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人”中微子“现身”.doc
隐形之中电影镜头分析
隐形人中电影镜头分析《隐形人》环球影小成本大回报的一部惊悚片,仅仅用了7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就斩获了1.2亿美元的票房成绩,烂番茄新鲜度91%,爆米花指数88%,算是今年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佳作。
导演雷·沃纳尔在影片中大量的空镜头的呈现,将未知的压抑和恐怖氛围做到了极致,本文将以《隐形人》为例,阐述空镜头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
一、交代故事的背景镜头语言是视觉和时间的艺术,电影用了好几个大场景和空镜头的展现,为观众生动的诠释出了故事发生的大环境和背景。
《隐形人》这部电影表面上是在讲述男权的控制,实际上是在讲述科技对人类的反噬作用。
科技可以为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然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影响。
在电影《隐形人》中,西西莉亚的天才光学丈夫,他是一个控制狂,在身体和心灵上都想要获得对妻子的绝对占有,这也导致了西西莉亚的逃走。
剧中用高科技做出的“隐形衣”,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西西莉亚的行为,厨房里的火可以自燃,房间里的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给自己姐姐发送的绝交邮件,这些压抑而惊悚的镜头都是在阐述高科技的负面效应。
在电影刚开端,西西莉亚在深夜偷偷逃走的镜头,她趁着控制欲强的丈夫熟睡,于是悄悄的起了床,走进那一个光学实验室。
家里一片漆黑,随处可见的门禁,高科技监控,甚至连狗狗都要戴上通了电的项圈,从这些元素中,为我们呈现出了为什么女主角要深夜逃出别墅,离开监狱般的家庭。
没有对白,没有音乐,只是通过这一组镜头语言调度,却能够让观众感到窒息和不安,让镜头之外的观众都会感到来自内心的恐惧和压抑。
空镜头的运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让观众不由自主的和电影共情。
二、烘托压抑氛围剧中的“隐形人”,在全半段一直都没有“出现”在镜头中,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空镜头”来表达和传递,对于“隐形人”的呈现,是这部电影中运用空镜头频率最高的一个元素。
首先,“隐形人”没有声音,没有台词,甚至没有“形”,但是他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影响到女主角,比如下图的沙发的特写,没有人,却能够让人感到压抑。
中微子的秘密,已知宇宙中最奇怪的粒子之一
中微子的秘密,已知宇宙中最奇怪的粒子之一如何解决像中微子这样的问题?中微子也许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粒子。
中微子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是放射性衰变的产物,但也在核聚变反应中产生。
因此,大量的中子是通过我们恒星核心的pp链和CNO核聚变过程产生的。
这使得太阳成为做中微子天文学的完美候选人。
但是,当我们在1960年代首次开始观测太阳中微子时,揭示了神秘的被称为太阳中微子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证明,它表明中微子比我们想像的要奇怪得多。
太阳中微子问题起因于我们从太阳观察到的中微子的量约为预期量的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我们对太阳核聚变的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或者中微子有点奇怪。
大约在同一时间,我们开始测量太阳中微子,大约在同一时间,我们开始测量太阳中微子,发现电子有两姐妹粒子称为μ介子和τ介子(统称为轻子),每一种都对应一个中微子。
中微子是预期中微子的三倍,而测量到的中微子是预期量的三分之一,看起来很可疑。
有一些事情马上就会知道了。
早期的太阳中微子探测器只能检测到电子中微子,因此,如果太阳产生了中微子的预测量,但有等量的三种“味”的中微子(电子、μ介子、τ介子),就能解决这个谜。
但是太阳不能产生所有三种中微子,因为太阳核中的核反应只产生电子中微子。
明显的解决办法是寻找一种将中微子从电子类型转换为其他“味”的方法,但根据成熟的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微子应当没有质量。
它们会以光的速度运动,而且他们也没有办法改变“味”。
当然,如果中微子具有质量,那么它们可以改变类型。
但事实证明中微子质量并不是我们用来处理的简单的质量。
在标准模型中,中微子是由电弱力和弱核力控制放射性衰变。
电弱模型是一个量子理论,所以像这样不确定性原理开始发挥作用。
因此,你可以测量中微子的质量,也可以测量它的“味”,但不能同时测量。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说中微子具有质量,但我们永远不能说电子“味”具有特定的质量。
量子模糊现象由于质量和“味”之间的量子模糊,我们总是局限于知道一种或另一种。
【想象】变成一个隐形人 小学生想象作文250字
【想象】变成一个隐形人小学生想象作文250字变成一个隐形人如果我可以变成一个隐形人,那该多好啊!我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帮助其他人。
在这个小学生想象作文中,我将与你分享我在变成隐形人后的一天。
早上,当我醒来时,我满怀期待地感受到自己可以隐形了。
我悄悄地下床,跑到厨房准备早餐。
我看到爸爸正在准备咖啡,于是我偷偷地把水瓶放在他的手边。
当他试图拿起杯子时,他被我蹭到了一下,他很吃惊地看着四周。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可他并不知道这玩笑是我搞的。
接着,我决定去学校。
我躲在校园里观察了一会儿,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在草地上,我看到一只可爱的小松鼠正在找东西吃。
我轻轻地靠近它,看着它的可爱模样,真希望它能看得见我。
然后,我看到一个同学在与其他同学打闹,他们都不知道我在旁边观察着。
我悄悄地走过去,轻轻地碰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吓了一跳,以为是其他同学在捉弄他。
我忍不住笑了出来,结果让大家都感到疑惑。
中午,我决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看到一个老爷爷正在扶着拐杖辛苦地走着,于是我靠近他,偷偷地把他的拐杖放好。
老爷爷感到奇怪,不知道是谁在帮助他,但我却在一旁安静地笑着。
下午放学后,我去了公园。
我看到一群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我决定给他们一点意外的惊喜。
当他们在找人的时候,我突然跑到他们旁边,咯咯地笑了起来。
他们吓了一跳,不知道是谁在戏弄他们。
我看着他们的表情,觉得自己变成隐形人真是太有趣了。
通过这一天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变成隐形人的乐趣。
在一天结束之前,我感慨万分,觉得在变成隐形人的也要学会为他人着想,用这个特殊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人类首次捕捉到宇宙隐身人 或引科学技术突跃
人类首次捕捉到宇宙"隐身人" 或引科学技术突跃
2013年11月26日 13:31来源:科学网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原子核在衰变前后的能量不一致。
物理学家泡利对此提出假设,有种粒子“窃走了”能量。
这一假说在25年后终被证实,这个窃走能量的“小偷”就是中微子。
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广泛存在于宇宙中。
它可以自由穿过地球,很难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难以捕捉和探测,被称为宇宙间的“隐身人”。
曾有科学家打比方说:“即便用我们整个太阳系那么大的一块铅,也不可能把一个宇宙中微子拦下。
”
在自然界里,中微子产生于太阳内的放射性衰变过程或者宇宙射线中,它可以揭示宇宙质量及浩瀚太空中各种星体的许多奥秘。
这种粒子与宇宙发展和“暗物质”的存在有直接关系,有可能成为人类打开新物理学之门的钥匙。
除理论研究外,中微子的特性还有可能被应用于通讯、地球断层扫描等领域。
中微子是近年来物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2002年,美国和日本物理学家因“宇宙中微子探测”方面的成
就摘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invsible man 隐形人
Invisible Man
What is the theme of this novel? Search for self-identity.( the author‟s experience from ignorance to enlightenment as he searches for self-identity) The title of the novel Invisible Man: 1) invisible means that can‟t be seen 2) figuratively, it means the narrator, as a black man, is not recognized by the white society
———Writing career Nhomakorabea
☆During World War II, Ellison joined the Merchant Marine. ☆ in 1952. Invisible Man published ☆In 1955, Ellison went abroad to Europe to travel and lecture before settling for a time in Rome, Italy. A New Southern Harvest in 1957. ☆In 1964, Ellison published Shadow and Act ☆In 1967, Ellison experienced a major house fire at his home in which he claimed more than 300 pages of his second novel manuscript were lost. ☆ In 1969 he received the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美国自 由勋章﹚; the following year, he became a permanent member of the faculty at New York University. ☆In 1975, Ellison was elected to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美国艺术文学院﹚ ☆ In 1986, his Going to the Territory was published.
【优质】捉拿隐身人学生话题作文-范文word版 (2页)
【优质】捉拿隐身人学生话题作文-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捉拿隐身人学生话题作文故事发生在公元2039年2月28日。
晚10点整,一颗闪着绿光的奇异的东西划破夜空,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第二天,山东某村的一名男子神秘失踪。
在这之后,这个村里便发生了怪事:菜市场里的菜自己会打人;银行的钱神秘失踪;停在路边的汽车门自动打开,又关上,然后自己开走了从此以后,没有人敢晚上出来,甚至连白天也不敢出来,只有几个胆大的人敢出来走走,但很快就回去了。
村里的科幻小说家刘扬觉得这件事另有内情,决定探个究竟。
突然,他的脑海里闪出三个字——隐身人!他又进一步联想到那天出现的奇异的绿光——流星。
他想:流星怎么会有绿光?于是,他便到流星落地的地方去了。
到了那里,奇怪的是流星落地的地方不符合原来的位置,他又在坑里发现了一块发着绿光的小石头。
他觉的很奇怪,就用一个特制的盒子把它装进去,并写了一封信,连盒子一起寄到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的老院长看了信之后,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就召集全院最好的科学家来研究这块石头。
一个星期之后,结果出来了:简单地说,好人被它砸到的话,就会变成坏人,而坏人被它砸到则会变成好人。
科学家们把这个结果发给了刘扬。
不久,科学家们制造了一种武器,叫红外线显型定位枪。
这种枪是通过红外线发现隐身人的位置,击中后,隐身人会现出原形并定在那里。
可是,枪被隐身人劫走了,并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行动。
现在,连科学家们也没办法了。
这时,刘扬已经坐火车赶来了。
他说,他想去流星的轨道看看。
科学家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开始了演算。
几天后,科学家们终于演算出了流星的轨道。
一天后,刘扬经过许可之后,坐上飞船上天了。
三个星期之后,刘扬终于到达了流星的轨道。
可是,他找来找去,总也找不到流星在哪儿。
他只好在附近的一个星球——撒拉星降落。
科普中微子:神秘的“隐形人”
科普中微子:神秘的“隐形人”作者:陈思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不带电,个头小,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号称宇宙间的“隐形人”。
科学界从预言中微子的存在到发现它,用了20多年的时间。
普通人从未见到过这种神秘粒子的“真身”,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
它可以轻易穿透任何物质,每秒会有1000万亿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穿过每个人的身体。
当然,我们毫发无损,因为,它们太小了!由于中微子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所以检测中微子非常困难。
正因如此,在所有的基本粒子中,人们对中微子了解最晚,也最少。
实际上,大多数粒子的物理和核物理过程都伴随着中微子的产生,如核反应堆发电(核裂变)、太阳发光(核聚变)、天然性放射、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等。
“撼动”宇宙的小粒子中微子与其他物质的作用如此微弱,那么研究中微子是不是毫无用处呢?答案并非如此!比如,关于中微子的研究,使中微子天文学成为目前非常前沿和热门的研究领域。
就拿天文学家手里的“武功秘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说,它其实就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热。
在宇宙大爆炸之后38万年的时候,才开始在宇宙中传播。
也就是说,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人类可以知道宇宙大爆炸38万年之后的历史,但前38万年的历史,我们是没办法知道的,这就可以通过观测中微子来实现。
中微子的观测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微观时间的物理现象,同时帮助我们完善天文学中恒星、黑洞的相关模型,还能帮助我们掌握更多有关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信息。
中微子究竟有没有质量?质量,这个我们平时不以为意的物理性质,却是中微子极难解的谜题之一。
中微子究竟有没有质量呢?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图片来源: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2012年,著名的中国物理学家王贻芳院士领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团队,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这表明所有已知的中微子都有质量。
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日本物理学家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物理学家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表彰他们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而中微子振荡正是中微子有质量的直接表现。
惊悚电影《隐形人》镜头语言分析
051文化纵横惊悚电影《隐形人》镜头语言分析恐怖故事有两大母题,一个是死亡,另一个是未知。
恐怖片利用这种心理,通过时隐时现的坏人、超自然鬼怪、恶兽、病毒或怪事……对主人公造成威胁,刺激感官。
另外,恐怖片和黑暗是一对传统CP。
在黑暗的低调光(low key )中,什么都看不见,更容易制造未知的恐怖氛围。
但是,开着灯就安全吗?如果开灯之后,你依然什么都看不到,是不是更可怕?这就是2020年惊悚电影《隐形人》的核心创意。
电影一开始伊丽莎白·莫斯饰演的女主塞西莉亚,小心翼翼逃离一座暗黑版钢铁侠巨宅。
家中的科技套件暗示,塞西莉亚逃离的男人,估计像钢铁侠、蝙蝠侠一样,是个科技大佬。
塞西莉亚逃离这所巨宅后,一系列怪事却发生在她落脚的朋友家。
种种迹象让塞西莉亚感觉,她并没有完全逃离自己控制欲极强的丈夫。
她的丈夫是世界顶级光学科技专家,他一定是搞出什么可以隐身的东西,骗过所有人的眼睛。
结果确实如塞西莉亚所料,她的丈夫发明了一套精密的隐形战衣。
战衣上布满摄像头,穿上它就和光的折射率相同,实现隐形。
虽然塞西莉亚发现了这个秘密,但她的姐妹和朋友都不相信。
塞西莉亚约姐妹艾米莉到餐厅见面,以为在公共场所,隐形的丈夫就不能再害她。
没想到隐形人干净利落,一刀割了艾米莉的喉,然后把刀放在塞西莉亚手中,完成嫁祸。
艾米莉死后,众人更不相信塞西莉亚关于隐形人存在的说辞,她被当作疯子和杀人犯关进精神病院。
塞西莉亚只能靠更极端的手段,反抗隐形人丈夫对她的迫害。
在以往几版改编《隐形人》原著的影视作品中,“隐形人”的形象都是戴着礼帽和墨镜、穿着风衣的绷带怪人。
这样处理,一方面因为当时特效技术所限,不可能在电影中实现完全隐形。
另一方面,原著中隐形人就是这样的人设。
在2020版《隐形人》中,特效技术实现了隐形人完全隐形。
那么一部看不到反派的恐怖片是如何吓人的?是摆在主创面前最大的问题,也是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最大期待。
这版《隐形人》的导演,是恐怖片大师温子仁的编剧搭档雷·沃纳尔,他深得温子仁营造恐怖气氛的精髓,使用多种电影语言实现“看不见的恐惧”。
【二年级作文】"隐形人"_500字
【二年级作文】"隐形人"_500字
今天,我遇到了一个让我很困惑的问题,就是“隐形人”。
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让我不禁开始探讨:如果能成为隐形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我觉得成为隐形人肯定会很有趣。
可以想象一下,当我成为隐形人的时候,我就可以
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偷偷溜进博物馆看古代文物、悄悄溜进图书馆看书,甚至悄悄
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上班。
这种神秘感让我感到非常兴奋。
成为隐形人也会很危险。
因为如果我成为了隐形人,那么就会有很多人想要利用我的
能力做一些坏事,比如偷东西、偷窥隐私等等。
如果我被用来做这些坏事,那就太糟糕了。
所以,成为隐形人也会让我感到很紧张和害怕。
成为隐形人还会感到孤独。
因为当我成为隐形人的时候,其他人就看不到我了,也听
不到我的声音。
这样一来,我就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因为没有人可以和我交流,没有人可
以和我在一起玩耍。
成为隐形人可能会让我变得骄傲和自私。
因为我有了这个特殊的能力,所以可能会觉
得自己比其他人更特殊,更重要。
这样一来,我就会变得骄傲和自私,不再关心其他人的
感受,只关心自己的感受。
成为隐形人虽然很有趣,但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和困扰。
所以,我觉得成为隐形人并不
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会让我感到孤独、害怕、紧张和自私。
所以,我宁愿做一个普通的人,过着平凡而快乐的生活。
中微子现象
中微子现象
《探秘中微子现象》
中微子啊,那可是宇宙中超级神秘的“小不点儿”。
我有一次参加一个科学讲座,专门讲中微子现象,这可把我给吸引住了。
科学家们说,中微子就像一个个隐形的小幽灵,在宇宙里到处乱窜。
它们的个头小得可怜,小到可以轻松穿过地球,就好像地球在它们眼里就是个透明的大果冻,它们能毫无阻碍地穿来穿去,完全不把地球的庞大体积放在眼里。
你可能会想,这么小又这么“神出鬼没”的东西,怎么发现它们的呢?这就得靠科学家们的厉害手段了。
就像侦探找线索一样,科学家们在深深的地下或者在冰原下面建造了巨大的探测器。
比如说在南极的冰立方探测器,那可是个超级大工程。
我听说,科学家们把探测器埋在冰里,就等着中微子这个“小幽灵”不小心撞到探测器里的物质,然后产生一点点微弱的信号,就像在黑暗中捕捉极其微弱的星光一样。
有个科学家在讲座上分享了他们的一次探测经历。
他们盯着探测器的数据看了好久好久,一直都是平平无奇,就像
在平静的湖面上看不到一丝波澜。
突然有一天,数据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波动,大家都兴奋起来了,就像一群寻宝者终于发现了宝藏的蛛丝马迹。
经过反复的分析和验证,他们确定这就是中微子搞的鬼。
中微子现象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有时候它们出现的数量好像比理论计算的要多,有时候又好像少了点。
这就像一场宇宙的魔术表演,中微子这个魔术师总是在不经意间给科学家们出难题。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神秘之处,才让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对中微子现象着了迷,想要不断地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看看这个宇宙“小幽灵”到底还隐藏着多少秘密,说不定哪天就能发现一个全新的宇宙奥秘呢。
国际联手捕捉宇宙“隐身人”
国际联手捕捉宇宙“隐身人”作者:xx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5年第03期俄罗斯和乌克兰科学家正在与其他国家同行合作,对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微子展开研究。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广泛存在于宇宙中。
它个头小,能轻松穿透地球。
这种粒子基本上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因而难以捕捉和探测,被称为宇宙“隐身人”。
据俄罗斯《科学信息》杂志报道,有关国家已发起名为“0PERA”的大型国际物理学实验项目。
这一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在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研究中心借助质子加速器形成定向中微子束,之后中微子束以光速瞬间在地下飞行730公里,到达位于意大利大萨索山的地下实验室,在那里通过检测仪,留下痕迹后飞速离开。
报道说,作为“OPERA”项目的参与者,俄罗斯和乌克兰专家正在合作开发旨在记录这种神秘粒子活动情况的检测系统。
乌克兰还承担了为这项研究生产闪烁材料的任务。
乌克兰科学院闪烁材料研究所主任格里尼奥夫介绍说,为了捕捉中微子,需要建立巨大而又复杂的检测室。
检测室的墙用由多个感光乳剂层和铅层构成的特制砖砌成,砖与砖之间填充塑料闪烁材料。
这种材料能对中微子束等各种无形辐射引发的微型光爆产生反应。
自动仪器可以记录下光爆并确定光爆是在哪块砖中发生的。
研究人员把砖从墙上取出,让里面的感光乳剂层显影,测量留在上面的反应痕迹的参数后就可以确定,痕迹是不是中微子留下的。
他说,每块砖有57个感光乳剂层,利翩最先进的电脑和专用设备检测完—鞅砖要花费几十个小时。
目前,乌克兰专家正在完善闪烁材料制作工艺。
根据“OPERA”项目订单,乌克兰将生产3.3万根7米长的闪烁材料,总重量约70吨。
1/ 1。
隐身人.doc
隐身人作者:乔治.威尔斯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0年第06期青年医生开普,住在山顶上的一幢房子里,致力于他的研究论文。
傍晚,贝道克大街上传来几声枪响,他大吃一惊,放下笔,走到窗边向山下望去。
一个小矮个正飞快地跑进河边的树林,而“快乐的板球手”旅馆门口则围了一群人。
再向远处看,码头和停泊在港口的船上有一些闪烁的灯火。
并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看了一会儿。
他又回到桌边干自己的事去了。
大约一小时以后,前门的铃响了。
他听到佣人去开门,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人进来。
他问佣人是不是有人来送信,佣人说不是,可能是野孩子按的铃。
开普又继续埋头工作。
深夜两点多了,开普写完论文,上楼准备进卧室睡觉。
到了房门口。
他发现门把手上有血迹,他马上走进房间。
一眼看到床铺的一角也有一滩血,床铺的另一头陷下去一些,好像有人刚坐过似的。
他心里有点害怕,但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又看了看周围,没有发现别的什么东西。
突然。
他听到盥洗室有人走路的声音,就壮着胆子走进去。
他看到有一卷染上血迹的绷带悬挂在空中,绷带包扎得很好,可是中间是空的,什么也没有。
这可把他吓了一跳,他伸出手,想抓住那卷绷带,可是他的手被一把抓住,一个声音靠在他耳边说:“开普,别动,我是格里芬。
”格里芬!他不是开普医学院的同学吗?开普惊愕得睁大了眼睛。
“别慌,我现在是个隐身人。
我不想伤害你,只想请你帮个忙。
”那声音又说。
“那我们坐下说吧,你是用什么魔法隐身的?”开普回到卧室,倒了一杯酒,杯子被一股无形的力量从他手里拿走,悬在空中,然后一只藤椅的坐垫陷下去半厘米多,酒杯倾斜了一下,杯里的酒就干了。
隐身人开始叙述他的故事。
“大学毕业以后,我到了切西尔斯多。
对光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发现了一个关于色素和折射的基本原理,由这个原理引导出一个方法,可以根据需要把某种固体或液体物质的折射率降低到和空气一样,而且除了改变颜色以外,不必改变物质的其他性质。
这样,一个物体既不吸收光线又不反射或折射光线,所以它本身就看不见了。
“隐形人”中微子“现身”
2012年3月8日,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且测量到了其振荡几率。
这一消息的发布,整个物理学界顿时热血沸腾,意味着人类了解宇宙的旅程又进了一步。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李淼称,这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因为对中微子振荡前两种模式的研究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并且美国杰佛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副主任罗伯特·麦克欧文说,这是中国本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物理学成果。
1930年,在研究β衰变(中子在衰变成质子和电子)时,发现了能量会出现亏损。
当时物理学上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鼻祖尼尔斯·玻尔据此认为,β衰变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失效。
1931年春,国际核物理会议在罗马召开,当时世界最顶尖的核物理学家汇聚一堂,其中有海森堡、泡利、居里夫人等。
泡利在会上提出,β衰变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正确的,能量亏损是因为中子作为一种大质量的中性粒子,在衰变过程中变成了质子、电子和一种质量小的中性粒子,正是这种小质量粒子将能量带走了。
泡利预言的这个窃走能量的“小偷”就是中微子。
1933年这种粒子正式命名为中微子,1956年才被观测到。
中微子被发现后,科学家们就将其称为“是一件令人兴奋的真正的科学奇谈”。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与其他粒子相比,它个性十足,不带电,质量极小,几乎不与其他物质作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太阳内部核反应产生大量中微子,每秒钟通过我们眼睛的中微子数以十亿计。
中微子能以光速贯穿地球如入“无物之境”,且不带来任何影响,因此被称为“幽灵粒子”或者“鬼粒子”,有的人也把它称为“隐身人”。
在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反应,这使得它的检测非常困难,以致于在1956年才被观测到。
这项试验由美国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莱因斯完成。
中微子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有三种类型,即电子中微子、μ(缪)中微子和τ(涛)中微子。
隐身人_初一作文
隐身人
导读:本文是关于初一作文隐身人,感谢您的阅读.
我在内心最深处怒吼,
激起久久涟漪。
它又再次出现在我眼前,
——努力!努力!
有谁知道我是一只隐藏着的萤火虫,
是上帝盗取了我使用明灯的权利。
机会未向我伸过手,
怎能知道我的实力?
每到夜晚
我都惊慌不已,
看着那些亮着灯的狂欢者,
我都想要冲过去
展现自己。
可谁知道
——有小小的我的存在?
灯灭了,心还在。
在黑暗的身躯里,
依然有一团不可磨灭的烈火。
我相信
只要努力,
它终会冲出来,
点亮我不隐身的权利。
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捉拿隐身人_六年级作文
捉拿隐身人导读:本文是关于六年级作文捉拿隐身人,感谢您的阅读.故事发生在公元2039年2月28日。
晚10点整,一颗闪着绿光的奇异的东西划破夜空,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第二天,山东某村的一名男子神秘失踪。
在这之后,这个村里便发生了怪事:菜市场里的菜自己会打人;银行的钱神秘失踪;停在路边的汽车门自动打开,又关上,然后自己开走了……从此以后,没有人敢晚上出来,甚至连白天也不敢出来,只有几个胆大的人敢出来走走,但很快就回去了。
村里的科幻小说家刘扬觉得这件事另有内情,决定探个究竟。
突然,他的脑海里闪出三个字——隐身人!他又进一步联想到那天出现的奇异的绿光——流星。
他想:流星怎么会有绿光?于是,他便到流星落地的地方去了。
到了那里,奇怪的是流星落地的地方不符合原来的位置,他又在坑里发现了一块发着绿光的小石头。
他觉的很奇怪,就用一个特制的盒子把它装进去,并写了一封信,连盒子一起寄到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的老院长看了信之后,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就召集全院最好的科学家来研究这块石头。
一个星期之后,结果出来了:“简单地说,好人被它砸到的话,就会变成坏人,而坏人被它砸到则会变成好人。
”科学家们把这个结果发给了刘扬。
不久,科学家们制造了一种武器,叫“红外线显型定位枪”。
这种枪是通过红外线发现隐身人的位置,击中后,隐身人会现出原形并定在那里。
可是,枪被隐身人劫走了,并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行动。
现在,连科学家们也没办法了。
这时,刘扬已经坐火车赶来了。
他说,他想去流星的轨道看看。
科学家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开始了演算。
几天后,科学家们终于演算出了流星的轨道。
一天后,刘扬经过许可之后,坐上飞船上天了。
三个星期之后,刘扬终于到达了流星的轨道。
可是,他找来找去,总也找不到流星在哪儿。
他只好在附近的一个星球——撒拉星降落。
可他刚一下飞船就被两个生物带走了。
他们来到一个宫殿,刘扬被带到一个怪物面前,好象是他们的国王。
国王问刘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刘扬便如此这般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科学家在南极寻找“隐身人”中微子
科学家在南极寻找“隐身人”中微子
佚名
【期刊名称】《自然与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今年2月15日,日本、美国等8个国家的科学家正式启动"冰立方"计划,准备借助南极点附近的冰层,观测宇宙的高能基本粒子——中微子。
"冰立方"计划将依靠4800个检测仪,观测中微子与冰撞击时产生的微弱的光,目前安装完成的540个检测仪已经
【总页数】1页(P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572.321
【相关文献】
1.美科学家首次实现中微子通信有助与外星人联系 [J],
2.寻找人类基因组合图商人比科学家更积极 [J], LesterYortick;余玺
3.在南极野生动物中寻找人类相关的细菌病原体:来自6个经常被旅游者光顾的企鹅群落的报告 [J], Jonas Bonnedahl; Tina Broman; Jonas Waldenstr(o)m; Helena Palmgren; Taina Niskanen; Bj(o)rn Olsen; 罗春清
4.30国科学家启动人类首次环南极科考 [J],
5.美国科学家拟用水下机器人在木卫二寻找外星生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形人”中微子“现身”
作者:黄订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2年第06期
2012年3月8日,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且测量到了其振荡几率。
这一消息的发布,整个物理学界顿时热血沸腾,意味着人类了解宇宙的旅程又进了一步。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李淼称,这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因为对中微子振荡前两种模式的研究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并且美国杰佛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副主任罗伯特·麦克欧文说,这是中国本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物理学成果。
1930年,在研究β衰变(中子在衰变成质子和电子)时,发现了能量会出现亏损。
当时物理学上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鼻祖尼尔斯·玻尔据此认为,β衰变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失效。
1931年春,国际核物理会议在罗马召开,当时世界最顶尖的核物理学家汇聚一堂,其中有海森堡、泡利、居里夫人等。
泡利在会上提出,β衰变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正确的,能量亏损是因为中子作为一种大质量的中性粒子,在衰变过程中变成了质子、电子和一种质量小的中性粒子,正是这种小质量粒子将能量带走了。
泡利预言的这个窃走能量的“小偷”就是中微子。
1933年这种粒子正式命名为中微子,1956年才被观测到。
中微子被发现后,科学家们就将其称为“是一件令人兴奋的真正的科学奇谈”。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与其他粒子相比,它个性十足,不带电,质量极小,几乎不与其他物质作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太阳内部核反应产生大量中微子,每秒钟通过我们眼睛的中微子数以十亿计。
中微子能以光速贯穿地球如入“无物之境”,且不带来任何影响,因此被称为“幽灵粒子”或者“鬼粒子”,有的人也把它称为“隐身人”。
在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反应,这使得它的检测非常困难,以致于在1956年才被观测到。
这项试验由美国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莱因斯完成。
中微子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有三种类型,即电子中微子、μ(缪)中微子和τ(涛)中微子。
1968年,美国物理学家雷蒙德·戴维斯首次发现,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数目比理论预言的要少。
难道中微子在飞行的过程中消失了?这个现象,就被称作“太阳中微子消失之谜”。
后来,科学家进行很多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于是人们判断,这是因为在飞行中,部分电子中微子变成了其他类型的中微子,就像川剧里的“变脸”一样,这就是中微子振荡。
三种中微子类型可以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
根据预测,三种中微子互相“变脸”,两两组合,应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太阳中微子消失之谜”,1998年发现了第二种振荡模式为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组合振荡,被称为“大气中微子之谜”。
第三种振荡模式迟迟未被检测到,曾一度被认为第三种振荡根本不存在。
而在2012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这第三种振荡模式,即电子中微子与τ中微子组合振荡。
简单地说,与中微子混合有关。
中微子的混合规律里有6个参数,其中三种混合模式各有相对应的混合角θ12、θ23、θ13。
这些混合角的含义说来话长,但都是基本的物理学常数,在深层次上,与宇宙中的物质起源有关。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就测量出了θ13。
距离第二种振荡模式发现之日已有十几年,科学家都开始以为第三种振荡模式不存在,但是仍未放弃。
在这场科学赛跑中,大亚湾实验室与其他对手相比,并非是出发最早的,但却是跑得最快的。
王贻芳曾在1990年代表参与过美国的Palo Verde中微子实验。
该实验的初衷虽并非是
θ13,但却是世界上对θ13最早的一次探索。
2003年前后,为测量θ13,国际上先后有7个国家提出了8个实验方案。
那时,大亚湾实验还只是一个构想,停留在王贻芳和同事们的口头描述中。
但到 2006年底,由中国主导、中美两国合作,100多位科学家参与的大亚湾中微子国际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是美国能源部在基础研究领域对外投资第二大的国际合作。
2007年10月,大亚湾核反应堆300米外响起第一声炮,隧道开挖。
为了最大程度地屏蔽各种干扰,实验选择了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背靠青山,可以更好地屏蔽外来粒子的干扰。
探测厅建在地下,实验中用的钢材都是特制的,直径5米、高5米的巨大圆柱形探测器,被浸在一个更大的水池中。
科学家们在离反应堆较近的两个探测厅中,各放两个探测器,在1700米之外的远点探测厅,布置4个探测器。
大量的中微子穿过探测器,与其中的特殊物质——液体闪烁体(以下简称“液闪”)发生反应,就会发出微弱的光,再转变成电信号,被仪器记录下来。
如果近点探测器和远点探测器的结果明显不同,就说明中微子在这段旅程中“变脸”。
由于中微子几乎不与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需要一个足够灵敏、体积足够大的探测器,来捕捉它们的痕迹,因此探测器中与中微子发生反应的液闪的研制尤为重要。
在此次试验中液闪是由中国自主研制的。
按实验要求,液闪需要在与中微子“互动”的同时保持稳定。
这在技术上有不小的困难,以前国际上的类似实验均有液闪不稳定的记录,甚至有整个装置提前报废的先例。
在此次项目中,美方合作者也表示能够研制液闪,但是最终,中方的液闪要比美方的在光学特性和稳定性上更好。
近4年的酝酿,3年的建设,1年的安装,而55天,才是进行实验的真正时间。
2011年12月24日,大亚湾的探测器刚开始取数据。
这正是大亚湾实验的优点:高效。
早在2011年6月15日,日本T2K中微子实验发表了θ13的测量结果,置信度有2.5个标准差。
按惯例,置信度在3个标准差以下的测量结果叫迹象,处于3~5个标准差之间的结果叫证据,超过5个标准差的实验结果才叫发现。
因此,T2K的这个结果只能被称作“迹象”,即便如此,这一研究仍被欧洲的《物理世界》列为2011年“十大物理突破”的第7位。
后来,美国与法国也相继发布了两个类似的数据,但都因为置信度不高而未获认可。
2012年3月8日,大亚湾实验测出的θ13值为8.8度,置信度有5.2个标准差,意味着它可以被明确称作为“发现”。
鉴于θ13在揭示中微子振荡CP相位角破坏的特殊重要性,美国物理学会曾在2004年在报告中将用反应堆实验测量θ13作为未来试验的“第一优先”。
国际上在2003年以来,先后有7个国家提出了8个实验方案,最终进入建设阶段的有3个,包括中国的大亚湾实验、法国的Double Chooz实验和韩国的RENO实验。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王贻芳领导的大亚湾实验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探测器的建造与安装、实验数据的获取、刻度、修正和数据分析等,率先取得重大成果。
此举“使中微子物理学研究坚定地驶上了快车道”,同时也把中国粒子物理学研究水平推向世界最前沿。
甚至有观点认为王贻芳团队有望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外青睐中微子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已经产生3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中科院高能所实验物理中心曹俊研究员清醒地指出,诺贝尔物理学奖一般是给意想不到的发现,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发现新的中微子,第三次获诺贝尔奖是因为首次发现中微子振荡。
与它们相比,这个实验分量要轻,能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今年的10大科技突破,但可能够不上诺贝尔奖。
当然,曹俊也表示,大亚湾实验还在继续,如果运气够好,能发现什么反常现象,得出出人意料的成果,也可能获诺贝尔奖。
在大亚湾中微子发现第三种振荡模式以前,六个参数还有两个参数即θ13,CP破缺的相位角DCP未被发现。
但是在轻子部分,CP破缺的物理效应都含有因子θ13。
故θ13能不能被发现,决定着CP破缺的相位角DCP能不能被发现。
中国物理学家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发现第三种振荡模式后,就为下一步中微子实验定下了方向。
“它不仅仅是一个参数,而是一个入口”,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罗伯特·普伦吉特说。
CP破缺的相位角DCP,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
它揭示了物质与反物质的关系,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之初曾经产生了等量的物质与反物质。
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大部分反物质转化为物质。
这种原因有很多解释,但尚未确认。
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会如同粒子与反粒子结合一般,导致两者湮灭,并释放出高能光子、伽玛射线,这也是大爆炸理论的依据之一。
因此发现了θ13,对理解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不对称性,也就是解开“反物质消失之谜”,对科学家进一步深入研究宇宙奥秘,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我国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除此以外,由于中微子的个性特点,它能以近光速进行直线传播,并极易穿透钢铁、海水,以至整个地球,而本身能量损失很少,因此是一种十分诱人的理想信息载体。
采用中微子束通信,则将为海军对潜艇进行保密通信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即使是发生了热核战争,安置在岩石深处的指挥部的中微子束发射机,也不会受到原子弹的破坏,维持正常工作。
地质学家用中微子波束可给地球拍照,寻找地壳中的矿藏资源。
中微子通信除用于全球人类通信外,还可以穿透月球,与月球背面的空间站联系,或者作为“特殊信使”,遨游太空,与在宇宙中飞行的宇宙飞船直接联系,为进一步探索宇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