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971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971PPT课件

-
15
-
16
“习得”与“学习”的定义
“习得”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地、非正式 地学习语言。毫不费力地获得第二语言。
“学习”是指有意识地、正式地学习语言。 这种状态下的学习获得的是一种“元语言知 识 ”(metalanguage knowledge)。即学习 者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规则,如语法规则等。 这种学习相对于习得来说,需要耗费时力。
现在人们开始转向课堂教学环境的第二语 言习得,并试图说明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 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
10
第二语言习得常见概念
1、母语与目的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习得与学习 4、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5、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6、中介语
-
11
1.母语与目的语塞林克:中源自语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
6
三 第二语言习得主要解决的问题
1. 学习者在L2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学者们收集了大
量的学习者的语言材料,并对这些材料 进行系统的描写,试图发现学习者习得 第二语言的规律。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学 习者的语言系统的描写上。
-
4
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
-
5
二 学科建立的标志
有学者把拉多“跨文化语言学”
(Lado (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一书看作第二语言习得的开始。
大多数学者认为以下两篇论文是学科建立的标志。
科德: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西安外国语大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件

西安外国语大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件
童什么是不正确的,不合法的。 • 间接消极证据:如果某一语言当中从来不出现某种形式,对儿童来
说,这就是间接消极证据。 积极证据 儿童从环境中听到的话语,这些话语告诉儿童什么是正确的,合法的。
有研究表明:在儿童习得母语过程中,消极证据不够充分,他们习 得语言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积极证据上。
在与儿童交谈时,成人关注的是内容,对语言形式关注较少。儿童 的语言形式出现问题时,成人也很少纠正。但是,主动纠正的情况 也确实存在。 成人:“洗脸”,说! 儿童:洗脸。 成人:嗳(赞许),“洗手”。 儿童:洗手。 成人:嗳(赞许),“洗脚”。 儿童:脚。 成人:“洗脚”。 儿童:洗手。
能力指抽象的知识, 水平是运用知识的本领, 表现是水平付诸实施的结果。
2.乔姆斯基能力概念批评
能力概念的核心,是把语言当成一个抽象的系统,并且认为语言学 家的责任就是研究这一抽象系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排除社会 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使用者的个体差异因素。 塞林格: 乔姆斯基只关注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是第二语
——哈默尔
6.母语者和非母语者
母语者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第二语言提供了相对明 确的标准。 母语能力的特点: 下意识地理解与应用母语规则。 不自觉地掌握母语形式所表达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文化意义。 在实际交际中,直觉地理解语言形式所表达的社会功能,而且理
解语言形式服从功能。 上述能力分表达和接受两种表现形式。 能创造性地使用母语,可以说出或听懂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话语。 上述能力因人而异,具有个人特点,儿童跟成年人也有差别。
例1:
A:劳驾,西安外大怎么走? B:劳驾,西安外大一直走。
例2:
问:你觉得平时说话时用“把字句”困难吗? 答:我大概不用。因为用把字的时候,后面的词想一想的时候,用

二语习得ppt课件

二语习得ppt课件
因素
25
一、语言输入与语言形式调整的研究
(一)“外国人话语”的特点
“外国人话语”——指外国人的话语?(×) ——指对外国人说的话语。
Ferguson:“外国人话语”是指说某语言的人对该 语言能力有限者或者根本没有该语言能力者所使用 的一种简化的语体。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26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1.语音方面:语速慢、发音清楚、停顿、重音、夸
Hatch and Wagner-Gough,1976 Hatch ,1978a Peck,1978
早期关注是学习者的语言产出 语言输入与互动
5
研究材料来自母语者与学习者交流的转写材料,这些 材料使研究者不仅能观察到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过程, 即学习者是怎么说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母语者为学 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过程,即母语者对学习者是怎样 说的。
• 另一方面,外在的语言输入为学习者提供的仅仅 是关于目的语结构规则的“正面证据”( positive evidence),缺少“反面证据”( negative evidence)。
• 结果: 知道“怎样说”,不知道那些规则“不能 说”。
41
对“儿向语言”的研究
• 有学者发现:儿童的父母或保姆为儿童提供的都是符合规 则的话语,几乎很少纠正儿童的语法错误,为儿童提供不 合规则的反面证据。
例:你是哪国人? 你,哪个国家的?
教师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例:请大家打开书。 书Book,打开Open
8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重要影响
1、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交流使用的话语具有的“外国 人话语”“教师语言”特点,这种特定的语域风格的话语 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理解输入环境。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的差异
• 习得方式的差异:母语习得者先口语后 书面语;二语习得者常口头语言和书面 语言同时起步,增加了学习难度。
• first language, mother tongue, native language共 同特点:1)最早习得,常在家庭环境中习得; 2)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Second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non-native language 共同特点:1)都是一种双语现象;2)在掌 握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3)熟练程度一 般不如第一语言;4)习得方式一般是在学校、 家庭教育或自学。
performance) • 语言系统中的用法与具体用法(usage /use)
母语、第一语言
Steinberg(1982): 母语通常指本民族的语言, 与外族语或外国语相对。发育正常的儿 童、最初习得的语言、通常是抚养人使 用的语言;一般情况下与其民族、国籍 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但与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如:跨国婚姻家庭。 第一语言往往就是母语。
• 文秋芳.2010.二语习得重点问 Nhomakorabea研究.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 母语、第一语言、外语、第二外语 • 习得与学习 •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 •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 •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
得 •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competence /
区别第二语言与外语对引进国外外语教学 理论及我国的外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 第一语言和外语在学习环境方面存在差异;
• 两者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优秀精选PPT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优秀精选PPT
该模式将难度分为六级,从 零级到五级,级数逾高,难度 也愈大。
零级:指两种语言中相同的成分,在 学习中产生正迁移,而不会发生困难。
一级:在第一语言中分开的两个语言 项目,在目的语中合成一项。学习者 可以忽略在第一语言中两个项目的区 别而逐渐习惯合并后的项目。
请第一组的同学列举零级和一级 的例子(英语或其他语言)
二级:第一语言中有,而目的语中 没有的语言项目,学生必须避免使 用。
三级: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目 在目的语中虽有相应的项目,但在 项目的形成、分布和使用方面又有 差异,学习这必须把它作为目的语 的新项目重新习得。
四级: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 在其第一语言中没有相应的项目, 学习者在习得这些全新的项目时会 产生阻碍性干扰。
② 简单地将“不同”等同于“困难”。 语言教学的实际表明,并非不同点即 是难点。有时两种语言的相近之处反 而是学生最大的难点。
8. 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很多语言教育学家制定了语言 难度等级,以减少预测的主观性, 便于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运用。
普拉克特(C.Practor)提 出了一种分类比较简明的“难 度等级模式”。
迁移(干扰)?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积极、促进作用的迁移。
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
自己又是如何克服这些负迁 前系统偏误~系统偏误~后系统偏误
五级:第一语言中的一个语言项目 到了目的语中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项目,需要学生克服第一语言所 形成的习惯,逐项加以区别,才能 在目的语中正确使用。
二 中介语假说与偏误分析
(一)中介语假说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学习(learning)指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 获得第二语言。大多数成人第二语言学习 者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第二语言的。(有 意识,显性知识)
-
5
四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 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 交际工具,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Leabharlann 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
10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概述
-
1
主要内容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和发展的简要回

-
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通常是只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
因而也称本族语。一般情况下,通常是儿童出生 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母语常被称为第一语 言。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 语言。它强调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 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二语习得ppt课件

二语习得ppt课件
例:你是哪国人? 你,哪个国家的?
教师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例:请大家打开书。 书Book,打开Open
8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重要影响
1、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交流使用的话语具有的“外国 人话语”“教师语言”特点,这种特定的语域风格的话语 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理解输入环境。
2、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流除了话语形式的调整, 还有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这种互动环境对第二语言学 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Hatch and Wagner-Gough,1976 Hatch ,1978a Peck,1978
早期关注是学习者的语言产出 语言输入与互动
5
研究材料来自母语者与学习者交流的转写材料,这些 材料使研究者不仅能观察到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过程, 即学习者是怎么说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母语者为学 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过程,即母语者对学习者是怎样 说的。
6
一、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含义
• 两种不同的语言输入环境 语言输入:为学习者提供的单向的语言信息。 例:听广播、看电视等。 学习者没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互动:双向的语言沟通和交流。 例:母语者或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构成了语言习得发生的互动环境。
7
• 显示出一种特定的语域风格 保姆语言(儿语、母亲语言):母亲对学说话的儿童 外国人话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
9
二、 三种不同的语言 输入观
10
狼孩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 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11
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 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 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
8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 1 研究对象不同 2 目的不同 3 方法不同
.
9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 1 研究目的不同 2 研究范0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习得(acquisition)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informal learning),儿童大多是通过这 种方式来获得母语的。(下意识,隐性知 识)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c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理解与生成过程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外语习得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 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 在课堂学习的。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环 境而言的。
.
6
五 自然地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 第二语言习得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以交际的方式获 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 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第三章-对外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PPT课件

第三章-对外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PPT课件

(二)动机
幼儿习得母语,是生存的本能。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目的不一。
-
4
(三)环境
儿童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母语的。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大多在课堂。
-
5
(四)方法
儿童习得母语,往往是在现实环境中 看到实物、真实动作或真实事件,并 听到表示这些实物、动作或事件的语 音。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一般 比较好。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常常要通过母语 来联结概念与声音的关系。学习相对 说来花的时间较少,但学习的效果是 不确定的。
-
6
(五)教育者及相关因素
儿童接受的母语,大多由亲属输入, 语句清楚简单,语速慢,重复多,有 感情,伴随表情和动作,是照顾性语 言。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大多由教师输入, 感情、表情和身势语不那么丰富。
(3)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 的影响。
-
17
4、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语言功能论是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
究儿童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习得母语 的过程,应看做是逐步探索并掌握用语 言来表示功能的各种方式的过程。
-
18
评价
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 际功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第一语 言的习得过程。语言功能理论也影响到 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该理论着重阐 述儿童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掌握,而对 语言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
-
23
二、 中介语及其发展过程
中介语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创立 的,1972年塞林克(Selinker,L)发表了《中介 语》(The Interlanguage)一文,标志着中 介语理论已趋向成熟。
-
24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4.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解释
• 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 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 相关的过程。
• 因而,对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来源的分析, 是基于偏误产生的过程的分析。
• 通过过程的分析对作为产出结果的偏误进 行解释。基于过程的偏误分析和解释才有 意义。
5.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评价
• 对比分析的两种版本:
• 强势版本:用对照分析方式来预测困难等 级的方法。
• 弱势版本:使用对照分析法来解释可以观 察的到困难。Oller和Ziahosseiny提出细微 差异(subtle differences)版的对照分析假说 理论:“不管在单一或多种语言系统间, 即使他们的差异极为渺小,终究还是会产 生困惑。”
• 事实上,在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许多困难以及 学习者所犯的许多错误都与汉语和母语之间文化 方面的差异有关。
从“偏误分析”到“中介语” 到“学习 者语言
•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 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学习者的水平、母语背景、习得的环境 • (3)语料收集的方式: • 自然表达、面谈、诱导、实验;横向与纵向;
2.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鉴别
• 问题之一: “偏误”和“失误”的鉴别问 题
• 鉴别困难的原因: • 把学习者“语言能力”看做是“单质”
(homogeneous)的,因而无法解释学习 者语言偏误中出现的“变异” 现象; • 问题之二:如何区分学习者的“显性偏误” 和“隐性偏误” 。
• 选择。由于不可能对有关的两种语言所有的方面 都进行比较,因此,必须对要比较的某些语言形 式做些选择。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PPT课件

-
21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competence / performance)
• Competence: (in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a person’s
internalized grammar of a language. This
means a person’s ability to create and
understand sentences, including sentences
they have never heard before. It also
includes a person’s knowledge of what are
and what are not sentences of a particular
-
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 的第二语言习得
• Naturalistic SLA: It may happen in natural settings, as when children acquire their mother tongue: no one teaches children any grammar rules, but by age five or six, they are said to be in good command of almost all the basics of their mother tongue.
-
16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的差异
• 习得方式的差异:母语习得者先口语后 书面语;二语习得者常口头语言和书面 语言同时起步,增加了学习难度。

《二语言习得》课件

《二语言习得》课件

学习动机的激发
培养对目标语言的兴趣,明确学习目 标,以及从语言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兴趣的持续性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保持 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
语言遗忘与干扰
遗忘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经常使用的语言知识可能会被遗忘。定期复习和巩固是必要的。
语言间的干扰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可能受到母语的干扰,导致语言习得困难。对比分析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差异,有助于 减少这种干扰。
任务型教学
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 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意义理解 。
二语言习得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培养独立学习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来学习语言,培养合作精神 和团队能力。
PART 04
二语言习得的困难与挑战
学习动机与兴趣的保持
探讨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 格,如视觉型、听觉型等 ,以及如何根据学习风格 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认知因素
研究认知能力、记忆、注 意力等因素对二语言习得 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这 些认知能力。
二语言习得的跨文化研究
文化适应
研究学习者在跨文化环境中如何 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以及文化
适应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文化认知
在线学习平台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构建在线学习平台,提 供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利用VR/AR技术为学习者创造沉浸式语言学习环 境,提高语言学习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体差异研究
学习动机
研究个体在学习二语言时 的动机差异,以及如何激 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学习风格

《二语言习得》课件

《二语言习得》课件

异: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交际技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肢体语言等 文化适应:尊重并适应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 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自主学习策略
添加标题
定义与特点:自主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者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 独立性和有效性的特点。
社会文化理论
定义:社会文化理论是一种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论
核心概念:中介、最近发展区、支架等
理论观点:强调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习得是在社会文 化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互动而实现的
实践应用: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交互理论
定义:交互理论 是一种二语言习 得理论,强调学 习者通过与目标 语言的母语者进 行交流互动来提 高语言能力。
添加标题
理论基础:自主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强调学习者的 主体性和自主性。
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步骤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等, 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添加标题
优势与局限性:自主学习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其局限性在于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细 节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寻找特 定信息
查读:查找特定信息,理解文 章结构
写作技巧与方法
确定主题和目标受众
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制定写作计划和提纲
注重语言表达和修辞 手法
反复修改和完善文稿

第二语言习得第1章绪论

第二语言习得第1章绪论
❖ 分别命名为“习得”(acquisition)和“学习” (learning)。
获得方式
心理过程 知识类型 储存方式
功能
习得
学习
非正式、类似于儿童习得母 正式的课堂教学学习;课堂的规则
语;自然的交际;关注语言传 学习;关注语言形式
达的意义;可理解输入
下意识、内隐学习
有意识、外显学习
习得的知识是隐性语言知识, 学得的知识是显性语言知识,是可
❖ 2.社会语言学视角。
❖ 关注社会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 比如,Torane在Labov语言语言变异范式的 影响下,提出了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风格 连续体”理论模式(P133),此外还有 Schumann的“文化适应”力量模式和Giles ( [dʒailz] )的“社会身份”理论研究 (P177)。
❖ 3.认知视角。
❖ Anderson提出的“思维适应性控制模型” (P255);McLaughlin提出的“信息加工模 式” (P269);MacWhinney提出的“竞争 模式” (P276)。
❖ 这些研究不承认在人脑中有一个特殊的语言 习得机制,认为人类语言习得机制和一般的 认知机制没有什么区别。
❖ 二语习得研究对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习得过 程以及学习者自身感兴趣,从学习者的语言 偏误、习得顺序、普遍语法与习得机制、学 习者的语言变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等方面 进行描写和解释。
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心理学、心理 语言学交叉和重合构成了三重关系:
❖ 与语言学的交叉反映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 的语言学视角;
❖ 实证研、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
❖ 1.目的不同。 ❖ 心理学研究语言和语言获得,为的是揭示人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10页/共35页
六、“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 “语言能力”(competence): • 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所依据的隐性语言知
识。 • “语言表达”(performance): • 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 区别: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
第18页/共35页
第 要•• 一二三回、十第世节顾二纪语6第0言年二习代语得末研:言究习的发得端研究的发端与发展的简
• 1. Corder:《学习者偏误的意义》 • 2. Selinker:《中介语》 •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途径 • 1. 50-60年代:理论初创 • 2. 70年代:理论大发展 • 3. 80年代中期至今:新兴研究领域与方法 •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 80年代、90年代和90年代后
• 描写(Description):对两个语音系统进行细 致描写。
• 选择(selection): 结合偏误找出困难语项。 • 比较(comparison):对选定语项进行分析对
比,寻找共同处与不同处。 • 预测(prediction):在对比基础上预测可能
出现的错误。 • 2、难度等级:根据相同与不同点难度上的差异
进行了分级。认为差异越大难度越大,其实也 不尽然。
第24页/共35页
四、对比分析的局限
对比分析在60年代盛行,在70年代衰落。 对比分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心理学基础为行为心理学,其核心思想“刺激—反应”理论受到乔姆斯基的猛
烈抨击和批判。 2、结构主义语言学并没有为对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有共同范畴与否) 3、将“差异”等同于“难度”是不符合逻辑的。 4、其他理论假设也受到来自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挑战和质疑。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件
语言是一点一滴、逐条逐项逐渐习得的。
具体步骤是:模仿——强化——重复——成 形。
影响行为形成的要素有三:模仿、 强化、扩展(类比)。
遵循六原则: 结果控制原则 对可观察现象的测量 邻近原则 反应强度原则 概括原则 连锁和定型原则
受其影响的教学法:听说法。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过分强调语言学习之外在行为,忽视语 言学习的内在过程。这样使语言学习过 程机械化简单化,不利于对语言学习的 研究。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
母语
中介语
目的语
中介语的特点
可渗透性:中介语是非封闭的,是一个有待 充实完善的系统,并非“紧实”,可受来自 母语、目标语规则的渗透。
渐变性(动态性):学习者的中介语始终处 于变化发展当中,且朝着目标语方向发展。
化石性(僵化):指中介语某些项目的僵化 。
反复性(多变性):中介语不是直线型发展 的,而是曲折发展的,会反复、多变。
将“差异”、“难”、“错误”这些概念简单的画上 等号是不对的。
将语言看作是可以分割的结构的组合,语言习得是掌 握各种结构的积累过程:1+1=2+1=3+1=4+……忽视能 动性、创造性。1+具 有很大的局限性。
偏误分析
1967年科德(Corder)发表了《学习者言语错 误的重要意义》一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 看待学习者的错误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我和丈夫、女儿在留老师楼租了一个房间。
※愤怒的老百姓在广州附近杀害了外国人。
※去中国的人都要去看看世界文明的万里长城 。
※我来中国以后,第一次经验北京的夏天。
※方便的时去自选商场,要求服务高级、商品 高级的时去百货商场。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PPT课件

L2习得的研究领域
SLA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 R.Ellis(1986)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出了一个研究SLA 的框架,他称所列因素为SLA的“key issues”, 这些因素是:情境因素、语言输入、学习过程、 学习者的差异、语言输出。 除了如上关键问题,SLA研究还较多地关心如 下两个问题:1.第一语言的作用;2.正规训练
上世纪7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经发展成 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这个时期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大发展的阶段, 对比分析衰落之后,偏误分析应运而生, Lightbown (1985) 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 学者们大都把Corder 1967年发表的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以及Selinker 1972发 表的 “Interlanguage” 这两篇文章看作这个学科建 立的标志。
上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 批判对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正象Corder(1967)指出的那样,这种影响之 一就是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 为中心的转变。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简要回顾
在70年代还有两个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创建, 一个是以Dulay和Burt为代表的第二语言习
SLA这一术语也可以指一门学科,即研究习得第二语 言过程和规律的学问。SLA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诸多学科交叉的有明确研究对象及 一整套独立于普通语言学、母语习得理论的完整知识 体系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 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应用 语言学的前沿阵地和相关学科( 如外语教学法理论)的 基础理论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是迁就学生的做法还是让学生接
受你的理念?
第一:认清差异。 第二:探究原因。 “教和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合同,而不是单方的事件。教师需要在教 学中贯彻自己的教学思想,也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如果学 生不习惯教师的做法,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放弃自己的教学思想 和方法,刚好相反,这意味着,师生应该在需求和期待方面达成一
定的谅解。这也许还意味着需要引进渐变而不是突变的概念。”
——哈默尔
6.母语者和非母语者
母语者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第二语言提供了相对明
确的标准。 母语能力的特点:
下意识地理解与应用母语规则。
不自觉地掌握母语形式所表达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文化意义。 在实际交际中,直觉地理解语言形式所表达的社会功能,而且理 解语言形式服从功能。 上述能力分表达和接受两种表现形式。 能创造性地使用母语,可以说出或听懂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话语。 上述能力因人而异,具有个人特点,儿童跟成年人与教授原理 7、应用语言学
4.语言教学
第一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
母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二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 外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和教学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是学习和学习过程。
5.教学理念
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基本认识。
第一章 语言、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
问题: 1、第二语言习得可以在哪些不同的环境中进行?
2、第二语言教学可以分为哪两种?
3、第二语言教学归属于哪个学科? 4、什么是教学理念? 5、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标准是什么?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获得途径: 课堂环境——自然环境←→外语环境——二语环境(母语环境) • 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对立,取决于目的语在社区中是否常用 • 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区分并不简单 • 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有不同看法:触发作用;制约作用
美国
82(学生) 80(学生) 59(教师 64(教师 76(学生) 46(学生) 30(教师 18(教师 58(学生) 68(学生) 35(教师 27(教师 3(学生) 35(教师 2(学生) 33(教师
97(学生) 90(学生) 39(教师 30(教师 98(学生) 97(学生) 93(教师 92(教师
1.能力等于抽象的知识。 2.能力和水平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词,与表现对立。 3.正常情况下,能力和表现基本一致。能力决定表现,表现反映能力。 4.能力和水平都比较抽象,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在语言教学中,通常是 根据学生的表现(测试)来推测他的水平和能力;在语言研究中,通常采 用反思、直觉判断(判断句子合不合法等方法来推测语言能力。
威尔士
能力即知识,和实际表现相对,表现只能部分反映能力 能力概念需要排除非本质的内容。 乔姆斯基的能力概念范围太窄,只指抽象的语法能力。一个完整的语 言理论,必须既能解释语言运用的创造性,也能说明语境的重要作用。 除了语法能力外,语言能力还包括使话语具有“语境得体性”能力。
海姆斯
社会生活不仅影响外在语言表现,而且影响语言内在能力。现实社会的
则受制于许多因素。 水平是运用知识的本领。 语言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一个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此人处 身于一个完全同质的言语社团,对自己的语言有着完美的掌握,在 实际表现中运用语言知识时,也不受任何与语法无关的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记忆限度、干扰、注意力和兴趣转移、错误等。 ——乔姆斯基
三者的关系:
内容: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如何教授 理念的多样性 • 学外语一定要多背单词。 • 背单词没用。
• 外语学习是形成一种习惯。
• 学外语要学会语法。 • 学外语最重要的是兴趣。 • 学外语一定要使用。
同意/非常同意(%)
哥伦比亚
正式学习语法对掌握一门外语至关重要 我喜欢学习语法 读写时我总想着语法 学生在课堂出错时,老师不应该纠正 说外语出错时,希望得到老师的纠正 写作出错时,希望得到老师的纠正
第二章 能力和表现
问题 1.什么是能力和表现? 2.能力和表现有什么样的关系? 3.对乔姆斯基的能力概念有何评论? 4.能力和表现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 5.如何解读语言教学使用的交际能力框架?
1.能力、表现和水平
能力是一种心理现象和个人属性;能力是是关于语言的规则系统 的知识。
表现是对能力的实际运用,可以进行观察。运用的情况如何,
2.语言习得
母语习得——二语习得 几个问题: 逻辑问题—语言习得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发展问题—怎样解释语言习得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步骤?
第二语言学习是否只要能够复制出跟母语习得环境一样环境就行了?
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和第一语言学习过程是否相同?
3.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归属 探索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技巧和 手段,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语言教学理论体系,从理论上 说明语言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教育语言学 2、外语教育 3、外语教学 4、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
语言社团并非完全同质,成员之间存在能力上的差别。没有一个人能够
完美拥有或掌握全部的交际手段。另一方面,个体的语言能力也在不断 发展和变化之中。 交际能力的“可能性”——规则允许的可能结构 交际能力的“可行性”——是否可用 交际能力的“实证性”——在某个具体语境中本族人是否会使用某一结 构 交际能力的“得体性”——是否合适
能力指抽象的知识,
水平是运用知识的本领, 表现是水平付诸实施的结果。
2.乔姆斯基能力概念批评
能力概念的核心,是把语言当成一个抽象的系统,并且认为语言学 家的责任就是研究这一抽象系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排除社会 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使用者的个体差异因素。 塞林格: 乔姆斯基只关注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是第二语 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变量。 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处在一个完全同质的社会中,但是语言社团中普 遍存在的非同质性对人们的学习第二语言有重要影响。 生成语法的框架中没有包含时间因素,研究对象是已经完美掌握母语 系统的说话人/听话人。但是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发展过程,不考虑时 间因素就无法讨论二语学习。 乔姆斯基对记忆或储存问题也不关心,但这对学习者来说却极其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