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培师资培训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培师资培训学习心得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学习心得非常荣幸的参加了2016年12月14日至12月16日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师资技能培训班,通过为期3天的学习及考核,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识又有了新的理解。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而我们作为规培医师的带教老师在整个规培期间对住培医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肩负培养出合格临床医师的重担。在带教工作中如何引领,如何挑起这一副重担,经过这次的师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理解。
1. 老师,是为文化、技术的人。作为住培带教老师,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临床技能,同时应该具奋丰富的临床医疗和临床教学经验以及较强的医学理念和医疗临床思维能力,热爱临床医师的培养工作,掌握住培医师培养临床指导带教内容和方法,言传身教,保证全科医生培养质量。规培基地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我们作为一线的带教老师是住院医师的第一直接指导老师和责任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
、业务水平,才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才指导住院医师更好的做好临床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住院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这次培训中通过对“急救心肺复苏、四穿”学习认识到,细节决定一切,不止理论有细节,带教工作更需注重细节。当然细节源于基本功、基本理论知识和缜密的思维,这些是今后带教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巩固的地方。住培医师需要学习,我们老师也需要学习,可以是朋友,也可以互为老师。
2. 临床思维,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是医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医师所具备的理论联系临床工作实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临床思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的。如何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首先要注意基础理论的学习,理论知识最直接来源于教科书,规培工程师虽经过医学生阶段,已部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每位医师的掌握情况良莠不齐,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规培医师回顾复习理论知识,让知识从书本上走出来。其次,在临床工作中实践,让知识从书本中走进临床,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临床思维的产生。要掌握疾病诊断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不难,有些甚至可以达到熟记或背诵的程度,但是如果没有亲身去接触过这种疾病,一旦遇到患这种病的患者就诊,听了病史主诉,检查了患者情况,再用学到的知识去验证
时,就会发现有很多的症状、体征与书本理论并不完全相符,就会因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发病过程和疾病表现与书本上说的不一致,也就是不象教科书上讲解的那样典型,于是不敢作出肯定的诊断。这就是缺乏实践经验的缘故。让规培生多接触不同的患者,多参加临床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增加感性认识,使思维建立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正确性、敏感性。再者就是全面占有资料。临床思维的基础来自于对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就是临床资料。资料越丰富、越全面,才越有思考问题的余地,才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思路和诊断。这些资料的取得需要通过询问病史、、辅助检查及临床观察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有时这个过程还要反复进行,才能得到疾病的真实情况。作为带教老师就是要鼓励规培医师大胆的去采集病史,接触患者,这样他们才会学着思考,学会思考。之后就是深人疾病的本质。对于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来说,在临床思维上要给自己定出一个高的标准,无论对待什么疾病,都不要浮在表面的现象上,而应当透过现象,尽力深入到疾病的本质中去。对具体的疾病和病人的问题思考得越深刻,体会就越多,认识就越正确,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得就越快。临床思维始终是和临床实践相伴随、相联系的。所以永远不能满足,既不能满足于以往的经验,也不能满足于对疾病的某些表象的了解。最后,就是引导规培工程师不断更新知识。21世纪是一个循证医学的时代,“万病皆有指南”,并且更新很快,要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就要注意培训规培医师的知识不断地吐故纳新,否则就无法顺应医学的发展。我们带教老师要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努力提高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对我们也是提高。
总之,所谓带教,就是首先提高自己,然后认真、每一位规培生,他们的成长就是自我评价的标竿。最后说下自己自本院带教以来的一点小小体会。现在的规培生基本为90后,90后学生是他自己的特点,每位学生又各有其特点,在带教开始前一定要试着相互了解。老师去了解学生,学生去了解老师,这样在短短几个月的带教工作中才能更融洽的进行。个人感觉与其说带教不如说是互相学习、共同合作。通过了解,掌握每位学员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引导学员的学习。
何玲记于2016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