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与形成特征
《普通心理学》课件:人格

1.4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不仅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
的“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 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成的因素
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 过多地干预孩子的行为。
1.2 人格的特征
(一)独特性
人格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社 会文化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人们在不同的遗传、生活环境 及教育环境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具有 独特的人格,并成为独特的生命最显著的特征。
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人格作为一个 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 间在心理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 特点。
会产生自卑心理,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则 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 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1.3 人格的结构
2
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当一个人对自己作积极的评价时,就会产生
1.2 人格的特征
(三)稳定性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都说明人格具有稳定 性。
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 着生理、心理的成熟以及环境的改变,人格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例如,性格内向的人突然认识到自己的这种人格特质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便会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让自己变得善于交际。
普通心理学16人格

1 独立
喜欢独立思考和工作,擅长解决复杂问题。
2 冷静
3 目标导向
总是保持冷静和理性,不受情绪左右。
注重结果和目标的实现,追求卓越。
IS TP:冷静技术型
1 好奇心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 尝试新技术。
2 适应力
能够迅速适应不同环境和 变化。
3 手动能力
灵巧的手部协调性,喜欢 动手解决问题。
IS FP:温和艺术型
1 艺术天赋
对艺术表达有独特眼光, 擅长创作和欣赏。
2 同理心
能够体会他人情感,善解 人意。
3 灵感来源
从自然和个人体验中获得 灵感。
IN FP:理想主义者
1 价值观
非常重视个人和社会价值 观。
2 创造力
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能 够提出创新方案。
3 情感表达
善于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 情感联系。
IN TP:思想家学者
1 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力
善于分析问题和找出解决 方案。
2 好奇心
对各种知识领域都有浓厚 兴趣。
3 逻辑思考
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寻求 真理。
普通心理学16人格
普通心理学16人格 PPT大纲: 1. 什么是人格 2. 什么是16人格 3. 16人格的起源 4. 16人格的分类方式
IS TJ:坚实可靠型
1 稳定
总是保持冷静和镇定,善于应对压力。
3 规矩
喜欢有结构和秩序,遵守规则。
2 责任感
勤奋、可靠,善与他人合作。
IS FJ:安静保守型
1 关心他人
善于察觉他人需求,乐于帮助他人。
2 忠诚
对家人和朋友非常忠诚,喜欢保持稳定的人际关系。
3 组织能力
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 人格

精品文档
气质与性格的概念
1、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表现于个体心理活动的外部动
力特征 气质的天赋性 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2、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感性特
精品文档
第三节 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 二、投射测验 三、情境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精品文档
一、自陈量表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精品文档
二、投射测验
1、罗夏克墨汁测验 2、主题统觉测验
精品文档
三、情境测验
1、性格教育测验 2、情景压力测验
精品文档
四、自我概念测验
征 精品文档
气质与性格的生理基础
气质的类型说 性格的类型说
精品文档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2、气质与性格的相互联系
精品文档
气质的作用
气质对人格的影响(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与职业的关系 气质与教育工作 气质与身心健康
精品文档
性格的结构与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第十二章 人格
精品文档
第一节 人格的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 二、人格的心理特点
精品文档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假面具,它 代表剧中的身份,表现剧中人物的某种典型的心理。心理学沿用其含义, 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色的种种行为的心理活动都看作是人格 的表现。
精品文档
性格的形成
机体状况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 学校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 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2017普通心理学之人格_毙考题

2017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
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2.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首要特质:一个人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察到的行为。
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后,深藏于人格结构内层,制约表面特质的基础,根源特质必须通过表面特质的中介,通过因素分析法才能发现。
第十章 人格(普通心理学)

理
谨判外这慎断向种、这来 直人深种衡 觉不思人量 型关熟情外 :心虑绪界外、稳事界疑定物事虑,的物困不价,惑露值脱、声。离交色实往。际面,窄好、幻有想时。适应困难。
论
这种人以主观态度探求各种现象,不接受过去的经
验,只憧憬未来,容易悲观失望。
人格理论
二、类型理论
(
1、气质类型学说
三Leabharlann 人体现内有代四的种气液质体:学黏说液仍、将黄气胆汁质、分黑为胆四汁种、血典液型,的类希型波—克—拉底
构
所制约,并无好坏之分。
人格概述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
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
二
、
(二)性格
人
格
性格(character)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
的
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结
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
勃毅深小勃厚力,、;,优刚但稳柔度毅他定寡、性 断顽 们平强 的差 。衡; 行,性见但 为和他 主异灵们 动思活迁遇 性性事 较。,常 差划欠 ,分思 缺了量 乏四,生种鲁气类莽,型冒行。失动,迟易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人格理论
二、类型理论
(
2、性格类型说
三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Spranger,1928)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
) 多
这四种体液的比例高不级同神,形经成活了动四种不同类型的人。
过程
类型
(Hippocrates)
气质类型
元 类 型
c胆ho汁le强质ric、不平衡
多血质 sanguine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什么是人格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相对稳定、连贯一致的特征模式。
人格是由个体的遗传因素、环境和个人经历共同塑造而成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通常包括诸如性格特质、价值观、动机以及认知模式等方面。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中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格是相对稳定的特征模式人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一个人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在一段时间内相对保持不变。
尽管人格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和改变,但其变化通常是渐进的,并不是轻易改变的。
这种相对稳定性使得人格成为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中表现一致的重要因素。
2. 人格与遗传和环境有关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可以决定人的基本性格特点,如情绪稳定性、外向性等。
环境因素则可以通过社会经验、教育和文化等方式对人格进行塑造和影响。
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每个人的人格都具有独特性。
3. 人格有不同的维度和特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可以通过多个维度来描述和测量。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即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每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都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体的独特人格。
在人格的研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质和维度被提出和研究。
例如,因察觉-判断的差异而产生的内外向特质,以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4. 人格与行为、情感和思维之间有关系人格与行为、情感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偏好,例如外向性高的人更喜欢社交活动,神经质高的人更容易焦虑不安。
人格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例如开放性高的人更善于创新和接受新事物。
总结人格是一个在心理学中广泛研究的概念,它涉及到一个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方方面面。
人格在个体的发展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强调了人格的稳定性、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多维度和特质以及与行为、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普通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人格)

第三节个性心理特征——人格一、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性格、气质和自我调控系统三个方面。
(二)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2.稳定性一方面表现为跨时间的持续性,即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趋于稳定,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格特征跨情境的一致性,即个体的行为虽然随情境变化而有所不同,但人格特征是基本一致的。
3.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5.社会性出生也就意味着从一个简单的生理环境进入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要掌握所处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社会风俗等。
(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第一,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第二,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
通常智力、气质这些与遗传因素关系较密切,而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更密切;第三,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三类:(1)权威型教养方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表现得消极、被动、缺乏安全感、退缩、服从、胆怯,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
(2)放纵型教养方式。
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有时会失控。
孩子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唯我独尊等。
(3)民主型教养方式。
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引导。
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一个人个体内部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的总和。
人格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情感、态度和行为。
在心理学中,人格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研究领域,研究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对于理解人的内在世界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人格的定义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和学派对人格的定义有不同的解释。
然而,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包括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经历的影响。
人格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核心特点,它们描述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向性:外向性是人格的一个基本特征,指的是个体的社交活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关注程度。
外向的人倾向于寻求社交互动,喜欢与他人交流,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他们通常活跃、乐观、自信,并且对新事物充满兴趣。
2. 神经质:神经质是人格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指的是个体的情绪稳定程度和对压力的反应。
神经质高的人容易情绪波动,容易焦虑、紧张和敏感。
而神经质低的人情绪相对稳定,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3. 审慎性:审慎性是人格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指的是个体的自控能力和决策方式。
审慎的人倾向于思考周密,善于计划和组织,做事稳重、细致。
而不审慎的人则更加冲动和随意,容易决策欠考虑。
4. 宜人性:宜人性是人格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指的是个体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态度。
宜人的人友善、慷慨、乐于助人,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不宜人的人则可能表现出自私、冷漠、不合作的特点。
5. 开放性:开放性是人格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指的是个体对新事物和经验的接受程度。
开放的人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思维开放,对新观念和新思维有较高的接受度。
而不开放的人则更加保守、固执,对新事物持怀疑态度。
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对于理解人的个性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格第一单元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课件

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第2页,共75页。
人格的特性
▪ 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
▪毛泽东、周恩来、基辛格、周笔畅、T. Hanks
▪ 整体性: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一个整体,否则“人格分裂”
• 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 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 气质无好坏之分。 •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第6页,共75页。
(2)性格
• 性格(character)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 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 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 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态度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
第10页,共75页。
• 本我(id) – 位于底层。
– 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心理需要。
– 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Freud称其为libido。 – 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和混乱无序的。
– 遵循快乐原则。
• 自我(ego)
– 位于中间层。
– 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 – 其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调节本我,一方面受制
第16页,共75页。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
(操作方式5×操作内容4×操作产品6)
第17页,共75页。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高和低,正态分布) ▪ 能力类型的差异(个人的特长)
▪ 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早慧和大器晚成)
第18页,共75页。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涉及到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和动机等方面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人格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心理特征组成的整体,这些心理特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
2.稳定性:人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通常会遵循一定的模式,这种模式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3.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理特征都是独特的,不同个体的人格特征也存在差异。
4.社会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会塑造不同的人格特征。
5.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人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动力方向,这种动力方向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人格的基本特征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评估和测量,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
人格的评估和测量对于个体的发展、心理健康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 普心9(人格)

(四)抑郁质
• 抑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弱,而且兴 奋过程更弱。和这种特点相适应,抑郁质 的人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虑,内 心体验极为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机 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他能注意得 到;胆小,孤僻,情绪的兴奋性弱,难以为 什么事动情,被什么事打动,寡欢,爱独 处,不爱交往;做事认真、仔细,动作迟缓, 防御反应明显。
• 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 论的创始人。
• 他认为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是人 以一种特殊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它以人 的“神经心理系统”为基础,虽然不能直 接观察到,但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加以证 实。
• 特质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质既可以 为某一个体所具有,也可以为某个群体所 具有。
人格特质理论
• 人格特质理论把特质看做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 性,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评价人格的基 本单位。
• 主张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用一些基本的特 质来描述一个人的人格,每一种特质都有两个对 立的特性,两端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变化的维度, 每个人在这个维度上占据一个位置。每个人都会 具有好多种人格特质,在每一种人格特质变化的 维度上,又会占据某个位置,这样,各人之间的 人格特质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兴奋和抑制
•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 和抑制。
• (1)兴奋: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 • 者功能活动由弱变强。 • (2)抑制:由活动状态变为相对静止、或 • 功能活动由强变弱。
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和特征

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和特征人格是指个体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持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包括了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反应、价值观、动机和行为模式等方面。
人格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性: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在个体的生命周期内相对一致。
人们的人格特征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可能有所变化,但是总体上是相对持久的。
2.一致性:人格的特征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即一个人的多个人格特征彼此之间是协调和一致的。
例如,一个人可能具有外向和情绪稳定的人格特征,这两个特征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可能是相互呼应的。
3.唯一性: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特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格。
人格是受到遗传因素、环境经历和个体主观体验的综合影响,因此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模式。
4.可塑性:人格是可塑的,即人格特征可以经历改变和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和个体努力来改变和发展自己的人格特征。
然而,人格的塑造和改变通常是一个相对缓慢和持续的过程。
5.遗传因素:研究表明,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
然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根据心理学研究的不同理论和模型,人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和描述。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人格分类模型:1.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一系列基本特质组成的。
例如,经典的五因素模型认为人格可以由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这五个维度来描述和衡量。
这些特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观察来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
2.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个体的潜意识冲突和动力对个体的行为和人格产生影响。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以及其后续的理论派别,如自我心理学和关系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内在冲突和力量对人格特征的塑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个体对自我实现和个体价值的追求所决定的。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意义和自由意志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人格

主讲人:田涛
一、人格的定义
❖ 个体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 个体之间的差异变现有哪些种类? ❖ 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 什么因素影响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 有没有办法队这些差异进行测评? ❖ ······
个体之间心理面貌上的差异, 表现在······
心理活动动力 从事实践活动 心理品质方面
?
(四)功能性
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
(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一个人的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他生活在 其中的社会文化特点和他所受教育的 影响,即人格的社会制约性。 人格的形成必然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 为基础。
?
三、人格的结构
气质 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动力特 点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与这种态度相适 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人格和个性的联系与区别
•谢谢听讲
即人的能力的差异
人格的粗略定义
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 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 的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 品质。
二、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功能性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
(
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即人格的独 特性。
•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二)整体性
• 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 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 体现其独特的精神风貌。
?
(三)稳定性
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对人的行为的影 响是一贯的,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
稳定性随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和一个人的 发育成熟而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
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和特征

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和特征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人格的英文personality来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
persona最初指演员戴的面具,而后指演员本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
现代心理学沿用persona的含义,转意为人格。
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
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的要求而戴的面具,反应出一个人外在表现。
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
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就有人格即个性的提法。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
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
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
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
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
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类似于京剧中的脸谱。这样看来,人格似 乎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的表现,但只 是公开的一面,还有不公开的一面。
• 人格与自我。 • 人格高尚,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侵犯了他
人的人格尊严,指作为权力主体的资格。 • Gordon W. Allport (1897 ~ 1967,
• 当然,在我国,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 出生顺序的问题逐渐不存在了。
• 但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容易成为 众人注意的中心,若家长过于娇生惯养, 会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 自利等不良人格特点。
• 3.学校教育的影响 • 学校教育在儿童人格的形成中有着特殊
的地位。这与儿童入学时所处的年龄阶 段有关。
F.H.Allport,1890~1978)曾综述过关于 人格的50种定义。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见陈仲庚等《人格心理学》第二章。但我 们不去详细分析这些定义。不从定义出发, 而从已有的研究出发。这样的问题,别人 未弄清楚,我们一下子也弄不清楚。
• 我们只从以下两方面来定义人格: • 1. 外在的行为模式:有以下各种说法 ——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当家庭气氛冷漠,死气沉沉时,儿童会 养成待人冷淡,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的 消极人格。
• 出生顺序对人格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长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发现,长 子的人格多偏于保守、进取心较差、缺 乏自信、易受人暗示、不善于表达情感、 自卑、缺乏安全感。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相反,那些纵容型的父母,往往忽视对 子女人格的培养,或只顾自己的事情, 结果使子女从小就在家庭教育这一重要 环节上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进而 对自己的整个成长历程都产生不良影响。
• 家庭气氛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容 忽视。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人,通常人 格完善、待人礼貌、诚恳;而在严厉的 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胆小怕事、缺乏 自信,甚至丧失自尊、自暴自弃。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如果人格中某些部分不适应特定环境,就 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它们进行调整,这种 人格调整的变通性就是人格的可塑性。在 日常生活中,人格的改变不一定都是被迫 的。人们可以因超前意识而主动去改变自 己的某些人格特征,以便积极地适应社会。 事实上,健全、完善的人格正是出于这种 人格的可塑性。
• 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 为模式的统一体。“蕴蓄于中,形诸于外”。 表里统一体。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1.整体性 • 2.复杂性 • 3.连续性(或稳定性)与可塑性—“这不
象是他干的”;预测一个人在特殊情境中 的行为 • 尽管人格有其稳定的一面,但并非一成 不变。社会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人要想很好地适应社会与环境,就必须 保持相应的变通性。
形成特征
• 在学校里,儿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逐渐形成世界观,从而影响到特定人格的 形成。
• 儿童所处的学校班集体对人格形成有特殊 的意义。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 个重要因素。
• 在与同伴的相互交往中,儿童逐渐获得与 人相处的经验,形成理解别人、关心别人 的良好品质。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4.共同性与特殊性:同一时代、同一地 域的人的人格具有共同性。但特殊性在 人格结构中比共同性更重要,许多心理 学家认为人格就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 东西。人格是大概念,包括共性和个性 (individuality)。
• 不是(不包括)—— • 1.身体特征—身高、体重、相貌、生理
• 2. 内在的动力组织。(1)稳定的动机(亲和 动机-affiliation、成就动机)。(2)个人特质 (内外向、灵活性等)。(3)心理倾向:情感 体验的方式—如林黛玉,思维方式、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稳定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正是这些 内部动力组织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根据这种观点,如果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就必须设法改变他的动力系统。
在各种情境中所表现出的一贯的行为方式; 个人适应环境的习惯系统;个人的生活风 格;个人的生活方式;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个人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实现其社会角色 的方式;做任何事的共同方式。但这不能 包括人格的全部。Fromm,勇敢作为一种行 为模式,可能处于一种责任、信念,也可 能是由于不知道危险,也可能是为了荣誉, 还可能是因为活得不耐烦。仅仅从行为模 式不能揭示完整的人格。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 定义和形成特征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第一节 人格及其形成 • 一、人格的界说 • 什么是人格(personality)? 心理学中最复
杂的问题之一。 • 拉丁文persona本意是面具,指演员在舞
台上所扮演的某种角色的标志,这种面具 代表着这个角色的某种典型特点,如“高 傲的人”、“狡猾的人”等等。
过程、生理特征(血压等)。若包括身体, 则人格=人,人格概念失去存在的价值。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2.知识 • 3.能力 • 4.心理过程,而是过程的特征或方式—相
对稳定的东西。动态与静态。若包括心理 过程,则可能人格=心理,人格概念也失去 存在的价值。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二、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很多。遗传、环境、
成熟和教育等因素,都会对人们人格的 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 人格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渐发展起来的。 • 1.遗传的作用 • 表 双生子间人格特质的相似度
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定义和形成特征
• 2.家庭环境的影响 • 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和社会环境,也包括和其他人结成的复杂 的社会联系。 • 在家庭中,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态度,是 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有责任感的父母,能自觉地按照社会的要 求来塑造子女的人格,并且创造出良好的 条件来促进子女良好人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