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作文
感受历史的厚重
![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30b663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f.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够让我们看到过去的影像,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常常被历史所吸引,它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历史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
当我翻开历史书,看到那些已经逝去的年代,我不禁感叹光阴荏苒。
从古至今,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风貌和价值观。
正是因为历史的存在,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在,更好地规划未来。
其次,历史让我感受到了人类智慧的积累。
历史上的伟人和普通人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智慧和勇气,铸就了伟大的历史篇章。
例如,孔子的思想启迪了后世,马可波罗的游记让人们对世界产生了更加广阔的想象。
历史记录了人类的探索和创造,让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和借鉴。
同时,历史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历史上的战争、冲突和灾难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人性的阴暗面。
然而,历史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那些为正义和和平而奋斗的人们,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追求更高的理想。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是复杂而多样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
另外,历史还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从古代的埃及文明到现代的东方文化,每一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学习历史,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加对世界的包容和理解。
最后,历史也让我感受到了责任与担当。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也是为人服务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使命和责任,我们作为当代的年轻人,也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历史的优秀传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它记录了人类的过去和现在,也指引着我们的未来。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意义。
通过学习历史,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智慧和价值。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也让我们思考和塑造未来的自己。
历史厚重感作文
![历史厚重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c9a99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f.png)
历史厚重感作文
《历史的厚重》
嘿呀,今天我来跟你们聊聊历史的厚重感这档子事儿。
记得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古老的城堡。
那城堡啊,可真够老的呀,感觉它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了。
一走进那大门,哇,那种扑面而来的气息,就好像一下子穿越到了过去似的。
我在城堡里慢慢地走着,看着那些斑驳的墙壁,上面仿佛刻满了岁月的故事。
那石头台阶有的都被踩得凹下去一块了,我就在想,到底有多少人曾经在这上面走过呀,是穿着华丽长裙的贵妇人呢,还是拿着长剑的骑士呢。
我还特意在那台阶上踩了踩,感觉自己好像也融入到了那段历史中。
城堡里还有很多古老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独特的布置和味道。
有的房间里还摆放着一些古老的家具,那椅子看着就特别有年代感,我都不敢使劲坐下去,生怕给它坐坏了。
我在一个房间里还发现了一本泛黄的书,不知道是哪个古人留下来的,我轻轻地翻开,纸张都脆脆的,好像一碰就会碎掉。
就这么在城堡里逛了一圈,我觉得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时光之旅。
出来的时候,我回头再看那城堡,真的感受到了那种历史的厚重,它就那样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时间的流淌。
哎呀呀,历史就是这样,它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我们能在其中感受到过去的辉煌和沧桑。
每次想到那次去城堡的经历,我就更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啦,希望大家也都能去感受感受那种特别的氛围哟!这就是我对于历史厚重感的一点小感悟啦。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f3b8230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7.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篇一感受历史的厚重说感受历史的厚重吧,其实挺抽象的,感觉像吃了一块老豆腐,又像摸了一块千年老石碑,反正就是沉甸甸的。
要说我啥时候体会最深,那还得算去故宫那次。
那天人巨多,就跟赶庙会似的,挤得我怀疑人生。
好不容易挤到一个偏殿,人稍微少点,我正想喘口气,结果一眼就看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摆着一尊小小的香炉。
它黑黢黢的,表面坑坑洼洼,一看就是经历过风雨沧桑的。
我凑近了仔细看,发现上面还有不少锈蚀的痕迹,甚至能看到一些细小的裂纹,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
我脑子里瞬间就浮现出了一幅画面:几百年前,或许是哪个宫女,小心翼翼地把香炉擦拭干净,然后插上香,虔诚地祈祷着什么。
她祈祷什么呢?升官发财?家人平安?还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我猜想不出来,但那种感觉,特别奇妙。
想想看,这小小的香炉,它经历了多少朝代更迭,多少宫廷秘闻,多少兴衰荣辱?它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个沉默的见证者,看着一个个朝代的兴衰,看着一代代人的悲欢离合。
它本身并没有说话,但它身上的一切细节,都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我用手轻轻地摸了摸香炉冰冷的表面,那种感觉,真是又神奇又令人震撼。
篇二感受历史的厚重故宫那尊小香炉的事儿,我琢磨了好久。
这历史的厚重,其实不是什么宏大的叙事,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是体现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里,这些被时间打磨过的物件上。
就好像你家里的老物件一样,比如我奶奶留下的那个老式缝纫机,木头都磨得发亮了,踩脚的地方都踩出窝了。
想想我奶奶用它缝缝补补,一针一线地操持这个家,这缝纫机上留下的,不正是她一辈子的辛劳和付出吗?这台缝纫机,它见证了奶奶的一生,也见证了我们家的变迁。
这跟故宫那个香炉一样,都是无声的见证者。
这小玩意儿,放在现在,可能也就是个古董,好一点的才能卖点钱,不好的也就扔垃圾堆了。
但是,当你静下心来仔细端详它,想象它的过去,你会发现,它身上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无数人曾经的喜怒哀乐。
这才是历史的厚重之处,它不是冰冷的数字和枯燥的史料,而是活生生的故事,是触手可及的温度。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6c9a443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9.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篇一感受历史的厚重要说感受历史的厚重,还真不是光看看书,上上网就能体会到的。
我前一阵子去北京玩,去了趟故宫,那感觉,啧啧,真叫一个不一样。
之前啊,我脑子里对故宫的印象,就是电视里那些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画面,觉得挺壮观,但没啥特别感觉。
这次不一样,我特意挑了个工作日去,游客少,人少清净嘛。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阳光挺好,暖洋洋的,我穿着件米黄色的薄外套,就那么晃悠着进去了。
一进午门,就感觉气氛变了,那种肃穆感扑面而来,跟之前在景点拍拍照的感觉完全两样。
然后我沿着御道往里走,两边是高高的宫墙,感觉那些砖头都带着故事。
我仔细看那些墙砖,发现有些地方已经剥落了,露出了里面灰色的泥土,有的砖头还裂开了缝,这可不是什么精修细琢的现代建筑,而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雨洗礼啊!我脑子里就开始脑补了,想象着当年工匠们是如何一砖一瓦地垒起这高墙,又想象着几百年来多少人在墙下走过,发生过多少故事。
再往里走,我看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某某殿旧址”。
我凑过去一看,地砖下露出一小块夯土层,颜色和周围的不一样,特别深,像是被时间深深地烙上了印记,感觉这小块土比那些金灿灿的屋顶还神秘。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这不仅仅是建筑,更像是一个个时间的容器,里面装着数不清的故事,皇室的兴衰,宫女的悲欢,无数人的命运都跟这个地方息息相关。
我后来还去了珍宝馆,那些金银器玉器,看着闪闪发光,但仔细想想,它们也经历了那么漫长的岁月,见证了王朝的更迭,也经历了战乱的洗礼,那些金银器上的细微的划痕,似乎也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总而言之,故宫之行,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不再是书本上的枯燥文字,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
篇二感受历史的厚重接着说感受历史的厚重,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我的感受,很多时候是来自一些细微的瞬间。
比如,我奶奶家有一只老式的木头梳子,梳齿已经磨得光滑了,木头也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有些发黑。
这梳子,我小时候就见过,奶奶一直很宝贝它,说是她妈妈留下来的,用了好几十年。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6c95f18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8.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篇一感受历史的厚重要说感受历史的厚重,还真得从我上个月去北京旅游说起。
这次旅游啊,我特意挑了故宫,这地方,啧啧,光听名字就感觉历史味儿十足。
你想象一下,几百年的历史,几百年的风雨,都沉淀在那红墙黄瓦里了。
我排队进故宫的时候,那队伍啊,跟赶集似的,人山人海,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
我寻思,这故宫要是能说话,估计得跟我们吐槽:哎哟喂,我这好不容易清净会儿,咋又来了这么多人!我排了大概有俩小时,太阳晒得我直冒汗,感觉整个人都要融化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历史的考验”。
终于进了宫,我第一站去了太和殿。
那殿啊,气势恢宏,金碧辉煌,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小蚂蚁,站在巨人面前似的。
殿里的每一根柱子,每块砖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荣光与辉煌。
我脑补了一下古代皇帝在这儿上朝的情景,哎,那感觉,真是“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既视感,可我还是个小老百姓。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乾清宫后面的御花园。
这花园啊,不像现代公园那样修剪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
它更像个随意生长的小天地,有些树木枝繁叶茂,有些则显得有些年久失修,甚至有的树干上还有明显的虫蛀痕迹。
这让我觉得,历史不仅仅是宏大的宫殿和庄严的仪式,它包含了生活的点滴细节,甚至包括岁月在这些植物上留下的印记。
我甚至看到,在一株老槐树的树干上,有一个小小的树洞,里面积满了落叶和泥土。
我想象着,几百年前,也许会有宫女太监偷偷在这里藏些小零食,或者私下里讲些悄悄话。
走出故宫,夕阳西下,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平静下来了。
那份历史的厚重,不是通过书本或影像就能感受到的。
它是一种融入空气中的气息,一种渗透在砖瓦中的灵魂,也是一种在细节中细细品味的感悟,是一种真实的,有温度的、令人震撼的经历。
篇二感受历史的厚重说实话,感受历史的厚重,不一定要去多大的地方,就在我家附近的古镇也行。
那古镇啊,虽然不大,可是看着那些斑驳的砖墙、低矮的屋檐,还有那随处可见的青石板路,就觉得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前几天我在古镇闲逛,无意中发现了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店。
(中考作文)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作文
![(中考作文)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290a4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7c.png)
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作文厚重的历史长卷沉淀着中华文明的千年文化,而在这一页页黄纸上,总有一刻让后人铭记心中。
秦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后来,就有长达数年的楚汉之争。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作文1细雨斜织,我漫步在这座博物馆周围,一场奇妙的历史之旅即将开始。
驻足,凝望,这是一座徽派建筑,表达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特点,外墙是青铜纹理建材,厚重的文化历史扑面而来。
我慢慢地,慢慢地,走了进去。
迎我的是一座天然水晶球,开始了我的历史旅程。
我的右手边是汉白玉浮雕墙,描绘的是地球生命进化简图,再次带给我以历史的厚重之感,心,逐渐静了下来。
我首先参观的是地球厅,地球厅揭露了多姿多彩的地球奥秘,突出表现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进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开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揭开了地球,这个蔚蓝色的水球的神秘面纱,令我赞叹不已。
我随着人群,缓缓移动,来到了生命演化厅。
听,沉睡亿万年的化石诉说生命进化的神奇。
我仿佛看到了地球上生命起源、开展和演化的过程,使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了生命从何而来、怎样开展。
600多件化石在这里静静地展示着生命的演化,在这里诉说着他们的沧桑,我感慨万千。
我来到了2楼,开始参观恐龙厅。
恐龙,中生代时期陆地霸主,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兴衰存亡,我看到他们的起源、演变、灭绝的历史,思绪渐渐飘扬。
接着,我到了资源与环境厅,这里展示了富饶美丽的安徽,介绍了安徽的地质环境,集中展示安徽省地质、地貌以及矿产。
不禁为我是安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参观了最后一个展厅,矿物与岩石厅。
展厅是以“精美的石头〞为主题,以矿物岩石学根底知识的介绍为起点,从美学角度出发,让观众欣赏自然界中各种精美的矿物和岩石,我流连于其中。
附设中庭休闲区,以断裂的岩层中裸露出的化石为设计理念,简洁的墙面石材装饰和精美的化石标本形成完美结合,具有一定的现代感。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1c122c6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3.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篇一感受历史的厚重要说感受历史的厚重,还真得从我上个月去南京那趟说开。
本来计划好好的,去夫子庙吃吃小吃,拍拍照,结果一进总统府,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是说总统府不好,相反,它确实气派,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那感觉就像进了哪个土豪的私人别墅,规模还大的惊人。
但重点不是这富丽堂皇的建筑,而是我感受到的那种沉甸甸的氛围。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阳光贼好,晒得人暖洋洋的,可一踏进总统府的大门,就感觉空气都凝重了。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你进了一个特别安静的图书馆,所有人都在认真看书,你说话都得压低声音,生怕打扰了这庄重的气氛。
更别提那满院子的树木了,枝繁叶茂,它们看着就好像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默默见证了历史的风风雨雨。
总统府里展出的照片和物件,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那些泛黄的照片上,人物表情严肃认真,当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有张照片拍的是孙中山先生站在总统府前,他穿着一身中山装,眼神坚定,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国家大事。
我一边看着照片,一边脑补着当时的情景,感觉自己穿越到了那个年代,甚至能听到当时人们的议论纷纷。
尤其,我记得有个展柜里展出的是当年孙中山先生用过的一支钢笔。
那钢笔看起来很普通,有点磨损,笔尖微微有点弯曲,但它却静静地躺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真正触摸到了历史,感受到它的厚重和沉淀。
那一刻,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文字,而是鲜活的、有温度的。
篇二感受历史的厚重总统府出来,我本来想直接去吃鸭血粉丝汤,毕竟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可转念一想,既然来了南京,不去看看明孝陵就太可惜了。
本来对陵墓没啥兴趣,觉得不就是一堆土堆嘛,结果一到明孝陵,我又被打脸了。
那规模,那气势,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条长长的神道,两边种满了高大的树木,一棵挨着一棵,像两列士兵一样,庄严肃穆地站立在那里。
然后是文武百官的石像,一个个栩栩如生,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能感受到它们当年的威严。
再往前走,便是那高大的石牌坊,雕刻精细,气势恢宏,让人叹为观止。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056c554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a.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篇一感受历史的厚重说感受历史的厚重,感觉有点儿……怎么说呢,像背着一麻袋土豆下山,沉甸甸的,但土豆还挺好吃的。
这感觉不是从书本里来的,是从我那次去老宅子翻箱倒柜来的。
我家老宅子,是那种建在小山坡上的老房子,青砖黑瓦,看着就沧桑。
我爸妈嫌它破旧,一直想拆了重建,但我总觉得那儿有股子说不出的味道。
这次回去,主要是帮我奶奶收拾些旧东西,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最开始,我只是想找找看有没有我小时候的玩具,那种会发出“嘎吱嘎吱”声音的塑料小汽车,还有那个缺了条腿的芭比娃娃。
结果,我在一个灰扑扑的木箱子里,发现了一堆泛黄的信件。
信封上盖着用钢笔写就的邮票,字迹娟秀,有些还印着已经模糊不清的邮戳——那个年代,写信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儿,不像现在,微信一发完事。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封信,信纸薄薄的,有点脆,上面用淡墨水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我一个个字地辨认,才发现这是我太爷爷写给我太奶奶的信。
信里写的东西很琐碎,比如那天吃了什么,地里的庄稼长得怎么样,村里谁家又添了小宝宝。
还有一些我听不懂的老话,比如“吃了这碗饭,不能忘本”,现在想起来,还挺有哲理的。
我越看越激动,好像通过这些泛黄的信纸,穿越了时空,真切地感受到了那时候的生活。
我仿佛能看到太爷爷在油灯下写信的身影,想象着他写完信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封好,然后骑着自行车去邮局寄出的场景。
那是一个多么缓慢而充满仪式感的时代啊!信的最后,太爷爷写道:“盼你早日归来,家中甚思。
”。
短短几个字,却饱含了多少浓浓的思念!我突然间明白了,我手里拿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跨越时空的思念,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沉淀下来的厚重历史。
那一刻,我感觉那些压在箱底的旧物,不是沉重,而是厚重,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我喘不过气,但又觉得很幸福。
篇二感受历史的厚重翻完信件后,我的“考古”工作并未结束,我又在箱底翻出了一个老相册。
相册的皮面已经磨损严重,打开后,里面夹杂着几张泛黄的照片,有的已经模糊得看不清人脸了。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c6ad1a9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0.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篇一感受历史的厚重要说感受历史的厚重,还真不是光看看纪录片,读读历史书就能体会到的。
我前几天去北京玩,特意去了趟故宫,那才真叫一个“感受”。
首先,故宫大!真的太太太大了!我本来以为在电视上看着就很大了,实际上比电视上看着大十倍不止!走着走着我就迷路了,问了几个工作人员,指路方式也很独特,不是“左转右转”,而是“过五座宫殿,再拐到那棵歪脖子树后面……”我当时心里就在想,这要是古代我,估计得在宫里迷路三天三夜,然后饿死渴死在哪个偏殿里。
想想那些在宫里生活几十年的人,他们对这个地方的熟悉程度,简直就像我对我家的冰箱一样,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任何东西。
这规模,这占地面积,这历史的沉淀,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厚重感了。
然后,故宫老!我仔细观察过宫殿的石块,有些地方石块风化得非常厉害,还能看到明显的纹理,一些斑驳的痕迹。
我甚至还看到一块石头上,长出了一棵小小的不知名的小草,顽强地从石缝里钻出来,绿油油的小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光。
那一刻我感觉历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很具体很真实的,它就存在于那些老石头上,那些老砖瓦上,甚至那些顽强的小草身上。
历史的厚重感,就好像这老石头的纹理一样,一层一层,沉淀在每一个角落。
这不像新建筑,一眼望去,干净利落,充满现代感。
故宫的一切都带着岁月的痕迹,它无声地诉说着那些辉煌与衰败,荣光与苦难,它沉淀了多少故事啊!真的,我仿佛听到石头在对我诉说历史的长河。
最后,故宫…人多!哎,这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虽然人多到让人想哭,但也能感受到大家对历史的热情。
我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才进了某个宫殿,结果里面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还有人拿着自拍杆狂戳,我感觉我的历史体验完全被破坏了。
不过,想想看,这么多人想来感受历史的厚重,这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吧,也是一种特殊的“厚重感”吧。
篇二感受历史的厚重继续说故宫的事儿,我那天除了看那些宏伟的建筑,还留意到了一些细节。
比如,我发现宫殿的屋顶上有很多精致的装饰,龙啊、凤啊、各种图案,雕刻得非常细致,栩栩如生。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a21d550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7.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篇一感受历史的厚重要说感受历史的厚重,还真得从我上个月去故宫那趟说开。
本来嘛,就是打算跟朋友一起随便逛逛,拍拍照,发发朋友圈,那种很轻松的旅游计划。
结果一进故宫,感觉就不一样了。
那红墙黄瓦的,一眼望不到头,气势磅礴得跟拍古装剧似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逛到一个偏殿,里面展览的是一些明清时期的宫廷服饰。
我本来对这些东西没啥兴趣,觉得不就是几件旧衣服嘛。
结果,导游指着其中一件绣着精美凤凰图案的皇后朝服,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
她说这件衣服用了多少珍贵的丝线,绣工有多么精湛,制作时间有多么漫长,甚至连绣娘的名字和生平都翻了出来。
她讲到一半,我明显看到边上一个年轻姑娘,一开始还一脸“哦哦哦”的敷衍,后来渐渐地就安静下来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件衣服,表情越来越认真。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觉,那姑娘眼睛里好像还泛起了点泪光,可能真的被这件衣服背后的故事触动了。
那衣服啊,看着确实挺震撼的。
细细密密的针脚,凤凰的羽毛根根分明,颜色鲜艳得像是刚绣好的一样,但导游说了,这是几百年前的东西!几百年啊!想想看,这件衣服曾经穿在一个皇后身上,见证过多少兴衰荣辱,多少宫廷秘事,这背后的故事就足够写成一本书了。
这件衣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是历史的载体,是几百年时光的沉淀。
我感觉到了历史的厚重,不是那种书本上读到的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触手可及的。
这感觉,还挺奇妙的。
篇二感受历史的厚重故宫那趟之后,我对历史的兴趣莫名其妙地高涨了起来。
然后,我就又跑去看了一个纪录片,讲的是北京城的历史变迁。
纪录片里讲到元大都,讲到明清北京城,讲到现代北京城的建设,用了很多老照片和航拍素材,看着看着我就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那北京城啊,几百年的风雨,从元朝的雄伟壮阔,到明清的繁华鼎盛,再到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每一砖一瓦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纪录片里还展现了一些普通百姓的生活,他们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生存,如何融入历史的变迁。
其中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是关于一位老北京的访谈。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49558d7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1.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哎,说历史厚重吧,感觉有点儿…怎么说呢?像我爷爷那件老棉袄,看着挺普通的,灰扑扑的,还带着一股子樟脑丸味儿,但你要是真摸一摸,嘿,那料子!结实!厚实!缝线都密实的跟个筛子似的,比现在那些快消品的衣服不知道结实到哪儿去了!这棉袄,我爷爷穿了好几十年,上面补丁摞补丁,每个补丁都好像在说一个故事。
你看这儿,一个很大的,棕色的补丁,我奶奶说的,那是爷爷年轻时候下地干活,被树枝刮破的,那时候他刚结婚,穷啊,舍不得买新衣服,就让我奶奶给他缝的。
我奶奶手艺好,这补丁缝得跟衣服本身似的,一点儿也看不出来。
然后你看这儿,还有个小小的,蓝色的,这个不记得是啥时候缝的了,但肯定也是个故事。
这棉袄,它就像一段历史,你看不见什么波澜壮阔的大场面,但它却实实在在的记录了爷爷的一生,那些风风雨雨,那些酸甜苦辣,都藏在这不起眼的补丁里。
你得仔细摸,细细看,才能感受到它的厚重。
这可不是AI算法能算出来的,更不是什么训练数据能堆砌出来的。
你说现在的衣服,穿上舒服是舒服,可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少了这种厚重感,少了这种岁月的痕迹。
就跟前几天我去故宫,看那些老物件儿似的。
那可不是什么高分辨率的图片,也不是什么3D扫描建模能还原出来的感觉。
你站在那些古董前面,你能感受到那种岁月的沉淀,那种历史的沧桑,你能感受到那些物件儿背后的人和事,那种感觉,特别奇妙。
就好像你手里拿着爷爷的棉袄一样,你仿佛能看见爷爷年轻时候的样子,听见他爽朗的笑声。
不是说,你得去研究什么朝代更迭,什么政治经济,才能感受历史的厚重。
有时候,一件小小的老棉袄,一个不起眼的旧物件儿,都能让你体会到那种沉甸甸的感觉。
而且,这棉袄,可比什么算法算出来的东西有意思多了,哈哈!那种感觉,你得自己去感受,就像你得自己去摸摸这棉袄,才能感受到它几十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才能感受到历史那种…嗯…怎么说呢,那种“人味儿”吧! AI算不出来这种“人味儿”的,对吧?。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94ca4ac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e.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篇一感受历史的厚重要说感受历史的厚重,还真得说说上个月去故宫的事儿。
本来嘛,我是奔着自拍去的,想着拍几张美美的照片发朋友圈,结果进去之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进门就傻眼了,人山人海,比双十一抢购还热闹。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进去,然后就看到那些红墙黄瓦,瞬间感觉自己穿越了,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那些个皇帝大臣们就在眼前晃悠。
特别是那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得我眼花缭乱,差点以为自己进了游戏场景。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摆着几口大缸,看起来很普通,就是那种你家楼下小区也可能放的那种造型的大缸。
但是导游说,这可不是普通的缸,这是当年宫里用来储存粮食的。
我就仔细看了看,想着这缸得有多大才能储存够整个宫里人吃喝的粮食啊?然后我脑补了一下,清朝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光吃饭就得多少粮食?光想这些就觉得头晕脑胀。
我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想着回去发朋友圈炫耀一下,结果发现照片里根本拍不出那种感觉。
那金黄色的瓦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还有那古朴的木头,都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那感觉,就好像这缸子默默地见证了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宫里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它都看在眼里。
走到这一步,我就觉得历史的厚重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的,它就在你眼前,触手可及。
你甚至能想象到当年那些人在这缸子边上忙碌的场景,也许是太监,也许是宫女,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融入到了这口大缸子里。
离开故宫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沉甸甸的,好像背负着几百年的历史。
篇二感受历史的厚重继续说故宫那事儿。
记得我当时跟一个朋友一起去的,朋友是个历史迷,一路上给我讲了不少故宫的故事。
我这个人,对历史其实不太感冒,更喜欢吃喝玩乐。
但是,听朋友这么一讲,我感觉这些砖瓦木石后面,都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比如,朋友跟我讲慈禧太后在哪个宫殿里住,讲到她奢靡的生活,讲到她如何掌控朝政。
讲到这,我突然想起早上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慈禧太后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数钱,数完钱才肯吃早点。
历史厚重感作文
![历史厚重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486fc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7.png)
历史厚重感作文咱老祖宗留下的历史啊,那可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滋味,越闻越带劲儿。
就说咱走在那些古老的城镇里吧,脚下踩的石板路,一块一块的,坑坑洼洼,那可都是岁月的痕迹啊。
你看着那些石板,就仿佛能看到几百年前,有个穿着长袍马褂的老头儿,挑着个扁担,晃晃悠悠地从这儿走过,扁担上的货物还随着他的脚步一颠一颠的。
说不定这石板路上还留有他草鞋磨过的印子呢。
这每一块石板都像是一本书,记载着过去的繁华与沧桑。
再看那些古老的城墙,高大厚实,就像一个个威严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
摸着那城墙的砖,糙糙的,感觉像是摸到了历史的皮肤。
你想啊,这城墙上曾经站过多少士兵啊,他们穿着厚重的盔甲,手里拿着长枪大刀,眼睛紧紧盯着城外,那时候只要一有敌人来犯,这儿可就热闹了。
喊杀声、战鼓声震耳欲聋。
这些城墙见证了无数次的战争与和平,朝代的更迭就像一场场大戏在它面前上演。
还有那些古老的庙宇,一进去就感觉特别庄严肃穆。
那神像的眼睛好像一直在看着世间的变化。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小寺庙,里面的柱子都黑乎乎的,好像被烟熏了几百年似的。
我就想啊,这柱子肯定听过无数和尚的诵经声,也看过无数香客的虔诚祈祷。
说不定以前还有个小和尚,在这柱子后面偷偷打瞌睡,被老和尚敲了脑袋呢。
历史里的人物那就更有趣了。
像那秦始皇,多牛啊,统一六国,想着长生不老。
结果呢,派徐福去找仙药,徐福一去不复返,秦始皇到死也没等到那能让他长生的仙丹。
还有那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啊,羽扇纶巾,坐在四轮车上,就能指挥千军万马。
我就寻思着,他那扇子是不是有什么魔力,一扇就能想出绝妙的计谋。
不过他再聪明,也拗不过命运,最后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让人忍不住长叹一声。
咱中国的历史这么厚重,可不能让它就这么被遗忘在角落里。
现在有些年轻人啊,整天就知道追那些没营养的明星八卦,对自己老祖宗的故事却知之甚少。
这就好比守着个大金库,却天天出去要饭一样傻。
咱们得把历史当成宝,时不时地拿出来讲讲,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从哪儿来,这样才能明白要往哪儿去啊。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697ef48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0.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哎,说感受历史的厚重吧,还真有点…怎么说呢,像吃了块又老又硬的年糕,嚼半天咽不下去那种感觉。
这可不是夸张!我前几天去故宫,就体会到了。
本来嘛,计划挺美好的,秋高气爽,阳光正好,去故宫拍几张美美的照片,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结果呢?人挤人!就跟赶集似的,我一个小个子,差点儿被挤成肉饼。
好不容易挤到一个稍微空旷点的地方,准备摆pose拍照,结果发现……背景全是人头!哎,我的朋友圈美照梦,彻底碎了!不过,挤着挤着,也还真有点感触。
你看那些红墙黄瓦,还有那些雕梁画栋,都经历了多少风雨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想想那些曾经在这儿走过的人,皇帝大臣,宫女太监…啧啧,想想都觉得刺激!我那天还特意跑去看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有点破旧的宫门,门槛都快磨平了。
我觉得吧,这门槛都能写本书啊!多少人从这儿进进出出,多少恩怨情仇都发生在这座宫殿里。
你看看那木头的纹理,斑驳的颜色,感觉都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你懂吧?就好像时间刻在这上面一样,一点一点,慢慢地积淀下来。
那感觉,真不是什么AI算法能模拟出来的。
对了,我记得那门槛上,还有个小小的裂缝,也就一指宽。
我当时就忍不住想,这裂缝是什么时候裂开的呢?是哪一年,哪一天?是某个大臣着急上朝,不小心碰坏的?还是一场大雨,让木头受潮了?哇,感觉脑子里突然就出现了一个个小画面,特别生动!总之,那天在故宫,虽然人挤人,照片也没拍好,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真真切切地扑面而来。
可不是书上说的那种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你触手可及的感觉。
就好像你摸到那有些粗糙的石砖,你闻到那古老的木头味道,你感受到那门槛上历经沧桑的痕迹…那滋味儿,妙不可言!比什么AI模型训练出来的结果,真实多了,也震撼多了。
嗯,下次再去,我得挑个工作日去,不然游客太多,真没法好好感受历史的厚重了。
哈哈。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c095174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0.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哎,说感受历史的厚重吧?其实吧,感觉就跟吃榴莲似的,又臭又香,让人又爱又恨。
一开始你可能觉得,这玩意儿也太“挑战”味蕾了,闻着就够呛。
可真当你尝一口,那股子又绵密又复杂的香气,啧啧,真是回味无穷啊!历史这东西也是这样,你要是抱着“背书”的心态去学,那绝对是痛苦的煎熬,跟嚼蜡似的,一点意思都没有。
但你要换个角度,像我前阵子去北京故宫,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天阳光特好,秋高气爽的,我穿了件薄薄的毛衣,牛仔裤,小白鞋,背了个小挎包,感觉自己年轻又时尚,嘿嘿。
进了故宫,我可没顺着人流走,那些人啊,就跟赶集似的,呼啦呼啦的,我可受不了那热闹。
我偏要找个清净地儿,慢慢晃悠。
然后呢,我拐进一个偏僻的小院,那院子里种着几棵柿子树,柿子都熟了,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
我记得当时特别留意了一棵,那树枝弯的厉害,几乎要贴到地上了,结的柿子个头都小小的,但是颜色特别深,红得发紫,而且有的都已经开始有点儿皱巴巴的了。
我心想这棵树啊,肯定年纪大了,经历的风风雨雨也多了。
看着它,我觉得它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地站在那里,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和衰败,看尽了宫廷的兴衰荣辱。
突然间我就明白了,历史不是枯燥的年代和人物列表,它就在眼前,活生生地存在着。
那棵老柿子树,它身上每一处细微的痕迹,每一个小小的皱纹,都像是在向我讲述宫廷里的故事。
你想想,它可能见过多少帝王将相?多少宫女太监?多少荣辱兴衰?它经历的,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啊!所以啊,感受历史的厚重,不用什么高深的理论,也别用什么高大上的词儿。
你只需要拿出点耐心,去细细观察,用心体会。
就像我那天,在故宫里,被一棵老柿子树触动了。
它不像那些宏伟的宫殿那样气势恢宏,但它却静静地诉说着一段段无声的历史,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嗯,还真有点像吃榴莲,虽然一开始有点“抗拒”,但回味起来,却久久难以忘怀。
作文《《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历史的厚重》
![作文《《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dfc11e3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00.png)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历史的厚重篇一《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历史的厚重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时候,心里有点犯怵。
这书忒厚了,跟砖头似的,感觉得抱着它过冬才能看完。
我一向对这种史书敬而远之,觉得枯燥乏味,比起看它,我更愿意追剧。
但架不住家里领导的“殷切关怀”,硬着头皮翻开了。
结果出乎意料,我居然……看得进去!当然,我的阅读方法比较独特,不是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而是跳着看,像看小说一样,先挑一些感兴趣的章节看看。
比如,我特别爱看那些“宫斗戏”,后宫那些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比电视剧精彩多了!我一边看,一边脑补画面,甚至还根据书里的描写,想象那些妃嫔们穿什么样衣服,用什么样的小物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就说我昨天看的那段,讲的是武则天的事儿。
书里描写她年轻时,被唐太宗选入宫,虽然受宠程度一般,但她心思缜密,善于观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逆袭”成为一代女皇。
我一边看,一边想象着当时后宫的场景:金碧辉煌的宫殿,穿着华丽服饰的妃嫔,她们之间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各种小计谋层出不穷。
我仿佛就身临其境,看到武则天穿着一袭精致的宫装,巧笑倩兮,眼神里却藏着精明算计。
我甚至还联想到了我上周去逛古玩市场的事儿。
当时我看到一个精致的玉佩,雕工非常细致,玉质温润,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老板说这玉佩是仿古的,样式跟古代皇室用的差不多。
我当时就脑子里浮现出武则天可能也戴过类似的玉佩,也许更奢华,更精致。
那种感觉,有点奇妙。
那感觉就像,历史不只是冰冷的文字,它活了,也跟我更有联系。
篇二《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历史的厚重继续说这本《中华上下五千年》。
这书的厚重感,不光体现在它那令人咋舌的厚度上,更体现在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量上。
五千年啊,多少朝代更迭,多少英雄豪杰,多少爱恨情仇,都浓缩在这几千页纸里。
我以前觉得历史很遥远,很抽象,看完这本书后,才意识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举个例子,书里讲到古代的农业技术,比如精耕细作、轮作休耕等等。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b342aa3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2.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哎,说起来感受历史的厚重,还真不是看书背诵就能体会到的那种“厚重”啊!感觉就像……你吃过那种特别好吃的蛋糕吗?就是那种入口即化、香甜软糯的,你明明知道它好吃,但光看介绍根本没感觉,必须得亲自尝一口,对吧?历史也是一样,得自己“啃”一口才能知道滋味。
就说前几天吧,我去了趟故宫,人老多了,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
我本来是想看看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感受一下帝王将相的威风八面,结果……唉,我主要感受到了人多!人!多!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一个偏殿门口,那门槛,啧啧,比我的大腿还粗!我琢磨着,这门槛得多少人踩过啊,宫女太监啊,皇帝大臣啊,说不定还有个哪个妃子偷偷跑出来约会的时候也踩过这门槛。
想想就觉得有意思,这门槛,它无声无息地“见证”了多少历史啊!然后我就开始仔细端详这门槛了,磨损的痕迹特别明显,不是那种均匀的磨损,而是局部很光滑,有的地方还有小小的坑洼。
我甚至还发现一个不太明显的雕刻痕迹,很浅,得仔细看才能看出来,就像一个微不足道的秘密藏在里面。
我脑子里开始脑补:这可能是哪个工匠师傅当时随手刻的,也许是他的名字缩写,也许是他当时心情不好随便乱刻的玩意儿…… 凭空想象他当时是什么心情,当时的天气如何,感觉还挺奇妙的。
再往前走,看到一棵老槐树,树干粗得两个人都抱不住。
估计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不定它那时候还是个小树苗呢,就静静地看着故宫从建成到如今,看着无数人来来往往,风风雨雨。
那老树皮,一层一层地剥落,就像历史的层层叠叠,有些秘密埋在里面,有些就渐渐地被风化、被遗忘。
你看,这就是我感受历史厚重的方式,根本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算法和数据分析,就是这么接地气,这么“傻乎乎”地感受。
它没啥惊天动地的大故事,但却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那种沉淀在古老门槛和老树身上的沧桑感,以及我脑子里自行脑补的那些小故事,都比那些冰冷的史书更有意思,也更让人印象深刻。
就好像,我真真正正地“品尝”了那块蛋糕,而不是仅仅看了它的照片。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作文《感受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b00bcf9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0.png)
感受历史的厚重篇一感受历史的厚重说起来感受历史的厚重,还真挺抽象的,感觉像嚼一块又老又硬的牛肉干,嚼半天没啥滋味,还可能塞牙。
不过,还真有那么一次,让我体会到了这种“厚重感”,而且,还是那种有点儿滑稽的厚重感。
这事儿发生在我去参观北京故宫的时候。
那天人巨多,就跟赶集似的,挤来挤去,我差点儿被挤成肉饼。
好不容易挤到一个偏僻的角落,看到一棵大树,树干粗得我俩人才能环抱住,树皮疙疙瘩瘩的,上面还刻着不少乱七八糟的字,估计是游客留下的“到此一游”的杰作。
但我注意到树干底部有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清代古树,见证故宫三百余年兴衰”。
我当时就愣住了,三百多年啊!这棵树,它经历过多少皇帝的更迭,见过多少宫廷的恩怨情仇,甚至可能还偷偷地听过妃子们的小八卦!想想就觉得刺激!这棵树,它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啊,而且是那种“高清无码”的版本!我仔细观察这棵树,树干上的纹理像是一张张老旧的泛黄照片,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那些刻在树干上的字,虽然显得粗鲁,却也意外地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斑驳的光影照在树干上,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它不是冰冷的史书,也不是枯燥的讲解,而是一种凝固在眼前的、鲜活的、甚至带点儿幽默感的生命力。
篇二感受历史的厚重继续说故宫那棵树的事儿。
当时我琢磨着,这棵树经历了那么多事儿,它一定“见过世面”,比我还“老练”。
我脑子里就开始脑补各种画面:它可能目睹过皇帝在树下批阅奏章,也可能看到妃子们在树下偷偷约会,甚至可能还被宫女们用来偷偷晾晒衣服…… 越想越觉得这棵树“牛气冲天”。
我甚至还冒出个大胆的想法:要是这棵树能说话,那该多好啊!它能告诉我们多少不为人知的宫廷秘闻啊!想想就觉得兴奋!我恨不得立马抱住这棵树,使劲摇它几下,看看它会不会开口说话。
当然,最后我还是忍住了,毕竟咱也不能对古树“动手动脚”嘛。
不过,这棵树,它默默地站在那里,就是一段无声的历史,这无声的厚重,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作文《体验历史的厚重》
![作文《体验历史的厚重》](https://img.taocdn.com/s3/m/e19e052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04.png)
体验历史的厚重篇一:体验历史的厚重说真的,我对历史这玩意儿,以前一直是敬而远之的态度。
觉得那些枯燥的年代、人物、事件,离我十万八千里。
直到上个月,我去了趟北京,才算真正“体验”了一把历史的厚重,而且是以一种让我又哭又笑的方式。
这事儿得从我租的民宿说起。
那民宿看着挺现代的,装修风格很小清新,结果一进门,我发现墙上挂着一幅老照片,黑白的,看起来年代久远。
照片上是一群人,穿着打扮一看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个个神情严肃,背景是一条窄窄的胡同。
我起初没太在意,以为只是房东用来装饰的摆设。
但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照片的细节还挺有意思的,比如,一个穿长袍马褂的男人的手里拿着个看起来像是算盘的东西,还有个女士戴着当时很流行的帽子,帽子上的装饰品还挺精致的,甚至能看出是绒面的。
照片微微泛黄,边角有些卷曲,看得出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这让我对这幅照片好奇起来,我开始琢磨,这些人在照片里干嘛呢?他们是谁?这胡同现在还在吗?越琢磨越觉得有趣,我干脆放下手里的书,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
翻来覆去查了好几个小时,还真让我找到了点线索。
那胡同现在还在,不过改建了,已经没有了照片里的样子。
而且,我居然查到了那照片里的几个人,居然是一些地方戏曲演员,当时在胡同里排练。
我仿佛能想象到他们当时的样子,汗水淋漓,认真排练,为了生活,为了艺术。
那个拿着算盘的人,也许是给他们记账的呢?感觉他们离我很近,又好像隔着很远的距离。
这一整套查询下来,我感觉我穿越时空一样,和这些历史人物建立了奇妙的联系。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特别奇妙,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那些普通人的敬佩吧,就是感觉历史不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篇二:体验历史的厚重接着我北京之旅的民宿照片故事说。
找到那些戏曲演员的信息之后,我决定去那条胡同看看。
我跟着导航,找到了那条胡同,和照片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完全看不出当年的样子。
但是我站在那里,想象着照片上的场景,听着周围川流不息的车声,还真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
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英语作文
![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英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39c8b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2.png)
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英语作文English CompositionThe Weight of History: A Reflective JourneyAs I stand before the ancient stone walls, the weight of history presses down upon me like a silent whisper of the past. It is a tangible presence, a solemn reminder of the countless lives that have walked this earth before us. The air is thick with the echoes of their stories, a symphony of human experience that resonates through time.Growing up, I was always captivated by the stories my grandfather would tell. His tales of the old world, with its castles and kings, of battles fought and won, painted a picture of a time long gone yet somehow still very much alive. His eyes would light up as he recounted the bravery of warriors and the wisdom of scholars, and in those moments, history came alive.The first time I visited a historical site, it was as if I had stepped through a portal into another era. The cobblestone streets, the aged architecture, and the artifacts preserved within the museum walls transported me to a different time. I could almost hear the bustling marketplace, the clatter of hooves on stone, and the murmur of a language spoken centuries ago.As I walked through the ruins of an ancient city, I felt a profound connection to those who had once called this place home. The stones beneath my feet had borne witness to the passage of time, to the riseand fall of empires, and to the evolution of human society. Each ruin, each artifact, carried within it a story, a piece of the puzzle that is our collective history.The weight of history is also felt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at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The traditions, the art, the music, and the literature of the past continue to influence and inspire us today. They are the legacy of those who have come before us, a testament to the depth and richness of human culture.In contemplating history, I am struck by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ou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e decisions made by our ancestors have shaped the world we live in, and our actions today will, in turn, influence the course of history for generations to come.The study of history is not just an academic pursuit; it is a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It teaches us about our roots, about the forces that have shaped our world, and about the human capacity for both greatness and folly. It is a reminder that we are part of a larger story, one that began long before we were born and will continue long after we are gone.Chinese Translation历史的厚重感:一次反思的旅程当我站在古老的石墙前,历史的厚重感像过去无声的低语一样压在我身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作文
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作文1
细雨斜织,我漫步在这座博物馆周围,一场奇妙的历史之旅即将开始。
驻足,凝望,这是一座徽派建筑,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特点,外墙是青铜纹理建材,厚重的文化历史扑面而来。
我慢慢地,慢慢地,走了进去。
迎我的是一座天然水晶球,开始了我的历史旅程。
我的右手边是汉白玉浮雕墙,描绘的是地球生命进化简图,再次带给我以历史的厚重之感,心,逐渐静了下来。
我首先参观的是地球厅,地球厅揭露了多姿多彩的地球奥秘,突出表现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进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揭开了地球,这个蔚蓝色的水球的神秘面纱,令我赞叹不已。
我随着人群,缓缓移动,来到了生命演化厅。
听,沉睡亿万年的化石诉说生命进化的神奇。
我仿佛看到了地球上生命起源、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使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了生命从何而来、怎样
发展。
600多件化石在这里静静地展示着生命的演化,在这里诉说着他们的沧桑,我感慨万千。
我来到了2楼,开始参观恐龙厅。
恐龙,中生代时期陆地霸主,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兴衰存亡,我看到他们的起源、演变、灭绝的历史,思绪渐渐飘扬。
接着,我到了资源与环境厅,这里展示了富饶美丽的安徽,介绍了安徽的地质环境,集中展示安徽省地质、地貌以及矿产。
不禁为我是安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参观了最后一个展厅,矿物与岩石厅。
展厅是以“精美的石头”为主题,以矿物岩石学基础知识的介绍为起点,从美学角度出发,让观众欣赏自然界中各种精美的矿物和岩石,我流连于其中。
附设中庭休闲区,以断裂的岩层中裸露出的化石为设计理念,简洁的墙面石材装饰和精美的化石标本形成完美结合,具有一定的现代感。
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
我悠然漫步在博物馆内,观看,欣赏,流连。
观我安徽之历史,赏我华夏之文明。
雨还在下,时代还在发展,我们应以史为鉴,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创造属于我们的历史和辉煌!
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作文2
“请用心听,不要说话。
”——题记
如果历史有声音,那么你听到了吗?如果历史有声音,那么你听过吗?如果历史有声音,那么你愿意倾听吗?嗯,我听到了,我正在听,也愿意听。
放眼望去,骄阳下的建川博物馆正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
它越是神秘就越是让人神往。
历史,一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并不是指文物史料厚重,而是人们心情的厚重。
而此刻我将带着这份厚重走进历史去听听它的声音,
馆内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刻,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些年不屈的抗争。
我想无论哪一个民族都定然有过那么一段血和泪融成的不堪回事的历史。
在那些危难面前,哪些奋起抗争的民族打败了侵略者,逐渐强大、崛起,留下了历史的华章。
中国自古以来不乏英雄,正是有了那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那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些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
在抗日救亡中,许多人牺牲后连一个名字都没能留下,他们心甘情愿做了历史的尘埃,正因如此才有如今的中国,和今天的我们。
走过红色年代馆,映入眼帘最多当然就是毛主席,无论是壁画还是徽章,大的小的各不一样,看着这惊人数量的徽章,可想那年代的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有多高啊!
当站在三寸金莲馆前,我的心情是无比纠结的。
我渴望亲近历史、触摸历史,可是历史太厚重了,厚重让我迈不开脚步。
那一段段封建触目惊心的历史却是无法抹去的事实,时间可以洗刷感情、洗刷过去,可永远无法洗刷事实。
最终我还是迈开了脚步,进入馆内,就被浓烈的女性气息所包围,看着一双双小得无法直视的鞋,我的心被震撼着。
这是多大的悲哀啊!这是旧社会中国的悲哀啊!看着墙上的“金莲”实拍图,这是中国旧社会女性的脚啊!这就是她们走完一生的脚啊!中国革命的振兴,给广大妇女的解放带来了契机,最终打碎了数百年以来束缚她们的缠脚陋习。
想到这些我的心终于得到些许安慰。
走出馆门,望着馆门上那女子的小脚,离我们远去的是那缠足到放脚的曲折之路,留下的却是千百年女性的辛酸史!
历史厚重却又伟大,今天我在用心听,没有说话。
嗯,那是历史的声音,它在告诉我们收藏历史,开创未来!
王定凡老师评语:好,历史的声音!说得好!你也确听到了历史的声音,抗日烽火、红色风暴、三寸金莲,这些都是历史的“声音”,希再努力!
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中考作文3
一座古城,一段难以忘怀的风云岁月;一座古城,一声来自于厚重历史的哀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悠悠时光的熏染中,地大物博的浸润里,古城西安——竟自然而然的生发
出一种令人陶醉的气息。
西安啊,你早已在我的心中留下过太多太多无法抹去的浓墨重彩般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仿佛玉璧般,时光中丝毫不褪色。
夏日炎炎,在炙热的盼望中,我再一次来到了西安,来到了那一座底蕴深厚的古城。
西安,最先想到的便是其美食喽!西安可谓中国的“美食王国”——鲜嫩可口的凉粉,汁水丰富的小笼包,让人垂涎三尺的胡辣汤…。
光是介绍美食,就能说上整整三天三夜。
但是,在西安的众多美食中,最美味,也是最有名的还得数西安的羊肉泡馍。
刚尝到第一口时,我便被惊艳到了。
羊肉泡馍的烹制极为考究,味道香醇,非常正宗!轻轻一咬一吸,肉马上黏在嘴边,香味久久回荡,真的是肥而不腻,引人入胜,品尝后回味无穷啊。
听人们说,西安羊肉泡摸还是夏季滋补的佳品呢!
吃完了美食,我们又去参观了西安的兵马俑。
一进入馆中,我们立马赶到了一股冷冰冰的寒气——大概由于是地穴,长期不见阳光的缘故吧。
紧接着,我们便挨个地欣赏开来。
我们顺着小路,一边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和无尽的沧桑,一边感受着西安悠久的传统文化。
看啊!有些兵马俑因为常年的风霜侵蚀,身体都已经残缺不全了,只剩下一架模糊的躯体的框架。
还有些身体的四肢都纷纷掉在了地上,无人应答——我不禁流泪:早在远古时期,士兵为国捐躯,宁愿牺牲生命也毫不动摇,真是可歌可泣。
最为悲壮的,是位于右边展览区的几个兵马俑,仿佛已经变成了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