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形奶牛的启示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三-四大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三-四大学习理论

缺 失 需 要

2016/3/6
20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基 础 之 三
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须依靠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教师要营造一种自由、民
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
学习的条件:罗杰斯指出,学生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必
主、和谐融洽的充满着关爱与真诚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为学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基 础 之 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特点: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 反应(类似于条件反射),不去关心刺激 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 程无关。强调环境和条件的重要作用,认 为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学习过程 是一种渐进的“
2016/3/6
学 习 理 论
问题与思考
• 1.鱼听了青蛙对奶牛的详细描述后,对奶牛形
象的构建为什么会如此走样?问题出在哪儿?
• 2.为防止鱼对奶牛形象的理解、构建出现如此
走样,青蛙可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即用什么
办法可让鱼对牛形象的构建更接近真实的牛?
• 3.我能从“鱼牛图”寓言故事中归纳出建构主
学 习 理 论

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学 习 理 论

2016/3/6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基 础 之 三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情境 、协作 、交流 (会 话)、意义建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 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 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 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 的主动建构。 (3)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 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 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鱼牛故事的启发

鱼牛故事的启发

《鱼牛的故事》从前,有一条鱼和一只青蛙,一起在一口井里生活了很长时间。

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来到了岸上,它东看看,西看看,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

这时,它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头牛,就仔细的观察了一番。

回到井里后,它向鱼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绍的最具体的就是牛了: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

鱼边听边把牛的样子画了下来,但它画的仍然和鱼的模样一样,一个大大的鱼身子, 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头上长着两个犄角,还有大大的乳房,嘴里吃着青草……这是“建构主义”中“鱼牛”的故事。

由此,可以想到有关教育方面的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学习是怎样实现的?从画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

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

它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意义在于: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

第二个问题:小鱼对“奶牛”的形象是怎样建构的?是根据小鱼自己的经验建构的。

小鱼生活在池塘里,没有其它动物的形象,没有看见奶牛,它的经验就是自己同类的形象,所以,当它听了青蛙对奶牛一些形象的描述“有两只脚,四条腿,吃草,身上有花纹”以后,就在小鱼身体基础上,建构了“鱼牛”的形象。

实际上,每个人的学习都建立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

没有经验的基础,学生很难完成建构。

借用乔纳森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

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自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由奶牛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由奶牛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由奶牛的故事引发的思考参加国培,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世界上芸芸众生,成大事者寥寥,庸碌者无数。

是什么使得众人过着平凡而普通的生活?是什么阻碍着人们获得快乐与成功?为了探其究竟,一位老师带领弟子来到偏远的山村。

在村落的一角,他们看到一间极其破旧、矮小的窝棚,三代同堂的八口之家挤在不足14平方米的蜗居中,窘迫之状让人心寒。

维持一家人生存的是一头奶牛,奶牛维系着八个人的生命,奶牛是一家人的命根子。

然而,那位教师却出其不意地用短刀刺向了奶牛,一刀将奶牛毙命,将八口人的生活推向了无依无靠的境地。

没有了可以依赖的奶牛,一家人还能依赖什么?后来,当师生重返山村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八口崭新的房舍和富裕的生活。

痛失的奶牛换回的是一家人关于幸福生活的谋划和苦求。

奶牛的死不是生活的终结,而是充满机遇的新生活的开端。

奶牛的故事让我思索良久。

生活中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奶牛?一个不很富足的家、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一个并不骄人的成绩、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工作中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奶牛?思想观念守旧懒于推陈出新、工作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精神、静态评价他人不具发展眼光……有着、囿着;生活着、只生活着;工作着、且工作着。

思想固化、思维定势、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习惯传统、安于现状……我们赖以生存的奶牛让我们终其一生有且只有一头奶牛!身为研修人员,扮演着培训师的角色,何以担当“师中师”的重责?打破旧有的思维,建立崭新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模式,构建新型的方法;突破教材的表象,深掘课程的内涵;饱含发展的眼光,动态地评价教师,不追俗流、不落窠臼,创造性地开展研修工作是我们每一位研修人员应该思忖和必须践行的。

一.换换思想传统的幼儿教育研修活动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提高,忽视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体验。

这样的培训活动自上而下绝对权威,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培训的方法、培训的形式、培训的步骤、培训的评价无一例外地由培训者“钦定”,我统筹你跟随,我安排你参与,完全无视教师的想法和做法,换换思想,接纳一线教师的观点,由培训师本位变教师本位,由自上而下变自下而上,培训的指向性、针对性、实效性是不是会更强呢?二.换换内容传统的幼儿教育研修活动多以理论讲述为主,培训师侃侃而谈的都是大道理,一家之言抑或几家之说,空泛乏味。

小学五年级想象作文:奶牛鱼

小学五年级想象作文:奶牛鱼

奶牛鱼
本文是小学关于小学五年级想象作文的奶牛鱼,欢迎阅读。

我是一头小奶牛,从小就和小伙伴在一起,每天在妈妈的肚子下吃奶,等我两三个月的时候,主人能让我们出牛圈了,我和小伙伴一同去吃草看风景。

那一年的夏天,一个小伙伴说:“我们去小海洋游泳吧”,我摇摇头说:“太深了。

”“不怕,听说很浅而且水还是凉冰冰的,很舒服哦。

”我经不起诱惑,突然就像天使一样带着光环和翅膀飞起来了,飞呀飞呀,我飞到了海洋边上,翅膀突然不见了。

我觉得奇怪,一下被小伙伴使劲摇醒了,看到小伙伴还在走,我说:“你们怎么还走呀?”它们说:“你睡糊涂了吧,你刚才晕乎乎的,我们把你拖着走的,谁知你这么轻飘飘的。

”啊,原来我又产生幻觉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终于到了,我和小伙伴高兴地跑下水,可是,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水草呢?我游着游着就游不动了。

伙伴们都已经游走了,我被水草缠住了,可急了,我用脚蹬,我的脚也被缠住了,出不来,我没有力气了,我觉得我完了,马上就要安息了。

没想到我的脚慢慢变成鱼尾,我的手变成鱼鳍,毛变成鱼鳞。

天啊!我变成了一条鱼,我的尾巴后面冒出一丝香奶,别的小鱼跟在我后面,用嘴吸着吃这个奶,鱼妈妈说:“孩子们,你们在追什么呀?”“妈妈,妈妈,这条鱼有奶,是香的,真好喝。

”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鱼,跟在我身后,很好玩,我游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有些小鱼喝饱了奶,停在水里一动不动的,傻乎乎,很可爱。

我花了一整天才适应了现在的样子,开始了我新的生活。

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奶牛幼儿故事大全

奶牛幼儿故事大全

奶牛幼儿故事大全从前有一片美丽的农场,农场里有许多可爱的奶牛。

奶牛们每天都过着快乐的生活,吃草、运动、和朋友们一起玩耍。

一天,小奶牛娜娜出生了。

娜娜是个非常好奇的小奶牛。

她总是向妈妈和其他奶牛们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太阳会升起?”等等。

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

奶牛们告诉娜娜,她们每天吃草,就能变得又高又壮。

娜娜决定试试看,于是她每天吃草,努力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娜娜真的变得高大强壮了。

她很高兴能见证自己的成长。

娜娜和其他小奶牛们一起玩耍,他们玩跳绳、踢球、滚草地等等。

一次,娜娜和小伙伴们玩起了躲猫猫。

大家互相追逐,快乐地笑着。

娜娜非常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耍。

除了玩耍,娜娜也非常喜欢帮助农场的主人。

她喜欢看着主人每天挤奶的场景。

有一天,主人生病了。

娜娜知道主人需要她的帮助,于是她主动站出来挤奶。

她很幸福,因为自己能帮助到主人。

娜娜的快乐生活一直持续着,她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

她的好奇心和勤劳让她成为了农场中最受欢迎的奶牛。

这是娜娜的故事,她给我们的启示是,勤奋和好奇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美好。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持之以恒,就能不断进步。

让我们都向娜娜学习!娜娜的快乐生活并没有止步于此。

她继续探索农场的各个角落,发现了更多有趣的事物。

一天,娜娜在农场的后院发现了一棵巨大的苹果树。

她好奇地想知道为什么树上有那么多苹果。

于是,她跑去询问农场主人。

农场主人告诉娜娜,每年秋天苹果树都会结出很多苹果,这是因为树的根部吸收了水分和养分,通过树干至枝干和叶子,最终形成了果实。

娜娜觉得这个过程很神奇,她决定每年秋天亲自品尝到新鲜的苹果。

秋天到了,果实一颗颗地变得红红的。

娜娜和其他奶牛们跑到苹果树下,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个个美味的苹果。

她们品尝了一口,那个略带酸甜的味道让他们陶醉其中。

从此以后,娜娜和她的朋友们每年都期待着秋天的到来,那是他们享受美味苹果的时刻。

除了苹果树,农场还有一片美丽的花园。

安恩和奶牛读后感50字 安恩和奶牛的感想(四篇)

安恩和奶牛读后感50字 安恩和奶牛的感想(四篇)

安恩和奶牛读后感50字安恩和奶牛的感想(四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方案大全、心得体会、祝福语、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report,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s, experiences, blessing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安恩和奶牛读后感50字安恩和奶牛的感想(四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鱼牛的启示

鱼牛的启示

四种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教育技术必须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他认为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并一直以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映——强化”的学习模式,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并把他们应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和模仿来形成和改变行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就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

斯金纳提出的学习模式对人的学习活动的启示作用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强化”,为了实现这种强化,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正确的学习行为得到肯定,错误的学习行为得到纠正。

根据这一模式,斯金纳进而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小步调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

图1显示了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然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只强调行为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做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由此引起了认知主义理论学派的不满,从而导致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和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认为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

鱼牛的故事——精选推荐

鱼牛的故事——精选推荐

这使我想到了建构主义中讲到的一个童话。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时,用到了一幅鱼牛图,如下: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

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

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

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

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

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

鱼脑中的牛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鱼牛”)在客观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对于鱼来说却是合理的,因为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形象。

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关于“鱼牛现象”与演示型CAI的联想关于“鱼牛现象”与演示型CAI的联想一、鱼牛现象:基于自身经验的个性化构想。

1.什么是“鱼牛现象”?有一则欧洲童话:一口不深的井中,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

那只欧洲的青蛙不是我国成语“井底之蛙”中的青蛙。

它除了坐井观天,还经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鱼对此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物。

青蛙讲到牛,说,“牛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头上长着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着四条腿……”鱼边听边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想象着牛的样子——鱼一样的头、鱼一样的身子和鱼一样的尾巴,头上却长了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了四条腿……——这就是所谓的“鱼牛”。

从一幅画获得的教育启示

从一幅画获得的教育启示

从一幅画获得的教育启示从一幅画获得的教育启示陈大伟对于教师的学习和专业成长,我的观点是“人因思而变”,只要我们心怀教育,心中装着教育,善于用教育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我们可以从日常的所见中获得诸多的教育启示。

我们可以借助建构主义的鱼牛图(下图)展开讨论。

鱼牛图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青蛙和小鱼是好朋友,一天,青蛙跳到岸上,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一头奶牛,青蛙仔细观察了很久。

回到池塘里以后,小鱼儿问:“你到外面看到了什么?”青蛙想到了奶牛,于是详细地向小鱼描述了一番,小鱼认真地听了以后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青蛙让小鱼画出来,小鱼拿出纸和笔,画出了它心中的“奶牛”。

就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图,你能想到哪些教学原则和方法呢?认真想一想,或许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些收获: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建构。

在这里,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地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

因为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所以,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这是所有教学改革的基础和优先事项。

教学不是展示教师多么有水平,而是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参与,促进学生思考。

平常有一种语速,走进教室面向学生语速慢一点,让学生有时间反应和思考;在学生困难的地方听一听、在重点的地方强调一下……这是教师在和学生接触时应该有的教学意识。

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建构,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设计教学应该设计学习活动。

如何设计学习活动呢?笔者在一次执教中曾经设计这样的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5—12自然段,完成以下两个任务:(1)勾画反应明明心情变化的句子;(2)想一想明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想法批注在书的旁边。

2.准备好你的想法在全班交流。

”把学习活动还给学生,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之前明确学习的对象、学习的要求、完成任务的检查方式,并能得到合适的方法指导。

20个经典小故事大道理

20个经典小故事大道理

20个经典小故事大道理1、河边的苹果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

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

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

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道理: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

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

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2、简单道理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道理: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3、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

不产奶的奶牛作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产奶的奶牛作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产奶的奶牛作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产奶的奶牛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奶牛是人类的重要家畜之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奶制品。

然而,人们常常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不产奶的奶牛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虽然它们不能像产奶的奶牛那样为我们提供奶制品,但它们同样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教育。

首先,不产奶的奶牛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无论是产奶的奶牛还是不产奶的奶牛,它们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肉食、皮革等资源,同时也是我们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命,不因其产出或功用的不同而轻视或忽略它们的存在。

其次,不产奶的奶牛教会了我们平衡和包容的重要性。

不同的奶牛个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能力,有些产奶能力较强,有些则不产奶。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将不产奶的奶牛歧视或淘汰,而应该学会平衡和包容地对待它们。

正如人类社会一样,我们应该在尊重和接纳个体特点的基础上,促进整个社会的平衡与发展。

最后,不产奶的奶牛提醒我们要善待弱势群体。

不产奶的奶牛在奶牛群体中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同样,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论是身体残障、贫困、老人或者其他群体,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

只有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才能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进步。

综上所述,不产奶的奶牛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教育。

我们要学会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命,平衡和包容地对待不同个体,以及善待弱势群体。

通过这些启示,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平衡和包容的社会。

奶牛的知识点

奶牛的知识点

奶牛的知识点奶牛的知识点通用文档第1篇奶牛是一种常见的家畜,它们以生产牛奶为主要目的。

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奶牛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奶牛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神奇的动物。

一、奶牛的起源与分布奶牛起源于欧洲和西亚地区的野生牛,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和育种,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家养奶牛。

奶牛最早被驯养的证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中东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奶牛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各种文化和宗教中的重要符号。

目前,全球奶牛数量约为2.5亿头,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二、奶牛的品种与外貌特征奶牛的品种繁多,根据体型、毛色、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可分为许多类型。

常见的奶牛品种有荷斯坦牛、杰西牛、安格斯牛、布朗瑞士牛等。

其中,荷斯坦牛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奶牛品种,其生产性能优良,乳用体型特征明显。

奶牛的外貌特征主要包括:体型较大,肩颈结合部发达;头部呈圆形,眼睛大而明亮;耳朵呈三角形,大小适中;乳房发达,乳头整齐;尾巴较长,尾毛呈螺旋状。

毛色多样,有黑白相间、红白相间、棕白相间等。

三、奶牛的生长发育与生产性能奶牛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犊牛期、育成牛期、产奶初期和产奶盛期。

犊牛出生后3个月左右进入育成牛阶段,此时开始逐渐增加饲料摄入量,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产奶初期是指奶牛开始产奶至产奶量达到峰值的阶段,通常在3-4岁左右。

产奶盛期是奶牛产奶量最高的阶段,一般可持续3-5年。

奶牛的生产性能主要包括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产奶量是指奶牛每天生产的牛奶量,受品种、年龄、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奶制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四、奶牛的饲养管理奶牛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

饲料管理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关键,主要包括饲料的种类、配比和饲喂方法等。

环境管理主要指牛舍的清洁、通风、保暖、光照等方面,以保证奶牛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性能。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_1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_1

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更多热门经典小故事大道理、人生哲理小故事小故事大道理『1-10:用人之道』小故事大道理『11-20:抉择』小故事大道理『21-30:懂得礼法』小故事大道理『31-40:影响力』小故事大道理『41-50:互助』小故事大道理『51-60:学会体谅』小故事大道理『61-68:学会尊敬』小故事11 (200字): 选择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怀疑难决:假如只能救活一人,到底应当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于是我去〔拜见〕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

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

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假如当时这个农民稍有迟疑,可能一个都救不了;所谓人生的选择不少便是如此。

【经典小故事心得】:很多事情根本没有错与对,也容不得你去细想错与对,假如过于迟疑或过于在乎别人的想法,你可能什么事也做不成。

小故事12:简洁道理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终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今,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筑的渔船,过上了美妙安康的生活。

哲理小短文(精选30篇)

哲理小短文(精选30篇)

哲理小短文(精选30篇)哲理小短文(精选30篇)哲理小短文(一):习惯与自然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

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样挣扎都无法挣脱。

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能够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

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

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了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最终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虎以往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哲理:习惯几乎能够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

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哲理小短文(二):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立刻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

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

老太太很生气:"怎样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

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

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哲理: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我却很难。

所以说,许多危险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所以而生。

哲理小短文(三):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可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阅读教学中的“鱼牛现象”及其对策分析

阅读教学中的“鱼牛现象”及其对策分析

学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鱼牛现象”及其对策分析[摘要]“鱼牛现象”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接受间接经验时经常出现的现象,它在人类的认知行为中普遍存在,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孩子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老师明明这样说,学生却偏偏那样理解……“鱼牛”的故事告诉我们:惯常所见的已有认知是构建新知的基础所在。

以己之见的简单说教为视觉表象的“误构”留下空间。

学习是建立在自我建构即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对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和重构的过程。

教学千万不能置学生如“鱼”一般无所顾及。

教学需要交流,需要学生发言,我们惟有追求互动的“活力”课堂,才有互动成长的“幸福师生”,学生要在协商和碰撞中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建构。

[关键词]鱼牛现象意义建构一口不深的井里,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

那只青蛙除了坐井观天,还经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鱼对此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物。

青蛙讲到牛,说:“牛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头上长着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着四条腿……”鱼边听边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想象着牛的样子:鱼一样的头、鱼一样的身子和鱼一样的尾巴,头上却长了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了四条腿,身上没有鱼鳞而是细毛,一条鱼一样的尾巴……——题记这是欧洲一则有名的童话,鱼最后勾勒出的就是所谓的“鱼牛”。

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的形象。

但对于青蛙来说,鱼理解的牛根本不是它所要表述的牛。

鱼牛童话折射出的相应的现象就是建构主义借以阐述核心思想的“鱼牛现象”。

“鱼牛现象”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接受间接经验时经常出现的现象,它在人类的认知行为中普遍存在,典型的、明显的“鱼牛”不少,“稍微有点像鱼的牛”更是不胜枚举。

从鱼牛的童话故事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把鱼看成是孩子的隐喻,青蛙看成是教师的隐喻,牛是教学内容的隐喻,那么这个故事不正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孩子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吗,老师明明这样说,学生却偏偏那样理解……一、教学中的“鱼牛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惯常所见的已有认知是构建新知的基础所在。

关于励志的寓言故事

关于励志的寓言故事

关于励志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夸张但又独具幽默讽刺意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看一些启示人生的励志寓言小故事总是好的,那么启示人生的励志寓言小故事及寓意都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励志的寓言故事,欢迎查阅。

关于励志的寓言故事1用一生的时间来磨一面镜子,这种“蠢事”恐怕很少有人愿意做。

然而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在一个小镇里做镇政府的门卫工作。

那时,门卫的工作是比较清闲的。

于是,青年为了打发为余的时间,养成了打磨镜片的爱好。

青年非常专注和细致,多年来的打磨生涯使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的都要高。

就这样,青年锲而不舍地磨了六十年镜片,也因此让他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

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

他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

1677年他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

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是真实存在的。

1702年他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

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并经历了幼虫等阶段,而不是从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发生的。

这个青年就是科学鼎鼎大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

人生感悟:列文虎克细心地磨着每一个镜片,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科学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功,细节的力量就是“润物细无声”。

关于励志的寓言故事2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家里的贫穷,学历也不高,到了找工作的年龄却一事无成。

后来,青年来到了城里,觉得这里总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了吧,但是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

米诺鱼和青蛙启示

米诺鱼和青蛙启示

米诺鱼和青蛙启示
道理:实践出真知。

只有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才是可靠的,别人的经验只能参考而不能照搬。

米诺鱼对青蛙在陆地上见到了各种各样水世界事物的介绍都是
凭自己的想象来的,完完全全符合一条鱼的特征,不管是什么,都是鱼的外形加上翅膀、两条腿、牛角、牛奶袋……这与实际存在很大不同。

就像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动笔写才能学得扎实牢固,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才是成功的课堂
故事发生在一条米诺鱼和一只蝌蚪之间。

两个本来形影不离的朋友,突然蝌蚪长出了两只小脚,变得不一样了,它得意的说“我是只青蛙”,两个人争来争去,最后蝌蚪说“青蛙就是青蛙,鱼就是鱼,就是这么回事。

”最后蝌蚪变成了一只真正的青蛙,爬出了水面。

这对于曾经跟蝌蚪形影不离的米诺鱼来说,是很难以接受的。

后来青蛙回来了,告诉它外面的世界,有长着翅膀的鸟,有四条腿的奶牛,有男人和女人,这一切都对一直生活在水里的鱼来说是充满吸引力了。

所以它鼓起勇气跳出水面,来到又暖又干草地,立刻就喘不过气来。

最后被捕食的青蛙推回到水里。

最后的那个画面是非常美丽,阳光从水面照射下来,柔柔地变幻着亮光闪闪的色块,米诺鱼最后说”鱼就是鱼”.读
完这个绘本我们不禁要为米诺鱼冒着生命危险离开水,去追寻外面世界的勇气而鼓舞。

最后米诺鱼的那句”鱼就是鱼”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追寻新事物的时候也要认清自己的身份,我不需要羡慕别人的身份,自己的生活也有别人羡慕的精彩,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形奶牛”的启示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活动
开封市夏理逊小学周艳摘要:学生的认知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从开展学习前的任务分析,找准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的切入点;设计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针对学习行为及过程、结果进行不断反思,从而达到建立正确完整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基础过程反思
有一则故事:一只青蛙环游世界后,告诉它的邻居好友——鱼,自己所见到的奶牛的模样。

青蛙把牛的外貌从头到尾仔仔细细描述一番,听的鱼是欣喜点头,想象的却是一条鱼长一个带角的牛头,鱼身上黑白块花斑纹,再长出四条腿、蹄,细长的尾巴……这就是“牛”啊!
故事中鱼所想到的“鱼形奶牛”给了我启示:鱼把牛想成一个鱼身为基础的牛形,是建立在它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

怎样让它建立正确奶牛的模样?这些不也影射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正确的认知结构吗?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学习任务的分析,科学设计课堂教学。

对学习任务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制定和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起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条件。

只有把学习任务的分析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展开的预设,才能使学生更容易建立正确的认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有关“角的大小比较”的教学,第一轮教学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上,一节课下来感觉效果很好,就连学习吃力的同学都能掌握住方法。

但,在学生练习中,处理教材练习八第3题时,(如图)
对比、讲解,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也总有硬塞给学生的感觉。

课下进行反思,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对学习任务分析的不够到位,学生学习的支持条件认识不清。

学生进行角大小比较的感官、感性认识其实已经具备,而教学重点仍放在方法的掌握上定位有所偏离。

角的大小的教学起点在于什么是角?怎样才能使角变大?怎样才能使角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关?于是,第二轮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分析学生认识的“角”,只是角的轮廓,原因:无论主题图,还是生活实例,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显示的都是红色的顶点和两条边。

而实质上,角是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中间的夹缝。

对角的认识这个教学起点确立好后,角的大小也就迎刃而解。

怎么样能使角变大?变小?角的大或小,学生会有明确的观察,而不是感官上的模糊比较。

进而水到渠成总结出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无关?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角的大小的本质特征。

鱼之所以在头脑中产生“鱼形奶牛”,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青蛙讲述奶牛的外貌时没有考虑到鱼没有离开过池塘,没有陆地动物的感知基础。

因此,教学中对全体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水平横向掌握,找准探究知识的切入点,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一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是“认识人民币”。

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是不同的,那些生活环境比较独立、自由的孩子,人民币都已经能辨认面额,而还有一些学生还不能或不完全能辨认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这样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教学能使每一位学生有更大的收获呢?课前请同学们去搜集不同面额、不同版本的人民币资料,看看它们正面有什么头像、字体,容易被忽略的人民币的背面是什么地方的风景?……通过课前收集、课上交流,已经认识人民币的同学不但能加深对不同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而且能更多的掌握名胜风景的有关知识,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提高学习兴趣。

原来对人民币认识不够的学生,则通过查找资料,反复验看,认识人民币。

教学真正让不同程度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

二经历知识产生过程,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
忆。

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
分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
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才能得到充分体
现。

试想青蛙告知鱼“奶牛的形态”时,如果不止依靠简单的语言描述,借助一
头牛或牛的图片……来让鱼自己感受、欣赏,那么“鱼形奶牛”也就不会诞生了。

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让学生试着比较54和109的大小,学生
运用自己的方法,有折纸的,有画图的,还有想到54是“1”去掉51得到的,109
是“1”去掉1 得到的,51比1大,那么54就比9小……通过比较大小学生对这两个分数大小有了直观感性认识,进而质疑54比109小多少呢?怎样把这两个分数比较变成我们已经掌握的方法呢?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探寻出4
和108是相等的……,进一步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讲到:尝试的结果,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
的收获,印象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
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与方
法的应用上,都得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利的帮助和鼓
励 (1)
三 重视反思,调整学习行为,建立本质属性的认知结构
数学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他们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

由于每一个学生
家庭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经历等的差异,在自己的头脑中所构建的“常识数学”是
不相同的,而且他们理解数学的过程也并不相同。

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行动过程
中要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反思活动,以达到对学习的行动过程做出
调节和修正。

[2]这就是鱼儿即便在经历过程后对奶牛的形象有错误或不全面的
认识,通过学习反馈、反思也可以及时进行修正,从而建立正确、客观的认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关于“角的画法”教学:在学生尝试画角的同时,语言
描述如何画角,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

(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角是各种形
态,而不是教师无意中给出的固定形态的角。

)学生从普遍现象中总结出:“从
一个点,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一个角。

”此时引导学生看书,找找书上是怎样讲述“角的画法”的。

与我们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书上说:“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我们的说法有何不妥?一系列的反思最后学生们感悟出:直线是没有端点的,因此也就不可能从一个点起画出直线,要准确讲出线的特点,教材讲述“用尺子”的确是一个好说法。

如此以来,不但巩固角的画法,而且通过看书对比自己的说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看书能力。

总之,真正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认识为基础,科学的分析和组织的认知活动,关注活动中学生的反馈信息,准确的把握认知活动的方向与进程,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生成!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第六期 P55
[2]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第4章第2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