容,其实际上就是分式与方程的综合。
因此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课,同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需通过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教学目标:1、明确什么是分式方程?会区分整式方程
与分式方程。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
四、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1、忆一忆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什么叫分式?
(3)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旧知识的回忆自然引出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x-(x-1)/3=6 3x/4+(2x+1)/3=0
2、猜一猜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让学生猜一猜其概念,结合分式和方程的特点学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形式引入今天的话题,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数学,而象是在拉家常,让学生没有负担,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回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来分式方程的概念。
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辨一辨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并说出为什么?
1/(x-2)=3/x x(x-1)/x=-1 (3-x)/=x/2
2x+(x-1)/5=10 3/x=2/(x-3) (2x+1)/x+3x=1
指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母中含不含未知数) 设计意图:学生说出来了分式方程的概念还远远不够,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分式方程的概念。
(x-1)/x=-1这个方程可能学生会有争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后,老师可总结,在判断方是否为分式方程时,不能化简,以形式为准。
4、想一想
提出该如何解方程呢?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通过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回忆最简公分母的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想该如何解,然后老师加以指导,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真正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5、试一试
(1)80/(x+5) (2)1/(x-5)=10/x.x-25
方程两边同乘以x(x+5)得:方程两边同乘以(x+5)(x-5)得:
80x=60(x+5) x+5=10
80x=60x+300 x=5
20x=300
x=15
提醒学生检验,对比两个方程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醒学生检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从而自然引出话题。
6、议一议
分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两边都乘以了一个零因式,但这个根是整式方程的解)所以分式方程的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即可,提出,分式方程能不检验吗?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因为分式方程的检验是为了看是不是增根,而不是检验对错,所以必须检验。
7、说一说
老师帮忙总结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可简单记作:一化二解三检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
8、做一做
解方程:(1)2/(x-3)=3/x (2)x/(x-1)-1=3/(x-1)(x+2)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体验解分式方程的完整过程。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
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